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715574U - 离合器和摊铺机 - Google Patents

离合器和摊铺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715574U
CN211715574U CN202020313847.6U CN202020313847U CN211715574U CN 211715574 U CN211715574 U CN 211715574U CN 202020313847 U CN202020313847 U CN 202020313847U CN 211715574 U CN211715574 U CN 2117155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input shaft
clutch
supply device
oil supp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31384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秋宝
胡建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31384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7155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7155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7155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ydraulic Clutches, Magnetic Clutches, Fluid Clutches, And Fluid Joi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离合器和摊铺机。其中,离合器包括箱体;输入轴,可转动地连接于箱体,且至少部分输入轴由箱体向外伸出,输入轴的输入端能够与驱动装置传动连接;离合组件,离合组件的第一端与输入轴固定连接,离合组件的第二端用于输出动力,第二端可与第一端连接或断开,且在第二端与第一端连接时,实现第二端与输入轴之间的传动连接;供油装置,设于输入轴伸出箱体的一端,供油装置的驱动端与输入轴传动连接,且供油装置与离合组件相连通,其中,通过供油装置向离合组件供油,使第二端与第一端传动连接,通过离合组件向供油装置放油,使第二端与第一端断开。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降低驱动装置的启动难度,且离合器适用范围广。

Description

离合器和摊铺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传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离合器和一种摊铺机。
背景技术
目前,工程机械或工程车辆一般包括多个作业系统,动力都来源于自身发动机,例如摊铺机,工作时需要输料、分料、行走、振动等多个作业系统同时运行。发动机负载较大,增大了发动机的启动难度,特别是在低温、氧气稀薄的施工环境下,容易出现发动机无法启动的问题,影响正常施工。现有技术中提供了采用离合装置断开发动机与负载之间的连接以降低发动机启动难度的方案,但该方案中离合装置需通过外接液压系统供油,仍然需要在发动机与液压系统之间设置传动系统,离合装置需与发动机以及供油系统相配套,增大了加工和装配难度,离合装置的通用性较差,不利于控制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改善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离合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摊铺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离合器,包括:箱体;输入轴,可转动地连接于箱体,且至少部分输入轴由箱体向外伸出,输入轴的输入端能够与驱动装置传动连接;离合组件,离合组件的第一端与输入轴固定连接,离合组件的第二端用于输出动力,第二端可与第一端连接或断开,且在第二端与第一端连接时,实现第二端与输入轴之间的传动连接;供油装置,设于输入轴伸出箱体的一端,供油装置的驱动端与输入轴的输出端传动连接,且供油装置与离合组件相连通,其中,通过供油装置向离合组件供油,使第二端与第一端传动连接,通过离合组件向供油装置放油,使第二端与第一端断开。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技术方案,离合器包括箱体、输入轴、离合组件和供油装置。箱体用于提供支撑和保护,且离合器可通过箱体与驱动装置进行连接,以缩短离合器与驱动装置之间的距离。输入轴可转动地连接于箱体,且输入轴的输入端能够与驱动装置传动连接,以传递驱动装置的输出动力,其中,至少部分输入轴由箱体向外伸出,用于与供油装置相连接。离合组件的第一端与输入轴固定连接,并可随输入轴一同转动;离合组件的第二端用于向外输出动力。其中,第二端可与第一端连接或断开,使得离合组件可在连接状态和断开状态之间进行切换,从而实现驱动装置与负载之间的连接或断开。供油装置设于输入轴伸出箱体的一端,并与离合组件相连通,以使油液可在供油装置与离合组件之间流动,从而驱动离合组件在连接状态和断开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具体地,通过供油装置向离合组件供油,使第二端与第一端传动连接,使离合组件处于连接状态,可实现驱动装置与负载之间的动力传输;通过离合组件向供油装置放油,使第二端与第一端断开,使离合组件处于断开状态,可实现驱动装置与负载之间的断开。驱动装置启动前通过本方案的离合器断开驱动装置与负载之间的连接,可实现驱动装置的无负载启动,有利于降低驱动装置的启动难度,特别是在低温、氧气稀薄的施工环境下,可有效环节驱动装置气动困难的问题。其中,供油装置的驱动端与输入轴的输出端传动连接,以通过输入轴传输动力驱动供油装置工作,即实现离合器自带油源,无需外接油源,也无需对驱动装置加装驱动外接油源的连接结构,使得离合器可适用于不同型号的驱动装置,适用范围更广,通用性更强,有利于降低成本,同时,离合器连接方式简单,便于加工和装配。
需要说明的是,驱动装置可以是发动机,例如柴油发动机;供油装置可以是液压油泵。
可以理解,现有的液压控制离合器多采用外接供油装置,供油装置需与发动机相匹配,以便于从发动机取力,从而对发动机的选型产生一定的制约,且增加了系统整体的复杂程度。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离合器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离合组件包括:外齿圈,套设于输入轴沿径向的外侧,并与输入轴固定连接,外齿圈沿径向的外侧设有多个第一摩擦片,多个第一摩擦片沿轴向间隔设置;内齿圈,套设于输入轴沿径向的外侧,并与输入轴转动连接,内齿圈靠近外齿圈的一端沿轴向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摩擦片,且每个第二摩擦片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一摩擦片之间;活塞缸,设于外齿圈远离内齿圈的一端,活塞缸的活塞与第一摩擦片对应设置;弹性复位件,设于活塞与外齿圈之间,其中,活塞缸与供油装置相连通,在供油装置向活塞缸内供油时,活塞在油液的压力作用下朝向第一摩擦片移动,对第一摩擦片、第二摩擦片以及弹性复位件形成挤压,实现外齿圈与内齿圈之间的传动连接,在活塞缸向供油装置放油时,活塞在弹性复位件的弹力作用下向远离第一摩擦片的方向移动,解除第一摩擦片与第二摩擦片之间的压力作用,使外齿圈与内齿圈之间断开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离合组件包括外齿圈、内齿圈、活塞缸和弹性复位件。外齿圈套设于输入轴沿径向的外侧,并与输入轴固定连接,以随输入轴一同转动。内齿圈套设于出入轴沿径向的外侧,并与输入轴转动连接,使得内齿圈和输入轴可相对独立转动。其中,外齿圈沿径向的外侧设有多个第一摩擦片,且多个第一摩擦片沿轴向方向间隔设置;相应的,内齿圈靠近外齿圈的一端沿轴向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摩擦片,且每个第二摩擦片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一摩擦片之间,使第一摩擦片与第二摩擦片形成相间排列。活塞缸设于外齿圈远离内齿圈的一端,活塞缸的活塞与第一摩擦片对应设置,以通过活塞向外伸出,挤压第一摩擦片,使得第一摩擦片与第二摩擦片相贴合,以在外齿圈与输入轴一同转动时,利用第一摩擦片与第二摩擦片之间产生的摩擦力带动内齿圈一同转动,实现外齿圈与内齿圈之间的传动连接。弹性复位件设于活塞与外齿圈之间,用于活塞的复位。具体地,活塞缸与供油装置相连通,在供油装置向活塞缸内供油时,活塞在油液的压力作用下朝向第一摩擦片移动,通过挤压第一摩擦片和第二摩擦片使第一摩擦片与第二摩擦片之间产生摩擦力,实现内齿圈与外齿圈之间的传动连接,同时活塞向第一摩擦片移动对弹性复位件形成挤压,使弹性复位件产生弹性变形并具有恢复原状的运动趋势;在活塞缸向供油装置放油时,油液压力逐渐降低,活塞在弹性复位件的弹力作用下向远离第一摩擦片的方向移动,从而使第一摩擦片与第二摩擦片之间分离,使内齿圈与外齿圈之间断开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离合器还包括:配油盘,设于箱体与供油装置之间,并与箱体固定连接,配油盘上设有第一接口,第一接口通过管路与供油装置相连通;输入轴内设有第一油道,输入轴与第一接口对应的位置设有环形的第一凹槽,第一凹槽内设有连通第一凹槽与第一油道的第一油孔,其中,第一油道与活塞缸相连通,以实现活塞缸与供油装置之间的连通。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箱体与供油装置之间设置配油盘,用于连接供油装置,实现油液的流通。具体地,配油盘与箱体固定连接,且配有盘上设有第一接口,第一接口通过管路与供油装置相连通;输入轴内设有第一油道,输入轴与第一接口对应的位置设有换向的第一凹槽,且第一凹槽内设有第一油孔,使得供油装置中的油液可通过管路和第一接口流入第一凹槽内,并通过第一油孔流入第一油道内。其中,第一油道与活塞缸相连通,从而可使油液在活塞缸与供油装置之间进行流通,进而通过油液压力作用以及弹性复位件的弹力作用实现活塞的伸缩运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配油盘设有第二接口,第二接口通过管路与供油装置相连通;输入轴内设有第二油道,输入轴与第二接口对应的位置设有环形的第二凹槽,第二凹槽内设有连通第二凹槽与第二油道的第二油孔,其中,第二油道与第一油道相隔绝,且第二油道通过连接油孔与箱体中的多个润滑点相连通,以使供油装置可通过第二油道向润滑点供应润滑油。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配油盘设有第一接口,第二接口通过管路与供油装置向相连通;输入轴内设有第二油道,输入轴与第二接口对应的位置设有换向的第二凹槽,且第二凹槽内设有第二油孔,用于连通第二凹槽与第二油道,从而使得供油装置中的润滑油可通过管路和第二接口流入第二凹槽内,并通过第二油孔流入第二油道内。其中,第二油道通过连接油孔与箱体中的多个润滑点相连通,以利用第二油道内的润滑油对多个润滑点进行润滑。此外,第二油道与第一油道相隔绝,以放置第一油道内的油液与第二油道内的润滑油发生混合。本方案可利用离合器自带的供油装置,为润滑点提供润滑油,无需外接润滑油系统,简化了离合器的整体结构,进一步扩大离合器的适用范围,可装配于不同型号的驱动装置。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输入轴与箱体之间通过第一轴承可转动连接;输入轴与内齿圈之间通过第二轴承可转动连接,其中,第二油道与第一轴承之间设有连接油孔,和/或第二油道与第二轴承之间设有连接油孔。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输入轴与箱体之间设有第一轴承,以使输入轴通过第一轴承与箱体实现可转动连接;输入轴与内齿圈之间设有第二轴承,使输入轴通过第二轴承与内齿圈之间实现可转动连接。其中,通过在第二油道与第一轴承之间设有连接油孔,以使第二油道中的润滑油可通过连接油孔流入第一轴承,对第一轴承进行润滑,有利于第一轴承的使用寿命;类似的,通过在第二油道与第二轴承之间设有连接油孔,可使第二油道中的润滑油可流入第二轴承,对第二轴承进行润滑,有利于延长第二轴承的使用寿命。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弹性复位件为复位弹簧,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摩擦片和活塞相抵,其中,复位弹簧与第二油道之间设有连接油孔。
在该技术方案中,弹性复位件具体为复位弹簧,通过设置复位弹簧的一端与第一摩擦片相抵,另一端与活塞相抵,以在活塞朝向第一摩擦片移动时对复位弹簧形成压缩,使复位弹簧产生弹性形变,并具有恢复原状的运动趋势,以在活塞缸内的油液压力降低后,复位弹簧恢复原状,同时通过弹力作用驱动活塞向远离第一摩擦片的方向移动,实现复位。其中,通过设置复位弹簧与第二油道之间设有连接油孔,有使得润滑油可流入复位弹簧所在的腔室,以起到润滑作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离合器还包括:安装座,设于配油盘与供油装置之间,且安装座的两端分别与配油盘和供油装置可拆卸连接,其中,安装座为中空结构,输入轴靠近供油装置的一端与供油装置的驱动端在安装座内传动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配油盘与供油装置之间设有安装座,起到连接和保护的作用。具体地,安装座的一端与配油盘可拆卸连接,另一端与供油装置可拆卸连接,通过安装座使供油装置与离合器的主体实现连接。其中,安装座内部为中空结构,输入轴靠近供油装置的一端与供油装置的驱动端在安装座内实现传动连接,从而通过安装座对输入轴与驱动端起到保护作用,同时可防止输入轴转动过程中与外界物体发生接触造成损伤。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离合器还包括:花键套,设于安装座内,花键套与输入轴固定连接,花键套设有内花键;供油装置的驱动端设有可与内花键相配合的外花键,通过外花键与内花键的配合,实现输入轴与供油装置的驱动端之间的传动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安装座内设置有花键套,用于连接输入轴与供油装置的驱动端。具体地,花键套的一端与输入轴固定连接,另一端设有轴孔,轴孔的内壁面设有内花键;供油装置的驱动端伸入至轴孔中,且驱动端设有外花键,通过内花键与外花键相配合,实现输入轴与供油装置的驱动端之间的传动连接,以通过输入轴向供油装置输出动力,驱动供油装置工作。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技术方案中提供了一种摊铺机,包括:摊铺机车体;至少一个作业系统,与摊铺机车体相连接;发动机,设于摊铺机车体内;如上述第一方面技术方案中任一项离合器,离合器的输入轴与发动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离合器的内齿圈与作业系统传动连接,以通过离合器实现发动机与作业系统之间的传动连接或断开。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技术方案,摊铺机包括摊铺机车体、至少一个作业系统、发动机和上述第一方面技术方案中任一项的离合器。摊铺机内设有发动机,作业系统与摊铺机车体相连接,以通过发动机向作业系统提供动力,驱动摊铺机车体行驶并进行施工作业。通过设置离合器的输入轴与发动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离合器的内齿圈与作业系统传动连接,以通过离合器的状态切换,实现发动机与作业系统之间的传动连接或断开,从而可在发动机气动前,断开发动机与作业系统之间的连接,降低发动机的启动难度,而在发动机启动后并保持正常运转后,再通过离合器实现发动机与作业系统之间的传动连接,驱动作业系统工作,特别是在低温、氧气稀薄的施工环境下,可有效缓解发动机启动困难的问题。同时,离合器自带供油装置,无需外接油源,可适用于不同型号的发动机,增强了离合器的通用性,有助于降低摊铺机的制造成本。其中,作业系统可以是行驶、输料、分料、熨平板加热、振捣、振动等系统,还可以是摊铺机的其他系统。此外,本方案中的摊铺机还应具有上述第一方面技术方案中的离合器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离合器的箱体为摊铺机的齿轮箱,齿轮箱中设有与作业系统传动连接的齿轮;离合器中离合组件的第二端上设有可与齿轮啮合的齿,且第二端通过齿与齿轮相啮合。
在该技术方案中,离合器的箱体具体为摊铺机的齿轮箱,且齿轮箱内设有与作业系统传动连接的齿轮,离合器中离合组件的第二端上设有可与齿轮相啮合的齿,以使第二端齿轮相啮合,以在离合器处于连接状态时,实现发动机与作业系统之间的传动连接。本方案利用摊铺机自带的齿轮箱,实现了离合器与摊铺机的装配,进一步简化了摊铺机的整体结构,便于离合器与发动机以及作业系统之间的连接,降低了制造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离合器的局部剖视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离合器的局部剖视图;
图3示出了图2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离合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离合器的局部剖视图;
图6示出了图5中B部分的放大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离合器的局部剖视图。
其中,图1至图7中附图标记与部件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
1箱体,2输入轴,211第一凹槽,212第一油道,213第一油孔,221第二凹槽,222第二油道,223第二油孔,23连接油孔,3离合组件,31第一端,32第二端,33外齿圈,331第一摩擦片,34内齿圈,341连接套,342第二摩擦片,35活塞缸,351活塞,36复位弹簧,371第一轴承,372第二轴承,4液压油泵,41驱动端,5配油盘,51第一接口,52第二接口,53密封圈,6安装座,7花键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7描述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离合器和摊铺机。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离合器,如图1所示,包括箱体1(图中省略了箱体1的部分结构)、输入轴2、离合组件3和液压油泵4。输入轴2穿过箱体1,并与箱体1转动连接;输入轴2的一端能够与发动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另一端由箱体1内向外伸出。离合组件3设于箱体1内,并套设于输入轴2沿径向的外侧,离合组件3的第一端31与输入轴2固定连接,离合组件3的第二端32用于向外输出动力,并与输入轴2转动连接;第二端32可与第一端31连接或断开,且在第二端32与第一端31连接时,第二端32可随输入轴2一同转动,从而向负载传输发动机的输出动力。液压油泵4设于输入轴2伸出箱体1的一端,液压油泵4的驱动端41与输入轴2的输出端传动连接,且液压油泵4与离合组件3相连通,以通过输入轴2的转动驱动液压油泵4工作,进而实现液压油泵4与离合组件3之间的油液流动。其中,发动机启动之前,通过离合组件3向液压油泵4放油,驱动离合组件3的第二端32与第一端31断开,使发动机与负载之间断开,可降低发动机的启动难度;在发动机启动后并进入稳定运转状态后,通过液压油泵4向离合组件3供油,驱动离合组件3的第二端32与第一端31传动连接,进而实现发动机向负载输出动力。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离合器,如图1所示,包括箱体1(图中省略了箱体1的部分结构)、输入轴2、离合组件3和液压油泵4。输入轴2穿过箱体1,并通过第一轴承371与箱体1转动连接;输入轴2的一端能够与发动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另一端由箱体1内向外伸出。离合组件3设于箱体1内,并套设于输入轴2沿径向的外侧,离合组件3包括外齿圈33、内齿圈34、活塞缸35和复位弹簧36。外齿圈33、内齿圈34和活塞缸35均套设于输入轴2的外侧,其中,如图3所示,外齿圈33和活塞缸35与输入轴2固定连接,可随输入轴2一同转动,内齿圈34通过第二轴承372与输入轴2转动连接。具体地,外齿圈33沿径向的外侧设有多个第一摩擦片331,且多个第一摩擦片331沿轴向方向间隔设置;内齿圈34靠近外齿圈33的一端设有连接套341,连接套341的内壁面上设有多个第二摩擦片342,多个第二摩擦片342沿轴向方向间隔设置,且每个第二摩擦片342均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一摩擦片331之间,从而使第一摩擦片331和第二摩擦片342形成相间排列;在第一摩擦片331未受挤压时,第一摩擦片331与第二摩擦片342之间存在间隙,使得第一摩擦片331随外齿圈33转动时不会对第二摩擦片342造成影响。活塞缸35设于外齿圈33远离内齿圈34的一端,且活塞缸35的活塞351与第一摩擦片331对应设置,活塞缸35与液压油泵4相连通。复位弹簧36设于外齿圈33与活塞351之间,且复位弹簧36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摩擦片331和活塞351相抵。液压油泵4设于输入轴2伸出箱体1的一端,液压油泵4的驱动端41与输入轴2的输出端传动连接,以通过输入轴2的转动驱动液压油泵4工作,进而实现液压油泵4与离合组件3之间的油液流动。
在液压油泵4向活塞缸35供油时,活塞351受到油液压力向外伸出,对第一摩擦片331形成挤压,使第一摩擦片331与第二摩擦片342贴合,产生摩擦力,以通过摩擦力作用带动内齿圈34随外齿圈33一同转动,同时,活塞351使复位弹簧36形成压缩,产生恢复原状的运动趋势。在活塞缸35向液压油泵4放油时,油液压力降低,活塞351在复位弹簧36的弹力作用下向远离第一摩擦片331的方向移动,第一摩擦片331与第二摩擦片342分离,使外齿圈33与内齿圈34断开连接。其中,发动机启动之前,通过活塞缸35向液压油泵4放油,驱动外齿圈33与内齿圈34断开连接,使发动机与负载之间断开动力传输,可降低发动机的启动难度;在发动机启动后并进入稳定运转状态后,通过液压油泵4向活塞缸35供油,驱动外齿圈33与内齿圈34之间形成传动连接,进而实现发动机向负载输出动力。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离合器,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改进。如图4所示,离合器还包括配油盘5,设于箱体1与液压油泵4之间,并套设于输入轴2的外侧,配油盘5与箱体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配油盘5设有第一接口51,第一接口51通过管路与液压油泵4相连通。如图5和图6所示,输入轴2上与第一接口51对应的位置沿输入轴2的圆周方向设有环形的第一凹槽211,第一凹槽211与第一接口51连通。输入轴2内设有沿轴向方向延伸的第一油道212,第一油道212与第一凹槽211之间通过第一油孔213相连通,第一油道212与活塞缸35通过连接油孔23相连通,从而使活塞缸35与液压油泵4之间形成连通,油液可在液压油泵4与活塞缸35之间流动,从而通过油液压力的变化以及复位弹簧36的弹力作用实现外齿圈33与内齿圈34之间连接或断开。
进一步地,如图5和图6所示,配油盘5上还设有第二接口52,第二接口52与液压油泵4相连通。输入轴2与第二接口52对应的位置设有沿圆周方向设置的换向的第二凹槽221,第二凹槽221与第二接口52连通。输入轴2内设有沿轴向方向延伸的第二油道222,第二油道222通过第二油孔223与第二凹槽221相连通,从而使第二油道222与液压油泵4之间形成连通,使得液压油泵4可向第二油道222内输入润滑油。第二油道222通过连接油孔23与第二轴承372相连通,以使第二油道222内的润滑油可流入第二轴承372,以对第二轴承372进行润滑。其中,第二油道222与第一油道212相隔绝。输入轴2与配油盘5之间设有三个环形的密封圈53,分别沿输入轴2的轴向方向设于第一凹槽211与箱体1之间、第一凹槽211与第二凹槽221之间以及第二凹槽221与输入轴2的端面之间,以对油液进行密封。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离合器,在实施例三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改进。如图7所示,离合器还包括安装座6。安装座6为中空结构,设于配油盘5与液压油泵4之间,安装座6的两端分别与配油盘5和液压油泵4可拆卸连接。输入轴2靠近液压油泵4的一端伸入安装底座内,并与液压油泵4的驱动端41传动连接,从而通过输入轴2向液压油泵4传输动力,驱动液压油泵4工作。
进一步地,输入轴2与液压油泵4的驱动端41连接的一端设有花键套7,花键套7与输入轴2固定连接,花键套7朝向液压油泵4的一端设有轴孔,轴孔的内侧壁面设有内花键,相应地,液压油泵4的驱动端41为设有外花键的驱动轴,驱动轴伸入至轴孔内,并通过外花键与内花键的配合,实现输入轴2与液压油泵4之间的传动连接。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离合器,包括箱体1、输入轴2、离合组件3、液压油泵4、配油盘5和安装座6。
如图2所示,输入轴2穿过箱体1(图中省略了箱体1的部分结构),并通过第一轴承371与箱体1转动连接;输入轴2的一端能够与发动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另一端由箱体1内向外伸出。离合组件3设于箱体1内,并套设于输入轴2沿径向的外侧。配油盘5、安装座6和液压油泵4设于输入轴2伸出箱体1的一端,液压油泵4与离合组件3相连通,且输入轴2与液压油泵4的驱动端41与输入轴2的输出端传动连接,以通过输入轴2的转动驱动液压油泵4工作,进而实现液压油泵4与离合组件3之间的油液流动。
具体地,如图2所示,离合组件3包括外齿圈33、内齿圈34、活塞缸35和复位弹簧36。外齿圈33、内齿圈34和活塞缸35均套设于输入轴2的外侧,其中,如图3所示,外齿圈33和活塞缸35与输入轴2固定连接,可随输入轴2一同转动,内齿圈34通过第二轴承372与输入轴2转动连接。具体地,外齿圈33沿径向的外侧设有多个第一摩擦片331,且多个第一摩擦片331沿轴向方向间隔设置;内齿圈34靠近外齿圈33的一端设有连接套341,连接套341的内壁面上设有多个第二摩擦片342,多个第二摩擦片342沿轴向方向间隔设置,且每个第二摩擦片342均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一摩擦片331之间,从而使第一摩擦片331和第二摩擦片342形成相间排列;在第一摩擦片331未受挤压时,第一摩擦片331与第二摩擦片342之间存在间隙,使得第一摩擦片331随外齿圈33转动时不会对第二摩擦片342造成影响。活塞缸35设于外齿圈33远离内齿圈34的一端,且活塞缸35的活塞351与第一摩擦片331对应设置,活塞缸35与液压油泵4相连通。复位弹簧36设于外齿圈33与活塞351之间,且复位弹簧36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摩擦片331和活塞351相抵。
如图4所示,配油盘5设于箱体1与液压油泵4之间,并套设于输入轴2的外侧,配油盘5与箱体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配油盘5设有第一接口51和第二接口52,第一接口51和第二接口52分别通过管路与液压油泵4相连通,第一接口51用于控制油液的流通,第二接口52用于润滑油液的流通。如图5和图6所示,输入轴2上与第一接口51对应的位置沿输入轴2的圆周方向设有环形的第一凹槽211,第一凹槽211与第一接口51连通。输入轴2内设有沿轴向方向延伸的第一油道212,第一油道212与第一凹槽211之间通过第一油孔213相连通,第一油道212与活塞缸35通过连接油孔23相连通,从而使活塞缸35与液压油泵4之间形成连通,油液可在液压油泵4与活塞缸35之间流动,从而通过油液压力的变化以及复位弹簧36的弹力作用实现外齿圈33与内齿圈34之间连接或断开。输入轴2与第二接口52对应的位置设有沿圆周方向设置的换向的第二凹槽221,第二凹槽221与第二接口52连通。输入轴2内设有沿轴向方向延伸的第二油道222,第二油道222通过第二油孔223与第二凹槽221相连通,从而使第二油道222与液压油泵4之间形成连通,使得液压油泵4可向第二油道222内输入润滑油。第二油道222通过连接油孔23与第二轴承372相连通,以使第二油道222内的润滑油可流入第二轴承372,以对第二轴承372进行润滑。其中,第二油道222与第一油道212相隔绝。输入轴2与配油盘5之间设有三个环形的密封圈53,分别沿输入轴2的轴向方向设于第一凹槽211与箱体1之间、第一凹槽211与第二凹槽221之间以及第二凹槽221与输入轴2的端面之间,以对油液进行密封。
如图7所示,安装座6为中空结构,设于配油盘5与液压油泵4之间,安装座6的两端分别与配油盘5和液压油泵4可拆卸连接。输入轴2靠近液压油泵4的一端伸入安装底座内,并与液压油泵4的驱动端41传动连接,具体地,输入轴2与液压油泵4的驱动端41连接的一端设有花键套7,花键套7与输入轴2固定连接,花键套7朝向液压油泵4的一端设有轴孔,轴孔的内侧壁面设有内花键,相应地,液压油泵4的驱动端41为设有外花键的驱动轴,驱动轴伸入至轴孔内,并通过外花键与内花键的配合,实现输入轴2与液压油泵4之间的传动连接,从而通过输入轴2向液压油泵4传输动力,驱动液压油泵4工作。
在液压油泵4通过第一接口51及第一油道212向活塞缸35供油时,活塞351受到控制油液的压力向外伸出,对第一摩擦片331形成挤压,使第一摩擦片331与第二摩擦片342贴合,产生摩擦力,以通过摩擦力作用带动内齿圈34随外齿圈33一同转动,同时,活塞351使复位弹簧36形成压缩,产生恢复原状的运动趋势。在活塞缸35通过第一油道212及第一接口51向液压油泵4放油时,控制油液的压力降低,活塞351在复位弹簧36的弹力作用下向远离第一摩擦片331的方向移动,第一摩擦片331与第二摩擦片342分离,使外齿圈33与内齿圈34断开连接。其中,发动机启动之前,通过活塞缸35向液压油泵4放油,驱动外齿圈33与内齿圈34断开连接,使发动机与负载之间断开动力传输,可降低发动机的启动难度;在发动机启动后并进入稳定运转状态后,通过液压油泵4向活塞缸35供油,驱动外齿圈33与内齿圈34之间形成传动连接,进而实现发动机向负载输出动力。
实施例六
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摊铺机,包括摊铺机车体、发动机、至少一个作业系统以及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的离合器。摊铺机车体连接有至少一个作业系统,以通过至少一个作业系统实现摊铺作业施工。摊铺机车体内设有发动机,以提供摊铺机车体移动以及施工作业所需的动力。离合器的输入轴2与发动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离合器中离合组件3的第一端31与输入轴2固定连接,离合组件3的第二端32与作业系统传动连接,从而通过离合组件3的第一端31与第二端32连接或断开,实现发动机与作业系统之间的传动连接或断开,以在发动机启动之前,通过离合器断开发动机与作业系统之间的连接,以降低发动机的启动难度,而在发动机启动后并进入稳定运行状态时,通过离合器使发动机与作业系统形成传动连接,使发动机向作业系统正常输出动力,实现作业系统的施工作业。其中,摊铺机通过离合器中的液压油泵4提供驱动离合组件3的控制油液,无需外接油源。
需要说明的是,作业系统可以是行驶、输料、分料、熨平板加热、振捣、振动等系统,还可以是摊铺机的其他系统。此外,本方案中的摊铺机还应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离合器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七
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摊铺机,包括摊铺机车体、发动机、至少一个作业系统以及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的离合器。摊铺机车体连接有至少一个作业系统,以通过至少一个作业系统实现摊铺作业施工。摊铺机车体内设有发动机,以提供摊铺机车体移动以及施工作业所需的动力。离合器的输入轴2与发动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离合器中离合组件3的第一端31与输入轴2固定连接;离合器的箱体1为摊铺机自带的齿轮箱,齿轮箱中设有与作业系统传动连接的齿轮,离合器中离合组件3的第二端32设有可与齿轮啮合的齿,第二端32与齿轮箱中的齿轮相啮合。通过离合组件3的第一端31与第二端32之间的连接或断开,实现发动机与作业系统之间的传动连接或断开,以在发动机启动之前,通过离合器断开发动机与作业系统之间的连接,以降低发动机的启动难度,而在发动机启动后并进入稳定运行状态时,通过离合器使发动机与作业系统形成传动连接,使发动机向作业系统正常输出动力,实现作业系统的施工作业。其中,摊铺机通过离合器中的液压油泵4提供驱动离合组件3的控制油液,无需外接油源。
需要说明的是,作业系统可以是行驶、输料、分料、熨平板加热、振捣、振动等系统,还可以是摊铺机的其他系统。此外,本方案中的摊铺机还应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离合器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使驱动装置与负载之间连接或断开,实现驱动装置的无负载启动,有利于降低驱动装置的启动难度,同时,离合器自带油源,无需外接油源,适用范围更广,通用性更强,有利于降低成本。另外,离合器连接方式简单,便于加工和装配。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离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1);
输入轴(2),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箱体(1),且至少部分所述输入轴(2)由所述箱体(1)向外伸出,所述输入轴(2)的输入端能够与驱动装置传动连接;
离合组件(3),所述离合组件(3)的第一端(31)与所述输入轴(2)固定连接,所述离合组件(3)的第二端(32)用于输出动力,所述第二端(32)可与所述第一端(31)连接或断开,且在所述第二端(32)与所述第一端(31)连接时,实现所述第二端(32)与所述输入轴(2)之间的传动连接;
供油装置,设于所述输入轴(2)伸出所述箱体(1)的一端,所述供油装置的驱动端与所述输入轴(2)的输出端传动连接,且所述供油装置与所述离合组件(3)相连通,
其中,通过所述供油装置向所述离合组件(3)供油,使所述第二端(32)与所述第一端(31)传动连接,通过所述离合组件(3)向所述供油装置放油,使所述第二端(32)与所述第一端(31)断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组件(3)包括:
外齿圈(33),套设于所述输入轴(2)沿径向的外侧,并与所述输入轴(2)固定连接,所述外齿圈(33)沿径向的外侧设有多个第一摩擦片(331),多个所述第一摩擦片(331)沿轴向间隔设置;
内齿圈(34),套设于所述输入轴(2)沿径向的外侧,并与所述输入轴(2)转动连接,所述内齿圈(34)靠近所述外齿圈(33)的一端沿轴向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摩擦片(342),且每个所述第二摩擦片(342)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摩擦片(331)之间;
活塞缸(35),设于所述外齿圈(33)远离所述内齿圈(34)的一端,所述活塞缸(35)的活塞(351)与所述第一摩擦片(331)对应设置;
弹性复位件,设于所述活塞(351)与所述外齿圈(33)之间,
其中,所述活塞缸(35)与所述供油装置相连通,在所述供油装置向所述活塞缸(35)内供油时,所述活塞(351)在油液的压力作用下朝向所述第一摩擦片(331)移动,对所述第一摩擦片(331)、所述第二摩擦片(342)以及所述弹性复位件形成挤压,实现所述外齿圈(33)与所述内齿圈(34)之间的传动连接,在所述活塞缸(35)向所述供油装置放油时,所述活塞(351)在所述弹性复位件的弹力作用下向远离所述第一摩擦片(331)的方向移动,解除所述第一摩擦片(331)与所述第二摩擦片(342)之间的压力作用,使所述外齿圈(33)与所述内齿圈(34)之间断开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合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配油盘(5),设于所述箱体(1)与所述供油装置之间,并与所述箱体(1)固定连接,所述配油盘(5)上设有第一接口(51),所述第一接口(51)通过管路与所述供油装置相连通;
所述输入轴(2)内设有第一油道(212),所述输入轴(2)与所述第一接口(51)对应的位置设有环形的第一凹槽(211),所述第一凹槽(211)内设有连通所述第一凹槽(211)与所述第一油道(212)的第一油孔(213),
其中,所述第一油道(212)与所述活塞缸(35)相连通,以实现所述活塞缸(35)与所述供油装置之间的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离合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油盘(5)设有第二接口(52),所述第二接口(52)通过管路与所述供油装置相连通;
所述输入轴(2)内设有第二油道(222),所述输入轴(2)与所述第二接口(52)对应的位置设有环形的第二凹槽(221),所述第二凹槽(221)内设有连通所述第二凹槽(221)与所述第二油道(222)的第二油孔(223),
其中,所述第二油道(222)与所述第一油道(212)相隔绝,且所述第二油道(222)通过连接油孔(23)与所述箱体(1)中的多个润滑点相连通,以使所述供油装置可通过所述第二油道(222)向所述润滑点供应润滑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离合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入轴(2)与所述箱体(1)之间通过第一轴承(371)可转动连接;
所述输入轴(2)与所述内齿圈(34)之间通过第二轴承(372)可转动连接,
其中,所述第二油道(222)与所述第一轴承(371)之间设有所述连接油孔(23),和/或所述第二油道(222)与所述第二轴承(372)之间设有所述连接油孔(23)。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离合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复位件为复位弹簧(36),所述复位弹簧(36)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摩擦片(331)和所述活塞(351)相抵,
其中,所述复位弹簧(36)与所述第二油道(222)之间设有连接油孔(23)。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离合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安装座(6),设于所述配油盘(5)与所述供油装置之间,且所述安装座(6)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配油盘(5)和所述供油装置可拆卸连接,
其中,所述安装座(6)为中空结构,所述输入轴(2)靠近所述供油装置的一端与所述供油装置的驱动端在所述安装座(6)内传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离合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花键套(7),设于所述安装座(6)内,所述花键套(7)与所述输入轴(2)固定连接,所述花键套(7)设有内花键;
所述供油装置的驱动端设有可与所述内花键相配合的外花键,通过所述外花键与所述内花键的配合,实现所述输入轴(2)与所述供油装置的驱动端之间的传动连接。
9.一种摊铺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摊铺机车体;
至少一个作业系统,与所述摊铺机车体相连接;
发动机,设于所述摊铺机车体内;
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离合器,所述离合器的输入轴(2)与所述发动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所述离合器的内齿圈(34)与所述作业系统传动连接,以通过所述离合器实现所述发动机与所述作业系统之间的传动连接或断开。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摊铺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离合器的箱体(1)为所述摊铺机的齿轮箱,所述齿轮箱中设有与所述作业系统传动连接的齿轮;
所述离合器中离合组件(3)的第二端(32)上设有可与所述齿轮啮合的齿,且所述第二端(32)通过所述齿与所述齿轮相啮合。
CN202020313847.6U 2020-03-13 2020-03-13 离合器和摊铺机 Active CN2117155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13847.6U CN211715574U (zh) 2020-03-13 2020-03-13 离合器和摊铺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13847.6U CN211715574U (zh) 2020-03-13 2020-03-13 离合器和摊铺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715574U true CN211715574U (zh) 2020-10-20

Family

ID=733969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313847.6U Active CN211715574U (zh) 2020-03-13 2020-03-13 离合器和摊铺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71557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930293B1 (ko) 드라이브 쓰루우 크랭크샤프트 조립체
JP5499998B2 (ja) 駆動力伝達装置
CN102099594B (zh) 双离合器
JP2010260383A (ja) 4輪駆動車用駆動力伝達装置
CN104797817A (zh) 具有用于其汽缸执行的改进结构的液压设备
US7832538B2 (en) Complete power PTO disconnect assembly
CN102248886B (zh) 驱动力传递装置
CN211715574U (zh) 离合器和摊铺机
US20210324921A1 (en) Clutch device
CN111237357A (zh) 离合器和摊铺机
KR100909311B1 (ko) 기어 펌프를 가진 클러치 어셈블리
US10184528B2 (en) Coupling, drive assembly and associated method
CN113464585B (zh) 用于混合动力驱动装置的离合组件及混合动力驱动装置
CN203258027U (zh) 一种带制动器的离合增速齿轮箱
CN114233768B (zh) 一种纵置混动变速箱的湿式离合器
CN215720355U (zh) 一种拖拉机湿式离合器输出装置
CN215720356U (zh) 一种用于拖拉机动力输出轴的湿式离合器输出结构
CN111255879A (zh) 分动箱和具有分动箱的工程机械
CN217107216U (zh) 发动机动力输出系统、发动机液压泵总成及液压推土机
CN218971770U (zh) 冷剪机离合制动系统和冷剪机
JPH0747621Y2 (ja) 油圧クラッチ装置
CN208951282U (zh) 液压连接板、用于离合器机构的致动系统以及离合器机构
WO2015041587A1 (en) Pump unit for a power take-off, power take-off for a take-off module, take-off unit and a vehicle including a power take-off
JP2004138116A (ja) クラッチ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動力伝達装置
CN115789196A (zh) 冷剪机离合制动系统和冷剪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