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852815U - 排气阀组件和气浮轴承 - Google Patents

排气阀组件和气浮轴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852815U
CN211852815U CN202020463297.6U CN202020463297U CN211852815U CN 211852815 U CN211852815 U CN 211852815U CN 202020463297 U CN202020463297 U CN 202020463297U CN 211852815 U CN211852815 U CN 2118528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valve assembly
air inlet
inner sleeve
sliding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46329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万群
滕翔宇
王斌
霍德鸿
丁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Zhirun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Zhirun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Zhirun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Zhirun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46329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8528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8528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8528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gnetic Bearings And Hydrostatic Bearings (AREA)
  • Sliding Valves (AREA)
  • Lift Valv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排气阀组件,所述排气阀组件包括壳体、开设在所述壳体上的进气口、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滑杆、用以驱动所述滑杆移动的驱动装置,所述壳体内形成有收容空间,所述进气口与所述收容空间相连通,所述滑杆与所述进气口同轴设置,所述驱动装置用以驱动所述滑杆靠近或者远离所述进气口。本实用新型的排气阀组件,通过设置滑杆、螺旋动环和通气板,利用多种方式提高流阻,结构小巧,效果显著。

Description

排气阀组件和气浮轴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排气阀组件和气浮轴承。
背景技术
空气静压导轨由于其摩擦因数小,工作寿命长,温度分布均匀的特性被广泛应用。更高的刚度、更大的负载,以及灵活可控的补偿方案,将使得导轨取得更加优异的性能。
目前大多数优化性能的办法,都在于对节流方式的创新优化,以及动态的调整进气压力和流量以及达到增加刚度的方法。现有技术中增加负载的方式是通过调节输入压力,或者设计节流器的流阻来增加承载力,目前节流方案已被大量研究,提升空间很小;而且在动态调节的过程中,只能通过改变进气压力来调节,效率不高。而且如果进气压力太大,易出现气振的现象。
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的排气阀组件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排气阀组件和气浮轴承,以解决现有空气静压导轨的承载力不够导致产生气震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排气阀组件,所述排气阀组件包括壳体、开设在所述壳体上的进气口、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滑杆、用以驱动所述滑杆移动的驱动装置,所述壳体内形成有收容空间,所述进气口与所述收容空间相连通,所述滑杆与所述进气口同轴设置,所述驱动装置用以驱动所述滑杆靠近或者远离所述进气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滑杆靠近所述进气口的一端为锥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排气阀组件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开设有出气口,所述底座与所述壳体上远离所述进气口的一端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座与所述收容空间相连通,在连接处设置有通气板,所述通气板由多孔材料制成,所述滑杆贯穿所述通气板设置,在所述通气板与所述滑杆之间设有第一旋转衬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底座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排气阀组件还包括弹片,所述弹片设置所述滑杆远离所述进气口的一端,并与所述滑杆相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排气阀组件包括螺旋动环,所述螺旋动环环绕所述滑杆设置,与所述壳体内壁相抵持,所述螺旋动环上设有环形气道,空气流经所述环形气道时带动所述螺旋动环转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排气阀组件还包括固定板和第二旋转衬套,所述固定板设置在所述螺旋动环与所述进气口之间,所述滑杆贯穿所述固定板设置,所述第二旋转衬套设置在所述固定板与所述滑杆之间。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气浮轴承,所述气浮轴承包括第一内套、与所述第一内套间隔设置的第二内套、套设在所述第一内套和第二内套外的转子、与所述第一内套固定的的第一轴承外壳、与所述第二内套固定的第二轴承外壳,所述第一轴承外壳上设有环形腔体和与环形腔体连通的进气接头,所述第二轴承外壳上设有如上述的排气阀组件和排气通道,所述排气阀组件的进气口与排气通道连接,所述第一内套和第二内套设有节流气道,所述第一内套上的所述节流气道与环形腔体相连通,所述第二内套上的节流气道与所述排气通道相连通,所述进气接头内通入空气,通过环形腔体进入节流气道,在转子与第一内套和第二内套之间形成气膜,通过排气阀组件排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节流气道与所述转子的连接处设有节流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排气阀组件,通过设置滑杆、螺旋动环和通气板,利用多种方式提高流阻,结构小巧,效果显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气浮轴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排气阀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排气阀组件的的截面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气浮轴承100包括第一内套1、与所述第一内套1间隔设置的第二内套2、套设在所述第一内套1和第二内套2外的转子3、与所述第一内套1固定的的第一轴承外壳4、与所述第二内套2固定的第二轴承外壳5。
所述转子3以第一内套1和第二内套2作为转轴,可转动设置。
所述第一轴承外壳4设有环形腔体41和与所述环形腔体41连通的进气接头42,所述第二轴承外壳5上设有排气阀组件6和排气通道51。所述第一内套1和第二内套2设有节流气道11,所述第一内套1上的所述节流气道11与环形腔体41相连通,所述第二内套2上的节流气道11与所述排气通道51相连通。所述节流气道11与所述转子3的连接处设有节流器12,以对进入的空气进行节流,调节空气的流速。
使用过程如下:向所述进气接头42内通入空气,空气通过环形腔体41进入节流气道11,在转子3与第一内套1和第二内套2之间形成气膜,从而降低转子3和第一内套1及第二内套2的摩擦,然后空气自第二内套2的节流气道11流入排气通道51和排气阀组件6,通过排气阀组件6排出。
根据静压轴承远离,气体经过排气阀组件6的阻抗为R,排气压力为Pa,承载压力为Po,流量为Q,根据流体的质量守恒定理,可得:
Po–Pa=Q*R;
为了提高承载压力Po,可以通过增大排气阀组件6的阻抗R来实现,本实施例的排气阀组件6可以实现调节阻抗的效果。
本实施例的排气阀组件6包括壳体61、底座62、开设在所述壳体61上的进气口63、设置在所述壳体61内的滑杆64、用以驱动所述滑杆64移动的驱动装置65、弹片66、螺旋动环67、固定板68和第二旋转衬套69。
所述壳体61内形成有收容空间611,所述进气口63与所述收容空间611相连通,所述进气口63的另一端与排气通道51连接,以接收空气。
所述滑杆64与所述进气口63同轴设置,所述驱动装置65用以驱动所述滑杆64靠近或者远离所述进气口63。所述滑杆64靠近所述进气口63的一端为锥形,当所述滑杆64靠近进气口63时,从进气口63的进入的空气受阻,实现改变气体流阻的效果。设置为锥形,可以将进入的空气朝向两侧导引,以顺利进入收容空间611。
所述底座62上开设有出气口623,所述底座62与所述壳体61上远离所述进气口63的一端连接。
所述底座62与所述收容空间611相连通,在连接处设置有通气板621,所述通气板621由多孔材料制成,所述滑杆64贯穿所述通气板621设置,在所述通气板621与所述滑杆64之间设有第一旋转衬套622。本实施例中,所述通气板621挡住出气口623,空气经过通气板621时,受到多空材料的影响,可以进一步增强阻尼。
所述驱动装置65设置在所述底座62内,与所述滑杆64固定连接,以驱动所述滑杆64靠近或者远离所述进气口63。
所述弹片66设置所述滑杆64远离所述进气口63的一端,并与所述滑杆64相固定。以在所述驱动装置65不工作时,也能带动所述滑杆64移动到初始位置,即使得所述滑杆64远离所述进气口63。
所述螺旋动环67环绕所述滑杆64设置,与所述壳体61内壁相抵持,所述螺旋动环67上设有环形气道671,空气流经所述环形气道671时带动所述螺旋动环67转动。本实施例中,所述收容空间611呈圆柱状,所述螺旋动环67整体呈圆柱状,以滑杆64为轴,与所述壳体61内壁紧紧抵持。所述环形气道671围绕所述螺旋动环67四周螺旋设置,两端分别与进气口63和出气口623相连通。空气从进气口63进入后,沿着环形气道671流动,在流动的过程中可以带动螺旋动环67转动,从而将气体动能转换成螺旋动环67的动能,以增强阻尼效果。
所述固定板68设置在所述螺旋动环67与所述进气口63之间,所述滑杆64贯穿所述固定板68设置,所述第二旋转衬套69设置在所述固定板68与所述滑杆64之间,用以支撑所述滑杆64。
本实施例中,所述螺旋动环67位于所述固定板68和通气板621之间,所述滑杆64依靠固定板68和通气板621进行限定。本实施例中,所述通气板621与所述外壳61相抵持固定,同时留有间隙,使得空气可以进入螺旋动环67。
本实用新型的气浮轴承100,通过设置排气阀组件6,增大了排气的流阻,从而可以提高所述气浮轴承100的承载压力,在进气压力增大的情况下也不容易出现气震现象;本实用新型的排气阀组件6,通过设置滑杆64、螺旋动环67和通气板621,利用多种方式提高流阻,结构小巧,效果显著。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排气阀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阀组件包括壳体、开设在所述壳体上的进气口、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滑杆、用以驱动所述滑杆移动的驱动装置,所述壳体内形成有收容空间,所述进气口与所述收容空间相连通,所述滑杆与所述进气口同轴设置,所述驱动装置用以驱动所述滑杆靠近或者远离所述进气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阀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杆靠近所述进气口的一端为锥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阀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阀组件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开设有出气口,所述底座与所述壳体上远离所述进气口的一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排气阀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与所述收容空间相连通,在连接处设置有通气板,所述通气板由多孔材料制成,所述滑杆贯穿所述通气板设置,在所述通气板与所述滑杆之间设有第一旋转衬套。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排气阀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底座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排气阀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阀组件还包括弹片,所述弹片设置所述滑杆远离所述进气口的一端,并与所述滑杆相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阀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阀组件包括螺旋动环,所述螺旋动环环绕所述滑杆设置,与所述壳体内壁相抵持,所述螺旋动环上设有环形气道,空气流经所述环形气道时带动所述螺旋动环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排气阀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阀组件还包括固定板和第二旋转衬套,所述固定板设置在所述螺旋动环与所述进气口之间,所述滑杆贯穿所述固定板设置,所述第二旋转衬套设置在所述固定板与所述滑杆之间。
9.一种气浮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浮轴承包括第一内套、与所述第一内套间隔设置的第二内套、套设在所述第一内套和第二内套外的转子、与所述第一内套固定的第一轴承外壳、与所述第二内套固定的第二轴承外壳,所述第一轴承外壳上设有环形腔体和与环形腔体连通的进气接头,所述第二轴承外壳上设有如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排气阀组件和排气通道,所述排气阀组件的进气口与排气通道连接,所述第一内套和第二内套设有节流气道,所述第一内套上的所述节流气道与环形腔体相连通,所述第二内套上的节流气道与所述排气通道相连通,所述进气接头内通入空气,通过环形腔体进入节流气道,在转子与第一内套和第二内套之间形成气膜,通过排气阀组件排出。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气浮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气道与所述转子的连接处设有节流器。
CN202020463297.6U 2020-04-02 2020-04-02 排气阀组件和气浮轴承 Active CN2118528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63297.6U CN211852815U (zh) 2020-04-02 2020-04-02 排气阀组件和气浮轴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63297.6U CN211852815U (zh) 2020-04-02 2020-04-02 排气阀组件和气浮轴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852815U true CN211852815U (zh) 2020-11-03

Family

ID=731445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463297.6U Active CN211852815U (zh) 2020-04-02 2020-04-02 排气阀组件和气浮轴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85281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35085A (zh) * 2021-08-19 2021-11-12 江苏集萃精凯高端装备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外转子电机驱动的精密气浮转台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35085A (zh) * 2021-08-19 2021-11-12 江苏集萃精凯高端装备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外转子电机驱动的精密气浮转台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852815U (zh) 排气阀组件和气浮轴承
CN208885585U (zh) 一种空气悬浮离心鼓风机
CN105065173A (zh) 一种排放流体的能量回收系统
CN104564742A (zh) 一种离心式轴流风机
CN111288172A (zh) 排气阀组件和气浮轴承
CN115013339A (zh) 一种送风机入口风量调节及导向装置
CN210524342U (zh) 轴承安装加热装置
CN106246293B (zh) 汽车的双模态消声器结构
CN115451127B (zh) 一种用于地效试验动态单直杆的动密封装置
CN202327124U (zh) 一种调压阀组用调压锥阀
CN211573813U (zh) 一种一体式高速风机
CN207377892U (zh) 一种静压支承式液压缸端盖
CN208360286U (zh) 一种高效车用辅助转向器电机
CN207761988U (zh) 一种无轴向力异型结构风机
CN100441879C (zh) 轴流式风扇
CN220707655U (zh) 一种风量调节系统和洁净室
CN218178923U (zh) 一种清灰装置
CN205807399U (zh) 一种内外浓淡实时可调的煤粉浓缩器结构
CN213984006U (zh) 一种取暖锅炉
CN2723740Y (zh) 对旋式矿用轴流主扇风机
CN214891949U (zh) 基于形状记忆合金的制冷制热装置
CN207178782U (zh) 风量调节阀
CN211561706U (zh) 力量调节器
CN220941629U (zh) 一种刹车背板涂胶烘干设备
CN213088331U (zh) 一种进气调节装置及鼓风机总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