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620808U - 缝纫机 - Google Patents

缝纫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620808U
CN211620808U CN201920931037.4U CN201920931037U CN211620808U CN 211620808 U CN211620808 U CN 211620808U CN 201920931037 U CN201920931037 U CN 201920931037U CN 211620808 U CN211620808 U CN 2116208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wing
lever
assembly
transmission
dr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93103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之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093103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6208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6208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6208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wing Machines And Sew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缝纫机,包括机台、位于机台上方的机头、可升降安装于机头的缝纫针组件、位于机台下方的滚轮、位于机台一侧的第一传送轮、位于第一传送轮旁侧的第二传送轮、用于驱动第一传送轮或第二传送轮转动的第一驱动机构、以及位于缝纫针组件的旁侧以用于整理筒状衣物的压轮机构,机台、滚轮以及第一传送轮组合形成用于供筒状衣物套设的套设结构,驱动组件驱动第一传送轮或第二传送轮转动以带动筒状衣物环绕套设结构旋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缝纫机具有可以实现半自动化缝纫、简单高效、对操作人员没有较高的操作要求、简单易学、容易上手、质量稳定、缝纫合格率高、结构紧凑、节省占用空间的优点。

Description

缝纫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缝纫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缝纫机。
背景技术
目前,一些具有筒状结构的衣物,例如T恤的下摆、泳裤的环腰结构、内裤的环腰结构,大多使用人工进行缝制,要求缝纫工具有较高的熟练度,缝纫过程中,需要缝纫工理顺衣物,熟练地控制缝纫机的启动、暂停以及结束,而且需要缝纫工实时注意缝纫针脚在衣物上的缝纫情况,很容易产生疲劳,缝纫效率低。另外,有些时候,缝纫工的对一些关键的操作位,如果反应不及时,容易导致衣物缝纫质量不高,合格率低。而且,不同的缝纫工缝纫的水平不一样,产品的质量不容易控制。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缝纫机,用以解决现有的筒状衣物人工缝制质量不容易控制、缝制效率低以及合格率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缝纫机,用于缝纫端部具有折叠层的筒状衣物,所述缝纫机包括机台、位于所述机台上方的机头、可升降安装于所述机头的缝纫针组件、位于所述机台下方的滚轮、位于所述机台一侧的第一传送轮、位于所述第一传送轮旁侧的第二传送轮、用于驱动所述第一传送轮或所述第二传送轮转动的第一驱动机构、以及位于所述缝纫针组件的旁侧以用于整理筒状衣物的压轮机构,所述机台、所述滚轮以及所述第一传送轮组合形成用于供所述筒状衣物套设的套设结构,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第一传送轮或所述第二传送轮转动以带动所述筒状衣物环绕所述套设结构旋转。
作为一种改进方式,所述压轮机构包括与所述机头转动连接的杠杆、设于所述杠杆的顶端以用于驱动所述杠杆摆动的杠杆驱动组件、设于所述杠杆的底端的压轮、与所述压轮连接的传动组件、以及通过所述传动组件以驱动所述压轮转动的第一电机。
作为一种改进方式,所述杠杆驱动组件包括与所述杠杆间隔设置并与所述机头转动连接的支撑板、固定安装于所述支撑板以用于推动所述杠杆的顶端的气缸、两端分别与所述支撑板和所述杠杆的顶端连接的拉簧。
作为一种改进方式,所述杠杆驱动组件还包括螺杆,所述杠杆的顶端贯穿开设有螺孔,所述螺杆与所述螺孔螺纹配合,所述拉簧的一端与所述螺杆连接。
作为一种改进方式,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穿设过所述杠杆的主动轴、穿设过所述杠杆并与所述主动轴间隔设置的从动轴、以及传动连接于所述主动轴与所述从动轴之间的传动副,所述杠杆与所述主动轴转动连接,所述主动轴远离所述传动副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机连接,所述压轮与所述从动轴之远离所述传动组件的一端连接;且/或,
所述杠杆包括第一杆部和与所述第一杆部可伸缩调节安装的第二杆部,所述主动轴穿过所述第一杆部;且/或,
所述压轮机构还包括罩设于所述传送副外的传动副罩,所述传动副罩盖包括第一罩体和与所述第一罩体可伸缩调节安装的第二罩体;且/或,
所述传动组件为带传动组件。
作为一种改进方式,所述缝纫机还包括安装于所述机台的调整机构,所述调整机构包括机构本体、第一滑块和第一弹性件,所述机构本体设有用于供折叠层套设的滑槽,所述滑槽具有用于限位折叠层的侧面,所述机构本体在所述侧面凹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滑块可滑动安装于所述第一凹槽中,所述第一弹性件安装于所述第一凹槽的底槽面与所述第一滑块之间,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缝纫针组件对位设置。
作为一种改进方式,所述调整机构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筒状衣物的骨位的第一检测组件,所述第一检测组件包括第二滑块、第二弹性件、第一触发件以及用于与所述第一触发件配合形成触发信号的第一传感器,所述机构本体在所述侧面凹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滑块可滑动安装于所述第二凹槽中,所述第二弹性件安装于所述第二凹槽的底槽面与所述第二滑块之间,所述触发件安装于所述第二滑块上,所述第一传感器安装于所述机构本体上;且/或,
所述调整机构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筒状衣物的骨位的第二检测组件,所述第二检测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第一滑块上的第二触发件和安装在所述机构本体上的用于与第二触发件配合形成触发信号的第二传感器。
作为一种改进方式,所述机构本体包括安装于所述机台的第一板体、设于所述第一板体远离所述机台一侧的第二板体、设于所述第一板体远离所述机台一侧并与所述第二板体间隔设置的结构件,所述第一板体、所述第二板体和所述结构件围合形成所述滑槽,所述第二板体朝向所述结构件的面为所述侧面。
作为一种改进方式,所述调整机构还包括与所述机台固定连接的连接块,所述第一板体与所述连接块铰接;且/或,
所述滑槽具有远离所述缝纫针组件的进口和靠近所述缝纫针组件的进口,素数调整机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进口处以用于防止所述折叠层的里层和外层打开的导向结构;且/或,
所述调整机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板体之远离所述第一板体一侧的第一吹气组件,所述第一吹气组件包括与第二板体连接的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设有第一内腔,所述第一连接块上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一内腔的进气口和若干个连通所述第一内腔的第一吹气孔;且/或,
所述调整机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板体之远离所述第一板体一侧的第二吹气组件,所述第二吹气组件相对于所述第一吹气组件靠近所述缝纫针组件,所述第二吹气组件包括与第二板体连接的第二连接块和固定在所述第二连接块上的吹气管;且/或,
所述结构件设有第二内腔,所述结构件朝向所述针脚的一侧开设有若干个连通所述第二内腔的第二吹气孔;且/或,
所述结构件设有第二内腔,所述远离所述第二板体的一侧开设有若干个连通所述第二内腔的第三吹气孔。
作为一种改进方式,所述缝纫机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滚轮升降的滚轮驱动机构;且/或,
所述缝纫机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第二传送轮朝向或者远离所述第一传送轮移动的传动轮驱动机构;且/或,
所述缝纫机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滚轮之远离所述机台一侧的导向板。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缝纫机通过设置第一传送轮和第二传送轮的配合带动筒状衣物环绕套设结构转动,筒状衣物在转动的过程中缝纫针组件对筒状衣物缝纫一圈即可完成对筒状衣物的缝纫。相对于采用人工缝纫的方式,提供的缝纫机可以实现半自动化缝纫,操作人员只需将整理好的筒状衣物套设在套设结构上,然后启动缝纫机缝纫一圈即可,简单高效,对操作人员没有较高的操作要求,简单易学,容易上手;而且该缝纫机在缝纫筒状衣物的过程中是机器自动进行控制,只要事先设定好参数,该缝纫机可以缝纫出质量稳定的衣物,产品合格率高;另外,通过将滚轮设置在机台的下方,将第一传送轮设置在机台的旁侧,机台、第一传送轮以及滚轮形成大致呈三角形形状的套设结构,该设置方式使得缝纫机的结构更为紧凑,可以有效大大缩小缝纫机的尺寸,减小缝纫机的占用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缝纫机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缝纫机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B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第一传送轮、第二传送轮、第一驱动机构以及第二驱动机构的配合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压轮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压轮机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调整机构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调整机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调整机构另一个视角的爆炸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调整机构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调整机构的第三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缝纫机100,用于缝纫端部具有折叠层的筒状衣物,该缝纫机100包括机台11、位于机台11上方的机头12、可升降安装于机头12的缝纫针组件13、位于机台11下方的滚轮14、位于机台 11一侧的第一传送轮15、位于第一传送轮15旁侧的第二传送轮16、用于驱动第一传送轮15的第一驱动机构17、以及位于缝纫针组件13的旁侧以用于整理筒状衣物的压轮机构18,机台11、滚轮14以及第一传送轮15组合形成用于供筒状衣物套设的套设结构,驱动组件17驱动第一传送轮15转动以带动筒状衣物环绕套设结构旋转。常见的筒状衣物有T恤的下摆、泳裤的环腰结构、内裤的环腰结构等,一般来说,筒状结构的端部会翻折成折叠层,然后对折叠层进行缝纫一圈,使得筒状结构更为耐用。
使用时,缝纫人员将筒状衣物套设在套设结构上,启动缝纫机100,第一传送轮15转动配合第二传送轮16带动筒状衣物沿套设结构转动,缝纫针组件13 下降到机台11处对筒状衣物的折叠层持续缝纫一圈。
以该设计方式,通过设置第一传送轮15和第二传送轮16的配合带动筒状衣物环绕套设结构转动,筒状衣物在转动的过程中缝纫针组件对筒状衣物的折叠层持续缝纫一圈即可完成对筒状衣物的缝纫。相对于采用人工缝纫的方式,提供的缝纫机100可以实现半自动化缝纫,操作人员只需将整理好的筒状衣物,例如内裤,套设在套设结构上,然后启动缝纫机100缝纫一圈即可,简单高效,对操作人员没有较高的操作要求,简单易学,容易上手;而且该缝纫机100在缝纫筒状衣物的过程中是机器自动进行控制,只要事先设定好参数,该缝纫机100可以缝纫出质量稳定的衣物,产品合格率高;另外,通过将滚轮14设置在机台11的下方,将第一传送轮15设置在机台11的旁侧,机台11、第一传送轮 15以及滚轮14形成大致呈三角形形状的套设结构,该设置方式使得缝纫机100 的结构更为紧凑,可以有效大大缩小缝纫机100的尺寸,减小缝纫机100的占用空间。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改进方式,第一驱动机构17包括第一电机171、驱动轴172以及传动连接于第一电机171与驱动轴172之间的第一传动副173,第一传送轮15套设于驱动轴172外,第一电机171通过第一传动副173带动驱动轴 172旋转从而带动第一传送轮15转动。可以理解地,第一驱动机构17不局限于采用上述的设置方式,例如,第一驱动机构17也可以设置为内嵌在第二传送轮 16内部的无刷电机。优选地,第一传动副173为带传送副。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改进方式,第一传送轮15和第二传送轮16都为塑胶齿轮。可以理解地,第一传送轮15和第二传送轮16不局限于采用塑胶齿轮,第一传送轮15和第二传送轮16也可以采用金属齿轮或者外表面设置有粗糙结构的金属轮或者外表面设置有粗糙结构的胶轮,所述的粗糙结构可以为滚花结构。第一传送轮15和第二传送轮16配合带动筒状衣物转动时,筒状衣物夹设于第一传送轮15和第二传送轮16之间,第一驱动机构17带动第一传送轮15 或第二传送轮16转动,第一传送轮15和第二传送轮16相互配合形成扯动的力从而带动筒状衣物环绕套设结构旋转。
请参阅图2和图5,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改进方式,缝纫机100还包括用于驱动第二传送轮16朝向或远离第一传送轮15移动的第二驱动机构19,第二驱动机构19包括第一安装座191、第二安装座192、轴193、弹簧194、固定块195、第一连杆196、第二连杆197以及第一气缸198。第一安装座191包括第一板体1911和分别设置于第一板体1911两端的第二板体1912,第二传送轮16转动安装于两个第二板体1912之间。第二安装座192包括与第一板体1911垂直的第三板体1921和分别设置于第三板体1921两端的第四板体1922,第四板体1922与第一板体1911平行。轴193穿过两个第四板体1922并与第一板体1911连接,弹簧194位于两个第四板体1922之间并套设于轴193外,固定块195位于两个第四板体1922之间并套设于轴193外,固定块195位于靠近第一安装座191的第四板体1922与弹簧194之间,第一连杆196的中部与第三板体1921转动连接,第二连杆197的一端与固定块195转动连接,第二连杆197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杆196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一气缸198固定于第二安装座192上以用于驱动第一连杆196的另一端摆动。
第二驱动机构19驱动第二传送轮16远离第一传送轮15移动时,第一气缸 198驱动第一连杆196的端部下摆,第一连杆196的另一端上提拉动第二连杆 197上提,上提的第二连杆197拉动固定块195向上位移,由于固定块195与轴 193固定连接,从而拉动轴193向上位移,向上位移的轴193拉动第一安装座 191向上位移,第二传送轮16随第一安装座191朝远离第一传送轮15的方向移动,弹簧194处于压缩状态;第二驱动机构19驱动第二传送轮16朝向第一传送轮15移动时,第一气缸198泄气,弹簧194由于弹力的作用推动固定块195 向下移动,向下移动的固定块195带动轴193向下移动,向下移动的轴193带动第一安装座191向下移动,第二传送轮16随第一安装座191朝向第一传送轮 15位移。
请参阅图4、图6和图7,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改进方式,压轮机构18包括与机头12转动连接的杠杆181、设于杠杆181的顶端以用于驱动杠杆181摆动的杠杆驱动组件182、设于杠杆18的底端的压轮183、与压轮183连接的传动机构184、以及通过传动机构184以驱动压轮183转动的电机185。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改进方式,杠杆驱动组件182包括与杠杆181间隔设置并与机头12转动连接的支撑板1821、固定安装于支撑板1821以用于推动杠杆181的顶端的第二气缸1822、两端分别与支撑板1821和杠杆181的顶端连接的拉簧1823。将筒状衣物套设于套设结构之前,第二气缸1822推动杠杆181的顶端,杠杆181摆动,压轮183随杠杆181的下端上摆离开机台11,拉簧1823 处于拉伸状态;将筒状衣物套设于套设结构之后,第二气缸1822泄气,拉簧1823 拉动杠杆181顶端,杠杆181回摆,压轮183随杠杆181的下端回摆压平位于机台11上的衣物,同时电机185通过传动机构184驱动压轮183转动。以该设计方式,通过设置拉簧1823提供拉力拉动杠杆181下摆使压轮183压平筒状衣物位于缝纫针脚旁侧的部分,由于拉簧1823的拉力固定,也即,每次压轮183 复位后,压轮183对筒状衣物的压力固定,不会过大或偏小,使得缝纫质量均衡,容易控制。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改进方式,杠杆驱动组件182还包括螺杆1824,杠杆 181的顶端贯穿开设有螺孔1811,螺杆1824与螺孔1811螺纹配合,拉簧1823 的一端与螺杆1824连接。以该设计方式,通过设置拉簧1823的一端与螺杆1824 连接,这样,旋动螺杆1824即可调节拉簧1823的张紧度,从而可以调节压轮 183对筒状衣物的挤压力度。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改进方式,传动机构184包括穿设过杠杆181的主动轴1841、穿设过杠杆181并与主动轴1841间隔设置的从动轴1842、以及传动连接于主动轴1841与从动轴1842之间的第二传动副1843,杠杆181与主动轴 1841转动连接,主动轴1841远离第二传动副1843的一端与电机185连接,压轮183与从动轴1842之远离第二传动副1843的一端连接。优选地,第二传动副1843为带传动副。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改进方式,杠杆181包括第一杆部1812和与第一杆部 1812可伸缩调节安装的第二杆部1813,主动轴1841穿过第一杆部1812,压轮 183安装于第二杆部1813远离第一杆部1812的一端。具体地,可以在第一杆部 1812上设有螺栓孔,在第二杆部1813上设有长腰型孔,第一杆部1812和第二杆部1813通过螺栓组件穿过螺栓孔和长腰型孔的方式进行紧固连接,当要调节第二杆部1813与第一杆部1812的安装位置时,松开螺栓组件,将第二杆部1813 移动到所需位置后再紧固螺栓组件即可。以该设计方式,通过设置第二杆部1813 与第一杆部1812可伸缩调节,这样,通过调节第二杆部1813与第一杆部1812的安装位置即可调节杠杆181安装有压轮183一段的长度,从而可以调节压轮 183在筒状衣物上的压紧度。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改进方式,压轮机构18还包括罩设于传送副外的传动副罩186,传动副罩186包括第一罩体1861和与第一罩体1861可伸缩调节安装的第二罩体1862。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改进方式,压轮机构18还包括螺母187,螺母187与螺杆1284螺纹配合。
请参阅图4,图8-11,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改进方式,缝纫机100还包括安装于机11的调整机构21,调整机构21包括机构本体211、第一滑块212和第一弹性件213,机构本体211设有用于折叠层套设的滑槽2111,滑槽2111具有用于限位折叠层的侧面2112,机构本体211在侧面2112凹设有第一凹槽2113,第一滑块212可滑动安装于第一凹槽2113中,第一弹性件213安装于第一凹槽 2113的底槽面与第一滑块212之间,第一滑块212与缝纫针组件13对位设置。此处的对位设置指的是在垂直于筒状衣物运行的方向上,缝纫针组件13与第一滑块212呈前后对应排布。优选地,第一滑块212和第一弹性件213都设有若干个,所述若干个第一滑块212并排设置。
以下以内裤的缝制为例子举例说明为何需要在侧面设有第一滑块212和第一弹性件213。常见的内裤包括贴附在人体前面的前片和贴附在人体后面的后片缝制而成,前片的两侧与后片的两侧缝纫后会形成两个骨位,两个骨位分别位于人体的两侧;内裤的环腰结构(也即内裤的松紧带部分)缝制时是先将内裤的前片和后片缝制好形成半成品,然后将橡皮筋放置在靠近半成品的待缝制成松紧带的位置,然后将半成品反向折叠成U型,将橡皮筋包裹其中,随后将折叠部分缝制一圈即形成环腰结构。通常折叠部分缝制时,是在骨位的一侧起针,缝纫一圈在起针处接合即完成缝纫。但是,如果不设置有第一滑块212和第一弹性件213会存在一些问题,即半成品折叠成U型后,由于骨位的关系,筒状衣物在朝向侧面2112的端部有突出部分,突出部分受侧面2112挤压导致待缝制的位置发生变形,这样,缝纫针组件13从骨位的一侧缝纫一圈后到达骨位的另一侧时会与起针处形成错位,导致衣物的缝纫质量不好。由此可见,通过设置第一滑块212和第一弹性件213,当骨位转动在第一滑块212的位置时,第一滑块212朝向第一弹性件213移动对骨位突出的部分形成补偿,从而使得待缝制的位置不会因为骨位突出的问题发生变形,也即缝纫一圈后,起针处和收针处可以形成很好的对接,提高了衣物的缝纫质量。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改进方式,调整机构21还包括用于检测筒状衣物的骨位的第一检测组件214,第一检测组件214包括第二滑块2141、第二弹性件2142、第一触发件2143以及用于与第一触发件2143配合形成触发信号的第一传感器 2144,机构本体211在所述侧面2112凹设有第二凹槽2114,第二滑块2141可滑动安装于第二凹槽2114中,第二弹性件2142安装于第二凹槽2114的底槽面与第二滑块2141之间,第一触发件2143安装于第二滑块2141上,第一传感器 2144安装于机构本体211。该第一检测组件214用于检测筒状衣物骨位的位置以生成触发信号,并将触发信号传递给缝纫机的控制器,控制器控制缝纫针组件13的下针时间。
具体地,第一触发件2143可以为磁性件、第一传感器2144为霍尔传感器,使用时,当筒状衣物上的骨位运行到第二滑块2141处时,骨位对第二滑块2141 形成按压,第二滑块2141运动小段距离,安装在第二滑块2141上的第一触发件2143随第二滑块2141运动小段距离,第一传感器2144检测到第一触发件2143 并形成对应骨位位置的触发信号。以该设计方式,第一检测组件214的设置方式巧妙隐蔽,而且结构紧凑,可以有效缩小缝纫机100的尺寸。可以理解地,第一检测组件214不局限于采用上述的设置方式,例如第一检测组件214可以设置为用于测量距离的光电传感器组件。进一步地,第一触发件2143还可以设置为安装在第二滑块2141上的阻挡件,第一传感器2144设置为安装在机构本体211上的光电传感器,光电传感器包括发射器和与发射器正对设置的接收器,阻挡件可随第二滑块2141运行至发射器与接收器之间。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调整机构21还包括用于检测筒状衣物的骨位的第二检测组件,第二检测组件包括安装在第一滑块212上的第二触发件和安装在机构本体211上的用于与第二触发件配合形成触发信号的第二传感器。具体地,第二触发件为安装在第一滑块212上的阻挡件,第二传感器为安装在机构本体 211上的光电传感器,光电传感器包括发射器和与发射器正对设置的接收器,阻挡件可随第一滑块运行至发射器与接收器之间。检测时,筒状衣物的骨位运行到第一滑块212的位置,骨位挤压第一滑块212位于小段距离,阻挡件随第一滑块212运行至发射器和接收器之间阻挡了发射器发出的光线,接收器未接收到光线形成触发对应骨位位置的触发信号。以该设计方式,通过设置检测组件在第一检测组件214对骨位进行第一次检测后再进行二次检测,可以对骨位的检测更为精准,使得缝纫针组件13的下针处更为精确,提高缝纫质量。可以理解地,第二检测组件不局限于采用上述的设置方式,例如,第二触发件可以设置为安装在第一滑块212上的磁性件,第二传感器为霍尔传感器,霍尔传感器通过检测磁性件以形成触发信号。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改进方式,机构本体211包括安装于机台11的第一板体2115、设于第一板体2115远离机台11一侧的第二板体2116、设于第一板体 2115远离机台11一侧并与第二板体2116间隔设置的结构件2117,第一板体 2115、第二板体2116和结构件2117围合形成滑槽2111,第二板体2116朝向结构件2117的面为侧面2112。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改进方式,调整机构21还包括与机台11固定连接的连接块215,第一板体2115与连接块215铰接。以该设计方式,通过将第一板体2115与连接块215设置成铰接,这样,缝纫针组件13在穿线的过程中,可以将机构本体211打开,机构本体211不会对穿线形成阻碍,便于穿线。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改进方式,调整机构21还包括设置于第二板体2116 之远离第一板体2115一侧的第一吹气组件216,第一吹气组件216包括与第二板体2116连接的第一连接块2161,第一连接块2161设有第一内腔,第一连接块2161上开设有连通第一内腔的进气口和若干个连通第一内腔的第一吹气孔 2162。以该设计方式,通过设计第一吹气组件216,第一吹气组件216可以对筒状衣物在转动到缝纫针脚处进行缝纫之前,对筒状衣物进行吹气理顺,防止筒状衣物在缝纫之前存在褶皱导致缝纫效果不好。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改进方式,调整机构21还包括设置于第二板体2116 之远离第一板体2115一侧的第二吹气组件217,第二吹气组件217相对于第一吹气组件216靠近缝纫针组件13,第二吹气组件217包括与第二板体2116连接的第二连接块2171和固定在第二连接块2171上的吹气管2172。该第二吹气组件217用于对经过第一吹气组件216吹气理顺后的筒状衣物进行进一步的吹气理顺,进一步提升缝纫质量。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改进方式,结构件2117设有第二内腔,结构件朝向针脚的一侧开设有若干个连通第二内腔的第二吹气孔2118。该第二吹气孔2118用于筒状衣物在缝纫之前将骨位吹向同一侧以符合缝纫要求。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改进方式,结构件2117远离第二板体2116的一侧开设有若干个连通第二内腔的第三吹气孔2119。待缝纫的筒状衣物的端部套设在滑槽2111中时,结构件2117位于筒状衣物的里侧,这样,第三吹气孔2119可以从筒状衣物的里侧吹气以对筒状衣物在缝纫前起到理顺的效果。在其他一些应用场合,如果待缝制的筒状衣物包括外层和内层时,第三吹气孔2119配合第一吹气孔2162可同时对外层和内层起到吹气捋顺的效果,提升缝纫质量。
请参阅图12,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改进方式,滑槽2111具有远离缝纫针组件13的进口2111a和靠近缝纫针组件13的进口2111b,调整机构21还包括设置于进口2111b处以用于防止所述折叠层的里层和外层打开的导向结构218。优选地,导向结构218为开设于第一板体2115上的导向槽,导向槽沿筒状衣物的转动方向从靠近第二板体2116的一侧朝向结构件2117倾斜延伸。优选地,倾斜角为30°-70°。
以下以内裤的缝制为例子举例说明为何需要在进口2111b处设置导向结构 218。内裤的环腰结构(也即内裤的松紧带部分)缝制时是先将内裤的前片和后片缝制好形成半成品,然后将橡皮筋放置在靠近半成品的待缝制成松紧带的位置,然后将半成品反向折叠成U形,将橡皮筋包裹其中,随后将折叠部分缝制一圈即形成环腰结构。然而,待缝制的筒状衣物环绕套设结构转动的过程中,折叠的部分可能会打开呈V形,当打开的角度超过90°后就会完全摊开,导致缝纫后不能包括住橡皮筋,影响内裤的缝纫质量。通过在第一板体2115上的导向槽,并且设置导向槽沿筒状衣物的转动方向从靠近第二板体2116的一侧朝向结构件2117倾斜延伸,这样,筒状衣物的折叠部分经过导向槽时,导向槽会对筒状衣物的折叠部分形成朝向折叠方向的一个推力,使得打开呈V形的折叠部分重新修正成U形,使得折叠的部分能够很好地包裹住橡皮筋,提高缝纫质量。
需要说明的是,导向机构218不局限于采用上述的导向槽的机构,例如,在进口2111b处安装有导向杆,导向杆上开设有沿导向杆螺旋延伸的螺纹槽也是可以的,螺纹槽远离第一板体2115的一侧沿筒状衣物的转动方向从靠近第二板体2116的一侧朝向结构件2117倾斜延伸。以该设计方式,通过设置导向杆同样可以起到和导向槽对筒状衣物的折叠部分形成修正的效果。进一步地,可以在导向杆的一端设有驱动机构以驱动导向杆转动,使得对筒状衣物的折叠部分的修正效果更好。
请再次参阅图1和图2,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改进方式,缝纫机100还包括用于驱动滚轮14升降的滚轮驱动机构22。具体地,该滚轮驱动机构22可以是电机与丝杆传动组件的组合或者气缸或者液压缸或者直线滑轨或者磁吸滑轨。以该设计方式,通过设计滚轮驱动机构22,滚轮驱动机构22通过调节滚轮14 的升降,一方面可以调节套设在套设结构上的筒状衣物的松紧度,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调节滚轮的升降使得套设结构可以适用于不同尺寸的筒状衣物,也即使得缝纫机可以缝纫多种款式的筒状衣物。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改进方式,缝纫机100还包括设置于滚轮14之远离机台11一侧的导向板23。导向板24呈弧形并沿设滚轮14弧形的表面与滚轮14 间隔设置,该导向板23用于对筒状衣物起到捋顺的效果。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改进方式,缝纫机100还包括第三吹气组件24,第三吹气组件包括设置于滚轮与导向板之间且贴合导向板设置的弧形管,弧形管设有第三内腔弧形管上开设有若干个连通第三内腔的第四吹气孔。该第三吹气组件可以对运行到导向板与滚轮之间的筒状衣物进行吹气理顺,防止筒状衣物聚结成一团,不利于缝纫。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缝纫机,用于缝纫端部具有折叠层的筒状衣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缝纫机包括机台、位于所述机台上方的机头、可升降安装于所述机头的缝纫针组件、位于所述机台下方的滚轮、位于所述机台一侧的第一传送轮、位于所述第一传送轮旁侧的第二传送轮、用于驱动所述第一传送轮或所述第二传送轮转动的第一驱动机构、以及位于所述缝纫针组件的旁侧以用于整理筒状衣物的压轮机构,所述机台、所述滚轮以及所述第一传送轮组合形成用于供所述筒状衣物套设的套设结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一传送轮或所述第二传送轮转动以带动所述筒状衣物环绕所述套设结构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轮机构包括与所述机头转动连接的杠杆、设于所述杠杆的顶端以用于驱动所述杠杆摆动的杠杆驱动组件、设于所述杠杆的底端的压轮、与所述压轮连接的传动组件、以及通过所述传动组件以驱动所述压轮转动的第一电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杠杆驱动组件包括与所述杠杆间隔设置并与所述机头转动连接的支撑板、固定安装于所述支撑板以用于推动所述杠杆的顶端的气缸、两端分别与所述支撑板和所述杠杆的顶端连接的拉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杠杆驱动组件还包括螺杆,所述杠杆的顶端贯穿开设有螺孔,所述螺杆与所述螺孔螺纹配合,所述拉簧的一端与所述螺杆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穿设过所述杠杆的主动轴、穿设过所述杠杆并与所述主动轴间隔设置的从动轴、以及传动连接于所述主动轴与所述从动轴之间的传动副,所述杠杆与所述主动轴转动连接,所述主动轴远离所述传动副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机连接,所述压轮与所述从动轴之远离所述传动组件的一端连接;且/或,
所述杠杆包括第一杆部和与所述第一杆部可伸缩调节安装的第二杆部,所述主动轴穿过所述第一杆部;且/或,
所述压轮机构还包括罩设于所述传送副外的传动副罩,所述传动副罩盖包括第一罩体和与所述第一罩体可伸缩调节安装的第二罩体;且/或,
所述传动组件为带传动组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缝纫机还包括安装于所述机台的调整机构,所述调整机构包括机构本体、第一滑块和第一弹性件,所述机构本体设有用于供折叠层套设的滑槽,所述滑槽具有用于限位折叠层的侧面,所述机构本体在所述侧面凹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滑块可滑动安装于所述第一凹槽中,所述第一弹性件安装于所述第一凹槽的底槽面与所述第一滑块之间,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缝纫针组件对位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机构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筒状衣物的骨位的第一检测组件,所述第一检测组件包括第二滑块、第二弹性件、第一触发件以及用于与所述第一触发件配合形成触发信号的第一传感器,所述机构本体在所述侧面凹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滑块可滑动安装于所述第二凹槽中,所述第二弹性件安装于所述第二凹槽的底槽面与所述第二滑块之间,所述触发件安装于所述第二滑块上,所述第一传感器安装于所述机构本体;且/或,
所述调整机构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筒状衣物的骨位的第二检测组件,所述第二检测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第一滑块上的第二触发件和安装在所述机构本体上的用于与第二触发件配合形成触发信号的第二传感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构本体包括安装于所述机台的第一板体、设于所述第一板体远离所述机台一侧的第二板体、设于所述第一板体远离所述机台一侧并与所述第二板体间隔设置的结构件,所述第一板体、所述第二板体和所述结构件围合形成所述滑槽,所述第二板体朝向所述结构件的面为所述侧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机构还包括与所述机台固定连接的连接块,所述第一板体与所述连接块铰接;且/或,
所述滑槽具有远离所述缝纫针组件的进口和靠近所述缝纫针组件的进口,所述调整机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进口处以用于防止所述折叠层的里层和外层打开的导向结构;且/或,
所述调整机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板体之远离所述第一板体一侧的第一吹气组件,所述第一吹气组件包括与第二板体连接的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设有第一内腔,所述第一连接块上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一内腔的进气口和若干个连通所述第一内腔的第一吹气孔;且/或,
所述调整机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板体之远离所述第一板体一侧的第二吹气组件,所述第二吹气组件相对于所述第一吹气组件靠近所述缝纫针组件,所述第二吹气组件包括与第二板体连接的第二连接块和固定在所述第二连接块上的吹气管;且/或,
所述结构件设有第二内腔,所述结构件朝向针脚的一侧开设有若干个连通所述第二内腔的第二吹气孔;且/或,
所述结构件设有第二内腔,所述远离所述第二板体的一侧开设有若干个连通所述第二内腔的第三吹气孔。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缝纫机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滚轮升降的滚轮驱动机构;且/或,
所述缝纫机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第二传送轮朝向或者远离所述第一传送轮移动的传动轮驱动机构;且/或,
所述缝纫机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滚轮之远离所述机台一侧的导向板。
CN201920931037.4U 2019-06-19 2019-06-19 缝纫机 Active CN2116208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31037.4U CN211620808U (zh) 2019-06-19 2019-06-19 缝纫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31037.4U CN211620808U (zh) 2019-06-19 2019-06-19 缝纫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620808U true CN211620808U (zh) 2020-10-02

Family

ID=726163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931037.4U Active CN211620808U (zh) 2019-06-19 2019-06-19 缝纫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62080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90425A (zh) 全自动多饰条缝制设备
CN210712026U (zh) 一种自动缝下摆装置
CN105506870B (zh) 一种自动挽边缝制装置
JPH08309059A (ja) スリーブ製造方法及びスリーブ製造装置
CN211620808U (zh) 缝纫机
CN107237049A (zh) 一种裤腰自动上橡筋机
CN106963017B (zh) 压辊装置
CN207775507U (zh) 一种电机驱动的皮带式后拖轮装置
CN107217400A (zh) 一种裤腰上橡筋机上的裤料装持机构
CN110468512A (zh) 缝纫机
CN212771300U (zh) 一种服饰加工用自动缝袋装置
CN207891543U (zh) 一种拉腰压线机
CN208857477U (zh) 一种全自动鞋舌袢机
CN213596569U (zh) 一种缝纫机
CN207362453U (zh) 一种裤腰自动上橡筋机
CN206453316U (zh) 一种压辊装置
CN211471779U (zh) 一种上袖口机
CN209194159U (zh) 一种缝纫机
CN211199635U (zh) 一种服装下摆圈缝装置
CN214032918U (zh) 一种用于电脑平缝机的短裤内胆脚口松紧带包边成形装置
CN205368691U (zh) 一种自动挽边缝制装置
CN211546873U (zh) 一种自动圆下摆缝纫机导布装置
CN210856559U (zh) 调整机构及缝纫机
CN110607611B (zh) 一种服装下摆圈缝装置
CN209686053U (zh) 一种贴底档缝纫机的折料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