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719924U - 一种旋转式接插头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旋转式接插头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719924U
CN211719924U CN202020417893.0U CN202020417893U CN211719924U CN 211719924 U CN211719924 U CN 211719924U CN 202020417893 U CN202020417893 U CN 202020417893U CN 211719924 U CN211719924 U CN 2117199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ug
plug body
pencil
fixed
limi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41789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邓健
陈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Hangqu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Hangqu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Hangqu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Hangqu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41789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7199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7199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71992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旋转式接插头结构,包括接插头本体、线束保护套、线束插件,所述接插头本体包括连接端和线束尾端,在所述接插头本体内设置有线束,所述连接端通过线束连接线束插件,所述线束尾端连接线束保护套,还包括用于固定接插头本体的固定上壳,在所述固定上壳上设置有固定部和旋转部,所述旋转部与接插头本体旋转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旋转式接插头结构,便于适当将接插头进行旋转,改变接插头本体与线束保护套之间的角度,防止憋管,提高线束保护套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旋转式接插头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插头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旋转式接插头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行业日益增长的竞争,对汽车零部件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现阶段大部分的电动助力转向器上的传感器线束与电机的连接方式存在线束保护套损坏的风险。在如今汽车行业寒冬季节下,开发出一种新型线束接插头结构提高产品可靠性与耐久性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例如,在中国专利文献上公开的“尾盖可旋转的线束插接组件”,其公告号CN210016077 U,包括线束插接组件, 尾盖可旋转的线束插接组件包括插头和与插头相连接的尾盖, 在尾盖上设置有缺口,插头转动插接在尾盖内。 尾盖与插头转动安装,能够实现不同传感器不同角度的安装。该实用新型通过在波纹管即线束保护套与插头连接处设置尾盖来避免波纹管发生疲劳屈服,但是该实用新型中的插头并未发生旋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现有传感器线束与电机的连接方式存在由于憋管导致线束保护套损坏的问题,提供一种旋转式接插头结构,便于适当将接插头进行旋转,改变接插头本体与线束保护套之间的角度,防止憋管,提高线束保护套的使用寿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旋转式接插头结构,包括接插头本体、线束保护套、线束插件,所述接插头本体包括连接端和线束尾端,在所述接插头本体内设置有线束,所述连接端通过线束连接线束插件,所述线束尾端连接线束保护套,还包括用于固定接插头本体的固定上壳,在所述固定上壳上设置有固定部和旋转部,所述旋转部与接插头本体旋转连接。
在本技术方案中,接插头本体用于将传感器线束与转向机连接,接插头本体通过旋转来改变接插头本体与线束保护套之间的角度,从而防止憋管,而线束插件用于连接转向器输入端,由于线束插件与接插头本体之间仅通过线束连接,因此,在接插头本体旋转过程时线束插件固定不动,而线束发生扭转;固定上壳通过固定部固定,而旋转部使接插头本体与固定上壳之间可以发生相对旋转,固定上壳对接插头本体起到固定和限位作用,使接插头本体在一定范围内旋转,且在接插头本体旋转后将其固定,从而对接插头本体与线束保护套之间的角度进行调整,防止憋管。
作为优选,所述旋转部上设置有圆形通孔,所述旋转部通过圆形通孔套设在接插头本体外。
圆形通孔的设置便于接插头本体在旋转部内旋转而不受到阻碍,便于接插头本体与固定上壳之间发生旋转,从而调节接插头本体与线束保护套之间的角度,提高线束保护套使用寿命。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部上设置有上壳卡扣,所述上壳卡扣上设置有定位凸起。
上壳卡扣使固定上壳卡接固定,安装方便快捷,而定位凸起的设置便于固定上壳在安装时确定其安装位置,提高固定上壳固定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接插头本体设置为“7”型结构,所述固定上壳安装在接插头本体的折弯处,所述连接端与所述旋转部同轴设置。
在旋转时,连接端绕轴旋转,在转动过程中不发生位置变化,由于将接插头本体设置为“7”形结构,在旋转时线束尾端会以连接端为轴进行旋转,因此线束尾端在旋转后会发生位置变化,从而调整接插头本体与线束保护套之间的角度从而防止憋管,避免线束保护套损坏。
作为优选,在所述旋转部与接插头本体连接处设置有控制接插头本体单向旋转的限位结构。
在调整线束保护套与接插头本体之间的角度时,只需要旋转45度以内的角度就可以避免憋管,旋转角度较小,限位结构的设置便于控制接插头本体旋转角度,避免在接插头本体进行旋转由于旋转角度过大再次造成憋管,也避免接插头本体扭转角度过大使连接端和线束插件之间的线束损坏。
作为优选,所述限位结构包括固定在旋转部的限位圈和设置在接插头本体上的限位齿,在所述限位圈上设置有若干均匀排布的限位槽,所述限位齿卡接在对应的限位槽内。
接插头本体的旋转角度与限位槽对应的弧度相关,在每次旋转后,限位齿都卡接在限位槽内,这就使接插头本体旋转角度固定,还便于接插头本体旋转过程中及时固定住,实现限位结构的限位作用。
作为优选,在所述限位槽内设置有用于引导限位齿转向运动的引导面和用于避免接插头本体反向旋转的限位面。
引导面用于引导限位齿转向运动,而限位面的设置阻止了限位齿反向运动,使接插头本体只能单向旋转,避免接插头本体反向旋转造成不便。
作为优选,所述接插头本体包括用于固定线束的内部组件、与内部组件连接的分体式外壳。
内部组件用于将线束与接插头本体固定,从而将线束与接插头本体固定,并对线束进行一定的保护,避免在接插头本体进行旋转时内部线束发生损坏。
作为优选,所述内部组件包括单线密封结构、线束保护结构和线束夹,所述单线密封结构固定在分体式外壳内,所述线束保护结构上设有用于单线通过的保护端口,所述保护端口插接在单线密封结构内。
在接插头本体发生旋转时,接插头本体内的线束由于一端连接线束插件,线束插件插接后是固定不动的,因此线束会缠绕在一起,单线密封结构和线束保护结构的设置有效避免了接插头本体内的缠绕在一起,而保护端口的设置将单线密封结构与线束之间隔离开来,也对线束进行一定的保护,避免线束损坏和提高安全性。
作为优选,所述内部组件包括旋转连接的固定组件和旋转组件,固定组件设置在接插头本体的连接端,旋转组件设置在接插头本体的线束尾端,所述分体式外壳包括与内部组件旋转连接的连接端外壳、与旋转组件固定连接的线束尾端外壳。
由于在接插头本体旋转时,线束插件和接插头本体之间的线束会发生扭转缠绕,而上述技术方案中的设置就有效避免了这个问题,即在接插头本体发生旋转时,固定组件不发生旋转,而连接端外壳套设在内部组件外,并与固定组件旋转连接,因此连接端外壳以固定组件的中心轴为轴进行旋转,但位置不发生变化,另外旋转组件和线束尾端外壳也绕着固定组件的中心轴旋转,但是线束尾端发生位置变化,从而就可以对接插头本体与线束保护套之间的角度进行调整防止憋管,同时避免线束插件与接插头本体之间的线束扭转缠绕。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便于适当将接插头进行旋转,改变接线头尾端与线束保护套之间的角度,防止憋管,提高线束保护套的使用寿命;
(2)限位结构的设置便于控制接插头本体旋转角度,避免在接插头本体进行旋转由于旋转角度过大再次造成憋管,也避免接插头本体扭转角度过大使连接端和线束插件之间的线束损坏;
(3)引导面和限位面的设置避免接插头本体发生反向旋转;
(4)内部组件和分体式外壳旋转连接有利于在防止憋管的同时,同时避免线束插件与接插头本体之间的线束扭转缠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旋转式接插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接插头本体的结构视图;
图3是插接头本体的一种剖视图;
图4是固定上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限位圈的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中:1、接插头本体 101、连接端 102、线束尾端 103、第一卡扣 104、第二卡扣 105、内部组件 106、分体式外壳 107、线束 108、线束保护结构 109、单线密封结构 110、线束夹 111、橡胶圈 112、壳体内壁卡扣 2、固定上壳 201、固定部 202、旋转部 203、定位凸起 204、圆形通孔 3、限位圈 301、限位槽 302、限位面 303、引导面 4、线束插件 5、线束保护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的实施例1中,一种旋转式接插头结构,包括接插头本体1、线束保护套5、线束插件4,接插头本体1设置为“7”型结构,在接插头本体1上包括连接端101和线束尾端102,在接插头本体1内设置有线束107,而接插头本体1的连接端101通过线束107与线束插件4连接,线束保护套5连接在线束尾端102,还包括固定上壳2,固定上壳2上设置有固定部201和旋转部202,旋转部202与接插头本体1旋转连接,另外固定上壳2安装在接插头本体1折弯处,且连接端101端面与旋转部202平行设置,连接端101还与旋转部202同轴设置。
在本技术方案中,接插头本体1用于将传感器线束与转向机连接,通过接插头本体1旋转来改变接插头本体1与线束保护套5之间的角度,避免产生憋管现象,固定上壳2的设置对插接头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有效避免了接插头本体1在旋转时位置发生变化,还起到固定作用,即将旋转后的接插头本体1固定,避免其发生位置变化造成不便。在使用时,首先将接插头本体1插入到转向器输入端内壁,再将固定上壳2的固定部201安装在转向器壳体和传感器上盖之间,然后将转向器壳体与传感器上盖通过螺栓紧固固定,从而就将固定上壳2固定住,最后将接插头本体1进行旋转,由于接插头本体1设置为“7”型结构,而其中连接端101在旋转时并不发生位置变化,线束尾端102在旋转时由于是绕着连接端旋转,这就使线束尾端102发生了位置变化,而线束尾端102是连接线束保护套5,因此线束尾端与线束保护套5之间的角度也就发生了变化,即接插头本体1与线束保护套5之间的角度发生变化,有效避免了憋管现象,提高了线束保护套5的使用寿命。
此外,旋转部202设置为圆形通孔204,所述圆形通孔204套设在接插头本体1外。圆形通孔204的设置便于接插头本体1在旋转部202内旋转而不受到阻碍,便于接插头本体1与固定上壳2之间发生旋转,从而调节接插头本体1与线束保护套5之间的角度,提高线束保护套5使用寿命。
实施例2:
如图4所示,实施例2的技术方案与实施例1的技术方案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在旋转部202与接插头本体1连接处设置有控制接插头本体1单向旋转的限位结构,限位结构的设置有利于对旋转角度进行控制。限位结构包括固定在旋转部202的限位圈3和设置在接插头本体1上的限位齿,在限位圈3上设置有若干均匀排布的限位槽301,限位齿卡接在对应的限位槽301内,由于在实际情况中,接插头本体1只需要旋转45度以内的角度就可以避免憋管,旋转角度较小,而限位齿和限位槽301的设置就使插接头旋转的角度固定,接插头本体1的旋转角度与限位槽301对应的弧度相关,另外限位齿和限位槽301也起到了限位作用,使接插头本体1在旋转后固定。
实施例3:
如图5所示,实施例3的技术方案与实施例2的技术方案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在限位槽301内设置有引导面303和限位面302,引导面303用于引导限位齿转向运动,使接插头本体1旋转顺利,而限位面302的设置阻止了限位齿反向转动,引导面303和限位面302的设置使接插头本体1只能进行单向旋转,避免接插头本体1受到不可抗力时反向旋转造成不便。
实施例4:
实施例4的技术方案与实施例1的技术方案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将固定上壳2的固定部201设置为上壳卡扣,在上壳卡扣上还设置有定位凸起203,在将固定上壳2固定时,首先将上壳卡扣插入到转向机壳体与传感器上盖之间,再将转向机与传感器上盖紧固固定,使固定上壳2固定,而定位凸起203的设置便于固定上壳2确定其安装位置。
实施例5:
如图3所示,实施例5的技术方案与实施例1的技术方案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接插头本体1包括内部组件105、与内部组件105旋转连接的分体式外壳106,分体式外壳106套设在内部组件105外,并对内部组件105进行保护作用,内部组件105包括单线密封结构109、线束保护结构108和线束夹110,单线密封结构109固定在分体式外壳106内,而线束保护结构108上设置有用于单线通过的保护短裤,而保护端口113插接在单线密封结构109内,在接插头本体1发生旋转时,接插头本体1内的线束很容易会缠绕在一起,而单线密封结构109和线束保护结构108的设置将单线区分开来并单独进行密封,更好地保护了线束。
另外,分体式壳体上还设置了线束夹110,线束夹110用于固定线束。
实施例6:
实时例6的技术方案与实施例5的技术方案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内部组件105包括固定组件和旋转组件,固定组件和旋转组件旋转连接,其中固定组件设置在连接端,旋转组件设置在线束尾端,分体式外壳106包括与内部组件105旋转连接的连接端外壳、与旋转组件固定连接的线束尾端外壳,其中连接端外壳套设在固定组件外,由于在接插头本体1旋转时,线束插件4和接插头本体1之间的线束会发生扭转缠绕,为避免扭转角度过大造成线束损坏,在接插头本体1进行旋转时,固定组件不发生旋转,而连接端外壳套设在内部组件105外,并与固定组件旋转连接,因此连接端外壳以固定组件的中心轴为轴进行旋转,但位置不发生变化,另外旋转组件和线束尾端外壳也绕着固定组件的中心轴旋转,但是线束尾端发生位置变化,从而就可以对接插头本体1与线束保护套5之间的角度进行调整防止憋管,同时避免线束插件4与接插头本体1之间的线束扭转缠绕。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连接线束尾端外盖和旋转组件,在旋转组件上设置了第一卡扣103和第二卡扣104,线束尾端外盖通过第一卡扣103和第二卡扣104安装在旋转组件上。
进一步地,在连接端外壳上设置了壳体内壁卡扣112,接插头本体1通过壳体内壁卡扣112与转向机内壁连接。另外,为了保证接插头本体1与转向机壳体插接后的密封性,接线端外壳上设置了用于密封的橡胶圈111。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旋转式接插头结构,包括接插头本体(1)、线束保护套(5)、线束插件(4),所述接插头本体(1)包括连接端(101)和线束尾端(102),在所述接插头本体(1)内设置有线束(107),所述连接端(101)通过线束连接线束插件(4),所述线束尾端(102)连接线束保护套(5),其特征是,还包括用于固定接插头本体(1)的固定上壳(2),在所述固定上壳(2)上设置有固定部(201)和旋转部(202),所述旋转部(202)与接插头本体(1)旋转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转式接插头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旋转部(202)上设置有圆形通孔(204),所述旋转部(202)通过圆形通孔(204)套设在接插头本体(1)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转式接插头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固定部(201)上设置有上壳卡扣,所述上壳卡扣上设置有定位凸起(20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转式接插头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接插头本体(1)设置为“7”型结构,所述固定上壳(2)安装在接插头本体(1)的折弯处,所述连接端(101)与所述旋转部(202)同轴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一种旋转式接插头结构,其特征是,在所述旋转部(202)与接插头本体(1)连接处设置有控制接插头本体(1)单向旋转的限位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旋转式接插头结构,其特征是,所述限位结构包括固定在旋转部(202)的限位圈(3)和设置在接插头本体(1)上的限位齿,在所述限位圈(3)上设置有若干均匀排布的限位槽(301),所述限位齿卡接在对应的限位槽(301)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旋转式接插头结构,其特征是,在所述限位槽(301)内设置有用于引导限位齿转向运动的引导面(303)和用于避免接插头本体(1)反向旋转的限位面(302)。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一种旋转式接插头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接插头本体(1)包括用于固定线束的内部组件(105)、套设在内部组件(105)外的分体式外壳(106)。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旋转式接插头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内部组件(105)包括单线密封结构(109)、线束保护结构(108)和线束夹(110),所述单线密封结构(109)固定在分体式外壳(106)内,所述线束保护结构(108)上设有用于单线通过的保护端口(113),所述保护端口(113)插接在单线密封结构(109)内。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旋转式接插头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内部组件(105)包括旋转连接的固定组件和旋转组件,固定组件设置在接插头本体(1)的连接端(101),旋转组件设置在接插头本体(1)的线束尾端(102),所述分体式外壳(106)包括与内部组件(105)旋转连接的连接端外壳、与旋转组件固定连接的线束尾端外壳。
CN202020417893.0U 2020-03-27 2020-03-27 一种旋转式接插头结构 Active CN2117199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17893.0U CN211719924U (zh) 2020-03-27 2020-03-27 一种旋转式接插头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17893.0U CN211719924U (zh) 2020-03-27 2020-03-27 一种旋转式接插头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719924U true CN211719924U (zh) 2020-10-20

Family

ID=728349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417893.0U Active CN211719924U (zh) 2020-03-27 2020-03-27 一种旋转式接插头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71992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578018A (zh) 具有整体熔线的旋转连接器
CN211719924U (zh) 一种旋转式接插头结构
EP1996373A1 (en) Electric power tool with swivelled cable connection
CN107813338B (zh) 一种机器人关节连接机构
CN111276912B (zh) 一种小型电力工程施工用电缆接头的快速扭拧装置
CN205466306U (zh) 一种舵机
CN212690828U (zh) 一种紧凑型的半轴固定节护套
CN215774347U (zh) 自移动设备
CN206697671U (zh) 一种新能源电动车的充电枪
CN217705930U (zh) 一种汽车转向护套
CN209311509U (zh) Epb线束abs轮速传感器
CN220483264U (zh) 一种换向器、驻车制动系统及汽车
CN218258545U (zh) 一种滑板车的转向限位机构
CN219811747U (zh) 连接器及车辆
CN220253744U (zh) 一种电线旋转消除打拧装置
CN217302057U (zh) 带齿形防转密封管接头及汽车
CN206155424U (zh) 一种电动汽车驻车拉索支架
CN216598104U (zh) 一种无刷电机与电子调速器的免焊接接口
CN216886883U (zh) 一种汽车机械转向结构
CN211480464U (zh) 一种小歪径引线式时钟弹簧
CN219979898U (zh) 一种防水电缆对接式插头
CN219799840U (zh) 光纤连接器及其光纤连接头的穿墙保护装置
CN219119673U (zh) 具有保护结构的万向节
CN211579095U (zh) 一种电连接器防水弯式电缆罩
CN219927898U (zh) 一种摩托车电加热手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