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951273U - 一种防止齿轮径向窜动的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止齿轮径向窜动的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951273U
CN211951273U CN201922186924.6U CN201922186924U CN211951273U CN 211951273 U CN211951273 U CN 211951273U CN 201922186924 U CN201922186924 U CN 201922186924U CN 211951273 U CN211951273 U CN 2119512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tainer
groove
gear
main
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18692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沈军
王珍
张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ANXIANG QIANCHAO (SHANGHAI) AUTOMOBILE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ANXIANG QIANCHAO (SHANGHAI) AUTOMOBILE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ANXIANG QIANCHAO (SHANGHAI) AUTOMOBILE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WANXIANG QIANCHAO (SHANGHAI) AUTOMOBILE SYSTE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18692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9512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9512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9512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 Retard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防止齿轮径向窜动的结构,包括:电机齿轮单元,电机齿轮单元包括:壳体;电机、主保持架和保护盖设于壳体内;第一传动齿轮与电机传动连接;第二传动齿轮与第一传动齿轮啮合;第三传动齿轮与第二传动齿轮啮合;三第一行星齿轮分别与第三传动齿轮啮合;三第一传动轴的上端分别与三第一行星齿轮连接;三第一垫片分别抵设于主保持架的下侧与三第一行星齿轮的上端之间;三第一保持架的下端分别与三第二行星齿轮传动连接;三第二传动轴的上端分别与三第二行星齿轮连接;三第二垫片分别抵设于三第二行星齿轮与第二保持架之间。本实用新型保持架的径向相对位置不会发生改变,行星齿轮系不会发生径向偏移。

Description

一种防止齿轮径向窜动的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止齿轮径向窜动的结构。
背景技术
行星齿轮在EPB卡钳的电机齿轮单元中的主要功能是放大传动比来提供驻车需要的大扭矩夹紧力。目前市场上EPB卡钳的电机齿轮单元当进行驻车制动操作时,电机旋转,带动传动齿轮系和行星齿轮系传递,从而带动保持架输出扭矩,夹紧制动盘实现驻车,由于电机齿轮单元在静态下,受重力的作用,行星齿轮系会整体往下偏移,以及电机齿轮单元在工作时,由于受到比较大的载荷,会使行星齿轮系往一侧偏移,从而导致齿轮磨损的不均匀及产生偏磨,引起传动振动和噪音,甚至在长时间的磨损下,无法很好地夹紧制动盘,对车辆行驶人员及乘客造成安全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的电机齿轮单元结构存在上述问题,现旨在提供一种防止齿轮径向窜动的结构,即使在较大载荷时,由于高精度的配合间隙、始终不变的多点平衡接触以及紧凑的结构设置,从而保证保持架的径向相对位置不会发生改变,行星齿轮系也不会发生径向偏移,大大改善了齿轮的偏磨和振动带来的噪音,能够提高齿轮单元的使用寿命,确保很好地夹紧制动盘及保证车辆内人员的安全问题。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防止齿轮径向窜动的结构,包括:电机齿轮单元,所述电机齿轮单元包括:
一壳体;
一电机,所述电机设于所述壳体内;
一主保持架,所述主保持架设于所述壳体内;
一保护盖,所述保护盖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保护盖位于所述主保持架的下方;
一第一传动齿轮,第一传动齿轮设于所述壳体内的上侧与所述主保持架之间,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与所述电机传动连接;
一第二传动齿轮,第二传动齿轮设于所述壳体内的上侧与所述主保持架之间,所述第二传动齿轮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啮合;
一第三传动齿轮,所述第三传动齿轮设于所述壳体内的上侧与所述主保持架之间,所述第三传动齿轮与所述第二传动齿轮啮合;
一第一保持架,所述第一保持架设于所述主保持架与所述保护盖之间;
至少三第一行星齿轮,三所述第一行星齿轮均设于所述主保持架与所述第一保持架之间,三所述第一行星齿轮分别与所述第三传动齿轮啮合,三所述第一行星齿轮分别沿所述第三传动齿轮的圆周方向呈等间距设置;
至少三第一传动轴,三所述第一传动轴的上端分别与三所述第一行星齿轮连接,三所述第一传动轴的下端与所述第一保持架固定连接;
至少三第一垫片,三所述第一垫片分别套设于三所述第一传动轴的上端,三所述第一垫片分别抵设于所述主保持架的下侧与三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的上端之间;
一第二保持架,所述第二保持架设于所述第一保持架与所述保护盖之间;
至少三第二行星齿轮,三所述第二行星齿轮均设于所述第一保持架与所述第二保持架之间,三所述第一保持架的下端分别与三所述第二行星齿轮传动连接;
至少三第二传动轴,三所述第二传动轴的上端分别与三所述第二行星齿轮连接,三所述第二传动轴的下端分别穿过所述第二保持架;
至少三第二垫片,三所述第二垫片分别套设于三所述第二传动轴上,三所述第二垫片分别抵设于三所述第二行星齿轮与所述第二保持架之间。
上述的防止齿轮径向窜动的结构,其中,还包括:
第一固定轴,所述第一固定轴的上端与所述壳体内的上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固定轴的下端与所述主保持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传动齿轮与所述第一固定轴转动连接;
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上端与所述壳体内的上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的下端穿过所述第一保持架,且与所述第二保持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三传动齿轮与所述第一转轴转动连接。
上述的防止齿轮径向窜动的结构,其中,所述壳体包括:端盖和下壳体,所述端盖与所述下壳体之间形成容置空间;
所述端盖的下端的周壁上设有第一环槽和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位于所述第一环槽的内侧,所述第一凹槽内设置橡胶垫片;
所述下壳体的上端的周壁上设有凸缘,所述凸缘与所述第一环槽焊接固定,所述下壳体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容置空间相连通,所述下壳体位于所述第一通孔的周壁上设有第一台阶,所述下壳体的一端的内壁上设有第二台阶,所述第二台阶位于所述第一台阶的上侧;
所述主保持架的一端的上侧与所述橡胶垫片相抵,所述主保持架的一端的下侧与所述第二台阶限位配合,所述主保持架的一端纵向贯穿有第二通孔,所述主保持架的上侧设有第三台阶和第四台阶,所述第三台阶与所述第四台阶之间形成第二凹槽,所述第二通孔的上端与所述第二凹槽相连通,所述第三传动齿轮的下端形成有第二环槽,所述主保持架的上侧伸入所述第二环槽内,所述第三传动齿轮的下端的周壁与所述第四台阶轴向限位,所述主保持架的中部设有第一通槽,所述主保持架的下侧从上至下依次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一容置槽、第二容置槽和第三容置槽,所述第一容置槽与所述第一通槽相连通,所述第一容置槽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二容置槽的内径,所述第二容置槽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三容置槽的内径,三所述第一行星齿轮和三所述第一垫片均设于所述第一容置槽内,所述第一保持架和三所述第二行星齿轮均设于所述第二容置槽,三所述第二垫片和所述第二保持架的上端均设于所述第三容置槽内,所述第二保持架的下端伸入所述第一通孔内;
所述保护盖的下侧设有第五台阶,所述第五台阶与所述第一台阶限位配合,所述保护盖的一端设有卡勾,所述卡勾穿过所述第二通孔,且伸入所述第二凹槽内,并与所述第三台阶卡扣配合,所述保护盖的中部设有第二通槽,所述第三传动齿轮的下端的中部穿过所述第一通槽,且伸入所述第一容置槽内,所述第三传动齿轮的下端中部与所述第一保持架轴向限位,所述第二保持架的周壁上设有第六台阶,所述第六台阶与所述保护盖位于所述第二通槽的内周限位配合,所述第二保持架的下端穿过所述第二通槽。
上述的防止齿轮径向窜动的结构,其中,所述主保持架的另一端设有第三通槽,所述电机安装于所述主保持架的另一端与所述下壳体的另一端之间,所述电机的驱动轴穿过所述第三通槽,且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传动连接,所述端盖内的上侧设有第一转动槽和第二转动槽,所述第二保持架的中部设有第三转动槽,所述第一固定轴的上端与所述第一转动槽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固定轴的下端伸入所述主保持架,且与所述主保持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轴的上端与所述第二转动槽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的下端与所述第三转动槽转动连接。
上述的防止齿轮径向窜动的结构,其中,还包括:制动卡钳,所述制动卡钳包括:
一钳体,所述钳体与所述电机齿轮单元固定连接;
一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安装于所述钳体上,所述调节组件与所述钳体转动连接,所述调节组件与所述电机齿轮单元通过花键固定连接;
一活塞,所述活塞安装于所述钳体内;
一支架,所述支架用于固定在车底盘组件上;
两摩擦片,两所述摩擦片均安装于所述支架上,两所述摩擦片分别与所述支架滑动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积极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即使在较大载荷时,由于高精度的配合间隙、始终不变的多点平衡接触以及紧凑的结构设置,从而保证保持架的径向相对位置不会发生改变,行星齿轮系也不会发生径向偏移,大大改善了齿轮的偏磨和振动带来的噪音,能够提高齿轮单元的使用寿命,确保很好地夹紧制动盘及保证车辆内人员的安全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防止齿轮径向窜动的结构中电机齿轮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防止齿轮径向窜动的结构中制动卡钳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壳体;2、电机;3、主保持架;4、保护盖;5、第一传动齿轮;6、第二传动齿轮;7、第三传动齿轮;8、第一保持架;9、第一行星齿轮;10、第一传动轴;11、第一垫片;12、第二保持架;13、第二行星齿轮;14、第二传动轴;15、第二垫片;16、第一固定轴;17、第一转轴;18、端盖;19、下壳体;20、第一环槽;21、第一凹槽;22、凸缘;23、第一台阶;24、第二台阶;25、橡胶垫片;26、第三台阶;27、第四台阶;28、第二凹槽;29、第一通孔;30、第二通孔;31、第二环槽;32、第一通槽;33、第一容置槽;34、第二容置槽;35、第三容置槽;36、第五台阶;37、卡勾; 38、第二通槽;39、第六台阶;40、第七台阶;41、第三通槽;42、第一转动槽;43、第二转动槽;45、第三转动槽;71、钳体;72、调节组件;73、活塞;74、支架;75、摩擦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防止齿轮径向窜动的结构中电机齿轮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防止齿轮径向窜动的结构中制动卡钳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示出了一种较佳实施例的防止齿轮径向窜动的结构,包括:电机齿轮单元,所述电机齿轮单元包括:一壳体1、一电机2、一主保持架3、一保护盖4、一第一传动齿轮5、一第二传动齿轮6和一第三传动齿轮7,电机2设于壳体1内,主保持架3设于壳体1内,保护盖4设于壳体1内,保护盖4位于主保持架3的下方,第一传动齿轮5设于壳体1 内的上侧与主保持架3之间,第一传动齿轮5与电机2传动连接,第二传动齿轮6设于壳体1内的上侧与主保持架3之间,第二传动齿轮6与第一传动齿轮5啮合,第三传动齿轮7设于壳体1内的上侧与主保持架3之间,第三传动齿轮7与第二传动齿轮6啮合。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防止齿轮径向窜动的结构还包括:一第一保持架8、至少三第一行星齿轮9、至少三第一传动轴10、至少三第一垫片11、一第二保持架12、至少三第二行星齿轮13、至少三第二传动轴14 和至少三第二垫片15,第一保持架8设于主保持架3与保护盖4之间,三第一行星齿轮9均设于主保持架3与第一保持架8之间,三第一行星齿轮9分别与第三传动齿轮7啮合,三第一行星齿轮9分别沿第三传动齿轮7的圆周方向呈等间距设置,三第一传动轴10的上端分别与三第一行星齿轮9连接,三第一传动轴10的下端分别与第一保持架8固定连接,三第一垫片11分别套设于三第一传动轴10的上端,三第一垫片11分别抵设于主保持架3的下侧与三第一行星齿轮9的上端之间,第二保持架12设于第一保持架8与保护盖4之间,三第二行星齿轮13均设于第一保持架8与第二保持架12之间,三第一保持架8的下端分别与三第二行星齿轮13传动连接,三第二传动轴 14的上端分别与三第二行星齿轮13连接,三第二传动轴14的下端分别穿过第二保持架12,三第二垫片15分别套设于三第二传动轴14上,三第二垫片 15分别抵设于三第二行星齿轮13与第二保持架12之间,三第二行星齿轮13 沿第一保持架8的圆周方向呈等间距设置。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防止齿轮径向窜动的结构还包括:第一固定轴16和第一转轴17,第一固定轴16的上端与壳体1内的上侧转动连接,第一固定轴16的下端与主保持架3固定连接,第二传动齿轮6与第一固定轴16转动连接,第一转轴17的上端与壳体1内的上侧转动连接,第一转轴17的下端穿过第一保持架8,且与第二保持架12转动连接,第三传动齿轮7与第一转轴17转动连接。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壳体包括:端盖18和下壳体19,端盖18与下壳体19之间形成容置空间。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端盖18的下端的周壁上设有第一环槽20和第一凹槽21,第一凹槽21位于第一环槽20的内侧,第一凹槽21内设置橡胶垫片25。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下壳体19的上端的周壁上设有凸缘 22,凸缘22与第一环槽20焊接固定,下壳体19上设有第一通孔29,第一通孔29与容置空间相连通,下壳体19位于第一通孔的周壁上设有第一台阶 23,下壳体19的一端的内壁上设有第二台阶24,第二台阶24位于第一台阶 23的上侧。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主保持架3的一端的上侧与橡胶垫片25相抵,主保持架3的一端的下侧与第二台阶24限位配合,主保持架4的一端纵向贯穿有第二通孔30,主保持架3的上侧设有第三台阶26和第四台阶27,第三台阶26与第四台阶27之间形成第二凹槽28,第二通孔30的上端与第二凹槽28相连通,第三传动齿轮7的下端形成有第二环槽31,主保持架3的上侧伸入第二环槽31内,第三传动齿轮7的下端的周壁与第四台阶 27轴向限位,主保持架3的中部设有第一通槽32,主保持架3的下侧从上至下依次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一容置槽33、第二容置槽34和第三容置槽35,第一容置槽33与第一通槽32相连通,第一容置槽33的内径小于第二容置槽 34的内径,第二容置槽34的内径小于第三容置槽35的内径,三第一行星齿轮9和三第一垫片11均设于第一容置槽33内,第一保持架8和三第二行星齿轮13均设于第二容置槽,三第二垫片15和第二保持架12的上端均设于第三容置槽25内,第二保持架12的下端伸入第一通孔29内。优选地,第一保持架8的上端的外周与第一容置槽33的周壁间隙配合,第一保持架8的下端的外周上设有第七台阶40,第二行星齿轮13位于第七台阶40与第二容置槽 34的周壁之间,第二行星齿轮13的上端与第七台阶40限位配合。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保护盖4的下侧设有第五台阶36,第五台阶36与第一台阶23限位配合,保护盖4的一端设有卡勾37,卡勾37 穿过第二通孔30,且伸入第二凹槽28内,并与第三台阶26卡扣配合,保护盖4的中部设有第二通槽38,第三传动齿轮7的下端的中部穿过第一通槽32,且伸入第一容置槽33内,第三传动齿轮7的下端中部与第一保持架8轴向限位,第二保持架12的周壁上设有第六台阶39,第六台阶39与保护盖4位于第二通槽38的内周限位配合,第二保持架12的下端穿过第二通槽38。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主保持架3的另一端设有第三通槽41,电机2安装于主保持架3的另一端与下壳体19的另一端之间,电机2的驱动轴穿过第三通槽41,且与第一传动齿轮5传动连接,端盖18内的上侧设有第一转动槽42和第二转动槽43,第二保持架12的中部设有第三转动槽45,第一固定轴16的上端与第一转动槽42转动连接,第一固定轴16的下端伸入主保持架3,且与主保持架3固定连接,第一转轴17的上端与第二转动槽43 转动连接,第一转轴17的下端与第三转动槽45转动连接。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在上述基础上还具有如下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见图1、图2所示,防止齿轮径向窜动的结构还包括:制动卡钳,制动卡钳包括:钳体71、调节组件72、活塞73、支架74和摩擦片75,钳体71与电机齿轮单元固定连接,调节组件 72安装于钳体71上,调节组件72与钳体71转动连接,调节组件72与电机齿轮单元通过花键固定连接,活塞73安装于钳体71内,支架74用于固定在车底盘组件上,摩擦片75安装于支架74上,摩擦片75与支架74滑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即使在较大载荷时,由于高精度的配合间隙、始终不变的多点平衡接触以及紧凑的结构设置,从而保证保持架的径向相对位置不会发生改变,行星齿轮系也不会发生径向偏移,通过三第一垫片11和三第二垫片 15,大大改善了齿轮的偏磨和振动带来的噪音,能够提高齿轮单元的使用寿命,确保很好地夹紧制动盘及保证车辆内人员的安全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5)

1.一种防止齿轮径向窜动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齿轮单元,所述电机齿轮单元包括:
一壳体;
一电机,所述电机设于所述壳体内;
一主保持架,所述主保持架设于所述壳体内;
一保护盖,所述保护盖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保护盖位于所述主保持架的下方;
一第一传动齿轮,第一传动齿轮设于所述壳体内的上侧与所述主保持架之间,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与所述电机传动连接;
一第二传动齿轮,第二传动齿轮设于所述壳体内的上侧与所述主保持架之间,所述第二传动齿轮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啮合;
一第三传动齿轮,所述第三传动齿轮设于所述壳体内的上侧与所述主保持架之间,所述第三传动齿轮与所述第二传动齿轮啮合;
一第一保持架,所述第一保持架设于所述主保持架与所述保护盖之间;
至少三第一行星齿轮,三所述第一行星齿轮均设于所述主保持架与所述第一保持架之间,三所述第一行星齿轮分别与所述第三传动齿轮啮合,三所述第一行星齿轮分别沿所述第三传动齿轮的圆周方向呈等间距设置;
至少三第一传动轴,三所述第一传动轴的上端分别与三所述第一行星齿轮连接,三所述第一传动轴的下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保持架的上端固定连接;
至少三第一垫片,三所述第一垫片分别套设于三所述第一传动轴的上端,三所述第一垫片分别抵设于所述主保持架的下侧与三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的上端之间;
一第二保持架,所述第二保持架设于所述第一保持架与所述保护盖之间;
至少三第二行星齿轮,三所述第二行星齿轮均设于所述第一保持架的上端与所述第二保持架之间,三所述第一保持架的下端分别与三所述第二行星齿轮传动连接;
至少三第二传动轴,三所述第二传动轴的上端分别与三所述第二行星齿轮连接,三所述第二传动轴的下端分别穿过所述第二保持架;
至少三第二垫片,三所述第二垫片分别套设于三所述第二传动轴上,三所述第二垫片分别抵设于三所述第二行星齿轮与所述第二保持架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防止齿轮径向窜动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固定轴,所述第一固定轴的上端与所述壳体内的上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固定轴的下端与所述主保持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传动齿轮与所述第一固定轴转动连接;
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上端与所述壳体内的上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的下端穿过所述第一保持架,且与所述第二保持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三传动齿轮与所述第一转轴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防止齿轮径向窜动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端盖和下壳体,所述端盖与所述下壳体之间形成容置空间;
所述端盖的下端的周壁上设有第一环槽和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位于所述第一环槽的内侧,所述第一凹槽内设置橡胶垫片;
所述下壳体的上端的周壁上设有凸缘,所述凸缘与所述第一环槽焊接固定,所述下壳体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容置空间相连通,所述下壳体位于所述第一通孔的周壁上设有第一台阶,所述下壳体的一端的内壁上设有第二台阶,所述第二台阶位于所述第一台阶的上侧;
所述主保持架的一端的上侧与所述橡胶垫片相抵,所述主保持架的一端的下侧与所述第二台阶限位配合,所述主保持架的一端纵向贯穿有第二通孔,所述主保持架的上侧设有第三台阶和第四台阶,所述第三台阶与所述第四台阶之间形成第二凹槽,所述第二通孔的上端与所述第二凹槽相连通,所述第三传动齿轮的下端形成有第二环槽,所述主保持架的上侧伸入所述第二环槽内,所述主保持架的中部设有第一通槽,所述主保持架的下侧从上至下依次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一容置槽、第二容置槽和第三容置槽,所述第一容置槽与所述第一通槽相连通,所述第一容置槽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二容置槽的内径,所述第二容置槽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三容置槽的内径,三所述第一行星齿轮和三所述第一垫片均设于所述第一容置槽内,所述第一保持架和三所述第二行星齿轮均设于所述第二容置槽,三所述第二垫片和所述第二保持架的上端均设于所述第三容置槽内,所述第二保持架的下端伸入所述第一通孔内;
所述保护盖的下侧设有第五台阶,所述第五台阶与所述第一台阶限位配合,所述保护盖的一端设有卡勾,所述卡勾穿过所述第二通孔,且伸入所述第二凹槽内,并与所述第三台阶卡扣配合,所述保护盖的中部设有第二通槽,所述第三传动齿轮的下端的中部穿过所述第一通槽,且伸入所述第一容置槽内,所述第三传动齿轮的下端中部与所述第一保持架轴向限位,所述第二保持架的周壁上设有第六台阶,所述第六台阶与所述保护盖位于所述第二通槽的内周限位配合,所述第二保持架的下端穿过所述第二通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防止齿轮径向窜动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保持架的另一端设有第三通槽,所述电机安装于所述主保持架的另一端与所述下壳体的另一端之间,所述电机的驱动轴穿过所述第三通槽,且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传动连接,所述端盖内的上侧设有第一转动槽和第二转动槽,所述第二保持架的中部设有第三转动槽,所述第一固定轴的上端与所述第一转动槽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固定轴的下端伸入所述主保持架,且与所述主保持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轴的上端与所述第二转动槽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的下端与所述第三转动槽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防止齿轮径向窜动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制动卡钳,所述制动卡钳包括:
一钳体,所述钳体与所述电机齿轮单元固定连接;
一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安装于所述钳体上,所述调节组件与所述钳体转动连接,所述调节组件与所述电机齿轮单元通过花键固定连接;
一活塞,所述活塞安装于所述钳体内;
一支架,所述支架用于固定在车底盘组件上;
两摩擦片,两所述摩擦片均安装于所述支架上,两所述摩擦片分别与所述支架滑动连接。
CN201922186924.6U 2019-12-09 2019-12-09 一种防止齿轮径向窜动的结构 Active CN2119512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86924.6U CN211951273U (zh) 2019-12-09 2019-12-09 一种防止齿轮径向窜动的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86924.6U CN211951273U (zh) 2019-12-09 2019-12-09 一种防止齿轮径向窜动的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951273U true CN211951273U (zh) 2020-11-17

Family

ID=731755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186924.6U Active CN211951273U (zh) 2019-12-09 2019-12-09 一种防止齿轮径向窜动的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95127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89044B (zh) 动力传递装置
JP2020519518A (ja) ニードル軸受を含む操作ユニットを備えたハイブリッドモジュールならびにハイブリッドパワートレーン
US8181750B2 (en) Floating-disk type brake system
CN104401302B (zh) 汽车及其盘式制动器汽车驱动后桥总成
CN105691103A (zh) 轮毂驱动总成
US10988147B2 (en) Independent wheel drive device and vehicle
CN105121202A (zh) 车辆用轮内电动机单元
CN110953272A (zh) 一种防止齿轮径向窜动的结构
CN111098697A (zh) 一种采用全盘式制动器的两级减速电动轮
CN211951273U (zh) 一种防止齿轮径向窜动的结构
CN114261242A (zh) 双电机驱动总成及车辆
CN201703197U (zh) 一种中型客车用驱动桥
CN101031439B (zh) 滚动轴承装置
CN106050973A (zh) 行星间离合器致动器
CN103307259B (zh) 一种新型轮边调整定位结构
US20140309076A1 (en) Differential gear
CN104595424B (zh) 行星齿轮边减速器总成
CN112752668A (zh) 轮毂电动机驱动装置用制动结构
CN109804183B (zh) 用于机动车的变速器
KR20200128573A (ko) 브레이크 장치
CN113858878B (zh) 轮毂总成、驱动桥总成和车辆
CN113412373B (zh) 具有支撑体的紧凑的离合器装置
CN107972409B (zh) 一种轴承压板及驱动桥
CN107276303B (zh) 一种矿用自卸车轮边减速器与牵引电机连接结构
CN218505847U (zh) 驱动桥装置及包含其的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