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731550U - 电动客车 - Google Patents
电动客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731550U CN211731550U CN201922417986.3U CN201922417986U CN211731550U CN 211731550 U CN211731550 U CN 211731550U CN 201922417986 U CN201922417986 U CN 201922417986U CN 211731550 U CN211731550 U CN 21173155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oor
- isolation structure
- battery
- vehicle body
- air duc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动客车,包括底盘总成,设置在底盘总成上的车身,设置在车身的顶部的电池防护结构以及设置在车身内的司机室隔离结构,其中,底盘总成的后安装部内具有多个用于放置动力电池的后电池舱,多个后电池舱沿竖直方向分布;电池防护结构包括防护罩、舱门和顶灭火部;司机室隔离结构的第一隔离结构和第二隔离结构分别与车身的两个相对的侧壁一一对应连接,以通过司机室隔离结构在车身的长度方向将车身内的空间划分为司机室和乘客室。采用该方案可以在后安装部内以及车身顶部布置多个动力电池,提高续航里程。电池防护结构内的顶灭火部可以保证顶部的动力电池的安全性,司机室隔离结构可以避免乘客干扰司机,保证司机安全驾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客车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动客车。
背景技术
电动客车是指以车载电源为动力,选配合适的动力电池提供电能驱动行驶的客车。电动客车具备良好动力性能、持续行驶里程达上百公里、电池使用寿命长而且成本较低、与整车的配备良好。电动客车实现了交通能源结构的多元化,可减轻汽车排放污染,保护环境。电动客车和传统的燃油客车存在着许多布置结构上的不同,如何使得电动客车在布置上更加合理化,尤其是动力电池的布置更加合理,以在保证乘客空间的同时提高续航里程,是电动客车设计制造的主要问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动客车,以提高电动客车的续航里程。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动客车,包括底盘总成,设置在所述底盘总成上的车身,设置在所述车身的顶部的电池防护结构以及设置在所述车身内的司机室隔离结构,其中,所述底盘总成包括底架和后安装部,所述后安装部的底部与所述底架的后端连接,所述后安装部内具有多个用于放置动力电池的后电池舱,多个所述后电池舱沿竖直方向分布;所述电池防护结构包括防护罩、舱门和顶灭火部,所述防护罩内具有用于放置动力电池的顶电池舱,所述防护罩上具有用于取放所述动力电池的舱口;所述舱门与所述防护罩连接,所述舱门可开闭地设置在所述舱口处;所述顶灭火部设置在所述顶电池舱内,所述顶灭火部用于对位于所述顶电池舱内的动力电池喷射灭火剂;所述司机室隔离结构包括在同一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隔离结构、司机门结构和第二隔离结构,所述第一隔离结构和所述第二隔离结构分别与所述车身的两个相对的侧壁一一对应连接,以通过所述司机室隔离结构在所述车身的长度方向将所述车身内的空间划分为司机室和乘客室;所述司机门结构包括防护门,所述防护门的一侧与所述第一隔离结构铰接,所述防护门的另一侧可分开地与所述第二隔离结构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电动客车还包括:自动破窗器,设置在所述车身内,所述自动破窗器的至少一部分可移动地设置,以击碎所述车身上的车窗;危化品检测器,设置在所述车身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隔离结构包括第一连接梁、第二横梁和第二防护板,所述第一连接梁的上端用于与所述车身的顶壁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梁的下端用于与所述车身的底壁连接,所述防护门的一侧与所述第一连接梁铰接,所述第二横梁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梁连接,所述第二横梁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车身的侧壁连接,所述第二横梁为多个,所述第二防护板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横梁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隔离结构包括第二连接梁、第三连接梁,第三横梁和第三防护板,所述第二连接梁的上端用于与所述车身的顶壁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梁的下端用于与所述车身的底壁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梁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梁上,所述防护门的另一侧可分开地与所述第三连接梁,所述第三横梁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梁连接,所述第三横梁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车身的侧壁连接,所述第三横梁为多个,所述第三防护板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第三横梁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司机门结构还包括门锁和开门报警器,所述门锁设置在所述防护门上,所述门锁包括锁体、室内操作部和室外操作部,所述锁体具有与所述第二隔离结构限位配合以将所述防护门锁紧在所述第二隔离结构上的锁紧状态,所述锁体还具有与所述第二隔离结构分离以打开所述防护门的打开状态,所述室内操作部位于所述防护门的朝向所述司机室的一侧,所述室外操作部位于所述防护门的背离所述司机室的一侧,所述室内操作部和所述室外操作部均用于操作所述锁体;所述开门报警器与所述室外操作部电连接,在通过所述室外操作部使所述锁体移动到打开状态的情况下,所述开门报警器发出报警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后安装部包括后安装架、后侧板、后端板和后底板,多个所述后电池舱位于所述后安装架上,所述后端板设置在所述后安装架的远离所述底架前端的一侧,所述后侧板设置在所述后安装架的侧面,所述后底板设置在所述后安装架的底端,所述后侧板、所述后端板和所述后底板上均具有通风孔和设置在所述通风孔处的通风格栅。
进一步地,所述底盘总成还包括:前车轴系统,设置在所述底架上;后车轴系统,设置在所述底架上;驱动电机,设置在所述底架上,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后车轴系统和所述前车轴系统中的至少一个驱动连接;能量回收系统,设置在所述底架上,所述能量回收系统用于回收在制动时所述驱动电机的能量。
进一步地,所述电池防护结构还包括:风机,设置在所述顶电池舱内,所述风机用于对位于所述顶电池舱内的动力电池进行冷却;传感器,设置在所述顶电池舱内,所述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顶电池舱内的温度;顶控制器,所述风机、所述传感器和所述顶灭火部均与所述顶控制器电连接,所述顶控制器通过所述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控制所述风机和所述顶灭火部的运行。
进一步地,所述电动客车还包括空调系统,所述空调系统包括空调机组、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其中,所述空调机组设置在所述车身的顶部,所述第一风道与所述空调机组连接,所述第一风道沿所述车身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风道上分布有多个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风道竖直设置,所述第二风道的上端与所述第一风道连接,所述第二风道的下端位于所述车身的底部,所述第二风道的下端具有第二出风口。
进一步地,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开关门结构,所述开关门结构的至少一部分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的连接处,以使所述第二风道与所述第一风道连通或断开;所述第二风道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风道间隔设置在所述车身内,所述开关门结构为多个,多个所述开关门结构与多个所述第二风道一一对应地设置。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电动客车,包括底盘总成,设置在底盘总成上的车身,设置在车身的顶部的电池防护结构以及设置在车身内的司机室隔离结构,其中,底盘总成的后安装部内具有多个用于放置动力电池的后电池舱,多个后电池舱沿竖直方向分布;电池防护结构包括防护罩、舱门和顶灭火部;司机室隔离结构的第一隔离结构和第二隔离结构分别与车身的两个相对的侧壁一一对应连接,以通过司机室隔离结构在车身的长度方向将车身内的空间划分为司机室和乘客室。采用上述方案,可以在后安装部内以及车身顶部布置多个动力电池,在不影响乘客空间的同时提高了动力电池的数量,从而可以提高续航里程。而且,通过电池防护结构内的顶灭火部可以保证顶部的动力电池的安全性,通过司机室隔离结构可以避免乘客干扰司机,保证司机安全驾驶。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电动客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的电动客车的内部视图;
图3示出了图1中的电动客车的剖视图;
图4示出了图1中的电动客车的另一剖视图;
图5示出了图1中的电动客车的后视图;
图6示出了图1中的电动客车的俯视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10、底架;120、后安装部;121、后侧板;122、后端板;210、防护罩;220、舱门;230、风机;310、第一隔离结构;311、第一连接梁;312、第二横梁;313、第二防护板;314、第一扶手杆;315、第一连接件;320、司机门结构;321、门锁;322、外边框;323、第一横梁;324、钢化玻璃;325、第一防护板;326、护角结构;330、第二隔离结构;331、第二连接梁;332、第三连接梁;333、第三横梁;334、第三防护板;335、第二连接件;336、第三连接件;410、车身;420、空调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动客车,包括底盘总成,设置在底盘总成上的车身410,设置在车身410的顶部的电池防护结构以及设置在车身410内的司机室隔离结构,其中,底盘总成包括底架110和后安装部120,后安装部120的底部与底架110的后端连接,后安装部120内具有多个用于放置动力电池的后电池舱,多个后电池舱沿竖直方向分布;电池防护结构包括防护罩210、舱门220和顶灭火部,防护罩210内具有用于放置动力电池的顶电池舱,防护罩210上具有用于取放动力电池的舱口;舱门220与防护罩210连接,舱门220可开闭地设置在舱口处;顶灭火部设置在顶电池舱内,顶灭火部用于对位于顶电池舱内的动力电池喷射灭火剂;司机室隔离结构包括在同一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隔离结构310、司机门结构320和第二隔离结构330,第一隔离结构310和第二隔离结构330分别与车身410的两个相对的侧壁一一对应连接,以通过司机室隔离结构在车身410的长度方向将车身410内的空间划分为司机室和乘客室;司机门结构320包括防护门,防护门的一侧与第一隔离结构310铰接,防护门的另一侧可分开地与第二隔离结构330连接。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电动客车包括底盘总成,设置在底盘总成上的车身410,设置在车身410的顶部的电池防护结构以及设置在车身410内的司机室隔离结构,其中,底盘总成的后安装部120内具有多个用于放置动力电池的后电池舱,多个后电池舱沿竖直方向分布;电池防护结构包括防护罩210、舱门220和顶灭火部;司机室隔离结构的第一隔离结构310和第二隔离结构330分别与车身410的两个相对的侧壁一一对应连接,以通过司机室隔离结构在车身410的长度方向将车身410内的空间划分为司机室和乘客室。采用上述方案,可以在后安装部120内以及车身410顶部布置多个动力电池,在不影响乘客空间的同时提高了动力电池的数量,从而可以提高续航里程。而且,通过电池防护结构内的顶灭火部可以保证顶部的动力电池的安全性,通过司机室隔离结构可以避免乘客干扰司机,保证司机安全驾驶。
在本实施例中,电动客车还包括:自动破窗器,设置在车身410内,自动破窗器的至少一部分可移动地设置,以击碎车身410上的车窗;危化品检测器,设置在车身410内。通过自动破窗器可在发生危险时自动击碎车窗,便于操作,提高效率。自动破窗器包括破窗锤和与破窗锤驱动连接的驱动机构,通过驱动机构使破窗锤直线运动,从而击碎车窗。通过危化品检测器可以检测乘客是否携带危化品,提高安全性。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隔离结构310包括第一连接梁311、第二横梁312和第二防护板313,第一连接梁311的上端用于与车身410的顶壁连接,第一连接梁311的下端用于与车身410的底壁连接,防护门的一侧与第一连接梁311铰接,第二横梁312的一端与第一连接梁311连接,第二横梁312的另一端用于与车身410的侧壁连接,第二横梁312为多个,第二防护板313设置在相邻两个第二横梁312之间。这样将第一连接梁311和第二横梁312均与车身连接,可以提高结构强度。第二防护板313可起到隔离和防护的作用。
可选地,第一隔离结构310还包括:第一扶手杆314,第一扶手杆314与第二横梁312连接;第一连接件315,第二防护板313通过第一连接件315与第二横梁312连接。设置第一扶手杆314可便于乘客抓握,通过第一连接件315便于第二防护板313与第二横梁312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隔离结构330包括第二连接梁331、第三连接梁332,第三横梁333和第三防护板334,第二连接梁331的上端用于与车身410的顶壁连接,第二连接梁331的下端用于与车身410的底壁连接,第三连接梁332设置在第二连接梁331上,防护门的另一侧可分开地与第三连接梁332,第三横梁333的一端与第二连接梁331连接,第三横梁333的另一端用于与车身410的侧壁连接,第三横梁333为多个,第三防护板334设置在相邻两个第三横梁333之间。这样将第二连接梁331和第三横梁333均与车身连接,可以提高连接强度和可靠性。
可选地,第二隔离结构330还包括:第二扶手杆,第二扶手杆与第三横梁333连接;第二连接件335,第三防护板334通过第二连接件335与第三横梁333连接。这样便于乘客抓握扶手杆以及安装。
可选地,第二连接梁331包括相互连接的竖直段和弧形段,弧形段位于竖直段的上方,第二隔离结构330还包括:第三连接件336,设置在弧形段的上端,第三连接件336用于与车身的顶壁连接。通过上述设置便于将第二连接梁331与车身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司机门结构320还包括门锁321和开门报警器,门锁321设置在防护门上,门锁321包括锁体、室内操作部和室外操作部,锁体具有与第二隔离结构330限位配合以将防护门锁紧在第二隔离结构330上的锁紧状态,锁体还具有与第二隔离结构330分离以打开防护门的打开状态,室内操作部位于防护门的朝向司机室的一侧,室外操作部位于防护门的背离司机室的一侧,室内操作部和室外操作部均用于操作锁体;开门报警器与室外操作部电连接,在通过室外操作部使锁体移动到打开状态的情况下,开门报警器发出报警信息。采用该方案,当司机室外部的乘客打开防护门时,报警器会及时发出报警信息,以引起司机或其他乘客的注意,从而可以避免乘客恶意打开而影响司机安全驾驶,进一步提高了安全性。
可选地,防护门包括:外边框322,外边框322的一侧与第一隔离结构310的一侧铰接,门锁321设置在外边框322上;第一横梁323,第一横梁323的两端分别与外边框322的两侧连接;钢化玻璃324,安装在第一横梁323的上侧和外边框322之间的区域;第一防护板325,安装在第一横梁323的下侧和外边框322之间的区域。通过上述设置可以提高防护门的结构强度以及可靠性,并且便于司机观察乘客室的情况。
可选地,防护门还包括:多个护角结构326,多个护角结构326分布设置在钢化玻璃324的边角处以及第一防护板325的边角处。通过多个护角结构326可对钢化玻璃324和第一防护板325起到防护和固定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后安装部120包括后安装架、后侧板121、后端板122和后底板,多个后电池舱位于后安装架上,后端板122设置在后安装架的远离底架110前端的一侧,后侧板121设置在后安装架的侧面,后底板设置在后安装架的底端,后侧板121、后端板122和后底板上均具有通风孔和设置在通风孔处的通风格栅。通过上述设置可以对多个动力电池进行可靠支撑,并且可保证通风效果,便于对动力电池进行散热。
可选地,后电池舱内设置有风机以加强通风和散热效果。后安装部120还包括挡水板,挡水板设置在后电池舱内,挡水板与通风孔对应设置以避免水进入动力电池。
在本实施例中,底盘总成还包括:前车轴系统,设置在底架110上;后车轴系统,设置在底架110上;驱动电机,设置在底架110上,驱动电机与后车轴系统和前车轴系统中的至少一个驱动连接;能量回收系统,设置在底架110上,能量回收系统用于回收在制动时驱动电机的能量。这样可实现电机直驱,提高能效。通过能量回收系统可回收在制动时驱动电机的能量,避免能量浪费。
可选地,底盘总成还包括:后灭火部,设置在后安装部120上,后灭火部用于对位于后电池舱内的动力电池喷射灭火剂。通过上述设置,可以在发生火情时及时灭火,以避免火势扩散,提高安全性。
可选地,底盘总成还包括多个钛酸锂动力电池,多个钛酸锂动力电池分布在多个顶电池舱和多个后电池舱内。采用钛酸锂动力电池,可以提高能量密度,提高动力电池的性能,从而提高客车的续航里程。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底盘总成还包括:后托盘,可拆卸地设置在后电池舱内,后托盘用于承载后电池舱内的动力电池;后封门,可开闭地设置在后电池舱的开口处。通过上述设置便于动力电池的安装和拆卸,并且可通过后封门进行防护。
可选地,底盘总成还包括:空气悬挂系统,前车轴系统和后车轴系统均与空气悬挂系统配合。空气悬挂系统可对车轴系统起到支撑和减震的作用,保证车辆平稳运行。
可选地,底盘总成还包括:散热器,设置在底架110上,散热器与驱动电机配合,以对驱动电机散热;冷却水箱,冷却水箱用于对散热器循环供水,冷却水箱设置在后安装部上。底架上还设置有蓄电池舱,以放置蓄电池,蓄电池舱位于底架的前端。底盘总成还包括辅助灭火部,设置在底架110的前端,以对蓄电池灭火。
可选地,底盘总成还包括三合一控制器和电机控制器,三合一控制器和电机控制器均设置在后安装部120内,以对电器部件进行控制。底盘总成还包括刹车系统。
在本实施例中,电池防护结构还包括:风机230,设置在顶电池舱内,风机230用于对位于顶电池舱内的动力电池进行冷却;传感器,设置在顶电池舱内,传感器用于检测顶电池舱内的温度;顶控制器,风机230、传感器和顶灭火部均与顶控制器电连接,顶控制器通过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控制风机230和顶灭火部的运行。这样便于各部件配合,即节约能源又提高安全性。例如,当传感器检测到顶电池舱内的温度高于预定温度时,顶控制部控制风机230运行以进行风冷散热。当传感器检测到顶电池舱内温度异常时可认为发生了火情,反馈给顶控制部,通过顶控制部控制顶灭火部喷射灭火剂,以及时进行灭火。
可选地,电池防护结构还包括锁具,锁具包括:转轴,转轴可转动地设置在舱门220上;限位件,限位件设置在转轴上以随转轴转动,限位件具有避让位置和锁紧位置;其中,限位件处于避让位置的情况下,限位件与防护罩210分离;舱门220处于关闭舱口的位置且限位件处于锁紧位置的情况下,限位件与防护罩210限位配合,以将舱门220锁紧在防护罩210上。通过限位件和转轴的配合,可以将舱门220锁紧在防护罩210上,以提高安全性。
可选地,电池防护结构还包括:限位链,限位链的一端设置在防护罩210上;锁钩,设置在限位链的另一端;锁环,设置在舱门220上,锁钩与锁环可拆卸连接。通过上述设置,即使打开了锁具或锁具损坏,也不能将舱门220完全打开,需要将锁钩与锁环脱离才能打开舱门220,进一步提高了安全性。
可选地,防护罩210包括壳体和承载盘,壳体设置在承载盘上,壳体和承载盘之间的区域形成顶电池舱,舱口位于壳体上,舱门220与舱口的边沿铰接。通过上述设置,便于形成顶电池舱以放置动力电池。
可选地,防护罩210还包括:防护件,防护件与壳体连接且防护件位于顶电池舱内,防护件具有凹槽,凹槽沿壳体和舱门220的铰接边沿延伸,凹槽的槽口对应壳体和舱门220的铰接边沿设置。通过上述设置,当有雨水进入壳体和舱门220的铰接边沿之间的缝隙时,雨水会进入凹槽内而不会进入到动力电池等电器部件内,从而提高了安全性和环境适应能力。
可选地,电池防护结构还包括:密封条,设置在防护件上,密封条沿防护件的延伸方向延伸,密封条的一端与舱门220的内壁抵接。通过设置密封条可以提高密封性,进一步避免雨水进入到动力电池等电器部件内,提高可靠性。
可选地,壳体上具有通风格栅,以进行通风。舱门220的边沿具有凹陷的抠槽,便于手部伸入以开闭舱门220。
可选地,电池防护结构还包括:驱动部,驱动部的一端与防护罩210连接,驱动部的另一端与舱门220驱动连接,驱动部可伸缩地设置,以打开或关闭舱门220。通过设置驱动部便于自动操作舱门220的开闭。驱动部可以采用气弹簧。
在本实施例中,电动客车还包括空调系统420,空调系统420包括空调机组、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其中,空调机组设置在车身410的顶部,第一风道与空调机组连接,第一风道沿车身410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一风道上分布有多个第一出风口,第二风道竖直设置,第二风道的上端与第一风道连接,第二风道的下端位于车身410的底部,第二风道的下端具有第二出风口。这样可通过第一风道从车身410内的上部出风,或者通过第二风道从车身410的下部出风,提高灵活性和乘客的舒适性。例如,在制冷时通过第一风道从上向下出风,在制热时通过第二风道从下向上出风,提高了换热效果。
进一步地,空调系统420还包括开关门结构,开关门结构的至少一部分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的连接处,以使第二风道与第一风道连通或断开;第二风道为多个,多个第二风道间隔设置在车身410内,开关门结构为多个,多个开关门结构与多个第二风道一一对应地设置。这样在制冷时可通过开关门结构将第二风道与第一风道断开,以避免从第二风道出风;在制热时通过开关门结构将第二风道与第一风道连通,并将第一出风口关闭,以实现只从第二风道出风,便于操作和调节。将第二风道设置为多个,可以提高换热的均匀性,从而提高乘客的舒适性。
该电动客车整体长度为6.8米左右,车内中部采用低地板形式,设置在驾驶区的司机包围结构保障司机驾驶安全性;后部采用高地板结构进行连接。后部高压电器件采用隔断结构进行隔离。车顶设置两块钛酸锂快充电池,整体电量增加,满足车辆在50km运行区间内运行,快速充电,充电倍率大于5C,可快速完成充电。在城市和城乡以及乡镇和乡村运行有较大的市场前景。在满足人们日常出行的同时,产生社会效益,提高城乡居民的便利性。
可选地,该电动客车包括:1、快速充电钛酸锂电池系统;2、危化品监测系统;3、车辆防碰撞预警系统,驾驶员防疲劳监控系统;4、车顶设置冷暖一体空调;5、独立悬架底盘,电机直驱形式,以及电机制动能量回收系统;6、车内导乘屏显示车辆运营路线等信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动客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盘总成,设置在所述底盘总成上的车身(410),设置在所述车身(410)的顶部的电池防护结构以及设置在所述车身(410)内的司机室隔离结构,其中,
所述底盘总成包括底架(110)和后安装部(120),所述后安装部(120)的底部与所述底架(110)的后端连接,所述后安装部(120)内具有多个用于放置动力电池的后电池舱,多个所述后电池舱沿竖直方向分布;
所述电池防护结构包括防护罩(210)、舱门(220)和顶灭火部,所述防护罩(210)内具有用于放置动力电池的顶电池舱,所述防护罩(210)上具有用于取放所述动力电池的舱口;所述舱门(220)与所述防护罩(210)连接,所述舱门(220)可开闭地设置在所述舱口处;所述顶灭火部设置在所述顶电池舱内,所述顶灭火部用于对位于所述顶电池舱内的动力电池喷射灭火剂;
所述司机室隔离结构包括在同一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隔离结构(310)、司机门结构(320)和第二隔离结构(330),所述第一隔离结构(310)和所述第二隔离结构(330)分别与所述车身(410)的两个相对的侧壁一一对应连接,以通过所述司机室隔离结构在所述车身(410)的长度方向将所述车身(410)内的空间划分为司机室和乘客室;所述司机门结构(320)包括防护门,所述防护门的一侧与所述第一隔离结构(310)铰接,所述防护门的另一侧可分开地与所述第二隔离结构(330)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客车还包括:
自动破窗器,设置在所述车身(410)内,所述自动破窗器的至少一部分可移动地设置,以击碎所述车身(410)上的车窗;
危化品检测器,设置在所述车身(410)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离结构(310)包括第一连接梁(311)、第二横梁(312)和第二防护板(313),所述第一连接梁(311)的上端用于与所述车身(410)的顶壁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梁(311)的下端用于与所述车身(410)的底壁连接,所述防护门的一侧与所述第一连接梁(311)铰接,所述第二横梁(31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梁(311)连接,所述第二横梁(312)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车身(410)的侧壁连接,所述第二横梁(312)为多个,所述第二防护板(313)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横梁(312)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离结构(330)包括第二连接梁(331)、第三连接梁(332),第三横梁(333)和第三防护板(334),所述第二连接梁(331)的上端用于与所述车身(410)的顶壁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梁(331)的下端用于与所述车身(410)的底壁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梁(332)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梁(331)上,所述防护门的另一侧可分开地与所述第三连接梁(332),所述第三横梁(333)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梁(331)连接,所述第三横梁(333)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车身(410)的侧壁连接,所述第三横梁(333)为多个,所述第三防护板(334)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第三横梁(333)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司机门结构(320)还包括门锁(321)和开门报警器,所述门锁(321)设置在所述防护门上,所述门锁(321)包括锁体、室内操作部和室外操作部,所述锁体具有与所述第二隔离结构(330)限位配合以将所述防护门锁紧在所述第二隔离结构(330)上的锁紧状态,所述锁体还具有与所述第二隔离结构(330)分离以打开所述防护门的打开状态,所述室内操作部位于所述防护门的朝向所述司机室的一侧,所述室外操作部位于所述防护门的背离所述司机室的一侧,所述室内操作部和所述室外操作部均用于操作所述锁体;所述开门报警器与所述室外操作部电连接,在通过所述室外操作部使所述锁体移动到打开状态的情况下,所述开门报警器发出报警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安装部(120)包括后安装架、后侧板(121)、后端板(122)和后底板,多个所述后电池舱位于所述后安装架上,所述后端板(122)设置在所述后安装架的远离所述底架(110)前端的一侧,所述后侧板(121)设置在所述后安装架的侧面,所述后底板设置在所述后安装架的底端,所述后侧板(121)、所述后端板(122)和所述后底板上均具有通风孔和设置在所述通风孔处的通风格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总成还包括:
前车轴系统,设置在所述底架(110)上;
后车轴系统,设置在所述底架(110)上;
驱动电机,设置在所述底架(110)上,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后车轴系统和所述前车轴系统中的至少一个驱动连接;
能量回收系统,设置在所述底架(110)上,所述能量回收系统用于回收在制动时所述驱动电机的能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防护结构还包括:
风机(230),设置在所述顶电池舱内,所述风机(230)用于对位于所述顶电池舱内的动力电池进行冷却;
传感器,设置在所述顶电池舱内,所述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顶电池舱内的温度;
顶控制器,所述风机(230)、所述传感器和所述顶灭火部均与所述顶控制器电连接,所述顶控制器通过所述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控制所述风机(230)和所述顶灭火部的运行。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客车还包括空调系统(420),所述空调系统(420)包括空调机组、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其中,所述空调机组设置在所述车身(410)的顶部,所述第一风道与所述空调机组连接,所述第一风道沿所述车身(410)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风道上分布有多个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风道竖直设置,所述第二风道的上端与所述第一风道连接,所述第二风道的下端位于所述车身(410)的底部,所述第二风道的下端具有第二出风口。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动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420)还包括开关门结构,所述开关门结构的至少一部分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的连接处,以使所述第二风道与所述第一风道连通或断开;所述第二风道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风道间隔设置在所述车身(410)内,所述开关门结构为多个,多个所述开关门结构与多个所述第二风道一一对应地设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417986.3U CN211731550U (zh) | 2019-12-26 | 2019-12-26 | 电动客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417986.3U CN211731550U (zh) | 2019-12-26 | 2019-12-26 | 电动客车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731550U true CN211731550U (zh) | 2020-10-23 |
Family
ID=728718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2417986.3U Active CN211731550U (zh) | 2019-12-26 | 2019-12-26 | 电动客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731550U (zh) |
-
2019
- 2019-12-26 CN CN201922417986.3U patent/CN21173155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190168615A1 (en) | Electric public transport land vehicle, provided with battery protection cover(s) | |
JP5010682B2 (ja) | 軌道系電動車両のバッテリ搭載構造および軌道系電動車両 | |
CN104640728B (zh) | 充电端口构造 | |
US9812685B2 (en) | Battery pack for electric vehicle | |
CN201534570U (zh) | 具有放置动力电池的电池舱的车顶结构 | |
CN212412507U (zh) | 集成式牵引高压箱 | |
CN204196653U (zh) | 药液播撒车辆 | |
CN112886429A (zh) | 一种轨道车辆及其蓄电池断路器箱 | |
CN212709124U (zh) | 一种纯电动应急救援车 | |
CN111017024A (zh) | 电动客车 | |
PT1238881E (pt) | Veículo ferroviário autopropulsor, em particular para o transporte de passageiros no tráfego urbano e regional | |
CN211731548U (zh) | 电动客车 | |
CN211731550U (zh) | 电动客车 | |
CN111017025A (zh) | 电动客车 | |
JP6528410B2 (ja) | 鉄道車両 | |
JP5328124B2 (ja) | 蓄電装置を搭載する鉄道車両 | |
CN211731549U (zh) | 底盘总成及客车 | |
CN205022436U (zh) | 多功能流动警务平台 | |
CN211818282U (zh) | 换电站及其控制室 | |
CN215322200U (zh) | 一种储能应急电源车 | |
CN211731013U (zh) | 电动矿车 | |
CN114976466A (zh) | 一种具备防爆泄压功能的储能装置 | |
CN211731063U (zh) | 电池防护结构及客车 | |
CN116331085A (zh) | 移动电源车及其车厢 | |
CN220053787U (zh) | 综合控制台、驾驶室及轨道车辆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