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684631U - 一种带有自锁及回弹功能的防尘装置及一种充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有自锁及回弹功能的防尘装置及一种充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684631U
CN216684631U CN202122990497.4U CN202122990497U CN216684631U CN 216684631 U CN216684631 U CN 216684631U CN 202122990497 U CN202122990497 U CN 202122990497U CN 216684631 U CN216684631 U CN 2166846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ust
locking
cover
unlocking
charg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99049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超
张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chun Jetty Automotive Par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chun Jetty Automotive Par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chun Jetty Automotive Par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chun Jetty Automotive Par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99049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6846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6846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6846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4Plug-in electric vehicles

Landscapes

  • Seal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带有自锁及回弹功能的防尘装置,包括防尘盖安装支架(2)、防尘盖(1)、防尘盖固定机构(3)和防尘盖锁止机构(4),防尘盖(1)通过防尘盖固定机构(3)铰接在防尘盖安装支架(2)上,防尘盖(1)在防尘盖固定机构(3)的驱动下转动到扣紧位置;防尘盖锁止机构(4)安装在防尘盖安装支架(2)上,防尘盖锁止机构(4)与防尘盖(1)卡接并使防尘盖(1)处于打开位置,阻止防尘盖(1)转动到扣紧位置。采用弹簧驱动防尘盖,不需要手工扣紧,并且在打开位置可以自锁,方便充电枪头插入充电座口。可以通过充电枪头解锁,并在充电枪头拔出后自动扣紧,也可以人工将防尘盖打开到解锁位置,使防尘盖自动回弹并扣紧在充电座口。

Description

一种带有自锁及回弹功能的防尘装置及一种充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有自锁及回弹功能的防尘装置及一种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部分电器是在室外使用,因此一般的带电插座都会有一个防水防尘的盖子,例如电动汽车的充电座口,需要有一个防尘盖对充电插座进行防水防尘。目前充电插座的防尘盖是依靠充电座口和防尘盖紧配合实现防水防尘功能,充电前需要人工将防尘盖取下,充电结束后,还需要人工将防尘盖扣紧到充电插座口中。为了保证防尘盖和充电座口的防水防尘,两者的配合较紧密,不管是将防尘盖取下或者扣紧,都需要操作人员使用很大的力量实现,并且在扣紧的过程中,还要仔细对准防尘盖和充电座口的配合位置,操作困难,费时费力,汽车的使用人员舒适度下降。
另外,目前的防尘盖都是采用连接绳与充电座连接,防尘盖取下后位置不固定,需要操作人员寻找拿取并确认扣紧方向,浪费时间。防尘盖的连接绳还会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磨损造成断裂,导致防尘盖的丢失,无法起到对充电插座防水防尘的目的。
因此,电气技术领域急需一种打开后能够自锁,并且拔出插头后能够自动回弹的防尘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有自锁及回弹功能的防尘装置及使用这种防尘盖的充电装置,防尘盖依靠弹簧扣紧在充电座口,人工打开后开启自锁,并在充电枪头拔出后自动扣紧。
本实用新型采用弹簧驱动防尘盖,不需要手工扣紧,并且在打开位置可以自锁,方便充电枪头插入充电座口。可以通过充电枪头解锁,并在充电枪头拔出后自动扣紧,也可以人工将防尘盖打开到解锁位置,使防尘盖自动回弹并扣紧在充电座口。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可采用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有自锁及回弹功能的防尘装置,包括防尘盖安装支架、防尘盖、防尘盖固定机构和防尘盖锁止机构,防尘盖通过防尘盖固定机构连接在防尘盖安装支架上,防尘盖在防尘盖固定机构的驱动下转动到扣紧位置;防尘盖锁止机构安装在防尘盖安装支架上,防尘盖锁止机构与防尘盖卡接并使防尘盖处于打开位置,阻止防尘盖转动到扣紧位置。
防尘盖的平面在打开位置与扣紧位置之间的角度为81°-99°。
所述防尘盖安装支架与所述防尘盖固定机构一体成型。
防尘盖上设置转动部,转动部沿防尘盖转动轴向方向设置第一轴孔,防尘盖固定机构包含防尘盖旋转轴,防尘盖安装支架上设置销轴或销套,防尘盖旋转轴穿过第一轴孔,并安装到销轴或销套中,使防尘盖可以绕防尘盖旋转轴旋转。
防尘盖固定机构还包含第一弹簧,第一弹簧为扭簧并套设在防尘盖旋转轴上,第一弹簧的一端扭臂固定在防尘盖上,另一端扭臂固定在防尘盖安装支架上,驱动防尘盖转动到扣紧位置。
第一弹簧的刚度范围为0.1N.mm/°-20N.mm/°。
转动部上设置锁止凹槽,防尘盖锁止机构上设置锁止卡爪,锁止卡爪卡接在锁止凹槽内时,防尘盖处于开启位置。
防尘盖安装支架上设置锁止销轴或锁止销套,防尘盖锁止机构包含锁止卡爪旋转轴,锁止卡爪沿平行于防尘盖转动轴向方向上设置第二轴孔,锁止卡爪旋转轴穿过第二轴孔,并安装到锁止销轴或锁止销套中,使锁止卡爪可以绕锁止卡爪旋转轴旋转。
防尘盖锁止机构还包含第二弹簧,第二弹簧为扭簧并套设在锁止卡爪旋转轴上,一端扭臂固定在防尘盖安装支架上,另一端扭臂固定在锁止卡爪上,驱动锁止卡爪转向转动部方向。
第二弹簧的刚度范围为0.1N.mm/°-20N.mm/°。
锁止卡爪在靠近锁止卡爪旋转轴的位置还设置解锁支臂,解锁支臂一端固定在锁止卡爪上,另一端为自由端,通过按压解锁支臂的自由端,可以使锁止卡爪脱离锁止凹槽。
锁止卡爪与解锁支臂所在的平面,与锁止卡爪旋转轴的轴向垂直。
锁止卡爪与解锁支臂之间的夹角为60°-120°。
解锁支臂的自由端突出于防尘盖安装支架的侧面。
防尘盖旋转轴上还设置解锁凸轮,解锁凸轮与防尘盖旋转轴同轴,解锁凸轮设置径向方向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转动部上设置凹槽,凹槽内设置径向方向的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之间的角度大于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之间的角度,第一挡板构造成推动第一侧面旋转,第二挡板构造成推动第二侧面反方向旋转。
第一挡板的平面与锁止卡爪顶端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锁止凹槽卡接平面与锁止卡爪顶端之间的距离。
解锁凸轮上还设置解锁凸起,解锁凸起构造成绕防尘盖旋转轴旋转,并推动锁止卡爪脱离锁止凹槽。
解锁凸起上设置卡爪卡槽,锁止卡爪能够与卡爪卡槽匹配,并使解锁凸轮与锁止卡爪保持相对位置,并在解锁凸起转动到预定角度后,锁止卡爪与卡爪卡槽脱离。
防尘盖从开启位置,到解锁凸起推动锁止卡爪脱离锁止凹槽时的解锁位置,转动的角度为5°-20°。
防尘盖锁止机构还包括连杆,连杆联通多个锁止卡爪,解锁凸起构造成推动连杆,并带动多个锁止卡爪脱离锁止凹槽。
解锁凸起上还设置连杆卡槽,连杆能够与连杆卡槽匹配并使解锁凸轮跟随旋转,连杆卡槽的深度,小于连杆截面的半径。
锁止凹槽或锁止卡爪数量为至少一个,并对应设置。
锁止凹槽或锁止卡爪数量为多个时,锁止凹槽或锁止卡爪对应设置,并以防尘盖转动轴的中间位置对称设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充电装置,包括充电座体、充电枪头和如上所述的带有自锁及回弹功能的防尘装置,充电座体上设置充电座口,充电枪头与充电座口匹配插接,防尘盖固定在充电座体上,在扣紧位置时,防尘盖覆盖充电座口。
充电座口设置密封圈,防尘盖上设置对应的凸台,当防尘盖处于扣紧位置时,密封圈与凸台匹配扣合,使充电座口实现密封。
防尘盖在转动部相对的位置设置凹陷,凹陷与充电座口设置预定的距离,从而能够手动将防尘盖进行旋转。
防尘盖从扣紧位置向打开位置旋转,直到锁止卡爪卡接在锁止凹槽内时,防尘盖固定在打开位置。
解锁支臂的自由端突出于防尘盖安装支架的侧面并位于充电座口内,当充电枪头插入充电座口时推动解锁支臂的自由端,带动锁止卡爪脱离锁止凹槽,防尘盖在第一弹簧驱动下转动到扣紧位置。
防尘盖从开启位置向解锁位置旋转,第二挡板推动第二侧面带动解锁凸轮旋转,解锁凸起推动锁止卡爪脱离锁止凹槽;当防尘盖从解锁位置向扣紧位置旋转时,锁止卡爪推动卡爪卡槽带动解锁凸轮反方向旋转,直到第一挡板阻挡第一侧面,解锁凸轮无法旋转,锁止卡爪脱离锁止凹槽并搭接在转动部上,防尘盖在第一弹簧驱动下转动到扣紧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及优点是:
1、本实用新型的防尘装置通过铰轴连接在防尘盖安装支架,避免使用防尘盖的连接绳导致的防尘盖位置不确定,或者防尘盖的丢失,能够更好的保证防尘盖的防水防尘功能。
2、本实用新型采用弹簧驱动防尘盖,不需要手工扣紧,并且由于锁止凹槽和锁止卡爪的卡接,防尘盖可以在打开位置自锁,方便充电枪头插入充电座口。
3、本实用新型的锁止卡爪上设置解锁支臂,可以在插入充电枪头的同时触碰解锁支臂,使锁止卡爪脱离锁止凹槽,当拔出充电枪头时防尘盖自动闭合。
4、当无充电枪头插入时,可以通过继续旋转防尘盖,使解锁凸轮推动锁止卡爪脱离锁止凹槽,防尘盖在第一弹簧作用下自动闭合。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防尘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防尘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锁止卡爪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解锁凸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防尘装置在打开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防尘装置在打开位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防尘装置在解锁位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充电装置在扣紧位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充电装置在打开位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充电枪头插入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中充电装置在解锁位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中转动部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防尘盖;11、转动部;12、第一轴孔;13、锁止凹槽;14、凹槽;141、第一挡板;142、第二挡板;15、凸台;16、凹陷;
2、防尘盖安装支架;21、销轴或销套;22、锁止销轴或锁止销套;
3、防尘盖固定机构;31、防尘盖旋转轴;32、第一弹簧;33、解锁凸轮;331、第一侧面;332、第二侧面;333、解锁凸起;3331、卡爪卡槽;3332、连杆卡槽;
4、防尘盖锁止机构;41、锁止卡爪旋转轴;42、锁止卡爪;421、第二轴孔;422、解锁支臂;423、连杆;43、第二弹簧;
5、充电座体;51、充电座口;52、密封圈;
6、充电枪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有自锁及回弹功能的防尘装置,包括防尘盖安装支架2、防尘盖1、防尘盖固定机构3和防尘盖锁止机构4,防尘盖1通过防尘盖固定机构3连接在防尘盖安装支架2上,防尘盖1在防尘盖固定机构3的驱动下转动到扣紧位置;防尘盖锁止机构4安装在防尘盖安装支架2上,防尘盖锁止机构4与防尘盖1卡接并使防尘盖1处于打开位置,阻止防尘盖1转动到扣紧位置,如图8-图11所示。
防尘盖1与防尘盖固定机构3为活动连接,能够保证防尘盖1相对于防尘盖固定机构3运动来进行开启或关闭的动作,所以防尘盖1通过防尘盖固定机构3交接在防尘盖安装支架2上。目前的防尘盖1都是采用连接绳与充电座连接,防尘盖1取下后位置不固定,需要操作人员寻找拿取并确认扣紧方向,浪费时间。防尘盖1的连接绳还会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磨损造成断裂,导致防尘盖1的丢失,无法起到对充电插座防水防尘的目的。为了避免上述情况,本实用新型的防尘装置是采用铰接的方式固定在充电座体5上的,打开和扣紧的位置都由防尘盖旋转轴31和防尘盖安装支架2控制,保证每一次的扣紧,防尘盖1都会稳定的盖在充电座口51上,保证对充电插座防水防尘的目的。
另外,防尘盖固定机构3上设置了第一弹簧32,能够在第一弹簧32的作用下,将防尘盖1盖在充电座口51上,省去人为将防尘盖1盖在充电座口51上的动作,节省时间,方便操作,也避免操作人员忘记扣紧防尘盖1,导致防尘盖1没有盖住充电座口51,导致充电插座无法防水防尘,严重时会引发短路甚至火灾。
在防尘盖1打开的状态,如果没有锁止机构,则操作人员需要一边保持防尘盖1打开,一边将充电枪头6插入到充电座体5内,不方便操作,也会造成插接失误。本实用新型设置防尘盖锁止机构4,当防尘盖1打开时,可以锁定在打开位置,操作人员单手即可将充电枪头6插入,并且,防尘盖锁止机构4设置了解锁支臂422,在充电枪头6插入时,会触碰解锁支臂422,将防尘盖1从打开位置解锁,防尘盖1在第一弹簧32的作用下会向扣紧位置旋转,靠在充电枪头6上,待充电结束后,拔出充电枪头6,防尘盖1会自动旋转到扣紧位置,即节省的人工扣紧防尘盖1的动作,也能避免操作人员忘记将防尘盖1盖住充电座口51。
在一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防尘盖1的平面在打开位置与扣紧位置之间的角度为81°-99°。防尘盖1通过铰接的方式固定在充电座体5上,为了不阻碍充电枪头6的插入,防尘盖1在打开位置时不能覆盖充电座口51,同时,防尘盖1打开的角度也不能过大,角度过大会增加防尘盖1从打开位置旋转到扣紧位置的时间,也会使第一弹簧32受力过大,减少使用寿命。
为了验证防尘盖1的平面在打开位置与扣紧位置之间的角度对充电枪头6插入和防尘装置的使用寿命的影响,发明人做了一系列实验,选用相同的防尘盖1和防尘盖固定机构3,不同的防尘盖锁止机构4,使防尘盖1的平面在打开位置与扣紧位置之间获得不同的角度,并对充电枪头6的插入情况和防尘装置的使用寿命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充电枪头6的插入情况测试,是在防尘盖1的平面在打开位置与扣紧位置之间不同的角度时,将充电枪头6插入到充电座体5内,并记录无法一次插入的次数,在本实施例中,本测试每个角度插入50次,无法一次插入的次数大于1次为不合格。
防尘装置的使用寿命测试,是将防尘盖1从扣紧位置旋转到打开位置,再解锁让防尘盖1从打开位置旋转到扣紧位置,此动作为一个循环,一共做5000个循环,在防尘装置损坏时记录循环次数,在本实施例中,循环次数小于4800次为不合格。
表1:防尘盖1的平面在打开位置与扣紧位置之间的角度对充电枪头6插入和防尘装置的使用寿命的影响
Figure BDA0003385677840000061
从上表1中可以看出,当防尘盖1的平面在打开位置与扣紧位置之间的角度小于81°时,充电枪头6无法一次插入的次数都大于1次,不符合要求值,此时无法进行正常的充电操作,也会引起使用人员的抱怨。当防尘盖1的平面在打开位置与扣紧位置之间的角度大于99°时,防尘装置损坏时的循环次数小于4800次,不符合要求值,会极大的减少防尘装置的使用寿命,频繁的维修和更换配件,造成成本的浪费和时间的损失。因此,发明人设定防尘盖1的平面在打开位置与扣紧位置之间的角度为81°-99°。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防尘盖安装支架2与所述防尘盖固定机构3一体成型。一体成型的设计方便加工,也减少组装步骤,防尘盖安装支架2与防尘盖固定机构3的连接处在防尘盖频繁开启与关闭时也能保证足够的稳定性。
在一实施方式中,如图1、图12所示,防尘盖1上设置转动部11,转动部11沿防尘盖1转动轴向方向设置第一轴孔12,防尘盖固定机构3包含防尘盖旋转轴31,防尘盖安装支架2上设置销轴或销套21,防尘盖旋转轴31穿过第一轴孔12,并安装到销轴或销套21中,使防尘盖1可以绕防尘盖旋转轴31旋转。
防尘盖1大部分面积用来覆盖充电座口51,为了能使防尘盖1旋转到打开位置或扣紧位置,则需要在防尘盖1的一侧设置转动部11,在防尘盖固定机构3上设置固定部分,并使转动部11与防尘盖固定机构3上的固定部分进行铰接,使防尘盖1能够绕转动部11进行转动。
具体的,转动部11沿防尘盖1转动轴向方向设置第一轴孔12,防尘盖固定机构3上设置防尘盖旋转轴31,防尘盖安装支架2上设置销轴或销套21,防尘盖旋转轴31穿过第一轴孔12,并安装到销轴或销套21中,使防尘盖1可以绕防尘盖旋转轴31旋转。
在一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防尘盖固定机构3还包含第一弹簧32,第一弹簧32为扭簧并套设在防尘盖旋转轴31上,第一弹簧32的一端扭臂固定在防尘盖1上,另一端扭臂固定在防尘盖安装支架2上,驱动防尘盖1转动到扣紧位置。为了使防尘盖1可以绕防尘盖旋转轴31旋转,防尘盖固定机构3还包含第一弹簧32,第一弹簧32可以是扭簧,扭簧的中心孔套设在防尘盖旋转轴31上,两端扭臂分别设置在防尘盖1和防尘盖安装支架2上,能够依靠扭簧自身的弹性,将防尘盖1绕防尘盖旋转轴31旋转。第一弹簧32也可以是直线弹簧或者橡胶弹性体,两端分别设置在防尘盖1和防尘盖安装支架2上,依靠拉伸弹性,将防尘盖1绕防尘盖旋转轴31旋转。改变第一弹簧32的圈数和直径,可以增大或减小第一弹簧32的弹性,同时也会控制防尘盖1绕防尘盖旋转轴31旋转的速度。
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一弹簧32的刚度范围为0.1N.mm/°-20N.mm/°。第一弹簧32的刚度,也叫弹性系数,是指材料或结构在受力时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刚度越大,第一弹簧32越不容易受力变形,同时,受力变形后,释放的弹力也就越大。
为了验证第一弹簧32的刚度对防尘盖1开启的力和防尘盖1从打开位置到扣紧位置的时间的影响,发明人做了一系列实验,发明人选用相同的防尘装置和充电座体5,在防尘装置中选用不同刚度的第一弹簧32,分别进行防尘盖1开启力的测试和防尘盖1从打开位置到扣紧位置时间的测试,并将测试结果记录在表2中。
防尘盖1开启力的测试,使用精密测力计,测力装置固定在防尘盖1的凹陷15相同位置上,使用始终与防尘盖1平面垂直的力将防尘盖1从扣紧位置旋转到打开位置,并记录检测力的最大值,在本实施例中,防尘盖1开启时力的最大值不能超过35N。
防尘盖1从打开位置到扣紧位置时间的测试,使用计时器,观察防尘盖1从打开位置解锁,到完全旋转到扣紧位置,记录之间花费的时间,在本实施例中,防尘盖1从打开位置到扣紧位置时间小于等于5秒为合格值。
表2:第一弹簧32的刚度对防尘盖1开启的力和防尘盖1从打开位置到扣紧位置的时间的影响
Figure BDA0003385677840000081
从上表2中可以看出,当第一弹簧32的刚度小于0.1N.mm/°时,防尘盖1开启时需要的力较小,但是防尘盖1从打开位置到扣紧位置的时间大于5秒,不符合要求值,防尘盖1关闭的时间长,使用人员需要等待较长时间确认防尘盖1关闭,另外无人确认时,在较长的关闭时间中,会有异物或雨水进入到充电座体5中,使防尘盖1没有起到防水防尘的作用,另外有可能有异物阻碍防尘盖1扣紧到充电座口51上,导致充电座体5进水后短路失效,严重时会发生燃烧事故。当第一弹簧32的刚度大于20N.mm/°时,防尘盖1从打开位置到扣紧位置的时间很短,但是防尘盖1开启时需要的力大于35N,不符合要求值,防尘盖1开启力较大,使用人员需要使用较大的力气才能打开防尘盖1,会造成使用人员的抱怨,并且,第一弹簧32的刚度过大时,第一弹簧32对防尘盖1和防尘盖安装支架2施加的力也较大,长时间使用,导致防尘盖1和防尘盖安装支架2磨损或损坏,使防尘装置的使用寿命降低。
在一实施方式中,如图1-图3所示,转动部11上设置锁止凹槽13,防尘盖锁止机构4上设置锁止卡爪42,锁止卡爪42卡接在锁止凹槽13内时,防尘盖3处于开启位置。为了使防尘盖3处于开启位置时能够固定位置,方便充电枪头6插入到充电座体5中,防尘盖锁止机构4上设置锁止卡爪42,并与转动部11上的锁止凹槽13卡接配合,阻止转动部11绕防尘盖旋转轴31旋转。
在一实施方式中,如图1、图6和图7所示,防尘盖安装支架2上设置锁止销轴或锁止销套22,防尘盖锁止机构4包含锁止卡爪旋转轴41,锁止卡爪42沿平行于防尘盖1转动轴向方向上设置第二轴孔421,锁止卡爪旋转轴41穿过第二轴孔421,并安装到锁止销轴或锁止销套22中,使锁止卡爪42可以绕锁止卡爪旋转轴41旋转。为了能使锁止卡爪42能够随时与锁止凹槽13卡接,锁止卡爪42的前端必须有向锁止凹槽13移动的趋势,因此在防尘盖安装支架2上设置锁止销轴或锁止销套22,锁止卡爪42上设置第二轴孔421,防尘盖锁止机构4包含锁止卡爪旋转轴41,锁止卡爪旋转轴41穿过第二轴孔421,并安装到锁止销轴或锁止销套22中,使锁止卡爪42可以绕锁止卡爪旋转轴41旋转,锁止卡爪旋转轴41与防尘盖旋转轴31平行设置,锁止卡爪42的前端靠在转动部11上,待转动部11上的锁止凹槽13转动到锁止卡爪42的前端的位置时,锁止卡爪42的前端会进入到锁止凹槽13内,并卡在锁止凹槽13的侧壁上,从而阻止防尘盖1转动到扣紧位置。
在一实施方式中,如图1、图6和图7所示,防尘盖锁止机构4还包含第二弹簧43,第二弹簧43为扭簧并套设在锁止卡爪旋转轴41上,一端扭臂固定在防尘盖安装支架1上,另一端扭臂固定在锁止卡爪42上,驱动锁止卡爪42转向转动部11方向。锁止卡爪42有转向转动部11方向的趋势,当转动部11上的锁止凹槽13转动到锁止卡爪42的前端的位置时,锁止卡爪42的前端会进入到锁止凹槽13内,从而阻止防尘盖1转动到扣紧位置。这个趋势是由设置在防尘盖锁止机构4中的第二弹簧43提供的,第二弹簧43可以是扭簧,扭簧的中心孔套设在锁止卡爪旋转轴41上,两端扭臂分别设置在锁止卡爪42和防尘盖安装支架2上,能够依靠扭簧自身的弹性,将锁止卡爪42绕锁止卡爪旋转轴41旋转。第二弹簧43也可以是直线弹簧或者橡胶弹性体,两端分别设置在锁止卡爪42和防尘盖安装支架2上,依靠拉伸弹性,将锁止卡爪42绕锁止卡爪旋转轴41旋转。改变第二弹簧43的圈数和直径,可以增大或减小第二弹簧43的弹性,同时也会控制锁止卡爪42绕锁止卡爪旋转轴41旋转的速度。
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二弹簧43的刚度范围为0.1N.mm/°-20N.mm/°。第二弹簧43的刚度,也叫弹性系数,是指材料或结构在受力时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刚度越大,第二弹簧43越不容易受力变形,同时,受力变形后,释放的弹力也就越大。
为了验证第二弹簧43的刚度对锁止卡爪42未卡接锁止凹槽13的次数和充电枪头6解锁失效时的插拔次数的影响,发明人做了一系列实验,发明人选用相同的防尘装置、充电枪头6和充电座体5,在防尘装置中选用不同刚度的第二弹簧43,分别进行锁止卡爪42未卡接锁止凹槽13的次数的测试和充电枪头6解锁失效时的插拔次数的测试,并将测试结果记录在表3中。
锁止卡爪42未卡接锁止凹槽13的次数的测试,将防尘盖1反复打开和扣紧,共进行1000次循环,并记录锁止卡爪42未卡接锁止凹槽13的次数,在本实施例中,锁止卡爪42未卡接锁止凹槽13的次数小于等于5次为合格值。
充电枪头6解锁失效时的插拔次数的测试,使用充电枪头6插入处于打开位置的防尘装置,使锁止卡爪42解锁,共进行5000次测试,观察充电枪头6解锁失效时的插拔次数,在本实施例中,充电枪头6解锁失效时的插拔次数大于4500次为合格。
表3:第二弹簧43的刚度对锁止卡爪42未卡接锁止凹槽13的次数和充电枪头6解锁失效时的插拔次数的影响
Figure BDA0003385677840000101
从上表2中可以看出,当第二弹簧43的刚度小于0.1N.mm/°时,充电枪头6解锁失效时的插拔次数满足要求,但是锁止卡爪42未卡接锁止凹槽13的次数大于5次,不满足要求值,此时锁止卡爪42卡接锁止凹槽13的力较小,存在锁止卡爪42无法卡接锁止凹槽13的情况,必须经过多次卡接,才能使防尘盖1处于打开位置。当第二弹簧43的刚度大于20N.mm/°时,锁止卡爪42未卡接锁止凹槽13的次数符合要求值,但是充电枪头6解锁失效时的插拔次数小于4500次,不符合要求值,锁止卡爪42卡接锁止凹槽13的力较大,解锁时施加的力也需要很大,由于锁止卡爪42解锁是需要充电枪头6插入后触碰锁止卡爪42,当锁止卡爪42解锁的力较大时,一是充电枪头6插入时比较费力,造成使用人员的抱怨,另外充电枪头6与锁止卡爪42长时间的摩擦,锁止卡爪42施加到充电枪头6上的反作用力较大,会造成充电枪头6与锁止卡爪42的磨损,达到一定磨损程度后,充电枪头6插入后不会对锁止卡爪42进行解锁,防尘盖1会一直处于打开位置,无法起到防水防尘的目的。
并且,第二弹簧43的刚度过大时,第二弹簧43对锁止卡爪42和防尘盖安装支架2施加的力也较大,长时间使用,导致锁止卡爪42和防尘盖安装支架2磨损或损坏,使防尘装置的使用寿命降低。
在一实施方式中,如图3、图5所示,锁止卡爪42在靠近锁止卡爪旋转轴41的位置还设置解锁支臂422,解锁支臂422一端固定在锁止卡爪42上,另一端为自由端,通过按压解锁支臂422的自由端,可以使锁止卡爪42脱离锁止凹槽13。为了使充电枪头6插入后对锁止卡爪42进行解锁,需要在充电枪头6与锁止卡爪42之间增加传动装置,利用杠杆原理,在锁止卡爪42靠近锁止卡爪旋转轴41的位置,设置解锁支臂422,充电枪头6插入时,充电枪头6侧壁触碰解锁支臂422的自由端,通过杠杆撬动锁止卡爪42,使锁止卡爪42的前端从锁止凹槽13中脱离,从而使防尘盖1在第一弹簧32的驱动下从打开位置转动到扣紧位置。
在一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锁止卡爪42与解锁支臂422所在的平面,与锁止卡爪旋转轴41的轴向垂直。锁止卡爪42从锁止凹槽13中脱离,是沿着与锁止卡爪旋转轴41的轴向垂直的方向运动的,同样,为了给锁止卡爪42这个方向的力,杠杆的另一端解锁支臂422,与锁止卡爪42所在的平面,与锁止卡爪旋转轴41的轴向垂直,才能保证从解锁支臂422传递的扭矩,能够使锁止卡爪42从锁止凹槽13中脱离。
在一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锁止卡爪42与解锁支臂422之间的夹角为60°-120°。在锁止卡爪42和解锁支臂422长度和位置一定的情况下,锁止卡爪42与解锁支臂422的夹角越小,从防尘盖安装支架2中伸出的长度就越短,与充电枪头6接触的区域就越小,为了验证锁止卡爪42与解锁支臂422的夹角对充电枪头6解锁失效时的插拔次数的影响,发明人做了一系列实验,发明人选用相同的防尘装置、充电枪头6和充电座体5,相同的锁止卡爪42和解锁支臂422长度和位置,不同的锁止卡爪42与解锁支臂422的夹角,进行充电枪头6解锁失效时的插拔次数的测试,并将结果记录在表4中。
充电枪头6解锁失效时的插拔次数的测试,使用充电枪头6插入处于打开位置的防尘装置,使锁止卡爪42解锁,共进行5000次测试,观察充电枪头6解锁失效时的插拔次数,在本实施例中,充电枪头6解锁失效时的插拔次数大于4500次为合格。
表4:锁止卡爪42与解锁支臂422的夹角对充电枪头6解锁失效时的插拔次数的影响
Figure BDA0003385677840000111
从上表4中可以看出,当锁止卡爪42与解锁支臂422的夹角小于60°或者大于120°的时候,充电枪头6解锁失效时的插拔次数小于4500次,不符合要求值。这是因为解锁支臂422与充电枪头6接触范围太小,当充电枪头6与充电座体5的配合公差较大时,会出现充电枪头6无法接触解锁支臂422,或者接触范围小而不能使锁止卡爪42从锁止凹槽13中脱离,造成充电枪头6解锁失效。除了限制锁止卡爪42与解锁支臂422的夹角,也可以将解锁支臂422的长度加长,从而增大与充电枪头6的接触范围,但是这样会增加解锁支臂422的制造成本,同时,过长的解锁支臂422在长时间使用后会因为承受扭矩过大而断裂,从而失去对防尘装置的解锁作用。因此,发明人选用锁止卡爪42与解锁支臂422之间的夹角为60°-120°
在一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解锁支臂422的自由端突出于防尘盖安装支架2的侧面。防尘盖安装支架2的侧面,同样也是充电座体5内腔的侧面,为了能使充电枪头6与解锁支臂422的自由端接触,需要将解锁支臂422的自由端突出于防尘盖安装支架2的侧面,当充电枪头6插入时,才能与解锁支臂422的自由端接触。在防尘盖安装支架2的侧面,设置有解锁孔,解锁支臂422的自由端能够在解锁孔中自由旋转,如果有多个解锁支臂422,则对应的解锁孔也有多个。
在一实施方式中,如图1、图4、图6、图7和图12所示,防尘盖旋转轴31上还设置解锁凸轮33,解锁凸轮33与防尘盖旋转轴31同轴,解锁凸轮33设置径向方向的第一侧面331和第二侧面332,转动部11上设置凹槽14,凹槽14内设置径向方向的第一挡板141和第二挡板142,第一挡板141和第二挡板142之间的角度大于第一侧面331和第二侧面332之间的角度,第一挡板141构造成推动第一侧面331旋转,第二挡板142构造成推动第二侧面332反方向旋转。当使用人员将防尘盖1开启到打开位置,但又不需要插入充电枪头6时,就需要另外的方法解锁锁止卡爪42,使锁止卡爪42脱离锁止凹槽13。在本实用新型中,转动部11上设置凹槽14,防尘盖旋转轴31上设置解锁凸轮33,解锁凸轮33能够嵌入到凹槽14内,并能在防尘盖旋转轴31上绕轴心旋转,解锁凸轮33的突出部分设置有第一侧面331和第二侧面332,凹槽14内设置径向方向的第一挡板141和第二挡板142,当防尘盖1开启到打开位置,转动部11上的凹槽14跟随旋转,第二挡板142推动第二侧面332旋转,当防尘盖1从打开位置旋转到扣紧位置,第一挡板141推动第一侧面331旋转。第一挡板141和第二挡板142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一侧面331和第二侧面332之间的夹角,因此当防尘盖1改变旋转方向时,解锁凸轮33会停止旋转一段时间。
在一实施方式中,如图1、图4、图6、图7和图12所示,第一挡板141的平面与锁止卡爪42顶端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锁止凹槽13卡接平面与锁止卡爪42顶端之间的距离。也就是锁止凹槽13的开槽范围,在第一挡板141和第二挡板142的夹角之间,当第二挡板142与第二侧面332接触时,解锁凸轮33不影响锁止卡爪42与锁止凹槽13卡接,当转动部11上的凹槽14带动解锁凸轮33向解锁位置旋转时,能够将卡接在锁止凹槽13中的锁止卡爪42推离出去。当转动部11向扣紧位置旋转时,解锁凸轮33会在锁止卡爪42的作用下停顿,并使锁止卡爪42的前端跨过锁止凹槽13,直到第一挡板141接触第一侧面331后,转动部11上的凹槽14带动解锁凸轮33旋转,锁止卡爪42的前端搭接在转动部11上,不再对防尘盖1进行锁定。
在一实施方式中,如图1、图4、图6、图7和图12所示,解锁凸轮33上还设置解锁凸起333,解锁凸起333构造成绕防尘盖旋转轴31旋转,并推动锁止卡爪42脱离锁止凹槽13。如上所述,解锁凸轮33将卡接在锁止凹槽13中的锁止卡爪42推离出去,依靠的是设置在解锁凸轮33上的解锁凸起333,解锁凸起333的突出面凸出转动部11的表面,如图8所示,当防尘盖1处于扣紧位置时,解锁凸起333与锁止卡爪42并不接触,如图9所示,当防尘盖1处于打开位置时,解锁凸起333与锁止卡爪42接触,但没有推动锁止卡爪42脱离锁止凹槽13,如图11所示,当防尘盖1处于解锁位置时,解锁凸起333在凹槽14的第二挡板142推动下,将锁止卡爪42脱离锁止凹槽13,此时防尘盖1会在第一弹簧32的作用下回到扣紧位置,解锁凸起333会保持锁止卡爪42脱离锁止凹槽13的状态,直到锁止卡爪42的前端跨过锁止凹槽13,解锁凸起333才会在凹槽14的第一挡板141推动下,脱离锁止卡爪42回到原位,锁止卡爪42也会继续搭接在转动部11的表面上,待下一次防尘盖1开启后,继续卡接在锁止凹槽13,使防尘盖1处于打开位置。
在一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解锁凸起333上设置卡爪卡槽3331,锁止卡爪42能够与卡爪卡槽3331匹配,并使解锁凸轮33与锁止卡爪42保持相对位置,并在解锁凸起333转动到预定角度后,锁止卡爪42与卡爪卡槽3331脱离。为了能使防尘盖1在解锁位置旋转到扣紧位置时,解锁凸起333能够保持锁止卡爪42脱离锁止凹槽13的状态,在解锁凸起333上设置卡爪卡槽3331,锁止卡爪42会卡接在卡爪卡槽3331内,并能保持解锁凸起333不跟随转动部11旋转,直到锁止卡爪42的前端跨过锁止凹槽13,解锁凸起333才会在凹槽14的第一挡板141推动下,脱离锁止卡爪42回到原位,当解锁凸起333转动到预定角度,卡爪卡槽3331侧边将不再对锁止卡爪42的前端进行限位,从而使锁止卡爪42的前端从卡爪卡槽3331中脱离。
在一实施方式中,如图11所示,防尘盖1从开启位置,到解锁凸起333推动锁止卡爪42脱离锁止凹槽13时的解锁位置,转动的角度为5°-20°。当无法使用充电枪头6进行解锁的时候,使用人员只需要将处于打开位置的防尘盖1向解锁位置旋转,通过解锁凸起333推动锁止卡爪42脱离锁止凹槽13,此时防尘盖1旋转的角度为5°-20°,角度过小,不足以使解锁凸起333推动锁止卡爪42脱离锁止凹槽13,角度过大,防尘盖1和防尘盖安装支架2受第一弹簧32的力过大,容易造成损坏。
为了验证防尘盖1从打开位置到解锁位置转动的角度,对防尘装置无法解锁的次数和防尘装置损坏时的次数的影响,发明人做了一系列实验,发明人选用相同的防尘装置、充电枪头6和充电座体5,不同的防尘盖1从打开位置到解锁位置转动的角度,分别测试防尘装置无法解锁的次数和防尘装置损坏时的次数,并记录在表5中。
防尘装置无法解锁的次数测试,是将防尘盖1从打开位置旋转到解锁位置,然后让防尘盖1自由回到扣紧位置,此动作为一个循环,一共做1000个循环,记录中间被锁止卡爪42卡在打开位置的次数,在本实施例中,防尘装置无法解锁的次数大于5次为不合格。
防尘装置的使用寿命测试,是将防尘盖1从打开位置旋转到解锁位置,再让防尘盖1从解锁位置旋转到打开位置,此动作为一个循环,一共做5000个循环,在防尘装置损坏时记录循环次数,在本实施例中,循环次数小于4800次为不合格。
表5:防尘盖1从打开位置到解锁位置转动的角度,对防尘装置无法解锁的次数和防尘装置损坏时的次数的影响
Figure BDA0003385677840000141
从上表5中可以看出,当防尘盖1的平面从打开位置到解锁位置转动的角度小于5°时,防尘装置无法解锁的次数都大于5次,不符合要求值,此时防尘盖1无法正常的回到扣紧位置,会再次卡接在打开位置,会引起使用人员的抱怨。当防尘盖1的平面从打开位置到解锁位置转动的角度大于20°时,防尘装置损坏时的循环次数小于4800次,不符合要求值,会极大的减少防尘装置的使用寿命,频繁的维修和更换配件,造成成本的浪费和时间的损失。因此,发明人设定从打开位置到解锁位置转动的角度为5°-20°。
在一实施方式中,如图1、图6和图7所示,防尘盖锁止机构4还包括连杆423,连杆423联通多个锁止卡爪42,解锁凸起333构造成推动连杆423,并带动多个锁止卡爪42脱离锁止凹槽13。为了保证锁止卡爪42对防尘盖1的牢固卡接,锁止卡爪42与对应的锁止凹槽13数量为多个,这样能够更加稳定的支撑防尘盖1,不至于在第一弹簧32的作用下,或者防尘盖1受到外力时,防尘盖1造成锁止卡爪42或者锁止凹槽13的损坏。而当锁止卡爪42与对应的锁止凹槽13数量为多个时,转动部的凹槽14以及解锁凸轮33都需要对应的设置多个,此时的机构过于复杂,存在加工、组装困难,以及容易损坏的问题,因此发明人在多个锁止卡爪42的顶端设置连杆423,将多个锁止卡爪42联通起来并能同步动作。解锁凸轮33不再推动单个的锁止卡爪42,而是推动连杆423,由连杆423带动多个锁止卡爪42旋转,并从多个锁止凹槽13中脱离。
在一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解锁凸起333上还设置连杆卡槽3332,连杆423能够与连杆卡槽3332匹配并使解锁凸轮33跟随旋转,连杆卡槽3332的深度,小于连杆423截面的半径。
为了能使防尘盖1在解锁位置旋转到扣紧位置时,解锁凸起333能够保持锁止卡爪42脱离锁止凹槽13的状态,在解锁凸起333上设置还设置连杆卡槽3332,连杆423会卡接在连杆卡槽3332内,并能保持解锁凸起333不跟随转动部11旋转,直到锁止卡爪42的前端跨过锁止凹槽13,解锁凸起333才会在凹槽14的第一挡板141推动下,脱离锁止卡爪42回到原位,当解锁凸起333转动到预定角度,连杆卡槽3332侧边将不再对连杆423的前端进行限位,从而使连杆423的前端从连杆卡槽3332中脱离。
在一实施方式中,锁止凹槽13或锁止卡爪42数量为至少一个,并对应设置。锁止卡爪42与对应的锁止凹槽13卡接,使防尘盖1固定在打开位置,锁止凹槽13或锁止卡爪42数量为至少一个,也可以由一个较长的锁止凹槽13,对应多个锁止卡爪42,但多个锁止卡爪必须与锁止凹槽13对应设置,才能使锁止卡爪42与对应的锁止凹槽13卡接。
在一实施方式中,锁止凹槽13或锁止卡爪42数量为多个时,锁止凹槽13或锁止卡爪42对应设置,并以防尘盖转动轴31的中间位置对称设置。当锁止凹槽13或锁止卡爪42数量为一个时,一般设置在防尘盖转动轴31的中间位置,这样能使防尘盖1向扣紧位置旋转的力平衡施加在锁止凹槽13和锁止卡爪42上,如果锁止凹槽13和锁止卡爪42设置在防尘盖转动轴31的一侧上,则会受到防尘盖1向扣紧位置旋转的力之外,还有相对的扭力,当多次旋转防尘盖1后,锁止凹槽13和锁止卡爪42会更加容易损坏,导致防尘装置的使用寿命降低。当锁止凹槽13或锁止卡爪42数量为多个时,同样为了使锁止凹槽13和锁止卡爪42承受的力均衡,会将多个锁止凹槽13和锁止卡爪42以防尘盖转动轴31的中间位置对称设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充电装置,如图8-图11所示,包括充电座体5、充电枪头6和上述带有自锁及回弹功能的防尘装置,充电座体5上设置充电座口51,充电枪头6与充电座口51匹配插接,防尘盖1固定在充电座体5上,在扣紧位置时,防尘盖1覆盖充电座口51。
电动汽车的电池充电,一般情况下都需要充电枪头6与充电座体5匹配对插,使充电枪头6与充电座体5内部的端子连接并导电,实现电源和汽车电池的联通,实现给电动汽车充电。由于充电座体5一般都在外部环境内,充电座体5容易受到灰尘和雨水的影响,会造成端子的腐蚀、严重时会造成充电回路短路,引发充电座体5的燃烧,因此要对充电座体5进行防水防尘的保护。充电座体5在与充电枪头6对插的位置设置充电座口51,并由上述的带有自锁及回弹功能的防尘装置,对充电座口51进行防水防尘的保护。
本实用新型采用弹簧驱动防尘盖1,不需要手工扣紧防尘盖1与充电座口51,并且防尘盖1在打开位置可以自锁,方便充电枪头6插入充电座口51。可以通过充电枪头6对在打开位置的解锁防尘盖1,并在充电枪头6拔出后自动扣紧倒充电座口51,也可以人工将防尘盖1打开到解锁位置,使防尘盖1自动回弹并扣紧在充电座口51。
在一实施方式中,如图2和图8所示,充电座口51设置密封圈52,防尘盖1上设置对应的凸台15,当防尘盖1处于扣紧位置时,密封圈52与凸台15匹配扣合,使充电座口51实现密封。防尘盖1与充电座口51上的密封圈52密封配合,能够实现将充电座体5密封,达到防水防尘的目的,当然,也可以在防尘盖1上设置密封圈,并与充电座口51进行密封配合。在第一弹簧32的作用下,防尘盖1会旋转到扣紧位置,防尘盖1上设置凸台15,能够与密封圈52紧配合,并使橡胶材质的密封圈52挤压变形,达到密封的目的。
在一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防尘盖1在转动部11相对的位置设置凹陷16,凹陷16与充电座口51设置预定的距离,从而能够手动将防尘盖1进行旋转。当防尘盖1与充电座口51扣紧时,使用人员需要进行充电作业时,需要将防尘盖1从扣紧位置开启到打开位置,由于防尘盖1与充电座口51是密封配合,如果防尘盖1的边缘完全与充电座口51贴合,使用人员将无法顺利的将防尘盖1开启,因此发明人在防尘盖1上设置了凹陷16,并且凹陷16与转动部11处于防尘盖1的两侧,并且凹陷16与充电座口51不是完全贴合,有一个能够使手指施加力的距离,方便使用人员将防尘盖1不费力的打开,并能够旋转到打开位置。
在一实施方式中,如图6和图9所示,防尘盖1从扣紧位置向打开位置旋转,直到锁止卡爪42卡接在锁止凹槽13内时,防尘盖3固定在打开位置。在防尘盖1打开的状态,如果没有锁止机构,则操作人员需要一边保持防尘盖1打开,一边将充电枪头6插入到充电座体5内,不方便操作,也会造成插接失误。本实用新型设置防尘盖锁止机构4,当防尘盖1打开时,可以锁定在打开位置,操作人员单手即可将充电枪头6插入。为了使防尘盖3处于开启位置时能够固定位置,方便充电枪头6插入到充电座体5中,防尘盖锁止机构4上设置锁止卡爪42,并与转动部11上的锁止凹槽13卡接配合,阻止转动部11绕防尘盖旋转轴31旋转。并且,防尘盖3固定在打开位置的角度为90°-95°,这样方便充电枪头6能够顺利的插入到充电座体5中。
在一实施方式中,如图7和图10所示,解锁支臂422的自由端突出于防尘盖安装支架2的侧面并位于充电座口51内,当充电枪头6插入充电座口51时推动解锁支臂422的自由端,带动锁止卡爪42脱离锁止凹槽13,防尘盖1在第一弹簧32驱动下转动到扣紧位置。为了使充电枪头6插入后对锁止卡爪42进行解锁,需要在充电枪头6与锁止卡爪42之间增加传动装置,利用杠杆原理,在锁止卡爪42靠近锁止卡爪旋转轴41的位置,设置解锁支臂422,解锁支臂422的自由端突出于防尘盖安装支架2的侧面并位于充电座口51内,充电枪头6插入时,充电枪头6侧壁触碰解锁支臂422的自由端,通过杠杆撬动锁止卡爪42,使锁止卡爪42的前端从锁止凹槽13中脱离,从而使防尘盖1在第一弹簧32的驱动下从打开位置转动到扣紧位置。
如图10所示,当充电枪头6插入时,解锁支臂422解锁,防尘盖1在第一弹簧32的驱动旋转,但充电枪头6还在充电座体5内,此时防尘盖1会抵靠在充电枪头6的侧边,不影响正常的充电操作,当充电完成后,使用人员拔出充电枪头6,此时防尘盖1是依靠第一弹簧32的驱动抵靠充电枪头6,并不影响充电枪头6的拔出操作,当充电枪头6完全拔出后,防尘盖1没有阻挡,会在第一弹簧32的驱动下转动到扣紧位置。
在一实施方式中,如图11所示,防尘盖1从开启位置向解锁位置旋转,第二挡板142推动第二侧面332带动解锁凸轮33旋转,解锁凸起333推动锁止卡爪42脱离锁止凹槽13;当防尘盖1从解锁位置向扣紧位置旋转时,锁止卡爪42推动卡爪卡槽3331带动解锁凸轮33反方向旋转,直到第一挡板141阻挡第一侧面331,解锁凸轮33无法旋转,锁止卡爪42脱离锁止凹槽13并搭接在转动部11上,防尘盖1在第一弹簧32驱动下转动到扣紧位置。解锁凸轮33将卡接在锁止凹槽13中的锁止卡爪42推离出去,依靠的是设置在解锁凸轮33上的解锁凸起333,解锁凸起333的突出面凸出转动部11的表面,如图8所示,当防尘盖1处于扣紧位置时,解锁凸起333与锁止卡爪42并不接触,如图9所示,当防尘盖1处于打开位置时,解锁凸起333与锁止卡爪42接触,但没有推动锁止卡爪42脱离锁止凹槽13,如图11所示,当防尘盖1处于解锁位置时,解锁凸起333在凹槽14的第二挡板142推动下,将锁止卡爪42脱离锁止凹槽13,此时防尘盖1会在第一弹簧32的作用下回到扣紧位置,解锁凸起333会保持锁止卡爪42脱离锁止凹槽13的状态,直到锁止卡爪42的前端跨过锁止凹槽13,解锁凸起333才会在凹槽14的第一挡板141推动下,脱离锁止卡爪42回到原位,锁止卡爪42也会继续搭接在转动部11的表面上,待下一次防尘盖1开启后,继续卡接在锁止凹槽13,使防尘盖1处于打开位置。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在多个锁止卡爪42的顶端设置连杆423,将多个锁止卡爪42联通起来并能同步动作。解锁凸轮33不再推动单个的锁止卡爪42,而是推动连杆423,由连杆423带动多个锁止卡爪42旋转,并从多个锁止凹槽13中脱离。为了能使防尘盖1在解锁位置旋转到扣紧位置时,解锁凸起333能够保持锁止卡爪42脱离锁止凹槽13的状态,在解锁凸起333上设置还设置连杆卡槽3332,连杆423会卡接在连杆卡槽3332内,并能保持解锁凸起333不跟随转动部11旋转,直到锁止卡爪42的前端跨过锁止凹槽13,解锁凸起333才会在凹槽14的第一挡板141推动下,脱离锁止卡爪42回到原位,当解锁凸起333转动到预定角度,连杆卡槽3332侧边将不再对连杆423的前端进行限位,从而使连杆423的前端从连杆卡槽3332中脱离。
本实用新型采用弹簧驱动防尘盖1,不需要手工扣紧,并且在打开位置可以自锁,方便充电枪头6插入充电座口51。可以通过充电枪头6解锁,并在充电枪头6拔出后自动扣紧,也可以人工将防尘盖1打开到解锁位置,使防尘盖1自动回弹并扣紧在充电座口51。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申请文件公开的内容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或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29)

1.一种带有自锁及回弹功能的防尘装置,包括防尘盖安装支架(2)、防尘盖(1)、防尘盖固定机构(3)和防尘盖锁止机构(4),其特征在于,防尘盖(1)通过防尘盖固定机构(3)连接在防尘盖安装支架(2)上,防尘盖(1)在防尘盖固定机构(3)的驱动下转动到扣紧位置;防尘盖锁止机构(4)安装在防尘盖安装支架(2)上,防尘盖锁止机构(4)与防尘盖(1)卡接并使防尘盖(1)处于打开位置,阻止防尘盖(1)转动到扣紧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尘装置,其特征在于,防尘盖(1)的平面在打开位置与扣紧位置之间的角度为81°-9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盖安装支架(2)与所述防尘盖固定机构(3)一体成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尘装置,其特征在于,防尘盖(1)上设置转动部(11),转动部(11)沿防尘盖(1)转动轴向方向设置第一轴孔(12),防尘盖固定机构(3)包含防尘盖旋转轴(31),防尘盖安装支架(2)上设置销轴或销套(21),防尘盖旋转轴(31)穿过第一轴孔(12),并安装到销轴或销套(21)中,使防尘盖(1)可以绕防尘盖旋转轴(31)旋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尘装置,其特征在于,防尘盖固定机构(3)还包含第一弹簧(32),第一弹簧(32)为扭簧并套设在防尘盖旋转轴(31)上,第一弹簧(32)的一端扭臂固定在防尘盖(1)上,另一端扭臂固定在防尘盖安装支架(2)上,驱动防尘盖(1)转动到扣紧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尘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弹簧(32)的刚度范围为0.1N.mm/°-20N.mm/°。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尘装置,其特征在于,转动部(11)上设置锁止凹槽(13),防尘盖锁止机构(4)上设置锁止卡爪(42),锁止卡爪(42)卡接在锁止凹槽(13)内时,防尘盖(1)处于开启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尘装置,其特征在于,防尘盖安装支架(2)上设置锁止销轴或锁止销套(22),防尘盖锁止机构(4)包含锁止卡爪旋转轴(41),锁止卡爪(42)沿平行于防尘盖(1)转动轴向方向上设置第二轴孔(421),锁止卡爪旋转轴(41)穿过第二轴孔(421),并安装到锁止销轴或锁止销套(22)中,使锁止卡爪(42)可以绕锁止卡爪旋转轴(41)旋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尘装置,其特征在于,防尘盖锁止机构(4)还包含第二弹簧(43),第二弹簧(43)为扭簧并套设在锁止卡爪旋转轴(41)上,一端扭臂固定在防尘盖安装支架(2)上,另一端扭臂固定在锁止卡爪(42)上,驱动锁止卡爪(42)转向转动部(11)方向。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防尘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弹簧(43)的刚度范围为0.1N.mm/°-20N.mm/°。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尘装置,其特征在于,锁止卡爪(42)在靠近锁止卡爪旋转轴(41)的位置还设置解锁支臂(422),解锁支臂(422)一端固定在锁止卡爪(42)上,另一端为自由端,通过按压解锁支臂(422)的自由端,可以使锁止卡爪(42)脱离锁止凹槽(13)。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防尘装置,其特征在于,锁止卡爪(42)与解锁支臂(422)所在的平面,与锁止卡爪旋转轴(41)的轴向垂直。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防尘装置,其特征在于,锁止卡爪(42)与解锁支臂(422)之间的夹角为60°-120°。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防尘装置,其特征在于,解锁支臂(422)的自由端突出于防尘盖安装支架(2)的侧面。
15.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尘装置,其特征在于,防尘盖旋转轴(31)上还设置解锁凸轮(33),解锁凸轮(33)与防尘盖旋转轴(31)同轴,解锁凸轮(33)设置径向方向的第一侧面(331)和第二侧面(332),转动部(11)上设置凹槽(14),凹槽(14)内设置径向方向的第一挡板(141)和第二挡板(142),第一挡板(141)和第二挡板(142)之间的角度大于第一侧面(331)和第二侧面(332)之间的角度,第一挡板(141)构造成推动第一侧面(331)旋转,第二挡板(142)构造成推动第二侧面(332)反方向旋转。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防尘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挡板(141)的平面与锁止卡爪(42)顶端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锁止凹槽(13)卡接平面与锁止卡爪(42)顶端之间的距离。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防尘装置,其特征在于,解锁凸轮(33)上还设置解锁凸起(333),解锁凸起(333)构造成绕防尘盖旋转轴(31)旋转,并推动锁止卡爪(42)脱离锁止凹槽(13)。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防尘装置,其特征在于,解锁凸起(333)上设置卡爪卡槽(3331),锁止卡爪(42)能够与卡爪卡槽(3331)匹配,并使解锁凸轮(33)与锁止卡爪(42)保持相对位置,并在解锁凸起(333)转动到预定角度后,锁止卡爪(42)与卡爪卡槽(3331)脱离。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防尘装置,其特征在于,防尘盖(1)从开启位置,到解锁凸起(333)推动锁止卡爪(42)脱离锁止凹槽(13)时的解锁位置,转动的角度为5°-20°。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防尘装置,其特征在于,防尘盖锁止机构(4)还包括连杆(423),连杆(423)联通多个锁止卡爪(42),解锁凸起(333)构造成推动连杆(423),并带动多个锁止卡爪(42)脱离锁止凹槽(13)。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防尘装置,其特征在于,解锁凸起(333)上还设置连杆卡槽(3332),连杆(423)能够与连杆卡槽(3332)匹配并使解锁凸轮(33)跟随旋转,连杆卡槽(3332)的深度,小于连杆(423)截面的半径。
2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尘装置,其特征在于,锁止凹槽(13)或锁止卡爪(42)数量为至少一个,并对应设置。
23.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防尘装置,其特征在于,锁止凹槽(13)或锁止卡爪(42)数量为多个时,锁止凹槽(13)或锁止卡爪(42)对应设置,并以防尘盖旋转轴(31)的中间位置对称设置。
24.一种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座体(5)、充电枪头(6)和如权利要求1-23任一项所述的带有自锁及回弹功能的防尘装置,充电座体(5)上设置充电座口(51),充电枪头(6)与充电座口(51)匹配插接,防尘盖(1)固定在充电座体(5)上,在扣紧位置时,防尘盖(1)覆盖充电座口(51)。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充电座口(51)设置密封圈(52),防尘盖(1)上设置对应的凸台(15),当防尘盖(1)处于扣紧位置时,密封圈(52)与凸台(15)匹配扣合,使充电座口(51)实现密封。
26.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防尘盖(1)在转动部(11)相对的位置设置凹陷(16),凹陷(16)与充电座口(51)设置预定的距离,从而能够手动将防尘盖(1)进行旋转。
27.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防尘盖(1)从扣紧位置向打开位置旋转,直到锁止卡爪(42)卡接在锁止凹槽(13)内时,防尘盖(1)固定在打开位置。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解锁支臂(422)的自由端突出于防尘盖安装支架(2)的侧面并位于充电座口(51)内,当充电枪头(6)插入充电座口(51)时推动解锁支臂(422)的自由端,带动锁止卡爪(42)脱离锁止凹槽(13),防尘盖(1)在第一弹簧(32)驱动下转动到扣紧位置。
29.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防尘盖(1)从开启位置向解锁位置旋转,第二挡板(142)推动第二侧面(332)带动解锁凸轮(33)旋转,解锁凸起(333)推动锁止卡爪(42)脱离锁止凹槽(13);当防尘盖(1)从解锁位置向扣紧位置旋转时,锁止卡爪(42)推动卡爪卡槽(3331)带动解锁凸轮(33)反方向旋转,直到第一挡板(141)阻挡第一侧面(331),解锁凸轮(33)无法旋转,锁止卡爪(42)脱离锁止凹槽(13)并搭接在转动部(11)上,防尘盖(1)在第一弹簧(32)驱动下转动到扣紧位置。
CN202122990497.4U 2021-12-01 2021-12-01 一种带有自锁及回弹功能的防尘装置及一种充电装置 Active CN2166846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90497.4U CN216684631U (zh) 2021-12-01 2021-12-01 一种带有自锁及回弹功能的防尘装置及一种充电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90497.4U CN216684631U (zh) 2021-12-01 2021-12-01 一种带有自锁及回弹功能的防尘装置及一种充电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684631U true CN216684631U (zh) 2022-06-07

Family

ID=818370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990497.4U Active CN216684631U (zh) 2021-12-01 2021-12-01 一种带有自锁及回弹功能的防尘装置及一种充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68463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98819A1 (zh) * 2021-12-01 2023-06-08 长春捷翼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自锁及回弹功能的防尘装置及充电装置
CN117400758A (zh) * 2023-12-15 2024-01-16 武汉德泰纳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防尘式汽车充电座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98819A1 (zh) * 2021-12-01 2023-06-08 长春捷翼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自锁及回弹功能的防尘装置及充电装置
CN117400758A (zh) * 2023-12-15 2024-01-16 武汉德泰纳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防尘式汽车充电座
CN117400758B (zh) * 2023-12-15 2024-03-19 武汉德泰纳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防尘式汽车充电座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056440A (zh) 一种带有自锁及回弹功能的防尘装置及一种充电装置
CN216684631U (zh) 一种带有自锁及回弹功能的防尘装置及一种充电装置
US7351117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pre-staging and final staging contact configurations
US5655916A (en) Spring-biased electrical connector
US9620897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JPH07192804A (ja) 充電コネクタ
KR101555956B1 (ko) 전기 콘센트
US20150004829A1 (en) Lever-Type Connector
US6814595B2 (en) Structure for preventing failure of connector
TW202345472A (zh) 連接器插頭和連接器
JP2002216882A (ja) シャッタ機構付きコネクタ
CN109932783B (zh) 自防尘光纤插头、自防尘光纤插座及光纤连接器组件
CN109119804B (zh) 充电插座及其壳体组件
JP5931640B2 (ja) バネ掛止構造
JPH07122330A (ja) 防水コネクターのリアホルダカバー
WO2024045463A1 (zh) 一种连接器、适配器及连接器组件
CN211818369U (zh) 一种充电插接组件及立体车库
CN216672085U (zh) 一种防脱插座
KR20230064970A (ko) 내구성이 향상된 전기차 충전소켓
CN210737153U (zh) 一种锁定装置及洗衣机
CN208723181U (zh) 一种陶瓷插座罩
CN117908196B (zh) 一种光纤连接器组件
CN211818370U (zh) 充电插接组件及立体车库
CN219812132U (zh) 用于窗帘控制电机的太阳能板组件及窗帘控制电机
CN211402838U (zh) 一种接触件免工具取卸的光纤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No. 957, Shunda Road, Gaoxin District, Changchun City, Jilin Province, 130000

Patentee after: Changchun Jieyi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30000 957 Shunda Road, Changchun hi tech Development Zone, Jilin

Patentee before: CHANGCHUN JIEYI AUTO PARTS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