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936221U - 机组设备油烟吸收净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机组设备油烟吸收净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936221U
CN211936221U CN202020559101.3U CN202020559101U CN211936221U CN 211936221 U CN211936221 U CN 211936221U CN 202020559101 U CN202020559101 U CN 202020559101U CN 211936221 U CN211936221 U CN 2119362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nk body
spoiler
pipe
cooling
unit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55910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付晓峰
靳培祥
孙振国
张立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xing Ductile Iron Pip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nxing Ductile Iron Pip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xing Ductile Iron Pip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nxing Ductile Iron Pip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55910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9362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9362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9362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机组设备油烟吸收净化装置,属于烟气回收技术领域,包括:罐体、多个扰流板和散热部。罐体的下部连通有进烟管,罐体的顶部开设有出气口;罐体内设有吸收层和冷却管,冷却管位于吸收层和进烟管之间。多个扰流板沿罐体高度方向依次排布,且间隔交错设置于罐体相对的内侧壁上,多个扰流板均位于进烟管与冷却管之间。散热部位于罐体的外侧,且与扰流板连接,用于冷却扰流板。本申请中烟气在扰流板的作用下速度降低,烟气继续向上运动并被冷却管再次进行冷却形成液态油,由排污口进行收集。通过散热部能够在扰流板扰流的同时,对烟气进行更为充分的降温,提高了液态油的回收效果,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Description

机组设备油烟吸收净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烟气回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机组设备油烟吸收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在冶金、发电等各类工业领域,机组设备润滑系统是整个机组的核心组成部分。润滑油被称作设备的“血液”,能够对机组设备的滑动轴承、滚动轴承等部位起到很好的冷却降温作用,保证了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但润滑油在对设备转动部位进行冷却降温的同时,自身的温度升高,进而会产生“油烟”。转动部位产生的高温油与油烟混在一起通过管道回到油箱,通过油箱排烟风扇进入大气。在油烟中,一部分是油烟,另一部分是汽态油。现有的机组吸收净化装置在运行一段时间后,内部温度升高,导致回收效果变差,无法充分对烟气进行吸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机组设备油烟吸收净化装置,旨在解决机组吸收净化装置在运行一段时间后,内部温度升高,导致回收效果变差,无法充分对烟气进行吸收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机组设备油烟吸收净化装置,包括:
罐体,所述罐体的下部连通有进烟管,所述罐体的顶部开设有出气口;所述罐体内设有吸收层和冷却管,所述冷却管位于所述吸收层和所述进烟管之间;
多个扰流板,沿所述罐体高度方向依次排布,且间隔交错设置于所述罐体相对的内侧壁上,多个所述扰流板均位于所述进烟管与所述冷却管之间;和
散热部,位于所述罐体的外侧,且与所述扰流板连接,用于冷却所述扰流板。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罐体的底部设置有排污管;所述排污管上安装有截止阀。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扰流板的长度大于所述罐体内腔宽度的一半。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散热部为导热制件,所述散热部与所述扰流板一体成型。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扰流板的一端贯穿所述罐体侧壁,并与所述散热部连接;所述罐体侧壁上设有用于密封所述扰流板与所述罐体侧壁间隙的垫圈。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罐体上连接有用于定位所述扰流板的定位销。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罐体的外壁上设有固定座,所述定位销螺纹连接在所述固定座上。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罐体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冷却管连通的进水管与出水管。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进水管与所述出水管均连接有控制阀。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组设备油烟吸收净化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机组设备油烟吸收净化装置中在罐体的下部连通有进烟管,顶部开设有出气口。在罐体的内壁设有吸收层和冷却管,冷却管位于吸收层和进烟管之间。多个扰流板沿罐体高度方向依次排布,且间隔交错设置于罐体相对的内侧壁上,多个扰流板均位于冷却管与进烟管之间,在罐体的外侧设有用于冷却扰流板的散热部。从进烟管排入罐体的气体在扰流板的作用下速度降低,并与冷却后的扰流板接触形成油滴。烟气继续向上运动并被冷却管再次进行冷却形成液态油,气体最终经过吸收层过滤并从出气口排出。本申请中通过散热部能够在扰流板扰流的同时,对烟气进行更为充分的降温,提高了液态油的回收效果,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机组设备油烟吸收净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局部方法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散热部、扰流板与罐体的连接示意图。
图中:1、罐体;2、出气口;3、排污口;4、排污管;5、吸收层;6、冷却管;7、扰流板;8、散热部;9、进烟管;10、控制阀;11、进水管;12、出水管;13、固定座;14、定位销;15、垫圈;16、截止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和图2,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组设备油烟吸收净化装置进行说明。机组设备油烟吸收净化装置,包括:罐体1、多个扰流板7和散热部8。罐体1的下部连通有进烟管9,罐体1的顶部开设有出气口2;罐体1内设有吸收层5和冷却管6,冷却管6位于吸收层5和进烟管9之间。多个扰流板7沿罐体1高度方向依次排布,且间隔交错设置于罐体1相对的内侧壁上,多个扰流板7均位于进烟管9与冷却管6之间。散热部8位于罐体1的外侧,且与扰流板7连接,用于冷却扰流板7。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组设备油烟吸收净化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机组设备油烟吸收净化装置中在罐体1的下部连通有进烟管9,顶部开设有出气口2。在罐体1的内壁设有吸收层5和冷却管6,冷却管6位于吸收层5和进烟管9之间。多个扰流板7沿罐体1高度方向依次排布,且间隔交错设置于罐体1相对的内侧壁上,多个扰流板7均位于冷却管6与进烟管9之间,在罐体1的外侧设有用于冷却扰流板7的散热部8。从进烟管9排入罐体1的气体在扰流板7的作用下速度降低,并与冷却后的扰流板7接触形成油滴。烟气继续向上运动并被冷却管6再次进行冷却形成液态油,气体最终经过吸收层5过滤并从出气口2排出。本申请中通过散热部8能够在扰流板7扰流的同时,对烟气进行更为充分的降温,提高了液态油的回收效果,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组设备油烟吸收净化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罐体1的底部设置有排污管4;排污管4上安装有截止阀16。本申请中罐体1的底部开设有排污口3,排污管4设置在排污口3上。抽气泵与进烟管9连通,具有一定气压的烟气由进烟管9进入罐体1内。本申请中可在罐体1的顶部也即出气口2处连通抽风机,通过抽风机的负压吸取进烟管9内的烟气向上运动。由于本申请中在罐体1的底部开设有排污口3,为了防止从进烟管9排出的气体直接从排污口3排出,在排污口3上连接有排污管4,并在排污管4上安装有截止阀16。冷却后的油滴在截止阀16的上端和罐体1的底部聚集,在设备运行一端时间后,在排污管4的底部放置油桶,打开截止阀16,即可收集冷却油,收集完成后将截止阀16再次关闭。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组设备油烟吸收净化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和图3,扰流板7的长度大于罐体1内腔宽度的一半。为了提高扰流板7对烟气的扰流作用,并且初步降低烟气的温度并完成初次冷却,扰流板7设置为多个,多个扰流板7均垂直罐体1的轴线设置。相邻的两个扰流板7分布在罐体1的不同侧。每个扰流板7位于罐体1内部的端部均与罐体1的内壁间隔一定距离设置。通过设置多个扰流板7使烟气在多个扰流板7之间间隙穿梭,使烟气能够在罐体1内进行多次的折返,从而在流通过程中降低烟气的温度。本实用新型中,罐体1为四方型罐体1。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组设备油烟吸收净化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散热部8为导热制件,散热部8与扰流板7一体成型。由于进烟管9排入罐体1的温度较高,在设备运行一端时间后会导致扰流板7温度提高,使得扰流板7冷却烟气的能力降低,因此将扰流板7与散热部8连接固定。散热部8为导热制件,可为铝合金材质,并且在散热部8上可固定有多个用于增强散热效果的翅片。扰流板7贯穿罐体1设置,为了便于安装与装配,将扰流板7与散热部8一体成型,并且可在散热部8上固定有把手,通过把手将散热部8连同扰流板7从罐体1取出。本申请中,扰流板7同样为导热制件,当将扰流板7从罐体1内部分抽出时,由于散热部8和扰流板7均位于罐体1的外侧,均能与外界进行热量交换,因此即便多个扰流板7的扰流效果降低,但由于接触空气的部分增多,仍然能够起到很好的扰流与冷却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组设备油烟吸收净化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3,扰流板7的一端贯穿罐体1侧壁,并与散热部8连接;罐体1侧壁上设有用于密封扰流板7与罐体1侧壁间隙的垫圈15。罐体1上设有用于密封扰流板7与罐体1之间间隙的垫圈15。扰流板7贯穿罐体1,为了保证罐体1的气密性,防止烟气从罐体1与扰流板7的间隙排出,在扰流板7与罐体1之间设置垫圈15。垫圈15为柔性并且疏油制件。垫圈15的截面为U型结构,垫圈15的一端贴合在罐体1的内壁,另一端贴合在罐体1的外壁。垫圈15的中部与扰流板7紧密贴合。在安装前先在罐体1上开设用于避让扰流板7的通孔,在罐体1位于通孔处粘接垫圈15,然后将扰流板7插入罐体1内。
本申请中,当厂房内启动的机组设备数量较少时,总的需要回收的烟气量较低时,为了减少回收烟气时的阻力便于扰流板7的清洗,将扰流板7设置为可沿垫圈15滑动。通过改变扰流板7相对于罐体1的位置,从而改变扰流板7与罐体1内壁之间形成通道的大小。当厂房内机组设备启动数较多,产生的烟气较大时,则将扰流板7推动至罐体1的内部,从而增大冷却与冷却的效果。由于烟气的附着性较强,在进烟管9通入一段时间后,扰流板7上会覆盖一层油层,使得扰流板7的冷却效果变差,因此可以将扰流板7从罐体1内抽出进行清洗。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组设备油烟吸收净化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和图2,罐体1上连接有用于定位扰流板7的定位销14。本申请中扰流板7滑动设置在罐体1上,若无其他限位装置,易导致扰流板7相对于罐体1的位置不稳定。因此在罐体1的外壁上安装有定位销14,定位销14一端连接在罐体1上,另一端抵接并限位扰流板7。扰流板7上可开设有多个定位孔,定位销14插接在定位孔内,从而防止扰流板7的运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组设备油烟吸收净化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和图2,罐体1的外壁上设有固定座13,定位销14螺纹连接在固定座13上。每个扰流板7的均对应设置有两个定位销14。两个定位销14分布在扰流板7的两侧且相对设置。在罐体1的外壁上设置有固定座13,定位销14与固定座13螺纹连接。散热部8避让定位销14设置。通过滑动扰流板7至不同的位置,从而产生不同的扰流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组设备油烟吸收净化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罐体1的侧壁上设有与冷却管6连通的进水管11与出水管12。冷却管6的数量为多个。连接板固定在罐体1的内壁上,多个冷却管6贯穿连接板,并通过连接板稳定在罐体1上。进水管11与出水管12位于罐体1的同一侧,并且进水管11高于出水管12设置。冷却管6一端与进水管11连通,另一端与出水管12连通。从进水管11排出的冷却水流入冷却管6并在冷却管6内折返后流入出水管12。通过将进水管11和出水管12设置在罐体1的同一侧便于后续的维修,而将进水管11高于出水管12设置能够与上升的烟气形成对流,从而提高冷却效果。可沿冷却管6的轴线多个散热翅片,提高与烟气的接触面积。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组设备油烟吸收净化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进水管11与出水管12均连接有控制阀10。在进水管11与出水管12位于罐体1的外侧部分均安装有控制阀10,通过控制阀10控制冷却管6内水的流量,从而控制冷却管6的冷却效果。例如冬天时,由于外界的气温较低,此时甚至无需冷却管6即可具有良好的冷却效果。对于温度较高的夏季,由于外界温度较高,则需要将控制阀10全开,才能够保证烟气的有效回收。
本申请中,吸收层5为活性炭层,为了提高吸收效果,活性炭层由低到高设置为多个,并且活性炭层的目数向上依次减少,进而具有较强的吸收效果。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机组设备油烟吸收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罐体,所述罐体的下部连通有进烟管,所述罐体的顶部开设有出气口;所述罐体内设有吸收层和冷却管,所述冷却管位于所述吸收层和所述进烟管之间;
多个扰流板,沿所述罐体高度方向依次排布,且间隔交错设置于所述罐体相对的内侧壁上,多个所述扰流板均位于所述进烟管与所述冷却管之间;和
散热部,位于所述罐体的外侧,且与所述扰流板连接,用于冷却所述扰流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组设备油烟吸收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的底部设置有排污管;所述排污管上安装有截止阀。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组设备油烟吸收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板的长度大于所述罐体内腔宽度的一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组设备油烟吸收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部为导热制件,所述散热部与所述扰流板一体成型。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组设备油烟吸收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板的一端贯穿所述罐体侧壁,并与所述散热部连接;所述罐体侧壁上设有用于密封所述扰流板与所述罐体侧壁间隙的垫圈。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组设备油烟吸收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上连接有用于定位所述扰流板的定位销。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机组设备油烟吸收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的外壁上设有固定座,所述定位销螺纹连接在所述固定座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组设备油烟吸收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冷却管连通的进水管与出水管。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机组设备油烟吸收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与所述出水管均连接有控制阀。
CN202020559101.3U 2020-04-15 2020-04-15 机组设备油烟吸收净化装置 Active CN2119362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59101.3U CN211936221U (zh) 2020-04-15 2020-04-15 机组设备油烟吸收净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59101.3U CN211936221U (zh) 2020-04-15 2020-04-15 机组设备油烟吸收净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936221U true CN211936221U (zh) 2020-11-17

Family

ID=731642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559101.3U Active CN211936221U (zh) 2020-04-15 2020-04-15 机组设备油烟吸收净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93622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05671A (zh) * 2023-10-18 2023-12-12 湖南德智新材料有限公司 固气分离装置和废气处理系统
CN117753154A (zh) * 2024-01-02 2024-03-26 百仑生物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一种发酵罐的尾气冷凝、调节一体化处理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05671A (zh) * 2023-10-18 2023-12-12 湖南德智新材料有限公司 固气分离装置和废气处理系统
CN117753154A (zh) * 2024-01-02 2024-03-26 百仑生物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一种发酵罐的尾气冷凝、调节一体化处理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936221U (zh) 机组设备油烟吸收净化装置
CN211429864U (zh) 一种单机柜数据中心液冷结构
CN205825084U (zh) 一种锅炉烟气余热回收器
CN216850782U (zh) 一种dcs控制柜
CN203464785U (zh) 双冷式闭式冷却系统
CN114984694A (zh) 一种组合式有机废气处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10278690U (zh) 一种恒温处理环境的活性炭吸附装置
CN2444199Y (zh) 水/油热管空气冷却器
CN208187173U (zh) 一种多层溢流冲击螺旋叶片式冷却塔
CN202326099U (zh) 一种水冷空气压缩机热回收系统
CN106050375B (zh) 一种适用于尾气热电回收的排气消声器
CN203798198U (zh) 一种防尘蒸发式冷却装置
CN111023881A (zh) 一种浅层地表降温装置
CN111464020A (zh) 一种直流变换器的散热装置
CN205352823U (zh) 一种快速取样冷却装置
CN210180247U (zh) 用于电力生产的冷却塔
CN220513773U (zh) 一种活性炭吸附箱
CN221055596U (zh) 高压气体换热装置
CN211476825U (zh) 一种浅层地表降温装置
CN219346682U (zh) 一种基于蒸发空冷器用湿帘
CN218038782U (zh) 一种节能型风冷变压器
CN204299883U (zh) 滑片式空气压缩机
CN211903838U (zh) 一种余热回收型制药设备用换热器
CN219579910U (zh) 一种复合水质稳定剂制备用回流冷凝装置
CN215832518U (zh) 一种高效冷却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