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623521U - 排气消声器 - Google Patents

排气消声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623521U
CN211623521U CN201922463322.0U CN201922463322U CN211623521U CN 211623521 U CN211623521 U CN 211623521U CN 201922463322 U CN201922463322 U CN 201922463322U CN 211623521 U CN211623521 U CN 2116235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ner plate
porous inner
buckle cover
exhaust
poro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46332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莫伟树
毛德龙
许忠杰
缪宣和
吴颂
胡先锋
程志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feng Liuzhou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feng Liuzhou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feng Liuzhou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feng Liuzhou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46332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6235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6235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6235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xhaust Silenc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排气消声器包括设有前扣盖和后扣盖的筒体,在前扣盖与后扣盖之间依次设有第一多孔内板、第二多孔内板和第三内板;有一根进气管依次穿过前扣盖、第一多孔内板和第二多孔内板进入由第二多孔内板与第三内板围成的进气腔室;一根排气管依次穿过后扣盖、第三内板、第二多孔内板和第一多孔内板进入由前扣盖与第一多孔内板围成的排气腔室,第一多孔内板、第二多孔内板与第三内板在相对应的外缘处均设有缺口,在前扣盖上设有与缺口相对应的漏液孔。较之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可以解决现有排气消声器内部的零件容易被腐蚀而产生的异响,经常需要进行售后维修的问题。

Description

排气消声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排气消声器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汽车的排气消声器。
背景技术
排气消声器的作用是降低从排气歧管排出废气的温度和压力,从而减小降低发动机的噪声,有一种如图1所示的排气消声器,该排气消声器包括设有前扣盖1和后扣盖4的筒体,在前扣盖1与后扣盖4之间的筒体上依次设有第一多孔内板8、第二多孔内板7、第三内板5;有一根进气管2,进气管2依次穿过前扣盖1、第一多孔内板8和第二多孔内板7进入由第三内板5和第二多孔内板7围成的进气腔室内;有一根排气管3,排气管3依次穿过后扣盖4、第三内板5、第二多孔内板7和第一多孔内板8进入由前扣盖1与第一多孔内板8的排气腔室内。这种排气消声器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停车后,由于筒体内外存在温差,热态尾气受空气冷却会形成带水汽的气流,气流沿排气管倒灌进入各腔室,气流在各腔室内分别与侧壁碰撞冷却成有一定腐蚀性的弱酸性的冷凝水,这些弱酸性液体沉积在筒体的底部,筒体内的多块内板、前扣盖和后扣盖等零件长期浸泡在弱酸性液体中产生的锈蚀、穿透的而产生的异响,经常需要进行售后维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排气消声器,以解决现有排气消声器内部的零件容易被腐蚀而产生的异响,经常需要进行售后维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这种排气消声器包括设有前扣盖和后扣盖的筒体,在所述前扣盖与后扣盖之间依次设有第一多孔内板、第二多孔内板和第三内板;有一根进气管依次穿过所述前扣盖、所述第一多孔内板和所述第二多孔内板进入由所述第二多孔内板与所述第三内板围成的进气腔室;一根排气管依次穿过所述后扣盖、所述第三内板、所述第二多孔内板和所述第一多孔内板进入由所述前扣盖与所述第一多孔内板围成的排气腔室,所述第一多孔内板、所述第二多孔内板与所述第三内板在相对应的外缘处均设有缺口,在所述前扣盖上设有与所述缺口相对应的漏液孔。
上述排气消声器技术方案中,更具体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第一多孔内板、所述第二多孔内板和所述第三内板的外缘上的所述缺口均为弧形缺口,这三个所述弧形缺口均位于所述筒体的下部;所述漏液孔为直径为3毫米的通孔。
进一步的:在所述排气管上设有伸向缺口方向的虹吸管,所述虹吸管的一端插装在所述进气腔室内的近所述第二多孔内板处的所述排气管的管壁上;所述虹吸管的直径为7毫米~10毫米,所述虹吸管的管口与所述筒体的筒壁之间的距离为3毫米~6毫米,所述虹吸管的管壁厚度为2毫米。
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三内板穿装有中间管,所述中间管连通所述进气腔室与由所述第三内板与所述后扣盖第二多孔内板围成的后降噪腔室;在所述第一多孔内板与所述第二多孔内板上穿装有中间管,所述中间管连通所述进气腔室与所述排气腔室。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在第一多孔内板、第二多孔内板与第三内板在相对应的外缘处均设有缺口,并在前扣盖上设有与缺口相对应的漏液孔;同时在排气管位于进气腔室的近第二多孔内板处增加一根虹吸管,可利用汽车在行驶时,通过驾驶员在加油门时,通过排气管排出的气体的压力瞬间会增大,在筒体内外会形成负压,在负压的作用下筒体底部的冷凝水可顺利通过漏液孔排出,或者虹吸管在负压作用下能迅速将筒体底部的冷凝水抽走再从排气管排出,大幅降低排气消声器内部部件因长期浸泡在弱酸性的冷凝水产生的锈蚀、穿透的问题,满足排气消声器目标寿命设计要求,车辆因排气消声器积水产生的锈蚀异响的售后反馈得到有效改善,售后比例大幅下降。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排气消声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实施例1:
如图2所示的排气消声器包括设有前扣盖10和后扣盖40的筒体(图中未示出),在前扣盖10与后扣盖40之间依次设有第一多孔内板100、第二多孔内板80和第三内板60;有一根进气管20,该进气管20依次穿过前扣盖10、第一多孔内板100和第二多孔内板80进入由筒体的筒壁及第二多孔内板80与第三内板60围成的进气腔室内;一根排气管03,该排气管03依次穿过后扣盖40、第三内板60、第二多孔内板80和第一多孔内板100进入由筒体的筒壁及前扣盖10与第一多孔内板100围成的排气腔室,本实施例在第三内板60上穿装有中间管50,中间管50连通进气腔室与由第三内板60与后扣盖40第二多孔内板80围成的后降噪腔室;在第一多孔内板100与第二多孔内板80上穿装有中间管90,中间管90连通进气腔室与排气腔室;第一多孔内板100、第二多孔内板80与所述第三内板60在相对应的外缘处均设有缺口,本实施例的第一多孔内板100外缘上的缺口、第二多孔内板80外缘上的缺口和第三内板60外缘上的缺口均为弧形缺口,这三个弧形缺口均位于筒体的下部,这三个弧形缺口在筒体底部形成一个通式的排水槽,以确保筒体内的冷凝水通过排水槽在筒体内流动;在前扣盖10上设有与三块内板上的缺口相对应的漏液孔,本实施例的漏液孔为直径为3毫米的通孔;在第三内板60上穿装有中间管50,中间管50连通进气腔室与由第三内板60与后扣盖40第二多孔内板80围成的后降噪腔室;在第一多孔内板100与第二多孔内板80上穿装有中间管90,中间管90连通进气腔室与排气腔室。
汽车在行驶时,通过本排气消声器可对降低从排气歧管排出废气的温度和压力,位于筒体底部的冷凝水可以通过筒体晃动下从前扣盖10的漏液孔上排出;当驾驶员在加油门时,通过排气管3排出的气体的压力瞬间会增大,筒体内外形成负压,筒体底部的冷凝水在负压作用可顺利从漏液孔排出。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的排气消声器包括设有前扣盖10和后扣盖40的筒体(图中未示出),在前扣盖10与后扣盖40之间依次设有第一多孔内板100、第二多孔内板80和第三内板60;有一根进气管20,该进气管20依次穿过前扣盖10、第一多孔内板100和第二多孔内板80进入由筒体的筒壁及第二多孔内板80与第三内板60围成的进气腔室内;一根排气管03,该排气管03依次穿过后扣盖40、第三内板60、第二多孔内板80和第一多孔内板100进入由筒体的筒壁及前扣盖10与第一多孔内板100围成的排气腔室,本实施例在第三内板60上穿装有中间管50,中间管50连通进气腔室与由第三内板60与后扣盖40第二多孔内板80围成的后降噪腔室;在第一多孔内板100与第二多孔内板80上穿装有中间管90,中间管90连通进气腔室与排气腔室;第一多孔内板100、第二多孔内板80与所述第三内板60在相对应的外缘处均设有缺口,本实施例的第一多孔内板100外缘上的缺口、第二多孔内板80外缘上的缺口和第三内板60外缘的缺口均为弧形缺口,这三个弧形缺口均位于筒体的下部,这三个弧形缺口在筒体底部形成一个通式的排水槽,以确保筒体内的冷凝水通过排水槽在筒体内流动;在前扣盖10上设有与三块内板上的缺口相对应的漏液孔,本实施例的漏液孔为直径为3毫米的通孔;本实施例在排气管03上设有伸向缺口方向的虹吸管70,虹吸管70的直径为7毫米,虹吸管70的管壁厚度为2毫米,虹吸管70的管口与筒体的筒壁之间的距离为3毫米;本实施例的虹吸管70的一端插装在进气腔室内的近第二多孔内板80处的排气管03的管壁上,虹吸管70并与排气管03焊接连接,因为在进气腔室内的冷凝水较多,如此设置可在驾驶员在加油门时,通过排气管3排出的气体的压力瞬间会增大,筒体内外形成负压,虹吸管70在负压作用下将筒体底部的冷凝水抽走再从排气管03排出。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在排气管03上设有伸向缺口方向的虹吸管70,虹吸管的直径为10毫米,管壁的厚度为2毫米,虹吸管70的管口与筒体的筒壁之间的距离为6毫米;其他特征与实施例2相同。

Claims (4)

1.一种排气消声器,包括设有前扣盖和后扣盖的筒体,在所述前扣盖与后扣盖间依次设有第一多孔内板、第二多孔内板和第三内板;有一根进气管依次穿过所述前扣盖、所述第一多孔内板和所述第二多孔内板进入由所述第二多孔内板与所述第三内板围成的进气腔室;一根排气管依次穿过所述后扣盖、所述第三内板、所述第二多孔内板和所述第一多孔内板进入由所述前扣盖与所述第一多孔内板围成的排气腔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多孔内板、所述第二多孔内板与所述第三内板在相对应的外缘处均设有缺口,在所述前扣盖上设有与所述缺口相对应的漏液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多孔内板、所述第二多孔内板和所述第三内板的外缘上的所述缺口均为弧形缺口,这三个所述弧形缺口均位于所述筒体的下部;所述漏液孔为直径为3毫米的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消声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排气管上设有伸向缺口方向的虹吸管,所述虹吸管的一端插装在所述进气腔室内的近所述第二多孔内板处的所述排气管的管壁上;所述虹吸管的直径为7毫米~10毫米,所述虹吸管的管口与所述筒体的筒壁之间的距离为3毫米~6毫米,所述虹吸管的管壁厚度为2毫米。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排气消声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三内板穿装有中间管,所述中间管连通所述进气腔室与由所述第三内板与所述后扣盖第二多孔内板围成的后降噪腔室;在所述第一多孔内板与所述第二多孔内板上穿装有中间管,所述中间管连通所述进气腔室与所述排气腔室。
CN201922463322.0U 2019-12-31 2019-12-31 排气消声器 Active CN2116235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63322.0U CN211623521U (zh) 2019-12-31 2019-12-31 排气消声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63322.0U CN211623521U (zh) 2019-12-31 2019-12-31 排气消声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623521U true CN211623521U (zh) 2020-10-02

Family

ID=726344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463322.0U Active CN211623521U (zh) 2019-12-31 2019-12-31 排气消声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62352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10120103A1 (en) Condensed water discharge apparatus of muffler
CN211623521U (zh) 排气消声器
CN214698062U (zh) 一种柴油发电机的消音装置
US20170089305A1 (en) Canister apparatus for vehicle
CN211692604U (zh) 一种新型防腐汽车排气消声器
CN202596839U (zh) 汽车消声器
JPS6338524B2 (zh)
CN203499770U (zh) 一种轿车用消声器
CN201218128Y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消声器
CN105386814A (zh) 一种柴油发动机消声器
CN207647584U (zh) 一种多缸柴油机水冷排气管
JP6201738B2 (ja) 内燃機関の排水装置
CN206830266U (zh) 汽车排气管消声器
CN202883072U (zh) 一种机动车排气系统
CN205225378U (zh) 一种柴油发动机消声器
CN210396856U (zh) 一种用于柴油车的消音器装置
CN204357597U (zh) 一种发动机二次空气喷射系统
CN218093199U (zh) 一种消声器及摩托车
CN204225978U (zh) 一种汽车排气消声器
CN106870085B (zh) 一种消声器结构
CN202187812U (zh) 汽车排气系统消声器端盖及包括其的消声器、汽车
CN216361026U (zh) 一种汽车排气消音器后端盖
CN209212362U (zh) 一种汽车消声器总成
CN209604125U (zh) 摩托车及其排气消声器
CN217270425U (zh) 一种车用排气波纹管导流管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