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644255U - 一种电梯机房布置结构及电梯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梯机房布置结构及电梯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644255U
CN211644255U CN201922184058.7U CN201922184058U CN211644255U CN 211644255 U CN211644255 U CN 211644255U CN 201922184058 U CN201922184058 U CN 201922184058U CN 211644255 U CN211644255 U CN 2116442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unterweight
machine
elevator
pulley
c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18405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斌
朱政政
李印
张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oylive Eleva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oylive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oylive Elev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Joylive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18405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6442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6442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6442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ft-Guide Devices, And Elevator Ropes And Cab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梯领域,公开了一种电梯机房布置结构及电梯系统,曳引机及对重反绳轮均设置于搁机梁的上端面,布置结构紧凑,节约了对重反绳轮单独布置所占用的竖向空间,对重导向轮与搁机梁连接且位于曳引机的下方,对重导向轮的中心轴与对重反绳轮的中心轴垂直布设,从而使得绕绳方式紧凑,钢丝绳绕设于曳引机、对重导向轮及对重反绳轮,上述布置方式也能够避免钢丝绳绕绳时的干涉。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梯系统,采用上述的电梯机房布置结构,布置结构紧凑,能够减少机房占据井道深度方向的空间,可适用于不同深度尺寸的机房。

Description

一种电梯机房布置结构及电梯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梯机房布置结构及电梯系统。
背景技术
依据驱动主机的安装位置可将电梯分为有机房电梯和无机房电梯。传统的有机房电梯的电梯机房一般布置于电梯运行空间即井道的上方,为放置主机等占据空间的主要设备提供集中的空间,电梯机房的布置结构影响了顶层建筑空间的大小。
现有的电梯机房布置结构中,多种设备如曳引机、对重反绳轮、对重导向轮之间的间隔比较大,导致机房的布置结构较为分散,占据了井道深度方向的空间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梯机房布置结构及电梯系统,可以解决电梯机房占据较大井道空间的问题,从而使得电梯机房布置结构紧凑,便于现场的安装作业,节省电梯机房空间。
为了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梯机房布置结构,包括:
搁机梁;
曳引机,设置于所述搁机梁的上端面;
对重牵引机构,包括对重导向轮和对重反绳轮,所述对重反绳轮设置于所述搁机梁的上端面,所述对重导向轮与所述搁机梁连接且位于所述曳引机的下方,所述对重导向轮与所述对重反绳轮的中心轴垂直布设;
钢丝绳,绕设于所述曳引机、所述对重导向轮及所述对重反绳轮。
进一步地,还包括与所述搁机梁相交的对重绳头梁,所述对重绳头梁上设置有对重绳头板。
进一步地,还包括轿厢牵引机构,所述轿厢牵引机构包括轿厢反绳轮和轿厢绳头板,所述轿厢反绳轮和所述轿厢绳头板均设置于所述搁机梁上。
进一步地,所述钢丝绳绕设于所述曳引机且于所述曳引机的两侧分为第一连接端与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绕过所述对重牵引机构固定连接于所述对重绳头板,所述第二连接端绕过所述轿厢牵引机构固定连接于所述轿厢绳头板。
进一步地,所述对重牵引机构还包括第一滑轮及第二滑轮,所述第一滑轮及所述第二滑轮平行并排布置于电梯的对重框架的顶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端自所述曳引机处,竖直向下绕过所述对重导向轮,于所述第一滑轮的内侧向外侧绕出,并竖直向上于所述对重反绳轮的外侧向内侧绕出,竖直向下于所述第二滑轮的内侧向外侧绕出,竖直向上与所述对重绳头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端自所述曳引机处,绕过所述轿厢反绳轮与所述轿厢绳头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搁机梁与所述对重绳头梁均为H型钢。
进一步地,还包括机架,所述机架设置于所述搁机梁的上端面,所述曳引机与所述对重反绳轮均设置于所述机架上。
一种电梯系统,包括上述的电梯机房布置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梯机房布置结构及电梯系统,曳引机及对重反绳轮均设置于搁机梁的上端面,布置结构紧凑,节约了对重反绳轮单独布置所占用的竖向空间,对重导向轮与搁机梁连接且位于曳引机的下方,对重导向轮的中心轴与对重反绳轮的中心轴垂直布设,使得绕绳方式紧凑,钢丝绳绕设于曳引机、对重导向轮及对重反绳轮,上述布置方式也能够避免钢丝绳绕绳时的干涉。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梯系统,采用上述的电梯机房布置结构,布置结构紧凑,能够减少机房占据井道深度方向的空间,可适用于不同深度尺寸的机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梯机房布置结构的正视图;
图2是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梯机房布置结构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梯机房布置结构的侧视图;
图4是本实施例提供的对重牵引机构中的绕绳方式示意图。
图中:
1、曳引机;3、对重框架;5、搁机梁;6、对重绳头梁;7、机架;
21、对重导向轮;22、第一滑轮;23、第二滑轮;24、对重反绳轮;25、对重绳头板;
41、轿厢反绳轮;42、轿厢绳头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零部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零部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梯机房布置结构,能够使电梯机房内部的布局更紧凑,空间得到合理利用,节省占用的井道空间。
如图1至图3所示,机房位于电梯井道的上方,电梯轿厢和对重框架3均位于电梯井道中。机房内布设有曳引机1、对重牵引机构、轿厢牵引机构和钢丝绳。其中,钢丝绳绕设于曳引机1、对重牵引机构和轿厢牵引机构,曳引机1用于提供动力,动力通过钢丝绳拖动电梯轿厢和对重框架3作相对运动。
在本实施例中,曳引机1采用永磁同步主机,相较于传统蜗轮蜗杆曳引机,取消了配套夹绳器,性价比更高。
各机构的具体布设情况如下:
机房内设置有搁机梁5及与搁机梁5垂直相交的对重绳头梁6,用于支撑曳引机1及各机构的组件。
对重牵引机构包括对重反绳轮24和对重导向轮21。钢丝绳自曳引机1的一端先后绕设于对重导向轮21和对重反绳轮24,牵引对重框架3沿竖直方向运动。钢丝绳经过对重导向轮21,使得钢丝绳牵引对重框架3沿电梯井道中设定的导轨作升降运动,钢丝绳通过绕设对重反绳轮24能够改变钢丝绳的绕向并最终得到所需的电梯悬挂比。
对重牵引机构靠近机房内一侧的墙体处。具体地,曳引机1、对重反绳轮24均设置于搁机梁5的一端的上端面。对重导向轮21与搁机梁5连接且位于曳引机1的下方。在现有技术中,对重反绳轮24单独设置于对重绳头梁6上并远离曳引机1,相比现有技术,此布设减小了对重反绳轮24占用的竖向空间。
更具体地,对重反绳轮24位于机房的侧墙面与曳引机1之间,且对重反绳轮24的中心轴垂直于侧墙面。对重导向轮21位于对重反绳轮24的下方,对重导向轮21的中心轴与对重反绳轮24的中心轴垂直布设,从而能够避免绕设对重导向轮21与对重反绳轮24的钢丝绳之间的相互干涉,绕绳方式更加紧凑。此外,对重导向轮21的中心轴与曳引机1的中心轴平行,对重导向轮21与曳引机1在平面的正投影部分重叠。上述的布置方式安排紧凑,最大化的利用了空间,减小了竖向空间的占用。
对重框架3位于电梯井道中,对应设置于机房内的对重牵引机构的下方。对重框架3的顶部平行并排设置有第一滑轮22及第二滑轮23,一方面钢丝绳通过绕设第一滑轮22及第二滑轮23以实现对对重框架3的牵引作用,另一方面钢丝绳通过绕设第一滑轮22、对重反绳轮24及第二滑轮23以得到所需的电梯的悬挂比。
轿厢牵引机构包括轿厢反绳轮41,轿厢反绳轮41设置于搁机梁5沿长度方向的中心位置处,轿厢反绳轮41的中心轴垂直于搁机梁5长度的延伸方向,轿厢反绳轮41用于改变轿厢牵引机构中钢丝绳的绕绳方向。
轿厢牵引机构还包括轿厢绳头板42,轿厢绳头板42设置于搁机梁5上,位于墙体与轿厢反绳轮41之间,用于固定绕出轿厢牵引机构的钢丝绳的端部。
对重绳头梁6上设置有对重绳头板25,用于固定绕出轿厢牵引机构的钢丝绳的端部。
进一步地,搁机梁5和对重绳头梁6均为H型钢,可满足强度要求,相较于常用的工字钢槽钢型号较小,加工和运输成本较低,性价比高。在本实施例中,搁机梁5包括两根H型钢,两根H型钢平行间隔布置,对重导向轮21夹设于两个H型钢之间,对重导向轮21安装于H型钢的底端面,轿厢反绳轮41安装在H型钢的上端面并位于两根H型钢之间,从而使得布置结构紧凑,节省空间。对重绳头梁6也包括两根H型钢,两根H型钢平行间隔布置,承重性好,使用安全牢固。
进一步地,搁机梁5一端的上端面安装有机架7,曳引机1和对重反绳轮24均设置在机架7上。对重反绳轮24与曳引机1放置于同一个机架7上,节省空间,而且现场安装更快捷。
基于图1至图3中所示的机房布置结构,图4示出了钢丝绳绕设对重牵引机构的路径。钢丝绳绕设于曳引机1且于曳引机1的两侧分为第一连接端与第二连接端,第一连接端绕过对重牵引机构固定连接于对重绳头板25,第二连接端绕过轿厢牵引机构固定连接于轿厢绳头板42。区别于曳引比为4:1的传统的悬挂绕绳方式,本实施例的悬挂绕绳方式如下:
第一连接端自曳引机1处,竖直向下绕过对重导向轮21,于第一滑轮22的内侧向外侧绕出,并竖直向上于对重反绳轮24的外侧向内侧绕出,竖直向下于第二滑轮23的内侧向外侧绕出,竖直向上与对重绳头板25固定连接;
第二连接端自曳引机1处,绕过轿厢反绳轮41与轿厢绳头板42固定连接。
此绕绳方式中,第一连接端自对重导向轮21绕出,于对重框架3的中心处垂直向下绕入第一滑轮22,并且曳引比为4:1,能够为减小电梯轿厢占用井道的深度、增大对重框架3的轨距创造了有利条件。
电梯运行的原理如下:当曳引机1运行时,曳引机1的曳引轮转动,当曳引轮顺时针转动,自曳引轮引出的第二连接端带动电梯轿厢向上运动,对重框架3向下运动,实现电梯轿厢的上升;反之,当曳引轮逆时针转动,自曳引轮引出的第一连接端带动对重框架3向上运动,电梯轿厢则向下运动,最终实现电梯轿厢的下降。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梯系统,包括上述的电梯机房布置结构。该电梯系统不仅布置结构紧凑,节省空间,满足当前社会更多小尺寸空间布设电梯结构的需求。
以上实施方式只是阐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特性,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方式限制,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有各种变化和改变,这些变化和改变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10)

1.一种电梯机房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搁机梁(5);
曳引机(1),设置于所述搁机梁(5)的上端面;
对重牵引机构,包括对重导向轮(21)和对重反绳轮(24),所述对重反绳轮(24)设置于所述搁机梁(5)的上端面,所述对重导向轮(21)与所述搁机梁(5)连接且位于所述曳引机(1)的下方,所述对重导向轮(21)与所述对重反绳轮(24)的中心轴垂直布设;
钢丝绳,绕设于所述曳引机(1)、所述对重导向轮(21)及所述对重反绳轮(2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机房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搁机梁(5)相交的对重绳头梁(6),所述对重绳头梁(6)上设置有对重绳头板(2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机房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轿厢牵引机构,所述轿厢牵引机构包括轿厢反绳轮(41)和轿厢绳头板(42),所述轿厢反绳轮(41)和所述轿厢绳头板(42)均设置于所述搁机梁(5)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机房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丝绳绕设于所述曳引机(1)且于所述曳引机(1)的两侧分为第一连接端与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绕过所述对重牵引机构固定连接于所述对重绳头板(25),所述第二连接端绕过所述轿厢牵引机构固定连接于所述轿厢绳头板(4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机房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对重牵引机构还包括第一滑轮(22)及第二滑轮(23),所述第一滑轮(22)及所述第二滑轮(23)平行并排布置于电梯的对重框架(3)的顶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梯机房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端自所述曳引机(1)处,竖直向下绕过所述对重导向轮(21),于所述第一滑轮(22)的内侧向外侧绕出,并竖直向上于所述对重反绳轮(24)的外侧向内侧绕出,竖直向下于所述第二滑轮(23)的内侧向外侧绕出,竖直向上与所述对重绳头板(25)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机房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端自所述曳引机(1)处,绕过所述轿厢反绳轮(41)与所述轿厢绳头板(42)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机房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搁机梁(5)与所述对重绳头梁(6)均为H型钢。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电梯机房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机架(7),所述机架(7)设置于所述搁机梁(5)的上端面,所述曳引机(1)与所述对重反绳轮(24)均设置于所述机架(7)上。
10.一种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电梯机房布置结构。
CN201922184058.7U 2019-12-09 2019-12-09 一种电梯机房布置结构及电梯系统 Active CN2116442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84058.7U CN211644255U (zh) 2019-12-09 2019-12-09 一种电梯机房布置结构及电梯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84058.7U CN211644255U (zh) 2019-12-09 2019-12-09 一种电梯机房布置结构及电梯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644255U true CN211644255U (zh) 2020-10-09

Family

ID=726950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184058.7U Active CN211644255U (zh) 2019-12-09 2019-12-09 一种电梯机房布置结构及电梯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64425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790114A (zh) 一种电梯机房布置结构及电梯系统
CN104555660A (zh) 一种无机房电梯的布置结构
CN201002908Y (zh) 一种无机房曳引绳轮式电梯
CN102745578A (zh) 一种电梯装置
CN103523638A (zh) 一种无机房电梯的井道布置结构
CN2915809Y (zh) 无机房电梯
CN211644255U (zh) 一种电梯机房布置结构及电梯系统
CN202988485U (zh) 单井多厢式串列电梯
CN105692411A (zh) 一种无机房电梯布置结构
CN105712167A (zh) 一种无机房电梯
CN102372216A (zh) 一种无机房观光电梯的布置结构
CN216190246U (zh) 一种6比1吊挂的电梯装置
CN212799229U (zh) 一种载货电梯的曳引系统
CN215828103U (zh) 一种无机房电梯主机安装结构
CN214780113U (zh) 一种无机房下置主机顶吊式电梯
CN215710944U (zh) 一种无机房下置主机顶吊式电梯
CN201148300Y (zh) 电梯的提升机构
CN201785106U (zh) 一种新型的曳引式家用电梯的布置结构
CN105692414A (zh) 一种无机房电梯
CN204549738U (zh) 一种无机房电梯的布置结构
CN112299215A (zh) 一种电梯井道布置结构
CN207451395U (zh) 一种紧凑型主机下置别墅电梯
CN203794401U (zh) 一种无机房观光电梯
CN218841410U (zh) 一种无机房电梯驱动结构
CN203602184U (zh) 一种无机房观光电梯布置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