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870630U - 一种翻转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翻转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870630U
CN211870630U CN201922232538.6U CN201922232538U CN211870630U CN 211870630 U CN211870630 U CN 211870630U CN 201922232538 U CN201922232538 U CN 201922232538U CN 211870630 U CN211870630 U CN 2118706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shing
plate
workpiece
rail
fee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23253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宏斌
李流新
陈庆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Meimu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Meimu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Meimu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Meimu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23253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8706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8706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8706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eeding Of Articles To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翻转装置,包括基座、翻转机构和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翻转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基座上的外壳和设置在所述外壳内的内盘,所述内盘上设有至少一个卡紧工位,所述外壳上设有上料口和出料口;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与所述内盘连接并驱动所述内盘在竖直平面内转动,所述卡紧工位绕着所述内盘转动轴心环形设置,所述上料口和所述出料口均设置在所述卡紧工位的运动圆周上,且所述上料口和所述出料口的连线经过运动圆周的圆心。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连续的快速翻转过程,占用体积小,降低设备的成本,大大提高设备的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翻转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动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翻转装置。
背景技术
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往往需要用到产品的翻转过程,将产品翻转后进行下一阶段的加工过程。现在的车间中普遍通过人工手段对工件进行翻转,既浪费大量的人力,又影响产品的流水线生产过程,人工成本高,生产效率低下。而现有的自动化生产过程中,由于一般流水线生产过程是批量生产过程,现有的翻转机构存在翻转效率低的问题,无法满足流水线的快速生产需求,且设备占用面积大,使用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翻转装置,能够实现连续的快速翻转过程,占用体积小,降低设备的成本,大大提高设备的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翻转装置,包括基座、翻转机构和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翻转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基座上的外壳和设置在所述外壳内的内盘,所述内盘上设有至少一个卡紧工位,所述外壳上设有上料口和出料口;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与所述内盘连接并驱动所述内盘在竖直平面内转动,所述卡紧工位绕着所述内盘转动轴心环形设置,所述上料口和所述出料口均设置在所述卡紧工位的运动圆周上,且所述上料口和所述出料口的连线经过运动圆周的圆心。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翻转装置,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合理设计内盘结构,经第一驱动机构驱动内盘旋转一百八十度后翻转工件,快速实现工件的翻转过程,结构简单,占用面积小,大大提高了工件的翻转效率,且工件在翻转过程中能够卡紧在内壳中,最后在经出料口运出,避免了工件在翻转过程中掉落过程,能够快速翻转工件,大大提高了工件的翻转效率,满足产品的大批量生产要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外壳由固定连接在所述基座上的内板和外板组成,所述内盘设置在所述内板和所述外板之间,所述上料口设置在所述内板的顶端,所述出料口设置在所述外板的底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上料机构,设置在所述基座上且靠近所述上料口外侧;出料机构,设置在所述基座上且靠近所述出料口外侧;推动机构,包括靠近所述上料口的第一推动件和靠近所述出料口的第二推动件;第二驱动机构,与所述推动机构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推动机构运动时,所述第一推动件能够推动所述上料机构中的工件经所述上料口进入所述卡紧工位,所述第二推动件能够推动所述卡紧工位中的工件经所述出料口进入所述出料机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推动件包括推动板,所述推动板上边缘均匀设置有若干直线排列且向上开口的卡口,所述第二推动件设置在所述推动板靠近所述翻转机构的一侧,所述推动板上滑动连接有横向导轨,所述横向导轨上固接有运动件,所述运动件的运动路径上设有第一限位机构,所述第一限位机构限制运动件上下运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推动件为出料顶针,所述内板的底端设有顶针开口槽,所述第二推动件穿过所述顶针开口槽将工件推至所述出料机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有导向机构,所述导向机构侧面设有圆角矩形滑槽,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穿设在所述导向机构上的驱动轴,所述驱动轴径向设置有连杆,所述推动机构上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杆上设有条形孔,所述连接杆穿过所述条形孔并连接所述圆角矩形滑槽,所述条形孔的侧壁与所述连接杆抵接,所述第二驱动机构驱动所述驱动轴转动时所述连杆推动所述推动机构沿着所述圆角矩形滑槽移动,所述推动机构横向移动时第一推动件推动工件进入所述卡紧工位,第二推动件推出所述卡紧工位中的工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上料机构包括振动盘和与所述振动盘连接的上料导轨,所述上料导轨的末端设置在所述上料口外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上料导轨包括与所述振动盘连接的直振轨和设置在所述上料口外侧的输送轨,所述直振轨与所述输送轨之间设有隔料机构,所述隔料机构包括隔料板,所述隔料板上设有能够容置单个工件的分料口,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与所述隔料板连接并能够驱动所述隔料板,使所述分料口在所述直振轨和所述输送轨之间移动,所述推动机构能够推出所述分料口中的工件至所述输送轨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有检测机构,所述检测机构设置在所述输送轨的上方并检测所述输送轨上的工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外壳上还设有不及格品推出口,所述不及格品推出口设置在所述卡紧工位的运动圆周上,所述基座上设有不及格品推出机构、第三驱动机构和废料桶,所述不及格品推出机构靠近所述不及格品推出口,所述废料桶设置在所述不及格品推出口的底侧,所述第三驱动机构与所述不及格品推出机构连接并能够驱动所述不及格品推出机构推出所述卡紧工位中的工件至所述废料桶中。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示出的翻转机构与第一驱动机构的装配图;
图3为图1示出的翻转机构与第一驱动机构的爆炸图;
图4为图3示出的内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示出的内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3示出的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示出的翻转机构与第一驱动机构的背面视图;
图8为图1示出的第二驱动机构与推动机构、检测机构的装配图;
图9为图8示出的第二驱动机构与推动机构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8示出的第二驱动机构与导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8示出的推动机构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忽略振动盘;
图13为图12所示结构的轴侧图;
图14为图13示出隔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基座100、第二驱动机构110、驱动轴111、连杆112、条形孔113、导向机构120、圆角矩形滑槽121、基板130、支撑柱140、翻转机构200、外壳210、内板211、上料口212、外板213、出料口214、顶针开口槽215、不及格品推出口216、内盘220、卡紧工位221、出料机构300、上料机构400、振动盘410、上料导轨420、直振轨421、输送轨422、隔料机构430、隔料板431、推动板432、第一限位座433、第二限位座434、限位槽435、导向斜面436、抵接部437、分料口438、内槽439、第一直振器440、推动机构500、第一推动件510、第二推动件520、连接杆530、滚针轴承531、横向导轨550、导向轴561、直线轴承562、滑块570、废料桶600、不及格品推出机构700、第三驱动机构710、检测机构 800、检测件810、检测板820、第一驱动机构900、翻转电机910、连接轴承920、联轴器930、电机座94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至图7,以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翻转装置进行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翻转装置,包括基座100、翻转机构200和第一驱动机构900,翻转机构200包括设置在基座100上的外壳210和设置在外壳210 内的内盘220,内盘220转动设置在外壳210内,内盘220上设有至少一个卡紧工位221,卡紧工位221用于放置或卡紧工件,外壳210上设有上料口212和出料口214,上料口212用于将工件运送至卡紧工位221中,内盘220通过卡紧工位221翻转工件后通过出料口214送出工件。
第一驱动机构900与内盘220连接并用于驱动内盘220在竖直平面内转动,第一驱动机构900可以通过传动连接的方式驱动内盘220转动,传动连接方式可以为带传动、齿轮传动或链传动,还可通过联轴器930直接连接内盘220驱动内盘220转动,卡紧工位221绕着内盘220转动轴心环形设置,内盘220在转动过程中,卡紧工位221令工件绕着内盘220的转动轴心做公转运动,直至内盘220 转动一百八十度后,卡紧工位221中的工件由向上朝向变为向下朝向,或工件由向下朝向变为向上朝向等,工件翻转一百八十度,实现工件的翻转过程。内壳上的上料口212和出料口214均设置在卡紧工位221的运动圆周上,使得工件能够在上料口212进入卡紧工位221和令卡紧工位221中的工件从出料口214推出。上料口212和出料口214的连线经过运动圆周的圆心,即上料口212和出料口2 14的连线为卡紧工位221运动圆周的直径,卡紧工位221由上料口212运动至出料口214处必须经过一百八十度的翻转过程,从而实现工件的翻转过程。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外壳210由固定连接在基座100上的内板2 11和外板213组成,内盘220设置在内板211和外板213之间,上料口212设置在内板211顶端,出料口214设置在外板213的底端,使得上料口212和出料口214分别设置在外壳210的两侧,工件从一侧进入卡紧工位221中,从另一侧推出,便于上料机构400和出料机构300的设置。内板211和外板213均可通过直接连接或间接连接的方式与基座100固定连接,内板211和外板213可通过螺钉连接的方式直接固定连接在基座100上,还可通过固定安装在原固定设置在基座100上的某部件实现固定连接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上料机构400、出料机构300、推动机构500和第二驱动机构110,上料机构400设置在基座100上且靠近上料口2 12的外侧,用于将工件运送至上料口212上,提供工件,出料机构300设置在基座100上且靠近出料口214的外侧,用于出料,翻转后的工件经出料机构300 运送至下一工位或直接出料。推动机构500包括靠近上料口212设置的第一推动件510和靠近出料口214设置的第二推动件520,第一推动件510用于将上料机构400上的工件经上料口212推至内盘220的卡紧工位221中,第二推动件520用于卡紧工位221所翻转后的工件经出料口214推至出料机构300中。第二驱动机构110与推动机构500连接,用于驱动推动机构500运动,推动机构500在运动过程中,第一推动件510推动上料机构400中的工件经上料口212进入卡紧工位221,第二推动件520推动卡紧工位221中的工件经出料口214进入出料机构 300。
具体的,上料机构400包括振动盘410和与振动盘410连接的上料导轨420,上料导轨420的末端设置在上料口212的外侧,工件放置在振动盘410上,上料导轨420将单排工件运送至上料口212的前侧,上料导轨420将单排工件运送至上料口212外侧,第一推动件510将位于上料导轨420末端的单个工件推向上料口212并进入内盘220的卡紧工位221中,需要说明的是,此时的卡紧工位221 应是空置且经内盘220转动至上料口212位置的。
具体的,上料导轨420包括依次设置的直振轨421和输送轨422,直振轨4 21直接连接振动盘410,直振轨421上设有第一直振器440,通过第一直振器4 40运送工件,直振轨421与输送轨422之间设有隔料机构430,隔料机构430 用于将排列在直振轨421上的工件逐个运送至输送轨422中,输送轨422再通过推动机构400逐个将工件推送至上料口212中,实现了有序的上料推送过程。
再具体的,隔料机构430包括隔料板431,隔料板431的中上设有能够容置单个工件的分料口438,第二驱动机构110与隔料板431连接并能够驱动隔料板 431在直振轨421和输送轨422之间移动,位于直振轨421末端的单个工件经第一直振器440推送至隔料板431的分料口438中后,隔料板431将该单个工件推送至输送轨422前侧,推动机构500在将位于分料口438中的工件运送至输送轨 422中。需要说明的是,输送轨422位于直振轨421末端的右前侧,隔料板431 能够前后移动,基座100上设有设置在直振轨421和输送轨422之间的第一限位座433,第一限位座433上设有前后方向设置的限位槽435,隔料板431设置在限位槽435内并沿着限位槽435前后移动,该前后移动路径位于直振轨421和输送轨422之间,从而实现隔料板431将单个工件从直振轨421运送至输送轨422。第二驱动机构110能够拉动隔料板431在直振轨421和输送轨422之间来回移动。
再具体的,基座100包括底座和设置在底座上的基板130,基板130通过支撑柱140固定设置在底座上,输送轨422由两个相对设置的导轨座组成,导轨座的相对面上设有相对设置的导轨凹槽,该两导轨凹槽形成用于容置工件的运送轨道,工件通过运送轨道在输送轨422上运送,其后侧的导轨座位于直振轨421 的延伸方向上,隔料板431设置在直振轨421与前侧导轨座之间,分料口438 为隔料板431中向下开口的开口槽,开口槽的槽口处设有对应设置的卡住工件防止工件掉落的凸块,该开口槽为隔料板431中左右相通的通槽,直振轨421中的单个工件进入分料口438中,后侧的导轨座此时挡住了分料口438的右侧通口,单个工件放置在了分料口438内,隔料板431经第二驱动机构110驱动向前运动,直至分料口438对准运送轨道的前端位置,由于分料口438时向下开口的,推动机构500从分料口438的下方向上卡紧或抵接分料口438中的工件,然后向右运动将工件推至运送轨道中。本实施例中,内板211通过螺钉连接的方式固定安装在导轨座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1和图12,推动机构500包括推动板、设置在推动板右侧下方的第二推动件520,推动板的上边缘处均匀设置有若干直线排列且向上开口的推料卡口511,推动板为第一推动件510,推动板的宽度等长于输送轨422的长度,第一限位座433右侧设有容置推动板的内槽439,推动板的左侧在内槽439中向上运动卡住分料口438中的物料,推动板从分料口 438和运送轨道的下方向上运动并向右推动分料口438和输送轨422中的物料,位于输送轨422末端的物料经推动板右侧的最上方部分推动该物料进入上料口2 12中,卡在卡紧工位221上。在本实施例中,推动板做向上-向右-向下-向左的矩形运动或圆角矩形运动,推动板向上运动通过最左侧的推料卡口511卡住分料口438中的物料,向左运动将分料口438中的物料推动一定距离推至运送轨道中,该推动的距离为推料卡口511与推料卡口511之间的相间距离,然后推动板向下运动离开该物料并向左运动回复初始位置,向上卡紧另一位于分料口438中的第二物料,初始物料则被位于推动板左侧数起的第二卡口卡住,第二物料与初始物料同样被推动板推送一定距离,然后又向下向左回复至初始位置,继续通过第三卡口卡住初始物料并推送相同距离……如此往复,直至初始物料抵达进料口左侧,推动板继续做下一个矩形运动或圆角矩形运动,通过最右侧部分将物料推至进料口并进入卡紧工位221中,此时的第一驱动机构900配合第二驱动机构110 驱动内盘220中的空余卡紧工位221转动至上料口212处。除初始物料外,其他物料也通过上述方式逐个运送至翻转机构200中。推动板后侧固定设置有滑块5 70,横向滑轨510设置在滑块上570实现与推动板的滑动连接关系。
具体的,参照图8至图11,第二推动件520为双顶针,卡紧工位221为内盘220中左右两侧相通的通口或开口槽,内板211的底侧设有竖直设置的顶针开口槽215,顶针开口槽215和外板213的进料口相对于内盘220相对设置,由于推动机构500设置在内板211的左侧,第二推动件520从左侧位置向右穿过顶针开口槽215并将卡紧工位221中经一百八十度翻转的工件推至出料机构300中。第二推动件520可通过螺钉或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设置在推动板的右侧,随着推动板做矩形运动或圆角矩形运动,第二推动件520先向上运动,然后向左运动穿过顶针卡口槽将翻转工件推至出料机构300,然后沿着顶针开口槽215向下运动,向左运动回复至初始位置,继续推出下一翻转工件。
再具体的,参照图10,还包括有导向机构120,导向机构120包括导向座,导向座固定安装在基座100的底座上,导向座的侧面上设有沿左右方向竖直设置的圆角矩形滑槽121,第二驱动机构110包括穿设在导向座上的驱动轴111,驱动轴111穿过导向座并穿设在圆角矩形滑槽121所环绕面积的中部位置,驱动轴 111上径向设置有连杆112,推动机构500上设有连接杆530,连接杆530上设有条形孔113,连接杆530穿过条形孔113并连接圆角矩形滑槽121,条形孔11 3的侧壁与连接杆530抵接,驱动轴111通过连杆112驱动推动连接杆530在圆角矩形滑槽121上进行矩形运动或圆角矩形运动,进而使推动机构500沿着圆角矩形滑槽121移动,做向上-向右-向下-向左的往复矩形运动/圆角矩形运动,条形孔113用于补偿驱动轴111通过连杆112推动连接杆530沿圆角矩形滑槽121 运动时的径向距离变化。连接杆530与圆角矩形滑槽121以及与连杆112的抵接处设有滚针轴承531。本结构实现了推动机构500的矩形运动或圆角矩形运动方式,此外,通过其他方式实现推动机构500的矩形运动或圆角矩形运动同样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需要说明的是,推动机构500的矩形运动或圆角矩形运动主要是指推动板的矩形运动或圆角矩形运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3,出料机构300为出料导轨,出料导轨上设有第二直振器,第二直振器用于推动出料导轨中的物料,直至下一工位或直接出料。出料导轨的左端对准在出料口214的右侧,翻转工件经第二推动件520直接推至出料导轨中,实现出料过程。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3,第一驱动机构900为翻转电机9 10,该翻转电机910为步进电机,翻转电机910通过电机座940固定安装在基座 100的基板130上,翻转电机910上的转动轴通过联轴器930与内盘220固定连接,固定连接方式可以为螺钉连接的方式,联轴器930与电机座940之间通过连接轴承920连接,连接轴承920减少转动轴的转动摩擦,使得第一驱动机构900 更加紧凑。本实施例中,外板213通过螺钉连接的方式固定安装在电机座940 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有检测机构800,检测机构800用于检测位于输送轨422中的工件,检测机构800包括检测板820,检测板820底部设有导向轴561,基板130上设有位于检测板820下方的直线轴承562,直线轴承562可通过螺钉或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设置基板130上,推动板上沿着左右方向滑动连接有横向滑轨550,导向轴561穿过直线轴承562并与位于直线轴承5 62下方的横向滑轨550固定连接,固定连接的方式可以为螺钉连接,直线轴承5 62限制导向轴561仅能做上下运动。检测板820上设有若干用于检测工件的检测件810如探针等,在本实施例中,所翻转和检测的工件为开关,检测件810 为探针,用于检测开关上的通断性。推动板在第一驱动机构900的驱动下做矩形运动或圆角矩形运动时,由于直线轴承562的限位作用,检测件810上的探针在推动板向下运动时向下抵接在工件开关上,对开关进行检测,推动板向上运动时,检测板820上移使得探针离开工件,在下一个工件到来后继续向下运动对下移工件进行检测。
具体的,外壳210上还设有不及格品推出口216,不及格品推出口216设置在卡紧工位221的运动圆周上,基座100上设有不及格品推出机构700、第三驱动机构710和废料桶600,不及格品推出机构700靠近不及格品推出口216设置,废料桶600设置在不及格品推出口216的底侧,第三驱动机构710与不及格品推出机构700连接并能够驱动不及格品推出机构700推出卡紧工位221中检测不及格的工件至废料桶600中。内盘220上均匀设有四个十字形设置在边缘处的卡紧工位221,每转动九十度换一个卡紧工位221,不及格品推出口216设置在外板 213的前后两侧,前侧的不及格品推出口216用于推出检测的不及格品,第二个推出口用于推出仍卡紧在卡紧工位221中的工件,两不及格品、上料口212和出料口214成十字形设置,分别对应四个卡紧工位221,内板211上设有对应不及格品推出口216的顶针口,不及格品推出机构700为设置在第三驱动机构710 上的顶针,第三驱动机构710可以为气缸,气缸通过顶针穿过顶针口将不及格品推出口216上的工件推送至废料桶600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8和图14,隔料板431通过连接机构与横向滑轨550连接,连接机构包括第二限位座434和顶升板432,第二限位座434固定安装在基板130上,第二限位座434上设有竖直方向设置的限位孔,顶升板432设置在限位孔内并通过限位孔限制上下运动,顶升板432的顶部设有导向斜面436,隔料板431上设有与导向斜面436抵接的抵接部437,顶升板43 2的底部活动连接在横向滑轨550上,其活动连接方式为滑动连接,此外,还可以为铰接或固定连接的方式同样能够令顶升板432随着横向滑轨550的上下运动而上下运动。第二驱动机构110驱动推动板进行矩形运动或圆角矩形运动时,横向滑轨550在直线轴承562和导向轴561的作用下仅做上下运动,驱动顶升板4 32进行上下运动,顶升板432向上运动时,通过导向斜面436推动隔料板431 抵接的抵接部437进而推动隔料板431沿前后方向移动,将分料口438中的单个工件从直振轨421运送至输送轨422。隔料板431与第二限位座434之间设有回位组件,回位组件为拉簧,拉簧的一端通用过卡或勾的方式连接在第二限位座4 34上,另一端通过卡或勾的方式连接在隔料板431上,由于回位组件设置在第二限位座434和隔料板431的右侧,附图中并没画出。回位组件拉动隔料板431 的抵接部437始终抵接在顶升板432上,顶升板432在向下运动过程中,回位组件拉动隔料板431至初始位置即直振轨421的后侧。
具体实施时,包括以下翻转过程:第一驱动机构900旋转内盘220将空置的卡紧工位221转动至上料口212上,第一推动件510将上料导轨420的单个物料经上料口212推动至卡紧工位221中卡紧,第二驱动机构110将内盘220转动一百八十度,该卡紧工位221到达出料口214上,第二推动将将卡紧工位221中的物料推至出料机构300中,完成翻转过程。
其中,上述翻转过程中还包括以下过程:上料导轨420在物料运送过程中,振动盘410将工件通过直振轨421运送至隔料板431左侧,位于直振轨421末端的单个工件进入隔料板431的分料口438中,推动板向上运动,推动隔料板431 向前运动将工件运输中至输送轨422左侧,推动板的第一卡口向上卡住该工件,向右运动将输送轨422推至输送轨422中,向下运动拉动检测板820向下接触输送轨422上的工件并进行检测,向左运动回位至初始位置,继续下一轮的矩形运动或圆角矩形运动,推动板在重新运送一个工件的同时,通过第二卡口卡紧上一运送的工件,推动一定距离,如此往复推送至检测翻转机构200中,翻转机构200在翻转完成后,第二推动件520在向右运动过程中,将翻转后的工件推至出料机构300,完成翻转过程。
需要说明的是,附图实施例中第二驱动机构110驱动推动板做一个矩形或圆角矩形运动后,第一驱动机构900驱动内盘220旋转九十度的,以适应工件的逐个推料、检测和翻转过程。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10)

1.一种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100);
翻转机构(200),包括设置在所述基座(100)上的外壳(210)和设置在所述外壳(210)内的内盘(220),所述内盘(220)上设有至少一个卡紧工位(221),所述外壳(210)上设有上料口(212)和出料口(214);
第一驱动机构(900),与所述内盘(220)连接并驱动所述内盘(220)在竖直平面内转动,所述卡紧工位(221)绕着所述内盘(220)转动轴心环形设置,所述上料口(212)和所述出料口(214)均设置在所述卡紧工位(221)的运动圆周上,且所述上料口(212)和所述出料口(214)的连线经过运动圆周的圆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210)由固定连接在所述基座(100)上的内板(211)和外板(213)组成,所述内盘(220)设置在所述内板(211)和所述外板(213)之间,所述上料口(212)设置在所述内板(211)的顶端,所述出料口(214)设置在所述外板(213)的底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上料机构(400),设置在所述基座(100)上且靠近所述上料口(212)外侧;
出料机构(300),设置在所述基座(100)上且靠近所述出料口(214)外侧;
推动机构(500),包括靠近所述上料口(212)的第一推动件(510)和靠近所述出料口(214)的第二推动件(520);
第二驱动机构(110),与所述推动机构(500)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机构(110)驱动所述推动机构(500)运动时,所述第一推动件(510)能够推动所述上料机构(400)中的工件经所述上料口(212)进入所述卡紧工位(221),所述第二推动件(520)能够推动所述卡紧工位(221)中的工件经所述出料口(214)进入所述出料机构(30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推动件(510)包括推动板,所述推动板上边缘均匀设置有若干直线排列且向上开口的卡口,所述第二推动件(520)设置在所述推动板靠近所述翻转机构(200)的一侧,所述推动板上滑动连接有横向导轨(550),所述横向导轨(550)上固接有运动件,所述运动件的运动路径上设有第一限位机构,所述第一限位机构限制运动件上下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推动件(520)为出料顶针,所述内板(211)的底端设有顶针开口槽(215),所述第二推动件(520)穿过所述顶针开口槽(215)将工件推至所述出料机构(300)。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导向机构(120),所述导向机构(120)侧面设有圆角矩形滑槽(121),所述第二驱动机构(110)包括穿设在所述导向机构(120)上的驱动轴(111),所述驱动轴(111)径向设置有连杆(112),所述推动机构(500)上设有连接杆(530),所述连杆(112)上设有条形孔(113),所述连接杆(530)穿过所述条形孔(113)并连接所述圆角矩形滑槽(121),所述条形孔(113)的侧壁与所述连接杆(530)抵接,所述第二驱动机构(110)驱动所述驱动轴(111)转动时所述连杆(112)推动所述推动机构(500)沿着所述圆角矩形滑槽(121)移动,所述推动机构(500)横向移动时第一推动件(510)推动工件进入所述卡紧工位(221),第二推动件(520)推出所述卡紧工位(221)中的工件。
7.根据权利要求3至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机构(400)包括振动盘(410)和与所述振动盘(410)连接的上料导轨(420),所述上料导轨(420)的末端设置在所述上料口(212)外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导轨(420) 包括与所述振动盘(410)连接的直振轨(421)和设置在所述上料口(212)外侧的输送轨(422),所述直振轨(421)与所述输送轨(422)之间设有隔料机构(430),所述隔料机构(430)包括隔料板(431),所述隔料板(431)上设有能够容置单个工件的分料口(438),所述第二驱动机构(110)与所述隔料板(431)连接并能够驱动所述隔料板(431),使所述分料口(438)在所述直振轨(421)和所述输送轨(422)之间移动,所述推动机构(500)能够推出所述分料口(438)中的工件至所述输送轨(422)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检测机构(800),所述检测机构(800)设置在所述输送轨(422)的上方并检测所述输送轨(422)上的工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210)上还设有不及格品推出口(216),所述不及格品推出口(216)设置在所述卡紧工位(221)的运动圆周上,所述基座(100)上设有不及格品推出机构(700)、第三驱动机构和废料桶(600),所述不及格品推出机构(700)靠近所述不及格品推出口(216),所述废料桶(600)设置在所述不及格品推出口(216)的底侧,所述第三驱动机构与所述不及格品推出机构(700)连接并能够驱动所述不及格品推出机构(700)推出所述卡紧工位(221)中的工件至所述废料桶(600)中。
CN201922232538.6U 2019-12-12 2019-12-12 一种翻转装置 Active CN2118706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32538.6U CN211870630U (zh) 2019-12-12 2019-12-12 一种翻转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32538.6U CN211870630U (zh) 2019-12-12 2019-12-12 一种翻转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870630U true CN211870630U (zh) 2020-11-06

Family

ID=732448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232538.6U Active CN211870630U (zh) 2019-12-12 2019-12-12 一种翻转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87063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30693A (zh) * 2021-11-26 2022-03-04 远通五金塑胶制品(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喷码检测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30693A (zh) * 2021-11-26 2022-03-04 远通五金塑胶制品(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喷码检测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870630U (zh) 一种翻转装置
CN109521665B (zh) 一种钟表外壳自动装配和压紧机构
CN109366092A (zh) 刀头焊接面自动修整装置
CN111069063B (zh) 检测翻转一体机及其工作方法、检测装置
CN111185401A (zh) 基于激光线位移传感器的零件尺寸自动检测自动化设备
CN212041517U (zh) 检测翻转一体机及其检测装置
CN108971943A (zh) 一种轴承的组装装置
CN209831035U (zh) 用于加工中心的自动上下料装置
CN212075499U (zh) 一种装配设备
KR100342847B1 (ko) 튜브헤드성형기
CN211637379U (zh) 一种基于激光位移传感器的零件尺寸自动检测设备
CN110270897B (zh) 一种循环打磨装置
CN113333317A (zh) 一种锰锌铁氧体磁芯配对检测设备
CN220563674U (zh) 一种工件翻转装管装置
CN220536796U (zh) 采样管整理装置及医疗设备
CN112224862B (zh) 分体式收料机构
CN216376362U (zh) 一种自动化丝节上料装置
CN216971225U (zh) 电芯上料装置
WO1997039348A1 (en) Slide transport system
CN219766050U (zh) 一种多工位收料分堆装置
CN215973755U (zh) 一种用于视觉检测设备的上料机构
CN211495806U (zh) 一种圆柱状产品的自动上料装置
CN217024272U (zh) 一种用于零散元器件的供料装置
CN218402550U (zh) 一种分料设备
CN220055233U (zh) 输送机构和生产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