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625306U - 一种能够进行烟气余热回用的锅炉废气排放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能够进行烟气余热回用的锅炉废气排放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625306U
CN211625306U CN201922188396.8U CN201922188396U CN211625306U CN 211625306 U CN211625306 U CN 211625306U CN 201922188396 U CN201922188396 U CN 201922188396U CN 211625306 U CN211625306 U CN 2116253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pipe
casing
branch pipe
was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18839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章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Zhicheng Thermal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Zhicheng Therm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Zhicheng Thermal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Zhicheng Therm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18839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6253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6253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6253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20/00Combustion technologies with mitigation potential
    • Y02E20/30Technologies for a more efficient combustion or heat usage

Landscapes

  • Housings, Intake/Discharge, And Installation Of Fluid Heat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能够进行烟气余热回用的锅炉废气排放装置,涉及锅炉废气利用和排放技术领域,其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内设置有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固定连接在第一壳体内壁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第一壳体的表面缠绕有废气管。该能够进行烟气余热回用的锅炉废气排放装置,通过设置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在废气管进行排气时,废气管内的热量首先会传递到第一壳体内,然后废气排入第二壳体内进行过滤时,废气中的热量会把第二壳体内的水加热,第二壳体内的热水会把热量持续传递到第一壳体内,从而达到高效利用余热,同时能够除去废气中的烟气和杂质,避免直接排放废气浪费余热和污染环境。

Description

一种能够进行烟气余热回用的锅炉废气排放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锅炉废气利用和排放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能够进行烟气余热回用的锅炉废气排放装置。
背景技术
普通锅炉和热电联产等热能动力设备,排烟温度均很高,多数在120-200℃以上,造成能源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传统的锅炉在使用过程中无法利用废气中的余热,从而造成了能源的浪费,同时废气直接排放到大气中,容易污染环境。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够进行烟气余热回用的锅炉废气排放装置,解决了传统的锅炉在使用过程中无法利用废气中的余热,从而造成了能源的浪费,同时废气直接排放到大气中,容易污染环境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能够进行烟气余热回用的锅炉废气排放装置,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内设置有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固定连接在第一壳体内壁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第一壳体的表面缠绕有废气管,所述废气管的一端穿过第一壳体上表面的左侧并且延伸到第二壳体内,所述废气管的表面套接有第一密封套,所述第一密封套卡接在第一壳体上表面的左侧。
所述废气管的表面套接有保温套,所述保温套通过若干个固定装置与第一壳体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壳体上表面的右侧卡接有第二密封套,所述第二密封套内套接有排气管,所述第一壳体的上方设置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底端的左侧与第一支管的一端相连通,所述第一支管的另一端与第一壳体上表面的左侧相连通,所述第一支管内设置有第一阀门。
所述进水管底端的右侧与第二支管的一端相连通,所述第二支管的另一端穿过第一壳体的上表面并且延伸到第二壳体内,所述第二支管内设置有第二阀门,所述第一壳体的下表面设置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顶端的左侧与第三支管的一端相连通,所述第三支管的另一端与第一壳体下表面的左侧相连通,所述第三支管内设置有第三阀门,所述排水管顶端的右侧与第四支管的一端相连通,所述第四支管的另一端与第二壳体的下表面相连通,所述第四支管内设置有第四阀门。
优选的,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弧形板,所述弧形板正面和背面的右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且两个连接板通过螺丝固定连接在第一壳体的表面。
优选的,所述第二支管的表面套接有第三密封套,所述第三密封套卡接在第一壳体的上表面。
优选的,所述废气管、第二支管和排气管延伸到第二壳体内的长度依次变小。
优选的,所述第四支管的另一端穿过第一壳体的下表面并且与第二壳体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第一壳体的上表面设置有压力表。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该能够进行烟气余热回用的锅炉废气排放装置,通过设置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在废气管进行排气时,废气管内的热量首先会传递到第一壳体内,然后废气排入第二壳体内进行过滤时,废气中的热量会把第二壳体内的水加热,第二壳体内的热水会把热量持续传递到第一壳体内,从而达到高效利用余热,同时能够除去废气中的烟气和杂质,避免直接排放废气浪费余热和污染环境。
2、该能够进行烟气余热回用的锅炉废气排放装置,通过设置固定装置,人们使用螺丝可以方便快速的把废气管和保温套固定在第一壳体的表面,从而保证过了废气管稳定的固定在第一壳体上,通过设置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人们打开第一阀门和关上第二阀门时,可以向第一壳体内加水,再把第一阀门关上和第二阀门打开,能够向第二壳体内加水,这样可以方便人们分别向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内加水,通过设置第三阀门和第四阀门,人们打开第三阀门和关上第四阀门,可以把第一壳体内的水放出,再把第三阀门关上和第四阀门打开,能够把第二壳体内的废水排出,这样方便人们分别放出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内的水。
3、该能够进行烟气余热回用的锅炉废气排放装置,通过设置排气管,废气经过清水过滤后,能够从排气管排出,从而保证了锅炉烟气正常的排放,通过设置第一密封套、第二密封套和第三密封套,在废气管、第二支管和排气管穿过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连通时,能够保证连接处的密封性,避免烟气发生泄漏现象,通过设置压力表,在人们分别向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内加水,通过观察压力表的指针,可以方便人们控制加水的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固定装置俯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壳体、2第二壳体、3废气管、4第一密封套、5保温套、6固定装置、61弧形板、62连接板、63螺丝、7第二密封套、8排气管、9进水管、10第一支管、11第一阀门、12第二支管、13第二阀门、14第三密封套、15排水管、16第三支管、17第三阀门、18第四支管、19第四阀门、20压力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能够进行烟气余热回用的锅炉废气排放装置,包括第一壳体1,第一壳体1的上表面设置有压力表20,通过设置压力表20,在人们分别向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内加水,通过观察压力表20的指针,可以方便人们控制加水的量,第一壳体1内设置有第二壳体2,第二壳体2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固定连接在第一壳体1内壁的上表面和下表面,通过设置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在废气管3进行排气时,废气管3内的热量首先会传递到第一壳体1内,然后废气排入第二壳体2内进行过滤时,废气中的热量会把第二壳体2内的水加热,第二壳体2内的热水会把热量持续传递到第一壳体1内,从而达到高效利用余热,同时能够除去废气中的烟气和杂质,避免直接排放废气浪费余热和污染环境,第一壳体1的表面缠绕有废气管3,废气管3的一端穿过第一壳体1上表面的左侧并且延伸到第二壳体2内,废气管3的表面套接有第一密封套4,第一密封套4卡接在第一壳体1上表面的左侧。
废气管3的表面套接有保温套5,保温套5通过若干个固定装置6与第一壳体1的表面固定连接,固定装置6包括弧形板61,弧形板61正面和背面的右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62,且两个连接板62通过螺丝63固定连接在第一壳体1的表面,通过设置固定装置6,人们使用螺丝63可以方便快速的把废气管3和保温套5固定在第一壳体1的表面,从而保证过了废气管3稳定的固定在第一壳体1上,第一壳体1上表面的右侧卡接有第二密封套7,第二密封套7内套接有排气管8,通过设置排气管8,废气经过清水过滤后,能够从排气管8排出,从而保证了锅炉烟气正常的排放,第一壳体1的上方设置有进水管9,进水管9底端的左侧与第一支管10的一端相连通,第一支管10的另一端与第一壳体1上表面的左侧相连通,第一支管10内设置有第一阀门11。
进水管9底端的右侧与第二支管12的一端相连通,第二支管12的另一端穿过第一壳体1的上表面并且延伸到第二壳体2内,第二支管12的表面套接有第三密封套14,第三密封套14卡接在第一壳体1的上表面,通过设置第一密封套4、第二密封套7和第三密封套14,在废气管3、第二支管12和排气管8穿过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连通时,能够保证连接处的密封性,避免烟气发生泄漏现象,第二支管12内设置有第二阀门13,通过设置第一阀门11和第二阀门13,人们打开第一阀门11和关上第二阀门13时,可以向第一壳体1内加水,再把第一阀门11关上和第二阀门13打开,能够向第二壳体2内加水,这样可以方便人们分别向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内加水,废气管3、第二支管12和排气管8延伸到第二壳体2内的长度依次变小,通过设置废气管3、第二支管12和排气管8长度关系,可以保证废气完全经过清水,在被过滤后能够顺畅的从排气管8内排出,从而保证了废气正常的排出,第一壳体1的下表面设置有排水管15,排水管15顶端的左侧与第三支管16的一端相连通,第三支管16的另一端与第一壳体1下表面的左侧相连通,第三支管16内设置有第三阀门17,排水管15顶端的右侧与第四支管18的一端相连通,第四支管18的另一端与第二壳体2的下表面相连通,第四支管18内设置有第四阀门19,通过设置第三阀门17和第四阀门19,人们打开第三阀门17和关上第四阀门19,可以把第一壳体1内的水放出,再把第三阀门17关上和第四阀门19打开,能够把第二壳体2内的废水排出,这样方便人们分别放出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内的水,第四支管18的另一端穿过第一壳体1的下表面并且与第二壳体2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操作步骤为:
S1、使用时,在人们分别向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内注水时,先把第一阀门11打开和第二阀门13关上,此时进水管9内的水通过第一支管10流进第一壳体1内,然后再把第一阀门11关上和第二阀门13打开,此时进水管9的水通过第二支管12流进第二壳体2内;
S2、当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水注好时,把锅炉内的烟气通过废气管3输送到第二壳体2内,经过清水的过滤,废气中的烟气和杂质会被过滤掉,然后从排气管8排出,在此过程中,废气中的热量会被吸收到水里,利用到其它地方;
S3、当处理好废气时,人们先把第三阀门17关上和第四阀门19打开,把第二壳体2内的废水排出,然后再把第三阀门17打开和第四阀门19关上,把第一壳体1内的水排出,进行利用。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能够进行烟气余热回用的锅炉废气排放装置,包括第一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内设置有第二壳体(2),所述第二壳体(2)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固定连接在第一壳体(1)内壁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第一壳体(1)的表面缠绕有废气管(3),所述废气管(3)的一端穿过第一壳体(1)上表面的左侧并且延伸到第二壳体(2)内,所述废气管(3)的表面套接有第一密封套(4),所述第一密封套(4)卡接在第一壳体(1)上表面的左侧;
所述废气管(3)的表面套接有保温套(5),所述保温套(5)通过若干个固定装置(6)与第一壳体(1)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壳体(1)上表面的右侧卡接有第二密封套(7),所述第二密封套(7)内套接有排气管(8),所述第一壳体(1)的上方设置有进水管(9),所述进水管(9)底端的左侧与第一支管(10)的一端相连通,所述第一支管(10)的另一端与第一壳体(1)上表面的左侧相连通,所述第一支管(10)内设置有第一阀门(11);
所述进水管(9)底端的右侧与第二支管(12)的一端相连通,所述第二支管(12)的另一端穿过第一壳体(1)的上表面并且延伸到第二壳体(2)内,所述第二支管(12)内设置有第二阀门(13),所述第一壳体(1)的下表面设置有排水管(15),所述排水管(15)顶端的左侧与第三支管(16)的一端相连通,所述第三支管(16)的另一端与第一壳体(1)下表面的左侧相连通,所述第三支管(16)内设置有第三阀门(17),所述排水管(15)顶端的右侧与第四支管(18)的一端相连通,所述第四支管(18)的另一端与第二壳体(2)的下表面相连通,所述第四支管(18)内设置有第四阀门(1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够进行烟气余热回用的锅炉废气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6)包括弧形板(61),所述弧形板(61)正面和背面的右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62),且两个连接板(62)通过螺丝(63)固定连接在第一壳体(1)的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够进行烟气余热回用的锅炉废气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管(12)的表面套接有第三密封套(14),所述第三密封套(14)卡接在第一壳体(1)的上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够进行烟气余热回用的锅炉废气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气管(3)、第二支管(12)和排气管(8)延伸到第二壳体(2)内的长度依次变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够进行烟气余热回用的锅炉废气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支管(18)的另一端穿过第一壳体(1)的下表面并且与第二壳体(2)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够进行烟气余热回用的锅炉废气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的上表面设置有压力表(20)。
CN201922188396.8U 2019-12-09 2019-12-09 一种能够进行烟气余热回用的锅炉废气排放装置 Active CN2116253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88396.8U CN211625306U (zh) 2019-12-09 2019-12-09 一种能够进行烟气余热回用的锅炉废气排放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88396.8U CN211625306U (zh) 2019-12-09 2019-12-09 一种能够进行烟气余热回用的锅炉废气排放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625306U true CN211625306U (zh) 2020-10-02

Family

ID=726284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188396.8U Active CN211625306U (zh) 2019-12-09 2019-12-09 一种能够进行烟气余热回用的锅炉废气排放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62530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61318A (zh) * 2020-11-03 2021-02-12 合肥科安设备安装有限公司 一种蒸汽余热高效回收的蒸汽锅炉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61318A (zh) * 2020-11-03 2021-02-12 合肥科安设备安装有限公司 一种蒸汽余热高效回收的蒸汽锅炉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625306U (zh) 一种能够进行烟气余热回用的锅炉废气排放装置
CN207279609U (zh) 一种锅炉尾气除烟除尘设备
CN216644557U (zh) 一种双燃室锅炉
CN210485777U (zh) 一种生物质燃料锅炉的烟气余热回收装置
CN212177243U (zh) 一种环保型余热发电装置
CN210921355U (zh) 一种蒸汽锅炉余热回收装置
CN212565714U (zh) 一种蒸汽发生装置
CN205979696U (zh) 一种新型电加热蒸汽锅炉
CN210532422U (zh) 一种锅炉烟囱热量回收装置
CN205957151U (zh) 一种高效导热的燃烧器
CN218469168U (zh) 一种节能供热锅炉
CN211346439U (zh) 一种炉灶余热利用装置
CN216716190U (zh) 一种具有换热功能的燃气锅炉
CN107477858A (zh) 一种节能环保的热水锅炉
CN213713037U (zh) 一种热量高效利用的蒸汽锅炉
CN216281687U (zh) 一种供热能效智能分析管理供热装置
CN205002425U (zh) 组合式太阳能热水器
CN215930107U (zh) 一种能够降低热量流失的锅炉
CN209481588U (zh) 一种节能煤气化反应炉
CN219283354U (zh) 一种有机废气处理用余热回收设备
CN215260566U (zh) 一种具有余热利用功能的燃煤导热油炉
CN202101219U (zh) 燃气蒸汽机
CN217604222U (zh) 环保型生物质颗粒取暖炉
CN218763473U (zh) 带有余热转移装置的排烟管道
CN210088812U (zh) 一种卧式换热管锅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