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33861B - 一梯多户中凹口集合性居住建筑 - Google Patents

一梯多户中凹口集合性居住建筑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33861B
CN105133861B CN201510344644.7A CN201510344644A CN105133861B CN 105133861 B CN105133861 B CN 105133861B CN 201510344644 A CN201510344644 A CN 201510344644A CN 105133861 B CN105133861 B CN 10513386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sle
recess
fire
building
figh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34464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133861A (zh
Inventor
曹保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1034464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133861B/zh
Publication of CN1051338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338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1338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338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一梯多户中凹口集合性居住建筑”是一种利用建筑凹口提高中小户型住宅经济性和品质的发明。中小户型住宅不宜采用一梯二户否则经济性上不去,但设计成一梯三户或以上经济性又不能自然提高,此外采用一梯多户的单元中间户南北通透性较差,导致整个建筑品质不一致。本发明是在一梯多户公共内廊式住宅背立面开设深入到建筑公共内廊上的建筑凹口,使内廊通过凹口直接采光通风,使得单元中间户能够通过其与公共走道之间隔墙开窗采光通风提高品质;此外将竖向交通如楼梯的楼层平台、电梯厅、消防前室座在某一段直接采光公共走道上,使这一段走道成为兼有竖向公共交通的复合空间,由此单一功能公共走道长度被削减,建筑经济性得到提高。

Description

一梯多户中凹口集合性居住建筑
发明所属的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高度100米以下城市集合性居住建筑如住宅、公租房、公寓等,建筑单元一梯多户(三户或三户以上)中小户型建筑设计中的方案设计。
发明的技术背景
中小户型突出的要求是“小”,但它的公共区域交通配置在建筑高度类别相同的情况下与较大的户型相比其对建筑面积数量的要求又不能相应成比例减少,因此它的公共面积分摊不利因素是中小户型建筑经济性天生存在的问题。单元式中小户型住宅如果是一梯二户,经济性上不去,若设计成一梯三户或以上又并不代表实际效果可以自然提高建筑经济性,因为对于住宅建筑由于日照的要求,居住单元(即建筑套型)只能沿公共走道单面布置因此随着户数的增加单元中间户的比例提高,公共交通活动流线的延长,使得增加户数降低公共区域分摊建筑面积的能力受到严重制约。到目前为止这一缺陷无法改善。2012年2月13日至2月19日住建部官方网站所公布的《公共租赁住房优秀设计方案》整个系列各个个案使用面积系数最低只有0.62最高也只有0.69,与国家0.72的指导性要求有明显差距。此外一梯三户或以上就建筑品质来说还存在单元中间户的采光通风缺乏南北通透的问题,建筑单元中间户受公共区域交通空间布置挤压的影响,套内的北面不易通风采光仅依靠南面一个方向采光导致分户门一关室内就空气流通不畅,造成单元中间户居住品质明显低于单元边户的户型,特别是中小户型由于面宽资源有限采光通风问题更加突出。如果将面宽做大由于中小户型建筑面积较小无法改变,因此面宽较大势必减小建筑进深从而浪费土地资源无法达到节地效果。上述问题长期存在没有解决,经过研究和实践通过对建筑凹口的再认识发现,上述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完全可以采用特殊的组合性技术措施科学设置建筑凹口获得解决的。长期来建筑凹口均一直用于室内的通风采光,是一种“采光凹口”。这一点可以从有关建筑凹口的定义得知,如目前有文献记载的定义是:“凹口,为建筑内的空间采光、通风之需,沿外墙部位向建筑内部开设的槽口”详见中国建筑出版社2012年7月第一版主编窦以德的《中小套型住宅建筑设计理论与实践》第72页)这种采光凹口功能单一,解决采光问题能力也有限。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习惯思维使人们对采光凹口作用的认识始终是高度一致的,即它的存在顾名思义只是为了解决建筑的局部采光通风问题,缺乏从建筑的总体上把握建筑凹口的使用方法,更没将建筑凹口的使用研究与改善建筑采光通风和提高建筑经济性两个问题联系起来综合考虑。
发明的内容
一、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改变采光凹口单一采光功能的特殊建筑凹口,其特殊性是其不仅仅可以改善一梯多户的单元中间户通风采光提高建筑品质,还可以减少建筑单元公共区域建筑面积多方面提高建筑经济性,因此使用这种特殊建筑凹口可以使建筑品质与经济性双双获得提高;本发明的建筑凹口因均是设在建筑单元中部附近,为了便于区别本发明就把这种建筑凹口简称为中凹口,把本发明的结果“一梯多户中凹口集合性居住建筑”简称为中凹口建筑,把发明中凹口建筑这个产品的方法称为中凹口技术,中凹口建筑主要适合一梯多户的中小户型集合性住宅建筑,也适合属于公共建筑的如公寓、旅店等集合性居住建筑,它是一种产品发明。
二、本发明是这样来实现的,首先第一步骤是凹口设计,即在建筑平面设计时使建筑单元每层有三户或以上的公共内廊式套型,(为方便计本文均假设中凹口建筑南北朝向布置,并假设主立面为南立面背立面为北立面)在建筑单元主立面的背立面中部附近设置1~2个凹口,所设凹口一定深入到建筑公共内廊上,使公共内廊以及其它公共区域可以通过凹口直接采光通风,使原来单纯公共内廊建筑变为有内廊和外廊的双重性质,为了方便我们把这种具有内廊和外廊双重性质的公共走道称为中凹口走道,在保留中凹口走道内廊性质利于套型布置优势的情况下,利用中凹口走道的公共外廊性质还可以使建筑单元的中间户能够通过其与中凹口走道之间的隔墙上开窗,利用中凹口走道采光通风,使单元中间户由单朝向采光通风改变为具备南北双向通透的通风效果,有时单元边户卫生间与中凹口走道隔墙相邻时,单元边户卫生间也可在隔墙上开窗使中凹口走道采光通风的作用得到充分利用。一个凹口只有一个通风采光点,两个凹口就有两个通风采光点,采用2个凹口可以增强单元中间户型的南北通透性,避免或减轻竖向公共交通对单元中间户南北通透性的压迫和遮挡。弥补中凹口建筑面宽资源有限建筑进深较大带来的采光通风不足的缺点,这一点对一、二类高层尤为重要。中凹口走道作为水平交通通向标准层的各进户门,走道内侧主要与单元中间户相邻或与单元中间户、电梯相邻,而凹口、楼梯间或凹口、楼梯、电梯等布置在中凹口走道的外侧,楼梯采用双跑平行防烟楼梯间;中凹口技术的第二步骤是建筑公共区域竖向交通的布置,按照上述的中凹口走道,根据中凹口建筑高度类别不同,在中凹口与中凹口走道结合部附近,利用中凹口外廊性质将竖向交通的一部分如楼梯的楼层平台、电梯厅、消防前室或它们的组合座在某一段中凹口走道上,使这一部分中凹口走道成为利用中凹口自然采光兼有部分竖向公共交通功能的复合空间,由此单一功能中凹口走道长度就被削减,建筑的经济性获得了提高,电梯厅消防前室也因能利用中凹口直接采光提高了舒适度,一类、二类高层还省略了消防机械通风。
根据需要中凹口也可转变成短走道或短平台等室内空间,在一类高层中小户型单元式住宅建筑,消防疏散采用防烟双跑楼梯间加消防连廊,消防连廊通向相邻单元安全出口作为本单元第二安全出口,用短走道将相互平行的中凹口走道与消防连廊相连接,短走道两头其中靠近室外的一头与连廊对接,另一头与中凹口走道对接,短走道两侧其中一侧与单元两两相邻边户相接近,当短走道另一侧布置有电梯、双跑楼梯或二者其一时,可将电梯或楼梯前室座在短走道上,使短走道也成为一个复合空间。此外短走道同时还是一个采光通风点,起到与中凹口采光通风相同作用,这是一种凹口形式已消失但其作用通过短走道仍然保留的中凹口建筑,为了方便将短走道至其与室外空间的交界处区域称为隐形中凹口,隐形中凹口除了有一般中凹口的优点外,还能提高建筑外形的规整性。根据需要在短走道某一侧可以相邻布置操作空间在短走道上的管道设备间,为了叙述方便假设管道设备间是短走道的一部分,则前述的电梯、双跑楼梯、连廊、短走道、中凹口走道及单元两两相邻边户等相互平面位置关系依然成立保持不变。
这里一类高层单元式住宅相邻两个单元仅仅是指建筑平时居住的情况,如果考虑消防疏散的情况那么可以把相邻两个单元作为一个整体即一个单元考虑,即消防连廊在两个单元结合处设置平时需钥匙打开的分隔电控门,(以避免平时两单元住户的相互影响)火灾时因自动断电而电控门打开,造成两个单元畅通无阻合成一个消防单元,新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已经实施,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已经是一类高层住宅必不可少的防火设施,因此通过门禁控制闲杂人员进入连廊已经没有障碍可以很方便的得到完全实施,消防连廊平时住户之间的相互干扰影响基本消除。消防连廊除电控门禁分隔外不在设置其它任何分隔,防止对消防疏散的影响,由于不存在向阳台那样一隔一隔竖向分隔对住户采光的影响,畅通的消防连廊对两单元相邻边户北向采光通风的影响仅仅与雨篷相类似,这样保证了消防连廊设置对两单元相邻边户北向采光通风的负面影响是在基本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从外立面的效果来说由于新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经过调整已于《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01保持一致,取消了消防连廊仅须在19层以上设置的相关条款,因此当依靠消防连廊进行消防疏散时,只有每层设置才能满足消防疏散的要求,而本发明实施例又强化将各层消防连廊两端嵌入到两个楼梯间之间的设计方法,使连廊与建筑的关系完全可以达到和谐与协调的效果。这样就可以摒弃以前消防连廊仅在19层及以上设置,建筑设计又缺乏相关技术措施,导致连廊好像孤悬在高空中,建筑立面效果易受诟病的结果。
中凹口前述两个设计步骤应穿插交替进行。在中凹口两个设计步骤过程中应注意贯穿单元中间户卧室及起居室的南北通透自然风道的合理设计(在附图中用直线箭头与9表示),使设计目标尽可能达到自然风道从南到北不受阻挡直线穿过单元中间户卧室及起居室,以利于单元中间户的南北通透性。中凹口建筑出于对经济性的考虑基本上都是小户型大进深小面宽的平面格局,在套型设计时在一定情况下可以在起居室窗前横向设置厨房或卫生间,并将它们分成独立和敞开两个部分,厨房独立部分内设置烧煮功能的煤气灶及灶台,敞开部分设置洗涮功能的洗涤池及灶台;卫生间独立部分内设置座便器与淋浴器,敞开部分设置洗手台盆,起居室通过厨房或卫生间的敞开部分采光通风。详见图3,8,9,10,11,12,13,14,15,16,17,18,19,这类情况多用于小套型。另外单元中间户卫生间当设在门厅入口处与中凹口走道隔墙相邻,以便利用中凹口走道采光通风并当门厅较大可设置餐桌时,应注意同时将用餐区与住户入口处的鞋及鞋柜洁污分区,以及用餐区与卫生间的洁污分区。详见图1,2,6,7。
以下是按照建筑高度类别的不同具体分述如下:
1:上述一类高层中小户型中凹口单元式住宅建筑消防电梯前室座在中凹口走道上的情况详见图1,4,8,12,14,16。
2:上述一类高层中小户型中凹口单元式住宅建筑消防电梯前室座在短走道上的情况,详见图2。
3:上述一类高层中小户型中凹口单元式住宅也可采用剪刀楼梯在中凹口走道外侧与之贴邻并平行布置,中凹口一定深入到建筑公共内走道上,中凹口走道作为水平交通通向标准层的各进户门,住宅的各套型尤其是单元中间户可以利用中凹口走道间接采光;
消防疏散采用剪刀梯,剪刀梯两个出口各有一个消防前室,这两个消防前室均“座”在中凹口走道上,即利用中凹口走道兼做剪刀梯两个出口的消防前室大大提高了建筑经济性,两个消防前室之间有一段公共走道(9)作为这两个消防前室之间的缓冲空间,这两个消防前室均能直接采光,剪刀梯两个楼梯间也均能直接采光,电梯既可同在中凹口走道外侧布置也可在中凹口走道内外两侧各布置一台。
实施例详见图4、图25、图26、图27。为了提高消防疏散的安全裕度也可以按图23那样的设置,此时与消防电梯等合用的前室因在公共走道外侧布置不座在公共走道上独立性大大增强安全裕度因此提高。
4:一类高层双前室楼梯间,上述的一类高层中小户型中凹口单元式住宅建筑防烟双跑楼梯间在与短走道相邻并且平行布置的同时,将防烟双跑楼梯间的楼层平台座在中凹口走道上,此时双跑楼梯间有相反两个方向的出入口,其中一个出入口直接与座在中凹口走道上的消防电梯共用前室,另一个出入口直接与中凹口走道相连接,中凹口走道通过短走道与室外相通,中凹口走道及短走道相当于防烟双跑楼梯间第二个消防前室,出入口防火门可采用常开式防火门详见图10。
5:二类高层中小户型单元式住宅建筑,在中凹口与中凹口走道结合部附近,将竖向交通一部分如消防前室座在相关中凹口走道上,使相关中凹口走道成为不仅具有走道功能同时兼有部分竖向公共交通功能的复合空间,详见图5,9,11,13,15,17。
6:二类高层双前室楼梯间,上述中凹口二类高层住宅可以将将楼梯间的楼层平台也座在中凹口走道上,以提高建筑经济性,此时楼梯间有相反两个方向出入口,一个出入口直通座在中凹口走道上的消防电梯前室,也是楼梯间的第一个消防前室,另一个出入口直通敞开式中凹口走道,相当于楼梯间的第二个消防前室,敞开式中凹口走道直接与室外环境无障碍相通(类似于一个敞开式北阳台),出入口防火门可采用常开式防火门详见图5,9,11。
7:前述的一类、二类中凹口住宅当其消防前室与中凹口的分界处不用采光窗分割只用安全护栏作为室内外分隔,消防前室是敞开式消防前室,在环境上与室外自由相通时,将管道设备间布置在消防前室的采光通风口,将管道设备间维修通道作为室内与室外缓冲空间,减缓雨雪天气对敞开式消防前室直接侵蚀,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详见图5。
8:前述的一类、二类中凹口建筑单元没有消防分区要求,中凹口走道、消防前室等利用中凹口采光通风时,在公共区域与中凹口的分界处不用采光窗分割,仅用安全防护栏作为一个室内外之间敞开式的分隔,在环境上室内外自由相通,由于消防前室没有明确的边界,消防规范对消防前室的面积要求就可以获得变通,又由于消防前室与室外环境自由相通,因此在消防前室与单元中间户的隔墙上开窗的有关消防规范限制也可获得变通,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建筑经济性还可以简化设计,但在北方地区这种布置方式不利公共区域的保温。详见图1,5,9,11。
9:一类高层或32米以上二类高层公寓、廉租房、酒店等集合性居住建筑,按公共建筑标准设计,条状建筑平面在建筑背立面公共区域中设有中凹口,共设有两部双跑平行防烟楼梯间,每部双跑楼梯均与电梯及消防电梯合用消防前室,前室共有两个出入口,出入口的门均采用常开式防火门,防火门火灾时自动关闭,前室留有楼梯间及消防前室的机械防烟井道(在附图中10表示),但消防前室与楼梯间都能自然采光详见图3。
10:11层及以下或多层单元式住宅时每单元一梯3户或以上,在建筑背立面公共区域包含一到两个中凹口的中小户型住宅建筑,根据中凹口建筑高度类别不同在中凹口与中凹口走道结合部附近,将竖向交通一部分如敞开楼梯的楼层平台、电梯厅等其中的一个或两个座在中凹口走道上,使相关中凹口走道不仅具有走道功能同时兼有竖向公共交通功能的复合空间。详见图6,7及图18,19。
三、本发明的有益效果:第一从通风采光的角度讲“采光凹口”在城市集合性居住建筑中主要用于厨卫等建筑局部的采光通风,对建筑整体采光通风的调度和改善作用非常有限,而中凹口建筑的中凹口是用于建筑公共区域及单元中间户的采光通风,其中建筑公共区域的采光通风是整个建筑采光通风的重要环节而单元中间户的采光通风是整个建筑采光通风的薄弱环节,中凹口形式上与普通凹口完全相同但它却从总体上把握了解决建筑采光通风问题的方法,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有以下有利结果:1.每一个实施例中每一户卫生间可开窗采光通风;2.单元中间户大部分户型的主卧室及起居室都可具有南北通透的平面布局;3.整幢建筑四个立面中的三个立面(一个主立面及两个侧立面)不用凹凸或凹口来改善增加采光,保证了建筑外形的规整,降低了建筑建造的复杂性;第二在提高建筑的经济性方面,例如图5中凹口走道即公共走道全长10.4米,其中7.1米作为消防前室及楼梯间的楼层平台,用于单一公共走道功能只剩下3.3m,其他公共区域所需面积如楼梯、电梯、6平方米的消防前室都是固定必不可少的,因此可伸缩有弹性的公共区域面积只剩下3.2m的公共走道4个平方米不到,作为一梯四户户均建筑面积70平方米,18层及以下的小户型二类高层住宅,它的使用面积系数已超过了0.75,其公摊面积的节省是不言而喻的。第三由于中凹口建筑自身特点比如外形比较规整、建筑进深尺寸较大(标准层占地面积与建筑总面宽的比值即平均进深一般可在13m左右)由此可以得到如下四项优势:1.建筑的体形系数可以得到保证,外墙散热面积得到有效控制不仅有利于节能,进一步细究还能节省大量水泥钢筋建材节省建造人工(大致估算建筑进深13m与11m相比较,前者13米进深省工省料不少于5个百分点);2.进深较大对接近百米的较高建筑有利于结构的稳定性;3.进深较大而通透性又较好可以适应南方北方的不同气候;4.进深较大建筑密度又较高(在90%左右)可高效达到建筑的省地目的。因此中凹口对建筑节能省地节材具有多方面的正面影响。第四由于前室、楼梯间、电梯厅等均可通过中凹口采光所以白天可以不需要照明而节省电能;由于中凹口建筑的消防前室、楼梯间可以方便的采用自然防排烟不需要消防机械通风设备降低了造价并免除日后的维护费用。第五现代技术(如为外墙穿上保暖外衣等)需要增加投资增加材料和人力的消耗,其利益的获得只能体现在使用期,而中凹口建筑不需资金人力投入而且在建造期就省工省料,在使用期分享较高的使用面积系数和较有利的节地、节能效果。最后对于中凹口一类高层住宅建筑由于它是一种一梯多户板式住宅,目前市场上还未能看到一梯多户的板式一类高层住宅。
附图说明及具体实施方式
由于居住建筑平面设计的特点,本发明附图就是具体的实施例,一张附图就是一个实施例,就是一幢城市集合性居住建筑的平面标准层设计图,也就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每个实施例在实施时是完全独立的,而作为发明它们相互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详述如下:
1.本发明共有20项实施例因此相应有24个附图。
2.图1,2,3,4,8,10,12,14,16,20,21,22,23,24,25,26,27是十七个一类高层实施例;其中图4,23,25,26,27采用剪刀梯;图5,9,11,13,15,17是六个二类高层实施例;图6,17是两个11层及以下包括多层的住宅实施例;图7,19是两个无电梯多层实施例。
3.实施例按单元中间户面宽分有3个半开间,3个开间,2个半开间,2个开间,1个半开间,1个开间共六个系列。其中3个半开间系列户均面积最大,1个开间系列户均面积最小,最大和最小两个系列的每一系列至少包含一、二类高层,其它类高层和多层4个实施例。其它住宅每个系列只有2~3个实施例,分别为一类高层1~2个实施例和二类高层一个实施例。每个系列户型基本相同差别只是不同高度类别相应公共区域调整而产生的差异,因此归结于一个系列。图3为一类或以下高度的公共建筑,仅此一个实施例。
上述实施例的主要经济参数列表见下页。其中建筑面积计算不包括保温层厚度;一类高层住宅公共区域的连廊建筑面积按其投影面积的二分之一计算;
建筑密度是:建筑标准层总建筑面积/建筑标准层总面宽*最大进深;
建筑平均进深是:建筑标准层总建筑面积/建筑标准层总面宽;
单位建筑面积外墙长度是:建筑标准层外墙总长度/建筑标准层总建筑面积。
4.由于居住建筑平面设计的特点,各附图的具体实施方式说明均省略不再重复。
各实施例主要数据

Claims (12)

1.一类高层中小户型单元式住宅建筑,每单元一梯3户或以上,在建筑背立面公共区域中有一到两个中凹口(1)其特征是,
a.中凹口一定深入到建筑公共内走道上,中凹口走道作为水平交通通向标准层的各进户门,中凹口走道内侧与单元中间户相邻或与单元中间户、电梯相邻,中凹口、楼梯间在中凹口走道外侧布置或中凹口、楼梯间、电梯在中凹口走道外侧布置;
b.将竖向交通一部分电梯厅、消防前室(4)座在相关中凹口走道或短走道上;
c.消防疏散采用防烟双跑楼梯间加消防连廊(5),消防连廊通向相邻单元安全出口作为本单元第二安全出口,用短走道将相互平行的中凹口走道与消防连廊相连接,短走道两头其中靠近室外的一头与消防连廊对接,另一头与中凹口走道对接,短走道两侧其中一侧与单元两两相邻边户相接近。
2.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类高层中小户型单元式住宅建筑,其特征是消防电梯前室座在中凹口走道上。
3.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类高层中小户型单元式住宅建筑,其特征是消防电梯前室座在短走道上。
4.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类高层中小户型单元式住宅建筑,其特征是双前室楼梯间,即防烟双跑楼梯间在与短走道相邻并且平行布置的同时,将防烟双跑楼梯间的楼层平台座在中凹口走道上,此时双跑楼梯间有相反两个方向的出入口,其中一个出入口直接与座在中凹口走道上的消防电梯共用前室,另一个出入口直接与中凹口走道相连接,中凹口走道通过短走道与室外自由相通,中凹口走道及短走道相当于防烟双跑楼梯间第二个消防前室。
5.二类高层中小户型单元式住宅建筑,每单元一梯3户或以上,在建筑背立面公共区域中有一到两个中凹口其特征是:
a.中凹口一定深入到建筑公共内走道上,中凹口走道作为水平交通通向标准层的各进户门,中凹口走道内侧与单元中间户相邻或与单元中间户、电梯相邻,中凹口、楼梯间在中凹口走道外侧布置或中凹口、楼梯间、电梯在中凹口走道外侧布置;
b.在中凹口与中凹口走道结合部附近,将竖向交通一部分电梯厅、消防前室座在相关中凹口走道上。
6.权利要求5所述二类高层中小户型单元式住宅建筑,其特征是双前室楼梯间,即楼梯间的楼层平台座在中凹口走道上,楼梯间有相反两个方向出入口,一个出入口直通座在中凹口走道上的消防电梯前室,也是楼梯间的第一个消防前室,另一个出入口直通敞开式中凹口走道(7),相当于楼梯间的第二个消防前室,敞开式中凹口走道直接与室外环境自由相通。
7.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类高层中小户型单元式住宅建筑,其特征是当其消防前室与中凹口的分界处不用采光窗分割只用安全护栏作为室内外分隔,消防前室是敞开式消防前室(8)在环境上与室外自由相通时其特征在于将管道设备间布置在消防前室的采光通风口,将管道设备间维修通道作为室内与室外缓冲空间。
8.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类高层中小户型单元式住宅建筑,其特征是当其消防前室及中凹口走道与中凹口的分界处不用采光窗分割只用安全护栏作为室内外分隔,消防前室是敞开式消防前室(8),中凹口走道是敞开式中凹口走道(7),在环境上与室外自由相通时其特征是建筑单元没有消防分区要求,由于消防前室没有明确的边界,消防规范对消防前室的面积要求获得变通,又由于消防前室与室外环境无条件相通,因此在消防前室与单元中间户的隔墙上开窗的有关消防规范限制也可获得变通。
9.一类高层或32米以上二类高层公寓、廉租房、酒店的集合性居住建筑,按公共建筑标准设计,条状建筑平面在建筑背立面公共区域中有中凹口其特征是:
a.中凹口一定深入到建筑公共内走道上,中凹口走道作为水平交通通向建筑的各居住单元各进户门,各居住单元沿中凹口走道两侧双面布置,各居住单元模块化设计按照实际需要调整面积大小;
b.在中凹口与中凹口走道结合部附近,将竖向交通电梯厅、消防前室座在相关中凹口走道上;
c.共设有两部双跑或多跑防烟楼梯间,每部双跑楼梯均与电梯及消防电梯合用消防前室,前室共有两个出入口,出入口的门均采用常开式防火门(9),常开式防火门火灾时自动关闭。
10.11层及以下或多层中小户型单元式住宅建筑,每单元一梯3户或以上,在建筑背立面公共区域包含一到两个中凹口的中小户型住宅建筑,其特征是,
a.中凹口一定深入到建筑公共内走道上,中凹口走道作为水平交通通向标准层的各进户门,中凹口走道内侧与单元中间户相邻或与单元中间户、电梯相邻,凹口、楼梯间在中凹口走道外侧布置或凹口、楼梯间、电梯在中凹口走道外侧布置;
b.根据中凹口建筑高度类别不同在中凹口与中凹口走道结合部附近,将竖向交通一部分敞开楼梯的楼层平台、电梯厅其中的一个或两个座在中凹口走道上。
11.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类高层中小户型单元式住宅建筑,其特征是在起居室窗前横向设置厨房或卫生间,并将它们分成独立和敞开两个部分,厨房独立部分内设烧煮功能的煤气灶及灶台,敞开部分设洗涮功能的洗涤池及灶台;卫生间独立部分内设座便器与淋浴器,敞开部分设洗手台盆,起居室通过厨房或卫生间的敞开部分采光通风。
12.一类高层中小户型单元式住宅建筑,每单元一梯3户或以上,在建筑背立面公共区域中有一到两个中凹口(1)其特征是:
a.中凹口一定深入到建筑公共内走道上,中凹口走道作为水平交通通向标准层的各进户门,住宅的各套型的单元中间户利用中凹口走道间接采光;
b.消防疏散采用剪刀梯,剪刀梯在公共走道外侧贴邻并且平行布置,剪刀梯两个出口各有一个消防前室,这两个消防前室均“座”在公共走道上,两个消防前室之间有一段公共走道(10)作为这两个消防前室之间的缓冲空间,这两个消防前室均能直接采光,剪刀梯两个楼梯间也均能直接采光,电梯既能同在中凹口走道外侧布置也能在中凹口走道内外两侧各布置一台。
CN201510344644.7A 2015-06-19 2015-06-19 一梯多户中凹口集合性居住建筑 Active CN10513386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44644.7A CN105133861B (zh) 2015-06-19 2015-06-19 一梯多户中凹口集合性居住建筑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44644.7A CN105133861B (zh) 2015-06-19 2015-06-19 一梯多户中凹口集合性居住建筑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33861A CN105133861A (zh) 2015-12-09
CN105133861B true CN105133861B (zh) 2017-09-08

Family

ID=547194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344644.7A Active CN105133861B (zh) 2015-06-19 2015-06-19 一梯多户中凹口集合性居住建筑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13386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64800B (zh) * 2020-04-15 2021-04-27 甘肃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通廊式小户型住宅建筑设计方法、该建筑及业态转换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738600U (zh) * 2010-06-04 2011-02-09 北京万科企业有限公司 装配整体式建筑物
CN201953093U (zh) * 2011-03-07 2011-08-31 北京城建重庆地产有限公司 一种复式三跃层结构房屋
JP5204329B1 (ja) * 2012-05-14 2013-06-05 株式会社エムプラス 建築物
CN205134986U (zh) * 2015-06-19 2016-04-06 曹保勇 一梯多户中凹口集合性居住建筑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738600U (zh) * 2010-06-04 2011-02-09 北京万科企业有限公司 装配整体式建筑物
CN201953093U (zh) * 2011-03-07 2011-08-31 北京城建重庆地产有限公司 一种复式三跃层结构房屋
JP5204329B1 (ja) * 2012-05-14 2013-06-05 株式会社エムプラス 建築物
CN205134986U (zh) * 2015-06-19 2016-04-06 曹保勇 一梯多户中凹口集合性居住建筑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33861A (zh) 2015-1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7198024A (ja) 住宅
CN205134986U (zh) 一梯多户中凹口集合性居住建筑
CN105133861B (zh) 一梯多户中凹口集合性居住建筑
CN200955265Y (zh) 一种花园式空中庭院
CN202611274U (zh) 一种上层双跃层式住宅
CN208669006U (zh) 南北通透的住宅单元布置结构
CN203213644U (zh) 一种空间层次丰富、免遭楼板噪声影响的住宅楼
CN218467225U (zh) 一种环形楼房
CN201635425U (zh) 一种带泳池的单层户型结构
CN107035163A (zh) 一种环形跑道健康住宅
JP2018150802A (ja) 住宅
CN209760882U (zh) 一种适用54m以下消防高度的独立入户核心筒
CN2918639Y (zh) 别墅式空中四合院套型住宅
JP2003278392A (ja) 集合住宅
CN103132713A (zh) 两种复式户型交替布置的住宅楼
CN1944916B (zh) 设有通风井的建筑物
WO2021245740A1 (ja) 住宅
CN203412313U (zh) 节能降噪防干扰型跃层住宅
CN101748905B (zh) 一种带泳池的单层户型结构
CN100458085C (zh) 别墅式空中四合院套型住宅
CN104563540A (zh) 一种高厅型跃层住宅
CN103233595A (zh) 一种空间层次丰富、免遭楼板噪声影响的住宅楼
RU22797U1 (ru) Многоэтажное здание
JP2004108101A (ja) 建物
CN202645049U (zh) 新型精品经济实用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200434 room 13, No. 318, Lane three, Shanghai, Yangpu District, 502

Applicant after: Cao Baoyong

Address before: 200434, room 13, No. three, 502, Shanghai, Yangpu District

Applicant before: Cao Baoyong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