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749045U - 一种自清洗食品加工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清洗食品加工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749045U
CN211749045U CN201921663228.3U CN201921663228U CN211749045U CN 211749045 U CN211749045 U CN 211749045U CN 201921663228 U CN201921663228 U CN 201921663228U CN 211749045 U CN211749045 U CN 2117490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uid
district
area
crushing cavity
zo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66322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旭宁
王平平
王清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oyou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oyou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66322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7490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7490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74904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rushing And Pulverization Proces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清洗食品加工机,包括机体和设于机体的粉碎腔,机体内设有电机,电机包括电机轴,电机轴上端设有伸入粉碎腔内的刀具组件,刀具组件穿过粉碎腔的底壁设置,刀具组件扰动水流对粉碎腔进行清洗,粉碎腔包括第一区、位于第一区上方的第二区以及连接第一区和第二区的抛射区,抛射区自下端向上端向外扩张,抛射区最低处与抛射区最高处在粉碎腔的径向上的距离为A,其中,2mm≤A≤4.5mm,通过控制抛射区的最低处与最高处在粉碎腔的径向上的距离来防止因抛射区在径向上的距离过大导致流体快速向外扩张引起流体的动能损失过大,而且减少流体经过抛射区时发生扰流的现象。

Description

一种自清洗食品加工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食品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清洗食品加工机。
背景技术
食品加工机不仅可以制作果蔬汤,还能加热熬煮制作豆浆、米糊等,其功能多样,越来越受消费者喜爱,为了对食材进行粉碎,食品加工机内部均设有粉碎刀,通过控制粉碎刀高速转动对食材进行切割从而实现粉碎食材的作用,为了提高粉碎性能,通常将粉碎腔底部设计成相对于粉碎腔的主体部向内收缩的缩口结构,粉碎腔的底部向内收缩,从而缩小粉碎腔的侧壁与粉碎刀之间的间隙,使粉碎刀能够在小空间内更好得切割食材,提高粉碎效果,另外,为了进一步提高粉碎效果,通常在粉碎腔的缩口结构与主体部之间设置台阶结构,使得由粉碎刀搅拌起的食材与台阶结构碰撞实现扰流,提升杯体的扰流效果,与台阶结构碰撞后的食材反弹回粉碎刀附近进行再次切割,从而提升食品加工机的粉碎性能。另外,粉碎刀搅起的流体通过台阶结构扰流后,流体的动能受到损失,流体在粉碎刀附近停滞的时间延长,为了保证台阶结构的扰流效果,通常将台阶结构的横向宽度控制在10mm左右,从而实现提高粉碎效果的目的。
为了提高食品加工机的智能化,自清洗食品加工机越来越受关注,目前市场上的自清洗食品加工机通常通过粉碎刀的高速转动搅打水流对粉碎腔进行清洗,通过此方法清洗粉碎腔时,粉碎腔的顶壁及粉碎腔的侧壁的上方部分均较难清洗到,若要保证水流对顶壁及侧壁上方进行有效清洗,对粉碎刀的转速要求过高,不仅噪音过大,而且影响电机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清洗食品加工机,在不增大电机转速的前提下通过调整粉碎腔的结构提升自清洗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清洗食品加工机,包括机体和设于机体的粉碎腔,机体内设有电机,电机包括电机轴,电机轴上端设有伸入粉碎腔内的刀具组件,所述刀具组件穿过粉碎腔的底壁设置,所述刀具组件扰动水流对粉碎腔进行清洗,所述粉碎腔包括第一区、位于第一区上方的第二区以及连接第一区和第二区的抛射区,所述抛射区自下端向上端向外扩张,所述抛射区最低处与所述抛射区最高处在所述粉碎腔的径向上的距离为A,其中,2mm≤A≤4.5mm。
进一步地,所述抛射区在所述第一区与第二区之间形成台阶部,所述台阶部包括平直部以及与所述第一区弧形过渡的第一连接段和与所述第二区弧形过渡的第二连接段。
进一步地,所述抛射区包括向粉碎腔内侧凸起的第一弧形段和向粉碎腔外侧凸起的第二弧形段,所述第一弧形段位于第二弧形段的下方,所述第一弧形段和第二弧形段光滑过渡。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弧形段对应的曲率大于所述第二弧形段对应的曲率。
进一步地,所述抛射区的最低处的切线与水平面的夹角大于所述抛射区的最高处的切线与水平面的夹角。
进一步地,所述抛射区最低处与所述抛射区最高处所在的直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0°-80°。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区的高度为H1,所述第二区的高度为H2,其中,0.125≤H1/H2≤0.7。
进一步地,与所述抛射区相邻的所述第二区自下而上向外倾斜,倾斜方向与所述粉碎腔的轴向之间的夹角为a,与所述抛射区相邻的所述第一区与所述粉碎腔的轴向之间的夹角为β,其中a>β。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区的底部设有自下而上向外倾斜的扩散段,所述刀具组件包括向下弯折的下刀片,所述下刀片的尖部位于所述扩散段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区还设有加速段,所述加速段位于所述扩散段的上方,所述加速段竖直设置,所述刀具组件还包括向上弯折的上刀片,所述上刀片的尖部位于所述加速段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清洗食品加工机,粉碎腔包括第一区、位于第一区上方的第二区以及连接第一区和第二区的抛射区,抛射区具有上下高度,抛射区自下端向上端向外扩张,通过控制抛射区的最低处与最高处在粉碎腔的径向上的距离来防止因抛射区在径向上的距离过大导致流体快速向外扩张引起流体的动能损失过大,而且减少流体经过抛射区时发生扰流的现象,具体的,抛射区最低处与抛射区最高处在粉碎腔的径向上的距离为A,其中,2mm≤A≤4.5mm,当A大于4.5mm时,在第一区高速转动的流体经过抛射区后,由于粉碎腔的侧壁突然大幅扩大,流体的流速降低,导致流体的动能下降,影响流体向上爬升的高度,而且,当A 过大时,流体流经抛射区和第二区连接位置处容易形成涡流,增大扰流,从而减小流体的流动速度,影响流体向上爬升的高度,流体难以清洗到粉碎腔的侧壁的上方以及粉碎腔的顶壁。当A小于2mm时,抛射区的最低处与最高处在粉碎腔的径向上的距离过小,当抛射区的高度较小时,流体流经抛射区的流程过短,抛射区很难改变流体的流动方向,达不到将流体向上引导的作用,流体向上爬升高度有限,当抛射区的高度逐渐增大时,虽然提升了流体流经抛射区的流程,但是,由于抛射区的最低处与最高处在粉碎腔的径向上的距离过小,导致抛射区趋于竖直方向延伸,不能对流体进行向上抛射,流体向上爬升高度有限,不能很好的清洗粉碎腔侧壁的上方部分和粉碎腔的顶壁,影响自清洗效果。
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抛射区为连接第一区与第二区的台阶部,台阶部包括平直部以及与第一区弧形过渡的第一连接段和与第二区弧形过渡的第二连接段,第一连接段引导流体向外流动,并且,第一连接段为连接台阶部的平直段与第一区的弧形结构,弧形结构的第一连接段引导流体平滑过渡,在改变流体流动方向时减少流体与台阶部之间的碰撞,减少流体动能的损失,平直段的设置使流体经过第一连接段保证流体向外流动,第二连接段将具有向外流动动能的流体向上引导,同理,弧形结构的第二连接段引导流体平滑过渡,在引导流体向上运动的过程中减少流体与台阶部之间的碰撞,从而减少流体动能的损失,实现将流体向上抛射的效果,提升流体爬升的高度,从而引导流体冲洗粉碎腔侧壁的上方部分以及粉碎腔的顶壁,提高自清洗的效果。
3、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抛射区包括向粉碎腔内侧凸起的第一弧形段和向粉碎腔外侧凸起的第二弧形段,第一弧形段位于第二弧形段的下方,第一弧形段将位于第一区高速旋转的流体进行向外引导,通过第一弧形段的方向渐变逐渐改变流体的方向,流体的动能损失小,第二弧形段将具有向外流动趋势的流体向上流动,通过第二弧形段的方向渐变组件改变流体的方向,抛射区通过光滑过渡且方向不同的第一弧形段和第二弧形段,在不牺牲流体动能的前提下改变流体的方向,引导流体向上抛射从而对粉碎腔侧壁的上方部分以及粉碎腔的顶壁进行清洗,提高粉碎腔的自清洗效果。
4、流体在刀具组件的作用下,在第一区高速旋转,旋转时流体的离心力对第一区的侧壁具有向外的压力,位于下方高速转动的流体推动位于上方高速转动的流体缓慢向上抬升一定距离,抬升的距离受重力和刀具组件的转动速度的影响,因此,流体向上抬升的高度及速度有限,当流体流经抛射区时,抛射区改变流体的流动方向,由于抛射区从下往上向外扩张,因此,流体扩张后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提升流体向外流动的速度,将离心力转化为流体的动能,例如当流体流经第一弧形段时,抛射区具有上下高度,当流体流经第二弧形段时,第二弧形段对流体逐渐施加向外流动的阻力,从而逐渐改变流体的流动方向,使流体保持一定流速向上抛射,此时流体的离心力较小,流体向上流动的速度较大,流体沿着粉碎腔的侧壁向上抛射,另外,流体在向上抛射的过程中受到离心力的作用,部分流体向粉碎腔的内侧上方反弹,反弹的流体能够很好的清洗粉碎腔的顶壁,向上抛射的流体能够清洗到粉碎腔侧壁的上方部分,从而提升清洗效果。进一步的,第一弧形段对应的曲率大于第二弧形段对应的曲率,由于从第一区流经抛射区的流体的离心力较大,控制第一弧形段对应的曲率较大,流体能够快速沿着第一弧形段改变方向,减小流体的动能的损失,控制第二弧形段对应的曲率小于第一弧形段对应的曲率,由于第二弧形段将向外流动的流体改变为向上流动,如果第二弧形段的曲率过大,流经抛射区后的流体的离心力较大,大部分流体流经第二区容易发生反弹或者减小向上怕升的速度,当第二弧形段相对于第一弧形段的曲率增大时,能够保证在第一弧形段形成的向外流动的速度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保证流体向上爬升的动能,以及控制适量的水流发生反弹后清洗粉碎腔顶壁,提高清洗效果。
5、抛射区的最低处的切线与水平面的夹角大于抛射区的最高处的切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使第一弧形段改变的流体的流动角度大于第二弧形段改变的流体的流动角度,从而使抛射区上方的流体的流动方向相对于抛射区下方的流体的流动方向倾斜向外,避免抛射区上方的流体的流动方向过于接近竖直方向,不仅减小重力作用对流体流动速度的影响,提升流体向上抛射的距离,而且倾斜向外的流动方向在第二区受到粉碎腔侧壁的作用,部分流体朝向内侧倾斜向上反弹,提高粉碎腔顶壁的倾斜效果。
6、抛射区最低处与抛射区最高处所在的直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0°-80°,从而控制抛射区在粉碎腔径向上的扩张幅度以及抛射区在粉碎腔轴向上的高度,从而更好的控制抛射区对流体向上的抛射效果,当抛射区最低处与抛射区最高处所在的直线与水平面的夹角大于80°时,抛射区过于陡峭,流体流经抛射区时向外流动的速度较小,影响流体向上抛射的流速,抛射效果差,当抛射区最低处与抛射区最高处所在的直线与水平面的夹角小于40°时,抛射区过于平坦,流经抛射区后的流体容易与第二区发生扰流现象,流体撞击后动能损失大,向上抛射的高度受限,而且,流体在此处容易形成涡流等现象,影响流体向上爬升的高度。
7、抛射区将粉碎将分隔形成位于抛射区下方的第一区以及位于抛射区上方的第二区,第一区的高度为H1,第二区的高度为H2,通过控制0.125≤H1/H2≤0.7,将抛射区控制在粉碎腔的适当高度,若H1/H2小于0.125,则抛射区的位置过低,第一区的高度过小,则刀具组件搅动水流从第一区流向抛射区时的流速过低,水流不易被抛射上去,而且,即使控制水流在第一区达到预定速度,由于第二区的高度过高,水流也很难爬升到第二区的顶部或粉碎腔的顶壁,影响清洗效果,若H1/H2大于0.7,则抛射区的位置过高,为了提高刀具组件的粉碎性能,刀具组件的安装位置相对于粉碎腔的底壁需要控制在适当范围,若抛射区的位置过高,在第一区中,位于刀具组件的附近的水流的流速较大,水流组件往上爬升过程中,水流的流速越来越小,此时流经抛射区时,水流的动能较低,很难通过抛射区将水流抛射到粉碎腔的上方。
8、与所述抛射区相邻的第二区自下而上向外倾斜,倾斜方向与粉碎腔的轴向之间的夹角为a,与抛射区相邻的第一区与粉碎腔的轴向之间的夹角为β,控制a>β,即控制与抛射区上端连接的第二区相对于与抛射区下端连接的第一区更向外倾斜,例如,第一区为竖直设置,第二区为倾斜向外设置,或者第一区和第二区均为倾斜向外设置,第二区的倾斜角大于第一区的倾斜角,使流体从整体上向外抛射,进而通过第二区的倾斜位置与流体的离心力的作用将流体往粉碎腔的中心抛射,避免流体被抛射到粉碎腔上方时集中在粉碎腔的周围,进一步提高粉碎腔顶壁的清洗效果。
9、第一区的底部设有自下而上向外倾斜的扩散段,提高水流的循环效果,避免粉碎腔底部的夹角过小导致此处的水流搅动不起来,或者部分水流在此处形成涡流,不利于粉碎腔内的水流快速循环,将第一区底部设计成扩散段,粉碎腔底部的水流容易沿着扩散段向上跃起,跃起后的水流再经过刀具组件搅打从而快速转动,而且,下刀片的尖部位于扩散段内,扩散段距离刀具组件的位置最近,例如扩散段距离下刀片的尖部最近,此时下刀片的尖部的行程相对于粉碎腔侧壁的周长的比值最大,且由于扩散段的容积较小,下刀片的阻力可控,此时刀具组件能够带动水流高速流动,高速转动的水流进而沿着扩散段跃起,从而提高水流通过抛射区抛射的高度,提高清洗效果。
10、扩散段的上方还设有竖直设置的加速段,刀具组件还包括向上弯折的上刀片,上刀片的尖部位于加速段内,通过扩散段向上跃起的水流由于向上流动的速度较大,水流的离心力相对较小,通过加速段将此处的水流通过上刀片进一步搅打,从而提高流经抛射区的水流的离心力,从而将离心力通过抛射区转化为向上抛射的动能,提高抛射的高度,从而提升清洗效果。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抛射区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抛射区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抛射区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抛射区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的粉碎腔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清洗食品加工机,包括机体1和设于机体1的粉碎腔2,机体1内设有电机3,电机3包括电机轴,电机轴上端设有伸入粉碎腔2内的刀具组件4,刀具组件4穿过粉碎腔2的底壁设置,其中,刀具组件4可以直接安装在电机轴的上端,也可以通过连接头等转接组件将刀具组件4安装到电机轴的上端,即粉碎腔2可以相对于电机3固定,也可以采用可拆卸结构实现粉碎腔2与电机3的分离,电机3驱动刀具组件4转动,刀具组件4扰动水流对粉碎腔2进行清洗,粉碎腔2包括第一区21、位于第一区21上方的第二区23以及连接第一区21和第二区23的抛射区22,抛射区22自下端向上端向外扩张,刀具组件4的至少部分尖部位于抛射区22下方,抛射区22最低处与抛射区22最高处在粉碎腔2的径向上的距离为A,其中,2mm≤A≤4.5mm。
抛射区22具有上下高度,抛射区22自下端向上端向外扩张,通过控制抛射区22的最低处与最高处在粉碎腔2的径向上的距离来防止因抛射区22在径向上的距离过大导致流体快速向外扩张引起流体的动能损失过大,而且减少流体经过抛射区22时发生扰流的现象,具体的,抛射区22最低处与抛射区最高处在粉碎腔2的径向上的距离为A,其中,2mm≤A≤4.5mm,当A大于4.5mm时,在第一区21高速转动的流体经过抛射区22后,由于粉碎腔2的侧壁突然大幅扩大,流体向外流动过程中流速降低,导致流体的动能下降,影响流体向上爬升的高度,而且,当A 过大时,流体流经抛射区22和第二区23连接位置处容易形成涡流,增大扰流,从而减小流体的流动速度,影响流体向上爬升的高度,流体难以清洗到粉碎腔2的侧壁的上方以及粉碎腔2的顶壁。当A小于2mm时,抛射区22的最低处与最高处在粉碎腔2的径向上的距离过小,当抛射区22的高度较小时,流体流经抛射区22的流程过短,抛射区22很难改变流体的流动方向,达不到将流体向上引导的作用,流体向上爬升高度有限,当抛射区22的高度逐渐增大时,虽然提升了流体流经抛射区22的流程,但是,由于抛射区22的最低处与最高处在粉碎腔2的径向上的距离过小,导致抛射区22趋于竖直方向延伸,不能对流体进行向上抛射,流体向上爬升高度有限,不能很好的清洗粉碎腔2侧壁的上方部分和粉碎腔2的顶壁,影响自清洗效果。
如图2所示,抛射区22包括向粉碎腔2内侧凸起的第一弧形段224和向粉碎腔2外侧凸起的第二弧形段225,第一弧形段224位于第二弧形段225的下方,第一弧形段224和第二弧形段225光滑过渡,并且第一弧形段224与第一区21以及第二弧形段225与第二区23光滑过渡,第一弧形段224将位于第一区21高速旋转的流体进行向外引导,通过第一弧形段224的方向渐变逐渐改变流体的方向,流体的动能损失小,第二弧形段225将具有向外流动趋势的流体向上流动,通过第二弧形段225的方向渐变逐渐改变流体的方向,抛射区22通过光滑过渡且方向不同的第一弧形段224和第二弧形段225,在缩小流体动能牺牲的前提下改变流体的方向,引导流体向上抛射从而对粉碎腔2侧壁的上方部分以及粉碎腔2的顶壁进行清洗,提高粉碎腔2的自清洗效果。
流体在刀具组件4的作用下,在第一区21高速旋转,旋转时流体的离心力对第一区21的侧壁具有向外的压力,位于下方高速转动的流体推动位于上方高速转动的流体缓慢向上抬升一定距离,抬升的距离受重力和刀具组件4的转动速度的影响,因此,流体向上抬升的高度及速度有限,当流体流经抛射区22时,抛射区22改变流体的流动方向,由于抛射区22从下往上向外扩张,因此,流体扩张后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提升流体向外流动的速度,当流体流经第一弧形段224时,将离心力转化为流体的动能,抛射区22具有上下高度,当流体流经第二弧形段225时,第二弧形段225对流体逐渐施加向外流动的阻力,使流动方向逐渐向上改变,使流体保持一定流速向上抛射,此时流体的离心力较小,流体向上流动的速度较大,流体沿着粉碎腔2的侧壁向上抛射,另外,流体在向上抛射的过程中受到离心力的作用,部分流体向粉碎腔2的内侧上方反弹,反弹的流体能够很好的清洗粉碎腔2的顶壁,向上抛射的流体能够清洗到粉碎腔2侧壁的上方部分,从而提升清洗效果。
进一步的,第一弧形段224对应的曲率大于第二弧形段225对应的曲率,由于从第一区21流经抛射区22的流体的离心力较大,控制第一弧形段224对应的曲率较大,流体能够快速沿着第一弧形段224改变方向,减小流体的动能的损失,控制第二弧形段225对应的曲率小于第一弧形段224对应的曲率,由于第二弧形段225将向外流动的流体改变为向上流动,如果第二弧形段225的曲率过大,流经抛射区22后的流体的离心力较大,大部分流体流经第二区容易发生反弹或者减小向上怕升的速度,当第二弧形段225相对于第一弧形段的曲率增大时,能够保证在第一弧形段224形成的向外流动的速度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保证流体向上爬升的动能,以及控制适量的水流发生反弹后清洗粉碎腔2顶壁,提高清洗效果。
如图2所示,抛射区22的最低处的切线与水平面的夹角A大于抛射区22的最高处的切线与水平面的夹角B,使第一弧形段224改变的流体的流动角度大于第二弧形段225改变的流体的流动角度,从而使抛射区22上方的流体的流动方向相对于抛射区22下方的流体的流动方向倾斜向外,避免抛射区22上方的流体的流动方向过于接近竖直方向,不仅减小重力作用对流体流动速度的影响,提升流体向上抛射的距离,而且倾斜向外的流动方向在第二区23受到粉碎腔2侧壁的作用,部分流体朝向内侧倾斜向上反弹,提高粉碎腔2顶壁的倾斜效果。
如图1所示,第一区21的底部设有自下而上向外倾斜的扩散段212,刀具组件4包括向下弯折的下刀片41,下刀片41的尖部位于扩散段212内,扩散段212提高水流的循环效果,避免粉碎腔2底部的夹角过小导致此处的水流搅动不起来,或者部分水流在此处形成涡流,不利于粉碎腔2内的水流快速循环,将第一区21底部设计成扩散段212,粉碎腔2底部的水流容易沿着扩散段212向上跃起,跃起后的水流再经过刀具组件4搅打从而快速转动,而且,下刀片41的尖部位于扩散段212内,扩散段212距离刀具组件4的位置最近,具体的,扩散段212距离下刀片41的尖部最近,此时下刀片41的尖部的行程相对于粉碎腔2侧壁的周长的比值最大,且由于扩散段212的容积较小,下刀片41的阻力可控,此时刀具组件4能够带动水流高速流动,高速转动的水流进而沿着扩散段212跃起,从而提高水流通过抛射区22抛射的高度,提高清洗效果。
第一区21还设有加速段211,加速段211位于扩散段212的上方,加速段211竖直设置,刀具组件4还包括向上弯折的上刀片42,上刀片42的尖部位于加速段211内,通过扩散段212向上跃起的水流由于向上流动的速度较大,水流的离心力相对较小,通过加速段211将此处的水流通过上刀片42进一步搅打,从而提高流经抛射区22的水流的离心力,从而将离心力通过抛射区22转化为向上抛射的动能,提高抛射的高度,从而提升清洗效果。
可以理解的,抛射区22最低处与抛射区22最高处在粉碎腔2的径向上的距离A 可以为2mm、2.5mm、3mm、3.3mm、4mm、4.5mm等,保证2mm≤A≤4.5mm即可。
可以理解的,第一区可以为竖直结构,也可以仅设置扩散段,或者为碗形等其他结构,配合抛射区的设置,以实现将流体向上抛射的效果,本实施例中的将第一区设置成下方为扩散段,上方为竖直设置的加速段段结构,更有利于将流体向上抛射。
可以理解的,第一弧形段和第二弧形段也可以采用相同的曲率,保证第一弧形段对应的曲率不小于第二弧形段对应的曲率即可。
可以理解的,第二区可以采用竖直结构,或者第二区采用成角度的多折线结构,例如,第二区从下至上分成多个折线段,每个折线段均向外倾斜,且,从下至上,相邻折线段的倾斜角依次缩小,保证与第二弧形段相连的第二区部分满足上述要求即可。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控制抛射区的高度范围。
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抛射区22包括第一弧形段224和第二弧形段225,第一弧形段224与第二弧形段225之间光滑过渡,第一弧形段224与第一区21光滑连接,第二弧形段225与第二区23光滑连接,抛射区22最低处与最高处所在的直线与水平面的夹角C为40°-80°,抛射区22最低处与抛射区22最高处在粉碎腔2的径向上的距离为A,其中,2mm≤A≤4.5mm,通过控制抛射区22最低处与最高处在粉碎腔2的径向上的距离A以及抛射区22最低处与最高处所在直线与水平面的夹角C,从而控制抛射区22在粉碎腔2径向上的扩张幅度以及抛射区22在粉碎腔2轴向上的高度,从而更好的控制抛射区22对流体向上的抛射效果,当抛射区22最低处与抛射区22最高处所在的直线与水平面的夹角大于80°时,抛射区22过于陡峭,流体流经抛射区22时向外流动的速度较小,影响流体向上抛射的流速,抛射效果差,当抛射区22最低处与抛射区22最高处所在的直线与水平面的夹角小于40°时,抛射区22过于平坦,流经抛射区22后的流体容易与第二区23发生扰流现象,流体撞击后动能损失大,向上抛射的高度受限,而且,流体在此处容易形成涡流等现象,影响流体向上爬升的高度。
可以理解的,抛射区最低处与最高处所在的直线与水平面的夹角C可以为40°、45°、50°、55°、60°、65°、70°、75°、80°等,保证40°≤C≤80°即可。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抛射区可以为与第一区和第二区弧形过渡的台阶部。
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抛射区22在第一区21与第二区23之间形成台阶部,台阶部包括平直部222以及与第一区21弧形过渡的第一连接段221和与第二区23弧形过渡的第二连接段223,第一连接段221和第二连接段223分别与平直部222弧形过渡,第一连接段221引导流体向外流动,并且,第一连接段221为连接台阶部的平直段222与第一区21的弧形结构,弧形结构的第一连接段221引导流体平滑过渡,在改变流体流动方向时减少流体与台阶部之间的碰撞,减少流体动能的损失,平直段222的设置使流体经过第一连接段221保证流体向外流动,第二连接段223将具有向外流动动能的流体向上引导,弧形结构的第二连接段223引导流体平滑过渡,在引导流体向上运动的过程中减少流体与台阶部之间的碰撞,从而减少流体动能的损失,实现将流体向上抛射的效果,提升流体爬升的高度,从而引导流体冲洗粉碎腔2侧壁的上方部分以及粉碎腔2的顶壁,提高自清洗的效果。
进一步段,平直部222在粉碎腔2径向上的长度不大于第一连接段221与第二连接段223在粉碎腔2径向上的距离之和,从而保证第一连接段221和第二连接段223在保证流体动能的前提下对流体的流动方向的改变,实现流体向上抛射的效果。
可以理解的,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可以为圆弧段、椭圆弧段,或者其他弧形段。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控制抛射区在粉碎腔中的具体位置。
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粉碎腔2从下至上依次包括第一区21、抛射区22以及第二区23,抛射区22位于第一区21和第二区23之间,第一区21的高度为H1,第二区23的高度为H2,其中,0.125≤H1/H2≤0.7,从而控制抛射区22在粉碎腔2内的位置,将抛射区22控制在粉碎腔2的适当高度,若H1/H2小于0.125,则抛射区22的位置过低,第一区21的高度过小,则刀具组件4搅动水流从第一区21流向抛射区22时的流速过低,水流不易被抛射上去,而且,即使控制水流在第一区21达到预定速度,由于第二区23的高度过高,水流也很难爬升到第二区23的顶部或粉碎腔2的顶壁,影响清洗效果,若H1/H2大于0.7,则抛射区22的位置过高,为了提高刀具组件4的粉碎性能,刀具组件4的安装位置相对于粉碎腔2的底壁需要控制在适当范围,若抛射区22的位置过高,在第一区21中,位于刀具组件4的附近的水流的流速较大,水流逐渐往上爬升过程中,水流的流速越来越小,此时流经抛射区22时,水流的动能较低,很难通过抛射区22将水流抛射到粉碎腔2的上方。
进一步地,与抛射区22相邻的第二区23自下而上向外倾斜,倾斜方向与粉碎腔2的轴向之间的夹角为a,与抛射区22相邻的第一区21与粉碎腔2的轴向之间的夹角为β,控制a>β,即控制与抛射区22上端连接的第二区23相对于与抛射区22下端连接的第一区21更向外倾斜,具体的,如图5所示,第一区21和第二区23均为倾斜向外设置,第二区23的倾斜角大于第一区21的倾斜角,使流体从整体上向外抛射,进而通过第二区23的倾斜位置与流体的离心力的作用将流体往粉碎腔2的中心抛射,避免流体被抛射到粉碎腔2上方时集中在粉碎腔2的周围,进一步提高粉碎腔2顶壁的清洗效果。
可以理解的,第一区和第二区的高度至比可以为0.125、0.25、0.35、0.45、0.5、0.6、0.7等,保证0.125≤H1/H2≤0.7即可。
可以理解的,第一区可以为竖直设置,第二区可以为倾斜向外设置,从而保证第二区相对于第一区倾斜向外设置。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粉碎腔的底壁设有台阶部。
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粉碎腔2的底壁设有台阶部24,即第一区21的底壁设有台阶部24,台阶部24的底部与顶部之间形成台阶面,从而在刀具组件4搅打水流转动时,破坏水流流动的惯性,保证水流在台阶部24周围发生扰动和反弹,从而多角度对粉碎腔2的内壁进行清洗,提高清洗效果,而且,通过台阶部24的设置,能够将粉碎腔2底部的水流向上搅打,提高水流的循环性。台阶部24由粉碎腔2的底壁形成,粉碎腔2的底壁绕着粉碎腔2的轴向螺旋延伸,螺旋延伸的上端和下端之间形成台阶面,粉碎腔2的底壁自台阶部24的顶部至台阶部24的底部螺旋向下延伸,流体沿着粉碎腔2的底壁流动时具有上下高度,从而引导流体具有上下流动的趋势,使刀具组件4充分扰动流体进行转动,并且,粉碎腔2底壁的螺旋结构与台阶部24的顶部和底部过渡连接,减少流体动能的损失。
台阶部24的高度为2mm-7mm,台阶部24的高度大于7mm时,台阶部24的高度过高,流体撞击台阶面后的反弹过大,而且刀具组件搅动流体的阻力过大,影响流体的离心力,难以搅动流体形成整体的流动趋势,不易于搅动流体保持一定速度向上爬升,影响清洗效果,台阶部24的高度小于2mm时,台阶部24的高度过小,流体在惯性力的作用下容易跃过台阶部24保持原来的流动趋势,对流体的扰动效果差,难以将流体搅打起来。
台阶面相对于粉碎腔2的轴向倾斜设置,倾斜角为10°-70°,通过将台阶面相对于粉碎腔2的轴向倾斜设置,合理调整台阶面的扰流效果与阻力的平衡,保证在水流动能损失较小的前提下实现水流的搅动,利于水流维持在一定的动能范围内从而保证水流向上爬升对粉碎腔2的侧壁的上方部分和顶壁进行清洗。若倾斜角小于10°,则台阶面的扰动效果较差,在水流的惯性力下水流流经台阶部24后不易发生扰动和反弹,若倾斜角大于70°,虽然台阶部24的扰动效果好,实现扰流的效果,水流多次碰撞后跃起或对粉碎腔2的内壁进行冲洗,但是反复碰撞不易对水流形成整体向上爬升的趋势,且水流动能损失大,影响水流的流动速度。
如图6所示,第二区23的内侧凸设有扰流筋231,通过抛射区22向上抛射的流体流经扰流筋231后沿着扰流筋231的侧壁流动,通过扰流筋231进一步对流体进行向上引导,由于通过抛射区22向上抛射的流体在纵向上具有较大的流动速度,因此流体能够顺利沿着扰流筋231向上跃起冲向粉碎腔2侧壁的上方部分及粉碎腔2的顶壁,进一步的,沿刀具组件4的转动方向,扰流筋231设在台阶部24的下游,扰流筋231所在的粉碎腔2的径向与台阶部24的夹角为θ,其中,30°≤θ≤70°,将扰流筋231设在台阶部24的下游,通过台阶部24的引导向上跃起的流体能够顺利沿着扰流筋231进一步向上流动,避免通过台阶部24向上跃起的流体流动到一定高度后由于动能不足在重力的作用下落下,通过台阶部24与扰流筋231的结合提升流体的向上流动的高度,在扰流筋231和台阶部24之间设置抛射区22,通过台阶部24向上跃起的流体通过抛射部22抛射,提高流体向上运动的动力,进一步通过扰流筋231的侧壁对流体向上引导,增大流体向上抛射的高度以及减少流体动能的损失速度,从而提升流体的清洗高度和范围,以及流体清洗粉碎腔2内壁的冲洗力,提升粉碎腔2的冲洗效果。当扰流筋231所在的粉碎腔2的径向与台阶部24的夹角小于30°时,流体向上引导的形成过于竖直,动能损失大,影响流体爬升的高度,当扰流筋231所在的粉碎腔2的径向与台阶部24的夹角大于70°时,扰流筋231与台阶部24的距离过远,通过台阶部24跃起的流体流经到扰流筋231处时动能损失过大,向上流动的速度过低,沿着扰流筋231向上爬升的高度受限,影响清洗效果,将扰流筋231所在的粉碎腔2的径向与台阶部24的夹角θ控制在30°到70°之间,使经过台阶部24搅起的流体在惯性力的作用下进一步提高向上流动的速度,从而在流体的向上流动的动能加大时通过扰流筋231向上引导,从而引导流体快速向上抛射,保证流体清洗到粉碎腔2的上部,提高清洗效果。
如图6所示,沿刀具组件4的转动方向,位于台阶部24的上游,粉碎腔2的底部设置成向外延伸的收缩结构,且缩口结构的外侧相对于台阶部24的下游部分的粉碎腔2底壁的外侧更靠外设置,从而使流体集中在缩口结构的外侧,增大流体的流动速度,增大流体与台阶部24的扰流效果,此处的扩散段倾斜度较小,提升流体向上爬升的效果。
可以理解的,台阶部也可以由凸设在粉碎腔底壁的凸筋形成,凸筋可以沿粉碎腔的径向延伸,或者与粉碎腔的径向呈角度延伸。
可以理解的,台阶部除了设置在粉碎腔的底壁外,还可以延伸到第一区的侧壁上,例如延伸到第一区底部的扩散段上。
可以理解的,流筋所在的粉碎腔的径向与台阶部的夹角θ可以为30°、40°、50°、60°、70°等,控制30°≤θ≤70°,结构台阶部与扰流筋的位置关系,使经过台阶部搅起的流体在惯性力的作用下进一步提高向上流动的速度,从而在流体的向上流动的动能加大时通过扰流筋向上引导,从而引导流体快速向上抛射。
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为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所涵盖,这里不再一一举例。

Claims (10)

1.一种自清洗食品加工机,包括机体和设于机体的粉碎腔,机体内设有电机,电机包括电机轴,电机轴上端设有伸入粉碎腔内的刀具组件,所述刀具组件穿过粉碎腔的底壁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具组件扰动水流对粉碎腔进行清洗,所述粉碎腔包括第一区、位于第一区上方的第二区以及连接第一区和第二区的抛射区,所述抛射区自下端向上端向外扩张,所述抛射区最低处与所述抛射区最高处在所述粉碎腔的径向上的距离为A,其中,2mm≤A≤4.5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品加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抛射区在所述第一区与第二区之间形成台阶部,所述台阶部包括平直部以及与所述第一区弧形过渡的第一连接段和与所述第二区弧形过渡的第二连接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品加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抛射区包括向粉碎腔内侧凸起的第一弧形段和向粉碎腔外侧凸起的第二弧形段,所述第一弧形段位于第二弧形段的下方,所述第一弧形段和第二弧形段光滑过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食品加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形段对应的曲率大于所述第二弧形段对应的曲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品加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抛射区的最低处的切线与水平面的夹角大于所述抛射区的最高处的切线与水平面的夹角。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品加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抛射区最低处与所述抛射区最高处所在的直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60°。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食品加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的高度为H1,所述第二区的高度为H2,其中,0.125≤H1/H2≤0.6。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食品加工机,其特征在于,与所述抛射区相邻的所述第二区自下而上向外倾斜,倾斜方向与所述粉碎腔的轴向之间的夹角为a,与所述抛射区相邻的所述第一区与所述粉碎腔的轴向之间的夹角为β,其中a>β。
9.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食品加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的底部设有自下而上向外倾斜的扩散部,所述刀具组件包括向下弯折的下刀片,所述下刀片的尖部位于所述扩散部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食品加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还设有加速段,所述加速段位于所述扩散部的上方,所述加速段竖直设置,所述刀具组件还包括向上弯折的上刀片,所述上刀片的尖部位于所述加速段内。
CN201921663228.3U 2019-09-30 2019-09-30 一种自清洗食品加工机 Active CN2117490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63228.3U CN211749045U (zh) 2019-09-30 2019-09-30 一种自清洗食品加工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63228.3U CN211749045U (zh) 2019-09-30 2019-09-30 一种自清洗食品加工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749045U true CN211749045U (zh) 2020-10-27

Family

ID=729342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663228.3U Active CN211749045U (zh) 2019-09-30 2019-09-30 一种自清洗食品加工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74904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68744A (zh) * 2019-09-30 2021-03-30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清洗食品加工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68744A (zh) * 2019-09-30 2021-03-30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清洗食品加工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771768B2 (en) Beverage cartridge
CN211749045U (zh) 一种自清洗食品加工机
CN112568744A (zh) 一种自清洗食品加工机
JP5495947B2 (ja) コーン、回転構造体及び流体機械
CN106923700B (zh) 一种食品加工机用粉碎装置及食品加工机
CN211749044U (zh) 一种清洗效果好的食品加工机
CN204765042U (zh) 一种高转速豆浆机
CN205338650U (zh) 一种豆浆机
CN108324132B (zh) 具有搅拌功能的料理机
CN110710898A (zh) 一种降噪效果好的食品加工机
CN211749108U (zh) 一种易清洗食品加工机
CN106923703B (zh) 一种食品加工机用粉碎装置及食品加工机
CN214128293U (zh) 一种食品加工机
CN108685488B (zh) 一种食品加工机
CN211985122U (zh) 一种食品加工机
CN215383445U (zh) 一种高效粉碎的食品加工机
CN208755779U (zh) 一种低噪音的高速破壁料理机
CN108309087B (zh) 一种食品加工机用粉碎装置及食品加工机
CN105249854B (zh) 一种豆浆机
CN114017392A (zh) 导流进风圈及离心风机
CN210055758U (zh) 食物料理设备的扰流组件及食物料理设备
KR102188428B1 (ko) 식품 요리기
CN211609421U (zh) 一种自动清洗食品加工机
CN201515667U (zh) 具有紊流杯的豆浆机
CN220572054U (zh) 一种加工效果好的食品加工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