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818369U - 一种充电插接组件及立体车库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充电插接组件及立体车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818369U
CN211818369U CN202020090993.7U CN202020090993U CN211818369U CN 211818369 U CN211818369 U CN 211818369U CN 202020090993 U CN202020090993 U CN 202020090993U CN 211818369 U CN211818369 U CN 2118183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d connector
shell frame
frame
plug
charging plu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09099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文有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009099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8183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8183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8183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4Plug-in electric vehicl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充电插接组件,其包括插座和插头;插座包括框体、设于框体内的第一壳架以及设于第一壳架上的公端接头,框体与第一壳架之间连接有若干沿公端接头的周向布置的柔性单元;插头包括第二壳架以及设于第二壳架上的母端接头,母端接头用于与公端接头对插连接;其中,第一壳架具有导向孔,第二壳架上设有导向杆,并且,导向杆的外侧壁具有使其头部尺寸小于其根部尺寸的锥面。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充电插接组件在载车板与车库支架存在位置偏差的情况下,也能够实现精准的对插连接。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采用了上述充电插接组件的立体车库,其可对汽车进行自动充电,并且具有可靠性高、操控方便等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充电插接组件及立体车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充电插接组件及立体车库。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的快速推广和应用离不开充电设施的有力支撑,能否快捷、方便的充放电是广大用户是否愿意购买电动汽车的重要因素。按照当前的趋势,立体车库的发展必然要同充电桩相结合,以解决汽车自动充电的问题。
目前,市场上的充电桩基本都是安装在人能够到达的地面车位旁,通过将充电桩的充电枪接上汽车来进行充电。如果要对停放在人员无法到达的立体车库内的汽车进行充电,就必须要求立体车库具有自动充电的功能。但是,立体车库的运行精度较低,位置误差难以掌控,因此,普通的充电插接组件难以满足立体车库的自动充电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实现精准对接的充电插接组件及包括其的立体车库。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充电插接组件,其包括:
插座,所述插座包括框体、设于所述框体内的第一壳架以及设于所述第一壳架上的公端接头,所述框体与所述第一壳架之间连接有若干沿所述公端接头的周向布置的柔性单元,所述柔性单元包括若干伸缩体,所述伸缩体为弹性件、气缸、液缸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插头,所述插头包括第二壳架以及设于所述第二壳架上的母端接头,所述母端接头用于与所述公端接头对插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壳架具有导向孔,所述第二壳架上设有与所述导向孔相对应的导向杆;或
所述第一壳架上设有导向杆,所述第二壳架具有供所述导向杆插入的导向孔;且
所述导向杆的外侧壁具有使其头部尺寸小于其根部尺寸的锥面。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柔性单元设为若干对,成对的两个所述柔性单元分别设于所述公端接头的相对两侧。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柔性单元设为四个,四个所述柔性单元分别设于所述公端接头的上下左右四个方位。
作为优选方案,成对的两个所述柔性单元的伸缩体相同;或
各所述柔性单元的伸缩体均相同。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伸缩体为气缸或液缸;且
成对的两个所述柔性单元的液缸或气缸相连通;或
全部的所述柔性单元的液缸或气缸均相连通。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弹性件为弹簧。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壳架上设有铁块,所述第二壳架上设有与所述铁块相对应的电磁铁;或
所述第一壳架上设有电磁铁,所述第二壳架上设有与所述电磁铁相对应的铁块。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导向孔内设有滚珠。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壳架或所述第二壳架上设有通电开关,所述通电开关用于检测所述公端接头与所述母端接头是否对插到位并据此控制通断电。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公端接头具有第一正极端子和第一负极端子,所述第一正极端子和所述第一负极端子分别靠近所述公端接头的两侧端设置;
所述母端接头具有与所述第一正极端子相对应的第二正极端子,以及与所述第一负极端子相对应的第二负极端子。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框体包括主框板以及设于所述主框板前侧的面板,所述主框板将所述第一壳架和所述公端接头包围在内,且所述柔性单元连接所述主框板与所述第一壳架,所述面板具有显露出所述公端接头和所述导向孔或所述导向杆的窗口。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框体还包括设于所述主框板后侧的背板,所述背板与所述第一壳架之间设有缓冲件。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缓冲件为弹簧,其固定于所述背板上。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立体车库,其包括车库支架、载车板以及上述的充电插接组件;
所述插座设于所述车库支架上,所述插头设于所述载车板上;或
所述插座设于所述载车板上,所述插头设于所述车库支架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充电插接组件,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充电插接组件在应用时,插座设于车库支架上,插头设于载车板上;或者,插座设于载车板上,插头设于车库支架上。在停有汽车的载车板平移进入停车位的过程中,插头与插座相互靠近,导向杆插向导向孔,由于导向杆的外侧壁具有锥面,且第一壳架通过柔性单元悬吊于框体内,因此,当载车板与车库支架存在位置上的偏差,且二者的位置误差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时,导向杆能够顺利地插入导向孔内,并将上述偏差导致的公端接头与母端接头之间的错位纠正,使得二者正对,最终实现精准的对插连接。进一步地,当公端接头与母端接头对插连接后,电磁铁因通电而吸住铁块,进而可增加插头与插座的连接牢固度,防止二者脱离,提高该充电插接组件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立体车库,由于其采用了上述充电插接组件,因此可对汽车进行自动充电,并且具有可靠性高、操控方便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充电插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插座的正面视角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插座的背面视角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插座的内部结构示意图(气缸或液缸);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插头的顶面视角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插头的底面视角示意图;
图7是图1中I区域的放大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翻盖和翻板的安装示意图。
图中:1、插座;101、框体;1011、主框板;1012、面板;1013、背板;1014、窗口;102、第一壳架;1021、导向孔;1022、孔口;103、公端接头;1031、第一正极端子;1032、第一负极端子;104、缓冲件;105、伸缩体;106、滚珠;107、铁块;108、第一翻盖;1081、摆臂;109、翻板;110、连杆;112、推板;2、插头;201、第二壳架;2011、凸台;2012、凹位;202、母端接头;2021、第二正极端子;2022、第二负极端子;203、导向杆;2031、锥面;204、电磁铁;205、通电开关;206、第一检测器;207、第二翻盖;2071、盖板部;2072、推板部;208、第二检测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中采用“第一”、“第二”等术语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类似的术语还包括“公端”和“母端”,“插座”和“插头”。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充电插接组件,其主要包括插座1和插头2;插座1包括框体101、设于框体101内的第一壳架102以及设于第一壳架102上的公端接头103,并且,框体101与第一壳架102之间连接有若干沿公端接头103的周向布置的柔性单元,柔性单元由若干伸缩体105组成;插头2包括第二壳架201以及设于第二壳架201上的母端接头202,母端接头202用于与公端接头103对插连接;其中,第一壳架102具有导向孔1021,第二壳架201上设有与导向孔1021相对应的导向杆203,并且,导向杆203的外侧壁具有使其头部尺寸小于其根部尺寸的锥面2031。在应用时,该充电插接组件的插座1设于车库支架上,插头2设于载车板上;或者,插座1设于载车板上,插头2设于车库支架上。
基于上述结构,在停有汽车的载车板平移进入停车位的过程中,插头2与插座1相互靠近,导向杆203插向导向孔1021,由于导向杆203的外侧壁具有锥面2031,且第一壳架102通过柔性单元悬吊于框体101内,因此,当载车板与车库支架存在位置上的偏差,且二者的位置误差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时,导向杆203能够顺利地插入导向孔1021内,并将上述偏差导致的公端接头103与母端接头202之间的错位纠正,使得二者正对,最终实现精准的对插连接。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充电插接组件能够在立体车库运行精度较低、位置误差难以掌控的情况下满足其自动充电的要求。
需要指出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导向杆203和导向孔1021可互换位置,即,导向杆203设于第一壳架102,导向孔1021设于第二壳架201。
具体地,如图2和图3所示,框体101包括主框板1011、面板1012以及背板1013;主框板1011将第一壳架102和公端接头103包围在内,并且,柔性单元连接主框板1011与第一壳架102;面板1012设于主框板1011的前侧,用于防止第一壳架102在公端接头103与母端接头202分离时被插头2拉扯着脱离柔性单元,此外,面板1012具有显露出公端接头103和导向孔1021的窗口1014,以便于母端接头202和导向杆203穿过;背板1013设于主框板1011的后侧,背板1013与第一壳架102之间设有缓冲件104,当公端接头103与母端接头202对插连接时,缓冲件104能够施加顶住第一壳架102的后坐力,防止第一壳架102向远离插头2的方向移动,作为优选,在本实施例中,缓冲件104采用弹簧,其固定于背板1013上。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导向孔1021设为两个,两个导向孔1021分别设于公端接头103的左右两侧,导向杆203与导向孔1021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与此同时,柔性单元设为若干对,成对的两个柔性单元分别设于公端接头103的相对两侧。作为优选,为了使公端接头103能够实现上下左右四个方向上的位置调节,在本实施例中,柔性单元设为四个,四个柔性单元分别设于公端接头103的上下左右四个方位。
进一步地,伸缩体105为弹性件、气缸、液缸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其中,弹性件优选弹簧。为了保证第一壳架102受力平衡,各柔性单元的伸缩体105均相同,例如,参考图3所示,位于公端接头103的上下左右四个方位的柔性单元的伸缩体105均为弹簧。当然,仅成对的两个柔性单元的伸缩体105相同也可到达上述效果,例如,参考图4所示,位于公端接头103上方和下方的两个柔性单元的伸缩体105为液缸或气缸,位于公端接头103左侧和右侧的两个柔性单元的伸缩体105为弹簧。需要强调的是,当伸缩体105采用液缸或气缸时,成对的两个柔性单元的液缸或气缸相连通,或者,全部的柔性单元的液缸或气缸均相连通。
可选地,如图2和图5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充电插接组件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壳架102上设有铁块107,第二壳架201上设有与铁块107相对应的电磁铁204。如此,当公端接头103与母端接头202对插连接后,电磁铁204因通电而吸住铁块107,进而可增加插头2与插座1的连接牢固度,防止二者脱离,提高该充电插接组件的可靠性。作为优选,在本实施例中,电磁铁204和铁块107均设为两个,两个电磁铁204分别设于公端接头103的左右两侧,两个铁块107分别设于母端接头202的左右两侧。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电磁铁204和铁块107可互换位置,即,铁块107设于第二壳架201,电磁铁204设于第一壳架102。
可选地,如图2和图5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充电插接组件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公端接头103具有第一正极端子1031和第一负极端子1032,第一正极端子1031和第一负极端子1032分别靠近公端接头103的两侧端设置;母端接头202具有与第一正极端子1031相对应的第二正极端子2021,以及与第一负极端子1032相对应的第二负极端子2022。如此,分开设置的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可增强公端接头103与母端接头202之间的导电效果,防止该充电插接组件出现接触不良的情况,同时也有利于散热,延长使用寿命。
可选地,如图5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充电插接组件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插头2的第二壳架201上设有通电开关205,通电开关205用于检测公端接头103与母端接头202是否对插到位并据此控制通断电:若公端接头103与母端接头202对插不到位,例如只插入了一半或三分之一,则通电开关205不被触发,该充电插接组件处于断电状态;若公端接头103与母端接头202对插到位,则通电开关205被触发,该充电插接组件处于通电状态并开始充电。如此,通电开关205可防止公端接头103与母端接头202对插不到位即通电的情况,提高了立体车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通电开关205也可设于插座1的第一壳架102。
可选地,如图7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充电插接组件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导向孔1021内设有滚珠106。如此,当导向杆203插入导向孔1021内时直接与滚珠106接触,可减少插入时的摩擦力。
如图2和图8所示,为了提高插座1的防护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降低其故障发生率,插座1的第一壳架102的前侧铰接有用于遮盖公端接头103的第一翻盖108,第一翻盖108可向公端接头103所朝方向翻转而打开,而且,第一壳架102的后侧还铰接有可向公端接头103所朝方向的反方向翻转的翻板109,翻板109位于导向孔1021的后侧并通过连杆110与第一翻盖108相连接,并且,第一壳架102具有供连杆110活动的槽口。如此,当插头2与插座1分离时,第一翻盖108可通过遮盖公端接头103对其进行防水防尘的保护,进而降低该充电插接组件的故障发生率,避免充电功能丧失或危及人员财产安全的情况出现;而在载车板平移进入停车位的过程中,插头2与插座1相互靠近,导向杆203不仅具有前述的纠偏作用,还可穿过导向孔1021并推动翻板109,使其带动第一翻盖108翻转而打开,从而,第一翻盖108不会影响公端接头103与母端接头202对插连接。
具体地,如图8所示,第一翻盖108通过其左右两端的摆臂1081与第一壳架102铰接,对应的,翻板109设为两块,两块翻板109分别设于公端接头103的左右两侧,且两块翻板109各自通过连杆110与两根摆臂1081相连接,连杆110的一端与摆臂1081铰接,另一端与翻板109铰接。
可选地,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充电插接组件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翻板109与第一壳架102的铰接处设有第一扭簧。如此,当插头2与插座1相分离时,翻板109可在第一扭簧的作用下自动反向翻转而复位,进而带动第一翻盖108关闭,无需人为操作。
可选地,如图5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充电插接组件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壳架102或第二壳架201上设有用于检测第一翻盖108是否完全打开的第一检测器206。在载车板平移进入停车位的过程中,插头2与插座1靠近,若第一检测器206检测到第一翻盖108已完全打开,则说明导向杆203已穿过导向孔1021并推动翻板109,也即,载车板相对于车库支架的位置误差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导向杆203已纠正公端接头103与母端接头202之间的错位,二者能够对插连接,如此,第一检测器206不反馈停止信号,载车板继续移动,直至其完全进入停车位且公端接头103与母端接头202对插到位;若第一检测器206检测到第一翻盖108未完全打开,则说明导向杆203并未穿过导向孔1021,也即,载车板相对于车库支架的位置误差已超出可接受的范围,导向杆203没有纠正公端接头103与母端接头202之间的错位,二者无法对插连接,如此,第一检测器206反馈停止信号,载车板停止移动,以避免插头2与插座1发生破坏性的接触。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充电插接组件具有防撞功能,可有效地提高立体车库的安全性能。作为优选,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检测器206为红外传感器,其设于第二壳架201上并对着第一翻盖108打开时所在的位置。
如图5和图6所示,与插座1类似,插头2也设有防护结构。第二壳架201具有向母端接头202所朝方向凸出的凸台2011,凸台2011上铰接有用于遮盖母端接头202的第二翻盖207,第二翻盖207可向母端接头202所朝方向翻转而打开,并且,第一壳架102具有供打开后的第二翻盖207穿过的孔口1022,以防止打开后的第二翻盖207影响公端接头103与母端接头202对插连接。
具体地,如图5和图6所示,为了使第二翻盖207与第一翻盖108一样可实现自动打开,第二翻盖207包括盖板部2071和推板部2072,第二翻盖207的转动轴线即为盖板部2071与推板部2072的分界线,盖板部2071用于遮盖母端接头202,框体101的面板1012上设有用于推动推板部2072的推板112,并且,第二壳架201具有用于容纳推板112的凹位2012,以防止推板112影响公端接头103与母端接头202对插连接。如此,当插头2与插座1分离时,第二翻盖207可通过遮盖母端接头202对其进行防水防尘的保护,由此可降低该充电插接组件的故障发生率,避免充电功能丧失或危及人员财产安全的情况出现;而在载车板平移进入停车位的过程中,插头2与插座1相互靠近,推板112推动第二翻盖207的推板部2072,使得第二翻盖207翻转而打开,从而,第二翻盖207也同样不会影响公端接头103与母端接头202对插连接。
可选地,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充电插接组件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二翻盖207与凸台2011的铰接处设有第二扭簧。如此,与第一翻盖108相类似,当插头2与插座1相分离时,第二翻盖207可在第二扭簧的作用下自动关闭,无需人为操作。
可选地,如图6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充电插接组件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壳架102或第二壳架201上设有用于检测第二翻盖207是否完全打开的第二检测器208。在载车板平移进入停车位的过程中,插头2与插座1靠近,若第二检测器208检测到第二翻盖207完全打开,则不反馈停止信号,载车板继续移动,直至其完全进入停车位且公端接头103与母端接头202对插到位;若第二检测器208检测到第二翻盖207未完全打开,则反馈停止信号,载车板停止移动,以避免插头2与插座1发生破坏性的接触。作为优选,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检测器208为到位开关,其设于第二壳架201上第二翻盖207打开时推板部2072所在的位置。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立体车库,其包括车库支架、载车板以及上述充电插接组件;插座1设于车库支架上,插头2设于载车板上;或者,插座1设于载车板上,插头2设于车库支架上。与现有技术相比,该立体车库可对汽车进行自动充电,并且具有可靠性高、操控方便、故障发生率低、安全性高等优点。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4)

1.一种充电插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插座,所述插座包括框体、设于所述框体内的第一壳架以及设于所述第一壳架上的公端接头,所述框体与所述第一壳架之间连接有若干沿所述公端接头的周向布置的柔性单元,所述柔性单元包括若干伸缩体,所述伸缩体为弹性件、气缸、液缸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插头,所述插头包括第二壳架以及设于所述第二壳架上的母端接头,所述母端接头用于与所述公端接头对插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壳架具有导向孔,所述第二壳架上设有与所述导向孔相对应的导向杆;或
所述第一壳架上设有导向杆,所述第二壳架具有供所述导向杆插入的导向孔;且
所述导向杆的外侧壁具有使其头部尺寸小于其根部尺寸的锥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插接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柔性单元设为若干对,成对的两个所述柔性单元分别设于所述公端接头的相对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插接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柔性单元设为四个,四个所述柔性单元分别设于所述公端接头的上下左右四个方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插接组件,其特征在于:
成对的两个所述柔性单元的伸缩体相同;或
各所述柔性单元的伸缩体均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插接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伸缩体为气缸或液缸;且
成对的两个所述柔性单元的液缸或气缸相连通;或
全部的所述柔性单元的液缸或气缸均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插接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件为弹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插接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壳架上设有铁块,所述第二壳架上设有与所述铁块相对应的电磁铁;或
所述第一壳架上设有电磁铁,所述第二壳架上设有与所述电磁铁相对应的铁块。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插接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向孔内设有滚珠。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插接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壳架或所述第二壳架上设有通电开关,所述通电开关用于检测所述公端接头与所述母端接头是否对插到位并据此控制通断电。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插接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公端接头具有第一正极端子和第一负极端子,所述第一正极端子和所述第一负极端子分别靠近所述公端接头的两侧端设置;
所述母端接头具有与所述第一正极端子相对应的第二正极端子,以及与所述第一负极端子相对应的第二负极端子。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插接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体包括主框板以及设于所述主框板前侧的面板,所述主框板将所述第一壳架和所述公端接头包围在内,且所述柔性单元连接所述主框板与所述第一壳架,所述面板具有显露出所述公端接头和所述导向孔或所述导向杆的窗口。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充电插接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体还包括设于所述主框板后侧的背板,所述背板与所述第一壳架之间设有缓冲件。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充电插接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缓冲件为弹簧,其固定于所述背板上。
14.一种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包括车库支架、载车板以及如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充电插接组件;
所述插座设于所述车库支架上,所述插头设于所述载车板上;或
所述插座设于所述载车板上,所述插头设于所述车库支架上。
CN202020090993.7U 2020-01-15 2020-01-15 一种充电插接组件及立体车库 Active CN2118183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90993.7U CN211818369U (zh) 2020-01-15 2020-01-15 一种充电插接组件及立体车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90993.7U CN211818369U (zh) 2020-01-15 2020-01-15 一种充电插接组件及立体车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818369U true CN211818369U (zh) 2020-10-30

Family

ID=729900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090993.7U Active CN211818369U (zh) 2020-01-15 2020-01-15 一种充电插接组件及立体车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81836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28856A (zh) * 2020-12-31 2021-05-25 合肥科大智能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隧道多功能组合式巡检机器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28856A (zh) * 2020-12-31 2021-05-25 合肥科大智能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隧道多功能组合式巡检机器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15545B (zh) 电连接组件
CN107217896B (zh) 用于立体车库的充电连接装置
CN211818369U (zh) 一种充电插接组件及立体车库
CN111668643B (zh) 用于连接和断开电气线路的插塞连接器装置
US20020137376A1 (en) Structure for preventing failure of connector
CN211818371U (zh) 一种充电插接组件及包括其的立体车库
CN211818370U (zh) 充电插接组件及立体车库
CN206820182U (zh) 一种充电连接器、车辆充电终端及充电系统
CN216684631U (zh) 一种带有自锁及回弹功能的防尘装置及一种充电装置
CN212002530U (zh) 一种立体车库
CN114056440A (zh) 一种带有自锁及回弹功能的防尘装置及一种充电装置
US20230211837A1 (en) Primary coupling apparatus, secondary coupling apparatus, fifth-wheel coupling arrangement and automatic coupling system
WO2020253893A1 (en) Vehicle charging module
CN112208372B (zh) 一种充电桩及其充电设备
CN111064264A (zh) 一种轨道式巡检机器人充电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CN211818368U (zh) 充电插接组件及包括其的立体车库
KR102634383B1 (ko) 내구성이 향상된 전기차 충전소켓
CN213927744U (zh) 一种应用于智能agv停车库的充电接驳机构
CN212136794U (zh) Agv小车充电接口装置
CN112531396B (zh) 一种安全稳定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接口
CN110962674B (zh) 一种agv换电池装置及agv换电池方法
CN113471762B (zh) 一种具有自适应功能的通电结构
CN207967346U (zh) 一种电连接器快速接线装置
CN217415519U (zh) 一种可自动断电的智能充电桩
JP2021023060A (ja) 自動充電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