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679632U - 一种扳手防反铆合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扳手防反铆合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679632U
CN211679632U CN201922345632.2U CN201922345632U CN211679632U CN 211679632 U CN211679632 U CN 211679632U CN 201922345632 U CN201922345632 U CN 201922345632U CN 211679632 U CN211679632 U CN 2116796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ckle
upper die
base
spanner
wren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34563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渝
余小建
滕国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Yiming Mould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Longhu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Longhu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Longhu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34563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6796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6796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6796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sertion Pins And Rive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扳手铆合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扳手防反铆合模具,包括下模座、设于下模座的顶面并用于承载扳手的仿形固定座、设于仿形固定座的顶面的下导向契、滑动设于上模座并位于仿形固定座的上方的上模座、设于上模座的底面并用于对卡扣进行定位的仿形定位件、滑动设于上模座并用于承载卡扣的承载件及装设于上模座并用于驱动承载件复位的复位组件,承载件设有与下导向契滑动配合的上导向契。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通过仿形固定座对扳手进行承载,避免扳手反装而导致卡扣与扳手铆合错误,又通过仿形定位件和承载件配合以对卡扣进行定位,保证了卡扣的位置精度和稳定性,提高了卡扣与扳手铆合的合格率及质量,且操作方便,铆合的效率高。

Description

一种扳手防反铆合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扳手铆合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扳手防反铆合模具。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人工将卡扣与扳手铆合,采用该铆合方式,不但劳动强度大,人工成本高,铆合效率低,且操作人员疲劳后容易出现卡扣与扳手反向铆合的现象,导致铆合的合格率低,且人工铆合的精度较低,难以保证压铆的质量。因此,缺陷十分明显,亟需提供一种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卡扣与扳手铆合的合格率及质量的扳手防反铆合模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扳手防反铆合模具,其包括下模座、装设于下模座的顶面并用于承载扳手的仿形固定座、设置于仿形固定座的顶面的下导向契、滑动设置于上模座并位于仿形固定座的上方的上模座、装设于上模座的底面并用于对卡扣进行定位的仿形定位件、滑动设置于上模座并用于承载卡扣的承载件及装设于上模座并用于驱动承载件复位的复位组件,所述承载件设置有与下导向契滑动配合的上导向契。
进一步地,所述仿形固定座设置有用于容置扳手的扳手仿形腔。
进一步地,所述仿形定位件的底端设置有用于容设卡扣的顶端的仿形定位腔。
进一步地,所述承载件包括滑动设置于上模座的底面的滑动块及连接于滑动块并用于将卡扣的顶端夹紧于仿形定位件的滑动夹头,所述上导向契设置于滑动块的底端,所述滑动夹头设置有用于供卡扣的底端突伸出滑动夹头外的缺口,所述复位组件与滑动块驱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滑动夹头远离滑动块的一端设置有两个承载臂,两个承载臂围设成缺口。
进一步地,所述仿形固定座的顶面凹设有用于抵触滑动块的限位台阶。
进一步地,所述复位组件包括装设于上模座的挡块及设置于挡块与承载件之间的弹性复位件。
进一步地,所述上模座包括与下模座滑动连接的上模板及装设于上模板的底面的上固定座,所述上固定座的底部设置有滑槽,所述承载件的顶部设置有与滑槽滑动配合的滑轨,所述仿形定位件与上固定座可拆卸地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下模座包括下模板及装设于下模板的导柱,所述上模座与导柱滑动连接,所述仿形固定座装设于上模板。
进一步地,所述下导向契可拆卸地装设于仿形固定座,所述下导向契的顶端设置有第一导斜面,所述第一导斜面突伸出仿形固定座的顶面,所述上导向契为与第一导斜面滑动配合的第二导斜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实际使用时,将待铆合的扳手按照正确的方向放置在仿形固定座上,再将卡扣的顶端插装于仿形定位件内,仿形定位件对卡扣的位置进行准确定位,且承载件对卡扣进行承载,以防止卡扣从仿形定位件上掉下,然后冲压机的上模驱动上模座靠近下模座移动,使得承载件和仿形定位件将卡扣的底端插装于仿形固定座所承载的扳手的铆合孔内,同时随着承载件和仿形定位件的慢慢下移,通过上导向契与下导向契抵触配合,使得承载件朝远离仿形固定座的方向移动,使得承载件慢慢释放卡扣,直至卡扣完全铆合在扳手的铆合孔内,从而实现了卡扣与扳手的铆合。完成铆合后,冲压机的上模驱动上模座远离下模座移动并复位,最后复位组件驱动承载件靠近仿形定位件移动并复位,以便于承载件与仿形定位件配合以对下一个卡扣进行定位。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通过仿形固定座对扳手进行承载,避免扳手反装而导致卡扣与扳手铆合错误,又通过仿形定位件和承载件配合以对卡扣进行定位,保证了卡扣的位置精度和稳定性,提高了卡扣与扳手铆合的合格率及质量,且操作方便,铆合的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装设有卡扣和扳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下模座;11、下模板;12、导柱;2、仿形固定座;21、扳手仿形腔;22、限位台阶;23、定位孔;3、下导向契;31、第一导斜面;4、上模座;41、上模板;42、上固定座;43、滑槽;5、仿形定位件;51、仿形定位腔;6、承载件;61、滑动块;62、滑动夹头;63、缺口;64、承载臂;65、导向槽;66、滑轨;67、第二导斜面;68、定位槽;69、定位块;7、复位组件;71、挡块;72、弹性复位件;8、扳手;9、卡扣;91、侧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扳手防反铆合模具,其包括下模座1、装设于下模座1的顶面并用于承载扳手8的仿形固定座2、设置于仿形固定座2的顶面的下导向契3、滑动设置于上模座4并位于仿形固定座2的上方的上模座4、装设于上模座4的底面并用于对卡扣9进行定位的仿形定位件5、滑动设置于上模座4并用于承载卡扣9的承载件6及装设于上模座4并用于驱动承载件6复位的复位组件7,所述承载件6设置有与下导向契3滑动配合的上导向契,所述上模座4与冲压机的上模驱动连接,所述下模座1装设于冲压机的下模。
实际使用时,将待铆合的扳手8按照正确的方向放置在仿形固定座2上,再将卡扣9的顶端插装于仿形定位件5内,仿形定位件5对卡扣9的位置进行准确定位,且承载件6对卡扣9进行承载,以防止卡扣9从仿形定位件5上掉下,然后冲压机的上模驱动上模座4靠近下模座1移动,使得承载件6和仿形定位件5将卡扣9的底端插装于仿形固定座2所承载的扳手8的铆合孔内,同时随着承载件6和仿形定位件5的慢慢下移,通过上导向契与下导向契3抵触配合,使得承载件6朝远离仿形固定座2的方向移动,使得承载件6慢慢释放卡扣9,直至卡扣9完全铆合在扳手8的铆合孔内,从而实现了卡扣9与扳手8的铆合。完成铆合后,冲压机的上模驱动上模座4远离下模座1移动并复位,最后复位组件7驱动承载件6靠近仿形定位件5移动并复位,以便于承载件6与仿形定位件5配合以对下一个卡扣9进行定位。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通过仿形固定座2对扳手8进行承载,避免扳手8反装而导致卡扣9与扳手8铆合错误,又通过仿形定位件5和承载件6配合以对卡扣9进行定位,保证了卡扣9的位置精度和稳定性,提高了卡扣9与扳手8铆合的合格率及质量,且操作方便,铆合的效率高。
本实施例中,所述仿形固定座2设置有用于容置扳手8的扳手仿形腔21;具体地,所述扳手8容置腔的形状、尺寸与扳手8的铆合部的形状、尺寸相同,扳手仿形腔21自仿形固定座2的顶面向下凹设而成。通过设置扳手仿形腔21以容设扳手8,一方面是防止扳手8反向安装,以保证卡扣9能正确铆合在扳手8上,另一方面是扳手仿形腔21对扳手8起到定位的作用,保证了扳手8的位置精度以及扳手8在铆合时的稳定性,进而提高了卡扣9与扳手8铆合的质量。
本实施例中,所述仿形定位件5的底端设置有用于容设卡扣9的顶端的仿形定位腔51;具体地,所述仿形定位腔51自仿形定位件5的底部向上凹设而成,所述仿形定位腔51的形状、尺寸与卡扣9的顶端的形状、尺寸相同。通过仿形定位腔51容设卡扣9的顶端,仿形定位腔51对卡扣9进行定位,提高了卡扣9的位置精度和稳定性,进而提高了卡扣9与扳手8铆合的质量。
本实施例中,所述承载件6包括滑动设置于上模座4的底面的滑动块61及连接于滑动块61并用于将卡扣9的顶端夹紧于仿形定位件5的滑动夹头62,所述上导向契设置于滑动块61的底端,所述滑动夹头62设置有用于供卡扣9的底端(铆合端)突伸出滑动夹头62外的缺口63,所述复位组件7与滑动块61驱动连接;具体地,所述缺口63自滑动夹头62远离滑动块61的一端向内凹设而成,所述缺口63与仿形定位腔51连通,所述滑动夹头62远离滑动块61的一端设置有两个承载臂64,两个承载臂64围设成缺口63,所述承载臂64的顶面凹设有与缺口63连通的导向槽65,所述卡扣9的顶端设置有两个侧臂91,所述侧臂91容设于导向槽65内。
卡扣9的顶端插装于仿形定位件5的仿形定位腔51,滑动夹头62的两个承载臂64分别抵触卡扣9的两侧臂91,且两侧臂91分别容设于导向槽65内,侧臂91的顶面和底面分别与仿形定位件5的底面和导向槽65的槽壁抵触,从而对卡扣9进行承载,使得卡扣9的顶端能够稳定地插设于仿形定位腔51内,卡扣9的底端(铆合端)经由缺口63突伸出滑动夹头62的底部;在上模座4下移且上导向契与下导向契3抵触配合的过程中,滑动块61带动滑动夹头62远离仿形定位件5移动,使得承载臂64的导向槽65与卡扣9的侧臂91滑动配合,以提高承载臂64移动的稳定性,直至承载臂64释放卡扣9,即卡扣9能够与承载件6和仿形定位件5分离,此时卡扣9完全铆合在扳手8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仿形固定座2的顶面凹设有用于抵触滑动块61的限位台阶22。通过增设限位台阶22抵触滑动块61,对滑动块61远离仿形定位件5移动的移动行程进行限位,保证了滑动块61的移动行程。
本实施例中,所述复位组件7包括装设于上模座4的挡块71及设置于挡块71与承载件6之间的弹性复位件72。由于弹性复位件72具有一定的弹性,所以在上模座4下移时,上导向契与下导向契3抵触配合,承载件6远离仿形定位件5移动,承载件6能够压缩弹性复位件72,直至承载件6释放卡扣9,且挡块71抵触仿形固定座2的顶面,以对上模座4的下移进行限位;当上模座4上移时,承载件6在弹性复位件72的回弹力作用下复位移动,实现了承载件6的自动化复位,便于对下一个卡扣9进行铆合。
具体地,所述弹性复位件72为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抵触挡块71,所述弹簧的另一端抵触承载件6的滑动块61,所述挡块71设置有第一固定孔,所述滑动块61设置有第二固定孔,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插装于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弹簧的两端分别插装于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内,一方面是便于对弹簧进行组装,另一方面是能够对弹簧进行定位,保证了弹簧在工作时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上模座4包括与下模座1滑动连接的上模板41及装设于上模板41的底面的上固定座42,所述上固定座42的底部设置有滑槽43,所述承载件6的顶部设置有与滑槽43滑动配合的滑轨66,所述仿形定位件5与上固定座42可拆卸地连接。具体地,所述滑轨66设置于滑动块61的顶部,所述挡块71装设于上模板41的底面;所述滑槽43为燕尾槽、T型槽或梯形槽等,所述滑轨66的形状尺寸与滑槽43的形状尺寸相同。
通过滑轨66与滑槽43滑动配合,一方面是使得承载件6能够稳定而顺畅地移动,另一方面是便于对承载件6与上固定座42进行拆装和维护;仿形定位件5与上固定座42可拆卸地连接,使得仿形定位件5与上固定座42的拆装和维护方便。
本实施例中,所述下模座1包括下模板11及装设于下模板11的导柱12,所述上模座4与导柱12滑动连接,所述仿形固定座2装设于上模板41的顶面。通过设置导柱12,导柱12对上模座4的升降移动起到导向的作用,提高了上模座4升降移动的稳定性,从而能够提高卡扣9与扳手8铆合的质量。
本实施例中,所述下导向契3可拆卸地装设于仿形固定座2,所述下导向契3的顶端设置有第一导斜面31,所述第一导斜面31突伸出仿形固定座2的顶面,所述上导向契为与第一导斜面31滑动配合的第二导斜面67。通过第一导斜面31和第二导斜面67滑动配合,使得承载件6能够稳定地来回移动,且第一导斜面31和第二导斜面67的结构简单,便于加工成型。
具体地,所述仿形固定座2设置有用于容设下导向契3的底端的定位孔23,第一导斜面31突伸出定位孔23外;只需将下导向契3的底端插装于定位孔23内,即可实现下导向契3与仿形固定座2的组装,拆装和维护方便,且定位孔23对下导向契3起到定位的作用,保证下导向契3在仿形固定座2上的位置精度和稳定性。
具体地,所述滑动块61靠近滑动夹头62的一侧设置有定位槽68,所述滑动夹头62靠近滑动块61的一侧设置有突伸至定位槽68内的定位块69,所述滑动块61经由连接轴与滑动夹头62可拆卸地连接。所述定位槽68为燕尾槽、T型槽或梯形槽等,所述定位块69的形状尺寸与定位槽68的形状尺寸相同。该结构设计,便于滑动块61与滑动夹头62进行拆装和维护。
本实施例中的所有技术特征均可根据实际需要而进行自由组合。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现方案,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其它方式实现,在不脱离本技术方案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扳手防反铆合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模座、装设于下模座的顶面并用于承载扳手的仿形固定座、设置于仿形固定座的顶面的下导向契、滑动设置于上模座并位于仿形固定座的上方的上模座、装设于上模座的底面并用于对卡扣进行定位的仿形定位件、滑动设置于上模座并用于承载卡扣的承载件及装设于上模座并用于驱动承载件复位的复位组件,所述承载件设置有与下导向契滑动配合的上导向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扳手防反铆合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仿形固定座设置有用于容置扳手的扳手仿形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扳手防反铆合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仿形定位件的底端设置有用于容设卡扣的顶端的仿形定位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扳手防反铆合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件包括滑动设置于上模座的底面的滑动块及连接于滑动块并用于将卡扣的顶端夹紧于仿形定位件的滑动夹头,所述上导向契设置于滑动块的底端,所述滑动夹头设置有用于供卡扣的底端突伸出滑动夹头外的缺口,所述复位组件与滑动块驱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扳手防反铆合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夹头远离滑动块的一端设置有两个承载臂,两个承载臂围设成缺口。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扳手防反铆合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仿形固定座的顶面凹设有用于抵触滑动块的限位台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扳手防反铆合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组件包括装设于上模座的挡块及设置于挡块与承载件之间的弹性复位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扳手防反铆合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座包括与下模座滑动连接的上模板及装设于上模板的底面的上固定座,所述上固定座的底部设置有滑槽,所述承载件的顶部设置有与滑槽滑动配合的滑轨,所述仿形定位件与上固定座可拆卸地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扳手防反铆合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座包括下模板及装设于下模板的导柱,所述上模座与导柱滑动连接,所述仿形固定座装设于上模板。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扳手防反铆合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导向契可拆卸地装设于仿形固定座,所述下导向契的顶端设置有第一导斜面,所述第一导斜面突伸出仿形固定座的顶面,所述上导向契为与第一导斜面滑动配合的第二导斜面。
CN201922345632.2U 2019-12-23 2019-12-23 一种扳手防反铆合模具 Active CN2116796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45632.2U CN211679632U (zh) 2019-12-23 2019-12-23 一种扳手防反铆合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45632.2U CN211679632U (zh) 2019-12-23 2019-12-23 一种扳手防反铆合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679632U true CN211679632U (zh) 2020-10-16

Family

ID=727939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345632.2U Active CN211679632U (zh) 2019-12-23 2019-12-23 一种扳手防反铆合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67963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15533B (zh) 自动组装装置
CN109648836B (zh) 弯曲夹持装置
CN211679632U (zh) 一种扳手防反铆合模具
CN205324441U (zh) 一种型材自动冲角机
CN113231545A (zh) 一种具有自动压铆作用的连续模
CN207087391U (zh) 一种快速定位的工装夹具
CN214488489U (zh) 一种管件侧壁冲槽模具
CN212793562U (zh) 一种对角双边定位治具
CN210358945U (zh) 一种五金冲压自动送料装置
CN203917624U (zh) 一种铆电机支架针轴模具
CN210388588U (zh) 一种抵钉座表面毛刺去除工装
CN211029767U (zh) 一种夹紧机构及自动化系统
CN210240199U (zh) 一种带锁式锥形套
CN220739382U (zh) 一种动轨限位件铆接装置
CN217412109U (zh) 一种模具
CN110899474A (zh) 一种改进的自动化冲孔设备
CN211248168U (zh) 一种侧向铆压模
CN215785975U (zh) 一种自动装夹冲锻工装
CN214242753U (zh) 一种移动自定位装置
CN216858860U (zh) 一种天窗开关的装配工装
CN215658865U (zh) 一种双工位切换压装机构
CN210337657U (zh) 一种汽车座椅解锁机构手柄自动传送机构
CN219052811U (zh) 一种铆模工装
CN220880184U (zh) 一种冲压模具结构
CN211743637U (zh) 一种装卡钩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230

Address after: Building 11, No.129 Jinghai West Road, Shatou community, Chang'an Town,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23000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Yiming Mould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23000 Jinghai West Road, Sha tou Nan District, Changan Town, Dongguan,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LONGHUI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