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02550U - 一种分料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分料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402550U
CN218402550U CN202222603316.2U CN202222603316U CN218402550U CN 218402550 U CN218402550 U CN 218402550U CN 202222603316 U CN202222603316 U CN 202222603316U CN 218402550 U CN218402550 U CN 2184025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tion
feeding
temporary storage
station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60331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逸飞
李成征
李卫真
王鉴
张玉花
王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lian Technology Jiyu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lian Technology Jiyu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lian Technology Jiyu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lian Technology Jiyu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60331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4025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4025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4025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eeding Of Articles To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分料设备,包括输送装置和分料装置,输送装置用于输送物料,分料装置包括转动组件、检测组件、第一收纳件、第一送料件和第二收纳件,转动组件设置有暂存部,暂存部用于存放物料,且暂存部的侧壁用于包围物料,以限制物料在暂存部中摆动,检测组件用于检测暂存部中物料为小端朝上或大端朝上,当小端朝上时,转动组件转动过程中,暂存部能够带动物料处于第一下料工位,第一送料件能够使物料进入第一收纳件,当大端朝上时,转动组件转动过程中,暂存部能够带动物料处于第二下料工位,物料能够进入第二收纳件。该种分料设备,能够自动检测物料的摆放状态并自动分料。

Description

一种分料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物料检测和分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料设备。
背景技术
物料沿其轴向具有大端和小端,大端远离小端的一侧表面为正面,小端远离大端的一侧表面为背面,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将该种物料以正面朝上或背面朝上的状态统一进行收集。然而,现有技术中,通常依靠人工对该种物料的摆放状态进行目视检测,然后依靠人工将检测后的物料统一进行收集,在大批量生产中,目视检测的操作者易疲劳,进而导致效率降低、错误率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分料设备,能够自动检测物料的摆放状态并自动分料。
本申请提供一种分料设备,物料沿其轴向具有大端和小端,所述分料设备包括:
输送装置;
分料装置,包括转动组件、检测组件、第一收纳件、第一送料件和第二收纳件,所述转动组件设置有暂存部,所述暂存部用于存放所述物料,且所述暂存部的侧壁用于包围所述物料,以限制所述物料在所述暂存部中摆动,
所述分料装置具有上料工位、检测工位、第一下料工位和第二下料工位,所述转动组件能够转动,以使所述暂存部能够依次运动至所述上料工位、所述检测工位、所述第一下料工位和所述第二下料工位,所述第一收纳件和所述第一送料件位于所述第一下料工位,所述第二收纳件位于所述第二下料工位,所述输送装置能够将所述物料输送至位于所述上料工位的所述暂存部中,
所述检测组件设置于所述检测工位,用于检测所述暂存部中所述物料为所述小端朝上或所述大端朝上,当所述小端朝上时,所述转动组件转动过程中,所述暂存部能够带动所述物料处于所述第一下料工位,所述第一送料件能够使所述物料进入所述第一收纳件,当所述大端朝上时,所述转动组件转动过程中,所述暂存部能够带动所述物料处于所述第二下料工位,所述物料能够进入所述第二收纳件。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转动组件包括转动件和位于所述转动件下方的支撑件,所述转动件能够相对于所述支撑件转动,所述暂存部设置于所述转动件,所述物料能够从所述暂存部中穿过并被所述支撑件支撑;
沿所述暂存部的运动路径,所述支撑件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一下料工位的第一通孔和位于所述第二下料工位的第二通孔,其中,所述第一通孔的截面积小于所述小端的截面积,所述第二通孔的截面积大于所述大端的截面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收纳件位于所述转动件的上方,所述第一送料件位于所述第一通孔的下方,所述第一送料件能够经过所述第一通孔驱动所述物料进入所述第一收纳件;
所述分料装置还包括第二送料件,所述第二送料件位于所述第二下料工位且位于所述转动件的上方,所述第二收纳件位于所述第二通孔的下方,所述第二送料件能够驱动所述物料从所述第二通孔进入所述第二收纳件。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送料件包括互相连通的第一气管和第一供气件,所述第一气管的排气端对准所述第一通孔设置;
所述第二送料件包括互相连通的第二气管和第二供气件,所述第二气管的排气端对准所述第二通孔设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收纳件设置有第一收纳通道,所述暂存部能够与所述第一收纳通道对准,所述第一收纳通道的内壁能够包围所述物料;
所述第二收纳件设置有第二收纳通道,所述暂存部能够与所述第二收纳通道对准,所述第二收纳通道的内壁能够包围所述物料。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转动件设置有多个所述暂存部,多个所述暂存部沿所述转动件的周向均匀分布。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检测组件包括支座、升降驱动件和检测件,所述升降驱动件安装于所述支座,所述升降驱动件能够驱动所述检测件升降,以使所述检测件靠近或远离所述暂存部中的所述物料;
所述检测件包括感应部和探测部,所述探测部能够与所述大端配合,所述感应部能够根据所述探测部的移动距离,检测所述物料为所述大端朝上或所述小端朝上。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分料设备还包括位于所述上料工位的储料件,所述储料件设置有储料通道,所述储料通道用于接收所述输送装置输送的所述物料,且所述物料能够以所述大端朝上或所述小端朝上地从所述储料通道运动至所述暂存部。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输送装置设置有输送通道,所述储料通道包括出料段和入料段,所述入料段为弧形段,所述入料段的一端朝向所述输送通道,以使所述物料能够沿所述输送通道被输送至所述入料段,另一端与所述出料段连通,所述出料段沿竖直方向延伸,当所述暂存部运动至所述上料工位时,所述暂存部与所述出料段对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输送通道包括依次设置的水平段和倾斜段,所述倾斜段相对于所述水平段向下倾斜,所述入料段的入料口与所述倾斜段的出料口相对设置;
所述储料通道还包括过渡段,所述过渡段位于所述入料段与所述出料段之间,沿所述入料段到所述出料段的方向,所述过渡段的截面积逐渐减小。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
本申请提供的分料设备,输送装置能够将物料输送至分料装置,检测组件可以检测物料为小端朝上或大端朝上,转动组件能够带动小端朝上的物料运动至第一下料工位,并且由第一下料工位的第一送料件将物料送至第一收纳件,转动组件还能够带动大端朝上的物料运动至第二下料工位,并且物料能够进入第二下料工位的第二收纳件内,进而实现了自动检测物料的摆放状态并自动分料,相比于人工操作,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操作错误率。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分料设备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物料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图4为图3沿A-A的剖视图;
图5为图4中I处的放大图;
图6为图4中II处的放大图;
图7为图1中支撑件的俯视图;
图8为图1中转动件的俯视图;
图9为图1中检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3沿B-B的剖视图;
图11为图10中III处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
10-输送装置;
1-输送通道;
11-水平段;
12-倾斜段;
121-出料口;
20-分料装置;
21-转动组件;
211-暂存部;
212-转动件;
213-支撑件;
213A-第一通孔;
213B-第二通孔;
22-检测组件;
221-支座;
222-升降驱动件;
223-检测件;
223A-感应部;
223B-探测部;
224-滑块;
225-轨道;
23-第一收纳件;
231-第一收纳通道;
24-第一送料件;
241-第一气管;
25-第二收纳件;
251-第二收纳通道;
26-第二送料件;
261-第二气管;
27-旋转驱动件;
30-物料;
301-大端;
301A-凹陷部;
302-小端;
40-储料件;
41-储料通道;
411-出料段;
412-入料段;
412A-入料口
413-过渡段。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需要注意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左”、“右”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
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分料设备,能够将不同摆放形态的物料30分别收集至不同的收料件中。
如图2所示,该种物料30沿其轴向具有大端301和小端302,例如物料30具体可以是螺母,螺母的大端301具有螺纹孔。
具体地,该种分料设备包括:输送装置10和分料装置20,输送装置10用于输送物料30,分料装置20具有上料工位、检测工位、第一下料工位和第二下料工位,第一下料工位设置有第一收纳件23和第一送料件24,第二下料工位设置有第二收纳件25,检测工位设置有检测组件22,分料装置20还包括转动组件21,转动组件21设置有暂存部211,暂存部211用于存放物料30,转动组件21能够转动,以使暂存部211能够依次运动至上料工位、检测工位、第一下料工位和第二下料工位;输送装置10能够将物料30输送至位于上料工位的暂存部211中,暂存部211的侧壁用于包围物料30,以限制物料30在暂存部211中摆动,即当物料30被输送装置10输送至暂存部211时,物料30在暂存部211内不发生倾斜,物料30能够为小端302朝上地存放于暂存部211,或物料30为大端301朝上地存放于暂存部211。
检测组件22用于检测暂存部211中物料30为小端302朝上或大端301朝上,当小端302朝上时,转动组件21转动过程中,暂存部211能够带动物料30处于第一下料工位,第一送料件24能够使物料30进入第一收纳件23,当大端301朝上时,转动组件21转动过程中,暂存部211能够带动物料30处于第二下料工位,物料30能够进入第二收纳件25。即第一收纳件23内均为小端302朝上的物料30,第二收纳件25内均为大端301朝上的物料30,以便于按物料30的摆放状态对物料30进行收集。
本实施例中,输送装置10能够将物料30输送至分料装置20,检测组件22可以检测物料30为小端302朝上或大端301朝上,转动组件21能够带动小端302朝上的物料30运动至第一下料工位,并且由第一下料工位的第一送料件24将物料30送至第一收纳件23,转动组件21还能够带动大端301朝上的物料30运动至第二下料工位,并且物料30能够进入第二下料工位的第二收纳件25内,进而实现了自动检测物料30的摆放状态并自动分料,相比于人工操作,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操作错误率。
其中,输送装置10和分料装置20可以安装于支架上。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图3-7所示,转动组件21包括转动件212和位于转动件212下方的支撑件213,转动件212能够相对于支撑件213转动,暂存部211设置于转动件212,物料30能够从暂存部211中穿过并被支撑件213支撑,即暂存部211为通孔,物料30能够从通孔中穿过,并被支撑件213支撑;当转动件212转动时,暂存部211带动物料30做圆周运动。
沿暂存部211的运动路径,支撑件213设置有位于第一下料工位的第一通孔213A和位于第二下料工位的第二通孔213B,其中,第一通孔213A的截面积小于小端302的截面积,第二通孔213B的截面积大于大端301的截面积,即当暂存部211中物料30为大端301朝上时,小端302与支撑件213抵接,由于第一通孔213A的截面积小于小端302的截面积,在物料30为大端301朝上地运动至第一通孔213A时,物料30不会从第一通孔213A落下,保证物料30能够到达第二通孔213B位置处,又由于第二通孔213B的截面积大于大端301的截面积,以使物料30能够从第二通孔213B掉落至第二收纳件25中;当暂存部211中物料30为小端302朝上时,大端301与支撑件213抵接,由于第一通孔213A的截面积小于小端302的截面积,在物料30为小端302朝上地运动至第一通孔213A时,物料30不会从第一通孔213A落下,防止物料30落下进而无法进入第一收纳件23。如此设置,能够使物料30以大端301朝上的状态向下运动至第二收纳件25内,物料30以小端302朝上的状态向上运动至第一收纳件23内,在第一收纳件23和第二收纳件25均收集结束时,将第一收纳件23翻转180°,会使得第一收纳件23内的物料30也均为大端301朝上的状态,与第二收纳件25内物料30摆放状态一致,或将第二收纳件25翻转180°,使得第二收纳件25内的物料30为小端302朝上的状态,与第一收纳件23内物料30摆放状态一致,进而加快了物料30的整理速率,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其中,如图1所示,转动组件21还包括旋转驱动件27,旋转驱动件27可以驱动转动件212转动,旋转驱动件27具体可以是电机等。
具体地,第一收纳件23位于转动件212的上方,第一送料件24位于第一通孔213A的下方,第一送料件24能够经过第一通孔213A驱动物料30进入第一收纳件23;分料装置20还包括第二送料件26,第二送料件26位于第二下料工位且位于转动件212的上方,第二收纳件25位于第二通孔213B的下方,第二送料件26能够驱动物料30从第二通孔213B进入第二收纳件25。
当暂存部211带动小端302朝上的物料30运动至第一通孔213A位置处时,第一送料件24经过第一通孔213A驱动物料30进入第一收纳件23;当暂存部211带动大端301朝上的物料30运动至第二通孔213B位置处时,第二送料件26驱动物料30从第二通孔213B进入第二收纳件25。
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送料件24驱动物料30运动至第一收纳件23,通过第二送料件26驱动物料30运动至第二收纳件25,提高了下料效率。
更具体地,第一送料件24包括互相连通的第一气管241和第一供气件,第一气管241的排气端对准第一通孔213A设置,当第一供气件工作时,气体从第一气管241流出,并经过第一通孔213A后作用于物料30,吹动物料30进入第一收纳件23;第二送料件26包括互相连通的第二气管261和第二供气件,第二气管261的排气端对准第二通孔213B设置,当第二供气件工作时,气体从第二气管261流出,并作用于物料30,吹动物料30从第二通孔213B进入第二收纳件25。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送料件24和第二送料件26可以均为气缸,气缸的伸缩端作用于物料30,以推动物料30进入收纳件。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如图5-6所示,第一收纳件23设置有第一收纳通道231,当暂存部211带动物料30运动至第一下料工位时,暂存部211能够与第一收纳通道231对准,第一送料件24可以驱动物料30进入第一收纳通道231,第一收纳通道231的内壁能够包围物料30,即限制物料30在第一收纳通道231内翻转,使物料30始终保持为小端302朝上;第二收纳件25设置有第二收纳通道251,当暂存部211带动物料30运动至第二下料工位时,暂存部211能够与第二收纳通道251对准,第二送料件26可以驱动物料30进入第二收纳通道251,或者是物料30自由落体至第二收纳通道251,第二收纳通道251的内壁能够包围物料30,即限制物料30在第二收纳通道251内翻转,使物料30始终保持为大端301朝上。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转动件212设置有多个暂存部211,多个暂存部211沿转动件212的周向均匀分布,随着转动件212的转动,每个暂存部211均能够从上料工位接收到物料30,再依次经过检测工位、第一下料工位和第二下料工位后将物料30下放,又经过上料工位接收物料30,按上述步骤循环工作。
通过多个暂存部211的设置,可以加快生产节拍,提高生产效率。
具体地,如图9所示,检测组件22包括支座221、升降驱动件222和检测件223,升降驱动件222安装于支座221,升降驱动件222能够驱动检测件223升降,以使检测件223靠近或远离暂存部211中的物料30;检测件223包括感应部223A和探测部223B,探测部223B能够与大端301配合,检测件223靠近物料30的过程中,感应部223A能够根据探测部223B的移动距离,检测物料30为大端301朝上或小端302朝上。
若探测部223B向下移动的距离较大,则检测物料30为大端301朝上的状态;若探测部223B向下移动的距离较小,则检测物料30为小端302朝上的状态。
其中,例如图2所示的,大端301设置有凹陷部301A,探测部223B具体可以为检测探针,当探测部223B向下移动的距离较大时,则说明探测部223B伸入大端301设置的凹陷部301A中,进而证明物料30为大端301朝上;当探测部223B向下移动的距离较小时,则说明探测部223B与小端302的端面抵接后,无法再向下继续移动,进而证明物料30为小端302朝上。在其他实施例中,探测部223B和大端301之间的配合结构还可以是其他的结构,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此外,升降驱动件222具体可以为气缸、液压缸等。感应部223A具体可以为检测开关。
检测组件22还可以包括滑块224和导轨225,检测件223与滑块224连接,升降驱动件222能够驱动滑块224沿导轨225滑动,以提高检测件223的升降稳定性。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0-11所示,分料设备还包括位于上料工位的储料件40,储料件40设置有储料通道41,储料通道41用于接收输送装置10输送的物料30,且物料30能够以大端301朝上或小端302朝上地从储料通道41运动至暂存部211。
当转动件212转动,以使暂存部211运动至上料工位时,暂存部211能够与储料通道41的一端对准,进而使得从物料30以大端301朝上或小端302朝上地从储料通道41运动至暂存部211。
本实施例中,储料通道41内可以暂存一定量的物料30,以保证作业节拍,且便于后续检测。
具体地,如图11所示,输送装置10设置有输送通道1,储料通道41包括出料段411和入料段412,入料段412为弧形段,入料段412的一端朝向输送通道1,以使物料30能够沿输送通道1被输送至入料段412,另一端与出料段411连通,出料段411沿竖直方向延伸,当暂存部211运动至上料工位时,暂存部211与出料段411对准。
本实施例中,入料段412为弧形段,可以使物料30顺畅地从输送通道1运动至储料通道41内;出料段411沿竖直方向延伸,当物料30从入料段412进入出料段411时,可以使得物料30以大端301朝上或小端302朝上地存放于出料段411。
其中,输送装置10可以由圆振件和直振件组成,圆振件用于接收物料30并将物料30输送至直振件,直振件设置有输送通道1,物料30可以置于输送通道1内,并从输送通道1输送至储料通道41。
更具体地,如图11所示,输送通道1包括依次设置的水平段11和倾斜段12,倾斜段12相对于水平段11向下倾斜,入料段412的入料口412A与倾斜段12的出料口121相对设置,以使物料30能够准度地从输送通道1进入储料通道41内;储料通道41还包括过渡段413,过渡段413位于入料段412与出料段411之间,沿入料段412到出料段411的方向,过渡段413的截面积逐渐减小,即过渡段413为锥形段,便于使物料30从水平状态切换到大端301朝上或小端302朝上的竖直状态,顺畅完成状态改变。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分料设备,物料(30)沿其轴向具有大端(301)和小端(302),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料设备包括:
输送装置(10);
分料装置(20),包括转动组件(21)、检测组件(22)、第一收纳件(23)、第一送料件(24)和第二收纳件(25),所述转动组件(21)设置有暂存部(211),所述暂存部(211)用于存放所述物料(30),且所述暂存部(211)的侧壁用于包围所述物料(30),以限制所述物料(30)在所述暂存部(211)中摆动,
所述分料装置(20)具有上料工位、检测工位、第一下料工位和第二下料工位,所述转动组件(21)能够转动,以使所述暂存部(211)能够依次运动至所述上料工位、所述检测工位、所述第一下料工位和所述第二下料工位,所述第一收纳件(23)和所述第一送料件(24)位于所述第一下料工位,所述第二收纳件(25)位于所述第二下料工位,所述输送装置(10)能够将所述物料(30)输送至位于所述上料工位的所述暂存部(211)中,
所述检测组件(22)设置于所述检测工位,用于检测所述暂存部(211)中所述物料(30)为所述小端(302)朝上或所述大端(301)朝上,当所述小端(302)朝上时,所述转动组件(21)转动过程中,所述暂存部(211)能够带动所述物料(30)处于所述第一下料工位,所述第一送料件(24)能够使所述物料(30)进入所述第一收纳件(23),当所述大端(301)朝上时,所述转动组件(21)转动过程中,所述暂存部(211)能够带动所述物料(30)处于所述第二下料工位,所述物料(30)能够进入所述第二收纳件(2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组件(21)包括转动件(212)和位于所述转动件(212)下方的支撑件(213),所述转动件(212)能够相对于所述支撑件(213)转动,所述暂存部(211)设置于所述转动件(212),所述物料(30)能够从所述暂存部(211)中穿过并被所述支撑件(213)支撑;
沿所述暂存部(211)的运动路径,所述支撑件(213)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一下料工位的第一通孔(213A)和位于所述第二下料工位的第二通孔(213B),其中,所述第一通孔(213A)的截面积小于所述小端(302)的截面积,所述第二通孔(213B)的截面积大于所述大端(301)的截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收纳件(23)位于所述转动件(212)的上方,所述第一送料件(24)位于所述第一通孔(213A)的下方,所述第一送料件(24)能够经过所述第一通孔(213A)驱动所述物料(30)进入所述第一收纳件(23);
所述分料装置(20)还包括第二送料件(26),所述第二送料件(26)位于所述第二下料工位且位于所述转动件(212)的上方,所述第二收纳件(25)位于所述第二通孔(213B)的下方,所述第二送料件(26)能够驱动所述物料(30)从所述第二通孔(213B)进入所述第二收纳件(2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送料件(24)包括互相连通的第一气管(241)和第一供气件,所述第一气管(241)的排气端对准所述第一通孔(213A)设置;
所述第二送料件(26)包括互相连通的第二气管(261)和第二供气件,所述第二气管(261)的排气端对准所述第二通孔(213B)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收纳件(23)设置有第一收纳通道(231),所述暂存部(211)能够与所述第一收纳通道(231)对准,所述第一收纳通道(231)的内壁能够包围所述物料(30);
所述第二收纳件(25)设置有第二收纳通道(251),所述暂存部(211)能够与所述第二收纳通道(251)对准,所述第二收纳通道(251)的内壁能够包围所述物料(30)。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件(212)设置有多个所述暂存部(211),多个所述暂存部(211)沿所述转动件(212)的周向均匀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组件(22)包括支座(221)、升降驱动件(222)和检测件(223),所述升降驱动件(222)安装于所述支座(221),所述升降驱动件(222)能够驱动所述检测件(223)升降,以使所述检测件(223)靠近或远离所述暂存部(211)中的所述物料(30);
所述检测件(223)包括感应部(223A)和探测部(223B),所述探测部(223B)能够与所述大端(301)配合,所述感应部(223A)能够根据所述探测部(223B)的移动距离,检测所述物料(30)为所述大端(301)朝上或所述小端(302)朝上。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分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料设备还包括位于所述上料工位的储料件(40),所述储料件(40)设置有储料通道(41),所述储料通道(41)用于接收所述输送装置(10)输送的所述物料(30),且所述物料(30)能够以所述大端(301)朝上或所述小端(302)朝上地从所述储料通道(41)运动至所述暂存部(21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分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装置(10)设置有输送通道(1),所述储料通道(41)包括出料段(411)和入料段(412),所述入料段(412)为弧形段,所述入料段(412)的一端朝向所述输送通道(1),以使所述物料(30)能够沿所述输送通道(1)被输送至所述入料段(412),另一端与所述出料段(411)连通,所述出料段(411)沿竖直方向延伸,当所述暂存部(211)运动至所述上料工位时,所述暂存部(211)与所述出料段(411)对准。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分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通道(1)包括依次设置的水平段(11)和倾斜段(12),所述倾斜段(12)相对于所述水平段(11)向下倾斜,所述入料段(412)的入料口(412A)与所述倾斜段(12)的出料口(121)相对设置;
所述储料通道(41)还包括过渡段(413),所述过渡段(413)位于所述入料段(412)与所述出料段(411)之间,沿所述入料段(412)到所述出料段(411)的方向,所述过渡段(413)的截面积逐渐减小。
CN202222603316.2U 2022-09-29 2022-09-29 一种分料设备 Active CN2184025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03316.2U CN218402550U (zh) 2022-09-29 2022-09-29 一种分料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03316.2U CN218402550U (zh) 2022-09-29 2022-09-29 一种分料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402550U true CN218402550U (zh) 2023-01-31

Family

ID=850001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603316.2U Active CN218402550U (zh) 2022-09-29 2022-09-29 一种分料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40255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15371B (zh) 管纱自动投送装置
CN105523369A (zh) 一种套管检测设备及其检测方法
CN109230589B (zh) 新能源汽车磁钢原料配料设备
CN218402550U (zh) 一种分料设备
CN211247422U (zh) 一种轴承滚子检测流水线
CN111056056A (zh) 一种水泥吨包装系统
CN113927270B (zh) 一种用于汽车电池壳罩的螺丝自动拧紧机
CN104097440B (zh) 一种多色彩组合图案中马赛克颗粒的自动铺贴方法
CN110961378A (zh) 一种多层的粽叶分选下料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10694939A (zh) 一种轴承滚子检测流水线
CN110492179A (zh) 一体化模叠输送系统
CN216637785U (zh) 上架给杆装置及挂面杆输送系统
CN206720215U (zh) 长螺栓自动上料装置
CN104677622B (zh) 一种触动器检测机
CN210498165U (zh) 一种阶梯式上料结构
CN210236345U (zh) 一种人工堆叠协作自动上件设备
KR20130042186A (ko) 백 플레이서 자동운전방법
CN102864301B (zh) 一种直接还原镍铁的自动生产线
CN112170223A (zh) 一种炮泥自动装泥装置
CN207033084U (zh) 一种外置式拉链锁配件组装机
CN217805678U (zh) 一种排序计数连袋包装装置
CN221063577U (zh) 一种衬套筛选机
CN220536796U (zh) 采样管整理装置及医疗设备
CN109051486A (zh) 一种智能化配料系统
CN219238472U (zh) 一种管材输送可定量获取的自动化分料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