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965981U - 一种摇臂钻床辅助防护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摇臂钻床辅助防护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965981U
CN211965981U CN202020430538.7U CN202020430538U CN211965981U CN 211965981 U CN211965981 U CN 211965981U CN 202020430538 U CN202020430538 U CN 202020430538U CN 211965981 U CN211965981 U CN 2119659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rod
supporting plate
cavity
base
backup p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43053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侯猛
侯和平
柏俊燕
许良善
侯广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Puji Shengyuan Forg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Puji Shengyuan Forg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Puji Shengyuan Forg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Puji Shengyuan Forg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43053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9659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9659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9659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xiliary Devices For Machine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摇臂钻床辅助防护装置,属于摇臂钻床的技术领域,其包括滑动连接于底座上端面的防护回收机构,底座上端面设置有将防护回收机构固定在底座上端面的固定机构,所述防护回收机构包括沿底座长度方向滑动连接于底座上端面的第一支撑板,第一支撑板上端面竖直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内开设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靠近工作台的侧壁开设有多个第一通孔,所述第一空腔远离工作台的侧壁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支撑板上端面沿底座长度方向滑动连接有接屑盒。本实用新型具有将溅射出去的切削液进行回收,从而减少环境污染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摇臂钻床辅助防护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摇臂钻床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摇臂钻床辅助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摇臂钻床是一种摇臂可绕立柱回转和升降,通常主轴箱在摇臂上作水平移动的钻床。在立式钻床上加工孔时,刀具与工件的对中是通过工件的移动来实现的,则对一些大而重的工件显然是非常不方便的;而摇臂钻床能用移动刀具轴的位置来对中,这就给在单件及小批生产中,加工大而重工件上的孔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在各类钻床中,摇臂钻床操作方便、灵活,适用范围广,具有典型性,是一般机械加工车间常见的机床,可以用来钻孔、扩孔、铰孔、攻丝及修刮端面等多种形式的加工,特别适用于单件或批量生产带有多孔大型零件的孔加工。
现有的2019年3月29日授权公告的公告号为CN208663270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摇臂钻床辅助排屑装置, 包括钻床本体,钻床本体包括底座、立柱、摇臂、主轴箱、钻头和工作台,底座上开设有切削液回收槽,钻床本体主轴箱底部且位于主轴一侧固定有喷头装置,钻床本体底座的顶部固定有切削液箱和抽泵,抽泵进口与切削液箱底部连通;喷头装置包括喷头和固定架,喷头尾端设置有进气口,喷头尾端周侧面设置有进液口。将工件放置在工作台上,移动摇臂和主轴箱使钻头靠近工件,在钻头对工件进行加工时,喷头端倾斜向下喷射出切削液,切削液落在工作台上,将废屑从工作台上冲洗下去,切削液经回收槽回收再利用。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喷头喷射出的切削液落在工作台上后,切削液会携带废屑向工作台远离喷头一端溅射,溅射出去的切削液落在地面上对环境造成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摇臂钻床辅助防护装置。将溅射出去的切削液进行回收,从而减少环境污染。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摇臂钻床辅助防护装置,包括滑动连接于底座上端面的防护回收机构,底座上端面设置有将防护回收机构固定在底座上端面的固定机构,所述防护回收机构包括沿底座长度方向滑动连接于底座上端面的第一支撑板,第一支撑板上端面竖直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内开设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靠近工作台的侧壁开设有多个第一通孔,所述第一空腔远离工作台的侧壁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支撑板上端面沿底座长度方向滑动连接有接屑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固定机构将防护回收机构固定在底座上,当切削液与废屑溅射到第二支撑板上时,废屑经第二支撑板阻挡落于接屑盒内,方便统一处理,切削液落在第二支撑板上,经第一通孔进入第一空腔,再经第二通孔流出第一空腔进入回收槽内,从而减少切削液飞溅,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空腔底壁远离工作台一侧向下倾斜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入第一空腔内的切削液在重力作用下从第二通孔内流出,倾斜设置可以使切削液更容易从第一空腔内流出。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二支撑板与第一支撑板垂直两端固定连接有第三支撑板,所述第三支撑板内开设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与第一空腔连通,所述第二空腔靠近工作台的侧壁开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二空腔底壁靠近第二支撑板一侧向下倾斜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三支撑板扩大防护回收机构的覆盖范围,溅射到第三支撑板上的铁屑落入接屑盒,溅射到第三支撑板上的切削液经第三通孔进入第二空腔再进入第一空腔,从而使切削液进入到回收槽中,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固定连接于底座上的第四支撑板,所述第四支撑板沿底座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支撑板朝向工作台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五支撑板,所述第五支撑板滑动连接于第一滑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五支撑板滑入第一滑槽内时,第四支撑板将第五支撑板固定在当前位置,从而防止防护回收机构自动从底座上脱离。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滑槽内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为中空杆,所述第一连接杆外滑动连接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侧壁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一连接杆内滑动连接有两根第三连接杆,所述第三连接杆侧壁固定连接有第四连接杆,所述第四连接杆穿过第二滑槽固定连接于第二连接杆内圈,所述第二连接杆侧壁固定连接有凸块,所述第五支撑板上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侧壁开设有第二凹槽,当所述第五支撑板抵触于第一连接杆,所述凸块插接于第二凹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三连接杆在第一连接杆内滑动,通过第四连接杆带动第二连接杆在第一连接杆上滑动,当两根第二连接杆互相靠近,第五支撑杆进入第一滑槽内后,第二连接杆插入第一凹槽内,滑动第二连接杆使凸块插入第二凹槽内,从而增加防护回收机构在底座上的连接稳定性,使防护回收机构不易从底座上自动脱离。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四支撑板上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三支撑板下端面沿底座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块滑动连接于第二滑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滑块和第二滑槽增加第三支撑板与第四支撑板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增加防护回收机构在底座上的连接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四支撑板上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块,所述接屑盒下端面开设有第三滑槽,所述第二滑块滑动连接于第三滑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二滑块和第三滑槽增加接屑盒在底座上的连接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第一连接杆内放置有挤压弹簧,所述挤压弹簧两端抵触于两根第三连接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外力推动两根第三连接杆互相靠近时,挤压弹簧被压缩,当失去外力推动时,挤压弹簧为恢复原状推动两根第三连接杆向相反方向滑移,利用挤压弹簧为两根第三连接杆向相反方向滑移提供动力,操作简单省力。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固定机构将防护回收机构固定在底座上,当切削液与废屑溅射到第二支撑板上时,废屑经第二支撑板阻挡落于接屑盒内,方便统一处理,切削液落在第二支撑板上,经第一通孔进入第一空腔,再经第二通孔流出第一空腔进入回收槽内,从而减少切削液飞溅,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第三连接杆在第一连接杆内滑动,通过第四连接杆带动第二连接杆在第一连接杆上滑动,当两根第二连接杆互相靠近,第五支撑杆进入第一滑槽内后,第二连接杆插入第一凹槽内,滑动第二连接杆使凸块插入第二凹槽内,从而增加防护回收机构在底座上的连接稳定性,使防护回收机构不易从底座上自动脱离;
3.当外力推动两根第三连接杆互相靠近时,挤压弹簧被压缩,当失去外力推动时,挤压弹簧为恢复原状推动两根第三连接杆向相反方向滑移,利用挤压弹簧为两根第三连接杆向相反方向滑移提供动力,操作简单省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防护回收机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固定机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实施例第三支撑板与第四支撑板连接示意图。
附图标记:110、防护回收机构;111、第一支撑板;112、第二支撑板;113、第三支撑板;114、第五支撑板;115、接屑盒;121、第一空腔;122、第二空腔;131、第一通孔;132、第二通孔;133、第三通孔;134、第四通孔;141、第一凹槽;142、第二凹槽;151、第二滑槽;152、第三滑槽;210、固定机构;211、第四支撑板;212、第一连接杆;213、第二连接杆;214、第三连接杆;215、第四连接杆;216、挤压弹簧;217、凸块;220、第一滑槽;230、第一滑块;240、第二滑块;310、底座;320、工作台。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摇臂钻床辅助防护装置,包括滑动连接于底座310上端面的防护回收机构110,底座310上端面设置有固定机构210。通过固定机构210将防护回收机构110固定在底座310上,溅射的切削液经防护回收机构110收集至回收槽内,废屑经防护回收机构110阻挡落在同一范围内,从而方便清理。
参照图1,防护回收机构110包括滑动连接于底座310上端面的第一支撑板111,第一支撑板111沿底座310长度方向滑移,第一支撑板111上端面竖直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板112,第二支撑板112与底座310垂直两端固定连接有第三支撑板113,第一支撑板111上端面沿底座310长度方向滑动连接有接屑盒115。
参照图1,第一支撑板111下端开设有第四通孔134,接屑盒115一端穿过第四通孔134抵触于工作台320。
参照图2,第二支撑板112为弧形板,第二支撑板112内开设有第一空腔121,第一空腔121靠近工作台320(参照图1)侧壁开设有多个第一通孔131,第一空腔121远离工作台320侧壁开设有第二通孔132,第一空腔121底壁远离工作台320一侧向下倾斜设置。溅射到第二支撑板112上的切削液经第一通孔131进入第一空腔121内,再经第二通孔132到达底座310上的回收槽内。
参照图2,第三支撑板113内开设有第二空腔122,第二空腔122和第一空腔121连通,第二空腔122靠近工作台320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三通孔133,第二空腔122底壁靠近第二支撑板112一侧向下倾斜设置。溅射到第三支撑板113上的切削液经第三通孔133进入第二空腔122,再经第二空腔122进入第一空腔121与第一空腔121内的切削液一起回收。
参照图3,固定机构210包括固定连接于底座310(参照图1)上端面的第四支撑板211,第一支撑板111朝向工作台320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五支撑板114,第四支撑板211开设有第一滑槽220,第五支撑板114沿底座310长度方向滑动连接于第一滑槽220内。
参照图4,第一滑槽220内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212,第一连接杆212为中空杆,第一连接杆212外滑动连接有第二连接杆213,第二连接杆213侧壁固定连接有凸块217。第一连接杆212内穿置有两个第三连接杆214,第三连接杆214侧壁固定连接有第四连接杆215,第一连接杆212侧壁开设有第二滑槽151,第四连接杆215穿过第二滑槽151固定连接于第二连接杆213内圈。第一连接杆212内放置有挤压弹簧216,挤压弹簧216位于两根第三连接杆214之间。
参照图3,第五支撑板114开设有第一凹槽141,第一凹槽141侧壁开设有第二凹槽142,当第五支撑板114插入第一滑槽220内,凸块217(参照图4)卡接于第二凹槽142内。
参照图5,第四支撑板211上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块230,第三支撑板113下端面沿底座310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二滑槽151,第一滑块230滑动连接于第二滑槽151内。
参照图5,第四支撑板211上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块240,接屑盒115下端面沿底座310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三滑槽152,第二滑块240滑动连接于第三滑槽152内。
本实施例的实施方式为:按压第三连接杆214向第一连接杆212内滑移,第四连接杆215带动第二连接杆213互相靠近,此时挤压弹簧216被压缩。
第一支撑板111带动第五支撑板114在底座310上滑移,第五支撑板114滑入第一滑槽220内,当第一支撑板111抵触于第四支撑时,松开第三连接杆214,弹簧为恢复原状推动第二连接杆213滑动,凸块217插接于第二凹槽142内。
此时第一滑块230滑入第二滑槽151内,第三支撑板113被固定在第四支撑板211上。接屑盒115穿过第四通孔134,将第二滑块240滑入第三滑槽152内,此时接屑盒115被固定在第四支撑板211上。
将工件放置在工作台320上,钻头落下对工件进行加工,喷头向工作台320上喷射切削液,废屑和切削液从工作台320上溅射到第二支撑板112和第三支撑板113上,溅射在第二支撑板112和第三支撑板113上的废屑落入接屑壳中,溅射在第二支撑板112切削液经第一通孔131进入第一空腔121,溅射在第三支撑板113上的切削液经第三通孔133进入第二空腔122,第二空腔122内的切削液进入第一空腔121,与第一空腔121内的切削液一同从第三通孔133流至回收槽内。
需要对接屑盒115内的废屑进行清理时,只需将接屑盒115从第四通孔134滑出即可进行清理。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摇臂钻床辅助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滑动连接于底座(310)上端面的防护回收机构(110),底座(310)上端面设置有将防护回收机构(110)固定在底座(310)上端面的固定机构(210),所述防护回收机构(110)包括沿底座(310)长度方向滑动连接于底座(310)上端面的第一支撑板(111),第一支撑板(111)上端面竖直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板(112),所述第二支撑板(112)内开设有第一空腔(121),所述第一空腔(121)靠近工作台(320)的侧壁开设有多个第一通孔(131),所述第一空腔(121)远离工作台(320)的侧壁开设有第二通孔(132),所述第一支撑板(111)上端面沿底座(310)长度方向滑动连接有接屑盒(1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摇臂钻床辅助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腔(121)底壁远离工作台(320)一侧向下倾斜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摇臂钻床辅助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板(112)与第一支撑板(111)垂直两端固定连接有第三支撑板(113),所述第三支撑板(113)内开设有第二空腔(122),所述第二空腔(122)与第一空腔(121)连通,所述第二空腔(122)靠近工作台(320)的侧壁开设有第三通孔(133),所述第二空腔(122)底壁靠近第二支撑板(112)一侧向下倾斜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摇臂钻床辅助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210)包括固定连接于底座(310)上的第四支撑板(211),所述第四支撑板(211)沿底座(310)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一滑槽(220),所述第一支撑板(111)朝向工作台(320)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五支撑板(114),所述第五支撑板(114)滑动连接于第一滑槽(220)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摇臂钻床辅助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槽(220)内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212),所述第一连接杆(212)为中空杆,所述第一连接杆(212)外滑动连接有第二连接杆(213),所述第一连接杆(212)侧壁开设有第二滑槽(151),所述第一连接杆(212)内滑动连接有两根第三连接杆(214),所述第三连接杆(214)侧壁固定连接有第四连接杆(215),所述第四连接杆(215)穿过第二滑槽(151)固定连接于第二连接杆(213)内圈,所述第二连接杆(213)侧壁固定连接有凸块(217),所述第五支撑板(114)上开设有第一凹槽(141),所述第一凹槽(141)侧壁开设有第二凹槽(142),当所述第五支撑板(114)抵触于第一连接杆(212),所述凸块(217)插接于第二凹槽(142)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摇臂钻床辅助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支撑板(211)上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块(230),所述第三支撑板(113)下端面沿底座(310)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二滑槽(151),所述第一滑块(230)滑动连接于第二滑槽(151)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摇臂钻床辅助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支撑板(211)上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块(240),所述接屑盒(115)下端面开设有第三滑槽(152),所述第二滑块(240)滑动连接于第三滑槽(152)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摇臂钻床辅助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连接杆(212)内放置有挤压弹簧(216),所述挤压弹簧(216)两端抵触于两根第三连接杆(214)。
CN202020430538.7U 2020-03-30 2020-03-30 一种摇臂钻床辅助防护装置 Active CN2119659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30538.7U CN211965981U (zh) 2020-03-30 2020-03-30 一种摇臂钻床辅助防护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30538.7U CN211965981U (zh) 2020-03-30 2020-03-30 一种摇臂钻床辅助防护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965981U true CN211965981U (zh) 2020-11-20

Family

ID=733811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430538.7U Active CN211965981U (zh) 2020-03-30 2020-03-30 一种摇臂钻床辅助防护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96598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439851U (zh) 一种钻床除屑装置
CN110170880A (zh) 机械制造机械机床保护装置
CN111993150A (zh) 一种环保型机床冷却液循环利用装置
CN211965981U (zh) 一种摇臂钻床辅助防护装置
CN212577530U (zh) 一种操作灵活的精密机床
CN210647544U (zh) 一种机械加工车床用废铁屑清理收集装置
CN215356256U (zh) 一种安全防护型钻床
CN214445397U (zh) 一种高精度磨削的一体式数控磨床
CN211639217U (zh) 一种数控机床用离合器盖的加工装置
CN211805094U (zh) 具有除残屑结构的雕刻机
CN212145586U (zh) 一种机床的加工废屑排出装置
JPH03500862A (ja) 切削工具に潤滑・冷却剤を供給する装置
CN113523864A (zh) 一种具有清洁结构的金属加工用定位装置
JP3942733B2 (ja) ワーク加工装置
CN216065639U (zh) 马达壳体内孔加工用卧式金刚沙手动精密镗孔机
CN213163140U (zh) 一种汽车工业摇臂钻床设备
CN219649376U (zh) 一种四轴cnc数控机床
CN216326417U (zh) 一种用于数控车床防护板的加工装置
CN219169699U (zh) 一种滑块轴承座自动铣槽机
CN213701941U (zh) 一种金属加工用铣床
CN219925376U (zh) 一种具有防护结构的金属件加工用摇臂钻
CN216138568U (zh) 一种高速精密的数控机床
CN219818060U (zh) 车床同步防护挡板
CN219853503U (zh) 吹屑结构及包括该结构的精车机
CN217749415U (zh) 一种防止废料飞溅的摇臂钻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