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870629U - 一种翻转装置及自动化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翻转装置及自动化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870629U
CN211870629U CN201921520929.1U CN201921520929U CN211870629U CN 211870629 U CN211870629 U CN 211870629U CN 201921520929 U CN201921520929 U CN 201921520929U CN 211870629 U CN211870629 U CN 2118706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rnover
side plate
frame
rotating shaft
communic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52092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丰
张宝峰
刘斌
朱均超
赵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Secote Precision 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Secote Precision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Secote Precision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Secote Precision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52092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8706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8706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8706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翻转装置及自动化系统。该翻转装置包括:安装架;翻转驱动机构,设置于安装架上;翻转机构,包括翻转架和吸附组件,翻转架的一端通过旋转轴转动连接于安装架,翻转架的另一端通过连接轴转动连接于安装架,吸附组件设置于翻转架上,翻转驱动机构连接于旋转轴的一端,旋转轴沿其轴向开设有通气孔,通气孔的一端与吸附组件连通;旋转式快换接头,包括相连通且转动连接的第一部和第二部,第一部与通气孔的另一端连通,第二部连接有供气管;电滑环,连接于连接轴的一端,电滑环的内圈与翻转机构的通电导线连接,电滑环的外圈与供电导线连接,内圈与外圈能够相对转动。翻转装置可使导线、供气管均不会缠绕。

Description

一种翻转装置及自动化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产品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翻转装置及自动化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人们对电子产品的质量要求和数量需求也不断加大,同时也加快了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电子产品的数量需求大和更新换代之快,对其制造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人工成本的提高,及手工作业带来的产品不良问题,人工作业的组装方式已无法满足电子产品质量高、更新快、数量需求多的市场要求。
翻转装置在产品加工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现有技术中的翻转装置包括机架和翻转组件。其中,机架沿竖直方向设置,翻转组件设置在机架上,产品放置在翻转组件上,翻转组件能使产品翻转预设角度。翻转角度通过限位开关和限位块来实现。
现有技术的缺陷在于:产品放置在翻转组件上,需要定位和夹紧组件实现产品的固定,使得翻转装置结构复杂;另外,夹紧组件和限位开光均通过导线实现通电,因此,翻转组件往复翻转会导致导线缠绕,进而导致翻转装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变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翻转装置,避免导线发生缠绕及避免供气管发生缠绕。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翻转装置,包括:
安装架;
翻转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安装架上;
翻转机构,包括翻转架和吸附组件,所述翻转架的一端通过旋转轴转动连接于所述安装架,所述翻转架的另一端通过连接轴转动连接于所述安装架,所述吸附组件设置于所述翻转架上,所述翻转驱动机构连接于所述旋转轴的一端,所述旋转轴沿其轴向开设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的一端与所述吸附组件连通;
旋转式快换接头,包括相连通且转动连接的第一部和第二部,所述第一部与所述通气孔的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二部连接有供气管;
电滑环,连接于所述连接轴的一端,所述电滑环的内圈与所述翻转机构的通电导线连接,所述电滑环的外圈与供电导线连接,所述内圈与所述外圈能够相对转动。
作为优选,所述翻转架包括依次连接并形成U型结构的第一侧板、顶板和第二侧板,所述顶板连接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侧板上开设有第一容置孔,所述旋转轴的一端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置孔、另一端与所述翻转驱动机构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安装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板远离所述第二侧板一侧的第一轴承座,所述第一轴承座上设置有第三容置孔,所述第三容置孔内设置有第一轴承,所述旋转轴穿过所述第一轴承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轴为内部空心结构,所述第二侧板上开设有第二容置孔,所述连接轴连接于所述第二容置孔内,所述电滑环的内圈伸入所述连接轴的内部,所述通电导线在所述连接轴内部连接于所述电滑环的内圈。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轴通过第二轴承连接于所述第二容置孔内。
作为优选,所述安装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侧板远离所述第一侧板一侧的第二轴承座,所述第二轴承座上设置有光电传感器,所述第二侧板上设置有挡片,所述翻转架能够在翻转至所述挡片与所述光电传感器对应时停止。
作为优选,所述吸附组件包括:
真空发生器,设置于所述顶板上;
通气管,与所述真空发生器连通,并连接于所述翻转架上;
吸盘,与所述通气管连通,并设置于所述顶板的一侧。
作为优选,所述翻转装置还包括:
支架;
升降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支架上,所述升降驱动组件的输出端与所述安装架连接,以驱动所述安装架升降。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化系统,以避免导线发生缠绕及避免供气管发生缠绕。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动化系统,包括上述的翻转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由于旋转式快换接头的第一部与旋转轴的通气孔的另一端连接,因此,当旋转轴驱动翻转机构旋转时,旋转轴也会带动第一部旋转,第二部与第一部转动连接,因此,第二部可以不随旋转轴旋转,而是保持其原有的状态,第二部与供气管连接,进而使得供气管不会发生旋转,从而可以避免供气管发生缠绕。
翻转机构上的通电导线,如通电导线可以为吸附组件和/或检测吸附组件的吸附力的检测组件供电,其连接于翻转机构上,当翻转机构旋转时,通电导线随翻转机构旋转。由于通电导线与电滑环的内圈连接,供电导线与电滑环的外圈与供电导线连接,内圈和外圈能够相对转动,因此,在通电导线带动内圈转动时,外圈可以保持不动,从而实现供电导线保持不动,从进而使得供电导线和通电导线均不会发生缠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翻转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翻转装置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翻转装置剖视图;
图4是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图1中的翻转装置移除防护罩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8是图6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
1、安装架;11、第一轴承座;111、第三容置孔;12、第二轴承座;13、安装板;14、第一轴承;
2、翻转驱动机构;21、驱动件;22、传动件;23、第一带轮;24、第二带轮;
3、翻转机构;
31、翻转架;311、第一侧板;3111、第一容置孔;312、顶板;313、第二侧板;3131、第二容置孔;
32、旋转轴;321、通气孔;
33、吸附组件;331、真空发生器;332、通气管;333、吸盘;
34、连接轴;35、第二轴承;36、挡片;
4、旋转式快换接头;41、第一部;42、第二部;
5、电滑环;6、防护罩;7、光电传感器;8、支架;9、升降驱动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
本实用新型中限定了一些方位词,在未作出相反说明的情况下,所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是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翻转装置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定义的,“内”、“外”是指相对于各个零件本身轮廓的内外。这些方位词是为了便于理解而采用的,因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对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翻转装置,用于吸附电子产品贴片并对贴片进行翻转中,还可以用于其他工件的翻转中,以避免防撞装置往复翻转造成气管和线路缠绕。
如图1-图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翻转装置包括安装架1、翻转驱动机构 2、翻转机构3、旋转式快换接头4和电滑环5。翻转驱动机构2设置于安装架 1上。翻转机构3包括翻转架31、连接轴34、旋转轴32和吸附组件33,翻转架31的一端通过旋转轴32转动连接于安装架1上,翻转架31的另一端通过连接轴34转动连接于安装架1。吸附组件33设置于翻转架31上,翻转驱动机构 2连接于旋转轴32的一端,旋转轴32沿其轴向开设有通气孔321,通气孔321的一端与吸附组件33连通。旋转式快换接头4,包括相连通且转动连接的第一部41和第二部42,第一部41与通气孔321的另一端连通,第二部42连接有供气管。电滑环5连接于连接轴34的一端,电滑环5的内圈与翻转机构3上的通电导线连接,电滑环5的外圈与供电导线连接,内圈与外圈能够相对转动。
由于旋转式快换接头4的第一部41与旋转轴32的通气孔321的另一端连接,因此,当旋转轴32驱动翻转机构3旋转时,旋转轴32带动第一部41旋转,第二部42与第一部41转动连接,因此,第二部42可以不随旋转轴32旋转,第二部42与供气管连接,进而使得供气管不会发生旋转,在翻转机构3往复翻转过程中,可以避免供气管路发生缠绕。
翻转机构3上的通电导线,如通电导线可以为吸附组件33和/或检测吸附组件33的吸附力的检测组件供电,其连接于翻转机构3上,当翻转机构3旋转时,通电导线随翻转机构3旋转。由于通电导线与电滑环5的内圈连接,供电导线与电滑环5的外圈与供电导线连接,由于内圈和外圈能够相对转动,因此,在通电导线带动内圈转动时,外圈可以保持不动,从而实现供电导线保持不动,从进而使得供电导线和通电导线均不会发生缠绕。
由于旋转式快换接头4和电滑环5的具体结构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2所示,优选地,吸附组件33包括通气管332、吸盘333和真空发生器331,真空发生器331设置于翻转架31上。通气管332与真空发生器331连通,并连接于翻转架31上。吸盘333与通气管332连通,并设置于顶板312的一侧,用于吸附工件。
更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翻转装置还包括支架8和升降驱动组件9。升降驱动组件9设置于支架8上,升降驱动组件9的输出端与安装架1驱动连接,以驱动安装架1升降。升降驱动组件9可以包括电机和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的螺杆,螺杆上螺接有螺母,螺母与安装架1的安装板13连接。电机正转带动翻转架31提升,电机反转带动翻转架31下降。
翻转装置的工作过程为:通过升降驱动组件9带动吸盘333下降到预设位置吸取工件,升降驱动组件9对工件进行提升,再通过翻转驱动机构2驱动翻转架31翻转,进而使工件翻转,使得工件在翻转时,工件的下端不会接触到下方的托盘,防止对托盘和工件造成损伤,经翻转后的工件待接料机构(图中未示出)取料进行下一工序。
更进一步地,翻转架31包括依次连接并形成U型结构的第一侧板311、顶板312和第二侧板313,顶板312连接于第一侧板311和第二侧板313的之间。通气管332、吸盘333和真空发生器331均连接于顶板312上。
如图2所示,安装架1包括依次连接并形成U型结构的第一轴承座11、安装板13和第二轴承座12,其中,U型结构的安装架1的开口朝向翻转架31,从而可以将翻转架31设置在第一轴承座11和第二轴承座12之间。
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侧板311上开设有第一容置孔3111,旋转轴32 的一端固定设置于第一容置孔3111,另一端与翻转驱动机构2连接。
更进一步地,第一轴承座11设置于第一侧板311远离第二侧板313的一侧,第一轴承座11上设置有第三容置孔111,第三容置孔111内设置有第一轴承14,旋转轴32穿过第一轴承14设置。第一轴承14使得旋转轴32可以相对于第一侧板311旋转,从而在安装架1不转的前提下,实现翻转架31的翻转。
如图3和图5所示,连接轴34为内部空心结构,第二侧板313上开设有第二容置孔3131,连接轴34连接于第二容置孔3131内,电滑环5的内圈伸入连接轴34的内部,通电导线在连接轴34内部连接于电滑环5的内圈。第二容置孔3131为通电导线提供容置空间和支撑,从而提高通电导线与电滑环5的内圈连接的稳定性。
连接轴34通过第二轴承35连接于第二容置孔3131内,从而将连接轴34 设置于第二容置孔3131内。
如图6和图7所示,第二轴承座12设置于第二侧板313远离第一侧板311 的一侧,第二轴承座12上设置有光电传感器7,第二侧板313上设置有挡片36,翻转架31能够在翻转至挡片36与光电传感器7对应时停止转动。光电传感器 7的设置可以准确控制翻转架31的翻转角度。
如图6和图8所示,翻转驱动机构2包括驱动件21、第一带轮23、传动件 22和第二带轮24。驱动件21连接于安装架1上,驱动件21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一带轮23。传动件22与第一带轮23传动连接,具体地,传动件22可以为设置有内齿的高扭矩同步带。第二带轮24与传动件22传动连接,并与旋转轴32 固定连接,从而驱动旋转轴32旋转。
如图1所示,驱动件21、第一带轮23、传动件22和第二带轮24远离第一侧板311的一侧罩设有防护罩6,从而避免误伤到工作人员,以及避免其他物体影响翻转驱动机构2工作。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自动化系统,包括上述的翻转装置,以避免导线发生缠绕及避免供气管发生缠绕。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架(1);
翻转驱动机构(2),设置于所述安装架(1)上;
翻转机构(3),包括翻转架(31)和吸附组件(33),所述翻转架(31)的一端通过旋转轴(32)转动连接于所述安装架(1),所述翻转架(31)的另一端通过连接轴(34)转动连接于所述安装架(1),所述吸附组件(33)设置于所述翻转架(31)上,所述翻转驱动机构(2)连接于所述旋转轴(32)的一端,所述旋转轴(32)沿其轴向开设有通气孔(321),所述通气孔(321)的一端与所述吸附组件(33)连通;
旋转式快换接头(4),包括相连通且转动连接的第一部(41)和第二部(42),所述第一部(41)与所述通气孔(321)的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二部(42)连接有供气管;
电滑环(5),连接于所述连接轴(34)的一端,所述电滑环(5)的内圈与所述翻转机构(3)的通电导线连接,所述电滑环(5)的外圈与供电导线连接,所述内圈与所述外圈能够相对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架(31)包括依次连接并形成U型结构的第一侧板(311)、顶板(312)和第二侧板(313),所述顶板(312)连接于所述第一侧板(311)和所述第二侧板(313)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311)上开设有第一容置孔(3111),所述旋转轴(32)的一端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置孔(3111)、另一端与所述翻转驱动机构(2)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1)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板(311)远离所述第二侧板(313)一侧的第一轴承座(11),所述第一轴承座(11)上设置有第三容置孔(111),所述第三容置孔(111)内设置有第一轴承(14),所述旋转轴(32)穿过所述第一轴承(14)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轴(34)为内部空心结构,所述第二侧板(313)上开设有第二容置孔(3131),所述连接轴(34)连接于所述第二容置孔(3131)内,所述电滑环(5)的内圈伸入所述连接轴(34)的内部,所述通电导线在所述连接轴(34)内部连接于所述电滑环(5)的内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轴(34)通过第二轴承(35)连接于所述第二容置孔(3131)内。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1)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侧板(313)远离所述第一侧板(311)一侧的第二轴承座(12),所述第二轴承座(12)上设置有光电传感器(7),所述第二侧板(313)上设置有挡片(36),所述翻转架(31)能够在翻转至所述挡片(36)与所述光电传感器(7)对应时停止。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组件(33)包括:
真空发生器(331),设置于所述顶板(312)上;
通气管(332),与所述真空发生器(331)连通,并连接于所述翻转架(31)上;
吸盘(333),与所述通气管(332)连通,并设置于所述顶板(312)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装置还包括:
支架(8);
升降驱动组件(9),设置于所述支架(8)上,所述升降驱动组件(9)的输出端与所述安装架(1)连接,以驱动所述安装架(1)升降。
10.一种自动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翻转装置。
CN201921520929.1U 2019-09-12 2019-09-12 一种翻转装置及自动化系统 Active CN2118706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20929.1U CN211870629U (zh) 2019-09-12 2019-09-12 一种翻转装置及自动化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20929.1U CN211870629U (zh) 2019-09-12 2019-09-12 一种翻转装置及自动化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870629U true CN211870629U (zh) 2020-11-06

Family

ID=732410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520929.1U Active CN211870629U (zh) 2019-09-12 2019-09-12 一种翻转装置及自动化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87062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674723A (zh) * 2022-10-27 2023-02-03 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 快换装置及铺丝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674723A (zh) * 2022-10-27 2023-02-03 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 快换装置及铺丝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846936B (zh) 一种便于翻转电子元器件夹持机构
CN210854342U (zh) 一种玻璃上料搬运装置
CN211870629U (zh) 一种翻转装置及自动化系统
CN209078229U (zh) 一种球泡自动点胶盖罩组装机
CN114034712A (zh) 产品外观缺陷检测装置
CN110687046A (zh) 一种视觉芯片面板工业机器人摆放成套装置
CN115958417A (zh) 汽车空调控制器的组装生产线
CN210524068U (zh) 一种5g通讯产品的自动安装焊接设备
CN209373014U (zh) 一种汽车显示屏用检测装置
CN113124917A (zh) 一种光电式绝对值编码器测试装置
CN112875570A (zh) 一种仓储物流运输机器人
CN212739658U (zh) 一种金属电器盒用翻转加工机构
CN214409255U (zh) 一种插座生产用检测装置
CN110076411B (zh) 一种5g通讯产品的抓取安装机构
CN115775761B (zh) 一种晶元芯片生产用自动检测装置
CN220741240U (zh) 多方位巡检机器人
CN213438194U (zh) 一种用于震源药柱连接柱的纠偏机构
CN210491561U (zh) 一种5g通讯产品的多头焊接机构
CN217076195U (zh) 视觉检测设备用吸料模组
CN214933978U (zh) 一种吸附稳定的pcb板上料机构
CN215475982U (zh) 一种用于贴合的触摸屏自动上料装置
CN210810476U (zh) 取盖装置及烹饪设备
CN218360757U (zh) 一种芯片转盘检测分选一体机
CN220575778U (zh) 一种光伏线盒盖安装设备
CN216004410U (zh) 一种电子元器件加工用翻转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