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920559U - 楼道电梯牵引系统及楼道电梯 - Google Patents

楼道电梯牵引系统及楼道电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920559U
CN211920559U CN202020417485.5U CN202020417485U CN211920559U CN 211920559 U CN211920559 U CN 211920559U CN 202020417485 U CN202020417485 U CN 202020417485U CN 211920559 U CN211920559 U CN 2119205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in
traction
shaft
pedal
straight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41748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侯全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041748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9205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9205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92055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ge And Drive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楼道电梯,特别涉及楼道电梯的牵引系统,提供了一种楼道电梯牵引系统及楼道电梯。其中楼道电梯牵引系统包括:驱动链轮,用于连接在电机减速机构上;牵引链条,从驱动链轮上绕过,为开环结构,两端分别为牵引端和自由端;牵引端,用于连接在人员承载架上;自由端,连接有链条拉直配重,链条拉直配重用于拉直牵引链条的位于驱动链轮与自由端之间的部分;配重导向座,供链条拉直配重沿倾斜方向导向移动,以使链条拉直配重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拉直牵引链条。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的楼道电梯牵引系统体积较大、装配不便的问题,使得楼道电梯能够实现更小的空间占用、装配方便。

Description

楼道电梯牵引系统及楼道电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楼道电梯,特别涉及楼道电梯的牵引系统。
背景技术
加装楼道电梯是老旧小区改造的其中一个方向。老旧小区加装的电梯包括两种形式:垂直电梯和楼道电梯。垂直电梯需要在单元门口挖井道,会破坏原楼的整体结构,并且大部分情况下电梯不能到家门口,要么靠上半层,要么靠下半层;另外,每层都需要设置钢结构,施工周期长,对一楼的进出影响很大,难以协调。相比而言,沿原有楼梯的倾斜方向安装的楼道电梯更具有成本优势和施工优势。
现有的楼道电梯一般是沿楼梯的倾斜方向设置架体,架体上导向装配人员承载架,架体的顶端和底端设置链轮,链轮上绕设链条,链条与承载架连接。使用时,人员站立在人员承载架上设置的踏板上,链轮在驱动电机的带动下转动,通过链条带动人员承载架上下移动,实现上楼和下楼。为了实现链轮对链条的可靠驱动、避免链条在链轮上打滑,目前的链条均为闭环形式的封闭链条,但是,由于楼道长度往往较长,因此链条容易在自身重力下垂,运行时链条将会与架体或装饰板发生碰撞、摩擦,噪音较大,会对住户造成较大影响。
授权公告号为CN204355910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楼道电梯,该电梯的曳引索采用的是开环形式,以曳引索采用链条为例,链条绕过架体顶部的曳引轮(链轮),一端连接在承载架(即上述专利中的移动座板)上,另一端连接对重车或对重块上。使用时,电机减速机构驱动链轮转动,带动承载架升降,对重车能够平衡掉一部分承载架和乘坐人员的质量,从而减小对电机减速机构牵引力的要求。例如,承载架和乘坐人员的重力在楼梯倾斜方向方向上的分力为a,对重车在楼梯倾斜方向方向上的分力为b,b值往往接近a值的一半;这样,电机减速机构带动乘坐人员上升时,只需要能够输出a-b的动力即可,这种形式能够降低对电机额定扭矩的要求,降低电机成本、减小噪音。
然而,目前电机的性能已有较大提升,已经能够在较低的成本下满足大额定扭矩要求。在这种情况下,设置对重车虽然仍有利于降低额定扭矩需求、降低电机成本,但是,楼梯内空间有限,满足上述要求的对重车或对重块需要占用较大的体积,不利于楼道电梯其他结构的布设,对重车或对重块的自身质量也较大,会给装配造成较大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楼道电梯牵引系统,解决现有的楼道电梯牵引系统体积较大、装配不便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楼道电梯,能够实现更小的空间占用、装配方便。
本实用新型中楼道电梯牵引系统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楼道电梯牵引系统,包括:
驱动链轮,用于连接在电机减速机构上;
牵引链条,从驱动链轮上绕过,为开环结构,两端分别为牵引端和自由端;
牵引端,用于连接在人员承载架上;
自由端,连接有链条拉直配重,链条拉直配重用于拉直牵引链条的位于驱动链轮与自由端之间的部分;
配重导向座,供链条拉直配重沿倾斜方向导向移动,以使链条拉直配重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拉直牵引链条。
有益效果: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在牵引链条的自由端的链条拉直配重沿倾斜方向导向移动装配在配重导向座上,其自身重力仅仅用于拉直牵引链条的位于驱动链轮与自由端之间的部分、避免牵引链条堆积、卡滞,楼道电梯牵引系统的牵引动力是由电机减速机构承担,链条拉直配重不需要像现有技术中的对重车或对中块那样具有较大的质量,因此体积能够做得较小,并且单个零部件质量较轻,也便于装配维护。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链条拉直配重的质量不大于10公斤。
有益效果: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述质量的链条拉直配重能够满足楼道电梯的使用需求,并且能够有效控制链条拉直配重的体积。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配重导向座由钢管制成,用于构成楼道电梯的主体支架的一部分;
链条拉直配重设置在钢管的中空部分内,所述牵引链条的位于驱动链轮与牵引端之间的部分位于配重导向座外部。
有益效果: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利用配重导向座内的空间,更好地减小链条拉直配重占用的空间,另外采用钢管结构简单、成本低,能够对链条拉直配重进行导向,保证链条拉直配重的顺利动作,并且能够作为楼道电梯的主体支架的一部分,制造方便,结构紧凑。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链条拉直配重上设有滚轮,滚轮的外周面暴露出链条拉直配重的底面,用于滚动支撑在钢管的内壁上;
链条拉直配重上设有滚轮容纳槽,滚轮沿其轴向至少部分沉入所述滚轮容纳槽中。
有益效果: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滚轮能够减小链条拉直配重与配重导向座之间的阻力,从而可以使链条拉直配重的自身重力能够更有效地起到拉直牵引链条的作用,有利于减小对链条拉直配重的自身质量的要求,而滚轮容纳槽能够减小设置滚轮所需要占用的空间、为链条拉直配重留出更大的空间,从而能够更好地减小链条拉直配重的空间占用。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楼道电梯牵引系统还包括:
防脱轮,设置在驱动链轮靠近牵引链条的牵引端的一侧,用于将牵引链条压向驱动链轮以增大包角。
有益效果: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脱轮能够避免牵引链条的自由端过松而出现打滑,提高可靠性,同时能够进一步地降低对链条拉直配重的质量的要求。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楼道电梯牵引系统还包括:引导轮,所述引导轮在牵引链条的延伸路径上位于防脱轮靠近牵引链条的自由端的一侧,用于使牵引链条位于驱动链轮与自由端之间的部分与配重导向座平行。
有益效果: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引导轮能够使牵引链条位于驱动链轮与自由端之间的部分与配重导向座平行,避免牵引链条位于驱动链轮与自由端之间的部分歪斜而与配重导向座或楼道电梯的其他部分发生摩擦,能够更好地避免由此导致的噪音,有利于提升产品品质。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在配重导向座的导向方向上,防脱轮位于驱动链轮靠近链条拉直配重的一侧,引导轮位于驱动链轮远离链条拉直配重的一侧。
有益效果: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充分利用空间,减小防脱轮和引导轮的空间占用,有利于控制楼道电梯牵引系统的整体空间占用。
本实用新型中楼道电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楼道电梯,包括:
主体支架,用于固定到楼道上;
人员承载架,导向装配在主体支架上,用于承载乘坐人员;
楼道电梯牵引系统,楼道电梯牵引系统,包括:
驱动链轮,用于连接在电机减速机构上;
牵引链条,从驱动链轮上绕过,为开环结构,两端分别为牵引端和自由端;
牵引端,用于连接在人员承载架上;
自由端,连接有链条拉直配重,链条拉直配重用于拉直牵引链条的位于驱动链轮与自由端之间的部分;
配重导向座,供链条拉直配重沿倾斜方向导向移动,以使链条拉直配重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拉直牵引链条。
有益效果: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在牵引链条的自由端的链条拉直配重沿倾斜方向导向移动装配在配重导向座上,其自身重力仅仅能够拉直牵引链条的位于驱动链轮与自由端之间的部分、避免牵引链条堆积、卡滞即可,楼道电梯牵引系统的牵引动力是由电机减速机构承担,链条拉直配重不需要像对重车或对中块那样具有较大的质量,因此体积能够做得较小,有利于减小楼道电梯在楼道中占用的空间,并且单个零部件质量较轻,也便于装配维护。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链条拉直配重的质量不大于10公斤。
有益效果: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述质量的链条拉直配重能够满足楼道电梯的使用需求,并且能够有效控制链条拉直配重的体积。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配重导向座由钢管制成,用于构成楼道电梯的主体支架的一部分;
链条拉直配重设置在钢管的中空部分内,所述牵引链条的位于驱动链轮与牵引端之间的部分位于配重导向座外部。
有益效果: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利用配重导向座内的空间,更好地减小链条拉直配重占用的空间,另外采用钢管结构简单、成本低,能够对链条拉直配重进行导向,保证链条拉直配重的顺利动作,并且能够作为楼道电梯的主体支架的一部分,制造方便,结构紧凑。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链条拉直配重上设有滚轮,滚轮的外周面暴露出链条拉直配重的底面,用于滚动支撑在钢管的内壁上;
链条拉直配重上设有滚轮容纳槽,滚轮沿其轴向至少部分沉入所述滚轮容纳槽中。
有益效果: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滚轮能够减小链条拉直配重与配重导向座之间的阻力,从而可以使链条拉直配重的自身重力能够更有效地起到拉直牵引链条的作用,有利于减小对链条拉直配重的自身质量的要求,而滚轮容纳槽能够减小设置滚轮所需要占用的空间、为链条拉直配重留出更大的空间,从而能够更好地减小链条拉直配重的空间占用。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楼道电梯牵引系统还包括:
防脱轮,设置在驱动链轮靠近牵引链条的牵引端的一侧,用于将牵引链条压向驱动链轮以增大包角。
有益效果: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脱轮能够避免牵引链条的自由端过松而出现打滑,提高可靠性,同时能够进一步地降低对链条拉直配重的质量的要求。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楼道电梯牵引系统还包括:引导轮,所述引导轮在牵引链条的延伸路径上位于防脱轮靠近牵引链条的自由端的一侧,用于使牵引链条位于驱动链轮与自由端之间的部分与配重导向座平行。
有益效果: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引导轮能够使牵引链条位于驱动链轮与自由端之间的部分与配重导向座平行,避免牵引链条位于驱动链轮与自由端之间的部分歪斜而与配重导向座或楼道电梯的其他部分发生摩擦,能够更好地避免由此导致的噪音,有利于提升产品品质。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在配重导向座的导向方向上,防脱轮位于驱动链轮靠近链条拉直配重的一侧,引导轮位于驱动链轮远离链条拉直配重的一侧。
有益效果: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充分利用空间,减小防脱轮和引导轮的空间占用,有利于控制楼道电梯牵引系统的整体空间占用。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人员承载架包括:
承载架主体;
翻转踏板,通过踏板转轴铰接在承载架主体上,其在翻转行程上具有收起位和打开位;
电机连接轴,传动连接有踏板驱动电机;
踏板驱动弹簧,设置在电机连接轴与踏板转轴之间,用于传递弹性扭矩。
有益效果: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踏板驱动弹簧能够在电机连接轴与踏板转轴之间传递弹性扭矩,如果翻转踏板被人强制翻开,踏板驱动弹簧能够发生变形,避免踏板驱动电机受到过大作用力而出现损坏。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在设置踏板驱动弹簧的基础上,人员承载架还包括:
踏板复位弹簧,用于在承载架主体与踏板转轴之间产生弹性扭矩,对翻转踏板施加朝向收起位转动的作用力。
有益效果: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踏板复位弹簧能够更好地保证翻转踏板复位到收起状态,提高动作准确性,并且能够减轻翻转踏板上翻时所需的驱动力,同时还能够对翻转踏板的向下打开进行缓冲。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在设置踏板复位弹簧的基础上,所述踏板复位弹簧与承载架主体之间设有弹力调节结构,用于调节踏板复位弹簧的弹性复位力。
有益效果: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力调节结构能够调节踏板复位弹簧的弹性复位力,有利于更好地保证翻转踏板复位到收起状态,并且如果踏板复位弹簧在长期使用出现变形、弹力发生变化,也能够方便地进行调整。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对于弹力调节结构,人员承载架还包括:
扭矩调节轴,设置在踏板复位弹簧与承载架主体之间;
扭矩调节轴上设有固定法兰,固定法兰与承载架主体的至少一个上设有多个调节孔,调节孔沿周向分布,用于调节固定法兰的周向位置。
有益效果: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法兰通过调节螺钉与承载架主体固定,调节方便,结构简单。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在设置踏板复位弹簧的基础上,翻转踏板转轴为空心轴,所述电机连接轴穿装在空心轴内;
人员承载架还包括:
转接轴,转接轴穿设在空心轴的轴向中部;
传动销,同时穿过翻转踏板轴和所述转接轴,在翻转踏板轴与转接轴之间传递扭矩;
所述踏板驱动弹簧设置在电机连接轴与转接轴之间。
有益效果: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电机连接轴、转接轴设置在空心轴形式的翻转踏板转轴内有利于减小空间占用,结构紧凑。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在翻转踏板转轴为空心轴的基础上,所述转接轴为分体形式,包括第一转接轴和第二转接轴,所述第一转接轴与踏板驱动弹簧固定连接,第二转接轴与踏板复位弹簧固定连接;
第一转接轴与第二转接轴之间沿转接轴轴向插接配合,两者之间设有扭矩传递结构。
有益效果: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转接轴与第二转接轴之间沿转接轴轴向插接配合,便于装配。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在转接轴采用分体形式的基础上,所述第一转接轴和第二转接轴的其中一个的端部设有插接孔,另一个的端部设有插接头,插接孔与插接头之间设有止转平面,止转平面构成扭矩传递结构。
有益效果:采用设有止转平面的插接孔与插接头结构简单,便于制造,装配方便。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在转接轴采用分体形式的基础上,所述踏板驱动弹簧为螺旋弹簧,轴向两端分别与电机连接轴和第一转接轴固定。
有益效果: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踏板驱动弹簧采用螺旋弹簧,结构紧凑,便于安装到空心轴中。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在转接轴采用分体形式的基础上,所述踏板复位弹簧为螺旋弹簧,轴向一端与所述第二转接轴固定。
有益效果: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踏板复位弹簧采用螺旋弹簧,结构紧凑,便于安装到空心轴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楼道电梯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同时也是本实用新型中楼道电梯牵引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翻转踏板处于打开位时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B-B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楼道电梯的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楼道电梯的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相应附图标记所对应的组成部分的名称为:10-主体支架,11-方钢底座,12-方钢顶座,13-端部立柱,14-底部导轨,15-顶部导轨,20-人员承载架,21-承载架主体,22-翻转踏板,23-扶手,24-踏板安装立板,25-踏板转轴,26-电机连接轴,27-第一转接轴,28-第二转接轴,29-扭矩调节轴,210-踏板驱动电机,211-踏板驱动弹簧,212-踏板复位弹簧,213-固定法兰,214-调节孔,215-调节螺钉,216-六方头,217-六方孔,218-传动销,30-楼道电梯牵引系统,31-驱动链轮,32-牵引链条,33-防脱轮,34-引导轮,35-驱动装置座,36-链条拉直配重,37-滚轮,38-滚轮容纳槽,40-减速电机,50-楼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即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可能出现的术语“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可能出现的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可能出现的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可能出现的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可能出现的术语“设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设有”的对象可以是本体的一部分,也可以是与本体分体布置并连接在本体上,该连接可以是可拆连接,也可以是不可拆连接。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中楼道电梯的实施例1:如图1所示,包括主体支架10、人员承载架20和楼道电梯牵引系统30。主体支架10用于沿楼梯50的倾斜方向固定到楼道上,包括方钢底座11、方钢顶座12和端部立柱13,方钢底座11、方钢顶座12和端部立柱13都由方钢制成,方钢底座11、方钢顶座12均为80mm×80mm方钢。主体支架10上设有底部导轨14和顶部导轨15,底部导轨14和顶部导轨15均平行于楼梯50的倾斜方向。人员承载架20通过底部导轨14和顶部导轨15导向装配在主体支架10上,用于承载乘坐人员。人员承载架20包括承载架主体21、翻转踏板22和扶手23。底部导轨14为圆柱直线导轨,用于承重;顶部导轨15为U形槽钢,人员承载架20通过支撑轮与U形槽钢的侧壁滚动支撑配合,用于防止人员承载架20绕圆柱直线导轨偏摆。楼道电梯牵引系统30采用开环链结构,用于在减速电机40的驱动下带动人员承载架20升降。
具体地,楼道电梯牵引系统30包括驱动链轮31、牵引链条32、防脱轮33和引导轮34。楼道电梯的主体支架10的顶部设有驱动装置座35,驱动装置座35上固定有上述减速电机40和上述防脱轮33、引导轮34,减速电机40构成电机减速机构,用于为楼道电梯牵引系统30提供升降动力,驱动链轮31连接在减速电机40的输出轴上。
牵引链条32从驱动链轮31上绕过,在驱动链轮31上的包角约为180度。牵引链条32的两端分别为牵引端和自由端,牵引端连接在人员承载架20上;用于带动人员承载架20升降,自由端连接有链条拉直配重36,链条拉直配重36为方形柱体。
方钢底座11为中空结构,链条拉直配重36的底部设有滚轮37,滚轮37的外周面暴露出链条拉直配重36的底面,用于滚动支撑在方钢底座11内壁的底面上,能够沿方钢底座11的内壁沿楼梯50的倾斜方向导向移动,方钢底座11构成配重导向座。链条拉直配重36的横截面为方形,与方钢底座11的中空部分的横截面匹配。为了更加充分地利用方钢底座11内部的空间,如图2所示,链条拉直配重36的水平方向两侧的侧面上设有滚轮容纳槽38,滚轮37沿其轴向沉入所述滚轮容纳槽38中。链条拉直配重36的质量为8kg,仅用于拉直牵引链条32的位于驱动链轮31与自由端之间的部分。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链条拉直配重36的质量也可以根据牵引链条32的质量、楼梯50的倾斜角度等因素进行调整,能够使牵引链条32的位于驱动链轮31与自由端之间的部分张紧即可,优选情况下,链条拉直配重36的质量控制在10kg以下。
牵引链条32还绕过防脱轮33和引导轮34。在楼梯50的倾斜方向上,防脱轮33位于驱动链轮31靠近链条拉直配重36的一侧,引导轮34位于驱动链轮31远离链条拉直配重36的一侧。防脱轮33用于将牵引链条32压向驱动链轮31,避免牵引链条32在驱动链轮31上打滑;引导轮34在牵引链条32的延伸路径上位于防脱轮33靠近牵引链条32的自由端的一侧,用于使牵引链条32位于驱动链轮31与自由端之间的部分与配重导向座平行,避免牵引链条32与其他结构之间出现摩擦。
人员承载架20的承载架主体21的底部设有两只踏板安装立板24,用于装配翻转踏板22。翻转踏板22固定在踏板转轴25上,踏板转轴25由圆形钢管制成,为空心轴,轴向两端通过轴承转动装配在踏板安装立板24上,踏板安装立板24构成轴承架。翻转踏板22在翻转行程上具有收起位和打开位,处于收起位时翻转踏板22呈竖向,能够减小楼道内的空间占用,处于打开位时翻转踏板22呈水平状态,如图3所示,供乘坐人员站立。此时承载架主体21上设置的支撑结构能够对人员承载架20的底部进行支撑,保证其能够承受电梯乘坐人员的重量。如图4所示,人员承载架20还包括电机连接轴26、第一转接轴27、第二转接轴28和扭矩调节轴29,上述各轴均设置在空心轴内。
其中一侧的踏板安装立板24上固定有踏板驱动电机210,踏板驱动电机210为采用涡轮蜗杆机构减速的蜗杆减速电机,具有自锁功能,电机连接轴26的一端与踏板驱动电机210传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一转接轴27之间设有踏板驱动弹簧211,踏板驱动弹簧211为螺旋弹簧,用于传递弹性扭矩。
第二转接轴28和扭矩调节轴29之间设有踏板复位弹簧212,踏板复位弹簧212同样为螺旋弹簧,用于在承载架主体与踏板转轴25之间产生弹性扭矩,对翻转踏板施加朝向收起位转动的作用力。扭矩调节轴29设置在踏板复位弹簧212与承载架主体之间,一端与踏板复位弹簧212的对应端固定连接,另一端设有固定法兰213,固定法兰213上均布有多个调节孔214,踏板安装立板24上设有一个螺纹孔,供穿过调节孔214的调节螺钉215螺纹连接,用于调节固定法兰213的周向位置,进而调节踏板复位弹簧212对踏板的作用力,保证踏板复位弹簧212能够可靠地复位到收起位。
第一转接轴27的端部设有六方头216,构成插接头,第二转接轴28的端部设有六方孔217,构成插接孔,六方头216与六方孔217之间的六个止转平面形成扭矩传递结构,用于传递扭矩。翻转踏板轴和第一转接轴27之间设有传动销218,传动销218同时穿过翻转踏板轴和第一转接轴27,在两者之间传递扭矩。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传动销218也可以设置在翻转踏板轴和第二转接轴28之间。
装配时,电机连接轴26、踏板驱动弹簧211、第一转接轴27作为一体连接到踏板驱动电机210的输出轴上,并穿入踏板转轴25的一端;踏板驱动电机210通过支座固定在踏板安装立板24上,在翻转踏板22运动到收起位时,将第一转接轴27与踏板转轴25通过传动销218连接在一起。连接为一体的第二转接轴28、踏板复位弹簧212和扭矩调节轴29从踏板转轴25的另一端插入,通过六方孔217与第一转接轴27端部的六方头216插接,转动固定法兰213到合适位置,使翻转踏板22更好地贴向承载架主体21,并通过调节螺钉215将固定法兰213固定到承载架主体21的踏板安装立板24上。
人员需要乘坐电梯时,踏板驱动电机210转动,对踏板驱动弹簧211施加扭矩,当扭矩大于踏板复位弹簧212的扭矩时,翻转踏板22开始被打开,直至打开位,踏板驱动电机210停止并自锁。乘坐人员从翻转踏板22上离开后,踏板驱动电机210反向转动,踏板驱动弹簧211被逐渐释放,翻转踏板22在踏板复位弹簧212的作用下逐渐翻转至收起位。翻转踏板22在收起位时,如果有人手动强行翻动翻转踏板22,翻转踏板22能够在翻动力大于踏板驱动弹簧211和踏板复位弹簧212的作用力时被打开,由于设置有踏板驱动弹簧211和踏板复位弹簧212,因此不至于将翻动力直接传递到踏板驱动电机210上,从而能够避免由于非正常打开翻转踏板22造成踏板驱动电机210损坏,有利于提高楼道电梯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使用时,乘坐人员需要上行时,驱动链轮31在减速电机40的驱动下按照图1所示方向逆时针转动,牵引链条32的牵引端带动承载架和乘坐人员上行,牵引链条32的自由端在链条拉直配重36的向下牵拉下被下放,使得牵引链条32的位于驱动链轮31与自由端之间的部分被张紧、拉直,避免与其他结构发生摩擦而产生噪音和磨损,同时能够避免牵引链条32堆积、卡滞,保证楼道电梯牵引系统30的顺利运行。乘坐人员需要下行时,驱动链轮31在减速电机40的驱动下按照图1所示方向顺时针转动,牵引链条32的牵引端带动承载架和乘坐人员下行,牵引链条32的自由端上行,此时链条拉直配重36同样能够使得牵引链条32的位于驱动链轮31与自由端之间的部分被张紧,避免与其他结构发生摩擦而产生噪音和磨损,保证楼道电梯牵引系统30的顺利运行。
本实用新型中楼道电梯的实施例2: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1中楼道电梯牵引系统30包括防脱轮33和引导轮34,而本实施例中,楼道电梯牵引系统30仅设有防脱轮33,未设置引导轮34,并且防脱轮33供牵引链条32引出的部位对应于链条拉直配重36设置,使得牵引链条32在链条拉直配重36的牵引下与楼梯50的倾斜方向平行,同时使牵引链条32在驱动链轮31上的包角呈180度。
在其他实施例中,牵引链条32在驱动链轮31上的包角也可以小于180度或者大于180度,但是优选地不小于90度,以保证驱动链轮31对牵引链条32的可靠牵引。
另外,在其他实施例中,根据驱动链轮31的设置位置和直径,在牵引链条32在驱动链轮31上的包角足够大、能够避免打滑的情况下,防脱轮33和引导轮34均可以省去。
再者,在其他实施例中,牵引链条32的位于驱动链轮31与自由端之间的部分也可以与楼梯的倾斜方向具有夹角,不与其他零部件产生摩擦即可。
本实用新型中楼道电梯的实施例3: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1中楼道电梯牵引系统30的防脱轮33和引导轮34分别设置在驱动链轮31的两侧,而本实施例中,引导轮34和驱动链轮31在与楼梯的倾斜方向垂直的方向上位于防脱轮33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中楼道电梯的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1中配重导向座由方钢底座11构成,链条拉直配重36通过滚轮37滚动支撑在底部方钢内,而本实施例中,配重导向座由槽钢制成,槽钢的开口朝上,链条拉直配重36通过滚轮37滚动支撑在槽钢内。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配重导向座也可以单独设置,固定到主体支架10上。
本实用新型中楼道电梯的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1中配重导向座为中空结构,链条拉直配重36滚动装配在配重导向座的中空部分内,而在本实施例中,配重导向座是滑轨,链条拉直配重36滑动装配在滑轨上。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链条拉直配重36也可以导向滑动装配到配重导向座的顶面上,或者滚动装配配在重导向座的顶面上。
本实用新型中楼道电梯的实施例6: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1中人员承载架包括踏板复位弹簧212,并且踏板复位弹簧212一端连接在第二转接轴28上,另一端通过扭矩调节轴29连接到承载架主体上,而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转接轴28直接穿出踏板转轴25,踏板复位弹簧212为螺旋扭转扭簧,螺旋扭转扭簧套设在第二转接轴28的穿出端上,并连接在第二转接轴28与承载架主体之间。
本实用新型中楼道电梯的实施例7: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1中人员承载架包括踏板复位弹簧212,而在本实施例中未设置踏板复位弹簧212,踏板转轴25仅通过踏板驱动弹簧211与电机连接轴26传动连接,依靠踏板驱动电机210的驱动实现复位,如有人强行翻动翻转踏板22,踏板驱动弹簧211能够发生形变,避免踏板驱动电机210直接受力。
本实用新型中楼道电梯的实施例8: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1中踏板驱动弹簧211与踏板复位弹簧212之间的转接轴包括第一转接轴27和第二转接轴28,而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转接轴27和第二转接轴28为一体式结构,即踏板驱动弹簧211与踏板复位弹簧212之间仅设有一只完整的转接轴。由于电机连接轴26与踏板驱动电机210之间为插接配合,装配时可以通过两者的插接实现传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楼道电梯的实施例9: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1中第一转接轴27与第二转接轴28之间的扭矩传递结构为六方头216和六方孔217,而在本实施例中扭矩传递结构为花键结构。
本实用新型中楼道电梯的实施例10: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1中踏板转轴25为空心轴,电机连接轴26、转接轴、扭矩调节轴29均插装在空心轴内,而在本实施例中未设置转接轴,踏板转轴为实心轴,设置在翻转踏板22的宽度方向中部,长度较短,而电机连接轴和扭矩调节轴分别位于踏板转轴的轴向两端,踏板转轴与电机连接轴之间设有沿踏板转轴轴向延伸的踏板驱动弹簧,踏板转轴与扭矩调节轴之间设有沿踏板转轴轴向延伸的踏板复位弹簧。
本实用新型中楼道电梯牵引系统的实施例:楼道电梯牵引系统的实施例即上述楼道电梯的任一实施例中记载的楼道电梯牵引系统30,此处不再具体说明。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凡是运用本申请的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结构变化,同理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7)

1.楼道电梯牵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驱动链轮,用于连接在电机减速机构上;
牵引链条,从驱动链轮上绕过,为开环结构,两端分别为牵引端和自由端;
牵引端,用于连接在人员承载架上;
自由端,连接有链条拉直配重,链条拉直配重用于拉直牵引链条的位于驱动链轮与自由端之间的部分;
配重导向座,供链条拉直配重沿倾斜方向导向移动,以使链条拉直配重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拉直牵引链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楼道电梯牵引系统,其特征在于,链条拉直配重的质量不大于10公斤。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楼道电梯牵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导向座由钢管制成,用于构成楼道电梯的主体支架的一部分;
链条拉直配重设置在钢管的中空部分内,所述牵引链条的位于驱动链轮与牵引端之间的部分位于配重导向座外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楼道电梯牵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链条拉直配重上设有滚轮,滚轮的外周面暴露出链条拉直配重的底面,用于滚动支撑在钢管的内壁上;
链条拉直配重上设有滚轮容纳槽,滚轮沿其轴向至少部分沉入所述滚轮容纳槽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楼道电梯牵引系统,其特征在于,楼道电梯牵引系统还包括:
防脱轮,设置在驱动链轮靠近牵引链条的牵引端的一侧,用于将牵引链条压向驱动链轮以增大包角。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楼道电梯牵引系统,其特征在于,楼道电梯牵引系统还包括:引导轮,所述引导轮在牵引链条的延伸路径上位于防脱轮靠近牵引链条的自由端的一侧,用于使牵引链条位于驱动链轮与自由端之间的部分与配重导向座平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楼道电梯牵引系统,其特征在于,在配重导向座的导向方向上,防脱轮位于驱动链轮靠近链条拉直配重的一侧,引导轮位于驱动链轮远离链条拉直配重的一侧。
8.楼道电梯,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支架,用于固定到楼道上;
人员承载架,导向装配在主体支架上,用于承载乘坐人员;
楼道电梯牵引系统,楼道电梯牵引系统为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楼道电梯牵引系统。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楼道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员承载架包括:
承载架主体;
翻转踏板,通过踏板转轴铰接在承载架主体上,其在翻转行程上具有收起位和打开位;
电机连接轴,传动连接有踏板驱动电机;
踏板驱动弹簧,设置在电机连接轴与踏板转轴之间,用于传递弹性扭矩。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楼道电梯,其特征在于,人员承载架还包括:
踏板复位弹簧,用于在承载架主体与踏板转轴之间产生弹性扭矩,对翻转踏板施加朝向收起位转动的作用力。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楼道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复位弹簧与承载架主体之间设有弹力调节结构,用于调节踏板复位弹簧的弹性复位力。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楼道电梯,其特征在于,人员承载架还包括:
扭矩调节轴,设置在踏板复位弹簧与承载架主体之间;
扭矩调节轴上设有固定法兰,固定法兰与承载架主体的至少一个上设有多个调节孔,调节孔沿周向分布,用于调节固定法兰的周向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楼道电梯,其特征在于,翻转踏板转轴为空心轴,所述电机连接轴穿装在空心轴内;
人员承载架还包括:
转接轴,转接轴穿设在空心轴的轴向中部;
传动销,同时穿过翻转踏板轴和所述转接轴,在翻转踏板轴与转接轴之间传递扭矩;
所述踏板驱动弹簧设置在电机连接轴与转接轴之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楼道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轴为分体形式,包括第一转接轴和第二转接轴,所述第一转接轴与踏板驱动弹簧固定连接,第二转接轴与踏板复位弹簧固定连接;
第一转接轴与第二转接轴之间沿转接轴轴向插接配合,两者之间设有扭矩传递结构。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楼道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接轴和第二转接轴的其中一个的端部设有插接孔,另一个的端部设有插接头,插接孔与插接头之间设有止转平面,止转平面构成扭矩传递结构。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楼道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驱动弹簧为螺旋弹簧,轴向两端分别与电机连接轴和第一转接轴固定。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楼道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复位弹簧为螺旋弹簧,轴向一端与所述第二转接轴固定。
CN202020417485.5U 2020-03-27 2020-03-27 楼道电梯牵引系统及楼道电梯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9205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17485.5U CN211920559U (zh) 2020-03-27 2020-03-27 楼道电梯牵引系统及楼道电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17485.5U CN211920559U (zh) 2020-03-27 2020-03-27 楼道电梯牵引系统及楼道电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920559U true CN211920559U (zh) 2020-11-13

Family

ID=733486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417485.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920559U (zh) 2020-03-27 2020-03-27 楼道电梯牵引系统及楼道电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92055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435308B2 (en) Drive configuration for stair lifts
CN203976174U (zh) 折叠式住宅电动楼梯
CN201280372Y (zh) 一种低楼层代步电梯
CN211920559U (zh) 楼道电梯牵引系统及楼道电梯
US5944144A (en) Traction drive elevator
CN211817865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调节支撑结构
CN111467727B (zh) 钢结构跳水高台装置
CN210117137U (zh) 一种楼道代步器
DE3627975A1 (de) Personenaufzug fuer einfamilienhaeuser
KR100960101B1 (ko) 휠체어용 계단 승강장비
EP0856460B1 (de) Durch Muskelkraft angetriebenes Fahrzeug, insbesondere Fahrrad
CN215047850U (zh) 电动升降楼梯
CN113387258B (zh) 电动升降楼梯
CN216072631U (zh) 牵引式爬楼机
JPH1160110A (ja) 簡易階段昇降装置
CN113104703A (zh) 一种基于异向非等距双筒螺旋驱动结构的升降设备
CN219156213U (zh) 一种新型防坠别墅梯
JP3197388B2 (ja) エレベータ
CN116853379B (zh) 一种不锈钢门窗制造的楼梯运输设备
CN211198286U (zh) 一种适合步行楼梯升级改造使用的代步机
CN112027874A (zh) 一种自动步梯
CN212387542U (zh) 一种自动步梯
CN110589655A (zh) 室内电梯的驱动绳索的换向装置
CN218145209U (zh) 曳引式电梯盘车省力装置
CN210286393U (zh) 倾斜式轻型单侧直线电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113

Termination date: 2021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