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047793U - 一种布放回收装置及航行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布放回收装置及航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047793U
CN212047793U CN202020441096.6U CN202020441096U CN212047793U CN 212047793 U CN212047793 U CN 212047793U CN 202020441096 U CN202020441096 U CN 202020441096U CN 212047793 U CN212047793 U CN 2120477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unmanned ship
locking
locking rod
shi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44109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陈利
李冬科
岳剑峰
王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Ocean University
Zhuhai Yunzhou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Ocean University
Zhuhai Yunzhou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Ocean University, Zhuhai Yunzhou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Oce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2044109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0477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0477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0477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船回收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布放回收装置及航行设备,其中布放回收装置包括:框架,内部设有用于收容无人船的容置腔,框架还设有连通容置腔的开口;以及锁紧杆,设于框架的远离开口的一端,锁紧杆用于与无人船上的锁紧钳对接以将无人船锁紧于锁紧杆上;航行设备设有上述的布放回收装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布放回收装置及航行设备具有以下优点:通过框架包裹无人船,避免无人船在转移过程中直接与母船发生碰撞,造成无人船的损坏;另外通过在框架的一端设置锁紧杆,使得无人船在停置于容置腔中时,无人船上的锁紧钳与该锁紧杆配合将无人船固定于框架上,避免无人船与布放回收装置之间发生碰撞,进一步提高无人船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布放回收装置及航行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船回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布放回收装置及航行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的无人船执行任务的形式如下:包括母船和多条小型无人船,构成航行系统赴远海执行任务,为确保整个航行系统可在较高海况下使用,需要针对小型无人船的快速布放回收装置开展针对性的设计和研发工作;现有的母船在捕获小型无人船时,无人船容易晃动,在吊起无人船时容易与母船碰撞造成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布放回收装置及航行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母船回收小型无人船不稳定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布放回收装置,包括:
框架,内部设有用于收容无人船的容置腔,所述框架还设有连通所述容置腔的开口;以及
锁紧杆,设于所述框架的远离所述开口的一端,所述锁紧杆用于与无人船上的锁紧钳对接以将所述无人船锁紧于所述锁紧杆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紧杆朝所述容置腔的内部突出。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紧杆的形状为环状,所述锁紧杆的一侧固定于所述框架上,所述锁紧杆的另一侧朝所述容置腔的内部突出。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框架的远离所述开口的一端的对锁杆,所述对锁杆用于与母船上的锁紧机构对接以锁紧所述框架。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连接于所述框架上的两个连接杆,两个所述连接杆相对布置,所述对锁杆连接于两个所述连接杆之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框架的内底壁设有多个导向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框架的外底壁设有多个滑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框架于所述开口处设有导向栏。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框架的两侧设有浮体。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航行设备,设有上述的布放回收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布放回收装置及航行设备的有益效果在于:
在回收无人船时,将无人船从开口送入容置腔中,通过框架包裹无人船,避免无人船在转移过程中直接与母船发生碰撞,造成无人船的损坏;另外通过在框架的一端设置锁紧杆,使得无人船在停置于容置腔中时,无人船上的锁紧钳与该锁紧杆配合将无人船固定于框架上,避免在转移布放回收装置时,无人船与布放回收装置之间发生碰撞,进一步提高无人船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布放回收装置设置于母船上的示意图;
图2是图1“A”处的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布放回收装置的立体结构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为:
无人船-1;
框架-2;吊索-21;止荡绳-22;
锁紧杆-3;
锁紧钳-4;
对锁杆-5;
连接杆-6;
导向轮-7;
滑轮-8;
导向栏-9;
浮体-1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位于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位于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或间接连接至另一个元件。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相对重要性或指示技术特征的数量。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现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布放回收装置,用于布放或者回收小型无人船1,该布放回收装置可以配备在母船上也可以安装在船坞处,便于母船或者船坞进行布放或者回收无人船1。
布放回收装置包括:框架2和锁紧杆3;框架2的内部设有用于收容无人船1的容置腔,框架2还设有连通容置腔的开口;锁紧杆3设于框架2的远离开口的一端,锁紧杆3用于与无人船1上的锁紧钳4对接以将无人船1锁紧于锁紧杆3上。
本实施例提供的布放回收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布放的过程为,将无人船1从开口送入容置腔中,并且将无人船1的锁紧钳4对接于框架2上的锁紧杆3上且锁定,使得无人船1固定于框架2上。然后将装载有无人船1的框架2投放于水面上,解除锁紧钳4和锁紧杆3之间的锁定,控制无人船1驶出容置腔;
回收的过程为,将空载的框架2投放于水面上,控制无人船1从开口驶入容置腔中,并且无人传导锁紧钳4对接于框架2上的锁紧杆3且锁定,使得无人船1固定于框架2上,利用吊装设备将装置有无人船1的框架2转移至母船或者船坞。
本实施例提供的布放回收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
在回收无人船1时,将无人船1从开口送入容置腔中,通过框架2包裹无人船1,避免无人船1在转移过程中直接与母船发生碰撞,造成无人船1的损坏;另外通过在框架2的一端设置锁紧杆3,使得无人船1在停置于容置腔中时,无人船1上的锁紧钳4与该锁紧杆3配合将无人船1固定于框架2上,避免在转移布放回收装置时,无人船1与布放回收装置之间发生碰撞,进一步提高无人船1的稳定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锁紧杆3朝容置腔的内部突出。可以理解的是,锁紧杆3用于与无人船1上的锁紧钳4配合,将无人船1锁定于框架2上。而锁紧杆3朝容置腔的内部突出,用于将无人船1限制于容置腔内,避免无人船1突出于框架2外,从而避免无人船1受到损坏。
在一个实施例中,锁紧杆3的形状为环状,锁紧杆3的一侧固定于框架2上,锁紧杆3的另一侧朝容置腔的内部突出。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将锁紧杆3的形状设置为环状可以使得锁紧杆3的机械强度更高,可以使得锁紧钳4锁定于锁紧杆3上时更为稳固。
在一个实施例中,布放回收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框架2的远离开口的一端的对锁杆5,对锁杆5用于与母船上的锁紧机构对接以锁紧框架2。
具体地,对锁杆5和锁紧杆3可以相邻设置,也可以间隔设置,对锁杆5设置于锁紧杆3的下方。通过锁紧机构锁定对锁杆5,从而将框架2固定于母船上,便于从框架2上将无人船1转移至母船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布放回收装置还包括连接于框架2上的两个连接杆6,两个连接杆6相对布置,对锁杆5连接于两个连接杆6之间。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连接杆6将对锁杆5固定于框架2上,增加了对锁杆5的稳定性。
具体地,连接杆6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框架2的长度方向,将对锁杆5固定于容置腔的内部,避免对锁杆5与外物发生碰撞,进而造成损坏。
在一个实施例中,框架2的内底壁设有多个导向轮7。可以理解的是,该导向轮7用于减低无人船1在进入容置腔时与框架2的内底壁之间产生的摩擦力,同时将无人船1按照正确的方向移动至容置腔内。
具体地,导向轮7沿着框架2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于框架2的内底壁上,多个导向轮7分为两组且两组导向轮7相对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框架2的外底壁设有多个滑轮8。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在框架2的外底壁设置多个滑轮8使得框架2可以依靠滑轮8进行移动,便于框架2在母船的甲板上移动,增加了框架2的可移动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框架2于开口处设有导向栏9。可以理解的是,该导向栏9用于引导无人船1从开口进入容置腔。
具体地,导向栏9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导向栏9相对设置于框架2的开口处,两个导向栏9之间的距离从开口处向远处逐渐扩大。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该设计可以使得导向栏9具有更强的导向能力。
在一个实施例中,框架2的两侧设有浮体10。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该浮体10可以使得框架2浮于水面上,便于无人船1进入容置腔中。
具体地,浮体10设于框架2的两侧的中部,通过该设计将框架2的上半部分露出水面上,框架2的下半部分沉于水面下,便于无人船1进入容置腔中。
细化地,框架2的顶部还设置有吊索21,该吊索21用于连接吊装设备,使得吊装设备可以将框架2吊起进而移动至母船上。
进一步地,框架2还连接有止荡绳22,该止荡绳22的一端连接于框架2和母船之间。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航行设备,设有上述的布放回收装置。
设有上述布放回收装置的航行设备具有回收无人船1稳定的优点。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布放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框架(2),内部设有用于收容无人船(1)的容置腔,所述框架(2)还设有连通所述容置腔的开口;以及
锁紧杆(3),设于所述框架(2)的远离所述开口的一端,所述锁紧杆(3)用于与无人船(1)上的锁紧钳(4)对接以将所述无人船(1)锁紧于所述锁紧杆(3)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布放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杆(3)朝所述容置腔的内部突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布放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杆(3)的形状为环状,所述锁紧杆(3)的一侧固定于所述框架(2)上,所述锁紧杆(3)的另一侧朝所述容置腔的内部突出。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布放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框架(2)的远离所述开口的一端的对锁杆(5),所述对锁杆(5)用于与母船上的锁紧机构对接以锁紧所述框架(2)。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布放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于所述框架(2)上的两个连接杆(6),两个所述连接杆(6)相对布置,所述对锁杆(5)连接于两个所述连接杆(6)之间。
6.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布放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2)的内底壁设有多个导向轮(7)。
7.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布放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2)的外底壁设有多个滑轮(8)。
8.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布放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2)于所述开口处设有导向栏(9)。
9.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布放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2)的两侧设有浮体(10)。
10.一种航行设备,其特征在于,设有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布放回收装置。
CN202020441096.6U 2020-03-30 2020-03-30 一种布放回收装置及航行设备 Active CN2120477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41096.6U CN212047793U (zh) 2020-03-30 2020-03-30 一种布放回收装置及航行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41096.6U CN212047793U (zh) 2020-03-30 2020-03-30 一种布放回收装置及航行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047793U true CN212047793U (zh) 2020-12-01

Family

ID=735397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441096.6U Active CN212047793U (zh) 2020-03-30 2020-03-30 一种布放回收装置及航行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04779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13114A (zh) * 2022-03-16 2022-04-12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 一种浮标锚绳系留装置及其布放回收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13114A (zh) * 2022-03-16 2022-04-12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 一种浮标锚绳系留装置及其布放回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00192831A1 (en) Submarine provided with a device for releasing and recovering a secondary underwater vehicle
CN105905245B (zh) 用于水面无人艇布放回收的吊笼
JP2018083558A (ja) 水中航走体の収容装置及び回収方法
FI84248C (fi) Offshore-lasthanteringsystem.
CN212047793U (zh) 一种布放回收装置及航行设备
JP2012206602A (ja) 水中航走体揚収方法および水中航走体揚収システム
CN212047795U (zh) 一种回收装置及航行设备
CN113044172A (zh) 一种蜂窝状的auv集群布放回收系统
CN111516805A (zh) 一种小型auv集群水下布放/回收系统
CN113697045A (zh) 一种水下潜器布放回收无人船及其作业方法
CN110683000B (zh) 一种自主限位和收放海洋航行器的系统
CN113401322B (zh) 一种用于模块化水下智能装备平台的多功能收放舱
CN211711018U (zh) 一种新型船载无人装备快速搭载收放装置
CN210000536U (zh) 一种auv用水下回收装置
CN217754034U (zh) 布放回收船架及航行设备
CN210027812U (zh) 一种水下船舶清洗机器人回收装置
CN212047796U (zh) 一种存放架及航行设备
CN213036034U (zh) 一种小型auv集群水下布放/回收系统
KR101531497B1 (ko) 수중 청소로봇의 진수 및 회수장치
CN113320644A (zh) 一种吊钩、母船及无人船布放回收系统
KR20140046624A (ko) 채광용 선박의 전자석 계류 시스템 및 채광용 선박의 계류 방법
CN110789673A (zh) 集装箱式震源阵列收放模块
CN215361751U (zh) 一种吊钩、母船及无人船布放回收系统
CN217780625U (zh) 一种岸电提升装置
CN116588256A (zh) 一种舱外捕捉舱内转运的收放系统及使用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Room 311 and 312A, 3 / F, Xiangshan oce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rt, 3888 North Lovers Road, Tangjiawan Town, high tech Zone, Zhuhai, Guangdong 519000

Patentee after: Zhuhai Yunzhou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after: Jiangsu Ocean University

Address before: Room 2 214, teaching area, No.1, software garden road, Tangjiawan Town, Zhuhai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HUHAI YUNZHOU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Ltd.

Patentee before: Jiangsu Ocean University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