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816418U - 一种顶管穿越用工作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顶管穿越用工作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816418U
CN211816418U CN202020378853.XU CN202020378853U CN211816418U CN 211816418 U CN211816418 U CN 211816418U CN 202020378853 U CN202020378853 U CN 202020378853U CN 211816418 U CN211816418 U CN 2118164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ttom plate
well
groove
section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37885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涛
谭俊
康乐
李雪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Petroleum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Petroleum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Petroleum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Petroleum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37885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8164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8164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8164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xcavating Of Shafts Or Tunn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顶管穿越用工作井。所述工作井包括竖直井段、槽板和顶管隧道口,其中,竖直井段横截面的形状包括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并包括井壁;槽板与竖直井段的底部连接,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平面底板、槽形底板和第二平面底板,其中,槽形底板相对于第一、第二平面底板向下凹陷,并位于顶管隧道口的正下方;顶管隧道口设置在竖直井段的井壁上,且顶管隧道口的宽度小于槽形底板的槽口宽度。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括:能够在不影响工序正常进行的情况下有效地提高了工期。

Description

一种顶管穿越用工作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长输管道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顶管穿越用工作井。
背景技术
在长输管道建设项目中,目前采用泥水平衡顶管穿越高速公路、河流、铁路等路面障碍的工艺日益成熟,该工艺通常需要在穿越段的两边先各构筑一座工作井(始发井和接收井),然后将顶管机械调入井内实施隧道掘进,待隧道形成后取走顶管机械,在始发井中逐根组焊安装管道并往接收井端发送直到全部管道穿越完成。
现有的竖井结构,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很多困难,如:在竖井施工过程中遇到岩石甚至特坚石(设计地勘一般只做4个探孔,有一定局限性),破除岩石难度大,尤其是在井下作业大型机械不易展开,而对于爆破作业的许可限制很严;地下水丰富,涌水量大难以施工(或者大量浑水外派造成环保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一个或多个问题。例如,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顶管穿越用工作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顶管穿越用工作井。所述工作井可包括竖直井段、槽板和顶管隧道口,其中,竖直井段横截面的形状包括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并包括井壁;槽板与竖直井段的底部连接,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平面底板、槽形底板和第二平面底板,其中,槽形底板相对于第一、第二平面底板向下凹陷,并位于顶管隧道口的正下方;顶管隧道口设置在竖直井段的井壁上,且顶管隧道口的宽度小于槽形底板的槽口宽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顶管隧道口径向截面的形状可包括圆形或多边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槽形底板的纵向截面可为四边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竖直井段的内径与工作井的深度比可为13~16:8~2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井壁的厚度可为0.6~1m。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井壁的厚度自上而下逐渐增加。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井壁的材质可为钢筋砼。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槽板可为钢筋砼底板,厚度可为0.8~1.5m。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槽板的横向宽度与纵向深度比可为3~6:1~3。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可包括:本竖井结构底部为槽形,既能够保证顶管方向(即组焊、穿管方向)所需的操作范围,同时,其余部分的标高均有抬升,在不影响后续工序正常进行的情况下减少了土石方量、排水台时,还能够有效地提高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进行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和特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其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的顶管穿越用工作井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的顶管穿越用工作井的侧视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的顶管穿越用工作井的俯视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1、竖直井段,11、井壁,2、槽板,21、第一平面底板,22、第二平面底板,23、槽形底板,3、顶管隧道口。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和示例性实施例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顶管穿越用工作井。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顶管穿越用工作井。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工作井可以包括竖直井段1、槽板2和顶管隧道口3,槽板2还包括有由槽板2围成的条形槽空间。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工作井的深度可以为8~20m,井深可以为从上部井口到最底部槽板的深度,针对不同的工作井,其井深不一样,可以从8~200m不等,例如可以为8m或20m或12m或15m。
具体地,如图3所示,竖直井段1的横截面的形状可以为圆形,竖直井段1还可以包括井壁11,所述井壁11的材质可以为钢筋砼,厚度可以为0.6~1m。另外,井壁11可以是厚度不均的,随着竖直井段向下延伸,井壁也可以是随之变厚的,例如:井壁较靠近竖直井段井口的位置的壁厚可以为0.6m、靠近竖直井段中部的位置的壁厚可以为0.8m、靠近竖直井段下端的位置的壁厚可以为1m,另外,也可以是从井壁较靠近竖直井段井口的位置的壁厚可以为0.7m、靠近竖直井段中部的位置的壁厚可以为0.8m、靠近竖直井段下端的位置的壁厚可以为0.9m,从而保证竖直井段的结构稳固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竖直井段的内径与工作井的深度比为13~16:8~20,进一步地,所述竖直井段的内径可以为14~15m,工作井的深度可以为12~16m,例如,所述竖直井段的内径可以为14m,且工作井的深度为14m。
具体地,如图1所示,槽板2可以与竖直井段1的下端连接,并可以包括向下凹陷的槽形底板23以及分别位于槽形底板23两侧并分别与槽形底板23连接的第一平面底板21和第二平面底板22,槽形底板23相对于第一、第二平面底板向下凹陷并位于顶管隧道口3的正下方。
在本实施例中,槽板的长度方向可以为顶管的穿越方向,槽板可以为钢筋砼底板,厚度可以为0.8~1.5m,例如1m。另外,槽板的厚度也需要考虑下部地基来设置,例如:在下部地基为岩石等硬基层时其厚度可以做得小一些,在下部为淤泥等软基层时应增加砼底板的厚度保证止水和承载能力。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槽板的宽度比竖直井段的直径小、比顶管的外径大,所述槽板的横向宽度和纵向深度比可以为3~6:1~3,例如:所述槽板的横向宽度可以为3~6m,纵向深度可以为1~3m,例如纵向深度可以为2m,横向宽度可以为4m。槽板的横向宽度主要考虑需要在槽板的构成的空间中进行焊接操作,需要考虑横向宽度方向的操作空间,例如对于外径为1016mm的待穿越钢管来说,槽宽最小可以为3m,即使做得更宽些(例如5m)也可以;至于槽板的纵向深度,当槽板越深、越窄,就越能够节约土石方工程量,但是由于密闭空间作业的安全风险,槽深最好不要超过3m。
具体地,如图2所示,顶管隧道口3设置在竖直井段1的井壁11上,且顶管隧道口3的宽度可以小于槽形底板23的上端槽口的宽度。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顶管隧道口的内径可以为1.2~2m,例如1.8m。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顶管穿越用工作井的优点可包括:本竖井结构底部为槽形,既能够保证顶管方向(即组焊、穿管方向)所需的操作范围,同时,其余部分的标高均有抬升,在不影响后续工序正常进行的情况下减少了土石方量、排水台时,还能够有效地提高工期效率。
尽管上面已经通过结合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清楚,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

Claims (9)

1.一种顶管穿越用工作井,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井包括竖直井段、槽板和顶管隧道口,其中,
竖直井段横截面的形状包括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并包括井壁;
槽板与竖直井段的底部连接,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平面底板、槽形底板和第二平面底板,其中,槽形底板相对于第一、第二平面底板向下凹陷,并位于顶管隧道口的正下方;
顶管隧道口设置在竖直井段的井壁上,且顶管隧道口的宽度小于槽形底板的槽口宽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管穿越用工作井,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管隧道口径向截面的形状包括圆形或多边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管穿越用工作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槽形底板的纵向截面为四边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管穿越用工作井,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井段的内径与工作井的深度比为13~16:8~2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管穿越用工作井,其特征在于,所述井壁的厚度为0.6~1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管穿越用工作井,其特征在于,所述井壁的厚度自上而下逐渐增加。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管穿越用工作井,其特征在于,所述井壁的材质为钢筋砼。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管穿越用工作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槽板为钢筋砼底板,厚度为0.8~1.5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管穿越用工作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槽板的横向宽度与纵向深度比为3~6:1~3。
CN202020378853.XU 2020-03-23 2020-03-23 一种顶管穿越用工作井 Active CN2118164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78853.XU CN211816418U (zh) 2020-03-23 2020-03-23 一种顶管穿越用工作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78853.XU CN211816418U (zh) 2020-03-23 2020-03-23 一种顶管穿越用工作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816418U true CN211816418U (zh) 2020-10-30

Family

ID=730097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378853.XU Active CN211816418U (zh) 2020-03-23 2020-03-23 一种顶管穿越用工作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81641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37506B (zh) 一种在运营中的隧道上方开挖箱形结构的施工方法
CN103195058B (zh) 便于溶洞发育地区桥桩采用多护筒施工的方法
CN101343868B (zh) 跨城市管线地下连续墙施工方法
CN108547639B (zh) 隧道临近既有构筑物的超前同孔多导管分层注浆施工方法
CN101343869A (zh) 横跨城市管线地下连续墙的施工方法
CN111236241B (zh) 基于半盖挖法的软弱富水地层地铁基坑加固开挖方法
CN103334452A (zh) 一种地下工程混合施工法
CN109723089A (zh) 一种高压电力管涵原地保护结构及方法
CN109811773B (zh) 一种偏压隧道洞口开挖防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0318388A (zh) 地下连续墙开挖成槽方法
CN110055973A (zh) 施工空间受限时的高铁桥下基坑围护结构与止水方法
CN211816418U (zh) 一种顶管穿越用工作井
CN111322086A (zh) 一种泄水洞与正线隧道的连接构造
CN104532849B (zh) 一种运营地铁隧道上方基坑开挖方法
CN111764374A (zh) 低净空环境下地下连续墙施工方法
CN111851515B (zh) 邻接基坑协同施工围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9797717A (zh) 一种河道上穿即有地铁隧道的施工方法
CN202416325U (zh) 一种浅层基坑围护结构
CN112412480A (zh) 一种深浅布置的盾构工作井及其施工方法
CN107975376A (zh) 隧道盾构顶管与竖向管道连接结构及施工方法
CN209760299U (zh) 一种避免房屋拆迁的明暗挖结合地铁车站结构
CN110306533A (zh) 型钢混凝土柱式接头及该接头地下连续墙的施工方法
CN101824823B (zh) 具有超短地下墙的围护结构施工方法
CN110409453A (zh) 一种在地下管廊下方施工基坑的方法
CN104762989A (zh) 一种加快硬岩地层地连墙施工进度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