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992684U - 一种棘轮传动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棘轮传动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992684U
CN211992684U CN201922497549.7U CN201922497549U CN211992684U CN 211992684 U CN211992684 U CN 211992684U CN 201922497549 U CN201922497549 U CN 201922497549U CN 211992684 U CN211992684 U CN 2119926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tchet
rotating body
ring
accommodating
butt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49754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亮
郑华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Liangy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Liangye Too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Liangye Too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Liangye Too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49754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9926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9926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9926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棘轮传动结构,包括棘轮机构,棘轮机构包括转动体,其周壁上开设有容置槽;棘齿爪,设于该容置槽内,且棘齿爪与转动体铰接;棘轮圈,围在转动体的外周,具有与棘齿爪啮合的内齿;正反转向钮,沿轴向局部插装在转动体上,正反转向钮上沿径向开设有与容置槽对应连通的容置孔,容置孔内设有能至少局部伸出容置孔并与棘齿爪的背部相抵的销,且容置孔内设有使销保持与棘齿爪相抵的趋势的第一弹性件;正反转向钮上开设有第一端延伸至容置孔的供润滑油注入的注油口,该注油口的第二端贯通正反转向钮的外壁面。润滑油流入容置孔中,并从容置孔流至容置槽中,如此棘轮圈和棘齿爪处定会有润滑油,防止二者之间卡死而不能转动。

Description

一种棘轮传动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扳手,具体涉及一种棘轮传动结构。
背景技术
扳手是一种常见的五金工具,其用于装配或拆卸螺钉、螺母、螺栓等五金连接件,为了满足不同使用场合的需要,人们实用新型了各种形式的扳手,其中的棘轮扳手就是一种为了满足诸如汽车修配之类的狭小空间使用的特殊扳手,棘轮扳手的基本构造包括一个手柄,在手柄的端部连接有棘轮机构。手柄经过多次的正、反转之后即可将螺钉、螺母等拧紧,而且在拧紧的过程中棘轮机构的转动体的连接头无需离开螺钉头或螺母,从而极大地方便螺钉、螺母等的拆装。
如专利号为CN201920089575.3(公告号为CN209682063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的《直流无刷锂电棘轮扳手》所示,包括壳体、套筒支架、设于壳体的前端的棘轮装置以及设于壳体内的直流无刷电机和减速传动装置,直流无刷电机的输出轴通过减速传动装置驱动连接所述棘轮装置,其中棘轮装置包括棘轮圈、具有扳手头的转动体、棘齿爪和正反转向钮,棘齿爪与转动体铰接且与棘轮圈的内齿啮合,传动轴的前端具有偏心轴通过驱动套与棘轮装置的棘轮圈的开口孔装连。
上述专利中的电动棘轮扳手还存在一定的不足:1、棘轮装置内较难注入润滑油,这样棘轮装置的各部件之间容易出现卡死的现象,尤其是棘齿爪处,更是较难添加润滑油,而棘齿爪起到换向的作用,若棘齿爪卡死,则会影响扳手的正常工作,导致扳手的使用寿命短;2、棘轮装置安装在套筒支架的安装槽中,但是在装配时,不能保证棘轮圈的壁面和套筒支架的壁面完全贴合、没有缝隙,而灰尘极易从二者之间的缝隙进入转动体和棘轮圈之间、或转动体上的棘齿爪处,不仅不易清理,更为严重的是,若细小杂物掉入棘轮装置内,并卡持在棘轮圈和棘齿爪之间,使棘轮圈的转动受到阻碍或卡持,导致棘轮扳手容易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便于注入润滑油的棘轮传动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棘轮传动结构,包括棘轮机构,所述棘轮机构包括
转动体,其周壁上开设有容置槽;
棘齿爪,设于该容置槽内,且棘齿爪与转动体铰接;
棘轮圈,围在转动体的外周,具有与棘齿爪啮合的内齿,且棘轮圈由驱动机构驱动而往复摆动;
正反转向钮,沿轴向局部插装在转动体上,所述正反转向钮上沿径向开设有与容置槽对应连通的容置孔,所述容置孔内设有能至少局部伸出容置孔并与棘齿爪的背部相抵的销,且所述容置孔内设有使销保持与棘齿爪相抵的趋势的第一弹性件;
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反转向钮上开设有第一端延伸至容置孔的供润滑油注入的注油口,该注油口的第二端贯通正反转向钮的外壁面。
为了便于添加润滑油,所述注油口沿正反转向钮轴向延伸,第二端贯通正反转向钮的顶壁面,从正反转动钮的顶部注入润滑油,较易操作,并且从顶部注入,润滑油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向下流动,以浸润部件。
优选地,所述正反转向钮的顶部具有便于拨动其转动的拨块。
为了便于添加润滑油,所述注油口自拨块的顶部朝容置孔延伸,否则注油口开设在正反转向钮顶部的其他位置,在拿着油壶注油时,油壶可能会与拨块产生干涉,不方便注油,而注油口的入口开设在拨块上,则解决了这一问题。
优选地,该棘轮传动结构还包括壳体和套筒支架,所述驱动机构设于壳体内,所述棘轮机构设于壳体的外侧并由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套筒支架的后端伸入所述壳体内并具有用于套设连接减速传动装置的套筒接头,前端具有用于装配所述棘轮机构的安装槽。套筒支架通过套筒接头套设在减速传动装置的外部,这样就有效地增加了套筒支架与减速传动装置的装配深度,进而使得用户可以方便地手动扳动待旋紧件。
为了防止灰尘、杂物等从支臂和棘轮圈之间的缝隙处进入棘轮机构内,所述套筒支架的前端具有间隔设置的两个支臂,所述安装槽竖向贯通两个支臂以供转动体和正反转向钮安装于内,所述棘轮圈横向设置于前述两个支臂之间,每一所述支臂和棘轮圈之间均设有密封圈。
为了便于设置密封圈,所述棘轮圈的朝向支臂的端面上均设有嵌槽,所述密封圈对应嵌设于嵌槽内,因为若两个支臂之间的距离较小,会不便于手伸进两个支臂之间安装密封圈,也不便于嵌槽的开设,而将嵌槽开设于棘轮圈上,可以预先将密封圈安装于棘轮圈上,然后将棘轮圈安装到两个支臂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实用新型在正反转向钮上开设有供润滑油注入的注油口,且该注油口第一端延伸至容置孔,注油口的第二端贯通正反转向钮的外壁面。润滑油流入容置孔中,并从容置孔流至容置槽中,如此棘轮圈和棘齿爪处定会有润滑油,防止二者之间卡死而不能转动,并且棘轮机构的其他部件也可能接触到润滑油,有效防止部件之间的干摩擦,避免部件磨损,延长扳手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处放大图;
图3为图1的局部剖视图;
图4为图1的局部分解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的转动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的另一方向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6所示,本优选实施例的棘轮传动结构包括壳体6、驱动机构、套筒支架7和棘轮机构A。
棘轮机构A包括转动体1、棘齿爪2、棘轮圈3、正反转向钮4和限位圈,转动体 1具有扳手头,正反转向钮4的顶部具有便于拨动其转动的拨块40。
转动体1包括沿轴向(图4中上下方向)依次相连的第一小径部12、大径部13和第二小径部14,第一小径部12和第二小径部14的外径均小于大径部13,大径部13的周壁上开设有容置槽11。棘齿爪2设于容置槽11内,且棘齿爪2通过安装轴21铰接在转动体1上。棘轮圈3围在转动体1的外周,具有与棘齿爪2啮合的内齿31。
本实施例中,第一小径部12上套装有轴承51,第二小径部14上套装有轴套52,大径部13的外壁和棘轮圈3的内齿31之间具有间距d。
正反转向钮4沿轴向局部插装在转动体1上,正反转向钮4上沿径向开设有与容置槽11对应连通的容置孔41,容置孔41内设有能至少局部伸出容置孔41并与棘齿爪2 的背部相抵的销42,且容置孔41内设有使销42保持与棘齿爪2相抵的趋势的第一弹性件43。本实施例中,销42内部中空,第一弹性件43为置于销42内的弹簧,并弹簧的一端延伸出销42和容置孔41相抵。
驱动机构设于壳体6内,驱动机构包括电机和由电机驱动的减速传动装置,棘轮机构A设于壳体6的外侧并由减速传动装置驱动,由图3、4、6中可看出,减速传动装置的传动轴前端的偏心轴9通过驱动套91与棘轮圈3的开口孔33相连,从而驱使棘轮圈 3产生往复摇摆运动,电机与减速传动装置的传动以及减速传动装置如何驱动棘轮圈3 为现有技术,转动体1、棘齿爪2、棘轮圈3、正反转向钮4如何配合使棘轮扳手工作也为现有技术,具体可参见申请号为CN200720047038.X(授权公告号为CN201092021Y) 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的《一种电动棘轮扳手》,也可参见申请号为201920089575.3 (授权公告号为CN 209682063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的《直流无刷锂电棘轮扳手》,当然,本实施例的电机并不局限为直流电机,也可为交流电机。
如图3~5所示,大径部13上开设有沿其轴向延伸的凹槽131,凹槽131的槽口朝向套设在第二小径部14上的轴套52,凹槽131内设有位于槽口处的定位件132以及作用于定位件132上使定位件132保持与轴套52相抵的趋势的第二弹性件133。本实施例中,定位件132为钢珠,第二弹性件133为弹簧,两端分别抵靠钢珠和凹槽131的顶壁。因为在扳手刚开始工作时,扭矩较小,棘轮圈3反向转动时容易带动转动体1随之反向转动,转动体1反向转动会带动待旋紧物体(如螺钉)也反向转动,这样导致重复做无用功,螺钉始终无法旋紧,而定位件132抵压在轴套52上,定位件132和轴套52之间的摩擦力大于销42和棘齿爪2之间的摩擦力,从而限制转动体1随着棘轮圈3反向转动。
正反转向钮4上开设有第一端延伸至容置孔41的供润滑油注入的注油口44,该注油口44竖向延伸并第二端贯通正反转向钮4的顶壁面,本实施例中,注油口44自拨块 40的顶部朝容置孔41延伸,即注油口44的入口位于拨块40的顶壁上。润滑油流入容置孔41中,并从容置孔41流至容置槽11中,如此棘轮圈3和棘齿爪2处定会有润滑油,防止二者之间卡死而不能转动,并且棘轮机构的其他部件也可能接触到润滑油,有效防止部件之间的干摩擦,避免部件磨损,延长扳手的使用寿命。
套筒支架7的后端伸入壳体6内并具有用于套设连接减速传动装置的套筒接头70,前端具有用于装配棘轮机构A的安装槽71。具体地,套筒支架7的前端具有上下间隔设置的两个支臂72,安装槽71竖向贯通两个支臂72,转动体1和正反转向钮4安装于安装槽71内,棘轮圈3横向设置于前述两个支臂72之间,每一支臂72和棘轮圈3之间均设有密封圈8,以防止灰尘、杂物等从支臂72和棘轮圈3之间的缝隙处进入棘轮机构A内,从而防止棘轮圈3或棘齿爪2被掉入的杂物卡持而不能正常转动。
本实施例中,棘轮圈3的朝向支臂72的两个端面(即上端面和下端面)上均设有嵌槽32,每个嵌槽32内嵌设一个密封圈8,可以预先将密封圈8安装槽棘轮圈3上,然后将棘轮圈3安装到两个支臂72之间。

Claims (7)

1.一种棘轮传动结构,包括棘轮机构(A),所述棘轮机构(A)包括
转动体(1),其周壁上开设有容置槽(11);
棘齿爪(2),设于该容置槽(11)内,且棘齿爪(2)与转动体(1)铰接;
棘轮圈(3),围在转动体(1)的外周,具有与棘齿爪(2)啮合的内齿(31),且棘轮圈(3)由驱动机构驱动而往复摆动;
正反转向钮(4),沿轴向局部插装在转动体(1)上,所述正反转向钮(4)上沿径向开设有与容置槽(11)对应连通的容置孔(41),所述容置孔(41)内设有能至少局部伸出容置孔(41)与棘齿爪(2)的背部相抵的销(42),且所述容置孔(41)内设有使销(42)保持与棘齿爪(2)相抵的趋势的第一弹性件(43);
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反转向钮(4)上开设有第一端延伸至容置孔(41)的供润滑油注入的注油口(44),该注油口(44)的第二端贯通正反转向钮(4)的外壁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棘轮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油口(44)沿正反转向钮(4)轴向延伸,第二端贯通正反转向钮(4)的顶壁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棘轮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反转向钮(4)的顶部具有便于拨动其转动的拨块(4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棘轮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油口(44)自拨块(40)的顶部朝容置孔(41)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棘轮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棘轮传动结构还包括壳体(6)和套筒支架(7),所述驱动机构设于壳体(6)内,所述棘轮机构(A)设于壳体(6)的外侧并由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套筒支架(7)的后端伸入所述壳体(6)内并具有用于套设连接减速传动装置的套筒接头(70),前端具有用于装配所述棘轮机构(A)的安装槽(7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棘轮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支架(7)的前端具有间隔设置的两个支臂(72),所述安装槽(71)竖向贯通两个支臂(72)以供转动体(1)和正反转向钮(4)安装于内,所述棘轮圈(3)横向设置于前述两个支臂(72)之间,每一所述支臂(72)和棘轮圈(3)之间均设有密封圈(8)。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棘轮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棘轮圈(3)的朝向支臂(72)的端面上均设有嵌槽(32),所述密封圈(8)对应嵌设于嵌槽(32)内。
CN201922497549.7U 2019-12-31 2019-12-31 一种棘轮传动结构 Active CN2119926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97549.7U CN211992684U (zh) 2019-12-31 2019-12-31 一种棘轮传动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97549.7U CN211992684U (zh) 2019-12-31 2019-12-31 一种棘轮传动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992684U true CN211992684U (zh) 2020-11-24

Family

ID=734280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497549.7U Active CN211992684U (zh) 2019-12-31 2019-12-31 一种棘轮传动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99268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75815A (zh) * 2021-03-24 2021-06-18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电动棘轮扳手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75815A (zh) * 2021-03-24 2021-06-18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电动棘轮扳手
CN112975815B (zh) * 2021-03-24 2023-08-18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电动棘轮扳手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794355B2 (en) Planetary gear set centering ring
CN211992684U (zh) 一种棘轮传动结构
US6739221B2 (en) Power driven wrench
US20070125203A1 (en) Worm, worm gear wrench
US20230072364A1 (en) Socket apparatus
CN100337793C (zh) 移动式电动工具
CN211992702U (zh) 一种棘轮扳手
JP2023077917A (ja) インパクト工具
CN110977855A (zh) 一种棘轮扳手
JP2002254340A (ja) 電動工具
CN113524098A (zh) 套筒组件及电动工具
CN112847227B (zh) 一种卸力反转式电动扭矩扳手
CN115026751A (zh) 棘轮扳手
WO2020162268A1 (ja) ネジ締め工具
CN201058380Y (zh) 一种可防灰尘的钻夹头
JP2001082426A (ja) ばね荷重引張及び圧縮ピン
JP5752635B2 (ja) ハンドヘルド型ナットランナー
CN213165114U (zh) 一种气动扳手的封闭式打击结构
CN215847904U (zh) 套筒组件及电动工具
TWI626125B (zh) Impact tool
CN209970575U (zh) 一种退火辊轴承维修及保养的专用棘轮扳手
CN201076918Y (zh) 一种新式自紧钻夹头
KR20200102589A (ko) 전동해머드릴
CN108555808B (zh) 一种棘轮扳手
CN214352079U (zh) 一种电动扭矩扳手的卸力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315137 Zhejiang liangye Group Co., Ltd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liangye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315137 Chen Cun, Yunlong Town, Yunlong Town, Ningbo, Zhejiang, Yinzhou District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LIANGYE TOOLS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