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633080U - 高效空气过滤器和吸尘器 - Google Patents

高效空气过滤器和吸尘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633080U
CN211633080U CN201922139279.2U CN201922139279U CN211633080U CN 211633080 U CN211633080 U CN 211633080U CN 201922139279 U CN201922139279 U CN 201922139279U CN 211633080 U CN211633080 U CN 2116330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ter
filter element
air
support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13927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木城
黄月林
李吉
任敏
王朝晖
李锦坤
颜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92213927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6330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6330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6330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ltering Of Dispersed Particles In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吸尘器和高效空气过滤器。吸尘器包括:高效空气过滤器,壳体,设置于壳体内的分离器、电机;壳体上具有出风口、进风口和安装口,出风口开设在安装口侧壁上;高效空气过滤器可拆卸地设置在壳体安装口处,高效空气过滤器包括支撑件,以及分别固定在支撑件上的第一滤芯和第二滤芯;第一滤芯设置在分离器气体分离口与电机吸气口之间所形成的第一气流通道内,以过滤分离器排出的气体;第二滤芯设置在电机排气口与出风口之间所形成的第二气流通道内,以过滤电机排出的气体。本实用新型可以避免对进风口处的高效空气过滤器和出风口处的高效空气过滤器进行一一拆装、清洗,利于高效空气过滤器的清洗,也可以减小吸尘器的制备成本。

Description

高效空气过滤器和吸尘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吸尘器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高效空气过滤器和吸尘器。
背景技术
目前,吸尘器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处通常均安装有高效空气过滤器(Highefficiency particulate air Filter,简称HEPA)。当用户清洁吸尘器的高效空气过滤器时,需单独对进风口和出风口处的高效空气过滤器进行一一拆卸和清洗,这会造成高效空气过滤器的清洁费时、费力。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高效空气过滤器的清洁费时、费力问题,提供一种高效空气过滤器和吸尘器。
一种吸尘器,所述吸尘器包括:高效空气过滤器,壳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分离器、电机;
所述壳体上具有出风口、进风口和安装口,且所述出风口开设在所述安装口的侧壁上;
所述高效空气过滤器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安装口处,所述高效空气过滤器包括:支撑件,以及分别固定在所述支撑件上的第一滤芯和第二滤芯;
所述第一滤芯设置在所述分离器的气体分离口与所述电机的吸气口之间所形成的第一气流通道内,以过滤所述分离器排出的气体;
所述第二滤芯设置在所述电机的排气口与所述出风口之间所形成的第二气流通道内,以过滤所述电机排出的气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具有所述进风口的第一壳体,盖装在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一安装口处并具有所述出风口、第二安装口的第二壳体,和与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壳体连接的第三壳体;其中所述第一安装口和所述第二安装口配合构成所述安装口;
所述分离器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中,所述电机设置在所述第三壳体中,且所述吸气口通过前端管道与所述气体分离口连通,所述排气口通过后端管道与所述出风口连通;
其中,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一安装口与所述气体分离口之间的空间和所述前端管道的管腔配合构成所述第一气流通道,所述第二壳体的内腔与所述后端管道的管腔配合构成所述第二气流通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口处的支撑凸块和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口处并与所述支撑凸块的第一端连接的支撑环;
所述第一滤芯与所述支撑凸块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滤芯沿所述支撑凸块的轴向延伸至所述第一气流通道中,其中所述支撑凸块的第一端、第二端相对分布;
所述第二滤芯与所述支撑环连接,所述第二滤芯与所述支撑凸块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二滤芯沿所述支撑凸块的轴向延伸至所述第二气流通道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离器的外壁上具有通气凹槽,所述通气凹槽的第一开口与所述气体分离口贯通,所述通气凹槽的第二开口通过所述前端管道与所述电机的吸气口贯通;
所述第一滤芯中远离所述支撑凸块的端口安装在所述第一开口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滤芯中远离所述支撑凸块的端口处设置有摩擦件,所述摩擦件用于依靠自身的摩擦力将所述高效空气过滤器固定在所述通气凹槽的第一开口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摩擦件为锥形的橡胶圈;
所述摩擦件沿靠近所述支撑凸块的方向延伸,且所述摩擦件与所述第一滤芯之间的间距沿靠近所述支撑凸块的方向逐渐增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凸块的一端上具有拆装凹槽,所述拆装凹槽内设置有旋动凸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旋动凸块设置成一字形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滤芯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第一过滤层和第二过滤层;
所述第一过滤层与所述第二过滤层之间沿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支撑筋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壳体内设置有沿靠近所述支撑凸块的方向延伸的挡风板;
所述第二滤芯置于所述挡风板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挡风板与所述第一壳体之间连接有加固板,且所述加固板上具有多个通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滤芯中面向所述挡风板的壁上设置有第三密封件,所述第三密封件用于密封所述第二滤芯与所述挡风板之间的间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滤芯通过滤纸弯折而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吸尘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外壁上的手柄;
所述出风口设置在所述壳体中远离所述手柄的侧壁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机的排气口和吸气口沿靠近所述出风口的方向依次分布。
一种高效空气过滤器,所述高效空气过滤器包括:支撑件,以及分别固定在所述支撑件上的第一滤芯所述和第二滤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包括:支撑凸块和与所述支撑凸块的第一端连接的支撑环;
所述第一滤芯与所述支撑凸块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滤芯沿所述支撑凸块的轴向延伸,其中所述支撑凸块的第一端、第二端相对分布;
所述第二滤芯与所述支撑环连接,所述第二滤芯与所述支撑凸块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二滤芯与所述第一滤芯的延伸方向相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滤芯中远离所述支撑凸块的端口处设置有摩擦件,所述摩擦件用于依靠自身的摩擦力固定所述高效空气过滤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摩擦件为锥形的橡胶圈;
所述摩擦件沿靠近所述支撑凸块的方向延伸,且所述摩擦件与所述第一滤芯之间的间距沿靠近所述支撑凸块的方向逐渐增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凸块的第一端上具有拆装凹槽,所述拆装凹槽内设置有旋动凸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旋动凸块设置成一字形结构。
如上所述的吸尘器和高效空气过滤器,高效空气过滤器可拆卸地安装在壳体的安装口处,且高效空气过滤器的第一滤芯、第二滤芯可分别固定在吸尘器的第一气流通道、第二气流通道内,进而可分别过滤由分离器的气体分离口排出的空气以及由电机的排气口排出的空气,该类结构的高效空气过滤器,可以代替现有技术中的吸尘器进风口处的高效空气过滤器和出风口处的高效空气过滤器,无需单独在吸尘器上安装两个高效空气过滤器,这不仅可以避免对进风口处的高效空气过滤器和出风口处的高效空气过滤器进行一一拆装、清洗,利于高效空气过滤器的清洗,而且也可以减小吸尘器的制备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高效空气过滤器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安装有高效空气过滤器的吸尘器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安装有高效空气过滤器的吸尘器的内部气体流向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未安装有高效空气过滤器的吸尘器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安装有高效空气过滤器的吸尘器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中的各个标号说明如下:
100-高效空气过滤器;110-支撑件,111-支撑凸起,111a-拆装凹槽,1111- 旋动凸块,112-支撑环,120-第一滤芯,130-第二滤芯,141-第一密封件,142- 第二密封件,143-第三密封件,150-摩擦件,A-第一气流通道,B-第二气流通道, 200-分离器,200a-气体分离口,200b-通气凹槽,300-电机,300a-吸气口,300b- 排气口,300-电机,400-壳体,400a-出风口,400b-进风口,410-第一壳体,410a- 第一安装口,420-第二壳体,420a-第二安装口,421-挡风板,422-加固板,430- 第二壳体,510-前端管道,520-后端管道,600-手柄,700-电源。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与另一元件连接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吸尘器,吸尘器包括:高效空气过滤器100,壳体400,以及设置于壳体400内的分离器200、电机300;壳体400上具有出风口400a、进风口400b和安装口,且出风口400a开设在安装口的侧壁上;其中,如图2所示,高效空气过滤器100可拆卸地设置在壳体 400的安装口处,高效空气过滤器100包括:支撑件110,以及分别固定在支撑件110上的第一滤芯120和第二滤芯130;第一滤芯120设置在分离器200的气体分离口200a与电机300的吸气口300a之间所形成的第一气流通道A内,以过滤分离器200排出的气体;第二滤芯130设置在电机300的排气口300b与出风口400之间所形成的第二气流通道B内,以过滤电机300排出的气体。
下面就安装有高效空气过滤器100的吸尘器的内部气体流动方向进行描述:
如图3所示,外界空气(即夹杂有灰尘的空气)由吸尘器壳体400的进风口400b进入至分离器200中进行分离。其中,净化后的空气经分离器200的气体分离口200a排出至第一气流通道A内,然后通过第一滤芯120的过滤后经电机300的吸气口300a被吸入至电机300的内部。电机300将净化后的空气由排气口300b排放至第二气流通道B内,然后通过第二滤芯130的过滤从壳体100 的出风口400a排出。需要说明的是,图3中所示出的箭头代表气体流动方向。
可见,如上所述的吸尘器,高效空气过滤器100可拆卸地设置在壳体400 的安装口处,且高效空气过滤器100上的第一滤芯120、第二滤芯130可分别固定在吸尘器的第一气流通道A、第二气流通道B内,进而可分别过滤由分离器 200的气体分离口200a排出的空气以及由电机300的排气口300b排出的空气,该类结构的高效空气过滤器100,可以代替现有技术中的吸尘器进风口400b处的高效空气过滤器100和出风口400a处的高效空气过滤器100,无需单独在吸尘器上安装两个高效空气过滤器,这不仅可以避免对进风口400b处的高效空气过滤器和出风口400a处的高效空气过滤器进行一一拆装、清洗,利于高效空气过滤器100的清洗,而且也可以减小吸尘器的制备成本。
如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壳体400包括:具有进风口 400b的第一壳体410,盖装在第一壳体410的第一安装口410a处并具有出风口 400a、第二安装口420a的第二壳体420,和与第一壳体410、第二壳体420连接的第三壳体430;其中第一安装口410a和第二安装口420a配合构成安装口;分离器200设置在第一壳体410中,电机300设置在第三壳体430中,且吸气口300a通过前端管道510与气体分离口200a连通,排气口300b通过后端管道520 与出风口400a连通;其中,第一壳体410的第一安装口410a与气体分离口200a 之间的空间和前端管道510的管腔配合构成第一气流通道A,第二壳体420的内腔与后端管道520的管腔配合构成所述第二气流通道B。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支撑件110包括:设置在第一安装口410a处的支撑凸块111和设置在第二安装口420a处并与支撑凸块111的第一端连接的支撑环112;第一滤芯120与支撑凸块111的第二端连接,第一滤芯120沿支撑凸块111的轴向延伸至第一气流通道A中,其中支撑凸块111的第一端、第二端相对分布;第二滤芯130与支撑环112连接,第二滤芯130与支撑凸块111之间具有间隙,第二滤芯130沿支撑凸块111的轴向延伸至第二气流通道B中(参见图2)。在安装高效空气过滤器100时,可先将第一滤芯120依次穿过第二壳体420的第二安装口420a和第一壳体410的第一安装口410a进入至第一壳体410的内腔中,然后继续向内旋入高效空气过滤器100,直至高效空气过滤器100的支撑凸块111安装在第一壳体410的第一安装口410a 处以及支撑环112安装在第二壳体420的第二安装口420a处。
可选地,支撑凸块111为圆柱状结构,可与支撑环112一体化成型。其中,支撑凸块111与支撑环112的材质可以为塑料。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支撑凸块111的第二端上设置有第一密封件141,第一密封件141用于密封支撑凸块111与第一安装口410a之间的间隙;支撑环112上设置有第二密封件142,第二密封件142 用于密封支撑环112与第二安装口420a之间的间隙。如此,可避免吸尘器的第一气流通道A内的气体未进入至电机300中而直接由支撑凸块111与第一安装口410a之间的间隙中流入至第二气流通道B中,以及避免外界空气由支撑环112 与第二安装口420a之间的间隙中进入至壳体4的内腔中。
可选地,支撑凸块111的底壁设置在第一安装口410a的顶壁上,则第一密封件141安装在支撑凸块111的底壁上;支撑环112的底壁设置在第二安装口 420a的顶壁上,则第二密封件142安装在支撑环112的底壁上。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滤芯120的外径小于支撑凸块111的外径,且第一密封件141位于第一滤芯120的四周;第二滤芯130的外径小于支撑环112的外径。
可选地,第一密封件141可以为密封橡胶圈,可粘接在支撑凸块111上;第二密封件142也可以为密封橡胶圈,可粘接在支撑环112上。
进一步地,如图2及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分离器200 的外壁上具有通气凹槽200b,通气凹槽200b的第一开口与气体分离口200a贯通,通气凹槽200b的第二开口通过前端管道510与电机300的吸气口300a贯通;第一滤芯120中远离支撑凸块111的端口安装在第一开口处。
更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滤芯120中远离支撑凸块111的端口处设置有摩擦件150(参见图1),摩擦件150用于依靠自身的摩擦力固定在第一开口处。如此,可利用摩擦件150的摩擦力将高效空气过滤器 100固定,便于高效空气过滤器100的拆装。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摩擦件150为锥形的橡胶圈;摩擦件150沿靠近支撑凸块111的方向延伸,且摩擦件150与第一滤芯120之间的间距沿靠近支撑凸块111的方向逐渐增大。如此,不仅便于摩擦件150与通气凹槽200b的第一开口接触,而且也可增大摩擦件150与通气凹槽200b的第一开口的接触面积,进而可以提高高效空气过滤器100的安装牢固程度。可以理解的是,通气凹槽200b的第一开口与分离器200的壁之间的连接处平缓过渡。
可选地,摩擦件150可利用套啤模具嵌套在第一滤芯120上,进而可实现与第一滤芯120的一体化成型。
更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支撑凸块111的一端上具有拆装凹槽111a,拆装凹槽111a内设置有旋动凸块1111。如此,用户可手握旋动凸块1111来旋进高效空气过滤器100,便于将摩擦件150牢固地贴合在通气凹槽200b的第一开口处,而且也便于将高效空气过滤器100从吸尘器的壳体400中旋出。
可选地,旋动凸块1111设置成一字形结构。如此,不仅便于用户手握旋动凸块1111,也可简化旋转凸块的结构。
可选地,旋动凸块1111可与拆装凹槽111a的侧壁、底壁一体化成型。其中,旋动凸块1111与支撑凸块111的材质可以为塑料。
具体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滤芯120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第一过滤层和第二过滤层;第一过滤层与第二过滤层之间沿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支撑筋条。如此,多个支撑筋条可以增大第一滤芯120的强度,这样的话,在向高效空气过滤器100施加压力以使摩擦件150牢固地贴合在通气凹槽 200b的第一开口处时,可避免第一滤芯120发生变形,进而可以延长高效空气过滤器100的使用寿命。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过滤层、第二过滤层和支撑筋条的相同的一端均通过连接头进行连接。
可选地,支撑筋条的个数可以为4个~6个。
可选地,第一过滤层的材质可以为PP(Polypropylene Cotton,涤纶)棉,第二过滤层的材质可为网状纱布。
可选地,第一滤芯120可利用套啤模具嵌套在支撑凸块111上,进而可实现与支撑凸块111的一体化成型。
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壳体420内设置有沿靠近支撑凸块111的方向延伸的挡风板421;第二滤芯130置于挡风板421上。如此,挡风板421可以起到支撑第二滤芯130的作用,利于第二滤芯130的固定,可以降低第二滤芯130在作业的过程中从支撑环112上脱落的风险。
进一步地,如图2所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滤芯130中面向挡风板421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三密封件143,第三密封件143用于密封第二滤芯130与挡风板421之间的间隙。
可选地,第三密封件143可以为密封橡胶圈,可粘接在第二滤芯130的底壁上。
具体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滤芯130通过滤纸弯折而成,这样不仅可以保证第二滤芯130具备一定的强度,而且也可避免挡风板421在对第三密封件143进行挤压的过程中第二滤芯130发生变形,进而可以提高第二滤芯130的寿命。
可选地,第二滤芯130可粘接在支撑环112上。
更进一步地,如图2及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挡风板 421与第一壳体410之间连接有加固板422,且加固板422上具有多个通孔。如此,可以利用加固板422支撑挡风板421。其中。加固板422可通过一体化成型的方式进行固定。
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吸尘器还包括:设置在壳体 400外壁上的手柄600;出风口400a设置在壳体400中远离手柄600的侧壁上。如此,使得出风口400a远离用户,避免排风直吹用户。
可选地,出风口400a可以设置成斜向分布的条状结构。出风口400a的设置个数可以为6个~8个。
可选地,手柄600连接在第三壳体430的外壁上,例如采用一体化成型的方式进行固定。
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电机300的排气口300b和吸气口300a沿靠近出风口400a的方向依次分布。如此,气体可经电机300排出后经长距离输送后再经出风口400a排出,可有效降低噪音,可提升用户体验和降低生产成本。
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吸尘器还包括:与电机300 电性连接的电源700;其中,手柄600具有连通于电机300和电源700之间的走线通道。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高效空气过滤器,该高效空气过滤器100包括:支撑件110,以及分别固定在支撑件110上的第一滤芯120和第二滤芯130。
如上所述的高效空气过滤器,可安装在吸尘器的进风口400b和出风口400a 处,如此,可以代替现有技术中的吸尘器进风口400b处的高效空气过滤器和出风口400a处的高效空气过滤器,无需单独在吸尘器上安装两个高效空气过滤器,这不仅可以避免对进风口400b处的高效空气过滤器和出风口400a处的高效空气过滤器进行一一拆装、清洗,利于高效空气过滤器100的清洗,而且也可以减小吸尘器的制备成本。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支撑件110包括:支撑凸块 111和与支撑凸块111的第一端连接的支撑环112;第一滤芯120与支撑凸块111 的第二端连接,第一滤芯120沿支撑凸块111的轴向延伸,其中支撑凸块111 的第一端、第二端相对分布;第二滤芯130与支撑环112连接,第二滤芯130 与支撑凸块111之间具有间隙,第二滤芯130与第一滤芯120的延伸方向相同。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滤芯120中远离支撑凸块111的端口处设置有摩擦件150,摩擦件150用于依靠自身的摩擦力固定高效空气过滤器100。如此,可利用摩擦件150的摩擦力将高效空气过滤器100固定在吸尘器上,便于高效空气过滤器100的拆装。
可选地,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摩擦件150为锥形的橡胶圈;摩擦件150沿靠近支撑凸块111的方向延伸,且摩擦件150与第一滤芯120之间的间距沿靠近支撑凸块111的方向逐渐增大。如此,可以增大摩擦件150与吸尘器的接触面积,进而可以提高高效空气过滤器100的安装牢固程度。
可选地,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支撑凸块111的第一端上具有拆装凹槽111a,拆装凹槽111a内设置有旋动凸块1111。如此,用户可手握旋动凸块1111来旋进高效空气过滤器100,便于高效空气过滤器100的安装于拆卸。
可选地,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旋动凸块1111设置成一字形结构。如此,不仅便于用户手握旋动凸块1111,也可简化旋转凸块的结构。
可选地,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支撑凸块111的第二端上设置有第一密封件141;支撑环112中靠近第一滤芯120的壁上设置有第二密封件142;第二滤芯130中靠近第一滤芯120的壁上设置有第三密封件143。如此,可以利用第一密封件141、第二密封件142和第三密封件143密封高效空气过滤器100与吸尘器之间的缝隙。
可选地,第一密封件141、第二密封件142和第三密封件143为密封橡胶圈。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21)

1.一种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尘器包括:高效空气过滤器(100),壳体(400),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400)内的分离器(200)、电机(300);
所述壳体(400)上具有出风口(400a)、进风口(400b)和安装口,且所述出风口(400a)开设在所述安装口的侧壁上;
所述高效空气过滤器(100)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壳体(400)的安装口处,所述高效空气过滤器(100)包括:支撑件(110),以及分别固定在所述支撑件(110)上的第一滤芯(120)和第二滤芯(130);
所述第一滤芯(120)设置在所述分离器(200)的气体分离口(200a)与所述电机(300)的吸气口(300a)之间所形成的第一气流通道(A)内,以过滤所述分离器(200)排出的气体;
所述第二滤芯(130)设置在所述电机(300)的排气口(300b)与所述出风口(400a)之间所形成的第二气流通道(B)内,以过滤所述电机(300)排出的气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400)包括:具有所述进风口(400b)的第一壳体(410),盖装在所述第一壳体(410)的第一安装口(410a)处并具有所述出风口(400a)、第二安装口(420a)的第二壳体(420),和与所述第一壳体(410)、所述第二壳体(420)连接的第三壳体(430);其中所述第一安装口(410a)和所述第二安装口(420a)配合构成所述安装口;
所述分离器(200)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410)中,所述电机(300)设置在所述第三壳体(430)中,且所述吸气口(300a)通过前端管道(510)与所述气体分离口(200a)连通,所述排气口(300b)通过后端管道(520)与所述出风口(400a)连通;
其中,所述第一壳体(410)的第一安装口(410a)与所述气体分离口(200a)之间的空间和所述前端管道(510)的管腔配合构成所述第一气流通道(A),所述第二壳体(420)的内腔与所述后端管道(520)的管腔配合构成所述第二气流通道(B)。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110)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口(410a)处的支撑凸块(111)和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口(420a)处并与所述支撑凸块(111)的第一端连接的支撑环(112);
所述第一滤芯(120)与所述支撑凸块(111)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滤芯(120)沿所述支撑凸块(111)的轴向延伸至所述第一气流通道(A)中,其中所述支撑凸块(111)的第一端、第二端相对分布;
所述第二滤芯(130)与所述支撑环(112)连接,所述第二滤芯(130)与所述支撑凸块(111)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二滤芯(130)沿所述支撑凸块(111)的轴向延伸至所述第二气流通道(B)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器(200)的外壁上具有通气凹槽(200b),所述通气凹槽(200b)的第一开口与所述气体分离口(200a)贯通,所述通气凹槽(200b)的第二开口通过所述前端管道(510)与所述吸气口(300a)贯通;
所述第一滤芯(120)中远离所述支撑凸块(111)的端口安装在所述第一开口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滤芯(120)中远离所述支撑凸块(111)的端口处设置有摩擦件(150),所述摩擦件(150)用于依靠自身的摩擦力固定在所述第一开口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件(150)为锥形的橡胶圈;
所述摩擦件(150)沿靠近所述支撑凸块(111)的方向延伸,且所述摩擦件(150)与所述第一滤芯(120)之间的间距沿靠近所述支撑凸块(111)的方向逐渐增大。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凸块(111)的一端上具有拆装凹槽(111a),所述拆装凹槽(111a)内设置有旋动凸块(111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动凸块(1111)设置成一字形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滤芯(120)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第一过滤层和第二过滤层;
所述第一过滤层与所述第二过滤层之间沿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支撑筋条。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420)内设置有沿靠近所述支撑凸块(111)的方向延伸的挡风板(421);
所述第二滤芯(130)置于所述挡风板(421)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板(421)与所述第一壳体(410)之间连接有加固板(422),且所述加固板(422)上具有多个通孔。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滤芯(130)中面向所述挡风板(421)的壁上设置有第三密封件(143),所述第三密封件(143)用于密封所述第二滤芯(130)与所述挡风板(421)之间的间隙。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滤芯(130)通过滤纸弯折而成。
14.根据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尘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400)外壁上的手柄(600);
所述出风口(400a)设置在所述壳体(400)中远离所述手柄(600)的侧壁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300)的排气口(300b)和吸气口(300a)沿靠近所述出风口(400a)的方向依次分布。
16.一种高效空气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效空气过滤器(100)包括:支撑件(110),以及分别固定在所述支撑件(110)上的第一滤芯(120)和第二滤芯(130)。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高效空气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110)包括:支撑凸块(111)和与所述支撑凸块(111)的第一端连接的支撑环(112);
所述第一滤芯(120)与所述支撑凸块(111)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滤芯(120)沿所述支撑凸块(111)的轴向延伸,其中所述支撑凸块(111)的第一端、第二端相对分布;
所述第二滤芯(130)与所述支撑环(112)连接,所述第二滤芯(130)与所述支撑凸块(111)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二滤芯(130)与所述第一滤芯(120)的延伸方向相同。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高效空气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滤芯(120)中远离所述支撑凸块(111)的端口处设置有摩擦件(150),所述摩擦件(150)用于依靠自身的摩擦力固定所述高效空气过滤器(100)。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高效空气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件(150)为锥形的橡胶圈;
所述摩擦件(150)沿靠近所述支撑凸块(111)的方向延伸,且所述摩擦件(150)与所述第一滤芯(120)之间的间距沿靠近所述支撑凸块(111)的方向逐渐增大。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高效空气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凸块(111)的第一端上具有拆装凹槽(111a),所述拆装凹槽(111a)内设置有旋动凸块(1111)。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高效空气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动凸块(1111)设置成一字形结构。
CN201922139279.2U 2019-12-02 2019-12-02 高效空气过滤器和吸尘器 Active CN2116330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39279.2U CN211633080U (zh) 2019-12-02 2019-12-02 高效空气过滤器和吸尘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39279.2U CN211633080U (zh) 2019-12-02 2019-12-02 高效空气过滤器和吸尘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633080U true CN211633080U (zh) 2020-10-09

Family

ID=726943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139279.2U Active CN211633080U (zh) 2019-12-02 2019-12-02 高效空气过滤器和吸尘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63308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089248B2 (en) Fan motor apparatus having diffuser unit for vacuum cleaner
CN201755193U (zh) 手持式清洁系统
KR20100093448A (ko) 디퓨저유닛을 구비한 진공청소기의 팬모터 장치
WO2015157889A1 (zh) 吸尘器
CN102217912B (zh) 手持式清洁系统
CN211633080U (zh) 高效空气过滤器和吸尘器
CN211633087U (zh) 吸尘器的出风导向件和吸尘器
CN110731729A (zh) 高效空气过滤器和吸尘器
CN110801176A (zh) 一种吸尘器
CN110811426A (zh) 吸尘器的出风导向件和吸尘器
CN110685941A (zh) 净化空气的无叶风扇
CN110778535A (zh) 净化空气的无叶风扇及其滤网更换方法
CN215838847U (zh) 一种用于清洁机的风机模块及清洁机
CN210300861U (zh) 一种集尘盒和清洁机器人
CN113598649B (zh) 清洁设备
CN221044894U (zh) 基站和清洁系统
CN217792813U (zh) 吸尘器
CN112237398B (zh) 电动吸尘器
CN218390944U (zh) 一种除尘舱装置及集尘架
CN219250028U (zh) 吸尘器
KR101072682B1 (ko) 진공청소기
CN220089370U (zh) 一种清洁装置
KR20030058054A (ko) 이중 필터링 기능을 가지는 진공청소기
CN216060371U (zh) 一种用于清洁机的集污装置及清洁机
CN216020767U (zh) 清洁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