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880881U - 用于液冷板的分集液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液冷板的分集液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880881U
CN211880881U CN202020773870.3U CN202020773870U CN211880881U CN 211880881 U CN211880881 U CN 211880881U CN 202020773870 U CN202020773870 U CN 202020773870U CN 211880881 U CN211880881 U CN 2118808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liquid
mounting surface
accommodating cavity
exter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77387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前
刘方宇
高阳
巫跃凤
杨作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MicroBT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MicroBT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MicroBT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MicroBT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77387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8808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8808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8808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液冷板的分集液装置,该分集液装置包括分集液本体,分集液本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分集液本体还具有并排设置的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然后,第一安装面用于安装在液冷板上,在第二安装面上,分别设有第一外接通孔、第二外接通孔、第一转接通孔和第二转接通孔,其中,第一外接通孔和第一转接通孔分别贯穿至第一容置腔,第二外接通孔和第二转接通孔分别贯穿至第二容置腔;即,该第一容置腔作为分液腔,第二容置腔作为集液腔;这样,与液冷板配合使用时,该分集液装置可以设于液冷板进出液口的中间区域,并且第二安装面朝外,管道均设于该第二安装面,从而具有空间利用率高,方便安装使用的技术效果。

Description

用于液冷板的分集液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液冷散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液冷板的分集液装置。
背景技术
现阶段,随着技术的发展,电子设备的运算性能越发提高,尤其是随着电子设备中运算芯片等的功耗及密集程度的提升,对散热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风冷已经不能满足上述的散热需要,目前,可以在电子设备例如PCB板表面加装液冷板,以实现液冷散热。
上述液冷散热方案中,与液冷板配合使用的是分液器和集液器,冷却液首先进入分液器,然后从分液器分别进入不同的液冷板,再从不同的液冷板进入集液器,以完成散热循环。
然而,现有技术中,该分液器和集液器是分开设置的,属于两个独立的安装部件,并且,分液器或集液器中,与外部冷却液循环系统联通的通孔和与液冷板联通的通孔是一字排开、设于同一直线上,这样导致与液冷板配套使用时具有占用空间较大,安装、使用不便的困扰。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液冷板的分集液装置,该分集液装置与液冷板连接使用,该分集液装置包括分集液本体,分集液本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在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之间,分集液本体具有并排设置的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然后,第一安装面用于安装在液冷板上,在第二安装面上,分别设有第一外接通孔、第二外接通孔、第一转接通孔和第二转接通孔,其中,第一外接通孔和第一转接通孔分别贯穿至第一容置腔,第二外接通孔和第二转接通孔分别贯穿至第二容置腔;这样,冷却液从第一外接通孔流入第一容置腔,并经第一转接通孔流入液冷板,然后,冷却液从液冷板经第二转接通孔流入第二容置腔,并经第二外接通孔流出,即,第一容置腔作为分液腔、第二容置腔作为集液腔;
也就是说,本申请实施例的分集液装置,将分液腔和集液腔并排设置,并且,与冷却液和液冷板联通的通孔设于同一面,这样,与液冷板配合使用时,该分集液装置可以设于液冷板进出液口的中间区域,并且第二安装面朝外,管道均设于第二安装面,从而解决了由于分液器和集液器分开设置造成的占用空间较大、安装使用不便的技术问题,实现了空间利用率高,方便安装使用的技术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液冷板的分集液装置,所述分集液装置与液冷板连接,所述分集液装置包括:
分集液本体,所述分集液本体具有第一安装面和与所述第一安装面相对的第二安装面;
第一容置腔,所述第一容置腔设于所述第一安装面和所述第二安装面之间;
第二容置腔,所述第二容置腔设于所述第一安装面和所述第二安装面之间,并与所述第一容置腔并排设置;
第一外接通孔,设于所述第二安装面,且,所述第一外接通孔贯穿至所述第一容置腔;
第二外接通孔,设于所述第二安装面,且,所述第二外接通孔贯穿至所述第二容置腔;
第一转接通孔,设于所述第二安装面,且,所述第一转接通孔贯穿至所述第一容置腔;
第二转接通孔,设于所述第二安装面,且,所述第二转接通孔贯穿至所述第二容置腔;
其中,所述第一外接通孔和所述第二外接通孔用于联通冷却液外循环散热系统,所述第一转接通孔和所述第二转接通孔用于联通液冷板;
冷却液从所述第一外接通孔流入所述第一容置腔,并经所述第一转接通孔流入所述液冷板,然后,所述冷却液从所述液冷板经第二转接通孔流入所述第二容置腔,并经所述第二外接通孔流出,以使所述第一容置腔作为分液腔、所述第二容置腔作为集液腔。
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分集液装置还包括进气通孔和排液通孔,所述进气通孔和所述排液通孔设于所述第二安装面;其中,
所述进气通孔贯穿至所述第一容置腔,所述排液通孔贯穿至所述第二容置腔;或者,
所述进气通孔贯穿至所述第二容置腔,所述排液通孔贯穿至所述第一容置腔。
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进气通孔和所述排液通孔外接有阀门。
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分集液装置与多个所述液冷板连接,所述分集液装置包括多个所述第一转接通孔和多个所述第二转接通孔,所述第一转接通孔和所述第二转接通孔的数量相同;并且,
所述第一转接通孔的数量与所述液冷板的数量相同;或者,
所述第一转接通孔的数量为相较所述液冷板的数量减一。
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分集液本体包括分集液主体和装设于所述分集液主体的第一封盖和第二封盖;其中,
所述分集液主体具有所述第一安装面和所述第二安装面,在所述第一安装面和所述第二安装面之间,所述分集液主体具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分别贯穿所述分集液主体的两端;
所述第一封盖装设于所述第一通道的两端,以使所述第一通道构成所述第一容置腔;
所述第二封盖装设于所述第二通道的两端,以使所述第二通道构成所述第二容置腔。
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分集液主体还设有隔热通道,所述隔热通道贯穿所述分集液主体,所述隔热通道位于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之间。
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面外凸有固定外缘,所述固定外缘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用于装设于所述液冷板。
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外接通孔、所述第二外接通孔、所述第一转接通孔和所述第二转接通孔外接有管接头,所述管接头为焊接或螺纹连接。
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外接通孔、所述第二外接通孔、所述第一转接通孔和所述第二转接通孔为沉孔,所述沉孔设有内螺纹,所述管接头设有与所述内螺纹螺旋安装的外螺纹。
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管接头为快插式管接头,或宝塔式管接头或活接接头。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本申请实施例中,该分集液装置与液冷板连接使用,例如与多个液冷板连接使用;其中,该分集液装置包括分集液本体,分集液本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在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之间,分集液本体具有并排设置的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然后,第一安装面用于安装在液冷板上,在第二安装面上,分别设有第一外接通孔、第二外接通孔、第一转接通孔和第二转接通孔,其中,第一外接通孔和第一转接通孔分别贯穿至第一容置腔,第二外接通孔和第二转接通孔分别贯穿至第二容置腔;这样,冷却液从第一外接通孔流入第一容置腔,并经第一转接通孔流入液冷板,然后,冷却液从液冷板经第二转接通孔流入第二容置腔,并经第二外接通孔流出,即,该第一容置腔作为分液腔,第二容置腔作为集液腔;也就是说,本申请实施例的分集液装置,将分液腔和集液腔并排设置,并且,与冷却液和液冷板联通的通孔设于同一面,这样,与液冷板配合使用时,该分集液装置可以设于液冷板进出液口的中间区域,并且第二安装面朝外,管道均设于该第二安装面,从而具有空间利用率高,方便安装使用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分集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分集液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沉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管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分集液装置与所述液冷板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6为现有分液器和集液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分液器,2-集液器,
10-液冷板,
21-第一封盖,
22-第二封盖,
23-分集液主体,
231-第一安装面,2311-固定外缘,2312-固定孔
232-第二安装面,
233-第一通道,2331-第一外接通孔,2332-第一转接通孔,2333-进气通孔,
234-第二通道,2341-第二外接通孔,2342-第二转接通孔,2343-排液通孔,
235-隔热通道,
24-快插式管接头,241-外螺纹,242-密封圈,243-锁紧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概述
目前,电子设备的运算性能越发提高,尤其是随着电子设备中运算芯片等的功耗及密集程度的提升,对散热要求越来越高。例如,随着虚拟货币技术发展,用于虚拟货币挖矿的挖矿设备需求不断增大,矿机设备体积及芯片算力性能要求越来越高,随之而来的是芯片功耗及密集程度提升。将芯片保持最佳的工作状态让矿机性能发挥极致,传统风冷散热方式已经出现疲态。传统风冷矿机不仅工作环境恶劣,而且风冷散热噪音大,算力板进出风位置芯片温度差异也很大,挖矿设备采用液冷板的液冷散热已成为趋势。
分集液器是挖矿设备冷板式液冷方案中的必有部件,但现有的分集液器,例如参看图6,在应用多层液冷板散热方案时,该分液器1和集液器2属于两个独立的部件,并且,分液器1和集液器2中,与外部冷却液循环系统联通的通孔和与液冷板联通的通孔是一字排开、设于同一直线上,即图6中,与外部冷却液循环系统联通的通孔设于侧方,而与液冷板联通的通孔设于朝向液冷板的一侧,并一字排开,即两种通孔分设于不同的侧面上,这样,分液器和集液器构成的分集液装置占用空间较大,无法充分缩小单个液冷矿机设备尺寸。
针对上述现状,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分集液本体上设置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从而将分液器和集液器融为一体,并且,与冷却液和液冷板联通的管道均设于同一面,从而具有空间利用率高,方便安装使用的技术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液冷板的分集液装置,该分集液装置与液冷板10连接,该分集液装置包括分集液本体,分集液本体具有第一安装面231和与第一安装面231相对的第二安装面232;第一容置腔设于第一安装面231和第二安装面232之间;第二容置腔设于第一安装面231和第二安装面232之间,并且,第二容置腔与第一容置腔并排设置;
然后,在该第二安装面232分别设有第一外接通孔2331、第二外接通孔2341、第一转接通孔2332和第二转接通孔2342;其中,第一外接通孔2331贯穿至第一容置腔,第二外接通孔2341贯穿至第二容置腔,第一转接通孔2332贯穿至第一容置腔,第二转接通孔2342贯穿至第二容置腔;这样,该第一外接通孔2331和第二外接通孔2341用于联通冷却液外循环散热系统,该第一转接通孔2332和第二转接通孔2342用于联通液冷板10;冷却液从第一外接通孔流入第一容置腔,并经第一转接通孔流入液冷板,然后,冷却液从液冷板经第二转接通孔流入第二容置腔,并经第二外接通孔流出,以使第一容置腔作为分液腔、第二容置腔作为集液腔。
具体的,结合图1、2所示,该分集液本体例如为平板状,分集液本体具有相对的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在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之间,分集液本体内部分别设有并排的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未示出),即,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共用上述的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并且,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独立密封;其中,该第一安装面用于安装在液冷板上;该第二安装面上分别设有第一外接通孔、第二外接通孔、第一转接通孔和第二转接通孔;该第一外接通孔和第一转接通孔分别独立的贯穿至第一容置腔,类似的,该第二外接通孔和第二转接通孔分别独立的贯穿至第二容置腔。
也就是说,该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都是分别设有两类通孔,其中,第一容置腔的一类通孔用于连接冷却液外循环散热系统,另一类通孔用于连接液冷板,类似的,第二容置腔的一类通孔用于连接冷却液外循环散热系统,另一类通孔用于连接液冷板;这样,冷却液从外部首先进入第一容置腔,然后,从第一容置腔进入液冷板,在液冷板处吸收热量后,再从液冷板进入第二容置腔,最后从第二容置腔流出,经过外部的冷源释放热量后,再次进行循环。
本申请实施例中,该分集液装置与液冷板连接使用,例如与多个液冷板连接使用;其中,该分集液装置包括分集液本体,分集液本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在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之间,分集液本体具有并排设置的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然后,第一安装面用于安装在液冷板上,在第二安装面上,分别设有第一外接通孔、第二外接通孔、第一转接通孔和第二转接通孔,其中,第一外接通孔和第一转接通孔分别贯穿至第一容置腔,第二外接通孔和第二转接通孔分别贯穿至第二容置腔;这样,冷却液从第一外接通孔流入,依次流经第一容置腔、液冷板和第二容置腔,并从第二外接通孔流出,即,该第一容置腔作为分液腔,第二容置腔作为集液腔;也就是说,本申请实施例的分集液装置,将分液腔和集液腔并排设置,并且,与冷却液和液冷板联通的通孔设于同一面,这样,与液冷板配合使用时,该分集液装置可以设于液冷板进出液口的中间区域,并且第二安装面朝外,管道均设于该第二安装面,从而具有空间利用率高,方便安装使用的技术效果。
能够理解,该分集液装置可通过管道分别与冷却液外循环散热系统和液冷板联通,上述的第一外接通孔、第二外接通孔、第一转接通孔和第二转接通孔的孔径应分别根据冷却液流道和液冷板流道确定。
能够理解,该分集液装置与液冷板连接,所述连接包括分集液本体固定安装在液冷板上,即,分集液本体的第一安装面固定安装在液冷板上,特别是安装在液冷板的进出液口的中间区域;以及,分集液本体与液冷板通过管道连接,以使冷却液在分集液本体和液冷板之间流动。
能够理解,当外部循环散热系统的冷却液从第二外接通孔流入分集液装置时,此时,该第二容置腔作为分液腔,然后,冷却液从第二转接通孔流入液冷板,在液冷板吸收热量后,冷却液从液冷板经第一转接通孔流至第一容置腔并经第一外接通孔流回外部循环散热系统,此时,该第一容置腔作为集液腔;也即,第一外接通孔和第二外接通孔、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第一转接通孔和第二转接通孔仅作为区分,可根据实际互换使用。
一种可能实施方式中,该分集液装置还包括进气通孔2333和排液通孔2343,进气通孔2333和排液通孔2343设于第二安装面232;其中,该进气通孔2333贯穿至第一容置腔,该排液通孔2343贯穿至第二容置腔;或者,该进气通孔2333贯穿至第二容置腔,该排液通孔2343贯穿至第一容置腔;该进气通孔2333和排液通孔2343外接有阀门。
具体的,结合图2所示,在第二安装面上,还设有进气通孔和排液通孔,进气通孔贯穿至第一容置腔,排液通孔贯穿至第二容置腔,该进气通孔和排液通孔外接有阀门,在不使用时,阀门关闭,在需要排液时,打开阀门,进气通孔和排液通孔分别联通至外部的排液装置(例如空气压缩机等),在上述第一外接通孔和第二外接通孔处于关闭的情况下,气体从进气通孔进入,挤压分集液装置和液冷板内的冷却液,并从排液通孔排出。
即,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进气通孔和排液通孔,能够在需要时使分集液装置和液冷板内的冷却液排出,然后将分集液装置和液冷板整体从外部冷却液管道拆卸即可,使用方便。
能够理解,上述的进气通孔和排液通孔也可互换位置,即,进气通孔贯穿至第二容置腔,排液通孔贯穿至第一容置腔,这样,第二容置腔联通外部的压缩空气,并不影响排液效果。
一种可能实施方式中,该分集液装置与多个液冷板10连接,分集液装置包括多个第一转接通孔2332和多个第二转接通孔2342,第一转接通孔2332和第二转接通孔2342的数量相同;并且,该第一转接通孔2332的数量与液冷板10的数量相同;或者,该第一转接通孔2332的数量为相较液冷板10的数量减一。
具体的,如图5,在使用时,一个该分集液装置可与多个液冷板连接,多个液冷板堆叠设置,相邻液冷板之间设有电子设备,该分集液装置的第一安装面固定安装在多个液冷板的一侧,例如位于进出液口之间的区域;然后,该分集液装置的第二安装面设有相同数量的第一转接通孔和第二转接通孔,这样,分集液装置的侧边可不超过带有多个液冷板的液冷矿机设备的尺寸,空间利用率高,充分缩小了液冷矿机的尺寸。
例如,如图5所示,一个分集液装置与四个液冷板连接,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分别设有四个第一转接通孔和四个第二转接通孔,这样,每一个第一转接通孔分别连接一个液冷板的一个进出液孔,同理,每一个第二转接通孔分别连接一个液冷板的另一个进出液孔;也就是说,相对分集液装置,四个液冷板是并联关系,冷却液能够从第一容置腔同时进入该四个液冷板,然后再同时流回第二容置腔,这样,有利于提高设于液冷板之间的若干个电子设备的散热均匀性。
再参看图5,堆叠的四个液冷板中,两侧最外边的两个液冷板只使用一个散热面对电子设备散热,在保证散热效果的前提下,最外侧的两个液冷板还可串联使用,此时,能够理解,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分别设置三个第一转接通孔和三个第二转接通孔即可。
一种可能实施方式中,该分集液本体包括分集液主体23和装设于分集液主体23的第一封盖21和第二封盖22;其中,该分集液主体23具有第一安装面231和第二安装面232,在第一安装面231和第二安装面232之间,该分集液主体23具有第一通道233和第二通道234,第一通道233和第二通道234分别贯穿分集液主体23的两端;第一封盖21装设于第一通道233的两端,以使第一通道233构成第一容置腔;第二封盖22装设于第二通道234的两端,以使第二通道234构成第二容置腔。
具体结合图2所示,该分集液主体例如为板状,分集液主体具有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在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之间,分集液主体还具有贯穿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然后,两个第一封盖分别封装在第一通道两端,使第一通道构成第一容置腔,两个第二封盖分别封装在第二通道两端,使第二通道构成第二容置腔。
本实施例中,分集液主体的两个通道通过冲压即可实现,然后再安装封盖,封盖与分集液主体例如为焊接,结构紧凑简单,易于实现。
能够理解,上述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的截面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例如为方形或其它形状,不做限制。
本实施例中,在分集液主体的两侧,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是分开封闭,这样利于分别打开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能够理解,该第一封盖和第二封盖也可呈一体结构。
一种可能实施方式中,该分集液主体23还设有隔热通道235,隔热通道235贯穿分集液主体23,隔热通道235位于第一通道233和第二通道234之间。
即,结合图2所示,在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之间,还设有贯穿的隔热通道,该隔热通道能够使空气流通,空气导热系数低,进而,使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隔热,防止集液腔(第二容置腔)回收的温度较高的冷却液对分液腔(第一容置腔)中温度较低的冷却液产生影响,降低散热效果;即,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隔热腔,将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物理隔离,隔热效果好。
一种可能实施方式中,该第一安装面231外凸有固定外缘2311,固定外缘2311设有固定孔2312,固定孔2312用于将分集液本体装设于液冷板10上。
能够理解,如图2、5所示,该固定外缘可沿着与上述第一通道垂直方向外凸,或者,也可沿着第一通道方向外凸。
一种可能实施方式中,该第一外接通孔、第二外接通孔、第一转接通孔和第二转接通孔外接有管接头,该管接头用于使通孔分别与冷却液外循环散热系统和液冷板连接;其中,管接头与通孔可为螺纹连接或焊接;管接头可为快插式管接头24、宝塔式管接头或活接接头等。
具体的,如图3所示,该第一外接通孔、第二外接通孔、第一转接通孔和第二转接通孔为沉孔,沉孔设有内螺纹,然后,管接头设有与该内螺纹螺旋安装的外螺纹,该管接头为快插式管接头24,快插式管接头24对外可以连接快插软管,软管与快插式管接头依靠接头锁紧环243锁紧限位和内部O型圈密封,快插式管接头上外螺纹241与沉孔的内螺纹配合挤压密封圈242进行端面密封,或直接利用内外螺纹配合连接并利用螺纹密封胶密封。
能够理解,在另一种实施例中,该管接头还可为宝塔接头,宝塔接头对外可以连接软管,并通过喉箍锁紧,宝塔接头与上述的通孔可以螺纹连接或焊接,利用螺纹密封胶密封或焊接密封;在又一种实施例中,该管接头还为活接接头,活接接头与对外连接的软管可通过平垫或者O型密封圈密封,活接接头与上述的通孔可以焊接并焊接密封。
能够理解,上述实施例中,结合图2所示,该第一外接通孔和第二外接通孔为相对分集液装置对角设置,该进气通孔和排液通孔为相对分集液装置对角设置,这样,利于管道的连接安装。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申请的基本原理,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在本申请中提及的优点、优势、效果等仅是示例而非限制,不能认为这些优点、优势、效果等是本申请的各个实施例必须具备的。另外,上述公开的具体细节仅是为了示例的作用和便于理解的作用,而非限制,上述细节并不限制本申请为必须采用上述具体的细节来实现。
本申请中涉及的器件、装置、设备、系统的方框图仅作为例示性的例子并且不意图要求或暗示必须按照方框图示出的方式进行连接、布置、配置。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的,可以按任意方式连接、布置、配置这些器件、装置、设备、系统。诸如“包括”、“包含”、“具有”等等的词语是开放性词汇,指“包括但不限于”,且可与其互换使用。这里所使用的词汇“或”和“和”指词汇“和/或”,且可与其互换使用,除非上下文明确指示不是如此。这里所使用的词汇“诸如”指词组“诸如但不限于”,且可与其互换使用。
还需要指出的是,在本申请的装置、设备和方法中,各部件或各步骤是可以分解和/或重新组合的。这些分解和/或重新组合应视为本申请的等效方案。
提供所公开的方面的以上描述以使本领域的任何技术人员能够做出或者使用本申请。对这些方面的各种修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非常显而易见的,并且在此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方面而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因此,本申请不意图被限制到在此示出的方面,而是按照与在此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的特征一致的最宽范围。
为了例示和描述的目的已经给出了以上描述。此外,此描述不意图将本申请的实施例限制在此公开的形式。尽管以上已经讨论了多个示例方面和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其某些变型、修改、改变、添加和子组合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液冷板的分集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集液装置与液冷板(10)连接,所述分集液装置包括:
分集液本体,所述分集液本体具有第一安装面(231)和与所述第一安装面(231)相对的第二安装面(232);
第一容置腔,所述第一容置腔设于所述第一安装面(231)和所述第二安装面(232)之间;
第二容置腔,所述第二容置腔设于所述第一安装面(231)和所述第二安装面(232)之间,并与所述第一容置腔并排设置;
第一外接通孔(2331),设于所述第二安装面(232),且,所述第一外接通孔(2331)贯穿至所述第一容置腔;
第二外接通孔(2341),设于所述第二安装面(232),且,所述第二外接通孔(2341)贯穿至所述第二容置腔;
第一转接通孔(2332),设于所述第二安装面(232),且,所述第一转接通孔(2332)贯穿至所述第一容置腔;
第二转接通孔(2342),设于所述第二安装面(232),且,所述第二转接通孔(2342)贯穿至所述第二容置腔;
其中,所述第一外接通孔(2331)和所述第二外接通孔(2341)用于联通冷却液外循环散热系统,所述第一转接通孔(2332)和所述第二转接通孔(2342)用于联通液冷板(10);
冷却液从所述第一外接通孔(2331)流入所述第一容置腔,并经所述第一转接通孔(2332)流入所述液冷板(10),然后,所述冷却液从所述液冷板(10)经第二转接通孔(2342)流入所述第二容置腔,并经所述第二外接通孔(2341)流出,以使所述第一容置腔作为分液腔、所述第二容置腔作为集液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集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集液装置还包括进气通孔(2333)和排液通孔(2343),所述进气通孔(2333)和所述排液通孔(2343)设于所述第二安装面(232);其中,
所述进气通孔(2333)贯穿至所述第一容置腔,所述排液通孔(2343)贯穿至所述第二容置腔;或者,
所述进气通孔(2333)贯穿至所述第二容置腔,所述排液通孔(2343)贯穿至所述第一容置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集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通孔(2333)和所述排液通孔(2343)外接有阀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集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集液装置与多个所述液冷板(10)连接,所述分集液装置包括多个所述第一转接通孔(2332)和多个所述第二转接通孔(2342),所述第一转接通孔(2332)和所述第二转接通孔(2342)的数量相同;并且,
所述第一转接通孔(2332)的数量与所述液冷板(10)的数量相同;或者,
所述第一转接通孔(2332)的数量为相较所述液冷板(10)的数量减一。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分集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集液本体包括分集液主体(23)和装设于所述分集液主体(23)的第一封盖(21)和第二封盖(22);其中,
所述分集液主体(23)具有所述第一安装面(231)和所述第二安装面(232),在所述第一安装面(231)和所述第二安装面(232)之间,所述分集液主体(23)具有第一通道(233)和第二通道(234),所述第一通道(233)和所述第二通道(234)分别贯穿所述分集液主体(23)的两端;
所述第一封盖(21)装设于所述第一通道(233)的两端,以使所述第一通道(233)构成所述第一容置腔;
所述第二封盖(22)装设于所述第二通道(234)的两端,以使所述第二通道(234)构成所述第二容置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分集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集液主体(23)还设有隔热通道(235),所述隔热通道(235)贯穿所述分集液主体(23),所述隔热通道(235)位于所述第一通道(233)和所述第二通道(234)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分集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面(231)外凸有固定外缘(2311),所述固定外缘(2311)设有固定孔(2312),所述固定孔(2312)用于装设于所述液冷板(10)。
8.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分集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接通孔(2331)、所述第二外接通孔(2341)、所述第一转接通孔(2332)和所述第二转接通孔(2342)外接有管接头,所述管接头为焊接或螺纹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分集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接通孔(2331)、所述第二外接通孔(2341)、所述第一转接通孔(2332)和所述第二转接通孔(2342)为沉孔,所述沉孔设有内螺纹,所述管接头设有与所述内螺纹螺旋安装的外螺纹。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分集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接头为快插式管接头(24),或宝塔式管接头或活接接头。
CN202020773870.3U 2020-05-12 2020-05-12 用于液冷板的分集液装置 Active CN2118808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73870.3U CN211880881U (zh) 2020-05-12 2020-05-12 用于液冷板的分集液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73870.3U CN211880881U (zh) 2020-05-12 2020-05-12 用于液冷板的分集液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880881U true CN211880881U (zh) 2020-11-06

Family

ID=732341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773870.3U Active CN211880881U (zh) 2020-05-12 2020-05-12 用于液冷板的分集液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88088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94678A (zh) * 2021-04-21 2021-07-30 山东英信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液冷服务器的排液烘干充氮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94678A (zh) * 2021-04-21 2021-07-30 山东英信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液冷服务器的排液烘干充氮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878562U (zh) 液冷散热系统及具有液冷散热系统的虚拟货币挖矿机
US11291136B2 (en) Liquid-cooled cold plate device
WO2016079624A1 (en) Liquid-cooled heat sink assemblies
WO2017031596A1 (en) Heat exchanger with plate-like conduits for cooling electronic components
CN1392768A (zh) 热控制系统
WO2021080217A1 (en) High performance uniform temperature cold plate
CN211880881U (zh) 用于液冷板的分集液装置
CN109585727B (zh) 电池箱体
CN217064359U (zh) 服务器机柜和液体浸没冷却系统
CN113840516B (zh) 一种液冷冷板及板级液冷系统
CN214382024U (zh) 平行流冷板
CN210840460U (zh) 一种大功率防爆变频器用水冷散热器
CN209914351U (zh) 一种变频器的水冷板散热器
CN219834738U (zh) 电源转换装置及电源转换模组
CN201167452Y (zh) 散热装置
CN217643958U (zh) 一种易加工高效分层液冷机箱
CN219042366U (zh) 一种加固终端的散热装置
CN215933580U (zh) 芯片及芯片散热装置
CN219780752U (zh) 热交换器和电子设备
CN217183676U (zh) 一种封闭式液冷电箱
US20230075362A1 (en) Cooling plate with coaxial fluid port
CN220065797U (zh) 电池模组
CN219019389U (zh) 一种电子设备用散热装置
CN219802938U (zh) 散热器
CN216969330U (zh) 一种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