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51747U - 一种新型沉淀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沉淀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51747U
CN219251747U CN202320900690.0U CN202320900690U CN219251747U CN 219251747 U CN219251747 U CN 219251747U CN 202320900690 U CN202320900690 U CN 202320900690U CN 219251747 U CN219251747 U CN 2192517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tank
sedimentation
sludge
water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90069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程啸林
谌戡
杨帅
赵宇洪
李聪
周启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Jiesen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Jiesen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Jiesen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Jiesen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90069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517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517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517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沉淀池,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斜板沉淀池或斜管沉淀池,沉淀池内的污水因厌氧消化产生气体,产生的气体不仅会干扰污泥沉淀,甚至会带动污泥上浮至清水区水面,并形成浮泥层,这种情况会使出水水质受到极大影响的问题,其包括池体、进水口、排泥组件、沉淀组件、出水槽、与出水槽相配合的三角堰板、出水口、挡渣板、刮渣组件,所述进水口设置在池体上。本申请能有效解决现有斜板沉淀池或斜管沉淀池所存在的清水区水面存在浮泥层,影响出水水质的问题。采用本申请,能有效清除沉淀池表面的浮泥层,且不影响产水,使沉淀池出水效果稳定,对于保障沉淀池的稳定、可靠、长时间连续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沉淀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是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沉淀池。更具体地,针对现有斜管沉淀池或斜板沉淀池存在清水区水面浮泥层的问题,本申请提供的是一种改良型斜板或斜管沉淀池,其能实现清水区水面浮泥层的清理,保证沉淀池出水效果的稳定,提升处理效率。
背景技术
本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水资源的需求缺口也在不断增大。在此背景下,一体化污水(自来水)处理设备的发展越来越快,地位也逐渐变高。而农村污水有着来源范围广、分散性高的特点,一体化设备更是在农村污水治理中起着重要作用。
沉淀池是应用沉淀作用去除水中悬浮物的一种构筑物。沉淀池的型式多样,按池内水流方向可分为平流式、竖流式和辐流式三种。由于一体化设备有着占地面积小、便捷使用、方便运输的特点,因而一体化设备中大多选择采用斜板或斜管沉淀池进行污水的沉淀处理。斜管沉淀池是在池中设置斜管(斜板沉淀池是在池中设置斜板),能够大大提高沉淀效率,缩短沉淀时间,减小沉淀池体积。
发明人在实际应用中发现,斜板沉淀池运行一段时间后,或者当水质水量变化时,斜板沉淀池的斜板之间或斜管沉淀池的斜管之间容易产生积泥。同时,沉淀池内的污水因厌氧消化产生气体,产生的气体不仅会干扰污泥沉淀,甚至会带动污泥上浮至清水区水面,并形成浮泥层。这种情况会影响沉淀池排泥,出水水质也会受到极大影响。而人工清理斜板沉淀池或斜管沉淀池表面的浮泥层费时费力,且效果并不显著,难以保证出水的质量。
为此,迫切需要一种新的设备,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斜板沉淀池或斜管沉淀池,沉淀池内的污水因厌氧消化产生气体,产生的气体不仅会干扰污泥沉淀,甚至会带动污泥上浮至清水区水面,并形成浮泥层,这种情况会使出水水质受到极大影响的问题,提供一种新型沉淀池。本申请能有效解决现有斜板沉淀池或斜管沉淀池所存在的清水区水面存在浮泥层,影响出水水质的问题。采用本申请,能有效清除沉淀池表面的浮泥层,且不影响产水,使沉淀池出水效果稳定,对于保障沉淀池的稳定、可靠、长时间连续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申请可用于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中,相应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能够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排放标准的要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沉淀池,包括池体、进水口、排泥组件、沉淀组件、出水槽、与出水槽相配合的三角堰板、出水口、挡渣板、刮渣组件;
所述进水口设置在池体上且污水能通过进水口进入池体内,所述排泥组件设置在池体底部且池体内的沉淀的污泥能通过排泥组件排出,所述排泥组件上方形成与进水口相配合的配水区;
所述沉淀组件设置在池体内,所述沉淀组件位于排泥组件上方,所述沉淀组件下端面、配水区与池体内壁之间形成沉淀区,所述沉淀组件上端面与池体内壁之间形成清水区;
所述出水槽与池体相连且池体能为出水槽提供支撑,所述三角堰板设置在池体的上端开口上且清水区的水流能经三角堰板流入出水槽内,所述出水口设置在出水槽上且出水槽内的水流能经出水口流出;
所述挡渣板与池体相连且池体能为挡渣板提供支撑,所述三角堰板位于挡渣板与出水槽之间;所述挡渣板上端位于清水区水面上方且挡渣板能防止清水区表面的浮泥通过三角堰板进入出水槽内,所述挡渣板下端位于清水区水面以下且清水区的水流能依次经挡渣板下端、三角堰板进入出水槽内;
所述刮渣组件包括导轨、移动装置、刮泥板、撇渣管,所述导轨与池体相连且池体能为导轨提供支撑,所述导轨为一组且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移动装置设置在导轨上且移动装置能沿导轨的轴向往复移动,所述刮泥板与移动装置相连且移动装置能带动刮泥板同步移动;所述撇渣管与池体相连且池体能为撇渣管提供支撑,所述撇渣管设置在刮泥板的运动方向上,所述撇渣管的侧壁上设置有浮泥出口,所述浮泥出口位于清水区水面上方且刮泥板能将清水区表面的浮泥送至撇渣管的浮泥出口并经撇渣管排出。
还包括伸缩杆,所述移动装置通过伸缩杆与刮泥板相连且通过伸缩杆能调节刮泥板沿竖直方向的高度以调节刮泥板与清水区水面的相对位置。
所述挡渣板与出水槽平行设置。
所述挡渣板呈矩形,所述挡渣板上端面与清水区水面之间的距离为2~30cm,所述挡渣板下端面与清水区水面之间的距离为2~30cm。
所述撇渣管的轴向相对水平面倾斜设置且撇渣管内的浮泥能在重力作用下经撇渣管排出。
所述刮泥板采用橡胶材料制备而成。
所述排泥组件包括污泥斗、与污泥斗相配合的排泥穿孔管,所述污泥斗为若干个且污泥斗依次设置在池体底部,所述排泥穿孔管沿污泥斗的轴向布置。
还包括污泥收集装置,所述排泥组件、撇渣管分别与污泥收集装置相连且排泥组件内的污泥、撇渣管内的浮泥能进入污泥收集装置内进行收集。
所述沉淀组件为斜管沉淀组件或斜板沉淀组件。
针对前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新型沉淀池,其包括池体、进水口、排泥组件、沉淀组件、出水槽、三角堰板、出水口、挡渣板、刮渣组件。该沉淀池耐冲击负荷能力增强,运行管理方便,操作简单,易于检修和维护,尤其适用于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具有较高的应用的价值。
在此,对该系统的工作原理进行进一步说明。如图所示,进水口设置在池体上,排泥组件设置在池体底部,排泥组件上方形成与进水口相配合的配水区。沉淀组件设置在池体内,沉淀组件位于排泥组件上方,沉淀组件下端面、配水区与池体内壁之间形成沉淀区,沉淀组件上端面与池体内壁之间形成清水区。出水槽与池体相连,且池体能为出水槽提供支撑;三角堰板设置在池体清水区的上端开口上,出水口设置在出水槽上。
挡渣板与池体相连,池体能为挡渣板提供支撑,三角堰板位于挡渣板与出水槽之间;挡渣板上端位于清水区水面上方,挡渣板下端位于清水区水面以下。采用该结构,清水区的水流能依次经挡渣板下端、三角堰板进入出水槽内,而挡渣板能防止清水区表面的浮泥通过三角堰板进入出水槽内。
刮渣组件包括导轨、移动装置、刮泥板、撇渣管,导轨与池体相连,且池体能为导轨提供支撑。同时,导轨为一组,且导轨相互平行设置。移动装置设置在导轨上,且移动装置能沿导轨的轴向往复移动,刮泥板与移动装置相连。撇渣管与池体相连,撇渣管设置在刮泥板的运动方向上,撇渣管的侧壁上设置有浮泥出口,浮泥出口位于清水区水面上方。本申请中,沉淀组件为斜管沉淀组件,或斜板沉淀组件,两种类型均可。
该沉淀池工作时,污水通过进水口进入池体内;污水在池体内自下而上流动,在沉淀组件的作用下,污泥与水发生分离,污泥向下沉淀,并最终通过排泥组件排出;经沉淀组件沉淀后的水向上流动,进入清水区;清水区的水流经三角堰板流入出水槽内,再经出水口流出;同时,挡渣板能防止清水区表面的浮泥通过三角堰板进入出水槽内;撇渣管为浮泥的排出通道,池体能为撇渣管提供支撑;移动装置能沿导轨的轴向往复移动,且移动装置在运动的过程中能带动刮泥板同步移动;在刮泥板往复移动的过程中,刮泥板能将清水区表面的浮泥送至撇渣管的浮泥出口,最后经撇渣管排出。
进一步,还包括伸缩杆,移动装置通过伸缩杆与刮泥板相连;采用该结构,通过伸缩杆能调节刮泥板沿竖直方向的高度,从而满足清水区水面不同高度浮泥的处理需求。
进一步,挡渣板与出水槽平行设置;挡渣板呈矩形,挡渣板上端面与清水区水面之间的距离为2~30cm,挡渣板下端面与清水区水面之间的距离为2~30cm。采用该结构,挡渣板的两端与池体相连,上下两端分别位于水面上方及水下,能有效防止浮泥进入出水槽内。
进一步,撇渣管的轴向相对水平面倾斜设置。采用该结构,撇渣管上最低的浮泥出口位于清水区的水面以上,撇渣管内的浮泥能在重力的作用下,沿撇渣管向下输出,提高输出效率。
进一步,刮泥板采用橡胶材料制备而成。排泥组件包括污泥斗、与污泥斗相配合的排泥穿孔管。污泥斗为若干个,污泥斗依次设置在池体底部,排泥穿孔管沿污泥斗的轴向布置。优选地,还包括污泥收集装置,排泥组件、撇渣管分别与污泥收集装置相连。采用该装置,污泥沉淀在污泥斗内,并通过排泥穿孔管排出;排泥组件内的污泥、撇渣管内的浮泥通过管道进入污泥收集装置内,进行收集。
综上所述,本申请的沉淀池采用刮泥板、撇渣管和挡渣板相配合的方式,处理浮泥简单有效,能够实现浮泥的自动清理。本申请的清理效果显著,有效减少了工人清理沉淀池的劳动强度,并且不影响产水,能够有效稳定出水水质,具有较好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中改良型沉淀池的主视图。
图2为图1中改良型沉淀池的侧视图。
图3为撇渣管开孔示意图。
图中标记:1、进水口,2、沉淀区,3、污泥斗,4、沉淀组件,5、清水区,6、刮泥板,7、伸缩杆,8、移动装置,9、导轨,10、挡渣板,11、三角堰板,12、撇渣管,13、出水槽,14、出水口,15、排泥穿孔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新型沉淀池,其包括池体、进水口、排泥组件、沉淀组件、出水槽、与出水槽相配合的三角堰板、出水口、挡渣板、刮渣组件。
其中,进水口设置在池体上,排泥组件设置在池体底部,排泥组件上方形成与进水口相配合的配水区。同时,沉淀组件设置在池体内,沉淀组件位于排泥组件上方;沉淀组件下端面、配水区与池体内壁之间形成沉淀区,沉淀组件上端面与池体内壁之间形成清水区。本实施例中,沉淀组件采用斜管沉淀组件或斜板沉淀组件。进一步,排泥组件包括污泥斗、与污泥斗相配合的排泥穿孔管。污泥斗为若干个,且污泥斗依次设置在池体底部,排泥穿孔管沿污泥斗的轴向布置。在一个具体实例中,沉淀池内的污泥斗呈锥形斗,其底端设置排泥穿孔管,排泥穿孔管外设置一个手动以及一个电动排泥阀。其中,手动阀常开,自动控制电动阀进行排泥;进行阀门检修时,关闭手动阀。
出水槽、挡渣板分别与池体相连,且池体能分别为出水槽、挡渣板提供支撑。三角堰板设置在池体的上端开口上,且清水区的水流能经三角堰板流入出水槽内;出水口设置在出水槽上,且出水槽内的水流能经出水口流出。在一个具体实例中,在清水区出水边缘设置三角堰板,使出水均匀;三角堰板通过螺丝固定在池壁上。距离三角堰板一定距离处设置挡渣板,挡渣板两边焊接于池体上。
三角堰板位于挡渣板与出水槽之间。挡渣板上端位于清水区水面上方,且挡渣板能防止清水区表面的浮泥通过三角堰板进入出水槽内;挡渣板下端位于清水区水面以下,且清水区的水流能依次经挡渣板下端、三角堰板进入出水槽内。
本实施例中,刮渣组件包括导轨、移动装置、刮泥板、撇渣管,导轨与池体相连且池体能为导轨提供支撑,导轨为一组且相互平行设置;移动装置设置在导轨上且移动装置能沿导轨的轴向往复移动,刮泥板与移动装置相连且移动装置能带动刮泥板同步移动;撇渣管与池体相连且池体能为撇渣管提供支撑,撇渣管设置在刮泥板的运动方向上,撇渣管的侧壁上设置有浮泥出口,浮泥出口位于清水区水面上方且刮泥板能将清水区表面的浮泥送至撇渣管的浮泥出口并经撇渣管排出。在一个具体实例中,撇渣管的侧壁设置若干个开口,撇渣管自身倾斜设置,保持开口略高于液面,末端靠近挡渣板处的开口与液面持平或略高于液面。当刮泥板所挂浮泥触碰撇渣管的管壁时,浮泥向上偏移,便进入撇渣管中,从而实现浮泥的有效收集。撇渣管与污泥收集装置连通,收集浮泥可通过重力作用排出。
还包括伸缩杆,移动装置通过伸缩杆与刮泥板相连且通过伸缩杆能调节刮泥板沿竖直方向的高度,以调节刮泥板与清水区水面的相对位置。
优选地,挡渣板与出水槽平行设置;挡渣板呈矩形,挡渣板上端面与清水区水面之间的距离为2~30cm,挡渣板下端面与清水区水面之间的距离为2~30cm。进一步,撇渣管的轴向相对水平面倾斜设置,且撇渣管内的浮泥能在重力作用下经撇渣管排出。采用该方式,当浮泥进入撇渣管后,能避免浮泥在撇渣管内滞留,在重力的作用下,浮泥能在重力作用下经撇渣管排出。
优选地,刮泥板采用橡胶材料制备而成。进一步,还包括污泥收集装置,排泥组件、撇渣管分别与污泥收集装置相连,且排泥组件内的污泥、撇渣管内的浮泥能进入污泥收集装置内进行收集。本申请中,通过污泥收集装置对污泥进行收集,后续可送入干燥装置等进行处理。
该沉淀池工作时,污水通过池体上的进水口进入配水区;在池体内,污水自下而上流动,依次经配水区、沉淀区、沉淀组件进入清水区内;在污水上升的过程中,在沉淀组件的作用,污水发生泥水分离,其中沉淀的污泥经沉淀组件作用,向下进入沉淀区后,继续下沉,并缓慢沉淀至池底的污泥斗内,最后经由排泥组件内的排泥穿孔管排出;在沉淀组件的作用,污水发生泥水分离,其中的清水继续向上流动,进入清水区,再依次经三角堰板、出水槽、出水口排出,完成污水的沉淀处理;在污水沉淀处理的过程中,移动装置沿导轨的轴向往复运动,并带动刮泥板同步移动;在刮泥板沿导轨轴向移动的过程中,刮泥板将浮泥推向撇渣管(刮泥板沿竖直方向设置),并最终进入两边的撇渣管内,再由撇渣管外排;受挡渣板的作用,能有效避免通过三角堰板进入出水槽内。
该装置去除浮泥的工作原理如下:在正常沉淀工作时,沉淀池的清水区液面会略高于刮泥板底端;当沉淀区内污泥上浮至水面时,移动装置开始往复移动,并带动其下方伸缩杆以及固定于伸缩杆上的橡胶刮泥板同步移动;刮泥板移动的同时,带动液面上的浮泥运动;当刮泥板运动至池壁时,将浮泥送至固定于两端池壁的撇渣管内,并通过撇渣管排出。本申请能够很好的解决沉淀池内浮泥影响出水水质的问题。
本申请的装置能够用于沉淀池的浮泥清理,无需人工操作,并且不影响产水,可根据程序设定自动完成清理,减少了劳动强度。同时,本申请处理浮泥的方式简单有效,通过刮泥板、撇渣管、挡渣板的配合,能有效保证出水水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新型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池体、进水口、排泥组件、沉淀组件、出水槽、与出水槽相配合的三角堰板、出水口、挡渣板、刮渣组件;
所述进水口设置在池体上且污水能通过进水口进入池体内,所述排泥组件设置在池体底部且池体内的沉淀的污泥能通过排泥组件排出,所述排泥组件上方形成与进水口相配合的配水区;
所述沉淀组件设置在池体内,所述沉淀组件位于排泥组件上方,所述沉淀组件下端面、配水区与池体内壁之间形成沉淀区,所述沉淀组件上端面与池体内壁之间形成清水区;
所述出水槽与池体相连且池体能为出水槽提供支撑,所述三角堰板设置在池体的上端开口上且清水区的水流能经三角堰板流入出水槽内,所述出水口设置在出水槽上且出水槽内的水流能经出水口流出;
所述挡渣板与池体相连且池体能为挡渣板提供支撑,所述三角堰板位于挡渣板与出水槽之间;所述挡渣板上端位于清水区水面上方且挡渣板能防止清水区表面的浮泥通过三角堰板进入出水槽内,所述挡渣板下端位于清水区水面以下且清水区的水流能依次经挡渣板下端、三角堰板进入出水槽内;
所述刮渣组件包括导轨、移动装置、刮泥板、撇渣管,所述导轨与池体相连且池体能为导轨提供支撑,所述导轨为一组且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移动装置设置在导轨上且移动装置能沿导轨的轴向往复移动,所述刮泥板与移动装置相连且移动装置能带动刮泥板同步移动;所述撇渣管与池体相连且池体能为撇渣管提供支撑,所述撇渣管设置在刮泥板的运动方向上,所述撇渣管的侧壁上设置有浮泥出口,所述浮泥出口位于清水区水面上方且刮泥板能将清水区表面的浮泥送至撇渣管的浮泥出口并经撇渣管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沉淀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伸缩杆,所述移动装置通过伸缩杆与刮泥板相连且通过伸缩杆能调节刮泥板沿竖直方向的高度以调节刮泥板与清水区水面的相对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渣板与出水槽平行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渣板呈矩形,所述挡渣板上端面与清水区水面之间的距离为2~30cm,所述挡渣板下端面与清水区水面之间的距离为2~30cm。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撇渣管的轴向相对水平面倾斜设置且撇渣管内的浮泥能在重力作用下经撇渣管排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刮泥板采用橡胶材料制备而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泥组件包括污泥斗、与污泥斗相配合的排泥穿孔管,所述污泥斗为若干个且污泥斗依次设置在池体底部,所述排泥穿孔管沿污泥斗的轴向布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沉淀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污泥收集装置,所述排泥组件、撇渣管分别与污泥收集装置相连且排泥组件内的污泥、撇渣管内的浮泥能进入污泥收集装置内进行收集。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组件为斜管沉淀组件或斜板沉淀组件。
CN202320900690.0U 2023-04-20 2023-04-20 一种新型沉淀池 Active CN2192517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00690.0U CN219251747U (zh) 2023-04-20 2023-04-20 一种新型沉淀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00690.0U CN219251747U (zh) 2023-04-20 2023-04-20 一种新型沉淀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51747U true CN219251747U (zh) 2023-06-27

Family

ID=868565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900690.0U Active CN219251747U (zh) 2023-04-20 2023-04-20 一种新型沉淀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5174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79383B (zh) 一种折流式高效矩形双层沉淀池
CN103570151B (zh) 自动型餐饮污水处理设备及其处理方法
KR101773023B1 (ko) 스컴 제거장치
CN115872505A (zh) 海水淡化杂质预处理组件、系统及工艺
CN113636689B (zh) 微涡流絮凝悬浮快滤装置
CN111013207B (zh) 一种反冲洗清淤的斜板平流沉淀池
CN202864943U (zh) 含油污水前处理的多功能调节罐
CN219251747U (zh) 一种新型沉淀池
CN210751432U (zh)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泥水分离装置
CN216223315U (zh) 一种悬浮过滤装置
CN213771454U (zh) 一种用于污水水面浮渣自旋转收集清理装置
CN213466872U (zh) 一种新型高效沉淀设备
CN201596381U (zh) 一种除油装置
CN210814082U (zh) 垃圾渗滤液厌氧处理系统中除砂去垢装置
CN218106836U (zh) 一种可自动清洗的超效分离箱体式斜管沉淀池
CN217868453U (zh) 一种溶气气浮排渣设备
CN220245818U (zh)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气浮设备
CN217854723U (zh) 斜板沉淀池自动除油装置
CN219186002U (zh) 一种废水治理设备
CN220867257U (zh) 一种适用于低浓度泥浆的浓缩分离罐
CN215609924U (zh) 一种方便排污的高效污水处理设备
CN112121476B (zh)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
CN219251753U (zh) 一种高效沉淀池的过流区的刮渣装置
CN220860744U (zh) 一种废水除盐装置
CN212308938U (zh) 一种自动清理的斜板沉淀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