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115438U - 车载摄像装置、车内人员行为分析系统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载摄像装置、车内人员行为分析系统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115438U
CN212115438U CN201821650669.5U CN201821650669U CN212115438U CN 212115438 U CN212115438 U CN 212115438U CN 201821650669 U CN201821650669 U CN 201821650669U CN 212115438 U CN212115438 U CN 2121154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camera
circuit board
analysis system
main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65066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星
衷丛洪
潘帝
赖海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Sensetim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Sensetim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Sensetim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Sensetim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65066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1154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1154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1154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ttings On The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And Device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车载摄像装置、车内人员行为分析系统及车辆,涉及计算机视觉技术。本公开中,车载摄像装置包括:主壳体及摄像头组件;所述主壳体设置有用于安装摄像头组件的安装空间,且所述主壳体设置有透光区,所述透光区与摄像头组件中的摄像头相对设置,如此,车载摄像装置的体积较小,占用的空间也较小,其安装位置的可选择范围较大也即其安装位置的选择更加灵活,利于将其隐藏设置。

Description

车载摄像装置、车内人员行为分析系统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计算机视觉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车载摄像装置、车内人员行为分析系统及车辆。
背景技术
驾驶疲劳,是指驾驶人在长时间连续行车后,产生生理机能和心理机能的失调,而在客观上出现驾驶技能下降的现象。驾驶疲劳时,驾驶员会出现判断力下降、反应迟钝、操作失误增加的问题,极易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检测疲劳驾驶的摄像装置、预警设备及车辆。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车载摄像装置,包括:主壳体及摄像头组件;所述主壳体设置有用于安装摄像头组件的安装空间,且所述主壳体设置有透光区,所述透光区与摄像头组件中的摄像头相对设置。
可选地,所述主壳体上设置有与安装空间连通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形成所述透光区,且所述第一开口处设置有玻璃护盖。
可选地,所述摄像头包括红外摄像头,所述玻璃护盖为用于透光红外光的黑玻璃护盖。
可选地,所述摄像头组件包括至少一个补光灯,所述补光灯用于为所述摄像头提供灯光补偿。
可选地,所述补光灯包括红外补光灯。
可选地,所述补光灯为多个,多个所述补光灯沿所述摄像头的中心线对称分布。
可选地,所述主壳体呈柱状。
可选地,所述主壳体沿其轴向的长度大于等于6厘米且小于等于15厘米。
可选地,所述主壳体的厚度大于等于1厘米且小于等于3厘米。
可选地,所述主壳体的宽度大于等于0.5厘米且小于等于1.5厘米。
可选地,所述主壳体沿其轴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端部盖板;其中至少一个所述端部盖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与所述安装空间连通的第二开口,或者,其中至少一个所述端部盖板与所述主壳体侧壁可拆卸连接。
可选地,所述摄像头组件包括:摄像头电路板,所述摄像头电路板与所述主壳体连接,所述摄像头电路板连接有至少一个摄像头。
可选地,所述摄像头电路板连接有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用于与车内人员行为分析仪通信连接;所述主壳体上设置有可供所述通信接口与车内人员行为分析仪连接的第一避让口。
可选地,所述摄像头电路板上设置有无线通信模块,以使所述摄像头组件通过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与外部设备通信连接。
可选地,所述摄像头电路板连接有电源接口,所述电源接口用于与外部电源连接;所述主壳体上设置有可供所述电源接口与外部电源连接的第二避让口。
可选地,所述安装空间中设置有电池组件,所述电池组件与所述摄像头电路板电连接。
可选地,还包括固定壳体,所述固定壳体与所述主壳体连接,所述固定壳体与所述主壳体共同围成所述安装空间,且所述固定壳体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摄像头组件的摄像头可通过所述第一通孔采集图像信息。
可选地,所述摄像头电路板位于所述固定壳体背离透光区的一侧,且所述摄像头电路板连接在所述固定壳体及主壳体之间,且所述摄像头电路板与所述固定壳体密封配合。
可选地,所述主壳体及摄像头电路板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中设置有连接件,以通过所述连接件将所述主壳体及摄像头电路板连接,且将所述固定壳体夹设在所述摄像头电路板与主壳体之间。
可选地,所述主壳体及固定壳体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中设置有连接件,以通过所述连接件将所述主壳体及固定壳体连接,且将所述摄像头电路板夹设在所述摄像头电路板与主壳体之间。
可选地,所述车载摄像装置中的摄像头包括如下至少一种:红外摄像头、RGB摄像头、深度摄像头、双目视差摄像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车内人员行为分析系统,包括:车内人员行为分析仪和如前述任一项所述的车载摄像装置,所述车载摄像装置和所述车内人员行为分析仪通信连接。
可选地,车载摄像装置和车内人员行为分析仪独立设置且通信连接。
可选地,还包括:服务器,与车内人员行为分析仪通信连接,用于接收车内人员行为分析仪在驾驶行为满足预定要求时发送的数据。
可选地,所述车内人员行为分析仪包括:控制电路板,所述控制电路板设置在所述安装空间中,所述控制电路板上设置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与外部的车载摄像装置通信连接,接收所述车载摄像装置发送的其采集到的驾驶员图像信息,对接收到的图像信息进行处理以分析驾驶员行为,并在分析结果满足预定条件时生成预警信号。
可选地,所述车载摄像装置设置在所述安装壳体中,且所述车载摄像装置与控制电路板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车载摄像装置为多个,多个车载摄像装置中的至少一个设置在所述安装壳体中,且设置在所述安装壳体中的车载摄像装置与控制电路板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安装壳体朝向所述安装空间的表面的至少部分设置有所述散热鳍片。
可选地,所述安装壳体背离所述安装空间的表面的至少部分设置有所述散热鳍片。
可选地,所述安装壳体包括金属主壳体及金属上盖,所述金属主壳体与所述金属上盖连接,且所述金属主壳体与所述金属上盖共同围成所述安装空间。
可选地,所述金属主壳体朝向所述安装空间的表面的至少部分设置有所述散热鳍片。
可选地,所述金属主壳体背离所述安装空间的表面的至少部分设置有所述散热鳍片。
可选地,所述金属上盖朝向所述安装空间的表面的至少部分设置有所述散热鳍片。
可选地,所述金属上盖背离所述安装空间的表面的至少部分设置有所述散热鳍片。
可选地,所述金属主壳体朝向所述金属上盖的上端设置有上开口,所述金属上盖与所述金属主壳体对接,且所述金属上盖覆盖所述上开口的一部分;所述安装壳体还包括塑胶上盖,所述塑胶上盖与所述金属主壳体对接,且所述塑胶上盖覆盖所述上开口的另一部分,且所述塑胶上盖还与所述金属上盖连接,以共同围成所述安装空间;其中,所述塑胶上盖上设置有多个通孔。
可选地,所述金属上盖朝向所述塑胶上盖的表面设置有朝向塑胶上盖延伸的连接边,所述连接边与所述塑胶上盖连接。
可选地,所述安装壳体还包括:挂板,所述挂板设置在金属主壳体背离金属下盖的下侧,所述挂板用于与交通工具可拆卸连接;其中,所述挂板上设置有散热孔。
可选地,所述安装空间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开口,两个所述第二开口处均设置有端部盖板,其中至少一个所述端部盖板上设置有可供所述控制电路板与外部设备连接的避让口。
可选地,还包括散热风扇,所述散热风扇与所述控制电路板连接,以通过所述控制电路板控制所述散热风扇的启闭,所述散热风扇位于所述金属主壳体与所述金属上盖之间。
可选地,所述控制电路板上设置有输入输出接口,所述输入输出接口用于与如下中的至少一个通信连接:外部的交通工具中控系统、外部的驾驶辅助控制系统、外部的车载摄像装置、外部的音频装置、外部的视觉装置;其中,所述安装壳体上设置有可供所述入输出接口与外部设备连接的第一避让口。
可选地,所述输入输出接口包括第一类接口及第二类接口,所述第一类接口与第二类接口分别位于安装壳体的两个表面;其中,第一类接口用于与外部的车载摄像装置、外部的音频装置、外部的视觉装置连接,第二类接口用于与外部的交通工具中控系统、外部的驾驶辅助控制系统连接。
可选地,所述安装壳体上设置有用于标识输入输出接口的功能标识部。
可选地,所述安装壳体还包括遮盖板,所述遮盖板与所述安装壳体可拆卸连接,所述遮盖板用于遮盖至少部分所述输入输出接口。
可选地,所述控制电路板上设置有电源接口,所述控制电路板用于与外部电源连接;所述安装壳体上设置有可供所述电源接口与外部电源连接的第二避让口。
可选地,所述安装空间中设置有电池组件,所述电池组件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连接。
可选地,还包括报警器,所述报警器包括如下至少一种:声音报警器、视觉报警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又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如前述任一项所述的车内人员行为分析系统。
可选地,所述车内人员行为分析系统的车载摄像装置设置在如下至少一个位置:在车辆的A柱、中控台、前挡风玻璃、仪表台、车辆顶壁或侧壁。
可选地,所述车内人员行为分析系统的车内人员行为分析仪设置如下至少一个位置:在车辆的A柱、中控台、前挡风玻璃、仪表台、车辆顶壁或侧壁。
可选地,所述述驾驶员行为分析系统的车载摄像装置嵌设在所述仪表台中,且所述车载摄像装置设置有透光区的表面与仪表台朝向驾驶员的表面相适配。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载摄像装置、车内人员行为分析系统及车辆,车载摄像装置的结构简单紧凑,体积较小,占用的空间也较小,其对安装位置的要求较低,其安装位置的可选择范围较大也即其安装位置的选择更加灵活,利于将其隐藏设置,降低了安装难度,且能够提高交通工具中驾驶空间的简洁美观性。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由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能解决的其他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中包含的其他技术特征以及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有益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作出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图1为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车载摄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车载摄像装置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车内人员行为分析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4为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车内人员行为分析仪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车内人员行为分析仪的爆炸示意图;
图6为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的结构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0-车内人员行为分析系统;
1100-车内人员行为分析仪;1110-安装壳体;1110a-安装空间;1110b-散热鳍片;1111-金属主壳体;1112-金属上盖;1113-塑胶上盖;1113a-通孔;1114-端部盖板;1115-遮盖板;1115a-第一避让口;1116-挂板;1120-控制电路板;1121-第一类接口;1122-第二类接口;1123-散热风扇;
1200-车载摄像装置;1210-主壳体;1210a-透光区;1210b-安装空间;1210c-第二开口;1211-主壳体侧壁;1212-端部护盖;1220-摄像头组件;1221-摄像头电路板;1222-摄像头;1223-补光灯;1230-玻璃护盖;1240固定壳体;1240a-第一通孔;1240b-第二通孔;1250-连接件;1260-通信接口;1270-摄像头安装板;
1300-服务器;
2000-车辆中控系统;
3000-驾驶辅助控制系统。
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实用新型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相关技术中,通常在交通工具中设置车内人员行为分析系统,以监测驾驶员的行为。车内人员行为分析系统通常包括摄像头、控制器、提示器等部件,摄像头用于采集驾驶员的脸部和/或眼睛虹膜信息,控制器用于对摄像头采集的信息进行处理以判断驾驶员是否疲劳驾驶,且控制器用于在确定驾驶员疲劳驾驶时控制提示预警器发出提示提示,以提示提示驾驶员。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载摄像装置、车内人员行为分析系统及车辆,车载摄像装置能够与车内人员行为分析仪分离设置,也即车载摄像装置能够与车内人员行为分析仪相互独立设置,如此,将用于获取驾驶员脸部信息和/或虹膜信息的车载摄像装置独立设置,车载摄像装置的体积较小,占用空间较小,安装位置的选择具有良好的灵活性,利于将其隐藏设置,降低了安装难度,且能够提高交通工具中驾驶空间的简洁美观性,且能够有效避免控制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对车载摄像装置的不利影响。
图1为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车载摄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车载摄像装置的爆炸示意图。该车载摄像装置1200包括:主壳体1210及摄像头组件1220。
其中,主壳体1210设置有用于安装摄像头组件1220的安装空间1210b,且主壳体1210设置有透光区1210a,透光区1210a与摄像头组件1220中的摄像头1222相对设置,以使摄像头1222可通过透光区1210a采集驾驶员的脸部图像信息和/或虹膜图像信息等车内人员行为分析仪。
本实施例中,车载摄像装置1200可通过其主壳体1210安装在车辆、飞行器、船舶等交通工具上。
下面不妨以交通工具为汽车为例,对本实施例的结构、功能及其实现过程进行举例说明。可以理解的是:交通工具为其它时,本实施例的结构、功能及其实现过程可与此类似。
主壳体1210可以为盒体结构,盒体结构内形成用于安装摄像头组件1220的安装空间1210b;盒体结构可呈柱状或者锥状,以便于主壳体1210的加工制造,且能够提高车载摄像装置1200的美观性。
当然,主壳体1210的形状并不限于此,具体可根据用于安装车载摄像装置1200的空间进行设置,只要能够实现其安装摄像头组件1220的功能即可。
示例性地,主壳体1210可为具有中轴线的旋转体,如柱体;主壳体1210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主壳体端壁,两个主壳体端壁可垂直于中轴线设置,且两个主壳体1210之间连接有主壳体侧壁1211,主壳体端壁及主壳体侧壁1211共同围成安装空间1210b。
在一些示例中,主壳体1210可采用金属材料制成,金属制成的主壳体1210可具有较好的机械性能及散热性能,对安装空间1210b内的摄像头组件1220具有较好的防护效果,并且,还能够提高主壳体1210的质感。例如:主壳体1210可采用铝合金制成。在一些示例中,主壳体1210可采用塑料制成,以降低车载摄像装置1200的成本。
当然,主壳体1210的部分可采用金属材料制成,其余部分可采用塑料制成。示例性地,主壳体1210的主壳体侧壁1211可采用金属材料制成,主壳体端壁可采用塑料制成。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对主壳体1210的材料并不做具体限定,本实施例此处只是举例说明。
主壳体1210上设置有透光区1210a,透光区1210a可供摄像头1222采集驾驶员的脸部图像信息和/或虹膜图像信息。示例性地,主壳体1210上设置有与安装空间1210b连通的第一开口,第一开口形成透光区1210a。第一开口处可设置有护盖,护盖可由具有良好的光线透过性的材料制成,以保证摄像头1222采集到清晰且准确的图像信息。示例性地,护盖可为由玻璃制成的玻璃护盖;例如护盖可由可透过可见光的玻璃(黑玻璃)制成,可以实现摄像头的隐蔽安装,改善用户体验,且玻璃护盖具有良好的透光率和良好的耐磨性能,能够保证摄像头1222采集到清晰的图像信息,且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示例中,护盖可与主壳体1210可拆卸连接,例如:护盖可通过粘接、卡接、过盈配合、紧固连接等方式固定在第一开口中。其中,护盖可密封设置在第一开口中,以提高安装空间1210b的密封效果,以免外部的液体、杂物进入安装空间1210b内;示例性地,护盖与主壳体1210上围成第一开口的面之间设置有密封圈或密封胶。
示例性地,主壳体1210上围成第一开口的面设置有卡槽,护盖卡设在卡槽中。示例性地,主壳体1210上围成第一开口的面可设置有朝向第一开口延伸的搭接边,护盖搭接在搭接边上,护盖可通过紧固件与搭接边紧固连接,或者护盖可与搭接边粘接。
通过将壶盖与主壳体1210可拆卸连接,安装空间1210b中的摄像头组件1220等部件可从第一开口处进出安装空间1210b,便于后续对安装空间1210b内的部件进行检修或者更换。
在另一些示例中,护盖可与主壳体1210的至少部分一体设置,也即护盖可与主壳体1210第一开口周围的部分一体设置,以提高主壳体1210的整体性及安装空间1210b的密封效果。
其中,主壳体1210可安装在汽车仪表台、中控台、汽车后视镜、汽车遮阳板等车内可以采集到车内人员脸部图像等信息的位置。
在一些示例中,主壳体1210也即车载摄像装置1200可嵌设在位于驾驶员前方的汽车仪表台中。其中,汽车仪表台可设置有车速里程仪表、转速表、燃油表等。主壳体1210设置有护盖的表面以及护盖可与仪表台朝向车内成员的表面相适配,以使车载摄像装置1200的能够隐藏设置在仪表台中。例如:仪表台朝向车内成员的表面为曲面,主壳体1210设置有护盖的表面以及壶盖也为曲面且与仪表台朝向车内成员的表面圆滑连接。
其中,主壳体1210安装在汽车仪表台时,其形状及尺寸与汽车仪表台中用于安装主壳体1210的空间的形状及尺寸匹配。
在一些示例中,主壳体1210也即车载摄像装置1200可嵌设在汽车的中控台中,其中,中控台可设置在驾驶室前部且位于驾驶员与副驾驶员之间的区域,中控台处可设置有音响、显示屏、功能开关等。主壳体1210设置有护盖的表面以及护盖可与中控台朝向车内成员的表面相适配,以使车载摄像装置1200的能够隐藏设置在仪表台中。例如:中控台朝向车内成员的表面为曲面,主壳体1210设置有护盖的表面以及壶盖也为曲面且与中控台朝向车内成员的表面圆滑连接。
本实施例中,主壳体1210也即车载摄像装置1200的设置位置并不限于此,可根据实际需要将车载摄像装置1200嵌设在车内相应的位置,只要能够保证摄像头能够实现其相应的功能即可。
可选地,主壳体1210沿其轴向的长度可大于等于6厘米,主壳体1210沿其轴向的长度可小于等于15厘米,以便于主壳体1201的固定,减小对占用空间,同时,还能够在主壳体1210内合理设置摄像头组件1220。
可选地,主壳体1210的厚度大于等于1厘米且小于等于3厘米,以便于主壳体1201的固定,减小对占用空间,同时,还能够在主壳体1210内合理设置摄像头组件1220。
可选地,主壳体1210的宽度大于等于0.5厘米且小于等于1.5厘米,以便于主壳体1201的固定,减小对占用空间,同时,还能够在主壳体1210内合理设置摄像头组件1220。
示例性地,主壳体的长度可以为9厘米、宽度可以为2厘米、厚度可以为1厘米。
本实施例中,通过将主壳体1210的长度、宽度及厚度如此设置,能够在主壳体1210内合理设置摄像头组件1220,使得车载摄像装置1210的结构更加紧凑;同时,还能够使得车载摄像装置1200具有较小的体积,减少其占用的空间,便于安装到如汽车仪表台等紧凑空间中。在一些示例中,主壳体1210可粘接在仪表台的表面上,也即车载摄像装置1210可粘接在仪表台的表面上,此时,车载摄像装置1210的体积较小,占用的空间较小,利于提高车内美观性。在另一些示例中,车载摄像装置1210可嵌设在仪表台中,也即车载摄像头1210隐藏地设置在仪表台中,以提高车内美观性,同时,由于车载摄像装置1210的体积较小,其占用空间较小,能够避免干涉其它仪表等部件的设置,使得仪表台处设置的合理且紧凑。
摄像头组件1220可包括摄像头电路板1221,摄像头电路板1221与主壳体1210连接,摄像头电路板1221连接有至少一个摄像头1222。其中,摄像头1222可以包括如下至少一种:RGB摄像头1222、红外摄像头1222、近红外摄像头1222。
在一些示例中,摄像头1222可以为红外摄像头1222或者近红外摄像头1222,以简化车载摄像装置1200的结构。红外摄像头1222、近红外摄像头1222依靠红外线照射物体,经过漫反射后被摄像头1222接收并形成图像,能够提高在夜间或者光线较差的环境下采集图像的清晰度。并且,此处,护盖可为由黑玻璃制成的黑玻璃护盖,可供红外线通过,且还能够避免其他颜色的光线对摄像头1222的干扰,提高红外成像质量。
在一些示例中,摄像头1222可以为RGB摄像头1222,以降低车载摄像装置1200的成本。当然,摄像头1222的种类并不限于此,本实施例此处只是举例说明,示例性地,摄像头1222还可以包括深度摄像头、双目视差摄像头,以获取所采集图像的深度信息。
本实施例中,摄像头1222可以为红外摄像头、近红外摄像头、RGB摄像头、深度摄像头、双目视差摄像头中的任一种或者其任意组合,以满足多样化的实际应用需求。
可选地,为了提高采集图像的清晰度,摄像头电路板1221上可以设置有补光灯1223,例如红外补光灯1223,补光灯1223与主壳体1210上的透光区1210a相对设置;补光灯1223可以为多个,多个补光灯1223可均匀分布在摄像头1222的周围,示例性地,多个补光灯1223可对称分布在摄像头1222相对的两侧。多个补光灯1223可根据实际需要处于常开状态。或者,可选地,摄像头电路板1221上还可以设置有光线传感器,光线传感器用于检测摄像头1222采集图像的区域内的光线,以在光线低于阈值时开启红外补光灯1223。
摄像头组件1220可与车内人员行为分析仪通信连接,以将其采集到的图像信息发送给车内人员行为分析仪,由车内人员行为分析仪对图像信息进行处理与分析。其中,车内人员可以包括:驾驶员、非驾驶员的乘客,乘客可以是成人或者小孩。
下面不妨以车内乘员为驾驶员为例,对实施例的实现过程进行举例说明。
摄像头组件1220可将其采集到的驾驶员的图像信息发送给车内人员行为分析仪,由车内人员行为分析仪对图像信息进行处理与分析,以判断驾驶员是否疲劳驾驶,并在确定驾驶员处于疲劳驾驶时进行预警,以提示提示驾驶员等车内乘员。其中,车载摄像装置1200与车内人员行为分析仪可分别独立设置,如此,二者的安装互不干涉,车载摄像装置1200与车内人员行为分析仪的安装具有较好的灵活性。当然,车载摄像装置1200与车内人员行为分析仪也可一体设置。
在一些示例中,摄像头电路板1221上可设置有无线通信模块,以使摄像头组件1220能够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与车内人员行为分析仪通信连接。其中,摄像头组件1220可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将其采集到的图像信息发送给车内人员行为分析仪。
在一些示例中,摄像头电路板1221可连接有通信接口1260,通信接口1260用于连接连接线,以使摄像头组件1220通过连接线与车内人员行为分析仪通信连接。其中,主壳体1210上设置有可供通信接口1260或者连接线露出的第一避让口。
其中,车内人员行为分析仪可以包括控制器,以及报警器。控制器用于接收摄像头组件1220采集到的图像信息,对图像信息进行处理与分析以判断驾驶员是否疲劳驾驶,并在确定驾驶员处于疲劳驾驶时生成预警信息发送给报警器,报警器根据该预警信息进行预警。
示例性地,控制器可通过摄像头组件1220采集的驾驶员图像对驾驶员的打哈欠、睁闭眼、喝水、进食、抽烟、打电话、化妆等等驾驶员行为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确定是否是疲劳驾驶、分心驾驶或违规驾驶。
其中,控制器在基于图像信息进行处理以分析驾驶员行为时,也就是说控制器在对图像信息进行处理及分析时,可采用常规的图像处理方法、图像分析方法,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控制器可基于图像处理方法对接收到的图像信息进行增强、复原、匹配等处理,以便于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控制器还可基于图像分析方法对处理后的图像进行分析、解释和识别。
在具体实现时,可从图像信息中提取驾驶员的生物特征如虹膜特征,并基于虹膜特征分析驾驶员眼睛闭合状态,将眼睛闭合状态与预设的疲劳标准进行比较,如眼睛闭合状态达到疲劳标识也即分析结果满足预设条件,则生成预警信号。当然,控制器对接收到的图像信息进行处理及分析的实现方式并不限于此,本实施例此处只是举例说明,对此并不做限定。
示例性地,可通过摄像头1222采集的驾驶员图像信息确定驾驶员的眨眼频率,判断驾驶员是否说话、打哈欠、低头、左右侧视等,并由此确定驾驶员是否疲劳驾驶也即处于驾驶疲劳状态;控制器可通过摄像头组件采集的虹膜图像信息,确定驾驶员在睁眼状态下的瞌睡等驾驶疲劳现象。
此外,车内人员行为分析仪还可以为独立于汽车的设备。例如:车内人员行为分析仪可为移动电话、平板设备等智能移动终端;车内人员行为分析仪还可以为与车载摄像装置1200配合使用的其它设备。
在一些示例中,安装空间1210b中还可以设置有电池组件,电池组件与摄像头电路板1221电连接,以为车载摄像装置1200提供电能。电池组件可包括至少一个能够二次充电的锂离子电池。电池组件还可包括与管理和分配电力相关联的组件。
在一些示例中,摄像头电路板1221连接有电源接口,电源接口用于通过电源导线与外部电源连接,有外部电源为摄像头1222装置提供电能或为电池组件充电。其中,主壳体1210上设置有可供电源接口或者电源导线露出的第二避让口。
此外,摄像头电路板1221还可以连接有控制开关,控制开关用于控制车载摄像装置1200的工作状态如启闭。控制开关可以包括如下至少一种:机械式按键、旋钮、触摸屏。控制开关可设置在主壳体1210上,或者设置在车内人员行为分析仪上,或者设置在汽车的中控台上。当然,在驾驶员驾驶时长达到设定值时,汽车的中控系统或者车内人员行为分析仪可自动控制车载摄像装置1200采集驾驶员的脸部信息或者虹膜信息。
本实施例中,摄像头组件1220还可包括:摄像头安装板1270,摄像头1222及闪光灯可安装在摄像头安装板1270上,且摄像头1222及闪光灯可通过导线与摄像头电路板1221电连接;摄像头安装板1270可通过安装支架安装在摄像头电路板1221上,安装支架包括多个连接在摄像头安装板1270与摄像头电路板1221之间的连接板,其中至少两个连接板间隔设置。如此,摄像头1222与摄像头电路板1221之间可具有一定距离,以免摄像头电路板1221的热量影响摄像头1222。
可选地,主壳体1210包括主壳体侧壁1211,主壳体侧壁1211上设置有透光区1210a;也就是说主壳体侧壁1211上设置有第一开口,玻璃壶盖1230与主壳体侧壁1211连接。
主壳体侧壁121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端部盖板1212,其中至少一个端部盖板1212与壳体侧壁可拆卸连接;示例性地,连接方式可以为粘接、卡接、过盈配合、紧固连接等。并且,端部盖板1212可与主壳体侧壁1211密封连接,以提高安装空间1210b的密封效果,以免外部的液体、杂物进入安装空间1210b内;示例性地,端部盖板1212与主壳体侧壁1211之间设置有密封圈或密封胶。
通过将端部盖板1212与主壳体侧壁1211可拆卸连接,安装空间1210b中的部件可从主壳体侧壁1211的端部进出安装空间1210b,便于安装空间1210b中的部件的安装,利于提高车载摄像装置1200的装配效率。
两个端部盖板1212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开口1210c,第二开口1210c与安装空间1210b连通。
在一些示例中,两个端部盖板1212上分别设置有第二开口1210c,其中一端部盖板1212上的第二开口1210c形成第一避让口,以供通信接口1260或者与通信接口1260连接的连接线露出;另一端部盖板1212上的第二开口1210c形成第二避让口,以供电源接口或者与电源接口连接的电源导线露出。
在另一些示例中,其中一个端部盖板1212上设置有分别形成第一避让口、第二避让口的第二开口1210c。
其中,第一避让口与第二避让口的形状不同,以便于区分;或者,第一避让口与第二避让口周围分别设置有功能标识,以便于区分。
可选地,车载摄像装置1200还包括固定壳体1240,固定壳体1240可通过第一开口插设在主壳体1210中,且固定壳体1240与主壳体1210可共同围成安装空间1210b。固定壳体1240上设置有第一通孔1240a,第一通孔1240a与主壳体1210上的透光区1210a相对设置,摄像头1222可通过第一通孔1240a采集图像信息。当摄像头电路板1221上设置有补光灯1223时,固定壳体1240上还设置有第二通孔1240b,第二通孔1240b与补光灯1223相对设置,且第二通孔1240b与透光区1210a相对设置。
示例性地,固定壳体1240可由金属材料如铝合金制成,以使固定壳体1240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及散热性能,进一步提高对摄像头组件1220的防护效果并提高车载摄像装置1200的散热性。
摄像头1222、补光灯1223等部件位于摄像头电路板1221朝向透光区1210a的一侧,摄像头电路板1221位于固定壳体1240背离透光区1210a的一侧,且摄像头电路板1221可连接在固定壳体1240与主壳体1210之间,以使固定壳体1240可罩设摄像头电路板1221上的摄像头1222、补光灯1223等部件。
其中,固定壳体1240可为具有第三开口的盒体结构,摄像头电路板1221上的摄像头1222、补光灯1223等部件可从第三开口进入固定壳体1240内;摄像头电路板1221与固定壳体1240密封配合,以保护摄像头电路板1221上的摄像头1222、补光灯1223等部件。
固定壳体1240上设置有与主壳体1210上第二开口1210c相对应的第四开口,其中一第四开口可供通信接口1260或者连接线露出,另一第四开口可供电源接口或者电源导线露出。示例性地,通信接口1260、电源接口可固定在相应的第四开口中。
在一些示例中,主壳体1210及摄像头电路板1221上设置有安装孔,安装孔中设置有连接件1250,以通过连接件1250将主壳体1210及摄像头电路板1221连接,且将固定壳体1240夹设在摄像头电路板1221与主壳体1210之间。
在另一些示例中,主壳体1210及固定壳体1240上设置有安装孔,安装孔中设置有连接件1250,以通过连接件1250将主壳体1210及固定壳体1240连接,且将摄像头电路板1221夹设在摄像头电路板1221与主壳体1210之间。
在又一些示例中,主壳体1210、摄像头电路板1221及固定壳体1240上设置有安装孔,安装孔中设置有连接件1250,以通过连接件1250将主壳体1210、摄像头电路板1221及固定壳体1240连接;其中,摄像头电路板1221夹设在摄像头电路板1221与主壳体1210之间。示例性地,主壳体1210的主壳体侧壁1211及端部盖板1212,主壳体侧壁1211及端部盖板1212上均设置有安装孔。
可以理解的是:在通过连接件1250将各部件连接时,各部件上相应的安装孔需要对准;连接件1250可以包括如下至少一种:镶针、铆钉、螺钉、螺栓等。
本实施例此处对连接件1250的具体结构并不做具体限定,只要能够实现其将各部件连接的功能即可。
此外,可以理解的是:以主壳体1210为例,主壳体1210上设置有至少三个安装孔,以保证主壳体1210与其它部件的连接可靠性;其中,各安装孔均匀分布,例如,各安装孔沿主壳体1210一中心线对称分布。其它部件上的安装孔的数量及分布可与主壳体1210相适配,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车载摄像装置1200,结构简单紧凑,体积较小,占用的空间也较小,其对安装位置的要求较低,其安装位置的可选择范围较大也即其安装位置的选择更加灵活,利于将其隐藏设置,降低了安装难度,且能够提高交通工具中驾驶空间的简洁美观性。此外,本实施例提供的车载摄像装置1200独立于车内人员行为分析仪设置,能够有效避免车内人员行为分析仪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对车载摄像装置1200的不利影响,且车载摄像装置1200自身也具有良好的散热性能。
此外,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车载摄像装置1200的应用并不限于交通工具,还可适用于其它需要人工操作或者监控的场景。
图3为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车内人员行为分析系统的结构框图。该车内人员行为分析系统1000包括分别独立设置的车载摄像装置1200及车内人员行为分析仪1100,车载摄像装置1200与车内人员行为分析仪1100通信连接。其中,车载摄像装置1200的结构及功能可与前述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图4为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车内人员行为分析仪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车内人员行为分析仪的爆炸示意图。
其中,车内人员行为分析仪1100可包括:安装壳体1110及控制电路板1120。安装壳体1110的至少部分表面可设置有多个散热鳍片1110b,以进一步提高车内人员行为分析仪1100的散热性能。安装壳体1110内设置有安装空间1110a,安装空间1110a中可设置有控制电路板1120,控制电路板1120上设置有控制器,控制器可与车载摄像装置1200通信连接。
在一些示例中,车载摄像装置1200和车内人员行为分析仪1100独立设置且通信连接,如此,车载摄像装置1200和车内人员行为分析仪1100可分别独立安装。在另一些示例中,车载摄像装置1200设置在车内人员行为分析仪1100的安装壳体1110中,且所述车载摄像装置1200的摄像头电路板与控制电路板1200电连接。其中,当车内人员行为分析系统1000具有多个车载摄像装置1200时,多个车载摄像装置1200中的至少一个可设置在安装壳体1110中,且设置在安装壳体1110中的车载摄像装置1200与控制电路板1120电连接。
下面对车内人员行为分析仪1100的结构进行进一步补充说明,可以理解的是:车内人员行为分析仪1100的结构并不限于此,本实施例此处只是举例说明。
车内人员行为分析仪1100的安装壳体1110可以安装在交通工具的仪表台,仪表台包括仪表台壳体、仪表台骨架以及仪表,例如仪表台可固定在仪表台骨架上,安装壳体1110还可位于仪表台壳体背离驾驶员的一侧,以将车内人员行为分析仪1100隐藏设置,提高车内美观性。当然,安装壳体1110朝向驾驶员的表面还可与仪表台壳体朝向驾驶员的表面平齐设置,安装壳体1110朝向驾驶员的表面可与仪表台壳体朝向驾驶员的表面相适配,以提高仪表台的整体性及车内美观性;例如,仪表台壳体朝向驾驶员的表面为曲面,则安装壳体1110朝向驾驶员的表面也为曲面,且二者之间圆滑过渡。
安装壳体1110可为盒体结构,盒体结构的内部形成用于安装控制电路板1120的安装空间1110a,盒体结构可呈柱状或者锥状,以便于安装壳体1110的加工制造。当然,盒体结构的形状并不限于此,具体可根据控制电路板1120的形状及尺寸进行设置,只要能够实现其安装控制电路板1120的功能即可。由于控制电路板1120工作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热量,该热量会影响控制电路板1120上的电气元件的性能,因此,安装壳体1110可采用具有良好散热性的材料制成,以便于散热。示例性地,安装壳体1110的至少部分采用金属材料制成,例如安装壳体1110的至少部分可采用铝合金制成,以使安装壳体1110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同时,还有助于减轻安装壳体1110的质量,利于实现车内人员行为分析仪1100的轻量化。
在一些示例中,安装壳体1110朝向安装空间1110a的内表面设置有散热鳍片1110b,以增加安装壳体1110内表面的面积,增大其与安装空间1110a的接触面积,提高对安装空间1110a中的热量的吸收效率。例如,安装壳体1110内表面上靠近控制电路板1120上产热较多的电气元件的部分设置有散热鳍片1110b;又例如,安装壳体1110整个内表面上均设置有散热鳍片1110b。
在一些示例中,安装壳体1110背离安装空间1110a的外表面设置有散热鳍片1110b,以增加安装壳体1110外表面的面积,增大其与外界的接触面积,提高其散热效率。例如,安装壳体1110外表面上靠近控制电路板1120上产热较多的电气元件的部分设置有散热鳍片1110b;又例如,安装壳体1110整个外表面上均设置有散热鳍片1110b。
在一些示例中,安装空间1110a中还可设置有报警器,控制器将其生成的预警信号发送给报警器,报警器将跟该预警信号发出预警,以提示驾驶员或其他车内乘员。其中,报警器可包括如下至少一种:声音报警器、视觉报警器。
示例性地,声音报警器可以包括蜂鸣器,相应地,安装壳体1110上设置有声孔,以使蜂鸣器根据预警信号发出的声音提示能够清晰且响亮从声孔中传出。
示例性地,视觉报警器可以包括灯光报警器如指示灯,指示灯可根据预警信号发出灯光指示,以在视觉上提示驾驶员;此时,车内人员行为分析仪1100可设置靠近驾驶员的位置,以便于驾驶员能够及时发现指示灯的灯光指示。示例性地,视觉报警器可以包括显示屏,显示屏可根据已经信号发出相应的字符,以提示驾驶员。
控制电路板1120上设置有控制器,控制器的功能及其实现方式可与前述实施例相同,此处不再赘述。在一些示例中,控制器可将其生成的预警信号发送给交通工具中的音频组件或者多媒体组件,控制器可将其生成的预警信号发送给外部的音频装置或者视觉装置。
示例性地,控制电路板1120上可设置有无线通信模块,以使车内人员行为分析仪1100能够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与外部的音频装置、视觉装置通讯连接。此外,车内人员行为分析仪1100还能够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与外部的视觉装置、中控系统、驾驶辅助控制系统等通讯连接。
示例性地,控制电路板1120上设置有输入输出接口,输入输出接口包括第一类接口1121,车内人员行为分析仪1100能够通过第一类接口1121与视觉装置、音频装置、视觉装置通讯连接。输入输出接口还包括第二类接口1122,车内人员行为分析仪1100能够通过第二类接口1122与汽车内的中控系统、驾驶辅助控制系统等通讯连接。相应地,安装壳体1110上设置有可供入输出接口与外部设备连接的第一避让口1115a。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外部是相对于车内人员行为分析仪1100而言,外部是指车内人员行为分析仪1100的外部,外部设备则可指位于车内人员行为分析仪1100外部的设备。
本实施例中,第一类接口1121可与第二类接口1122设置于安装壳体1110的不同区域,以便于清楚且准确地区分。示例性地,安装壳体1110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表面,第一类接口1121及第二接口可分别设置在两个相对的表面上。此外,在安装壳体1110的表面上还可设置有功能标识部,以标识各输入输出接口的类别或者待连接设备的标识,以进一步便于清楚且准确地区分。
可选地,如图5所示,第一类接口1121可设置在安装壳体1110朝向驾驶员的一侧,以便于车内乘员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将第一类接口1121与车内视觉装置、音频装置、视觉装置等通讯连接。此外,第一类接口1121还可用于连接存储设备,存储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SIM卡、TF卡。
示例性地,请如图5和图1所示,其中一第一类接口1121(如图5所示)可通过连接线与车载摄像装置1200的通信接口1260(如图1所示)连接,以使车载摄像装置1200与车内人员行为分析仪1100通信连接。
可选地,安装壳体1110还包括遮盖板1115,遮盖板1115与安装壳体1110可拆卸连接,遮盖板1115用于遮盖至少部分输入输出接口,以免外部的液体、灰尘等进入输入输出接口。
示例性地,遮盖板1115可采用橡胶材质制成,以降低车内人员行为分析仪1100的成本及重量。遮盖板1115朝向安装壳体1110的表面设置有多个朝向安装壳体1110延伸的连接柱,安装壳体1110上设置有相应的连接孔,连接柱可抵设在连接孔中,以将遮盖板1115与安装壳体1110可拆卸连接,以便于车内乘员快速地拆装遮盖板1115。当然,遮盖板1115与安装壳体1110可拆卸连接的方式并不限于此,本实施例此处只是举例说明。
此外,连接柱还可滑动设置在连接孔中。以遮盖板1115用于遮盖第一类接口1121为例,当第一类接口1121均未连接连接线时,遮盖板1115可与安装壳体1110贴合设置;当第一类接口1121连接有连接线时,遮盖板1115可沿远离安装壳体1110的方向滑动,以避让连接线。
可选地,安装空间1110a中设置有电池组件,电池组件与控制电路板1120电连接,以为车内人员行为分析仪1100提供电能。电池组件可包括至少一个能够二次充电的锂离子电池。电池组件还可包括与管理和分配电力相关联的组件。
可选地,控制电路板1120上设置有电源接口,控制电路板1120用于与外部电源连接,由外部电源为预警主体提供电能或为电池组件充电;安装壳体1110上设置有可供电源接口与外部电源连接的第二避让口。
此外,控制电路板1120还可以连接有控制开关,控制开关用于控制车内人员行为分析仪1100的工作状态如启闭。控制开关可以包括如下至少一种:机械式按键、旋钮、触摸屏。控制开关可设置在安装壳体1110上,或者设置在摄像装置上,或者设置在汽车的中控台上。当然,在驾驶员驾驶时长达到设定值时,汽车内人员行为分析仪1100可自动启动并启动摄像装置。
可选地,安装壳体1110包括金属主壳体1111及金属上盖1112,金属主壳体1111与金属上盖1112连接,且金属主壳体1111与金属上盖1112共同围成安装空间1110a。在一些示例中,金属主壳体1111的内表面和/或外表面的至少部分设置有散热鳍片1110b,散热鳍片1110b可与金属主壳体1111一体设置。在一些示例中,金属上盖1112的内表面和/或外表面的至少部分设置有散热鳍片1110b,散热鳍片1110b可与金属上盖1112一体设置。
示例性地,金属主壳体1111包括主壳体底壁,主壳体底壁边缘的至少部分设置有向上延伸的主壳体侧壁,主壳体底壁及主壳体侧壁共同围成安装空间1110a,安装空间1110a具有上开口,金属上盖1112可盖设在上开口处其中,金属主壳体1111与金属上盖1112可拆卸连接,以便于后续对安装空间1110a中的控制电路板1120进行检修或者更换。在一些示例中,金属上盖1112包括金属上盖顶壁,金属上盖顶壁的部分边缘设置有向下延伸的金属上盖侧壁,金属上盖侧壁可与主壳体侧壁连接。
可选地,金属上盖1112覆盖部分上开口,也即金属上盖1112的顶壁覆盖部分上开口;此时,车内人员行为分析仪1100还包括塑胶上盖1113,塑胶上盖1113覆上开口的另一部分。示例性地,塑胶上盖1113包括塑胶上盖顶壁,塑胶上盖顶壁的边缘设置有塑胶上盖侧壁,塑胶上盖侧壁与主壳体侧壁连接,塑胶上盖顶壁可与金属上盖顶壁连接,如此,塑胶上盖1113、金属上盖1112及金属主壳体1111共同围成安装空间1110a。
在一些示例中,塑胶上盖1113上可设置有多个通孔1113a,以便于安装空间1110a中的热量由通孔1113a散出,进一步提高散热效果。
在一些示例中,金属上盖1112朝向塑胶上盖1113的表面设置有朝向塑胶上盖1113延伸的连接边,连接边与塑胶上盖1113连接。例如,塑胶上盖1113的塑胶上盖顶壁可搭设在连接边上,并与连接边粘接,以提高二者的连接可靠性。此外,金属上盖1112可与塑胶上盖1113密封连接,以免外部的液体、灰尘等杂志从二者之间的间隙进入安装空间1110a。
在一些示例中,车内人员行为分析仪1100还包括散热风扇1123,散热风扇1123与控制电路板1120连接,以通过控制电路板1120控制散热风扇1123的启闭,散热风扇1123位于金属主壳体1111与金属上盖1112之间,以通过散热风扇1123提高散热效果。示例性地,散热风扇1123启动后,可在塑胶上盖1113的通孔1113a处形成负压效应,以将温度相对较低的外部空气吸附安装空间1110a中,温度较低的外部空气进入安装空间1110a经过控制电路板1120时将带走控制电路板1120产生的热量,从而进一步提高散热效果。当然,散热风扇1123也可将安装空间1110a中温度较高的空气经塑胶上盖1113的通孔1113a吹出,以进一步提高散热效果。
本实施例中,通过将摄像装置与车内人员行为分析仪1100分离设置,以降低温度要求,再加上,在车内人员行为分析仪1100安装壳体1110上设置散热鳍片1110b,以提高对车内人员行为分析仪1100的散热效果,如此,安装空间1110a中可采用功率较小的散热风扇1123,以达到节能的目的。
在一些示例中,安装空间1110a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开口,两个第二开口处均设置有端部盖板1114,其中至少一个端部盖板1114可与金属主壳体1111、金属上盖1112及塑胶上盖1113可拆卸连接,以便于后续的检修或者更换。
其中,至少一个端部盖板1114上设置有可供控制电路板1120与外部设备连接的避让口。示例性地,避让口包括第一避让口1115a及第二避让口;其中一端部盖板1114上设置有可供第一类接口1121与外部设备连接的第一避让口1115a;另一端部盖板1114上设置有可供第二类接口1122与外部设备连接的第二避让口。
可选地,安装壳体1110还包括:挂板1116,挂板1116设置在金属主壳体1111背离金属下盖的下侧,挂板1116用于与交通工具可拆卸连接;其中,挂板1116上设置有散热孔。
示例性地,挂板1116可包括挂板主体,挂板主体可与金属主壳体1111可拆卸连接;挂板主体的边缘设置有沿背离金属主壳体1111的方向延伸的延伸边,延伸边背离金属主壳体1111的一端设置向外翻折的翻折边,翻折边用于与汽车可拆卸连接。此外,挂板主体上开设有散热孔,散热孔可与金属主壳体1111上的散热鳍片1110b对应设置,以进一步提高散热效果。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与交通工具连接的挂板1116,能够相对减少金属主壳体1111上的开孔面积,利于保证金属主壳体1111的机械性能及安装空间1110a的密封性能。并且,还可根据汽车上用于安装车内人员行为分析仪1100的空间及部件更换相匹配的挂板1116。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未做具体说明的连接及安装,可采用本领域的常规设置,例如:粘接、卡接、紧固连接等。此外,还可在相连接的两个部件之间设置密封垫片、密封胶等,以提高安装空间1110a的密封效果。
图6为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的结构框图。该车辆包括:车辆中控系统2000、驾驶辅助控制系统3000及车内人员行为分析系统1000。其中,驾驶辅助控制系统3000及车内人员行为分析系统1000可与车辆中控系统2000通信连接。
车辆中控系统2000可用于控制车辆车门的开关、车窗玻璃的升降、雨刷系统的启闭以及车载娱乐装置的工作状态。
驾驶辅助系统(Advanced Driver Assistant System,简称ADAS)可包括车道保持辅助系统、自动泊车辅助系统、刹车辅助系统、倒车辅助系统或者行车辅助系统。驾驶辅助系统可利用安装在车辆上的传感器收集车辆周围的环境信息,并进行静、动态物体的辨识、侦测与追踪等分析处理,从而预先让驾驶员察觉到可能发生的危险,有效增加车辆驾驶的安全性。
车内人员行为分析系统1000,也可称为防疲劳驾驶系统DMS,其结构及功能可与前述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些示例中,车内人员行为分析系统1000的分析仪1100可设置在如下至少一个位置:车身的A柱、中控台、前挡风玻璃、仪表台、驾驶区。其中,驾驶区包括车辆顶壁或侧壁。当然,分析仪1100的设置位置并不限于此,本实施例此处只是举例说明,分析仪1100可设置在车辆内部的任意位置,只要保证分析仪1100能够正常实现其功能即可。
在一些示例中,车内人员行为分析系统1000的车载摄像装置1200可设置在如下至少一个位置:车身的A柱、中控台、前挡风玻璃、仪表台、驾驶区。其中,驾驶区包括车辆顶壁或侧壁。当然,车载摄像装置1200的设置位置并不限于此,本实施例此处只是举例说明,车载摄像装置1200可设置在车辆内部的任意位置,只要保证车载摄像装置1200能够正常实现其功能即可。示例性地,车载摄像装置1200能够设置在仪表台与驾驶员相对的区域,以准确地获取驾驶员图像。其中,当车载摄像装置1200为多个时,多个车载摄像装置1200可设置在不同的位置,以从各个角度采集驾驶员的图像信息,提高分析的准确性。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50)

1.一种车载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壳体及摄像头组件;所述主壳体设置有用于安装摄像头组件的安装空间,且所述主壳体设置有透光区,所述透光区与摄像头组件中的摄像头相对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壳体上设置有与安装空间连通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形成所述透光区,且所述第一开口处设置有玻璃护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头包括红外摄像头,所述玻璃护盖为用于透光红外光的黑玻璃护盖。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头组件包括至少一个补光灯,所述补光灯用于为所述摄像头提供灯光补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载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光灯包括红外补光灯。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载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光灯为多个,多个所述补光灯沿所述摄像头的中心线对称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壳体呈柱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载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壳体沿其轴向的长度大于等于6厘米且小于等于15厘米。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载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壳体的厚度大于等于1厘米且小于等于3厘米。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载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壳体的宽度大于等于0.5厘米且小于等于1.5厘米。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载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壳体沿其轴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端部盖板;其中至少一个所述端部盖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与所述安装空间连通的第二开口,或者,其中至少一个所述端部盖板与所述主壳体侧壁可拆卸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车载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头组件包括:摄像头电路板,所述摄像头电路板与所述主壳体连接,所述摄像头电路板连接有至少一个摄像头。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车载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头电路板连接有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用于与车内人员行为分析仪通信连接;所述主壳体上设置有可供所述通信接口与车内人员行为分析仪连接的第一避让口。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车载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头电路板上设置有无线通信模块,以使所述摄像头组件通过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与外部设备通信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车载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头电路板连接有电源接口,所述电源接口用于与外部电源连接;所述主壳体上设置有可供所述电源接口与外部电源连接的第二避让口。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车载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空间中设置有电池组件,所述电池组件与所述摄像头电路板电连接。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车载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壳体,所述固定壳体与所述主壳体连接,所述固定壳体与所述主壳体共同围成所述安装空间,且所述固定壳体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摄像头组件的摄像头可通过所述第一通孔采集图像信息。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车载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头电路板位于所述固定壳体背离透光区的一侧,且所述摄像头电路板连接在所述固定壳体及主壳体之间,且所述摄像头电路板与所述固定壳体密封配合。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车载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壳体及摄像头电路板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中设置有连接件,以通过所述连接件将所述主壳体及摄像头电路板连接,且将所述固定壳体夹设在所述摄像头电路板与主壳体之间。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车载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壳体及固定壳体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中设置有连接件,以通过所述连接件将所述主壳体及固定壳体连接,且将所述摄像头电路板夹设在所述摄像头电路板与主壳体之间。
21.根据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车载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摄像装置中的摄像头包括如下至少一种:红外摄像头、RGB摄像头、深度摄像头、双目视差摄像头。
22.一种车内人员行为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车内人员行为分析仪和如权利要求1-21任一项所述的车载摄像装置,所述车载摄像装置和所述车内人员行为分析仪通信连接。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车内人员行为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车载摄像装置和车内人员行为分析仪独立设置且通信连接。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车内人员行为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服务器,与车内人员行为分析仪通信连接,用于接收车内人员行为分析仪在驾驶行为满足预定要求时发送的数据。
25.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车内人员行为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内人员行为分析仪包括:安装壳体,所述安装壳体的至少部分表面设置有散热鳍片,所述安装壳体内设置有安装空间;控制电路板,所述控制电路板设置在所述安装空间中,所述控制电路板上设置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与外部的车载摄像装置通信连接,接收所述车载摄像装置发送的其采集到的驾驶员图像信息,对接收到的图像信息进行处理以分析驾驶员行为,并在分析结果满足预定条件时生成预警信号。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车内人员行为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摄像装置设置在所述安装壳体中,且所述车载摄像装置与控制电路板电连接。
27.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车内人员行为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摄像装置为多个,多个车载摄像装置中的至少一个设置在所述安装壳体中,且设置在所述安装壳体中的车载摄像装置与控制电路板电连接。
28.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车内人员行为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壳体朝向所述安装空间的表面的至少部分设置有所述散热鳍片。
29.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车内人员行为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壳体背离所述安装空间的表面的至少部分设置有所述散热鳍片。
30.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车内人员行为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壳体包括金属主壳体及金属上盖,所述金属主壳体与所述金属上盖连接,且所述金属主壳体与所述金属上盖共同围成所述安装空间。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车内人员行为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主壳体朝向所述安装空间的表面的至少部分设置有所述散热鳍片。
32.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车内人员行为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主壳体背离所述安装空间的表面的至少部分设置有所述散热鳍片。
33.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车内人员行为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上盖朝向所述安装空间的表面的至少部分设置有所述散热鳍片。
34.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车内人员行为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上盖背离所述安装空间的表面的至少部分设置有所述散热鳍片。
35.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车内人员行为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主壳体朝向所述金属上盖的上端设置有上开口,所述金属上盖与所述金属主壳体对接,且所述金属上盖覆盖所述上开口的一部分;
所述安装壳体还包括塑胶上盖,所述塑胶上盖与所述金属主壳体对接,且所述塑胶上盖覆盖所述上开口的另一部分,且所述塑胶上盖还与所述金属上盖连接,以共同围成所述安装空间;其中,所述塑胶上盖上设置有多个通孔。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车内人员行为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上盖朝向所述塑胶上盖的表面设置有朝向塑胶上盖延伸的连接边,所述连接边与所述塑胶上盖连接。
37.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车内人员行为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壳体还包括:挂板,所述挂板设置在金属主壳体背离金属下盖的下侧,所述挂板用于与交通工具可拆卸连接;其中,所述挂板上设置有散热孔。
38.根据权利要求25-37任一项所述的车内人员行为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空间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开口,两个所述第二开口处均设置有端部盖板,其中至少一个所述端部盖板上设置有可供所述控制电路板与外部设备连接的避让口。
39.根据权利要求30-37任一项所述的车内人员行为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散热风扇,所述散热风扇与所述控制电路板连接,以通过所述控制电路板控制所述散热风扇的启闭,所述散热风扇位于所述金属主壳体与所述金属上盖之间。
40.根据权利要求25-37任一项所述的车内人员行为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板上设置有输入输出接口,所述输入输出接口用于与如下中的至少一个通信连接:外部的交通工具中控系统、外部的驾驶辅助控制系统、外部的车载摄像装置、外部的音频装置、外部的视觉装置;其中,所述安装壳体上设置有可供所述入输出接口与外部设备连接的第一避让口。
41.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车内人员行为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输出接口包括第一类接口及第二类接口,所述第一类接口与第二类接口分别位于安装壳体的两个表面;其中,第一类接口用于与外部的车载摄像装置、外部的音频装置、外部的视觉装置连接,第二类接口用于与外部的交通工具中控系统、外部的驾驶辅助控制系统连接。
42.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车内人员行为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壳体上设置有用于标识输入输出接口的功能标识部。
43.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车内人员行为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壳体还包括遮盖板,所述遮盖板与所述安装壳体可拆卸连接,所述遮盖板用于遮盖至少部分所述输入输出接口。
44.根据权利要求25-37任一项所述的车内人员行为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板上设置有电源接口,所述控制电路板用于与外部电源连接;所述安装壳体上设置有可供所述电源接口与外部电源连接的第二避让口。
45.根据权利要求25-37任一项所述的车内人员行为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空间中设置有电池组件,所述电池组件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连接。
46.根据权利要求22-37任一项所述的车内人员行为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报警器,所述报警器包括如下至少一种:声音报警器、视觉报警器。
47.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22-46任一项所述的车内人员行为分析系统。
48.根据权利要求47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内人员行为分析系统的车载摄像装置设置在如下至少一个位置:在车辆的A柱、中控台、前挡风玻璃、仪表台、车辆顶壁或侧壁。
49.根据权利要求47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内人员行为分析系统的车内人员行为分析仪设置如下至少一个位置:在车辆的A柱、中控台、前挡风玻璃、仪表台、车辆顶壁或侧壁。
50.根据权利要求47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述驾驶员行为分析系统的车载摄像装置嵌设在所述仪表台中,且所述车载摄像装置设置有透光区的表面与仪表台朝向驾驶员的表面相适配。
CN201821650669.5U 2018-10-11 2018-10-11 车载摄像装置、车内人员行为分析系统及车辆 Active CN2121154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650669.5U CN212115438U (zh) 2018-10-11 2018-10-11 车载摄像装置、车内人员行为分析系统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650669.5U CN212115438U (zh) 2018-10-11 2018-10-11 车载摄像装置、车内人员行为分析系统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115438U true CN212115438U (zh) 2020-12-08

Family

ID=736202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650669.5U Active CN212115438U (zh) 2018-10-11 2018-10-11 车载摄像装置、车内人员行为分析系统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11543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97870A (zh) * 2021-10-29 2022-02-01 浙江极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通信模块总成装置、车身顶盖和车辆
KR20220090719A (ko) * 2020-12-23 2022-06-30 주식회사 뷰웍스 이미지 센서 어셈블리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220090719A (ko) * 2020-12-23 2022-06-30 주식회사 뷰웍스 이미지 센서 어셈블리
KR102485123B1 (ko) 2020-12-23 2023-01-06 주식회사 뷰웍스 이미지 센서 어셈블리
CN113997870A (zh) * 2021-10-29 2022-02-01 浙江极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通信模块总成装置、车身顶盖和车辆
CN113997870B (zh) * 2021-10-29 2023-09-19 浙江极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通信模块总成装置、车身顶盖和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018560B1 (en) Integrated overhead console assembly for vehicle
CN212115438U (zh) 车载摄像装置、车内人员行为分析系统及车辆
CN209534930U (zh) 车载摄像装置、车内人员行为分析系统及车辆
CN109151282B (zh) 一种adas单目摄像头及车载电子安全系统
CN203005254U (zh) 轻触式后视镜行驶仪
CN203005265U (zh) 后视镜、行驶仪及倒车雷达的组合装置
CN210174775U (zh) 车辆及控制系统
CN208306562U (zh) 智能车载多媒体中控装置
CN112009389A (zh) 车载视觉处理设备、系统、安装方法、处理方法及车辆
CN114258361A (zh) 用于机动车辆的、包括形成车顶覆盖物的车顶蒙皮的车顶模块
CN208931137U (zh) 驾驶员行为分析仪、分析系统及车辆
CN212782103U (zh) 车载视觉处理设备、车载视觉处理系统及车辆
CN214689258U (zh) 一种汽车智能化电子显示系统
JP2015116970A (ja) 車両用情報表示窓
CN210243975U (zh) 一种带自动变色氛围灯功能的车载抬头显示器
CN205788343U (zh) 行车记录仪
CN106143156A (zh) 一种非阻挡式仪表盘
CN213126812U (zh) 一种tbox装置
CN202549243U (zh) 分离式抬头显示器
CN204821351U (zh) 多功能汽车后视镜
CN211042235U (zh) 便于携带的激光定位装置
CN206470839U (zh) 一种星光夜视记录仪
CN213056935U (zh) 车载摄像装置、车载视觉处理系统及车辆
CN220122991U (zh) 一种dms摄像头模组、电子设备及车辆
CN215646767U (zh) 一种基于光纤通信的车载电子通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