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622758U - 一种景观应急厕所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景观应急厕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622758U
CN211622758U CN201922259686.7U CN201922259686U CN211622758U CN 211622758 U CN211622758 U CN 211622758U CN 201922259686 U CN201922259686 U CN 201922259686U CN 211622758 U CN211622758 U CN 2116227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column
squatting
annular
baffle
po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25968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蒋冬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gzhou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ngzhou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gzhou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ngzhou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25968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6227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6227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6227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sidential Or Office Build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景观应急厕所,其涉及卫生设备技术领域,其包括景观池本体,景观池本体的中间位置设置有中空的支撑柱,支撑柱内部设置有蹲位,蹲位的上方设置有水箱,蹲位的下水道与景区统一的排污池连通,支撑柱的蹲位处设置有移动门。当游客在景观池本体的附近需要上厕所的时候,能够直接将支撑柱侧壁的移动门打开,在支撑柱的内部进行上厕所。将蹲位的下水道直接与景区的排污池连通,从而能够将排污池内部的物品统一处理,并且将下水道内的物排放到统一的位置不容易污染水源。当遇到突发状况的时候,游客能够直接在支撑柱内部的蹲位处进行应急。

Description

一种景观应急厕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卫生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景观应急厕所。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旅游作为自己节假日的休闲方式,在景区有很多室内观景的地方,游玩的期间,当遇到火灾、洪水、台风、地震等自然灾难的时候,游客将进入室内进行应急避难。
现有的技术方案中存在以下缺陷:很多在应急避难的时候,很多室内观景处未设置应急厕所,给游客带来很多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根据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景观应急厕所,具有遇到突然情况的时候,能够起到应急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景观应急厕所,包括景观池本体,所述景观池本体的中间位置设置有中空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内部设置有蹲位,所述蹲位的上方设置有水箱,所述蹲位的下水道与景区统一的排污池连通,所述支撑柱的所述蹲位处设置有移动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游客需要上厕所的时候,能够直接将支撑柱侧壁的移动门打开,在支撑柱的内部进行上厕所。将蹲位的下水道直接与景区的排污池连通,从而能够将排污池内部的物品统一处理,并且将下水道内的物排放到统一的位置不容易污染水源。当遇到突发状况的时候,游客能够直接在支撑柱内部的蹲位处进行应急。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蹲位设置为两个,所述支撑柱沿其本身轴向的方向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为所述支撑柱的直径,两个所述蹲位分别位于所述隔板的两侧,两个所述蹲位均同方向设置,两个所述移动门的开合方向相反,每个所述移动门均设置为圆弧型,所述支撑柱侧壁上开设有环形通道,所述环形通道位于所述支撑柱的内部,每个所述移动门均与所述环形通道移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隔板能够将支撑柱分为两个空间,从而能够增加一个应急厕所。移动门设置为圆弧型,能够与支撑柱形成一体式,从而能够便于隐藏,不使用厕所时,能够不影响游客观景,从而达到两用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景观池本体包括环形池,所述环形池的直径方向设置有通道,所述支撑柱的顶部设置有圆形的盖顶,所述盖顶的直径为所述环形池内直径的1.1倍至1.2倍,所述盖顶的圆周设置有环形管道,所述环形管道圆周处分别开设有若干出水口,若干所述出水口均布在所述通道的两侧,所述支撑柱的圆周设置有环形座椅,所述环形座椅包括若干固定于所述支撑柱圆周的固定板和位于移动门处的活动板,所述活动板与所述移动门铰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环形池内部的水进入环形管道内,通过环形管道上面的出水口流出,再次进入环形池内,然后进行持续的循环。游客正常游玩的时候,能够直接从通道中进入支撑柱附近,并且游客能够在环形座椅上进行休息,或者遮蔽风雨。活动板的设置,一方面能够便于游客进入支撑柱内部,另一方面,能够便于对移动门的隐藏。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盖顶的中间处设置有透明玻璃,所述支撑柱的顶部的边缘处均设置有若干通风口,所述通风口处朝向环形池的位置设置有若干平台,每个所述平台上均放置有绿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透明玻璃的设置,能够便于支撑柱内部进行透光,白天的时候,不要在支撑柱内开灯,从而能够节约资源。通风口能够起到通风的效果,从而能够减少支撑柱内部的异味。绿植的设置,能够将支撑柱内部的异味进行吸除,从而能够减少支撑柱内异味外溢。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隔板的两侧均设置有照明灯,所述隔板靠近对应位置的移动门处设置有开关。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照明灯能够便于游客或者工作人员晚上上厕所,从而不容易对游客或者工作人员造成安全隐患。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隔板的两侧均设置有放置台,所述放置台与所述隔板铰接,所述放置台与所述隔板的连接处设置有扭簧,所述隔板上设置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与所述放置台的底部相抵,所述放置台的边沿处均粘贴设置有泡棉。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放置台能够便于游客随身物品的放置。泡棉的设置,能够使游客不容易撞在放置台的角落处,从而能够减少意外的产生。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每个所述移动门靠近所述隔板的一侧开设有定位孔,所述隔板上设置有“Z”的定位块,所述定位块插设于所述定位孔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将移动门进行关闭锁紧的时候,推动定位块,并且将定位块穿设在定位孔中,从而能够将移动门进行固定,使移动门不容易在环形通道内滑动。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每个所述移动门靠近所述隔板的一侧设置有若干第一磁铁,所述隔板与所述移动门的连接处设置有若干第二磁铁,若干所述第一磁铁和若干所述第二磁铁一一对应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的设置,能够便于移动门的锁紧,即移动门在环形通道内进行滑动的时候,当朝向隔板的位置进行移动的时候,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能够相互吸引,从而将移动门和隔板之间的连接的更加的紧密。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蹲位,支撑柱中空和移动门的设置,能够起到应急的效果;
2.通过通风口和绿植的设置,能够起到减少支撑柱内部异味的效果;
3.通过定位块、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的设置,能够起到使移动门更好的关闭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景观应急厕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用于体现厕所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图2中B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2中C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是图2中D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景观池本体;2、支撑柱;21、蹲位;22、水箱;23、绿植;24、移动门;25、隔板;26、环形通道;27、通风口;28、平台; 3、观景台;31、环形池;4、通道;5、盖顶;51、环形管道;52、透明玻璃;6、环形座椅;61、固定板;62、活动板;7、照明灯;71、开关;8、放置台;81、扭簧;82、限位板;83、泡棉;9、定位孔;91、定位块;92、第一磁铁;93、第二磁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景观应急厕所,包括景观池本体1,观景池本体包括支撑柱2和环形池31。支撑柱2位于景观池本体1的中间位置,在支撑柱2的圆周设置有环形的观景台3,游客能够在观景台3上游走和观景,环形池31设置在观景台3的圆周位置。环形池31的直径方向设置有通道4,游客能够通过通道4进入到观景台3上。在支撑柱2的顶部设置有圆形的盖顶5,盖顶5的直径为环形池31内直径的1.1倍至1.2倍,为了能够起到为游客遮蔽风雨的效果,以及便于游客观景的效果,本实用新型中,设置盖顶5的直径为环形池31内直径的1.2倍。在盖顶5的圆周设置有环形管道51,一般情况下,通过泵体(图中未示出)将环形池31内部的水排至环形管道51内,在环形管道51圆周处分别开设有若干出水口(图中未示出),水从环形管道51的出水口处流出,进入环形池31内,然后持续的进行循环,从而能够形成一个水帘,游客能够站在观景台3上观看水帘。为了能够使游客能够顺利的从通道4进入观景台3,将若干出水口均布在通道4的两侧,从而能够使水帘不容易将游客的衣物浸湿。在支撑柱2的圆周设置有环形座椅6,能够便于游客休息。
参照图2和图3,将支撑柱2设置为中空,并且在支撑柱2沿其本身轴向的方向设置有隔板25,隔板25为支撑柱2的直径。通过隔板25将支撑柱2分成两个空间,在两个空间中分别设置有蹲位21,在每个蹲位21的上方均设置有水箱22,并且将蹲位21的下水道与景区统一的排污池连通,工作人员能够将排污池内部的物品统一处理。当游客需要上厕所的时候,游客能够直接进入支撑柱2内部的空间中,在蹲位21上进行如厕,游客离开之前通过水箱22内部的水对蹲位21进行冲刷,以保持蹲位21的清洁。水箱22内部的水能够通过泵体(图中未示出)直接将环形池31内部的水抽至水箱22中,环形池31内部的水不足时,工作人员及时输送水即可。为了保护游客或者工作人员的隐私,在支撑柱2的每个蹲位21处均设置有移动门24,两个蹲位21分别位于隔板25的两侧,两个蹲位21均同方向设置,两个移动门24的开合方向相反,游客或者工作人员能够将移动门24打开或者是关闭。在支撑柱2侧壁上开设有环形通道26,将每个移动门24均设置为圆弧型,每个移动门24均与环形通道26移动连接。通过环形通道26对移动门24的运动轨迹进行限定,使移动门24和支撑柱2更加的贴合,从而能够便于移动门隐藏,不使用厕所时,能够不影响游客观景,从而达到两用的效果。
参照图3,环形座椅6包括若干固定于支撑柱2圆周的固定板61和位于移动门24处的活动板62,由于支撑柱2内设置有蹲位21,因此为了方便游客和工作人员如厕,设置活动板62与移动门24铰接。游客或者工作人员进入支撑柱2内部的时候,将活动板62朝固定板61的位置翻转,然后沿环形通道26移动移动门24,即可进入支撑柱2内部的空间中。当支撑柱2内部的空间中没有人时,将活动板62放下,即可便于对应急厕所进行隐藏。
参照图4,在支撑柱2的盖顶5的中间处设置有透明玻璃52(如图1所示),能够便于支撑柱2内部进行透光,白天的时候,不需要在支撑柱2内开灯,从而能够节约资源。支撑柱2的顶部的边缘处均设置有若干通风口27,通过通风口27能够起到通风的效果,从而能够减少支撑柱2内部的异味。通风口27处朝向环形池31的位置设置有若干平台28,每个平台28上均放置有绿植23,通过绿植23能够将支撑柱2内部的异味进行吸除。
参照图5和图6,隔板25的两侧均设置有照明灯7,隔板25靠近对应位置的移动门24处设置有开关71。照明灯7能够便于游客或者工作人员晚上上厕所,从而不容易对游客或者工作人员造成安全隐患。在隔板25的两侧均设置有放置台8,放置台8能够便于游客随身物品的放置。将放置台8与隔板25铰接,放置台8与隔板25的连接处设置有扭簧81,隔板25上设置有限位板82,限位板82与放置台8的底部相抵,当不需要实用放置台8的时候,能够将放置台8和隔板25贴合设置,从而能够减少空间的浪费。在放置台8的边沿处均粘贴设置有泡棉83,泡棉83能够使游客不容易撞在放置台8的角落处,从而能够减少意外的产生。
参照图5,当有人在支撑柱2内部进行如厕的时候,为了能够使外面的人不轻易的将移动门24打开,在每个移动门24靠近隔板25的一侧开设有定位孔9,隔板25上设置有“Z”的定位块91,推动定位块91,并且将定位块91穿设在定位孔9中,从而能够将移动门24进行固定,使移动门24不容易在环形通道26内滑动。为了能够将移动门24和隔板25之间连接的更加紧密,在每个移动门24靠近隔板25的一侧设置有若干第一磁铁92,隔板25与移动门24的连接处设置有若干第二磁铁93,若干第一磁铁92和若干第二磁铁93一一对应设置,当移动门24朝向隔板25的位置进行移动的时候,第一磁铁92和第二磁铁93能够相互吸引,从而能够将移动门24更加紧密和隔板25连接。
上述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当工作人员或游客想上厕所的时候,能够通过通道4进入观景台3,将活动板62朝固定板61的位置翻转,然后将移动门24沿环形通道26的方向移动,即可将移动门24打开,即可进入支撑柱2的内部。然后推动定位块91,并且将定位块91穿设在定位孔9中,从而能够将移动门24进行固定,使移动门24不容易在环形通道26内滑动。工作人员和游客即可在蹲位21进行如厕,在此期间能够将放置台8放下,将随身物品放置在放置台8上。如厕结束以后,将随身物品携带好以后,从支撑柱2内部出来,将移动门24关上即可。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景观应急厕所,包括景观池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景观池本体(1)的中间位置设置有中空的支撑柱(2),所述支撑柱(2)内部设置有蹲位(21),所述蹲位(21)的上方设置有水箱(22),所述蹲位(21)的下水道与景区统一的排污池连通,所述支撑柱(2)的所述蹲位(21)处设置有移动门(2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景观应急厕所,其特征在于:所述蹲位(21)设置为两个,所述支撑柱(2)沿其本身轴向的方向设置有隔板(25),所述隔板(25)为所述支撑柱(2)的直径,两个所述蹲位(21)分别位于所述隔板(25)的两侧,两个所述蹲位(21)均同方向设置,两个所述移动门(24)的开合方向相反,每个所述移动门(24)均设置为圆弧型,所述支撑柱(2)侧壁上开设有环形通道(26),所述环形通道(26)位于所述支撑柱(2)的内部,每个所述移动门(24)均与所述环形通道(26)移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景观应急厕所,其特征在于:所述景观池本体(1)包括环形池(31),所述环形池(31)的直径方向设置有通道(4),所述支撑柱(2)的顶部设置有圆形的盖顶(5),所述盖顶的直径为所述环形池(31)内直径的1.1倍至1.2倍,所述盖顶(5)的圆周设置有环形管道(51),所述环形管道(51)圆周处分别开设有若干出水口,若干所述出水口均布在所述通道(4)的两侧,所述支撑柱(2)的圆周设置有环形座椅(6),所述环形座椅(6)包括若干固定于所述支撑柱(2)圆周的固定板(61)和位于移动门(24)处的活动板(62),所述活动板(62)与所述移动门(24)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景观应急厕所,其特征在于:所述盖顶的中间处设置有透明玻璃(52),所述支撑柱(2)的顶部的边缘处均设置有若干通风口(27),所述通风口(27)处朝向环形池(31)的位置设置有若干平台(28),每个所述平台(28)上均放置有绿植(2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景观应急厕所,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25)的两侧均设置有照明灯(7),所述隔板(25)靠近对应位置的移动门(24)处设置有开关(7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景观应急厕所,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25)的两侧均设置有放置台(8),所述放置台(8)与所述隔板(25)铰接,所述放置台(8)与所述隔板(25)的连接处设置有扭簧(81),所述隔板(25)上设置有限位板(82),所述限位板(82)与所述放置台(8)的底部相抵,所述放置台(8)的边沿处均粘贴设置有泡棉(83)。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景观应急厕所,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移动门(24)靠近所述隔板(25)的一侧开设有定位孔(9),所述隔板(25)上设置有“Z”的定位块(91),所述定位块(91)插设于所述定位孔(9)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景观应急厕所,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移动门(24)靠近所述隔板(25)的一侧设置有若干第一磁铁(92),所述隔板(25)与所述移动门(24)的连接处设置有若干第二磁铁(93),若干所述第一磁铁(92)和若干所述第二磁铁(93)一一对应设置。
CN201922259686.7U 2019-12-16 2019-12-16 一种景观应急厕所 Active CN2116227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59686.7U CN211622758U (zh) 2019-12-16 2019-12-16 一种景观应急厕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59686.7U CN211622758U (zh) 2019-12-16 2019-12-16 一种景观应急厕所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622758U true CN211622758U (zh) 2020-10-02

Family

ID=726297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259686.7U Active CN211622758U (zh) 2019-12-16 2019-12-16 一种景观应急厕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62275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229908A (en) Removable roof and screen top for cottages
CN211622758U (zh) 一种景观应急厕所
Strayer et al. Standards for elementary school buildings
Bahammam Architectural patterns of privacy in Saudi Arabian housing
Strayer et al. Standards for high school buildings
JP2678840B2 (ja) 建築物
CN205894758U (zh) 一种新型开合式室内外结合舞台
CN211524217U (zh) 一种多样化移动公厕
JP2021116603A (ja) トイレ室構造
Kirkby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Open-Air Schools.
CN105133861B (zh) 一梯多户中凹口集合性居住建筑
Middleton Modern Buildings: Their Planning, Construction and Equipment
Hilu et al. Housing and institutional health
Bruce School architecture: A handy manual for the use of architects and school authorities
Susan et al. Enhancing Indoor Health and Comfort in Adaptively Reused Heritage Building
Monestiroli et al. “A Factory for the Future”: Inveruno New School
Henderson Architecture for the imagination: A study of an elementary educational environment
JP3044207U (ja) 集合住宅の間取り構造
CN101173568A (zh) 包含市区小居室和郊区单元房的组合式套房的建设方法
Flourentzou et al. Hybrid ventilation and cooling technics for the new Nicosia townhall
JP3044204U (ja) サンルーム付き集合住宅
JP3044206U (ja) 内庭部付き集合住宅
Letón The physical space and the essential elements of the dissecting room
TWM650254U (zh) 具可調窗型之帳篷窗體配置結構
JPH0489972A (ja) 集合住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