CN212121395U - 一种前车门与后翼子板的冲压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前车门与后翼子板的冲压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121395U
CN212121395U CN202020715435.5U CN202020715435U CN212121395U CN 212121395 U CN212121395 U CN 212121395U CN 202020715435 U CN202020715435 U CN 202020715435U CN 212121395 U CN212121395 U CN 2121213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r fender
front door
die
groove
male di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71543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玉波
单文超
常金发
魏传宝
瞿绪虎
沈秀杰
李加丰
尹纪忠
孙辉
高建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Bus New Energy Vehicle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Bus New Energy Vehicle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Bus New Energy Vehicle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Bus New Energy Vehicle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71543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1213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1213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1213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unching Or Pierc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前车门与后翼子板的冲压模具,包括凹模、压扁圈和凸模,所述凹模位于压扁圈的上方,凸模设于压扁圈的下方,所述凹模的底部设有前车门凹槽和后翼子板凹槽,所述前车门凹槽和后翼子板凹槽的边缘处均设有拉延筋,所述压扁圈的中部通过分隔梁分为后翼子板冲孔和前车门冲孔,所述后翼子板冲孔与后翼子板凹槽位置对应,所述前车门冲孔与前车门凹槽位置对应,所述凸模包括前车门凸模和后翼子板凸模,所述前车门凸模和后翼子板凸模的下端通过底座连接,前车门凸模和后翼子板凸模之间设有与分割梁配合的隔槽,所述车车门凸模设于前车门冲孔内并与前车门凹槽配合,所述后翼子板凸模设于前车门冲孔内并与前车门凹槽配合。

Description

一种前车门与后翼子板的冲压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模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前车门与后翼子板的冲压模具。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在加工左右车门及左右翼子板时,是通过单独模具开发,需要使用两套模具进行冲压加工,这种加工方式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单独的冲压模具,增加了模具开发成本;第二,单独冲压加工,增加了加工时间,降低了加工效率;第三,由于材料利用率低,前车门与后翼子板的对接位置一般为相互配合的弧形结构,而在冲压时,一般采用矩形板进行冲压,冲压完毕后,再进行裁切,裁切掉的板材一般成为废品,而前车门与后翼子板在冲压时都需要进行裁切掉一块废品,而两者裁切部分可以互为补充,目前却没有合理利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前车门与后翼子板的冲压模具,将前车门与后翼子板放在一个冲压模具上进行冲压加工,由过去的单个模具生产,改为模具合在一起,模具合二为一,降低了模具的制造成本,而且也实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由于前车门与后翼子板的形状相配合,能够进行了篇互补,因此在同一个模具上进行冲压加工,能够大大提高板材的利用率,减小浪费,降低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前车门与后翼子板的冲压模具,包括凹模、压扁圈和凸模,所述压扁圈设于凹模与凸模之间,所述凹模位于压扁圈的上方,凸模设于压扁圈的下方,所述凹模的底部设有前车门凹槽和后翼子板凹槽,所述前车门凹槽和后翼子板凹槽的边缘处均设有拉延筋,所述压扁圈的中部通过分隔梁分为后翼子板冲孔和前车门冲孔,所述后翼子板冲孔与后翼子板凹槽位置对应,所述前车门冲孔与前车门凹槽位置对应,所述凸模包括前车门凸模和后翼子板凸模,所述前车门凸模和后翼子板凸模的下端通过底座连接,前车门凸模和后翼子板凸模之间设有与分割梁配合的隔槽,所述前车门凸模设于前车门冲孔内并与前车门凹槽配合,所述后翼子板凸模设于前车门冲孔内并与前车门凹槽配合。
优选的,所述凹模、压扁圈和凸模的侧壁上均设有吊耳。
优选的,所述压扁圈的上端设有定位板,所述凹槽上设有与定位板配合的让位孔。
优选的,所述压扁圈的边角处设有导柱,所述凹槽的底部设有与导柱配合的导向孔。
优选的,所述凹模的侧壁上设有外导板,所述压扁圈的侧壁上设有与外导板配合的外导向槽。
优选的,所述前车门凸模和后翼子板凸模的侧壁上均设有内导板,所述后翼子板冲孔和前车门冲孔的内壁上设有与内导板配合的内导向槽。
优选的,所述压扁圈的上端设有边缘处设有调整垫。
优选的,所述前车门凸模和后翼子板凸模的上端均设有到底标识柱,所述前车门凹槽和后翼子板凹槽内设有与到底标识柱配合的限位孔。
优选的,所述前车门凹槽和后翼子板凹槽之间设有破刺刀,所述破刺刀设于分隔梁的上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将前车门与后翼子板放在一个冲压模具上进行冲压加工,由过去的单个模具生产,改为模具合在一起,模具合二为一,降低了模具的制造成本,而且也实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由于前车门与后翼子板的形状相配合,能够进行了篇互补,因此在同一个模具上进行冲压加工,能够大大提高板材的利用率,减小浪费,降低成本。
2、本实用新型在前车门凹槽与后翼子板凹槽之间增加刺破刀,保证拉延过程中,走料更加顺畅,避免产品起皱开裂等质量问题,来提高产品质量;而且实现了前车门与后翼子板的分离,节省了后续分割工序,提高了加工速度。
3、本实用新型前车门凹槽和后翼子板凹槽的边缘处均设有拉延筋,用于压紧冲压板材,防止板材冲压过程中进料太快而起皱,提高冲压质量。
4、本实用新型在压扁圈的上端设有定位板,板材放入后,通过端部贴于定位板,实现快速装板定位,提高放料速度,节省时间,保证装料精度。
5、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导向柱、内外导板来确保凹模、压扁圈与凸模之间配合的精度,提高加工质量。
6、本实用新型在前车门凸模和后翼子板凸模的上端均设有到底标识柱,在冲压过程中到底标识柱会在板材上压上一个印记槽,如果印记槽清楚则说明模具冲压到底,如果印记槽不清楚,则说明模具没有冲压到底或者冲压力不足,起到检测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凹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压扁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凸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凹模;101-导向孔;102-前车门凹槽;103-限位孔;104-让位孔; 105-后翼子板凹槽;106-拉延筋;107-破刺刀;2-外导板;3-压扁圈;301-后翼子板冲孔;302-分隔梁;303-前车门冲孔;304-定位板;305-导柱;306-外导向槽;307-内导向槽;4-凸模;401-前车门凸模;402-到底标识柱;403-后翼子板凸模;404-底座;405-隔槽;5-调整垫;6-吊耳;7-内导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前车门与后翼子板的冲压模具,包括凹模1、压扁圈3 和凸模4,压扁圈3设于凹模1与凸模4之间,凹模1位于压扁圈3的上方,凸模4设于压扁圈3的下方,如图2所示,凹模1的底部设有前车门凹槽102 和后翼子板凹槽105,前车门凹槽102和后翼子板凹槽105的设置方向跟使用时前车门与后翼子板时的配合角度相同,前车门凹槽102和后翼子板凹槽105 的边缘处均设有拉延筋106,用于压紧冲压板材,防止板材冲压过程中进料太快而起皱,提高冲压质量,冲压过程中直接将板材切割,实现分离,如图3所示,压扁圈3的中部通过分隔梁分为后翼子板冲孔301和前车门冲孔303,后翼子板冲孔301与后翼子板凹槽105位置对应,前车门冲孔303与前车门凹槽 102位置对应,如图4所示,凸模4包括前车门凸模401和后翼子板凸模403,前车门凸模401和后翼子板凸模403的下端通过底座404连接,前车门凸模401 和后翼子板凸模403之间设有与分割梁302配合的隔槽405,前车门凸模4设于前车门冲孔303内并与前车门凹槽102配合,后翼子板凸模403设于前车门冲孔303内并与前车门凹槽102配合。
在凹模1、压扁圈3和凸模4的侧壁上均设有吊耳6,便于吊装运输。
为了提高板材放料速度,在压扁圈3的上端设有定位板304,凹槽上设有与定位板304配合的让位孔104,板材放入后,端部贴于定位板304,实现快速装板定位。
为了防止冲压过程中,凹模1、压扁圈3以及凸模4之间发生位置偏移,在凹槽的侧壁上设有外导板2,压扁圈3的侧壁上设有与外导板2配合的外导向槽306在前车门凸模401和后翼子板凸模403的侧壁上均设有内导板7,后翼子板冲孔301和前车门冲孔303的内壁上设有与内导板7配合的内导向槽 307。
为了进一步提高精度,在压扁圈3的边角处设有导柱305,凹槽的底部设有与导柱305配合的导向孔101,保证凹模1与压扁圈3配合的更加精密。
在压扁圈3的上端设有边缘处设有调整垫5,调整垫5采用多个垫片,用于调整凹模1与压扁圈3之间的间隙,间隙过大,可以减小垫片数量,间隙过小可以增加垫片数量,保证配合间隙适中。
前车门凸模401和后翼子板凸模403的上端均设有到底标识柱402,前车门凹槽102和后翼子板凹槽105内设有与到底标识柱402配合的限位孔103,在冲压过程中到底标识柱402会在板材上压上一个印记槽,如果印记槽清楚则说明模具冲压到底,如果印记槽不清楚,则说明模具没有冲压到底或者冲压力不足,起到检测的作用。
另外,在前车门凹槽102和后翼子板凹槽105之间设有破刺刀107,破刺刀107设于分隔梁的上方,冲压过程中,同时实现前车门与后翼子板的分割。
具体工作原理如下:
1、将模具装在油压机床上,抬起模具凹模1,压扁圈3与凸模4平齐;
2、将板材放入模腔内,靠准定位板304进行定位;
3、油压机下行凹模1与压扁圈3接触同时闭合,一起下行;
4、外导板2导入外导向槽306内,内导板7导入内导向槽307内,模具压合到底,与调整垫5无间隙;
5、完成压件,同时破刺刀107将压好的前侧门与后翼子板分隔,凹模1 上行,取出合格产品。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9)

1.一种前车门与后翼子板的冲压模具,包括凹模、压扁圈和凸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扁圈设于凹模与凸模之间,所述凹模位于压扁圈的上方,凸模设于压扁圈的下方,所述凹模的底部设有前车门凹槽和后翼子板凹槽,所述前车门凹槽和后翼子板凹槽的边缘处均设有拉延筋,所述压扁圈的中部通过分隔梁分为后翼子板冲孔和前车门冲孔,所述后翼子板冲孔与后翼子板凹槽位置对应,所述前车门冲孔与前车门凹槽位置对应,所述凸模包括前车门凸模和后翼子板凸模,所述前车门凸模和后翼子板凸模的下端通过底座连接,前车门凸模和后翼子板凸模之间设有与分割梁配合的隔槽,所述前车门凸模设于前车门冲孔内并与前车门凹槽配合,所述后翼子板凸模设于前车门冲孔内并与前车门凹槽配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车门与后翼子板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模、压扁圈和凸模的侧壁上均设有吊耳。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车门与后翼子板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扁圈的上端设有定位板,所述凹槽上设有与定位板配合的让位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车门与后翼子板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扁圈的边角处设有导柱,所述凹槽的底部设有与导柱配合的导向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车门与后翼子板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模的侧壁上设有外导板,所述压扁圈的侧壁上设有与外导板配合的外导向槽。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车门与后翼子板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车门凸模和后翼子板凸模的侧壁上均设有内导板,所述后翼子板冲孔和前车门冲孔的内壁上设有与内导板配合的内导向槽。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车门与后翼子板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扁圈的上端设有边缘处设有调整垫。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车门与后翼子板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车门凸模和后翼子板凸模的上端均设有到底标识柱,所述前车门凹槽和后翼子板凹槽内设有与到底标识柱配合的限位孔。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车门与后翼子板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车门凹槽和后翼子板凹槽之间设有破刺刀,所述破刺刀设于分隔梁的上方。
CN202020715435.5U 2020-04-30 2020-04-30 一种前车门与后翼子板的冲压模具 Active CN2121213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15435.5U CN212121395U (zh) 2020-04-30 2020-04-30 一种前车门与后翼子板的冲压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15435.5U CN212121395U (zh) 2020-04-30 2020-04-30 一种前车门与后翼子板的冲压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121395U true CN212121395U (zh) 2020-12-11

Family

ID=736915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715435.5U Active CN212121395U (zh) 2020-04-30 2020-04-30 一种前车门与后翼子板的冲压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12139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124686U (zh) 一种多品种物料落料用级进冲压模具
CN101428323B (zh) 不锈钢车体顶板冲压成型工艺
CN106944537A (zh) 一种形状平缓的覆盖件冲压生产中后工序的工艺孔及定位方法
CN205967013U (zh) 一种汽车前座椅支撑板总成零件的模具
CN105945142A (zh) 一种用于汽车支撑零件的模具
CN212121395U (zh) 一种前车门与后翼子板的冲压模具
CN108188254A (zh) 一种冲制轴套片料的联合冲压模具
CN106391858B (zh) 一种汽车前座椅支撑板总成零件的模具
CN203764789U (zh) 一种汽车b柱内板冲压模具
CN113926917B (zh) 一种汽车前地板的拉延修边复合模具及其加工方法
CN211757951U (zh) 非标小齿轮的连续料带式生产装置
CN205967012U (zh) 一种用于汽车支撑零件的模具
CN205056800U (zh) 汽车车身铰链支架级进连续模具
CN211539215U (zh) 一种合页成型下模结构
CN210231192U (zh) 一种侧面边壁孔的冲孔模具结构
CN201880796U (zh) 一种汽车左右后轮罩的冲孔切开模具
CN207929861U (zh) 一种后侧围下加强板模具
CN205833965U (zh) 一种汽车前部加强板零件的模具
CN217990631U (zh) 一种汽车左、右加强板连续成型模
CN215431118U (zh) 一种前纵梁外板加强件的模具结构
CN218310287U (zh) 一种高效冲压试模
CN217964352U (zh) 一种汽车左右门锁加强板加工用连续模
CN205833962U (zh) 一种汽车前车门外板加强板零件的模具
CN212934411U (zh) 一种高精度缩体导针冲压成型模具
CN211052285U (zh) 一种冲压成型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