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598751U - 一种用于隧道的钢缆固定装置及巡检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隧道的钢缆固定装置及巡检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598751U
CN211598751U CN201922191726.9U CN201922191726U CN211598751U CN 211598751 U CN211598751 U CN 211598751U CN 201922191726 U CN201922191726 U CN 201922191726U CN 211598751 U CN211598751 U CN 2115987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ing
steel cable
tunnel
strut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19172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武传标
李永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gdong Shuke Haiy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Jingdong Technolog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Haiyi Tongzh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Haiyi Tongzh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Haiyi Tongzh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19172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5987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5987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5987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aying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utside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隧道的钢缆固定装置及巡检装置,所述钢缆固定装置包括固定组件、钢缆夹持组件及支撑组件,其中,所述固定组件用于将所述钢缆固定装置固定于隧道的隧道管片上;所述钢缆夹持组件用于夹持钢缆;所述支撑组件与所述固定组件及所述钢缆夹持组件连接,用于将所述钢缆固定装置支撑于所述隧道管片上。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隧道的钢缆固定装置及巡检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巡检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盾构隧道的钢缆固定装置及巡检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盾构机挖隧道每天只能掘进十几米,盾构机一直往前掘进的过程中,已铺好管片的隧道内每隔一段时间就有运泥土或管片的工程车通过,而且还会有工人偶尔通过,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对隧道内的情况进行巡视检查。
在实现本实用新型构思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目前隧道内的巡视检查工作大多还是采用人工巡查,但隧道内人工巡查效率低下,且巡查不及时;或者采用在隧道内增加轨道式机器人,但轨道的形式为硬轨,轨道造价及铺设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隧道的钢缆固定装置及巡检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隧道的钢缆固定装置,包括固定组件、钢缆夹持组件及支撑组件,其中,所述固定组件用于将所述钢缆固定装置固定于隧道的隧道管片上;所述钢缆夹持组件用于夹持钢缆;所述支撑组件与所述固定组件及所述钢缆夹持组件连接,用于将所述钢缆固定装置支撑于所述隧道管片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隧道管片包括管片连接孔;所述固定组件固定连接于隧道管片的管片连接孔处,其中,所述管片连接孔用于将相邻的隧道管片相互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固定组件具有固定安装孔,所述固定安装孔的孔径与所述管片连接孔的孔径相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固定支杆以及支撑杆组件,所述固定支杆与所述固定组件及所述钢缆夹持组件连接;所述支撑杆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的第一端和第二支撑杆的第一端分别抵接于所述隧道管片的侧壁的不同位置,所述第一支撑杆的第二端和第二支撑杆的第二端分别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固定支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固定支杆包括第一固定支杆与第二固定支杆,所述第一固定支杆的第一端与所述固定组件连接,并且所述第一固定支杆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固定组件在所述管片连接孔处的安装面;所述第二固定支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支杆的第二端通过弯折部连接,并且所述第二固定支杆的第二端与所述钢缆夹持组件连接;
所述支撑杆组件还包括支杆托板以及支杆压盖,所述支杆托板将所述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相互连接,且所述支杆托板与第一支撑杆的延伸方向及第二支撑杆的延伸方向不共面;所述支杆压盖与支杆托板配合连接,以便将所述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套设于所述固定支杆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支杆托板和支杆压盖上具有彼此相配合的凹槽,所述凹槽用于容置所述固定支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支杆托板和支杆压盖分别具有至少一个相配合连接孔,所述至少一个连接孔用于使得螺钉经由所述连接孔将支杆托板与支杆压盖相互固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支杆托板和支杆压盖的相配合的连接孔中的一个为通孔,另一个为螺纹孔;或所述支杆托板与支杆压盖相配合的连接孔均为通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钢缆夹持组件包括钢缆压盖及夹紧箍,所述钢缆压盖具有钢缆夹紧孔和箍槽,所述钢缆夹紧孔用于夹持所述钢缆,所述箍槽设置于钢缆压盖的外侧,并沿环绕所述钢缆的方向设置;夹紧箍套设于所述箍槽上,用于将钢缆夹紧于所述钢缆压盖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钢缆压盖沿所述钢缆的延伸方向的两个端部分别设置为斜坡,使得所述钢缆压盖的外径由中间向两端逐渐变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巡检装置,包括如前所述的用于隧道的钢缆固定装置及可移动巡检设备,其中,所述可移动巡检设备可移动地挂设于所述钢缆固定装置固定的钢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至少部分地解决隧道内巡检不便、巡检设备轨道固定成本高问题,并因此可以方便地实现实现巡检设备轨道的固定,降低安装成本,提供安装效率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用于隧道的钢缆固定装置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用于隧道的钢缆固定装置的侧视图;
图2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用于隧道的钢缆固定装置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固定支杆与固定组件及钢缆夹持组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支撑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钢缆固定装置;2-隧道管片;3-钢缆;11-固定组件;12-钢缆夹持组件;13-支撑组件;111-固定支杆;112-固定安装孔;121-钢缆压盖; 122-夹紧箍;123-连接板;1211-钢缆夹紧孔;1212-箍槽;1213-斜坡; 131-固定支杆;1311-第一固定支杆;1312-第二固定支杆;132-支撑杆组件;1321-第一支撑杆;1322-第二支撑杆;1323-支杆托板;1324-支杆压盖;1325-凹槽;1326-连接孔;1327-螺钉;201-管片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但是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为便于解释,阐述了许多具体的细节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明显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被实施。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在此使用的术语仅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而并非意在限制本实用新型。在此使用的术语“包括”、“包含”等表明了所述特征、步骤、操作和/或部件的存在,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步骤、操作或部件。
在此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所理解的含义,除非另外定义。应注意,这里使用的术语应解释为具有与本说明书的上下文相一致的含义,而不应以理想化或过于刻板的方式来解释。
在使用类似于“A、B和C等中至少一个”这样的表述的情况下,一般来说应该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该表述的含义来予以解释 (例如,“具有A、B和C中至少一个的系统”应包括但不限于单独具有A、单独具有B、单独具有C、具有A和B、具有A和C、具有 B和C、和/或具有A、B、C的系统等)。在使用类似于“A、B或C 等中至少一个”这样的表述的情况下,一般来说应该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该表述的含义来予以解释(例如,“具有A、B或C中至少一个的系统”应包括但不限于单独具有A、单独具有B、单独具有C、具有A和B、具有A和C、具有B和C、和/或具有A、B、C 的系统等)。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隧道的钢缆固定装置。图1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用于隧道的钢缆固定装置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多个钢缆固定装置1固定连接于隧道管片2,用于挂设巡检设备的钢缆3通过多个钢缆固定装置1悬挂于隧道内部。其中,所述隧道管片2包括管片连接孔201,所述管片连接孔201用于将相邻的隧道管片2相互连接。所述钢缆固定装置1通过隧道结构原有的管片连接孔201固定,从而避免了在隧道管片2上打孔挂设钢缆,提高了安装效率。
图2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用于隧道的钢缆固定装置的侧视图。如图2a所示,所述钢缆固定装置包括固定组件11、钢缆夹持组件12及支撑组件13。
其中,所述固定组件11用于将所述钢缆固定装置1固定于隧道的隧道管片2上。所述固定组件11固定连接于隧道管片2的管片连接孔 201处。具体地,在进行固定组件11与隧道管片2的安装连接时,首先拧掉所述管片连接孔201处的螺母,取下所述管片连接孔处201的螺母和垫片,将所述固定组件11上的固定安装孔112套到所述管片连接孔201处的螺栓上,再将所述管片连接孔201处的垫片和螺母套到该处的螺栓上并拧紧,从而使所述固定组件11固定到隧道管片2上。由此,利用隧道内原有的隧道管片2的管片连接孔201连接,从而方便地实现了钢缆的挂设。
图2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用于隧道的钢缆固定装置的正视图。如图2b所示,具体地,所述固定组件11包括固定支板111,固定支板 111连接于管片连接孔201的安装面,并连接所述支撑组件13。所述固定支板111上具有固定安装孔112,所述固定安装孔112的孔径与所述管片连接孔201的孔径相配合,从而将钢缆固定装置1与隧道管片 2相互连接。具体地,所述固定安装孔112的孔径可以稍大于所述管片连接孔201的孔径,从而方便固定组件11与管片连接孔201处的螺栓的安装连接。
所述支撑组件13与所述固定组件11及所述钢缆夹持组件12连接,用于将所述钢缆固定装置1支撑于所述隧道管片2上。所述支撑组件 13包括固定支杆131及支撑杆组件132。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固定支杆与固定组件及钢缆夹持组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所述固定支杆131与所述固定组件11及所述钢缆夹持组件12连接。通过支撑组件13将钢缆固定装置1支撑于隧道管片2上,保证钢缆固定装置1能够承受垂直方向的压力和钢缆方向的拉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支杆131包括通过弯折部连接的第一固定支杆1311及第二固定支杆1312。其中,第一固定支杆1311及第二固定支杆1312之间的夹角可以根据隧道管片2的管片连接孔201的安装面及隧道管片2内侧面之间的夹角确定,从而保证第一固定支杆 1311及其连接的固定支板111平行于所述管片连接孔201的安装面,同时第二固定支杆1312能够支撑于所述隧道管片2内侧面,使得第二固定支杆1312端部连接的钢缆夹持组件12能够与所述隧道管片2的内侧面保持一定距离,防止巡检设备与隧道管片2触碰。
具体地,所述第一固定支杆1311的第一端与所述固定组件11连接,并且所述第一固定支杆1311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固定支板111 在所述管片连接孔201处的安装面。所述第二固定支杆131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支杆1311的第二端通过弯折部连接,并且所述第二固定支杆1312的第二端与所述钢缆夹持组件12连接。示例性的,固定支杆131为钢棍或钢管,所述固定支板111为钢板,所述固定支架上的固定支杆131和固定支板111焊接在一起,保证足够的强度。
由此,通过将固定支杆131设置为通过弯折部连接的第一固定支杆1311及第二固定支杆1312,能够较好地适应隧道内部的管片连接孔201安装方向,方便钢缆支撑装置的固定与支撑。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支撑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所述支撑杆组件132包括第一支撑杆1321和第二支撑杆1322,所述第一支撑杆1321的第一端和第二支撑杆1322的第一端分别抵接于所述隧道管片2的侧壁的不同位置,所述第一支撑杆1321的第二端和第二支撑杆1322的第二端分别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固定支杆131。通过第一支撑杆1321和第二支撑杆1322抵接在隧道管片内侧壁,可以使得钢缆固定装置1形成稳定的受力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杆组件还包括支杆托板 1323及支杆压盖1324。请再参见图4,所述第一支撑杆1321与第二支撑杆1322通过所述支杆托板1323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杆1321 与第二支撑杆1322与支杆托板1323呈一定角度,即所述支杆托板1323 与第一支撑杆1321的延伸方向及第二支撑杆1322的延伸方向不共面,且两个第一支撑杆1321与第二支撑杆1322之间呈一定角度,保证所述支撑杆组件132既能承受固定支杆131向下的压力和侧向的压力。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1322为一体结构。示例性的,所述第一支撑杆1321、第二支撑杆1322与所述支杆托板1323 焊接连接,保证足够的强度。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杆1321、第二支撑杆1322与所述支杆托板1323还可以采用可拆卸连接,例如,所述第一支撑杆1321、第二支撑杆1322与所述支杆托板1323通过螺钉与螺母进行连接。
请再参见图2b,所述支杆压盖1324与支杆托板1323配合连接,以便将所述第一支撑杆1321与第二支撑杆1322套设于所述固定支杆 131上。为了方便所述固定支杆的套设,所述支杆托板1323和支杆压盖1324上具有彼此相配合的凹槽1325,通过所述凹槽1325容置所述固定支杆131。所述相配合的凹槽1325构成的安装孔的直径稍小于固定支架上的固定支杆的外径,从而保证支杆压盖1324与支杆托板1323 相互固定后能够紧固于固定支杆131上。
进一步的,所述支杆托板1323和支杆压盖1324均具有至少一个连接孔1326,所述至少一个连接孔1326用于使得螺钉1327经由所述连接孔1326将支杆托板1323与支杆压盖1324相互固定。其中,所述支杆托板1323和支杆压盖1324的相配合的连接孔1326中的一个为通孔,另一个为螺纹孔;或所述支杆托板1323与支杆压盖1324的相配合的连接孔1326均为通孔。通过将相配合的连接孔1326中至少一个设置为通孔,从而在需要调节时,松开螺钉1327,方便支杆托板1323 和支杆压盖1324在固定支杆131上滑动,保证所述支撑杆组件132能顶紧到隧道管片2上。
请再参见图3,所述钢缆夹持组件12用于夹持钢缆。具体地,所述钢缆夹持组件包括钢缆压盖121及夹紧箍122。所述钢缆压盖121 具有钢缆夹紧孔1211和箍槽1212,所述钢缆夹紧孔1211用于夹持所述钢缆,钢缆夹紧孔1211的直径稍小于钢缆外径。所述箍槽1212设置于钢缆压盖121的外侧,并沿环绕所述钢缆的方向设置。
夹紧箍122套设于所述箍槽1212上,用于将钢缆夹紧于所述钢缆压盖121中。示例性的,可以所述夹紧箍122套到所述钢缆压盖121 上,并通过螺钉和螺母将夹紧箍压紧于所述钢缆压盖上。
为了方便挂轨的巡检设备顺利通过,所述钢缆压盖121沿所述钢缆的延伸方向的两个端部分别设置为斜坡1213,使得所述钢缆压盖 121的外径由中间向两端逐渐变小。进一步地,设置所述钢缆压盖121 两个端部的斜坡1213足够长,使钢缆压盖121与钢缆3的夹紧处能够与钢缆3平顺过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钢缆夹持组件12还包括:
连接板123,所述钢缆压盖121通过所述连接板123与所述支撑组件13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另一个示意性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巡检装置,包括:如前所述的用于隧道的钢缆固定装置及可移动巡检设备,其中,所述可移动巡检设备可移动地挂设于所述钢缆固定装置固定的钢缆。通过采用钢缆固定装置固定的钢缆作为挂轨,将可移动巡检设备挂设于隧道内进行巡检,从而降低了在隧道内安装轨道的成本,提高了安装效率。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各个实施例和/或权利要求中记载的特征可以进行多种组合或/或结合,即使这样的组合或结合没有明确记载于本实用新型中。特别地,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教导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各个实施例和/或权利要求中记载的特征可以进行多种组合和/或结合。所有这些组合和/或结合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这些实施例仅仅是为了说明的目的,而并非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尽管在以上分别描述了各实施例,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各个实施例中的措施不能有利地结合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做出多种替代和修改,这些替代和修改都应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内。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各个实施例和/或权利要求中记载的特征可以进行多种组合和/或结合,即使这样的组合或结合没有明确记载于本实用新型中。特别地,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教导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各个实施例和/或权利要求中记载的特征可以进行多种组合和/或结合。所有这些组合和/或结合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这些实施例仅仅是为了说明的目的,而并非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尽管在以上分别描述了各实施例,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各个实施例中的措施不能有利地结合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做出多种替代和修改,这些替代和修改都应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用于隧道的钢缆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组件(11),所述固定组件(11)用于将所述钢缆固定装置(1)固定于隧道的隧道管片(2)上;
钢缆夹持组件(12),所述钢缆夹持组件(12)用于夹持钢缆;以及
支撑组件(13),所述支撑组件(13)与所述固定组件(11)及所述钢缆夹持组件(12)连接,用于将所述钢缆固定装置(1)支撑于所述隧道管片(2)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隧道的钢缆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管片(2)包括管片连接孔(201);所述固定组件(11)固定连接于隧道管片(2)的管片连接孔(201)处,其中,所述管片连接孔(201)用于将相邻的隧道管片(2)相互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隧道的钢缆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11)具有固定安装孔(112),所述固定安装孔(112)的孔径与所述管片连接孔(201)的孔径相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用于隧道的钢缆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13)包括:
固定支杆(131),所述固定支杆(131)与所述固定组件(11)及所述钢缆夹持组件(12)连接;以及
支撑杆组件(132),所述支撑杆组件(132)包括第一支撑杆(1321)和第二支撑杆(1322),所述第一支撑杆(1321)的第一端和第二支撑杆(1322)的第一端分别抵接于所述隧道管片(2)的侧壁的不同位置,所述第一支撑杆(1321)的第二端和第二支撑杆(1322)的第二端分别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固定支杆(13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隧道的钢缆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杆(131)包括:
第一固定支杆(1311),所述第一固定支杆(1311)的第一端与所述固定组件(11)连接,并且所述第一固定支杆(1311)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固定组件(11)在管片连接孔(201)处的安装面;以及
第二固定支杆(1312),所述第二固定支杆(131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支杆(1311)的第二端通过弯折部连接,并且所述第二固定支杆(1312)的第二端与所述钢缆夹持组件(12)连接;和/或
所述支撑杆组件(132)还包括:
支杆托板(1323),所述支杆托板(1323)将所述第一支撑杆(1321)与第二支撑杆(1322)相互连接,且所述支杆托板(1323)与第一支撑杆(1321)的延伸方向及第二支撑杆(1322)的延伸方向不共面;以及
支杆压盖(1324),所述支杆压盖(1324)与支杆托板(1323)配合连接,以便将所述第一支撑杆(1321)与第二支撑杆(1322)套设于所述固定支杆(131)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隧道的钢缆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杆托板(1323)和支杆压盖(1324)上具有彼此相配合的凹槽(1325),所述凹槽(1325)用于容置所述固定支杆(131)。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隧道的钢缆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杆托板(1323)和支杆压盖(1324)分别具有至少一个相配合连接孔(1326),所述至少一个连接孔(1326)用于使得螺钉(1327)经由所述连接孔(1326)将支杆托板(1323)与支杆压盖(1324)相互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隧道的钢缆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杆托板(1323)和支杆压盖(1324)的相配合的连接孔(1326)中的一个为通孔,另一个为螺纹孔;或所述支杆托板(1323)与支杆压盖(1324)相配合的连接孔(1326)均为通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隧道的钢缆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缆夹持组件(12)包括:
钢缆压盖(121),所述钢缆压盖(121)具有钢缆夹紧孔(1211)和箍槽(1212),所述钢缆夹紧孔(1211)用于夹持所述钢缆,所述箍槽(1212)设置于钢缆压盖(121)的外侧,并沿环绕所述钢缆的方向设置;以及
夹紧箍(122),套设于所述箍槽(1212)上,用于将钢缆夹紧于所述钢缆压盖(121)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隧道的钢缆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缆压盖(121)沿所述钢缆的延伸方向的两个端部分别设置为斜坡(1213),使得所述钢缆压盖(121)的外径由中间向两端逐渐变小。
11.一种巡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用于隧道的钢缆固定装置;
可移动巡检设备,所述可移动巡检设备可移动地挂设于所述钢缆固定装置固定的钢缆。
CN201922191726.9U 2019-12-09 2019-12-09 一种用于隧道的钢缆固定装置及巡检装置 Active CN2115987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91726.9U CN211598751U (zh) 2019-12-09 2019-12-09 一种用于隧道的钢缆固定装置及巡检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91726.9U CN211598751U (zh) 2019-12-09 2019-12-09 一种用于隧道的钢缆固定装置及巡检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598751U true CN211598751U (zh) 2020-09-29

Family

ID=725914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191726.9U Active CN211598751U (zh) 2019-12-09 2019-12-09 一种用于隧道的钢缆固定装置及巡检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59875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379527B2 (en) Stringing messenger clamp and methods of using the same
US20100303543A1 (en) Wedge clamp
JP6756231B2 (ja) 架空電線分岐用治具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架空電線分岐用装置
US8648254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stringing overhead cable
KR101858769B1 (ko) 레일, 특히 오버헤드 컨베어 또는 리프팅 기어의 레일 서스펜션 기구
US7926788B2 (en) Conduit attachment system for a cable puller
KR20110106562A (ko) 케이블 포설용 보조장치
US20070034845A1 (en) Conduit attachment system for a cable puller
JP2015509897A (ja) クランプおよびトロリーから成る装置
KR20210137410A (ko) 철탑용 중장비 접근 방지 장치
US20080135691A1 (en) Securing system
CN211598751U (zh) 一种用于隧道的钢缆固定装置及巡检装置
KR101721540B1 (ko) 전선 인장 및 고정용 클램프
US10649169B2 (en) Sliding jaw drop clamp
KR100935436B1 (ko) 사이드클램프조립체
US10557568B2 (en) Multi-sided cable clamps
JP4949183B2 (ja) 平行クレビス
US9762043B2 (en) Impact-absorbing wire and cable fixture, system, and related methods
US20190115738A1 (en) Cable suspension clamps
JP2007236171A (ja) ケーブル支持具とケーブル布設構造体及びケーブル布設方法
JP3135385U (ja) 吊りボルト用固定金具
CN217135033U (zh) 一种通用线缆敷设滑轮安装固定支架
KR200223916Y1 (ko) 케이블 고정용 클램프
JP3479666B2 (ja) 耐張装置および架線作業方法
CN211687918U (zh) 吊装装置和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601, 6 / F, building 2, No. 18, Kechuang 11th Street, Daxing District, Beijing, 100176

Patentee after: Jingdong Technolog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601, 6 / F, building 2, No. 18, Kechuang 11th Street, Daxing District, Beijing, 100176

Patentee before: Jingdong Shuke Haiy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after: 601, 6 / F, building 2, No. 18, Kechuang 11th Street, Daxing District, Beijing, 100176

Patentee after: Jingdong Shuke Haiy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601, 6 / F, building 2, No. 18, Kechuang 11th Street, Daxing District, Beijing, 100176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HAIYI TONGZH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