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957650U - 一种工艺改善型二极管 - Google Patents

一种工艺改善型二极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957650U
CN211957650U CN202020977811.8U CN202020977811U CN211957650U CN 211957650 U CN211957650 U CN 211957650U CN 202020977811 U CN202020977811 U CN 202020977811U CN 211957650 U CN211957650 U CN 2119576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n
diode
detection
end surface
negative p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97781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江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Shunye 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Shunye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Shunye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Shunye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97781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9576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9576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9576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工艺改善型二极管,包括电路板本体和二极管本体,二极管本体的两侧表面分别设置有正极引脚和负极引脚,正极引脚的一端外表面和负极引脚的一端外表面均设置有便于检测装置,且便于检测装置包括有支路引脚,正极引脚的一端外表面和负极引脚的一端外表面均与两个支路引脚的下表面固定连接。该工艺改善型二极管,从而具有当台灯出现损坏需要对二极管本体进行检测时,操作者将万用表的检测表笔插入检测块内,使检测表笔与接触片接触,即可快速完成对二极管本体的精准检测,进而不仅大大减轻了操作者的工作难度,还提高了操作者的检测效率的特点。

Description

一种工艺改善型二极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半导体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工艺改善型二极管。
背景技术
二极管电子元件当中,一种具有两个电极的装置,只允许电流由单一方向流过,许多的使用是应用其整流的功能,而变容二极管则用来当作电子式的可调电容器,大部分二极管所具备的电流方向性我们通常称之为整流功能,二极管最普遍的功能就是只允许电流由单一方向通过,反向时阻断,因此,二极管可以想成电子版的逆止阀。
现有的二极管本体在焊接到台灯电路板上使用时,需要工作人员的双手分别握住焊接枪和锡丝,对二极管本体引脚处进行焊接,但此焊接方式焊接的二极管本体,不仅焊接不美观,而且焊接质量差,并且此焊接方式也限制住了工作人员的双手,从而无法使工作人员在焊接时根据实际情况对二极管本体位置进行细微调整,同时,在使用过程中,一旦台灯出现损坏需要操作者检查电路板上的电子元件时,因现有焊接完成的二极管本体所留引脚过短,从而使得操作者很难对二极管本体进行精准检测,进而不仅大大增加了操作者的工作难度,还易影响操作者的检测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艺改善型二极管,其具有便于工作人员对二极管本体引脚处进行焊接,以及在焊接时便于工作人员及时对二极管本体细微调整,同时,当台灯出现损坏需要对二极管本体进行检测时,通过本装置便于操作者对二极管本体进行精准检测,进而不仅大大减轻了操作者的工作难度,还提高了操作者的检测效率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工艺改善型二极管,包括电路板本体和二极管本体,二极管本体的两侧表面分别设置有正极引脚和负极引脚,正极引脚的一端外表面和负极引脚的一端外表面均设置有便于检测装置,且便于检测装置包括有支路引脚,正极引脚的一端外表面和负极引脚的一端外表面均与两个支路引脚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二极管本体的右侧外表面固定粘接有银色标识层,银色标识层的内部设置有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便于操作者区分二极管本体引脚的正负极。
进一步地,正极引脚的左侧外表面和负极引脚的右侧外表面均固定粘接有焊锡层,焊锡层的内部均设置有锡液,正极引脚的下表面和负极引脚的下表面通过焊锡层均与电路板本体的上表面固定焊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焊锡层便于在焊接过程中,操作者只需另一只手借助镊子轻轻推动正极引脚和负极引脚在电路板本体上的位置,即可根据实际情况对二极管本体位置进行细微调整。
进一步地,支路引脚的一端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接触片,两个接触片的外表面均固定套接有绝缘层;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绝缘层起到接触片外表面进行绝缘措施,防止漏电。
进一步地,绝缘层的内部设置有云母,两个绝缘层的外表面均固定套接有检测块,检测块内部与支路引脚的一端外表面接触;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绝缘层对检测块起到固定的效果。
进一步地,检测块的材质为陶瓷材料制成,电路板本体与二极管本体电性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检测块由陶瓷材料制成,使其具有绝缘性能。
综上,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正极引脚的左侧外表面和负极引脚的右侧外表面均固定粘接有焊锡层,焊锡层的内部均设置有锡液,从而具有设置焊锡层便于在焊接过程中,操作者只需另一只手借助镊子轻轻推动正极引脚和负极引脚在电路板本体上的位置,即可根据实际情况对二极管本体位置进行细微调整的特点。
2、通过设置正极引脚的一端外表面和负极引脚的一端外表面均设置有便于检测装置,且便于检测装置包括有支路引脚,正极引脚的一端外表面和负极引脚的一端外表面均与两个支路引脚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从而具有当台灯出现损坏需要对二极管本体进行检测时,操作者将万用表的检测表笔插入检测块内,使检测表笔与接触片接触,即可快速完成对二极管本体的精准检测,进而不仅大大减轻了操作者的工作难度,还提高了操作者的检测效率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结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检测块结构剖视图。
图中:1、电路板本体;2、二极管本体;3、正极引脚;4、负极引脚;5、支路引脚;51、接触片;52、绝缘层;53、检测块;6、银色标识层;7、焊锡层。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工艺改善型二极管,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电路板本体1和二极管本体2,二极管本体2的两侧表面分别设置有正极引脚3和负极引脚4;
如图1和图2所示,进一步地,二极管本体2的右侧外表面固定粘接有银色标识层6,银色标识层6的内部设置有银,正极引脚3的左侧外表面和负极引脚4的右侧外表面均固定粘接有焊锡层7,焊锡层7的内部均设置有锡液,正极引脚3的下表面和负极引脚4的下表面通过焊锡层7均与电路板本体1的上表面固定焊接;
如图1和图2所示,进一步地,便于操作者区分二极管本体2引脚的正负极,设置焊锡层7便于在焊接过程中,操作者只需另一只手借助镊子轻轻推动正极引脚3和负极引脚4在电路板本体1上的位置,即可根据实际情况对二极管本体2位置进行细微调整。
如图1和图2所示,通过设置正极引脚3的左侧外表面和负极引脚4的右侧外表面均固定粘接有焊锡层7,焊锡层7的内部均设置有锡液,从而具有设置焊锡层7便于在焊接过程中,操作者只需另一只手借助镊子轻轻推动正极引脚3和负极引脚4在电路板本体1上的位置,即可根据实际情况对二极管本体2位置进行细微调整的特点。
如图1-2所示,正极引脚3的一端外表面和负极引脚4的一端外表面均设置有便于检测装置,且便于检测装置包括有支路引脚5,正极引脚3的一端外表面和负极引脚4的一端外表面均与两个支路引脚5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进一步地,支路引脚5的一端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接触片51,两个接触片51的外表面均固定套接有绝缘层52,绝缘层52的内部设置有云母,两个绝缘层52的外表面均固定套接有检测块53,检测块53内部与支路引脚5的一端外表面接触,检测块53的材质为陶瓷材料制成,电路板本体1与二极管本体2电性连接;
如图2和图3所示,进一步地,设置绝缘层52起到接触片51外表面进行绝缘措施,防止漏电,绝缘层52对检测块53起到固定的效果,检测块53由陶瓷材料制成,使其具有绝缘性能。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通过设置正极引脚3的一端外表面和负极引脚4的一端外表面均设置有便于检测装置,且便于检测装置包括有支路引脚5,正极引脚3的一端外表面和负极引脚4的一端外表面均与两个支路引脚5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从而具有当台灯出现损坏需要对二极管本体2进行检测时,操作者将万用表的检测表笔插入检测块53内,使检测表笔与接触片51接触,即可快速完成对二极管本体2的精准检测,进而不仅大大减轻了操作者的工作难度,还提高了操作者的检测效率的特点。
工作原理:步骤一,在将二极管本体2焊接在电路板本体1上时,二极管本体2左右两侧的正极引脚3和负极引脚4分别通过焊锡层7与操作者单手操作的焊枪接触,将二极管本体2焊接在电路板本体1上,在焊接过程中,操作者只需另一只手借助镊子轻轻推动正极引脚3和负极引脚4在电路板本体1上的位置,即可根据实际情况对二极管本体2位置进行细微调整;
步骤二,当台灯出现损坏需要对二极管本体2进行检测时,操作者将万用表的检测表笔插入检测块53内,使检测表笔与接触片51接触,即可快速完成对二极管本体2的精准检测,进而不仅大大减轻了操作者的工作难度,还提高了操作者的检测效率。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6)

1.一种工艺改善型二极管,包括电路板本体(1)和二极管本体(2),其特征在于:二极管本体(2)的两侧表面分别设置有正极引脚(3)和负极引脚(4),所述正极引脚(3)的一端外表面和负极引脚(4)的一端外表面均设置有便于检测装置,且便于检测装置包括有支路引脚(5),所述正极引脚(3)的一端外表面和负极引脚(4)的一端外表面均与两个所述支路引脚(5)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艺改善型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极管本体(2)的右侧外表面固定粘接有银色标识层(6),所述银色标识层(6)的内部设置有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艺改善型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引脚(3)的左侧外表面和负极引脚(4)的右侧外表面均固定粘接有焊锡层(7),所述焊锡层(7)的内部均设置有锡液,所述正极引脚(3)的下表面和负极引脚(4)的下表面通过所述焊锡层(7)均与电路板本体(1)的上表面固定焊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艺改善型二极管,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支路引脚(5)的一端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接触片(51),两个所述接触片(51)的外表面均固定套接有绝缘层(5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工艺改善型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52)的内部设置有云母,两个所述绝缘层(52)的外表面均固定套接有检测块(53),所述检测块(53)内部与支路引脚(5)的一端外表面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工艺改善型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块(53)的材质为陶瓷材料制成,所述电路板本体(1)与二极管本体(2)电性连接。
CN202020977811.8U 2020-06-02 2020-06-02 一种工艺改善型二极管 Active CN2119576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77811.8U CN211957650U (zh) 2020-06-02 2020-06-02 一种工艺改善型二极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77811.8U CN211957650U (zh) 2020-06-02 2020-06-02 一种工艺改善型二极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957650U true CN211957650U (zh) 2020-11-17

Family

ID=731713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977811.8U Active CN211957650U (zh) 2020-06-02 2020-06-02 一种工艺改善型二极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95765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43991A (zh) Pcb板的导电孔电性能测试方法及装置
CN110182429A (zh) 夹膜单元和撕膜机构
CN105336813A (zh) 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制作方法
CN203300818U (zh) 一种测试用线夹
CN211957650U (zh) 一种工艺改善型二极管
CN206832922U (zh) 一种极耳贴胶检测机构及包含该检测机构的卷绕机
JP6369151B2 (ja) 半導体チップの試験装置、試験方法および試験回路
CN104820116B (zh) 一种适用于低温电学测试的连接装置及使用方法
CN206671370U (zh) 一种用于芯片电容器电性能测试的多功能夹具
CN204462193U (zh) Smd表面贴系列封装功率器件测试连接装置
CN206740837U (zh) 具有引线的分流器
CN208984746U (zh) 一种pcb耐压测试治具
CN212137612U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iv检测机构
CN213122149U (zh) 一种电子元器件的检测台
CN107315146A (zh) 鱼嘴夹
JP2013131668A (ja) 測定治具
CN109884504A (zh) 一种量子芯片电容检测方法
CN204159566U (zh) 一种片式阻容元件分选装置
CN206311638U (zh) 一种导通测试治具
CN105374760A (zh) 半导体模块、用于抓取、移动和电测试半导体模块的方法
CN110850317A (zh) 一种acir测试的多工位等线长接触模组
CN109521278A (zh) 一种同轴电缆内外导体电阻的测试工装及方法
CN212845528U (zh) 一种线路板套孔测试针
CN212781145U (zh) 一种具有调节功能的电池电压和内阻检测装置
CN107332512A (zh) 一种太阳电池组件测试装置以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