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812940U - 电梯用永磁同步曳引机 - Google Patents

电梯用永磁同步曳引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812940U
CN211812940U CN201922285898.2U CN201922285898U CN211812940U CN 211812940 U CN211812940 U CN 211812940U CN 201922285898 U CN201922285898 U CN 201922285898U CN 211812940 U CN211812940 U CN 2118129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shaft
oil
elevator
magnet synchronous
permanent magn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28589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詹奉明
曾红波
陈健鲜
郑美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Elevator China Co Ltd
Hitachi Elevator Motor Guang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Elevator Motor Guang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Elevator Motor Guang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Elevator Motor Guang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28589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8129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8129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8129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ge And Drive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梯用永磁同步曳引机,将曳引轮与制动轮均连接在主轴上,并将曳引轮、制动轮及主轴三者同步转动,如此,通过主轴,使得制动轮与曳引轮之间实现稳定力矩传动,实现曳引轮的稳定启停操作。由于制动轮朝向容纳槽的底部一侧设有隔油槽,且隔油槽绕着主轴的周向设置,因此,隔油槽处于主轴与制动面之间,隔断了油污在主轴与制动面之间的流动。当电梯用永磁同步曳引机上的密封结构失效而出现漏油时,油污会顺着主轴、制动轮内表面流入至隔油槽内,并在隔油槽的蓄留作用下,失去继续顺着制动轮内表面流动的动力,如此,有效防止油污在漏油情况下顺着制动轮内表面流入至制动面上,大大保证了制动力矩的稳定输出。

Description

电梯用永磁同步曳引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曳引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梯用永磁同步曳引机。
背景技术
永磁同步曳引机,也称为无减速箱传动器,用于安装在电梯机房内或电梯井道内,一般在建筑物顶层之上或井道内部,是电梯的动力装置。永磁同步曳引机,由主机直接带动绳轮,无减速箱装置。随着电梯市场的高速发展,永磁同步曳引机应用量越来越大,占全部电梯曳引机的70%以上。
目前行业内的大部分曳引机在防漏油结构设计上与结构搭配上均存在不足,主轴在长期运行过程中,很容易存在漏油风险。随着主轴与制动轮的转动,渗漏的油污会顺着制动轮表面流动,导致曳引机的制动面难以保证清洁。然而,制动面一旦有油污就会导致制动力矩不足,对曳引机运行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电梯用永磁同步曳引机,防止油污进入制动面上,保证制动力矩稳定输出。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梯用永磁同步曳引机,包括:机座,所述机座上设有容纳槽;制动轮与主轴,所述制动轮通过所述主轴可转动地装设在所述机座上,所述制动轮位于所述容纳槽内,所述制动轮朝向所述容纳槽的底壁一侧设有隔油槽,所述隔油槽绕所述主轴的周向设置,所述制动轮朝向所述容纳槽的侧壁一侧设有制动面;及曳引轮,所述曳引轮连接在所述主轴上。
上述的电梯用永磁同步曳引机,将曳引轮与制动轮均连接在主轴上,并将曳引轮、制动轮及主轴三者同步转动,如此,通过主轴,使得制动轮与曳引轮之间实现稳定力矩传动,实现曳引轮的稳定启停操作。由于制动轮朝向容纳槽的底部一侧设有隔油槽,且隔油槽绕着主轴的周向设置,因此,隔油槽处于主轴与制动面之间,隔断了油污在主轴与制动面之间的流动。当电梯用永磁同步曳引机上的密封结构失效而出现漏油时,油污会顺着主轴、制动轮内表面流入至隔油槽内,并在隔油槽的蓄留作用下,失去继续顺着制动轮内表面流动的动力,如此,有效防止油污在漏油情况下顺着制动轮内表面流经定、转子之间的气隙,避免对电梯用永磁同步曳引机内其他部件造成污染,保证电梯用永磁同步曳引机的工作正常及使寿命;同时避免油污流至制动面上,大大保证了制动力矩的稳定输出。由于制动轮位于容纳槽内,且制动轮上的制动面朝向容纳槽的侧壁设置,因此,使得制动面处于机座的覆盖之下,进一步提高了制动面的防护性能,使得钢丝绳上油污更加无法流或甩至制动面上。
下面结合上述方案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效果进一步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容纳槽的底壁上设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绕着所述主轴的周向设置,所述支撑件位于所述制动面与所述主轴之间,且所述支撑件朝向所述主轴的一侧面用于接收从所述隔油槽内掉落的油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上设有挡油凸起,所述挡油凸起沿着所述主轴的周向设置,所述挡油凸起、所述支撑件及所述机座的底壁围成集油槽,所述集油槽的槽口与所述隔油槽的槽口相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机座上设有排油孔,所述排油孔与所述集油槽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制动轮与所述主轴为一体结构,所述机座上设有第一轴套,所述制动轮通过所述主轴可转动地装设在所述第一轴套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电梯用永磁同步曳引机还包括第一封盖与轴承,所述主轴通过所述轴承装设在所述第一轴套内,所述第一封盖套设在所述主轴上,且所述第一封盖封在所述第一轴套靠近所述制动轮的一端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电梯用永磁同步曳引机还包括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封盖与所述主轴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制动轮包括制动轮本体与连接部,所述制动轮本体通过所述连接部连接在所述主轴上,所述隔油槽设置在所述连接部上,所述制动面设置在所述制动轮本体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在所述主轴上相对水平方向倾斜设置,且所述连接部靠近所述制动轮本体一端相对所述连接部靠近所述主轴一端远离所述机座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曳引轮与所述制动轮分别位于所述机座的相对两侧,所述曳引轮上设有第二轴套,所述第二轴套套设在所述主轴上,并与所述主轴同步转动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电梯用永磁同步曳引机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电梯用永磁同步曳引机结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电梯用永磁同步曳引机,110、机座,111、第一轴套,112、容纳槽, 1121、容纳槽的侧壁,1122、容纳槽的底壁,113、支撑件,1131、挡油凸起,1132、集油槽,114、电机接线盒,115、制动器接线盒,116、挡绳件,117、制动器,118、排油孔,120、曳引轮,121、第二轴套,122、第二封盖,123、第二密封件,130、制动轮,131、制动面,132、制动轮本体,133、连接部,134、第一封盖,135、第一密封件,136、隔油槽,140、主轴,141、限位凸起,150、轴承,160、绕组线圈,170、编码器,180、盘车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与图2,一种电梯用永磁同步曳引机100,包括:机座110、制动轮130、主轴140及曳引轮120,机座110上设有容纳槽112。制动轮130通过主轴140可转动地装设在机座110上,制动轮130位于容纳槽 112内,制动轮130朝向容纳槽的底壁1122一侧设有隔油槽136。隔油槽136 绕主轴140的周向设置。制动轮130朝向容纳槽的侧壁1121一侧设有制动面131。曳引轮120连接在主轴140上。
上述的电梯用永磁同步曳引机100,将曳引轮120与制动轮130均连接在主轴140上,并将曳引轮120、制动轮130及主轴140三者同步转动,如此,通过主轴140,使得制动轮130与曳引轮120之间实现稳定力矩传动,实现曳引轮 120的稳定启停操作。由于制动轮130朝向容纳槽112的底部一侧设有隔油槽 136,且隔油槽136绕着主轴140的周向设置,因此,隔油槽136处于主轴140 与制动面131之间,隔断了油污在主轴140与制动面131之间的流动。当电梯用永磁同步曳引机100上的密封结构失效而出现漏油时,油污会顺着主轴140、制动轮130内表面流入至隔油槽136内,并在隔油槽136的蓄留作用下,失去继续顺着制动轮130内表面流动的动力,如此,有效防止油污在漏油情况下顺着制动轮130内表面流经定、转子之间的气隙,避免对电梯用永磁同步曳引机 100内其他部件造成污染,保证电梯用永磁同步曳引机100的工作正常及使寿命;同时避免油污流至制动面131上,大大保证了制动力矩的稳定输出。由于制动轮130位于容纳槽112内,且制动轮130上的制动面131朝向容纳槽的侧壁1121 设置,因此,使得制动面131处于机座110的覆盖之下,进一步提高了制动面131的防护性能,使得钢丝绳上油污更加无法流或甩至制动面131上。
需要说明的是,容纳槽的侧壁1121与底壁应理解为:容纳槽的底壁1122 为正对容纳槽112的开口端一侧的部分;容纳槽的侧壁1121为处于容纳槽的底壁1122与容纳槽112的开口端之间的部分。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2,容纳槽的底壁1122上设有支撑件113。支撑件113 绕着主轴140的周向设置。支撑件113位于制动面131与主轴140之间,且支撑件113朝向主轴140的一侧面用于接收从隔油槽136内掉落的油污。由此可知,当隔油槽136内蓄留的油污过多时,油污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会落入支撑件113的侧面上,如此,在容纳槽的底壁1122上设置支撑件113,有效实现油污的稳定收集,避免隔油槽136内的油污直接滴落在机座110内的其他设备上,大大提高了电梯用永磁同步曳引机100内部的清洁度。同时,由于支撑件113 位于制动面131与主轴140之间,因此,本实施例的支撑件113对于制动面131 则起着防护层作用,有效避免油污在高速转动下被甩至制动面131处,从而有效避免油污进入制动面131上。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2,支撑件113上设有挡油凸起1131。挡油凸起1131 沿着主轴140的周向设置。挡油凸起1131、支撑件113及机座110的底壁围成集油槽1132。集油槽1132的槽口与隔油槽136的槽口相对。如此,通过挡油凸起1131,在支撑件113上围成集油槽1132,提高支撑件113的集油量,避免落入的油污从支撑件113边缘流出,而对电梯用永磁同步曳引机100造成二次污染。同时,通过挡油凸起1131,有效缩短支撑件113与制动轮130之间的间隙,减少油污因高速转动而被甩入制动轮130上的概率,大大提高制动面131的防护效果。
具体地,挡油凸起1131设置在支撑件113的边缘处,扩大支撑件113上的有效落油面积,大大提高支撑件113的集油效果。同时,挡油凸起1131与支撑件113为一体结构。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挡油凸起1131与支撑件113也可为零部件组装结构。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集油槽1132可直接在支撑件113的侧面上进行开槽。同时,支撑件113朝向主轴140的一侧面相对水平方向倾斜设置,且支撑件113 远离机座110的一端高于支撑件113靠近机座110的一端,由此可知,支撑件 113的侧面在容纳槽的底壁1122上具有一定坡度,如此,便于支撑件113上的油污集中在机座110处。
更进一步地,请参考图2,机座110上设有排油孔118。排油孔118与集油槽1132连通。由此可知,掉入集油槽1132内的油污可通过排油孔118,排出机座110外,彻底避免油污进入制动面131的可能性,进一步保证制动面131的清洁度。具体在本实施例中,排油孔118位于支撑件113的最低位置处。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支撑件113的最低位置应理解为:电梯用永磁同步曳引机100 在正常运行时,支撑件113的侧面最容易积累油污的部分应理解为支撑件113 的最低位置,具体结构可参考图2。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2,制动轮130与主轴140为一体结构。机座 110上设有第一轴套111。制动轮130通过主轴140可转动地装设在第一轴套111 内。由此可知,将制动轮130与主轴140一体化设计,简化电梯用永磁同步曳引机100的组装工艺,有利于提高制动面131与主轴140的同轴精度。同时,在机座110上设有第一轴套111,使得主轴140的安装作业变得简单、方便,从而有利于提高电梯用永磁同步曳引机100的组装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制动轮130与主轴140的一体结构应理解为制动轮130与主轴140在制作过程中,采用一体成型工艺,比如铸造、压铸、挤压等工艺制作而成。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2,电梯用永磁同步曳引机100还包括第一封盖134与轴承150。主轴140通过轴承150装设在第一轴套111内。第一封盖134套设在主轴140上,且第一封盖134封在第一轴套111靠近制动轮130的一端上。如此,通过轴承150,使得主轴140在第一轴套111内转动更加顺畅,从而使得制动轮130、主轴140及曳引轮120三者之间传动更加顺畅,有效减少主轴140上力矩传递的衰减。同时,通过第一封盖134,对轴承150有效限位,使得轴承 150只能进行转动,而无法沿着轴向进行移动,大大提高了主轴140在机座110 上的稳定性。其中,第一封盖134通过螺栓或者螺钉连接在第一轴套111上。
更进一步地,轴承150采用单个轴承结构,具有轴向尺寸小特点,使得电梯用永磁同步曳引机100实现整体结构紧凑、拆装方便、便于结构上布置油路等效果。
具体地,轴承150采用双列向心轴承150,具有承载能力大,使得电梯用永磁同步曳引机100的使用寿命有效延长。
更进一步地,请参考图2,电梯用永磁同步曳引机100还包括第一密封件 135,第一密封件135设置在第一封盖134与主轴140之间。如此,在第一封盖 134与主轴140之间设置第一密封件135,填补第一封盖134与主轴140之间的间隙,使得第一封盖134与主轴140之间密封性能得到提高,进一步防止润滑油沿着制动轮130内腔表面流至定、转子之间的气隙中,从而影响电梯用永磁同步曳引机100的性能。其中,第一密封件135可为毛毡、旋转唇形密封圈、O 型密封圈等密封器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2,主轴140上设有限位凸起141,限位凸起141 与轴承150限位配合,如此,通过限位凸起141与轴承150限位配合,使得主轴140只能进行转动,而无法沿着轴向进行移动,大大提高了主轴140在机座 110上的稳定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2,电梯用永磁同步曳引机100还包括第二封盖 122,第一封盖134与第二封盖122分别封在第一轴套111的相对两端上,第二封盖122套设在主轴140上,且轴承150限定在第一封盖134与第二封盖122 之间,如此,通过第一封盖134与第二封盖122配合,使得第一轴套111两端均得到有效密封,有效防止主轴140上的润滑油流出,如此,使得曳引轮120 在运行时保证干净、整洁。同时,通过第一封盖134与第二封盖122限定轴承 150,使得轴承150稳定在第一轴承150内,避免因轴承150发生左右移动导致主轴140转动过程中易发生平衡。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2,第二封盖122与第一轴套111之间设有第二密封件 123,通过第二密封件123,加强第二封盖122与第一轴套111之间的密封效果,大大降低电梯用永磁同步曳引机100的漏油风险,使得电梯用永磁同步曳引机 100更加安全、可靠、稳定运行。其中,第二密封件123可为毛毡、旋转唇形密封圈、O型密封圈等密封器件。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封盖122通过螺栓或者螺钉连接在第一轴套111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2,制动轮130包括制动轮本体132与连接部 133。制动轮本体132通过连接部133连接在主轴140上。隔油槽136设置在连接部133上。制动面131设置在制动轮本体132上。如此,将隔油槽136与制动面131分别分布在制动轮130的两部分上,使得隔油槽136与制动面131两个特征尽量远离设置,避免隔油槽136内的油污飞溅至制动面131上。
具体地,请参考图2,制动轮本体132、连接部133及主轴140为一体结构,如此,不仅简化制动轮130与主轴140组装工艺,而且还有利于提高制动轮130 与主轴140作为一个整体结构的强度,大大提高电梯用永磁同步曳引机100的结构强度,保证电梯用永磁同步曳引机100稳定运行。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2,连接部133在主轴140上相对水平方向倾斜设置,且连接部133靠近制动轮本体132一端相对连接部133靠近主轴140一端远离机座110设置。由此可知,本实施例的连接部133在主轴140的前面形成一定坡度,利于提高金属液的充型能力,可合理控制凝固收缩,降低铸造内应力,减少浇不足、缩孔、裂纹等铸造缺陷。同时,制动轮130上的连接部133偏向主轴140方向倾斜,减小连接部133与支撑件113之间的间隙,不仅有利于缩小电梯用永磁同步曳引机100的外形尺寸,从而使得电梯用永磁同步曳引机100 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凑。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2,曳引轮120与制动轮130分别位于机座110 的相对两侧,曳引轮120上设有第二轴套121。第二轴套121套设在主轴140上,并与主轴140同步转动连接。由此可知,由于曳引轮120与制动轮130分别位于机座110的相对两侧,因此,曳引轮120与制动轮130通过机座110完全分开,有效避免制动轮130因靠近曳引轮120而导致钢丝绳上的油污容易流或甩至制动面131上,有效保证制动面131上的清洁度。同时,曳引轮120上设有第二轴套121,因此,方便曳引轮120与主轴140的组装操作。
可选地,第二轴套121与主轴140同步转动连接方式为键连接、胀紧连接、端盖连接、卡接或者其他连接方式。
具体地,当第二轴套121均通过键连接方式与主轴140连接时,主轴140 上设有键,第二轴套121内均设有键槽;当第二轴套121均通过胀紧连接套与主轴140连接时,胀紧连接套套设在主轴140上,第二轴套121则套设在胀紧连接套上;当第二轴套121均通过端盖与主轴140连接时,端盖分别通过螺栓或者螺钉连接在第二轴套121与主轴140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2,电梯用永磁同步曳引机100还包括绕组线圈 160。绕组线圈160位于容纳槽112内,绕组线圈160套设在制动轮130内。由此可知,本实施例的绕组线圈160与制动轮130构成电机,通过绕组线圈160,驱动制动轮130转动;转动后的制动轮130通过主轴140,带动曳引轮120同步转动,使得曳引轮120上的钢丝绳收卷或者放卷操作,从而实现电梯的运行。由于绕组线圈160套设在制动轮130内,因此,本实施例构成的电机为外转子电机,即,即,制动轮130在绕组线圈160的外部,可实现低转速、大转矩输出。具体在本实施例中,机座110上设有电机接线盒114,电机接线盒114与绕组线圈160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2,绕组线圈160套设在支撑件113上。如此,通过该支撑件113,使得绕组线圈160稳定安装在机座110上,从而使得电梯用永磁同步曳引机100更加稳定运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电梯用永磁同步曳引机100还包括制动器 117。制动器117装设在机座110上,使主机结构简单紧凑、重量轻,且板式制动器117输出制动力矩大,使得曳引机可靠稳定制动。具体在本实施例中,机座110上还设有制动器接线盒115,制动器接线盒115与制动器117电性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电梯用永磁同步曳引机100还包括编码器 170,编码器170用于反馈电机的运行速度和电机转子位置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电梯用永磁同步曳引机100还包括挡绳件 116。挡绳件116装设在机座110上,且挡绳件116用于与曳引轮120上的钢丝绳限位配合。如此,当钢丝绳在收卷或者放卷时,挡绳件116与钢丝绳限位配合,使得钢丝绳一端紧紧贴在曳引轮120上,有效防止钢丝绳发生跳脱现象,从而保证电梯用永磁同步曳引机100及电梯稳定运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曳引轮120上设有盘车齿轮180,如此,当电梯运行中停电或发生故障时,通过盘车齿轮180,使得轿厢的移动操作变得更加轻松。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电梯用永磁同步曳引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座,所述机座上设有容纳槽;
制动轮与主轴,所述制动轮通过所述主轴可转动地装设在所述机座上,所述制动轮位于所述容纳槽内,所述制动轮朝向所述容纳槽的底壁一侧设有隔油槽,所述隔油槽绕所述主轴的周向设置,所述制动轮朝向所述容纳槽的侧壁一侧设有制动面;及
曳引轮,所述曳引轮连接在所述主轴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用永磁同步曳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的底壁上设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绕着所述主轴的周向设置,所述支撑件位于所述制动面与所述主轴之间,且所述支撑件朝向所述主轴的一侧面用于接收从所述隔油槽内掉落的油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用永磁同步曳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上设有挡油凸起,所述挡油凸起沿着所述主轴的周向设置,所述挡油凸起、所述支撑件及所述机座的底壁围成集油槽,所述集油槽的槽口与所述隔油槽的槽口相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用永磁同步曳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座上设有排油孔,所述排油孔与所述集油槽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用永磁同步曳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轮与所述主轴为一体结构,所述机座上设有第一轴套,所述制动轮通过所述主轴可转动地装设在所述第一轴套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梯用永磁同步曳引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封盖与轴承,所述主轴通过所述轴承装设在所述第一轴套内,所述第一封盖套设在所述主轴上,且所述第一封盖封在所述第一轴套靠近所述制动轮的一端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梯用永磁同步曳引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封盖与所述主轴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梯用永磁同步曳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轮包括制动轮本体与连接部,所述制动轮本体通过所述连接部连接在所述主轴上,所述隔油槽设置在所述连接部上,所述制动面设置在所述制动轮本体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梯用永磁同步曳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在所述主轴上相对水平方向倾斜设置,且所述连接部靠近所述制动轮本体一端相对所述连接部靠近所述主轴一端远离所述机座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梯用永磁同步曳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曳引轮与所述制动轮分别位于所述机座的相对两侧,所述曳引轮上设有第二轴套,所述第二轴套套设在所述主轴上,并与所述主轴同步转动连接。
CN201922285898.2U 2019-12-18 2019-12-18 电梯用永磁同步曳引机 Active CN2118129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85898.2U CN211812940U (zh) 2019-12-18 2019-12-18 电梯用永磁同步曳引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85898.2U CN211812940U (zh) 2019-12-18 2019-12-18 电梯用永磁同步曳引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812940U true CN211812940U (zh) 2020-10-30

Family

ID=731414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285898.2U Active CN211812940U (zh) 2019-12-18 2019-12-18 电梯用永磁同步曳引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81294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10032A (zh) * 2021-03-05 2022-09-06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的制动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10032A (zh) * 2021-03-05 2022-09-06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的制动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550631B2 (ja) 車両用ホイール駆動装置
US11619297B2 (en) Oil lubrication mechanism for front bearing of water-cooled motor and motor driving assembly
JP4286390B2 (ja) ドライブユニットの潤滑装置
JP4450957B2 (ja) ドライブユニットの潤滑装置
JP5471199B2 (ja) 駆動ユニット
JP6260024B2 (ja) エレベータの巻上機
JP2015072054A (ja) 駆動ユニット
CN211812940U (zh) 电梯用永磁同步曳引机
JP2017063542A (ja) インホイールモータ駆動装置
JP5186407B2 (ja) インホイールタイプの電気車両
JP5186408B2 (ja) インホイールタイプの電気車両
CN110950219A (zh) 电梯用永磁同步曳引机
JP2013147216A (ja) インホイールモータ駆動装置
CN110963390A (zh) 永磁同步曳引机
CN209705250U (zh) 一种水冷电机前轴承油润滑机构和电机驱动总成
CN111619287A (zh) 一种应用于新能源商用车的机电一体化传动总成
CN211812941U (zh) 永磁同步曳引机
CN216564877U (zh) 一种高扭矩低转速自制动无刷轮毂电机结构
JP2007028700A (ja) 回転電機装置
CN207131806U (zh) 一种直联高速同步驱动减速机
JP5251451B2 (ja) 電動式駆動装置
CN211141247U (zh) 一种曳引机
CN108134470B (zh) 紧凑型牵引电机端盖
CN218913488U (zh) 用于涡电流分选机磁辊高速轴承自动机油润滑装置
CN1326312C (zh) 无齿轮永磁同步曳引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