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596228U - 一种城市路段的非机动车交通优化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城市路段的非机动车交通优化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596228U
CN211596228U CN201922238619.7U CN201922238619U CN211596228U CN 211596228 U CN211596228 U CN 211596228U CN 201922238619 U CN201922238619 U CN 201922238619U CN 211596228 U CN211596228 U CN 2115962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tor vehicle
motor
curb
traffic
par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23861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群洁
喻寄
彭澜
王涛
刘晓华
韦彬
唐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Com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 And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Transportation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Transportation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Transportation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23861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5962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5962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5962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fuge Islands, Traffic Blockers, Or Guard Fence (AREA)
  • Road Signs Or Road Mark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城市路段的非机动车交通优化系统,其包括非机动车道、停车单元、等候单元以及非机动车过街通道。该非机动车道上设置有适合非机动车通行的专用路面,可以明确非机动车路权,对交通参与者具有醒目的提醒作用。停车单元包括机动车停车位以及非机动车停放点,其中,机动车停车位作为机非隔离带,实现机动车路内停车。非机动车停放点设于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之间的绿化带上,实现非机动车停放,减少非机动车与机动车路径以及行人路径的交织冲突,确保不同方式的道路交通参与者安全、有序的运行。等候单元包括非机动车与行人等侯区以及路缘石延展区,路缘石延展区具有警示和诱导作用,可有效组织交通流,指引道路,保证通行安全。

Description

一种城市路段的非机动车交通优化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城市道路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城市路段的非机动车交通优化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绿色出行水平的提升和共享单车的迅速发展,非机动车交通出行比例显著提高。非机动车交通具有较好的便捷性、环保性和灵活性,在短距离出行和交通换乘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城市交通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非机动车交通的有序发展,对城市交通系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但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交通机动化程度的日益增高,城市道路设施过多地向机动车交通倾斜,将机动车交通置于优先考虑的地位,从而导致非机动车交通路权逐渐受到压缩,出行环境逐渐恶化。此外,在城市道路路段上,路边机动车停车与非机动车交通产生的交织冲突、过街无障碍设施的不规范、非机动车逆行严重、非机动车车道被机动车、行人等占用均对非机动车交通造成了较大的安全隐患。
现有技术中,对非机动车交通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城市道路交叉口,而城市道路路段的相关研究较少,故亟需一种安全有效的城市路段非机动车交通优化设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使得城市路段上不同交通方式各行其道,保证非机动车安全舒适通行的非机动车交通优化系统。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城市路段的非机动车交通优化系统,其包括:
非机动车道,所述非机动车道上设置有适合非机动车通行的非机动车专用路面;
停车单元,所述停车单元包括若干机动车停车位以及若干非机动车停放点;所述若干机动车停车位用于作为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机非隔离带,其设置于非机动车道与机动车道之间;所述若干非机动车停放点间隔地设置于所述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之间的绿化带上;
等候单元,所述等候单元包括非机动车与行人等侯区以及路缘石延展区;所述非机动车行人等侯区设置于行人过街通道的两端,所述路缘石延展区设置于所述非机动车与行人等侯区的两侧边,并高于所述非机动车与行人等侯区;
非机动车过街通道,所述非机动车过街通道设置于行人过街通道的两侧边。
进一步的,所述非机动车与行人等侯区以及非机动车过街通道上也设置有适合非机动车通行的非机动车专用路面,所述非机动车专用路面使用彩色透水混凝土铺装。
进一步的,所述非机动车过街通道的外侧设置有若干突起路标,所述非机动车道临近所述非机动车过街通道处设置有路面横向减速标线。
进一步的,所述非机动车交通优化系统还包括机动车开门空间,所述机动车开门空间设置于所述机动车停车位以及非机动车道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非机动车与行人等侯区与所述非机动车道的路面,以及与非机动车过街通道的路面不存在高度差以及缓坡。
进一步的,所述路缘石延展区包括路缘石突起以及若干红白警示柱,所述路缘石突起设置于所述非机动车与行人等侯区的两侧边,并高于所述非机动车与行人等侯区,所述若干红白警示柱间隔地设置于所述路缘石突起上。
进一步的,所述路缘石突起以所述非机动车与行人等侯区的宽度为半径设置为圆弧状,所述若干红白警示柱沿所述路缘石突起的弧状边缘均匀设置,所述路缘石突起的侧缘上设置有黄黑立面标线。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
(1)通过在非机动车道上设置适合非机动车通行的非机动车专用路面,可以明确非机动车路权,对不同方式的道路交通参与者遵守道路交通秩序具有醒目的提醒作用。
(2)通过设置机非隔离带实现机动车路内停车,通过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之间的绿化带上的非机动车停放点实现非机动车停放,减少非机动车与机动车路径以及行人路径的交织冲突,确保不同方式的道路交通参与者安全、有序的运行。
(3)通过在非机动车与行人等侯区两侧设置有路缘石延展区,具有较高的警示和诱导作用,可有效组织交通流,正确指引道路,保证通行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城市路段的非机动车交通优化系统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非机动车与行人等侯区及其两侧的路缘石延展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非机动车道;2、非机动车过街通道;3、机动车开门空间;4、机动车停车位;5、非机动车停放点;6、机动车道;7、人行道;8、绿化带;9、非机动车与行人等侯区;10、路缘石延展区;101、路缘石突起;102、红白警示柱;103、黄黑立面标线;11、行人过街通道;12、突起路标;13、路面横向减速标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部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见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较佳实施例,一种城市路段的非机动车交通优化系统,其包括非机动车道1、停车单元、等候单元、非机动车过街通道2以及机动车开门空间3。
停车单元包括若干机动车停车位4以及若干非机动车停放点5。所述若干机动车停车位4设置于非机动车道1与机动车道6之间,用于作为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机非隔离带。于本实施例中,机动车停车位4的宽度是2.5m,长度是6m。若干非机动车停放点5间隔地设置于所述非机动车道1与人行道7之间的绿化带8上,于本实施例中,非机动车停放点5的宽度为1.7m,长度可由实际情况进行确定,通过设置,非机动车停放点5能减少非机动车与行人路径的交织冲突。
请参见图2,等候单元包括非机动车与行人等侯区9以及路缘石延展区10;非机动车行人等侯区9设置于行人过街通道11的两端,路缘石延展区10设置于非机动车与行人等侯区9的两侧边,并高于非机动车与行人等侯区9。
机动车开门空间3设置于机动车停车位4以及非机动车道1之间,用于作为机动车开门的空间,其宽度为0.75m,通过设置机动车开门空间3能减少非机动车与路边机动车停车路径的交织冲突。
非机动车过街通道2设置于行人过街通道11的两侧边。非机动车过街通道2的外侧设置有若干突起路标12,突起路标12的尺寸为100mm*100mm*20mm,高度最高不超过25mm,设置间隔为1.05m,具有较高的警示和诱导作用,可有效组织交通流,正确指引道路,保证通行安全。
上述非机动车道1、非机动车过街通道2以及非机动车与行人等侯区9上均设置有适合非机动车通行的非机动车专用路面,该非机动车专用路面使用彩色透水混凝土铺装。
可见,本实施例人非机动车交通优化系统,通过在非机动车道1、非机动车过街通道2以及非机动车与行人等侯区9上设置适合非机动车通行的非机动车专用路面,可以明确非机动车路权,对不同方式的道路交通参与者遵守道路交通秩序具有醒目的提醒作用。
通过设置机非隔离带(即机动车停车位4)实现机动车路内停车,通过非机动车道1与人行道7之间的绿化带8上的非机动车停放点5实现非机动车停放,减少非机动车与机动车路径以及行人路径的交织冲突,确保不同方式的道路交通参与者安全、有序的运行。
通过在非机动车与行人等侯区9两侧设置有路缘石延展区10,具有较高的警示和诱导作用,可有效组织交通流,正确指引道路,保证通行安全。
具体的,非机动车道1临近非机动车过街通道2 10m-20m处设置有路面横向减速标线13。于本实施例中,总布设五道等距连续的路面横向减速标线13,其宽度为10cm,长度可由实际非机动车道的宽度确定,路面横向减速标线13的间距为20cm-30cm,通过设置多重路面横向减速标线13能引起司机的警觉,从而让其减速行驶。
非机动车与行人等侯区9与非机动车道1的路面,以及与非机动车过街通道2的路面不存在高度差以及缓坡,以实现无障碍设计。
路缘石延展区10包括路缘石突起101以及若干红白警示柱102。路缘石突起101设置于非机动车与行人等侯区9的两侧边,并高于非机动车与行人等侯区9,其中,路缘石突起101以非机动车与行人等侯区9的宽度为半径设置为圆弧状,路缘石突起101的高度为15cm。路缘石突起101的侧缘上设置有黄黑立面标线103,该黄黑立面标线103斜线的倾角为45°,黄黑立面标线103向下倾斜的一边朝向行车道方向。若干红白警示柱102间隔地设置于路缘石突起101上,红白警示柱102呈现圆柱形,其高度高于或等于70cm。若干红白警示柱102沿路缘石突起101的弧状边缘均匀设置。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城市路段的非机动车交通优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非机动车道,所述非机动车道上设置有适合非机动车通行的非机动车专用路面;
停车单元,所述停车单元包括若干机动车停车位以及若干非机动车停放点;所述若干机动车停车位用于作为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机非隔离带,其设置于非机动车道与机动车道之间;所述若干非机动车停放点间隔地设置于所述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之间的绿化带上;
等候单元,所述等候单元包括非机动车与行人等侯区以及路缘石延展区;所述非机动车行人等侯区设置于行人过街通道的两端,所述路缘石延展区设置于所述非机动车与行人等侯区的两侧边,并高于所述非机动车与行人等侯区;
非机动车过街通道,所述非机动车过街通道设置于行人过街通道的两侧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机动车交通优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机动车与行人等侯区以及非机动车过街通道上也设置有适合非机动车通行的非机动车专用路面,所述非机动车专用路面使用彩色透水混凝土铺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机动车交通优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机动车过街通道的外侧设置有若干突起路标,所述非机动车道临近所述非机动车过街通道处设置有路面横向减速标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机动车交通优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机动车交通优化系统还包括机动车开门空间,所述机动车开门空间设置于所述机动车停车位以及非机动车道之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机动车交通优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机动车与行人等侯区与所述非机动车道的路面,以及与非机动车过街通道的路面不存在高度差以及缓坡。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机动车交通优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路缘石延展区包括路缘石突起以及若干红白警示柱,所述路缘石突起设置于所述非机动车与行人等侯区的两侧边,并高于所述非机动车与行人等侯区,所述若干红白警示柱间隔地设置于所述路缘石突起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非机动车交通优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路缘石突起以所述非机动车与行人等侯区的宽度为半径设置为圆弧状,所述若干红白警示柱沿所述路缘石突起的弧状边缘均匀设置,所述路缘石突起的侧缘上设置有黄黑立面标线。
CN201922238619.7U 2019-12-13 2019-12-13 一种城市路段的非机动车交通优化系统 Active CN2115962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38619.7U CN211596228U (zh) 2019-12-13 2019-12-13 一种城市路段的非机动车交通优化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38619.7U CN211596228U (zh) 2019-12-13 2019-12-13 一种城市路段的非机动车交通优化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596228U true CN211596228U (zh) 2020-09-29

Family

ID=725923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238619.7U Active CN211596228U (zh) 2019-12-13 2019-12-13 一种城市路段的非机动车交通优化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59622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58341A (zh) * 2019-12-13 2020-04-24 深圳市综合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城市路段的非机动车交通优化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58341A (zh) * 2019-12-13 2020-04-24 深圳市综合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城市路段的非机动车交通优化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899789B1 (ko) 교통흐름이 원활한 2현시 입체 교차로 시스템
US20070237576A1 (en) Signal-free roadway interchange
CN202090252U (zh) 一种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道路结构
CN105070080A (zh) 一种左转无冲突的平面道路交叉口疏导系统
CN103898818A (zh) 一种道路交通标线系统
JP4111384B2 (ja) 道路交差点構造
KR100407561B1 (ko) 교통흐름이 원활한 삼거리교차로 시스템
CN102268852A (zh) 一种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的两相位实施方法
KR0146403B1 (ko) 논스톱 교차로 시스템
CN211596228U (zh) 一种城市路段的非机动车交通优化系统
KR20110103791A (ko) 교차로 구조
CN202369882U (zh) 城市道路交叉路口机动车分流桥
KR100512408B1 (ko) 교차로시스템
CN111058341A (zh) 一种城市路段的非机动车交通优化系统
US4927288A (en) Road traffic network
CN110158510A (zh) 一种行人安全过街设施及控制方法
KR20110116478A (ko) 신호등 없는 입체교차로의 구조
CN112211051A (zh) 无信号灯四方可通行交叉道路系统
CN108978384A (zh) 一种地上直行立交桥
CN212077507U (zh) 行人二次过街岛
CN214219237U (zh) 快速公交与共享非机动车换乘系统
CN204608620U (zh) 一种城市平面交叉路口用隔离岛
CN210262546U (zh) 一种多层式畅行交叉立交
CN202925409U (zh) 半层高的立交桥单元
CN202194042U (zh) 应用变道方式的交通路口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Unit 1205, block C, building 1, Xinghe legend Garden Phase III, Longtang community, Minzhi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com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 and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No.9 Tianbei 4th Road, Luohu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TRANSPORTATION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