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007559U - 防腐型测温四氟外包探杆 - Google Patents
防腐型测温四氟外包探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007559U CN212007559U CN202020450387.1U CN202020450387U CN212007559U CN 212007559 U CN212007559 U CN 212007559U CN 202020450387 U CN202020450387 U CN 202020450387U CN 212007559 U CN212007559 U CN 21200755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trafluoro
- rod
- probe rod
-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 thermocoup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asuring Temperature Or Quantity Of Hea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防腐型测温四氟外包探杆,包括杆体、管体融合装置和两个辅助限位装置,所述杆体的表面套设有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所述管体融合装置处于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的连接处,所述管体融合装置包括模具、加热圈、电热偶和加热温控装置,所述加热圈套设在模具的表面,所述电热偶的底端贯穿至模具的内部,所述加热圈和电热偶均与加热温控装置连接;本实用新型中提出的防腐型测温四氟外包探杆,整根管子除融合部位,其他部位是一个整体,无任何缺陷,融合部位采用高温高压下二次结晶,能有效融合,并通过1.5万伏检测合格,能确保长时间使用,且制作长度没有任何限制,可长可短,工艺比较简单,成本小便于推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四氟外包探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防腐型测温四氟外包探杆。
背景技术
四氟外包探杆是一种防腐型测温探杆,主要由304杆体和杆体表面的聚四氟乙烯层组成,聚四氟乙烯层具有抗酸抗碱、抗各种有机溶剂的特点,几乎不溶于所有的溶剂,从而被运用在测温探杆上。
目前市场上关于探杆外包聚四氟乙烯主要有两种工艺,一种是聚四氟乙烯薄膜通过缠绕的方式,二次烧结成型,这种工艺是就是缠绕法,最大的缺点是使用寿命短,风险系数大,杆子表面容易出现缺陷,即使电火花检测有时也会漏检,还有一种方法比较不常见,采用聚四氟乙烯粉末通过模具进行等压法制作,这种工艺主要是受限比较大,超过1米就无法操作,而且成本也很大,一般探杆外包聚四氟乙烯的厚度只要2MM,而模压的厚度至少5mm以上,杆子本身外径很小,更加不利于外加工,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防腐型测温四氟外包探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防腐型测温四氟外包探杆,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目前市场上关于探杆外包聚四氟乙烯主要有两种工艺,一种是聚四氟乙烯薄膜通过缠绕的方式,二次烧结成型,这种工艺是就是缠绕法,最大的缺点是使用寿命短,风险系数大,杆子表面容易出现缺陷,即使电火花检测有时也会漏检,还有一种方法比较不常见,采用聚四氟乙烯粉末通过模具进行等压法制作,这种工艺主要是受限比较大,超过1米就无法操作,而且成本也很大,一般探杆外包聚四氟乙烯的厚度只要2MM,而模压的厚度至少5mm以上,杆子本身外径很小,更加不利于外加工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防腐型测温四氟外包探杆,包括杆体、管体融合装置和安装于所述杆体两端的两个辅助限位装置,所述杆体的表面套设有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所述管体融合装置位于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的连接处,所述管体融合装置包括模具、加热圈、电热偶和加热温控装置,所述加热圈套设在模具的表面,所述电热偶的底端贯穿至模具的内部,所述加热圈和电热偶均与加热温控装置连接,所述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的连接处缠绕有保护层,且模具套设在保护层的表面。
优选的,所述第一管体的连接端外表面设置有五度坡面,且第二管体的连接端内表面设置有反五度坡面,所述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之间通过坡面配合连接并通过所述保护层固定。
优选的,所述加热圈的表面贯穿开设有与电热偶相对应的圆孔,且模具的表面开设有与电热偶相对应的插槽,所述电热偶的底端处于插槽内。
优选的,所述辅助限位装置包括基套,所述基套的一侧固定有陶瓷限位环,且陶瓷限位环的顶端设有一体式的环形凸起,所述基套的内壁对称开设有两个内槽,且内槽的内部设置有夹紧块,所述夹紧块的顶部旋转连接有螺纹杆,且所述内槽的顶端开设有与螺纹杆相对应的螺纹孔,所述螺纹杆的顶端贯穿至基套的外侧,所述螺纹杆的顶端表面固定有端片。
优选的,所述夹紧块的顶部固定有旋转块,且螺纹杆的内部开设有与旋转块相适配的旋转槽,所述旋转块处于旋转槽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夹紧块的底部表面均匀开设有多个防滑纹,所述端片的表面开设有椭圆形凹陷。
优选的,所述基套的一侧设有多个一体式的连接块,且陶瓷限位环的内部开设有与连接块相适配的连接槽,所述连接块固定在连接槽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提出的防腐型测温四氟外包探杆,整根管子除融合部位,其他部位是一个整体,无任何缺陷,融合部位采用高温高压下二次结晶,能有效融合,并通过1.5万伏检测合格,能确保长时间使用,且制作长度没有任何限制,可长可短,工艺比较简单,成本小便于推广。
2、通过设置由基套、陶瓷限位环、环形凸起、内槽、夹紧块、螺纹杆、螺纹孔和端片组成的辅助限位装置,可在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融合过程中对模具起到良好的辅助限位作用,防止模具发生位置偏移,提高融合的稳定性,且辅助限位装置易于拆卸。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管体融合装置与杆体的连接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辅助限位装置的剖视图;
图中:1、杆体;2、第一管体;3、保护层;4、加热温控装置;5、电热偶;6、加热圈;7、模具;8、第二管体;9、基套;10、内槽;11、夹紧块;12、环形凸起;13、陶瓷限位环;14、连接块;15、端片;16、螺纹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至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防腐型测温四氟外包探杆,包括杆体1和管体融合装置,杆体1的表面套设有第一管体2和第二管体8,第一管体2和第二管体8为聚四氟乙烯采用挤出工艺制成,且第二管体8可为T型管和U型管,管体融合装置处于第一管体2和第二管体8的连接处,管体融合装置包括模具7、加热圈6、电热偶5和加热温控装置4,加热圈6套设在模具7的表面,电热偶5的底端贯穿至模具7的内部,模具7为铁材质构件,使得模具7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模具7的壁厚为25mm,加热圈6和电热偶5均通过连接线与加热温控装置4连接,第一管体2和第二管体8的连接处缠绕有保护层3,保护层3为锡纸和玻纤带,且模具7套设在保护层3的表面,可完成第一管体2和第二管体8的融合。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一管体2的顶端设置有五度斜面,且第二管体8的顶端设置有反五度斜面,使得第一管体2和第二管体8的连接处更加契合。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加热圈6的表面贯穿开设有与电热偶5相对应的圆孔,且模具7的表面开设有与电热偶5相对应的插槽,电热偶5的底端处于插槽内。
实施例2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防腐型测温四氟外包探杆,包括杆体1、管体融合装置和两个辅助限位装置,杆体1的表面套设有第一管体2和第二管体8,第一管体2和第二管体8为聚四氟乙烯采用挤出工艺制成,且第二管体8可为T型管和U型管,管体融合装置处于第一管体2和第二管体8的连接处,管体融合装置包括模具7、加热圈6、电热偶5和加热温控装置4,加热圈6套设在模具7的表面,电热偶5的底端贯穿至模具7的内部,模具7为铁材质构件,使得模具7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模具7的壁厚为25mm,加热圈6和电热偶5均通过连接线与加热温控装置4连接,第一管体2和第二管体8的连接处缠绕有保护层3,保护层3为锡纸和玻纤带,且模具7套设在保护层3的表面,可完成第一管体2和第二管体8的融合。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一管体2的顶端设置有五度斜面,且第二管体8的顶端设置有反五度斜面,使得第一管体2和第二管体8的连接处更加契合。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加热圈6的表面贯穿开设有与电热偶5相对应的圆孔,且模具7的表面开设有与电热偶5相对应的插槽,电热偶5的底端处于插槽内。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辅助限位装置包括基套9,基套9的一侧固定有陶瓷限位环13,且陶瓷限位环13的顶端设有一体式的环形凸起12,陶瓷限位环13和环形凸起12均为耐高温隔热陶瓷材质构件,使得陶瓷限位环13和环形凸起12具有耐高温和隔热的特性,基套9的内壁对称开设有两个内槽10,且内槽10的内部设置有夹紧块11,夹紧块11的顶部旋转连接有螺纹杆16,且内槽10的顶端开设有与螺纹杆16相对应的螺纹孔,螺纹杆16的顶端贯穿至基套9的外侧,螺纹杆16的顶端表面焊接有端片15,可在第一管体2与第二管体8融合过程中对模具7起到良好的辅助限位作用。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夹紧块11的顶部焊接有旋转块,且螺纹杆16的内部开设有与旋转块相适配的旋转槽,旋转块处于旋转槽的内部,使得夹紧块11可顺利与螺纹杆16旋转连接。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夹紧块11的底部表面均匀开设有多个防滑纹,使得夹紧块11可以夹的更紧,端片15的表面开设有椭圆形凹陷,易于操作人员后续对端片15的捏取。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基套9的一侧设有多个一体式的连接块14,且陶瓷限位环13的内部开设有与连接块14相适配的连接槽,连接块14通过螺栓固定在连接槽内,且螺栓的表面套设有橡胶垫圈,使得陶瓷限位环13可顺利固定在基套9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中加热圈6的型号为XY-JRQ-004;
本实用新型中电热偶5的型号为WRNT-02;
本实用新型中加热温控装置4可为温度控制箱,此处温度控制箱的型号为JERT04;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当需要在杆体1的表面外包聚四氟乙烯时,先将第一管体2和第二管体8加热并套在杆体1的表面,且使得第一管体2的顶端可以插入第二管体8的顶端内部,使得第一管体2与第二管体8相互契合,然后在第一管体2和第二管体8的连接处包上锡纸并缠上玻纤带,最后紧紧套上壁厚为25mm模具7,并在模具7的外侧套上加热圈6进行加热,加热温度控制在395度,保温6~8小时再冷却,最后卸掉模具7取出即可完成第一管体2与第二管体8的融合,整根管子除融合部位,其他部位是一个整体,无任何缺陷;
当操作人员通过加热圈6和模具7在对第一管体2和第二管体8的顶端进行融合时,可将两个辅助限位装置分别套在杆体1的两端,使得两个辅助限位装置可以分别处于模具7的两侧,然后将基套9向模具7的方向移动,直至环形凸起12与模具7相贴合,然后将端片15顺时针旋转拧动,致使螺纹杆16下旋并将夹紧块11往杆体1的表面推动,直至端片15完全旋转拧紧,即可使得基套9固定在杆体1的表面,从而使得两个辅助限位装置可以对模具7进行夹紧限位,防止模具7在融合过程中发生位置偏移,提高融合的稳定性,当完成融合后,只需将端片15逆时针转动,致使夹紧块11不再与杆体1夹紧,并将基套9从杆体1的端部取下即可。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7)
1.防腐型测温四氟外包探杆,包括杆体(1)、管体融合装置和安装于所述杆体两端的两个辅助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体(1)的表面套设有第一管体(2)和第二管体(8),所述管体融合装置位于第一管体(2)和第二管体(8)的连接处,所述管体融合装置包括模具(7)、加热圈(6)、电热偶(5)和加热温控装置(4),所述加热圈(6)套设在模具(7)的表面,所述电热偶(5)的底端贯穿至模具(7)的内部,所述加热圈(6)和电热偶(5)均与加热温控装置(4)连接,所述第一管体(2)和第二管体(8)的连接处缠绕有保护层(3),且模具(7)套设在保护层(3)的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腐型测温四氟外包探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体(2)的连接端外表面设置有五度坡面,且第二管体(8)的连接端内表面设置有反五度坡面,所述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之间通过坡面配合连接并通过所述保护层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腐型测温四氟外包探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圈(6)的表面贯穿开设有与电热偶(5)相对应的圆孔,且模具(7)的表面开设有与电热偶(5)相对应的插槽,所述电热偶(5)的底端处于插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腐型测温四氟外包探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限位装置包括基套(9),所述基套(9)的一侧固定有陶瓷限位环(13),且陶瓷限位环(13)的顶端设有一体式的环形凸起(12),所述基套(9)的内壁对称开设有两个内槽(10),且内槽(10)的内部设置有夹紧块(11),所述夹紧块(11)的顶部旋转连接有螺纹杆(16),且所述内槽(10)的顶端开设有与螺纹杆(16)相对应的螺纹孔,所述螺纹杆(16)的顶端贯穿至基套(9)的外侧,所述螺纹杆(16)的顶端表面固定有端片(1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腐型测温四氟外包探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块(11)的顶部固定有旋转块,且螺纹杆(16)的内部开设有与旋转块相适配的旋转槽,所述旋转块处于旋转槽的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腐型测温四氟外包探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块(11)的底部表面均匀开设有多个防滑纹,所述端片(15)的表面开设有椭圆形凹陷。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腐型测温四氟外包探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套(9)的一侧设有多个一体式的连接块(14),且陶瓷限位环(13)的内部开设有与连接块(14)相适配的连接槽,所述连接块(14)固定在连接槽内。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450387.1U CN212007559U (zh) | 2020-03-31 | 2020-03-31 | 防腐型测温四氟外包探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450387.1U CN212007559U (zh) | 2020-03-31 | 2020-03-31 | 防腐型测温四氟外包探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007559U true CN212007559U (zh) | 2020-11-24 |
Family
ID=734221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450387.1U Active CN212007559U (zh) | 2020-03-31 | 2020-03-31 | 防腐型测温四氟外包探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007559U (zh) |
-
2020
- 2020-03-31 CN CN202020450387.1U patent/CN21200755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451313B (zh) | 一种直流超高压交联电缆软接头及制作工艺 | |
WO2018196099A1 (zh) | 二低温超导电缆终端连接接头组件及其制作方法 | |
CN206272207U (zh) | 一种直流超高压交联电缆软接头 | |
CN212007559U (zh) | 防腐型测温四氟外包探杆 | |
WO2005024855A1 (fr) | Isolateur creux compose et son procede de fabrication | |
CN114094423B (zh) | 交联电缆直通接头制作工艺 | |
CN203675347U (zh) | 电加热器 | |
CN206366646U (zh) | 一种陶瓷旋转靶材邦定的金属密封系统 | |
CN104600535B (zh) | 超导缆与铜接头的真空压力浸渍软钎焊工艺 | |
CN206568473U (zh) | 热咀用加热器 | |
CN207830765U (zh) | 一种缠绕管的连接结构 | |
CN202220915U (zh) | 聚丙烯螺纹连接管件 | |
KR101647276B1 (ko) | 열전도 차단 및 방수기능을 갖는 리드선 연결부를 구비한 카트리지히터 | |
CN209783751U (zh) | 一种热电偶保护套 | |
CN210257071U (zh) | 超薄单点针阀热流道系统 | |
CN201866456U (zh) | 高密封快速锁紧式塑料管连接件 | |
CN208871229U (zh) | 一种改进型热熔连接技术的管件结构芯子 | |
CN108194719A (zh) | 一种缠绕管的连接结构及其连接方法 | |
CN212133921U (zh) | 水温传感器 | |
CN106695054A (zh) | 一种加热器和一种电流端子与线材焊接方法 | |
CN219082579U (zh) | 弓形顶压高温密封堵漏装置 | |
CN218121202U (zh) | 一种耐热型高精度热电偶 | |
CN216941721U (zh) | 一种双金属管壳加热器 | |
CN217503012U (zh) | 一种组合式双封接头管件 | |
CN214294374U (zh) | 精准控温挤出模具加热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