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106597U - 车用连杆 - Google Patents

车用连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106597U
CN212106597U CN202020451361.9U CN202020451361U CN212106597U CN 212106597 U CN212106597 U CN 212106597U CN 202020451361 U CN202020451361 U CN 202020451361U CN 212106597 U CN212106597 U CN 2121065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d
connecting rod
fixed rod
fixed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45136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廖安伟
严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Unior Forg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Unior Forg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Unior Forg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Unior Forg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45136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1065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1065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1065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hafts, Cranks, Connecting Bars, And Related B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用连杆及其制造工艺,解决了如果轻易减轻连杆的质量,有可能导致汽车连接杆部件的其支撑强度不佳,使用时受到外力强度时,报损率较高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车用连杆包括依次连接的小头、杆身以及大头,杆身开设有长条形的减重孔,减重孔内的被插接有若干个加强杆,减重孔内壁开设有成对的插孔,加强杆的两端插于插孔中;达到在减轻连杆重量的基础上保证连杆结构强度的目的。

Description

车用连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杆。
背景技术
通常的连接杆采用焊接、锻造或铸铝件制作,一般与安装凸口厚度整体一致,重量较大,使得发动机的整体重量较重;
但是,如果轻易减轻连杆的质量,有可能导致汽车连接杆部件的其支撑强度不佳,使用时受到外力强度时,报损率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用连杆,采用在减重孔中加入支撑用的加强杆,达到在减轻连杆重量的基础上保证连杆结构强度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车用连杆,包括依次连接的小头、杆身以及大头,杆身开设有长条形的减重孔,减重孔内的被插接有若干个加强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重孔的设置其目的是为了减轻连杆的重量;
而在减重孔内增加加强杆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在开设有减重孔后,连杆在减重孔处的结构强度削弱。加强杆在插入减重孔,可以通过焊接固定或者卡接固定等。本设计的优点还在于,避免了加强杆在减重孔上的连接工艺,本设计之初,尝试通过在杆身上连续锻压多个减重孔,使得减重孔之间形成间隙在1-3mm之间的加强用杆体,但是多次锻压之下,由于锻压设备的吨位较大,如此小间隙的加强用难以在高压之下冲压成型,多次试验出现加强用杆扭曲、断裂等情况,故多次设计之后,采用本设计中后加入的加强杆,形成了及轻便又牢固的车用连杆,对我国汽车事业的发展具有良性效果。
优选的:减重孔内壁开设有成对的插孔,加强杆的两端插于插孔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插孔用于定位安装加强杆,成对的插孔有利于加强杆两端快速插入。
优选的:加强杆包括定杆与动杆,动杆单向伸出滑移于定杆,且动杆与定杆之间设有将定杆固定于伸出位置的弹性卡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定杆与动杆可以滑动,故动杆与定杆先保持在缩短状态,而当定杆插入插孔后,伸出动杆,当动杆插入另一个插孔后,弹性卡扣伸出将定杆与动杆轴向固定,使得定杆与动杆难以轴向滑移,故当减重孔上的压力传来时,定杆与动杆可以相互传递压力,固而大大大幅度提升杆身结构强度。
优选的:定杆包括径向滑移的卡块,且定杆内部设有推动卡块径向滑出的弹性块;动杆套设在定杆上,动杆开设径向的卡槽;
当动杆与定杆相对伸出到预定位置时,卡块滑入卡槽实现动杆与定杆的轴向锁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定杆与动杆收缩状态时,由于卡块的滑移路径被动杆的杆壁隔档,故卡块难以移动;而当动杆移动预定的伸出位置,卡块与卡槽重合,而在弹性块的推力下,卡块隔档在卡槽上,使得动杆与定杆难以轴向回缩,使得定杆与动杆可以顶持减重孔的侧壁,显然单项伸缩的加强杆便于安装于连接杆,加快了连接杆的安装工艺。
优选的:卡块设有挡块,挡块抵触定杆内壁以限制卡块滑脱定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在弹性块的推力大于卡块与卡槽之间的摩擦力,则卡块容易滑出卡槽,为了避免这类情况的发生,挡块具有良好的隔档作用。
优选的:定杆与动杆之间设有滑块与限位槽,滑块滑移于限位槽以约束定杆与动杆滑移轨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块在限位槽内的定位滑移,使得动杆与定杆之间的滑动轨迹得以预定,使得卡块与卡槽可以精准配合。
优选的:杆身设有指向插孔的单一标记。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重孔不同位置,加强杆的长度有长短不同,加强杆的长度可预定,而单一标记的设置,有利于加强杆精准的安装在不同的插孔中。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减重孔与加强杆的有效配合,使得连接杆整体的结构强度得到提升。通过不断提升连杆生产制造技术,为各大汽车制造厂商提供高品质的连接杆,提高国内汽车品牌竞争力。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俯视图;
图2是实施例1中加强杆的纵剖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2中定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1、小头;12、杆身;13、大头;
2、减重孔;21、插孔;
3、加强杆;31、定杆;32、动杆;
4、弹性卡扣;41、卡块;42、弹性块;43、卡槽;
5、挡块;
61、滑块;62、限位槽;
7、单一标记。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如图1与图2所示,车用连杆,包括依次连接的小头11、杆身12以及大头13,杆身12为长条状,杆身12开设有长条形的减重孔2,减重孔2贯通,减重孔2内的被插接有6个加强杆3。
减重孔2内壁开设有成对的插孔21,加强杆3的两端插于插孔21中。
加强杆3包括定杆31与动杆32,动杆32套设在定杆31上,动杆32单向伸出滑移于定杆31,且动杆32与定杆31之间设有将定杆31固定于伸出位置的弹性卡扣4。
弹性卡扣4包括卡块41与卡槽43与弹性块42,卡块41径向滑移在定杆31,且定杆31内部设有推动卡块41径向滑出的弹性块42,弹性块42可以是弹簧或者橡胶块;动杆32套设在定杆31上,动杆32开设径向的卡槽43;当动杆32与定杆31相对伸出到插入插孔21位置时,卡块41滑入卡槽43实现动杆32与定杆31的轴向锁合,此时,动杆32与定杆31无法回缩,且动杆32与定杆31伸出方向被插孔21的堵塞端隔档。
卡块41固定有挡块5,定杆31设有供卡块41滑移的滑动孔,挡块5位于滑动孔的上端,故挡块5抵触定杆31内壁以限制卡块41滑脱定杆31。
定杆31固定有滑块61,动杆32内壁开设有竖直的限位槽62,滑块61滑移于限位槽62使得定杆31与动杆32可以轴向滑移,故可以使得卡块41可以顺利对准卡槽43。
而优势减重孔2的宽度在不同的段位会有不同,故杆身12设有指向插孔21的单一标记7以标识不同的间距的插孔21,以便于选择合适的加强杆3插入插孔21。
实施例2,其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卡块41以螺旋式分布在定杆31上,动杆32开设有配合定杆31的卡槽43,卡槽43也是螺旋式布置,此设计的目的使得,定杆31与动杆32的圆周方向均有受力的卡槽43与卡块41组合,有利于定杆31与动杆32之间压力传递,增加连杆的结构强度;卡块41的数量为4个且,4个卡块41在圆周方向等间距布置。而采用螺旋式布置,其用意是螺旋结构的结构强度比单一的环形结构布置,具有更强的结构强度,使得连杆的结构强度得到进一步提升。
汽车零件连杆毛坯的锻造工艺,其步骤包括:
(1)确定尺寸:确定连杆的锻造加工尺寸,本连杆的锻造参数为:小头孔的高度H=61mm,最小处H1=21mm,厚度D1=8mm,楔形端面部分的厚度D2=6m;
(2)坯料预处理:首先用打磨机除去坯料表面的脱碳层和缺陷,之后放入自来水中水洗除尘,再用热风机进行烘干,烘干后的坯料表面涂装耐高温抗氧化的防脱碳涂层;
(3)加热:加热坯料,采用高温炉加热,炉膛内温度为800-900℃,保温时间40-50min,使坯料软化;
(4)热压模锻:模锻设备为7500kN摩擦压力机,首先去除软化后坯料的氧化皮层,再在锻模的镦粗台上将坯料压扁,之后在型槽内平放料进行模锻,一次锻压成型,之后在型槽内平放料进行模锻一次锻压出带有减重孔的外形,减重孔边沿形成插槽;
(5)在插槽内放置插环,并且插槽内放置盖压插环坯料,进行二次模锻压合。
(6)精加工:采用砂轮切割机下料,再使用砂轮打磨机进行进一步精加工;对连杆各部位尺寸进行测量校准,误差≥1.0mm,继续使用砂轮进行切割下料,误差<1.0mm,再进行进一步精加工;其次、进行涡流分选;之后、在涡流分选后,进行探伤处理
(7)锻件检验:将连杆冷却,并在插孔内插入加强杆,100%检查零件各项指标,均合格即为成品。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车用连杆,包括依次连接的小头(11)、杆身(12)以及大头(13),其特征是:杆身(12)开设有长条形的减重孔(2),减重孔(2)内的被插接有若干个加强杆(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连杆,其特征是:减重孔(2)内壁开设有成对的插孔(21),加强杆(3)的两端插于插孔(21)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用连杆,其特征是:加强杆(3)包括定杆(31)与动杆(32),动杆(32)单向伸出滑移于定杆(31),且动杆(32)与定杆(31)之间设有将定杆(31)固定于伸出位置的弹性卡扣(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用连杆,其特征是:定杆(31)包括径向滑移的卡块(41),且定杆(31)内部设有推动卡块(41)径向滑出的弹性块(42);动杆(32)套设在定杆(31)上,动杆(32)开设径向的卡槽(43);
当动杆(32)与定杆(31)相对伸出到预定位置时,卡块(41)滑入卡槽(43)实现动杆(32)与定杆(31)的轴向锁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用连杆,其特征是:卡块(41)设有挡块(5),挡块(5)抵触定杆(31)内壁以限制卡块(41)滑脱定杆(31)。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用连杆,其特征是:定杆(31)与动杆(32)之间设有滑块(61)与限位槽(62),滑块(61)滑移于限位槽(62)以约束定杆(31)与动杆(32)滑移轨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连杆,其特征是:杆身(12)设有指向插孔(21)的单一标记(7)。
CN202020451361.9U 2020-03-31 2020-03-31 车用连杆 Active CN2121065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51361.9U CN212106597U (zh) 2020-03-31 2020-03-31 车用连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51361.9U CN212106597U (zh) 2020-03-31 2020-03-31 车用连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106597U true CN212106597U (zh) 2020-12-08

Family

ID=736372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451361.9U Active CN212106597U (zh) 2020-03-31 2020-03-31 车用连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10659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252871A (zh) * 2023-04-13 2023-06-13 扬州通海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一种半挂车拖板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252871A (zh) * 2023-04-13 2023-06-13 扬州通海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一种半挂车拖板
CN116252871B (zh) * 2023-04-13 2024-01-23 扬州通海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一种半挂车拖板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106597U (zh) 车用连杆
CN111822634B (zh) 一种提高模具钢均质性的控形方法
CN201603769U (zh) 旋转挤压成形模具
CN111412213A (zh) 车用连杆及其制造工艺
CN105057529A (zh) 变截面空心轴锻件挤压成型方法
CN102500732B (zh) 汽车车门限位器的多工位冷镦成型工艺
CN101767116A (zh) 异形锥管的制造方法及用于该方法的缩管机和成型模具
CN108057839B (zh) 一种用于汽车转向系统套管的冷镦成型工艺及冷镦模组
ITMI20110740A1 (it) Pressa per la ricalcatura di una estremita' di un tubo in materiale metallico
CN102198455B (zh) 驱动轴毛坯热挤压成型方法及其模具
US20010005999A1 (en) Power transmission member
CN116393639A (zh) 一种端面齿轮加工用机床
CN106040944A (zh) 一种轻型滑动叉锻造模具及其联合锻造工艺
CN210045846U (zh) 一种冲压模具废料顶出机构
KR20090118413A (ko) 안전벨트의 슬리브 성형용 금형 및 안전벨트의 슬리브제조방법
CN110314951B (zh) 一种大口径高强厚壁冷拔管制作方法
US2142239A (en) Method of forming detachable drill bit shanks
CN110216221B (zh) 刹车调节轴套的冷镦成型装置以及制造方法
CN103381463B (zh) 一种防跳料的万向节温锻凹模
CN219242396U (zh) 一种多层抽芯铆钉
CN219444160U (zh) 一种铆钉生产用冲压模具
CN105798182A (zh) 一种钛合金t型材热拉伸旋转矫直夹持装置
KR102297050B1 (ko) 내경 볼 스플라인을 갖는 샤프트 제조방법 및 그 샤프트 제조 금형
CN217152620U (zh) 一种锻压装备
CN220005833U (zh) 一种球头套热锻成型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