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102257U - 一种防堵塞的隔油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堵塞的隔油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102257U
CN212102257U CN202020505211.1U CN202020505211U CN212102257U CN 212102257 U CN212102257 U CN 212102257U CN 202020505211 U CN202020505211 U CN 202020505211U CN 212102257 U CN212102257 U CN 2121022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lid
liquid separation
conveyer belt
bin
be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50521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兰红
汪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neng Kecheng Flui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neng Kecheng Flui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neng Kecheng Flui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neng Kecheng Flui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50521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1022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1022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1022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堵塞的隔油设备,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固液分离箱内还设置有分隔板和用于将输送带上的固体颗粒刷落的清洁装置,分隔板将固液分离箱划分成集液仓和落料仓,进水管与固液分离箱连通的位置位于集液仓的上方,输送带的低端和高端分别位于集液仓上方和落料仓上方,清洁装置设置于落料仓的上方,落料仓外接有集渣箱,通过清洁装置对拉钩或是输送带上的过滤孔进行刷动使得拉钩上的固体颗粒和过滤孔内的固体颗粒先后掉落于落料仓和集渣箱内,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固体颗粒留滞于输送带上无法自由掉落而致使废水中固体含量高,输送带所需维护的周期短且复杂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防堵塞的隔油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防堵塞的隔油设备。
背景技术
当前,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日益加快,土地资源的日益紧张,地下空间资源的利用率越来越高。在生活中,地下厨房的使用频率也越来越高,地下厨房废水的处理与污水排放问题也日益突出。厨房废水排放不同于普通的污水排放,首先需要进行油水分离,还需要清除杂物和污泥,污水排放还需要达到《城市污水排入下水道水质标准》的规定要求,否则对排水管网和后续的污水处理站都将带来不利的影响。
现有设计中存在的一体化自动隔油设备,通过除渣器先对进入固液分离仓的废水进行固液分离,接着废水进入油水分离箱内进行泥的沉淀以及油的分离,继而从油水分离箱流出的外排污水动植物油的含量低于《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中的三级标准(20mg/L),除渣器是一种利用离心原理去除浆料中密度不同于浆料的杂质的设备,除渣器上部采用不锈钢材质,下部为聚氨酯材料注塑而成,主体内壁为螺旋锥体设计,使用这类除渣器存在缺陷,固体颗粒会卡接于螺旋锥体内致使除渣器堵塞,不利于水的流动,且维护难度大;
目前,申请号为“201210382612.2”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全自动隔油提升一体化设备,它包括机械格栅,机械格栅由倾斜插入至杂物分离箱中的倾斜输送带,以及带动该倾斜输送带运行的动力机构构成,倾斜输送带的外表面均布有若干组杂物拉钩,该倾斜输送带的最高部伸出杂物分离箱,在使用过程中,废水进入固液分离仓并落在输送带上,输送带上的拉钩将固体颗粒勾住并运输至输送带的一端,固体颗粒最终掉落至杂物桶内,经固液分离后的废水通过输送带与固液分离仓之间的空隙流到输送带的下方并随后流动至油水分离箱中,这种全自动隔油提升一体化设备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除渣器会堵塞的问题,但其依旧存在缺陷,其一,拉钩上的固体颗粒随着输送带移动至输送带下方时,固体颗粒在重力作用下未必会掉落,致使拉钩无法对后续随废水进入固液分离仓的固体进行抓牢,则废水无法进行固液分离,固体颗粒随废水进入后续的箱体,容易堵塞管道,影响整个设备的运行且污水排放不达标;其二,输送带呈格栅状,其上的孔洞会被固体颗粒堵塞,不利于水通过输送带向下流动,减小了废水流入油水分离仓的流量,如此会导致固液分离仓内进水量大于出水量,废水会溢出固液分离仓;其三,若出现前述两种情况,则需要手动对输送带进行清理与维护,维护操作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维护且防止堵塞的隔油设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堵塞的隔油设备,包括有相连通的固液分离箱和油水分离箱,所述固液分离箱位于油水分离箱的上方,所述固液分离箱外接有进水管,所述固液分离箱内设置有呈倾斜设置的输送带和带动输送带运行的动力机构,所述进水管与固液分离箱连通的位置所在高度高于输送带的上表面,所述输送带的外表面均布有若干组拉钩,所述输送带呈格栅状,该呈格栅状的输送带上的孔为过滤孔,所述固液分离箱内还设置有分隔板和用于将输送带上的固体颗粒刷落的清洁装置,所述分隔板将固液分离箱划分成集液仓和落料仓,所述进水管与固液分离箱连通的位置位于集液仓的上方,所述输送带的低端和高端分别位于集液仓上方和落料仓上方,所述清洁装置设置于落料仓的上方,所述落料仓外接有集渣箱,通过清洁装置对拉钩或是输送带上的过滤孔进行刷动使得拉钩上的固体颗粒和过滤孔内的固体颗粒先后掉落于落料仓和集渣箱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清洁装置包括有刷毛和刷柄,所述刷柄定位于固液分离箱的内壁上且位于输送带的下方,所述刷毛分布于刷柄的外周壁上且与输送带的下表面相抵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刷柄沿输送带的宽度方向设置,所述刷毛沿刷柄轴向分布。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刷柄位于输送带的最高端的下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清洁装置还包括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主动轴与刷柄同轴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电机固定连接于固液分离箱的侧壁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液分离箱相对的两个内壁上均倾斜设置的侧轨,两个所述侧轨位于输送带在宽度方向上的两侧,两个所述侧轨的倾斜程度与输送带的倾斜程度相同,两个所述侧轨相对的一端均与输送带边缘相贴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两个所述侧轨与固液分离箱的内壁相连的一侧高于侧轨远离固液分离箱的一侧,通过侧轨将废水从输送带的两侧往输送带的中间引导。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两个所述侧轨在长度方向上的最低端处均设置有挡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两个所述侧轨低侧之间的距离小于输送带的宽度且与输送带的上表面相贴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油水分离箱内设置有用于加快油水分离速度的气浮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固液分离箱内增设清洁装置和分隔板,分隔板将固液分离箱的内腔划分成集液仓和落料仓,废水沿输送带由高到低流动至集液仓内,废水中的固体颗粒被输送带上的拉钩和过滤孔留住,固体颗粒被输送带带动至清洁装置处,输送带与清洁装置相对运动,即清洁装置对输送带表面进行刷理,输送带表面上留滞的固体颗粒被刷落至落料仓内并最终掉落至集渣箱内而被收集,如此设计能够弥补现有技术中输送带上因固体颗粒卡接而无法掉落的缺陷,利于后续输送带对废水的过滤,同时输送带因清洁装置的刷理而完成自身的维护,相比现有技术采用手动去拆卸和清理的方式更加简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附图标记:1、固液分离箱;11、侧轨;12、挡板;2、油水分离箱;3、进水管;4、输送带;41、过滤孔;5、动力机构;6、清洁装置;61、刷毛; 62、刷柄;7、集渣箱;8、分隔板;81、集液仓;82、落料仓;9、驱动电;机 10、气浮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
参照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防堵塞的隔油设备,包括有相连通的固液分离箱1和油水分离箱2,固液分离箱1位于油水分离箱2的上方,固液分离箱1的底端连接有管路并通过管路与油水分离箱2连通,固液分离箱1外接有进水管3,固液分离箱1内设置有呈倾斜设置的输送带4和带动输送带4运行的动力机构5,进水管3与固液分离箱1连通的位置所在高度高于输送带4的上表面,输送带4的外表面均布有若干组拉钩,输送带4呈格栅状,该呈格栅状的输送带4上的孔为过滤孔41,过滤孔41可为通孔或是沉头孔,过滤孔41的孔径小于废水中的固体颗粒的尺寸,以便于分离固体颗粒,废水通过进水管3进入固液分离箱1且从输送带4的上方流落至输送带4上,废水中的固体颗粒密度比水大并会下沉至输送带4的表面上,一部分固体颗粒被拉钩勾住,也有一部分固体颗粒伴随着水流经过滤孔41时被过滤孔41卡住,固体颗粒相对输送带4静止,一部分废水沿输送带4的倾斜面由高到低流动同时另一部分废水流经过滤孔41,输送带4的运动方向与废水流动方向相反,即输送带4将固体颗粒从其低端运送至高端,在输送带4的上表面转动至朝下时,固体颗粒在重力作用下从挂钩或是过滤孔41上掉落下来,但存在一些固体颗粒依旧卡在挂钩或是过滤孔41内无法受重力掉落的情况,影响后续输送带4对废水内固体颗粒的分离,输送带4的过滤能力下降,致使流入油水分离箱2内的废水掺杂有大量的固体颗粒,后续管路存在被堵塞的情况;
为弥补前述现有技术的缺陷,在固液分离箱1内还设置有分隔板8和用于将输送带4上的固体颗粒刷落的清洁装置6,分隔板8将固液分离箱1划分成集液仓 81和落料仓82,进水管3与固液分离箱1连通的位置位于集液仓81的上方,分隔板8位于输送带4的下方,分隔板8的高度低于固液分离箱1的内腔高度,输送带4 的低端和高端分别位于集液仓81上方和落料仓82上方,清洁装置6设置于落料仓82的上方,清洁装置6包括有刷毛61和刷柄62,则清洁装置6可为结构简易的毛刷,刷毛62应采用具备弹性且有硬度的材料制成,例如尼龙,其光滑且具备弹性,不易折断也不会被拉钩等勾住,刷柄62定位于固液分离箱1的内壁上,刷毛 61与输送带4的外表面相抵触,落料仓82的底部连接有管路并通过该管路与集渣箱7连通,实际操作过程中,废水经进水管3进入固液分离箱1内并流落至输送带 4上,经过滤孔41过滤的废水垂直下落至集液仓81内,因过滤孔41被固体颗粒堵塞,过滤孔41的过滤速度将小于废水进入固液分离箱1的速度,则废水会向其下落点的周边流动,同时废水中的固体颗粒将被其他的过滤孔41和拉钩过滤,为减小固液分离箱1整体的体积且能满足废水的固液分离质量,将输送带4的宽度设计的与固液分离箱1的内腔宽度一致,输送带4的两侧边缘与固液分离箱1的内壁贴合,如此可避免废水在输送带4的宽度较短时,在输送带4的宽度方向上过滤不充分而造成部分固体颗粒随着废水进入集液仓81内以及后续的油水分离箱 2等其他器件中的情况,因输送带4倾斜设置,废水会沿着输送带4的长度方向由高到低流动,废水中未被过滤的固体颗粒随着废水一起运动,当废水流动至输送带4的最低端处并流落至集液仓81中时,废水中的固体颗粒均被输送带4上的过滤孔41和拉钩过滤并停滞于输送带4上,输送带4的运动方向与废水流动的方向相反,输送带4将固体颗粒由其低端运往高端,固体颗粒被运输至输送带4与刷毛61相抵触的位置,刷毛61相对输送带4的外表面运动,则过滤孔41内的固体颗粒以及拉钩上的固体颗粒被刷毛61刷动,固体颗粒相对过滤孔41或是拉钩发生松动,便于固体颗粒从输送带4上掉落至落料仓82内,继而固体颗粒通过管路移动至集渣箱7中,完成固体颗粒的收集;
如此设计能够弥补现有技术中输送带4上因固体颗粒卡接而无法掉落的缺陷,同时也弥补了现有中对输送带4的维护周期短且操作繁琐的缺陷;
进一步优化,参照图2、图3和图5所示,刷柄62定位于固液分离箱1的内壁上且位于输送带4的下方,相对刷柄62向上延伸的刷毛61与输送带4下表面相抵触,即清洁装置6位于输送带4的下方,当刷毛61对输送带4进行刷理时,固体颗粒从刷毛61的迎向输送带4运动的一侧掉落至落料仓82内,如此设计相比将清洁装置6设置于输送带4的最高端相对的固液分离箱1的面上的设计能够避免固体颗粒停落在刷毛61上而无法竖直掉落至落料仓82内的情况,能有效并及时地将固体颗粒刷落至落料仓82内,提高固体颗粒收集的效,为避免废水流入落料仓 82内,将清洁装置6置于分隔板8的上方并与分隔板8共同将落料仓82和集液仓81分隔开来;
进一步说明,毛刷大致分两种,第一种是邻近刷柄62端部的周壁上粘附有刷毛61,近似于扫把或是化妆清洁装置,该类清洁装置6在安装时将刷柄62的一端定位于固液分离箱1的底面或是侧壁上,刷柄62指向输送带4,刷毛61与输送带4相抵触;另一种是相对刷柄62的外壁垂直设置有刷毛61,该类清洁装置6的刷柄62可平行于输送带4的所在平面设置,刷毛61与输送带4相抵触,这两类清洁装置6可根据实际需求选用。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2、图3和图5所示,根据前述两类毛刷,优选第二种,刷柄62为一根轴或是一个柱体,刷毛61相对刷柄62外壁垂直设置且沿刷柄62轴向分布,将刷柄62保持与输送带4的宽度方向相平行的状态,接着将刷柄62移动至输送带4的下方,将刷柄62的端部定位于固液分离箱1的内壁上,刷毛61与输送带4相抵触的部分沿输送带4的宽度方向布置,如此设计相比刷柄62相对输送带4的宽度方向倾斜的设计能够减少刷柄62的长度且减少沿输送带4运动方向上刷毛61与输送带4相抵触部分的长度,简化了固液分离箱1内各个结构间的空间利用;且相比第一种安装上更加简便,结构上更加稳定。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5所示,因分隔板8用于划分集液仓 81和落料仓82,所以在固液分离箱1总体积不变的情况下,集液仓81和落料仓82 两者的体积是由分隔板8决定,而清洁装置6与落料仓82是组合使用,则落料仓 82的体积大小会受到清洁装置6位置的影响,即清洁装置6越靠近输送带4的最低端,则分隔板8也越靠近输送带4的最低端,集液仓81体积越小,落料仓82体积越大,在固液分离的操作中,被过滤出固体颗粒体积小,所需要的落料仓82的体积无需大,经过滤的液体流量大,所需要的集液仓81也要大,为满足前述要求,将刷柄62设置于输送带4的最高端的下方,如此设计使得输送带4的上表面运动至向下时能及时被刷毛61进行清理,且落料仓82和集液仓81两者间的体积划分合理化。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2所示,驱动电机9可位于固液分离箱1内部或是外部,为避免驱动电机9在潮湿的固液分离箱1内被侵蚀,则将驱动电机9设置于固液分离箱1的外壁上,基于前述选择了第二种毛刷,在固液分离箱1的侧壁上开设通孔并将驱动电机9的输出轴穿过通孔,接着将驱动电机9 的主动轴与刷柄62固定连接,在使用过程中,可根据实际需求对驱动电机9进行编程与控制,例如在输送带4运行的同时让驱动电机9带动清洁装置6相对输送带 4相向运动,有利于提高清洁装置6对输送带4的刷理效果,且通过清洁装置6的转动产生离心力,有利于将夹在刷毛61内的固体颗粒甩落至落料仓82内;又或是在需要手动维护刷毛61时,待其他机构停止运作后,利用驱动电机9带动清洁装置6转动使得原本位于输送带4下方的刷毛61与输送带4分离并移动至远离分隔板8的一侧,工作人员可对刷毛61进行清理使得夹在清洁装置61内的固体颗粒掉落至落料仓82内,便于对刷毛61的维护且操作简便。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2至图5所示,因输送带4与固液分离箱1的内壁存在两种情况,第一种输送带4的宽度小于固液分离箱1内腔的宽度,如此会造成未经过滤的废水从输送带4两侧流入集液仓81;第二种是输送带4的宽度与固液分离箱1内腔的宽度一致,则输送带4的侧边均与固液分离箱1的内壁贴合,输送带4运行时整个输送带4受到的摩擦力过大,提高了驱动机构5的耗能且容易磨损坏输送带4的边缘,为弥补上述缺陷,在固液分离箱1相对的两个内壁上均倾斜设置的侧轨11,两个侧轨11位于输送带4在宽度方向上的两侧,两个侧轨11的倾斜程度与输送带4的倾斜程度相同,两个侧轨11相对的一端均与输送带4边缘相贴合,若侧轨11高于输送带4,则侧轨11远离固液分离箱1的内壁的一侧位于输送带4边缘的上方且该侧下表面与输送带4边缘上表面相贴合;若侧轨 11与输送带4的上表面等高,则侧轨11与输送带4的边面相贴合或是在侧轨11的侧边上开设供输送带4上表面边缘容纳的槽;若侧轨11低于输送带4上表面所在高度,则侧轨11远离固液分离箱1的内壁的一侧位于输送带4边缘的下方且该侧上表面与输送带4边缘下表面相贴合,如此设计相比前述第一种情形能够满足输送带4的宽度小于固液分离箱1内腔宽度的同时还能避免废水从输送带4的两侧流入集液仓81,相比前述第二种情形能够减小输送带4与固液分离箱1内壁之间的摩擦力,降低驱动机构5的能耗,延缓输送带4的磨损,同时输送带4与侧轨11 之间的密封性较好,可避免固体颗粒通过输送带4和侧轨11之间的缝隙;
进一步优化,参照图2至图3所示,两个侧轨11与固液分离箱1的内壁相连的一侧高于侧轨11远离固液分离箱1的一侧,则侧轨11相对其所在侧壁倾斜设置,当废水冲在侧轨11上时,侧轨11将废水往输送带4上引流,使得废水均经输送带 4过滤,弥补了前述实施例中废水经侧轨11进入集液仓81而导致固液分离效率低的缺陷。
进一步优化,参照图4至图5所示,侧轨11与输送带4的倾斜程度一致,少量废水会沿侧轨11直接进入集液仓81,为弥补上述缺陷,两个侧轨11在长度方向上的最低端处均设置有挡板12,废水流经至挡板12处被挡板12阻挡并向输送带4 上流动,继而经过滤后进入集液仓81内,挡板12的设计保证了废水均能流经输送带4后再进入集液仓81,可提高固体颗粒与废水的分离量。
进一步优化,根据前述可知,侧轨11的低侧与输送带4存在三种位置关系,侧轨11的低侧代指侧轨11靠近输送带4的侧边,当侧轨11的低侧低于输送带4上表面时,侧轨11的低侧与输送带4的边缘下表面贴合,则侧轨11与输送带4边缘之间形成台阶,易造成固体颗粒积累于侧轨11与输送带4两者之间的台阶处,固体颗粒无法随着输送带4运动,随着废水流动至输送带4的低端处并进入集液仓 81内;当侧轨11的低侧与输送带4的上表面等高时,侧轨11低侧与输送带的边缘面贴合,侧轨11低侧与输送带的边缘面之间的连接不稳定,容易在抖动或是磨损后出现供固体颗粒通过的缝隙,所以优选方案为两个侧轨11的低侧均高于输送带4上表面,参照图4所示,两个侧轨11低侧之间的距离小于输送带4的宽度且与输送带4的上表面相贴合,如此设计能保证固体颗粒均落在输送带4上且侧轨 11低侧与输送带4之间的密封性好。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进入油水分离箱2内的废水主要成分是水、油和污泥,污泥密度比水和油大,则污泥会沉淀于油水分离箱2的底部并形成污泥层,油的密度虽然比水的密度小但两者差异小,油相对水上浮的速度慢,因废水流入或是流出油水分离箱2时的流速快,存在一部分油未完全上浮而随水流出油水分离箱2,致使排出油水分离箱2的水内的油含量依旧偏高,为弥补上述缺陷,参照图2所示,在油水分离箱2内设置有用于加快油水分离速度的气浮装置10,气浮装置10选用气浮球,气浮球置于油水中并高于污泥层设置,气浮球电连接至控制器,当油水进入油水分离箱2中时,控制器启动气浮球,气浮球将外界的空气输送至油水中,空气在油水中形成气泡并上浮,气泡上浮过程中将油向上带动,加快了油与水的分离,有利于提高从油水分离箱2内排出污水的合格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防堵塞的隔油设备,包括有相连通的固液分离箱(1)和油水分离箱(2),所述固液分离箱(1)位于油水分离箱(2)的上方,所述固液分离箱(1)外接有进水管(3),所述固液分离箱(1)内设置有呈倾斜设置的输送带(4)和带动输送带(4)运行的动力机构(5),所述进水管(3)与固液分离箱(1)连通的位置所在高度高于输送带(4)的上表面,所述输送带(4)的外表面均布有若干组拉钩,所述输送带(4)呈格栅状,该呈格栅状的输送带(4)上的孔为过滤孔(4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液分离箱(1)内还设置有分隔板(8)和用于将输送带(4)上的固体颗粒刷落的清洁装置(6),所述分隔板(8)将固液分离箱(1)划分成集液仓(81)和落料仓(82),所述进水管(3)与固液分离箱(1)连通的位置位于集液仓(81)的上方,所述输送带(4)的低端和高端分别位于集液仓(81)上方和落料仓(82)上方,所述清洁装置(6)设置于落料仓(82)的上方,所述落料仓(82)外接有集渣箱(7),通过清洁装置(6)对拉钩或是输送带(4)上的过滤孔(41)进行刷动使得拉钩上的固体颗粒和过滤孔(41)内的固体颗粒先后掉落于落料仓(82)和集渣箱(7)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堵塞的隔油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装置(6)包括有刷毛(61)和刷柄(62),所述刷柄(62)定位于固液分离箱(1)的内壁上且位于输送带(4)的下方,所述刷毛(61)分布于刷柄(62)的外周壁上且与输送带(4)的下表面相抵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堵塞的隔油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刷柄(62)沿输送带(4)的宽度方向设置,所述刷毛(61)沿刷柄(62)轴向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堵塞的隔油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刷柄(62)位于输送带(4)的最高端的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种防堵塞的隔油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装置还包括有驱动电机(9),所述驱动电机(9)的主动轴与刷柄(62)同轴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电机(9)固定连接于固液分离箱(1)的侧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一种防堵塞的隔油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液分离箱(1)相对的两个内壁上均倾斜设置的侧轨(11),两个所述侧轨(11)位于输送带(4)在宽度方向上的两侧,两个所述侧轨(11)的倾斜程度与输送带(4)的倾斜程度相同,两个所述侧轨(11)相对的一端均与输送带(4)边缘相贴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防堵塞的隔油设备,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侧轨(11)与固液分离箱(1)的内壁相连的一侧高于侧轨(11)远离固液分离箱(1)的一侧,通过侧轨(11)将废水从输送带(4)的两侧往输送带(4)的中间引导。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防堵塞的隔油设备,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侧轨(11)在长度方向上的最低端处均设置有挡板(1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防堵塞的隔油设备,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侧轨(11)低侧之间的距离小于输送带(4)的宽度且与输送带(4)的上表面相贴合。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一种防堵塞的隔油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水分离箱(2)内设置有用于加快油水分离速度的气浮装置(10)。
CN202020505211.1U 2020-04-09 2020-04-09 一种防堵塞的隔油设备 Active CN2121022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05211.1U CN212102257U (zh) 2020-04-09 2020-04-09 一种防堵塞的隔油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05211.1U CN212102257U (zh) 2020-04-09 2020-04-09 一种防堵塞的隔油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102257U true CN212102257U (zh) 2020-12-08

Family

ID=736305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505211.1U Active CN212102257U (zh) 2020-04-09 2020-04-09 一种防堵塞的隔油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10225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872505A (zh) 海水淡化杂质预处理组件、系统及工艺
CN115611392A (zh) 一种环保废水处理器
CN206914580U (zh) 一种清污船
CN205671278U (zh) 一种双排水、可排污鱼缸循环过滤系统
CN213407825U (zh) 一种二次沉淀池
CN106731047B (zh) 一种格栅式沉沙装置
CN212102257U (zh) 一种防堵塞的隔油设备
CN113231203A (zh) 一种便于排渣的矿物浮选机
CN212198771U (zh) 一种利于固液分离的隔油设备
CN215389937U (zh) 漂浮杂质收集型螺旋式石料清洗机
CN211724972U (zh) 一种带顶部过滤功能的沉淀池
CN209778348U (zh) 封闭式水利筛格栅装置
CN210495415U (zh) 一种新型泥浆自动除杂组合装置
CN208553315U (zh) 一种污水处理用固液分离装置
CN106946381A (zh) 一种组合式净水器
CN114108736A (zh) 一种大型池塘用清淤装置
CN100392196C (zh) 家庭节水系统
CN116943335B (zh) 一种钻孔灌注桩泥浆砂石分离设备
CN220404903U (zh) 一种原料蜡油沉降油水分离装置
CN116672763B (zh) 一种曝气旋流式污水处理沉砂池
CN215085078U (zh) 高浓除渣器排渣系统
CN212403532U (zh) 一种牛奶生产污水处理设备
CN212403687U (zh) 一种链式自动除渣的隔油池
CN219251747U (zh) 一种新型沉淀池
CN109589682A (zh) 一种餐饮厨房污水固液分离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