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792259U - 一种集成电路板安装改进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集成电路板安装改进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792259U
CN211792259U CN202020422806.0U CN202020422806U CN211792259U CN 211792259 U CN211792259 U CN 211792259U CN 202020422806 U CN202020422806 U CN 202020422806U CN 211792259 U CN211792259 U CN 2117922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board
integrated circuit
wall
knee
bottom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42280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tar card Electronics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Hebei Yue Ru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bei Yue Ru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bei Yue Ru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42280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7922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7922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79225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ic Connection Of Electric Components To Printed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集成电路板安装改进结构,包括底板和集成电路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设有集成电路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左右两侧均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壁抵紧有引线,所述引线的外壁顶端抵紧有引脚。该集成电路板安装改进结构,通过底板、集成电路板、凹槽、引脚、引线和安装辅件之间的配合,当引脚插入到凹槽内部与引线相抵紧后,将压脚与引脚之间相抵紧,能够保持引脚的稳定且水平,继而无需在焊接过程手动下压集成电路板,能够便于操作人员进行操作,利于高效焊接作业进行,且焊接完成后向上拉动第一弯杆使插杆与插孔相分离后,即可将安装辅件进行拆卸,能够多次重复使用,可以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集成电路板安装改进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集成电路板装配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集成电路板安装改进结构。
背景技术
集成电路板是载装集成电路的一个载体,但往往说集成电路板时也把集成电路带上,集成电路板主要由硅胶构成,所以一般呈绿色,集成电路板制作安装的大致流程为:打印电路板、裁剪覆铜板用感光板制作电路板全程图解、预处理覆铜板、转印电路板、线路板钻孔开槽、线路板预处理和焊接电子引线等主要步骤,例如申请为201721174295.X的专利,包括:底板、集成电路板、引脚、固定金属圈、引线,所述的底板普通PCB板,底板上均匀开有通孔,通孔围成一个方形,虽然能够便于操作人员将集成电路板与连接引线之间的焊接,但是引脚的稳定完全依靠的是与金属片之间的摩擦力,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其引脚底端的引线会因回弹使引脚无法保持水平状态,因此操作过程需要操作人员用手按压进行焊接作业,操作较为不便,进而影响操作效率;又例如申请为201820096108.9的专利,包括水平设置的电路板主体,电路板主体的底部四角阵列设置有安装座,四组安装座相互远离的一侧均焊接有固定块,虽然能够将集成电路板和底板之间稳定的进行安装,但是其安装辅件无法进行重复使用,无形之间提升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实用性能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成电路板安装改进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虽然能够便于操作人员将集成电路板与连接引线之间的焊接,但是引脚的稳定完全依靠的是与金属片之间的摩擦力,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其引脚底端的引线会因回弹使引脚无法保持水平状态,因此操作过程需要操作人员用手按压进行焊接作业,操作较为不便,进而影响操作效率;虽然能够将集成电路板和底板之间稳定的进行安装,但是其安装辅件无法进行重复使用,无形之间提升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实用性能较低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集成电路板安装改进结构,包括底板和集成电路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设有集成电路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左右两侧均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壁抵紧有引线,所述引线的外壁顶端抵紧有引脚,两个所述引脚分别固接在集成电路板的左右两侧,所述底板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安装辅件;
所述安装辅件包括套筒、弧形块、插孔、插杆、拉伸弹簧、第一弯杆、第二弯杆和压脚;
两个所述套筒分别位于底板的左右两侧,所述套筒的外壁内侧固接有弧形块,四个所述插孔分别开设在底板的左右两侧上下两端,所述插孔的内部设有插杆,多个所述插杆分别固接在两个弧形块的外侧表面,所述套筒的内部底端固接有拉伸弹簧,所述拉伸弹簧的顶端连接有第一弯杆,所述第一弯杆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弯杆,所述第二弯杆的另一端固接有压脚,所述压脚的下表面与引脚的上表面相抵紧。无需在焊接过程手动下压集成电路板,能够便于操作人员进行操作,利于高效焊接作业进行,且安装辅件使用完成后可以拆卸,能够多次重复使用,可以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优选的,所述插杆的外壁从左到右依次呈环形加工有凸棱,且凸棱的外侧端部与插孔的内壁相抵紧。能够增加插杆与插孔之间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压脚的下表面等距加工有橡胶球。能够增加压板下表面的摩擦力,利于压脚与引脚之间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第一弯杆通过调节筒与第二弯杆相连接;
所述调节筒包括外螺纹、横筒和套环;
所述外螺纹开设在第一弯杆的外壁内侧,所述外螺纹的外侧螺纹连接有横筒,所述横筒的外壁固定套接有套环,所述套环的内壁右侧通过滚珠轴承与第二弯杆的外壁外侧转动相连。能够实现压脚的下压位置可以进行调节,利于安装辅件适用不同大小的集成电路板的安装使用。
优选的,所述套环的外壁加工有磨纹。磨纹能够增加套环外壁的摩擦力,便于操作人员对套环施力。
优选的,所述拉伸弹簧的顶端通过连接块与第一弯杆的底端相连接;
所述连接块包括方块和圆块;
所述方块的下表面与拉伸弹簧的顶端固定相连,所述方块的内部中心滑动卡接有圆块,所述圆块的上表面与第一弯杆的底端固定相连,所述方块的内壁与第一弯杆的外壁间隙配合。插杆拔出过程无需保持向上拉动第一弯杆的作用力,能够为操作人员提供便利。
优选的,所述方块的外壁与套筒的内壁构成滑动限位结构。能够增加第一弯杆上下移动时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引线的外侧端部固接有金属筒。便于引线的外侧与外界其他引线的对接作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集成电路板安装改进结构,相对于传统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通过底板、集成电路板、凹槽、引脚、引线和安装辅件之间的配合,当引脚插入到凹槽内部与引线相抵紧后,将第一弯杆进行施力,在将插杆插入到插孔的内部,使压脚与引脚之间相抵紧,能够保持引脚的稳定且水平,继而无需在焊接过程手动下压集成电路板,能够便于操作人员进行操作,利于高效焊接作业进行,且焊接完成后向上拉动第一弯杆使插杆与插孔相分离后,即可将安装辅件进行拆卸,能够多次重复使用,可以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实用性能得以提升。
通过底板、集成电路板、引脚、第一弯杆、第二弯杆和调节筒之间的配合,操作人员可以通过转动横筒来控制第一弯杆与第二弯杆之间的相对距离,即能够实现压脚的下压位置可以进行调节,利于安装辅件适用不同大小的集成电路板的安装使用,其使用范围较为广泛,利于推广使用。
通过套筒、压缩弹簧、第一弯杆和连接块之间的配合,在将插杆与插孔之间相分离时,向上拉动第一弯杆的同时将第一弯杆施力进行转动,期间圆块能够在方块的内部进行转动,使第一弯杆转动到外侧后松开对第一弯杆的作用力,然后在将插杆从插孔的内部拔出,拔出过程无需保持向上拉动第一弯杆的作用力,能够为操作人员提供便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底板、引脚和安装辅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底板、套筒和第一弯杆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第一弯杆、第二弯杆和调节筒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板,2、集成电路板,3、凹槽,4、引脚,5、引线,6、连接块,601、方块,602、圆块,7、安装辅件,701、套筒,702、弧形块,703、插孔,704、插杆,705、拉伸弹簧,706、第一弯杆,707、第二弯杆,708、压脚,8、调节筒,801、外螺纹,802、横筒,803、套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集成电路板安装改进结构,包括底板1和集成电路板2,底板1的上表面设有集成电路板2,底板1为普通PCB板,底板1的上表面左右两侧均开设有凹槽3,且凹槽3的内壁固接有金属薄片,凹槽3的内壁抵紧有引线5,引线5的外壁顶端抵紧有引脚4,两个引脚4分别固接在集成电路板2的左右两侧,底板1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安装辅件7,安装辅件7包括套筒701、弧形块702、插孔703、插杆704、拉伸弹簧705、第一弯杆706、第二弯杆707和压脚708,两个套筒701分别位于底板1的左右两侧,套筒701的外壁内侧固接有弧形块702,四个插孔703分别开设在底板1的左右两侧上下两端,插孔703的内部设有插杆704,插杆704的外壁与插孔703的内壁间隙配合,多个插杆704分别固接在两个弧形块702的外侧表面,套筒701的内部底端固接有拉伸弹簧705,拉伸弹簧705的系数为1-5N/CM,拉伸弹簧705的顶端连接有第一弯杆706,第一弯杆706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弯杆707,第二弯杆707的另一端固接有压脚708,压脚708的下表面与引脚4的上表面相抵紧,插杆704的外壁从左到右依次呈环形加工有凸棱,且凸棱的外侧端部与插孔703的内壁相抵紧,能够增加插杆704与插孔703之间的稳定性,压脚708的下表面等距加工有橡胶球,能够增加压板708下表面的摩擦力,利于压脚708与引脚4之间的稳定性。
第一弯杆706通过调节筒8与第二弯杆707相连接,调节筒8包括外螺纹801、横筒802和套环803,外螺纹801开设在第一弯杆706的外壁内侧,外螺纹801的外侧螺纹连接有横筒802,横筒802的外壁固定套接有套环803,套环803的内壁右侧通过滚珠轴承与第二弯杆707的外壁外侧转动相连,滚珠轴承的外圈与套环803固定相连,滚珠轴承的内圈与第二弯杆707的外壁固定相连,第二弯杆707的外壁与横筒802的内壁间隙配合,套环803的外壁加工有磨纹,磨纹能够增加套环803外壁的摩擦力,便于操作人员对套环803施力。
拉伸弹簧705的顶端通过连接块6与第一弯杆706的底端相连接,连接块6包括方块601和圆块602,方块601的下表面与拉伸弹簧705的顶端固定相连,方块601的内部中心滑动卡接有圆块602,圆块602能够在方块601的内部进行转动,但是圆块602无法与方块601之间相分离,圆块602的上表面与第一弯杆706的底端固定相连,方块601的内壁与第一弯杆706的外壁间隙配合,方块601的外壁与套筒701的内壁构成滑动限位结构,套筒701的内部空腔切面为方型,套筒701的内壁与方块601的外壁间隙配合,能够对方块601起到限位作用,方块601能够在套筒701的内部进行上下滑动,但是方块601无法进行转动,能够增加第一弯杆706上下移动时的稳定性,引线5的外侧端部固接有金属筒,便于引线5的外侧与外界其他引线的对接。
当集成电路板安装改进结构,在进行使用的过程中,首先将引脚4插入到凹槽3内部将引线5相抵紧,在将插杆704插入到插孔703的内部,然后对第一弯杆706进行施力,在通过对套环803施力转动横筒802,来控制第一弯杆706与第二弯杆707之间的相对距离,使第二弯杆707的底端位于引脚4的上方,停止对套环803的转动,在缓慢的松开对第一弯杆706的作用力,拉伸弹簧705进行回弹,使第一弯杆706可以第二弯杆707向下移动,可以使压脚708与引脚4之间相抵紧,能够保持引脚4的稳定且水平,这时操作人员可使用电焊笔配合焊锡将引脚4、引线5和凹槽3内壁的金属片进行焊接,此过程中无需在焊接过程手动下压集成电路板2,能够便于操作人员进行操作,利于高效焊接作业进行,焊接完成后向上拉动第一弯杆706使其转动到外侧,在使插杆704与插孔703相分离后,即可将安装辅件7进行拆卸,能够多次重复使用,便于推广使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8)

1.一种集成电路板安装改进结构,包括底板(1)和集成电路板(2),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设有集成电路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左右两侧均开设有凹槽(3),所述凹槽(3)的内壁抵紧有引线(5),所述引线(5)的外壁顶端抵紧有引脚(4),两个所述引脚(4)分别固接在集成电路板(2)的左右两侧,所述底板(1)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安装辅件(7);
所述安装辅件(7)包括套筒(701)、弧形块(702)、插孔(703)、插杆(704)、拉伸弹簧(705)、第一弯杆(706)、第二弯杆(707)和压脚(708);
两个所述套筒(701)分别位于底板(1)的左右两侧,所述套筒(701)的外壁内侧固接有弧形块(702),四个所述插孔(703)分别开设在底板(1)的左右两侧上下两端,所述插孔(703)的内部设有插杆(704),多个所述插杆(704)分别固接在两个弧形块(702)的外侧表面,所述套筒(701)的内部底端固接有拉伸弹簧(705),所述拉伸弹簧(705)的顶端连接有第一弯杆(706),所述第一弯杆(706)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弯杆(707),所述第二弯杆(707)的另一端固接有压脚(708),所述压脚(708)的下表面与引脚(4)的上表面相抵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电路板安装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杆(704)的外壁从左到右依次呈环形加工有凸棱,且凸棱的外侧端部与插孔(703)的内壁相抵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电路板安装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脚(708)的下表面等距加工有橡胶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电路板安装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杆(706)通过调节筒(8)与第二弯杆(707)相连接;
所述调节筒(8)包括外螺纹(801)、横筒(802)和套环(803);
所述外螺纹(801)开设在第一弯杆(706)的外壁内侧,所述外螺纹(801)的外侧螺纹连接有横筒(802),所述横筒(802)的外壁固定套接有套环(803),所述套环(803)的内壁右侧通过滚珠轴承与第二弯杆(707)的外壁外侧转动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集成电路板安装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环(803)的外壁加工有磨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电路板安装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伸弹簧(705)的顶端通过连接块(6)与第一弯杆(706)的底端相连接;
所述连接块(6)包括方块(601)和圆块(602);
所述方块(601)的下表面与拉伸弹簧(705)的顶端固定相连,所述方块(601)的内部中心滑动卡接有圆块(602),所述圆块(602)的上表面与第一弯杆(706)的底端固定相连,所述方块(601)的内壁与第一弯杆(706)的外壁间隙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集成电路板安装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块(601)的外壁与套筒(701)的内壁构成滑动限位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电路板安装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线(5)的外侧端部固接有金属筒。
CN202020422806.0U 2020-03-29 2020-03-29 一种集成电路板安装改进结构 Active CN2117922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22806.0U CN211792259U (zh) 2020-03-29 2020-03-29 一种集成电路板安装改进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22806.0U CN211792259U (zh) 2020-03-29 2020-03-29 一种集成电路板安装改进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792259U true CN211792259U (zh) 2020-10-27

Family

ID=729277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422806.0U Active CN211792259U (zh) 2020-03-29 2020-03-29 一种集成电路板安装改进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79225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032609U (zh) 一种用于天线配件加工的高精度自动折弯装置
CN202498114U (zh) 多角度多直径工件折弯装置
CN102601183A (zh) 多角度多直径工件折弯装置
CN211792259U (zh) 一种集成电路板安装改进结构
CN116329339A (zh) 一种用于不锈钢制品生产用折弯机及使用方法
CN113714593B (zh) 焊接工装
CN211516593U (zh) 一种平键竖直压装机构
CN111682388B (zh) 一种电子产品焊接组装用可调节辅助支架
CN214257057U (zh) 一种保压机
CN213403672U (zh) 一种fpc补强片排版治具
CN211702595U (zh) 一种电路板生产焊锡用的定板装置
CN210936788U (zh) 一种板件边沿的包边式折弯机
CN110883265B (zh) 一种电阻自动折弯脚设备
CN211090156U (zh) 一种fpc柔性线路板侧推下压上顶压合结构
CN220233704U (zh) 一种接线插片压力成型机
CN210156661U (zh) 用于装配电路板的ac插座压入机构
CN111001718A (zh) 用于冷凝器制造的挤压缩管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16027598U (zh) 一种方管矩形管的直角对接机
CN213636572U (zh) Vpx连接器端子钳
CN220055390U (zh) 一种插头自动送料机构
CN219745909U (zh) 一种智能电动折弯机
CN216328049U (zh) 一种用于带轴转子轴承的拆卸装置
CN218242520U (zh) 一种电子产品数据线生产用的点焊装置
CN218925855U (zh) 一种板材挤孔装置
CN218904245U (zh) 一种压装衬套工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701

Address after: A611, a612, 6th floor, building a, Huafeng International Robot Industrial Park, Hangcheng Avenue, Nanchang community, Xixiang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00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Star card Electronics Co.,Ltd.

Address before: 071000 No. 402, North Hutong, Liuquan village, Wangjing Town, Tang County, Baoding City, Hebe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ebei Yue Ru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