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953798U - 一种高压换热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压换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953798U
CN211953798U CN202020039327.0U CN202020039327U CN211953798U CN 211953798 U CN211953798 U CN 211953798U CN 202020039327 U CN202020039327 U CN 202020039327U CN 211953798 U CN211953798 U CN 2119537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be
heat exchanger
flange
partition board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03932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军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anghuaji Suzhou Heavy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anghuaji Suzhou Heav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anghuaji Suzhou Heavy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anghuaji Suzhou Heav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03932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9537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9537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95379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压换热器,包括:鞍座及设置于鞍座上方的端盖、管箱、管板、筒体及封头,所述管板上焊接有若干个管束,所述端盖与管箱之间通过若干个第一固定件连接,所述管箱上设有管程进口及管程出口,所述管箱内设有管程分程件,所述筒体上设有壳程进口及壳程出口,所述筒体的一端与管箱相焊接,所述管板设置于管箱内,所述管板与筒体之间通过若干个第二固定件连接,从而使本实用新型中的换热器具有较高的可靠性,能够适用于管程高压环境及壳程介质高度危害环境。

Description

一种高压换热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压换热器。
【背景技术】
请参阅图1,其揭示了现有技术中的一种换热器,其包括:鞍座及设置于鞍座1`上方的平盖2`、管箱3`、管板4`、筒体5`及椭圆封头6`,所述管板4`上焊接有若干个管束7`,所述管板4`设置于管箱3`与筒体5`之间,所述管板4`的一端与管箱3`相焊接,所述管板4`的另一端与筒体5`相焊接,该种结构的换热器的缺陷在于:由于管板4`与两侧的管箱3`及筒体5`为焊接固定连接,因此这种结构的换热器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无法对管束表面的结垢进行清洗。
请参阅图2,其揭示了现有技术中的另一种换热器,其包括:鞍座1``及设置于鞍座1``上方的平盖2``、管箱3``、管板4``、筒体5``及椭圆封头6``,所述管板4``上焊接有若干个管束7``,所述管板4``设置于管箱3``与筒体5``之间,所述筒体5``的一端设有壳程法兰50``,所述管板4``的一端与管箱3``相焊接,所述管板4``的另一端与壳程法兰50``之间通过固定件8``连接,该种结构的换热器的缺陷在于:由于管板5``与壳程法兰50``之间通过固定件8``连接,该种结构对垫片压紧力变化敏感,容易引起泄漏。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高压换热器。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方便管束清洗的高压换热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高压换热器,包括:鞍座及设置于鞍座上方的端盖、管箱、管板、筒体及封头,所述管板上焊接有若干个管束,所述端盖与管箱之间通过若干个第一固定件连接,所述管箱上设有管程进口及管程出口,所述管箱内设有管程分程件,所述筒体上设有壳程进口及壳程出口,所述筒体的一端与管箱相焊接,所述管板设置于管箱内,所述管板与筒体之间通过若干个第二固定件连接。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高压换热器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筒体包括法兰及主体部。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高压换热器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固定件设置于管板及筒体的法兰上。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高压换热器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筒体的法兰与管箱的端部相焊接。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高压换热器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管程分程件为可拆式分程箱,所述可拆式分程箱包括:数个支撑管、第一分程隔板、第二分程隔板、连接管、第一平法兰、第二平法兰及平法兰盖,所述第一分程隔板与第二分程隔板相焊接,所述第一平法兰焊接于第一分程隔板及第二分程隔板的一端,所述第二平法兰焊接于第一分程隔板及第二分程隔板的另一端,所述平法兰盖与第一平法兰之间通过若干个第三固定件连接,所述平法兰盖与第一平法兰之间设有第一垫片,所述连接管焊接于第二分程隔板的上方,所述连接管内部与第二分程隔板内部相通,所述连接管的顶部向内凸设有凸缘,所述凸缘与管箱之间通过若干个第四固定件连接,所述凸缘与管箱之间设有第二垫片,所述第二平法兰与管板之间通过若干个第五固定件连接,所述第二平法兰与管板之间设有第三垫片,所述支撑管的顶部与第一分程隔板之间通过若干个第六固定件连接。所述支撑管的底部与管箱之间通过若干个第七固定件连接。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高压换热器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分程隔板呈半圆形设置。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高压换热器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分程隔板呈平板状设置。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高压换热器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筒体内设置若干块折流板。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高压换热器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管束呈U型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中的高压换热器通过将管板设置于管箱内,且管板与筒体之间通过若干个第二固定件连接,由于管程介质的压力高于壳程介质的压力,因此在管程介质压力作用下会对管板有一个压紧力,使管板发生形变,趋向于垫片压紧,使得管板与筒体之间形成更高的结合力,有一个自紧密封作用,从而使本实用新型中的换热器具有更高的可靠性,管程使用压力越高,垫片压的越紧,壳程密封越可靠,能够适用于壳程介质毒性为剧毒的环境及管程高压环境;2、本实用新型中的高压换热器通过将管箱内的可拆式分程箱拆除,可将管板连同管束一起拿出来进行清洗。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其中一种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另一种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高压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高压换热器的可拆式分程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1中:1`、鞍座,2`、平盖,3`、管箱,4`、管板,5`、筒体,6`、椭圆封头,7`、管束。
图2中:1``、鞍座,2``、平盖,3``、管箱,4``、管板,5``、筒体,50``、壳程法兰,6``、椭圆封头,7``、管束,8``、固定件。
图3及图4中:1、鞍座,2、端盖,20、第一固定件,3、管箱,30、管程进口,31、管程出口,32、第四固定件,4、管板,40、第二固定件,5、筒体,50、壳程进口,51、壳程出口,52、法兰,53、主体部,6、封头,7、管束,8、管程分程件,80、支撑管,800、第六固定件,801、第七固定件,81、第一分程隔板,82、第二分程隔板,83、连接管,830、凸缘,831、第二垫片,84、第一平法兰,85、第二平法兰,850、第五固定件,851、第三垫片,86、平法兰盖,860、第三固定件,861、第一垫片,9、折流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压换热器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3及图4所示,一种高压换热器,包括:鞍座1及设置于鞍座1上方的端盖2、管箱3、管板4、筒体5及封头6,所述管板4上焊接有若干个呈U型设置的管束7,所述端盖2与管箱3之间通过若干个第一固定件20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固定件20为螺栓及螺母,所述管箱3上设有管程进口30及管程出口31,所述管箱3内设有管程分程件8,所述筒体5上设有壳程进口50及壳程出口51,所述筒体5包括法兰52及主体部53,所述筒体5的法兰52与管箱3的端部相焊接,所述管板4与筒体5的法兰52之间通过若干个第二固定件40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固定件40为螺栓及螺母,所述筒体5内设置若干块折流板9,从而可改变壳程介质流向,使得壳程介质在筒体5内以蛇形走向流动。
所述管程分程件8为可拆式分程箱,可拆式的设计可方便管束7拿出来清洗。所述可拆式分程箱8包括:两个支撑管80、第一分程隔板81、第二分程隔板82、连接管83、第一平法兰84、第二平法兰85及平法兰盖86,所述第一分程隔板81呈平板状设置。所述第二分程隔板82呈半圆形设置。所述第一分程隔板81与第二分程隔板82相焊接,所述第一平法兰84焊接于第一分程隔板81及第二分程隔板82的一端,所述第二平法兰85焊接于第一分程隔板81及第二分程隔板82的另一端,所述平法兰盖86与第一平法兰84之间通过若干个第三固定件860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固定件860为螺柱及螺母。所述平法兰盖86与第一平法兰84之间设有第一垫片861,从而具有较好的密封性能。所述连接管83焊接于第二分程隔板82的上方,所述连接管83内部与第二分程隔板82内部相通,所述连接管83的顶部向内凸设有凸缘830,所述凸缘830与管箱3之间通过若干个第四固定件32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四固定件32为螺栓,所述凸缘830与管箱3之间设有第二垫片831,从而具有较好的密封性能,所述第二平法兰85与管板4之间通过若干个第五固定件850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五固定件850为螺柱及螺母,所述第二平法兰85与管板4之间设有第三垫片851,从而具有较好的密封性能,所述支撑管80的顶部与第一分程隔板81之间通过若干个第六固定件800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六固定件800为螺栓及螺母,所述支撑管80的底部与管箱3之间通过若干个第七固定件801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七固定件801为螺栓。
本实用新型中高压换热器的工作原理为:壳程介质由壳程进口50进入筒体5内,然后在筒体5内以蛇形走向流动,并从壳程出口51出去,管程介质由管程进口30进入可拆式分程箱内,然后流经管束7,再通过管束7返回管箱的可拆式分程箱外,最后由管程出口31出去,以此来进行两种介质热量的交换,当需要对管束7表面的结垢进行清洗时,首先将管箱3内的可拆式分程箱拆除,然后将管板4连同管束7一起拿出来清洗。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中的高压换热器通过将管板4设置于管箱3内,且管板4与筒体5之间通过若干个第二固定件40连接,由于管程介质的压力高于壳程介质的压力,因此在管程介质压力作用下会对管板4有一个压紧力,使管板4发生形变,趋向于垫片压紧,使得管板4与筒体5之间形成更高的结合力,有一个自紧密封作用,从而使本实用新型中的换热器具有更高的可靠性,管程使用压力越高,垫片压的越紧,壳程密封越可靠,能够适用于壳程介质毒性为剧毒的环境及管程高压环境;2、本实用新型中的高压换热器通过将管箱内的可拆式分程箱拆除,可将管板连同管束一起拿出来进行清洗。
上述的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原理及其功效,以及部分运用的实施例,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高压换热器,包括:鞍座及设置于鞍座上方的端盖、管箱、管板、筒体及封头,所述管板上焊接有若干个管束,所述端盖与管箱之间通过若干个第一固定件连接,所述管箱上设有管程进口及管程出口,所述管箱内设有管程分程件,所述筒体上设有壳程进口及壳程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的一端与管箱相焊接,所述管板设置于管箱内,所述管板与筒体之间通过若干个第二固定件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压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包括法兰及主体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压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件设置于管板及筒体的法兰上。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压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的法兰与管箱的端部相焊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压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程分程件为可拆式分程箱,所述可拆式分程箱包括:数个支撑管、第一分程隔板、第二分程隔板、连接管、第一平法兰、第二平法兰及平法兰盖,所述第一分程隔板与第二分程隔板相焊接,所述第一平法兰焊接于第一分程隔板及第二分程隔板的一端,所述第二平法兰焊接于第一分程隔板及第二分程隔板的另一端,所述平法兰盖与第一平法兰之间通过若干个第三固定件连接,所述平法兰盖与第一平法兰之间设有第一垫片,所述连接管焊接于第二分程隔板的上方,所述连接管内部与第二分程隔板内部相通,所述连接管的顶部向内凸设有凸缘,所述凸缘与管箱之间通过若干个第四固定件连接,所述凸缘与管箱之间设有第二垫片,所述第二平法兰与管板之间通过若干个第五固定件连接,所述第二平法兰与管板之间设有第三垫片,所述支撑管的顶部与第一分程隔板之间通过若干个第六固定件连接,所述支撑管的底部与管箱之间通过若干个第七固定件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高压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程隔板呈半圆形设置。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高压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程隔板呈平板状设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压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内设置若干块折流板。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压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束呈U型设置。
CN202020039327.0U 2020-01-09 2020-01-09 一种高压换热器 Active CN2119537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39327.0U CN211953798U (zh) 2020-01-09 2020-01-09 一种高压换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39327.0U CN211953798U (zh) 2020-01-09 2020-01-09 一种高压换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953798U true CN211953798U (zh) 2020-11-17

Family

ID=731846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039327.0U Active CN211953798U (zh) 2020-01-09 2020-01-09 一种高压换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95379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37387B (zh) 全组装式无菌双管板管壳式换热器
CN106546115B (zh) 一种具有内插支撑物的板式换热器
CN105091634A (zh) 一种内置膨胀节的折流杆式换热器
CN103884213A (zh) 一种耐腐蚀壳管换热器
CN211953798U (zh) 一种高压换热器
CN111121498A (zh) 一种高压换热器
CN203949545U (zh) 一种管壳式热交换器管箱结构
CN101216261A (zh) 波纹管补偿式换热器
CN218501273U (zh) 一种用于离子液高温解析的再沸器
CN209085392U (zh) 固定板换热器
CN218516735U (zh) 一种具有封闭式波形膨胀节的串管反应器
CN211696028U (zh) 一种可拆式分程箱
CN109186289B (zh) 固定板换热器
CN203100525U (zh) 一种列管式换热器管箱结构
CN110017709A (zh) 一种套管式换热器
CN215447508U (zh) 一种内置膨胀节的单管程式换热器
CN111578749A (zh) 一种浮动式热交换器
CN212747471U (zh) 新型焊接式浮头式换热器
CN214842643U (zh) 新型组合管壳式换热器
CN210505727U (zh) 一种模块化浸没式膜组器
CN212778774U (zh) 一种全塑冷风机的壳式换热器
CN212538908U (zh) 一种浮动式热交换器
CN213077537U (zh) 一体式气体冷却除水装置
CN214223831U (zh) 一种方便拆卸和组装的多介质换热器
CN220119918U (zh) 高效固定管板式换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