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593909U - 全自动煮面机 - Google Patents

全自动煮面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593909U
CN211593909U CN201922017365.6U CN201922017365U CN211593909U CN 211593909 U CN211593909 U CN 211593909U CN 201922017365 U CN201922017365 U CN 201922017365U CN 211593909 U CN211593909 U CN 2115939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odle
basket
outlet
inlet
coo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01736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洪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201736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5939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5939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5939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mmercial Cook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全自动煮面机,全自动煮面机包括煮面炉,煮面炉具有进面口和出面口,煮面炉内设置有在竖直面内呈封闭环形的第一传送链,多个煮面筐固定于第一传送链上并随第一传送链一起移动,煮面筐的中心轴线平行于第一传送链的切线方向,煮面筐具有开口,在该开口设有选择性打开的筐盖,当煮面筐位于进面口时,煮面筐的开口朝上,以向煮面筐内添加面条,当煮面筐位于出面口时,煮面筐的开口朝下以将煮熟的面条从煮面筐内倒出,进面口和出面口分别设有用于打开筐盖的开盖机构,从而提高煮面的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全自动煮面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全自动煮面机。
背景技术
面条是百姓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美食,随着现代化生产技术的发展,面条的品种得到了极大丰富,然而煮面方式依然采用传统手工操作,需要人通过感官和经验来判断面条的熟度和品质,人工依赖度高,面条品质不一,不能满足多种口味、多种面型的快速加工需求,操作不当还会引发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全自动煮面机,以提高煮面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全自动煮面机,所述全自动煮面机包括煮面炉,所述煮面炉具有进面口和出面口,所述煮面炉内设置有在竖直面内呈封闭环形的第一传送链,多个煮面筐固定于所述第一传送链上并随所述第一传送链一起移动,所述煮面筐的中心轴线平行于所述第一传送链的切线方向,所述煮面筐具有开口,当所述煮面筐位于所述进面口时,所述开口朝上,以向所述煮面筐内添加面条,当所述煮面筐位于所述出面口时,所述开口朝下以将煮熟的面条从所述煮面筐内倒出,在该开口设有选择性打开的筐盖,所述进面口和所述出面口分别设有用于打开所述筐盖的开盖机构。
具体地,所述进面口设置有进口门板,所述进口门板能够向所述煮面炉外部旋转而打开,所述进口门板在打开状态下其表面的延长线与所述煮面筐的开口相交,所述出面口设置有出口门板,所述出口门板能够向所述煮面炉内部旋转而打开,所述出口门板在打开状态下位于所述煮面筐的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煮面筐还包括突出于所述筐盖侧边缘的推板,所述推板与所述筐盖构成预定夹角,所述进面口的所述开盖机构为由气缸推动的第一推杆,该第一推杆用于推动所述推板使其旋转;所述出面口的所述开盖机构为由气缸推动的第二推杆,该第二推杆用于推动所述推板使其旋转,或者出口门板兼作为所述出面口的所述开盖机构,所述出口门板推动所述推板使其旋转。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煮面炉还包括吹气元件,所述吹气元件位于所述出面口的一侧和/或所述进面口的一侧,所述吹气元件吹出的气体大致平行于所述进面口或所述出面口,所述煮面炉的中部和/或下部设置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通过管路连通有泵气装置,用于向所述煮面炉内供应气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所述全自动煮面机还包括清洗机,所述清洗机具有洗面进口和洗面出口,所述洗面进口与所述出面口通过第一滑道连通,所述清洗机包括在竖直面内呈封闭输送轨迹的第二传送链、随所述第二传送链一起移动的多个清洗筐以及用于驱动所述第二传送链的主动链轮和从动链轮,所述清洗机腔体内还包括清洗池和沥干池,所述清洗筐能够进入所述清洗池和所述沥干池。
进一步地,所述清洗池和/或所述沥干池的内部或底板下方设置有可旋转的第一磁性元件,所述清洗筐底部设有第二磁性元件,通过所述第一磁性元件和所述第二磁性元件之间的磁性吸力,所述第一磁性元件能够带动所述第二磁性元件旋转,进而带动所述清洗筐旋转。
优选地,所述清洗筐包括筐体、套设在所述筐体外围的套环、固定连接于所述套环并向上伸出的两个提手、设置于所述提手末端的圆环,所述套环上还设置有挂接凸起,所述第二传送链的链板上固定连接有连接构件,所述连接构件穿过两个所述提手末端的圆环,所述连接构件具有跨度稍大于所述筐体的直径的拱形部,以使得所述筐体能够翻转,且所述套环能够相对筐体上下移动,所述洗面出口设置有由所述清洗机内腔向外且向下延伸的第二滑道,所述第二滑道的顶端能够触碰并阻挡所述挂接凸起,以使所述清洗筐倾斜并将面条从所述清洗筐内倒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例,所述全自动煮面机还包括位于所述煮面炉的所述进面口外侧的送面机,所述送面机包括机架、设置于所述机架上用于输送面条的输送带以及位于所述输送带的靠近所述煮面炉一侧的衔接板,所述衔接板的靠近所述输送带的一端铰接于所述机架上,且所述衔接板的下方设置有弹性支撑件,所述弹性支撑件使得所述衔接板受到使其具有仰角的作用力,所述进口门板打开时下压所述衔接板形成面条的下滑通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例,所述全自动煮面机还包括位于所述送面机上方的压面机,所述压面机具有压面缸和压面活塞,所述压面缸的出口设置有用于形成面条的篦子,所述压面活塞能够朝向所述压面缸的出口挤压面团,所述压面机还包括与所述压面缸连通的储料箱,所述储料箱内的面团能够被推入所述压面缸。
更进一步地,所述全自动煮面机还包括位于所述送面机上方的储面机,所述储面机具有能够朝向所述送面机开放的出料口,所述储面机包括具有容纳腔的箱体和用于封闭该出料口的旋转门板,该旋转门板能够选择性打开。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全自动煮面机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全自动煮面机的煮面炉内的煮面筐可以随第一传送链一起移动,从而可以在进面口与出面口之间往复移动,通过合理设计移动方式,能够保证恒定的品质,可适应多种面型,减少对人工的依赖,提高了煮面效率。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进行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其它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煮面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进口门板和出口门板开闭机构的工作原理图。
图3为图1中的煮面筐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清洗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的清洗筐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送面机的衔接板处于止挡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的送面机的衔接板处于送面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压面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储料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全自动煮面机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性实施例。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全自动煮面机的核心为煮面炉,在此基础上还可以组合送面机和/或清洗机,送面机可以将待煮面条输送到煮面炉的进面口,以使面条进入炉腔内加热至煮熟,煮熟的面条可以经煮面炉的出面口离开煮面炉,并进入到清洗机内进行清洗和脱水,最后可以进入到提供给食客的面碗内,以供食用。换言之,本实用新型的全自动煮面机可以只包括煮面炉。根据需要,可以进一步附加送面机和清洗机中的至少一者或者其他装置。
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全自动煮面机进行详细的介绍。
煮面炉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煮面炉10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煮面炉10具有壳体100,壳体100内部形成用于容纳煮面水的炉腔,且壳体100具有用于连通炉腔和外界的进面口10A与出面口10B。待煮面条可以从进面口10A进入到炉腔内,并在炉腔内进行加热煮熟后从出面口10B离开炉腔,待用户食用。
壳体100呈封闭状态,其内部的炉腔与外界只通过进面口10A和出面口10B连通。在进面口10A和出面口10B分别设置有进口门板114和出口门板115,且该进口门板114和出口门板115可以设置为常闭,以在除了将待煮面条引入炉腔内和从炉腔内取出煮熟面条之外的时间段呈关闭状态,因此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热量散失,达到节能效果。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中,进口门板114和出口门板115一物两用,既起到开闭进面口10A和出面口10B的作用,同时作为引入和引出面条的通道。
具体来讲,进口门板114的下端可以通过枢转轴铰接于进面口10A的下边缘,例如通过图2中的进口门板枢转轴301连接于进面口10A,进口门板114的上端能够朝向远离煮面炉10的方向旋转。在进口门板114向炉腔外侧旋转即进面口10A被打开的状态下,其表面可承接从外部供应的面条,由此当进口门板114复位时面条会根据重力下滑,从而被引入到煮面炉10内部。出口门板115的下端可以通过枢转轴铰接于出面口10B的下边缘,例如通过图2中的出口门板枢转轴302连接于出面口10B,出口门板115的上端能够向炉腔内旋转。在出口门板115向炉腔内旋转即出面口10B被打开的状态下,可使煮熟的面条落到出口门板115(即,出口门板115的朝向外侧的表面)上,由此当出口门板115复位时面条会根据重力下滑,从而被引出到煮面炉10外部。
进口门板114和出口门板115可以同时被打开和关闭,也可以分别被打开和关闭。可以设置同时或分别控制进口门板114和出口门板115的开闭的机构,该机构可以定时或者根据触发条件而控制进口门板114和出口门板115打开和关闭。这种机构可使用已知的机构。例如,可利用两个步进电机同步或各自控制进口门板枢转轴301和出口门板枢转轴302的转动。
不限于已知的机构,进口门板114和出口门板115还可以利用下述的机构同步开闭。参见图2,第一气缸117可以驱动第三推杆118沿垂直于进面口10A或者出面口10B的方向伸出或缩进,且该第三推杆118可以带动出口门板枢转轴302和进口门板枢转轴301旋转,从而可以带动出口门板115和进口门板114开闭。图2中的实线表示处于关闭状态的进口门板114和出口门板115,虚线表示处于打开状态的进口门板114和出口门板115。第一气缸117可以固定设置在煮面炉10的壳体100上。
具体地,出口门板枢转轴302的端部固定有连接组件,连接组件包括彼此交叉的连接杆317和框形滑道318,连接杆317的一端固定在框形滑道318,另一端固定在出口门板枢转轴302的端部,第三推杆118上设置能够在框形滑道318内滑动的滑栓319。在初始状态,出口门板115将出面口10B关闭,滑栓319位于框形滑道318内的靠下位置,当第一气缸117驱动第三推杆118向远离出口门板枢转轴302方向移动的时候,滑栓319将沿框形滑道318向上滑动,且通过滑栓318与框形滑道318的相互作用,出口门板枢转轴302发生转动,从而带动出口门板115向炉腔内转动以使出面口10B打开。当需要关闭出面口10B时,第一气缸117驱动第三推杆118朝向靠近出口门板枢转轴302方向移动,该过程中滑栓319相对于框形滑道318向下移动,回到初始状态。
进口门板114与出口门板115的摆动原理相同,不同的是,在初始状态,滑栓319在框形滑道318内的位置更靠上,此时进口门板114将进面口10A关闭。当第一气缸117驱动第三推杆118向远离出口门板枢转轴302方向移动的时候,滑栓319将沿框形滑道318向下滑动,进口门板114被打开。当第一气缸117驱动第三推杆118朝向靠近出口门板枢转轴302方向移动时,滑栓319回到初始状态,进口门板114恢复到关闭进面口10A的位置。
继续参照图1,煮面炉内还设置有用于容纳面条的煮面筐110和用于带动煮面筐110移动的第一传送链112,第一传送链112可以呈封闭环形,煮面筐110可以固定于第一传送链112上并可以随第一传送链112一起移动。
第一传送链112由驱动链轮113驱动,且第一传送链112的环形内侧由支撑架122支撑,以形成闭环输送轨迹。当然,支撑架122可以省略,利用一定数量的链轮(包括驱动链轮113)支撑第一传送链112亦可。图1中第一传送链112的输送轨迹大致呈矩形,当然也可以呈圆形或者椭圆形。煮面筐110可以通过链筐连杆123固定于第一传送链112上,该链筐连杆123可以垂直于煮面筐110的中心轴线和第一传送链112的移动方向而延伸。煮面筐110相对第一传送链112固定,从而在进面口10A处,煮面筐110的开口朝上,以方便面条落入煮面筐110的内部,在出面口10B处,煮面筐110的开口朝下,以方便面条从该煮面筐110内掉落下来。
多个煮面筐110在第一传送链112上可以等间距地设置,也可以非等间距地设置。
煮面筐110可以由不锈钢等耐高温材料制成,并且具有筛状孔,以利于蒸煮面条。煮面筐110的开口处可形成有用于封闭开口的筐盖111,筐盖111可以通过枢转轴连接于煮面筐110上,且处于常闭状态。可在进面口10A和出面口10B设置开盖机构,从而当煮面筐110位于进面口10A时,打开筐盖111,直至煮面筐110装面完毕,重新关闭筐盖111,且当煮面筐110位于出面口10B时,打开筐盖111,直至将煮面筐110内的熟面条倒出后再次关闭。
如图1所示,当一个煮面筐110随着第一传送链112移动到进面口10A时,进口门板114向外打开,与之配合,开盖机构打开筐盖111,从外部供应的面条落到进口门板114上之后沿着进口门板114滑入煮面筐110中。优选地,此时进口门板114可以在接收面条之后朝关闭的方向转动,从而使得面条的滑入更加顺利。随后,容纳有面条的煮面筐110随着第一传送链112没入水中,开始煮面。等到煮面筐110跃出水面时,煮面筐110内的面条已经煮熟。由于筐盖111常闭,因此面条不会掉落。当煮面筐110移动到出面口10B时,出口门板115向内打开,与之配合,开盖机构打开筐盖111,使面条从煮面筐110落到出口门板115上,接着沿着出口门板115滑下来,离开煮面炉10。优选地,此时出口门板115可以朝关闭的方向转动,从而使面条更加顺利地滑下来。可以在出面口10B连接第一滑道116,以将滑下来的面条转移到其他装置中,或者可以在出面口10B设置用于承接面条的空碗、面筐等。
当一个煮面筐110位于进面口10A处时,第一传送链112可以停止运行,此时可以在进面口10A打开的同时,筐盖111也被打开,从而可以节约进面时间,提高煮面炉的工作效率。
在煮面炉10的进面口10A位置可以设置有用于检测煮面筐110的传感器,当检测到煮面筐110后,第一传送链112便可以停止运行,待进面口10A位置的煮面筐110落入面条且筐盖111关闭之后,再次启动第一传送链112。在煮面炉10的出面口10B位置可以设置有用于检测煮面筐110的传感器,当检测到煮面筐110后,第一传送链112便可以停止运行,待出面口10B位置的煮面筐110内的面条倒出且筐盖111再次关闭后,再次启动第一传送链112。
本实施例中的两个煮面筐110可以同时到达预定位置,也就是在位于进面口10A位置的煮面筐110装面的同时,位于出面口10B位置的煮面筐110将面条倒出。当然,这样的两个煮面筐110也可以不同时到达预定位置,这种情况下,进口门板114和出口门板115可以分别由不同的机构驱动,从而可以分别打开。
参照图1和图3,筐盖111可以通过筐盖枢转轴124铰接于煮面筐110上,在筐盖111和煮面筐110之间可设置有复位弹簧,使得筐盖111保持常闭状态(图3中示出了筐盖111处于半打开时的状态,筐盖111逆时针旋转,则筐盖111可以打开更大,筐盖111顺时针旋转则可以回到关闭状态)。
筐盖111还包括突出于其侧边缘的推板121,推板121与筐盖111构成预定夹角。具体地,推板121可以固定连接于第一枢转轴124的突出于煮面筐110外侧的端部,或者直接固定连接于筐盖111或从筐盖111延伸而出的延伸部上。优选地,推板121与筐盖111大致垂直。
进面口10A可以设置有用于推动推板121的第一推杆120,该第一推杆120可以由第二气缸119驱动,该第二气缸119固定于进面口10A处的壳体100上。当第一推杆120朝向推板121的方向伸出并将推力作用于推板121上时,筐盖111被打开,此时可以向煮面筐110内加入生面条。待煮面筐110内加入预定量的面条后,第一推杆120可以朝向远离推板121的方向缩回,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筐盖111将恢复到初始位置,关闭煮面筐110,从而可以防止煮面筐110内的面条意外滑落。类似地,出面口10B可以设置有用于推动推板121的第二推杆和驱动该推杆的气缸。这种推杆和气缸的组合是前述开盖机构的一个示例。
同一个筐盖枢转轴124上可以同时设置有两个煮面筐110,例如两个煮面筐110可以分别位于该筐盖枢转轴124的两端,且两个煮面筐110之间可以间隔设置,推板121可以位于两个煮面筐110之间的第一枢转轴124上。同一个筐盖枢转轴124上的煮面筐110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设置。
作为变形,在出面口10B处,可由出口门板115兼做为开盖机构。此时,设置为出口门板115打开时其上端能够接触推板121,以推动推板121旋转至煮面筐110的开口打开,使得煮面筐110内的面条离开煮面筐110后落在出口门板115上并从出面口10B滑出。
参照图3,支撑架122的横向截面可以呈U型,该U型的底壁可以支撑第一传送链112,因此该支撑架122的整体形状也就决定了该第一传送链112的运动轨迹。
为了进一步防止炉腔内热气泄露,煮面炉10的进面口10A可设置吹气元件102,如图10所示,该吹气元件102可以设置于进面口10A周围的壳体100上,例如设置于进面口10A的上侧且该吹气元件102的出气口可以设置于吹气元件102的朝向下侧的一侧,使得该吹气元件102吹出的气体大致平行于进面口10A。气体从出风口吹出并在进面口10A形成一道风幕,防止进面口10A打开时炉腔内的热气外溢。在煮面炉10的出面口10B也可以设置吹气元件(未示出),吹气元件吹出的气体大致平行于出面口10B。例如在出面口10B的上方安装了管式吹气元件,该吹气元件的管壁上设置有出风口,气体从出风口吹出并在出面口10B形成一道风幕,防止出面口10B打开时炉腔内的热气外溢。
继续参照图10,煮面炉10的壳体上还可以设置有能够向炉腔内通入气体的进气口125,进气口125可以通过管路连通有泵气装置,优选地,该气体可以为蒸汽,以向煮面水中通入蒸汽对炉内的水加热,并且可以使煮面水发生翻滚,防止面条粘连。具体地,在煮面炉10的一对相对的壳体侧壁上分别布置有进气口125,且位于不同壳体上的进气口125所在高度不同,从而可以使两个相对的壳体侧壁上的进气口125进入的蒸汽对煮面水进行充分翻滚。由于煮面水的翻滚,提高了煮面水的加热速度。
煮面炉10内还可以设置有过滤装置,以对煮面水进行过滤。经过过滤装置过滤后的煮面水可再次回到煮面炉内,被过滤掉的面条残渣从煮面炉10内排出。例如,可在煮面炉10的背面设置水泵和过滤装置,对漂浮、悬浮的杂质进行过滤,过滤后的水可以回流至煮面炉或者流向后述的压面机加热箱。煮面炉10内的较大杂质可沉淀于煮面炉10底部,并经排污口排出。
根据本实施例的煮面炉,可通过电机来驱动驱动链轮113。通过利用控制系统来控制驱动链轮113的转速以及转动和停止时段,并控制开盖机构和门板开闭机构的动作时段和速率,可以将煮面过程实现自动化,保证品质恒定,高效煮面。
而且,本实施例中,煮面筐的移动轨迹位于竖直面上,因此可以充分利用房屋内的高度空间,减小水平占用面积,有助于提高空间利用率。
清洗机
清洗机20可以具有洗面进口和洗面出口,清洗机20包括位于清洗机20腔体内用于承载面条且能够在洗面进口和洗面出口之间往复移动的清洗筐201和用于驱动清洗筐201移动的第二传送链213,清洗机20腔体内还包括清洗池217和沥干池218,清洗筐201能够依次进入清洗池217和沥干池218以对面条进行清洗和沥干,并能够在洗面出口将面条倒出以使面条离开清洗机20。
参照图4和图10,在煮面炉10的出面口10B和清洗机20的洗面进口之间可以设置有第一滑道116,使从煮面炉10出来的煮熟的面条可以经该第一滑道116落入到位于清洗池217内的清洗筐201中。
可选地,第一滑道116的下端可以铰接设置有摆叶216(见图4),摆叶216上可以安装有复位弹簧。煮熟的面条离开煮面炉10后,依次经第一滑道116和摆叶216后可以落入到清洗筐201内。在清洗筐201位于清洗池217内的情况下,摆叶216的末端优选地与清洗筐201的边缘齐平,从而保证面条刚好落入清洗筐201内。通过合理设计,可最大程度地避免清洗筐201与摆叶216碰撞。但是,由于摆叶216通过复位弹簧柔性地连接到第一滑道116的下端,因此即使清洗筐201下落或提升时与摆叶216碰触,摆叶216也会被清洗筐201推开而不至于阻挡清洗筐201的行程。待清洗筐201与摆叶216脱离之后,摆叶216将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恢复到初始位置。
清洗机20内可以具有两个清洗池217,清洗筐201依次进入到两个清洗池217内进行清洗之后,可以进入到沥干池218进行沥干,然后可以离开沥干池218。清洗机20内的清洗池217可以为1个,也可以多于两个,而不限于图示的数量。
为了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当清洗筐201落入到清洗池217或者沥干池218内时,可以使其绕自身中心轴线旋转。
清洗筐201在清洗池217内旋转,可以使清洗筐201内的面条与清洗池217内的清洗水充分接触,以将面条进行彻底清洗。清洗筐201在沥干池218内旋转,从而将面条里携带的水分充分沥干,防止影响口感。当然,在清洗池217和沥干池218内,清洗筐201也可以不进行旋转。为了保证清洗和沥干效果,清洗筐201具有筛状孔。
第二传送链213形成封闭的输送轨迹,且该第二传送链213由主动链轮211和从动链轮212支撑,清洗筐201连接于第二传送链213上以能够随第二传送链213移动并能够分别进入清洗池217和沥干池218。
本实施例中,清洗机20内设置有6个从动链轮212,其中,一个从动链轮212与主动链轮211大致位于同一水平高度,称为第一水平高度,有3个位于另一水平高度,称为第二水平高度,且该3个从动链轮212分别位于清洗池217和沥干池218的上方,且位于第一水平高度的下方。另外还有两个从动链轮212位于第一水平高度和第二水平高度之间的第三水平高度上,且位于第三水平高度的两个从动链轮212与位于第二水平高度的3个从动链轮212交错布置,第二传送链213可以先绕过位于第二水平高度的边缘的一个从动链轮212,然后绕到位于第三水平高度的且靠近上述从动链轮212的一个从动链轮212上,然后再绕到位于第二水平高度的中间的从动链轮212,继而再绕到位于第三水平高度的另一个从动链轮212上,最后再绕到位于第二水平高度的另一个从动链轮212上,从而使第二传送链213在第二水平高度和第三水平高度之间大致形成为波浪形,当清洗筐201位于第二水平高度的从动链轮212位置处,可以落入到从动链轮212下方的清洗池217或者沥干池218内。
作为一个实施例,在清洗池217和沥干池218的底板200下方设置有第一磁性盘219,第一磁性盘219通过旋转轴221固定连接于齿轮222,该齿轮222可以通过齿条223驱动,以驱动第一磁性盘219旋转。齿条223可以在第三气缸224的驱动作用下,沿水平面做水平移动。本实施例中,位于清洗池217和沥干池218下方的不同的第一磁性盘219通过同一根齿条223驱动,当然,也可以设置为每个第一磁性盘219分别由一个齿条驱动。相应地,在清洗筐201的底部设置有第二磁性盘220,第一磁性盘219和第二磁性盘220的相对面的极性相反,彼此之间产生磁性吸力。当清洗筐201落入清洗池217或沥干池218内的预定位置时,第二传送链213停止移动,第三气缸224驱动齿条223做往复移动,带动第一磁性盘219交替地正转-反转。随之第二磁性盘220跟着第一磁性盘219正转-反转,从而进行清洗操作。等到清洗操作或沥干操作完成之后,第三气缸224停止驱动,第二传送链213继续转动。当然,不限于此,在设置防水结构的情况下,第一磁性盘219可以设置在清洗池217和沥干池218内部。此时,第一磁性盘219和第二磁性盘220可以直接接触也可以保持一定的间隙。当然,用于使清洗筐201旋转的旋转驱动机构不限于此,可以采用任意已知结构。
参照图5,清洗筐201包括筐体215、套设在筐体215外围的套环227、固定连接于套环227并向上伸出的两个提手228、设置于提手228末端的圆环229。套环227上还设置有挂接凸起234。为了带动清洗筐201移动,第二传送链213的链板上固定连接有连接构件230,连接构件230的两端分别穿过提手228末端的圆环229,且其中一端固定在第二传送链213的链板上。连接构件230具有跨度稍大于框体215的直径的拱形部,这样方便筐体215翻转。套环227能够相对筐体215上下移动,为了防止其脱离筐体215,筐体215的筐口可以向外翻边以做檐,同时筐体215底部的第二磁性盘220相对筐体215突出,从而能够挡住套环227。
第二磁性盘220可以整体由磁性材料形成,也可以是在非磁性材料内部包裹着几块磁铁232。优选地,磁铁232呈放射状排列,且磁铁的磁性方向一致,比如都是N极或S极朝下。可选地,在第二磁性盘220的中心结合销轴235,并在销轴235底部连接一个圆垫236,此时真正与底板200接触的是圆垫236,从而相对于第二磁性盘220直接接触底板200的情形可以减少摩擦力。作为变形,当第一磁性盘219设置在清洗池217或沥干池218内时,第一磁性盘219和第二磁性盘220可以变换为不具有磁性的第一圆盘和第二圆盘,并使圆垫236具有磁性,同时在第一圆盘的中部形成对应圆垫236的凹入部,在该凹入部的底部设置磁铁。
继续参照图4,洗面出口设置有由清洗机20内腔向外且向下延伸的第二滑道214,当清洗筐201随第二传送链213移动至洗面出口,第二滑道214的顶端可以触碰并阻挡挂接凸起234,直至清洗筐201倾斜以使面条从清洗筐201内滑出并经第二滑道214后离开清洗机20。在洗面出口还设置有接面台226,且该接面台226上可以放置有用来装面的面碗225,离开清洗机20的面条可以进入到该面碗225内。
挂接凸起234也可以采用其他结构形式,只要在清洗筐201移动到洗面出口时,能够与第二滑道214配合,从而能够使清洗筐201发生倾斜并能够将面条从清洗筐201内倒出的结构,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优选地,在第二传送链213的两侧分别设置一个清洗筐201,对应地成对设置清洗池217和沥干池218。
送面机
图6显示了送面机处于非送面状态的结构图。图7为图6中的送面机处于送面状态的结构图。参照图6和图7,送面机30设置于煮面炉10的进面口10A的外侧,送面机30包括机架313、设置于机架313上用于输送面条的输送带312、位于输送带312的靠近煮面炉10的一侧的衔接板311,衔接板311的靠近输送带312的一端铰接于机架313上,以使得衔接板311能够在止挡位置和送面位置之间摆动。
在送面位置,如图7所示,衔接板311的自由端低于衔接板311的铰接端,且进口门板114的上端能够衔接于衔接板311的自由端,从而输送带312、衔接板311以及进口门板114之间形成一条供面条进入煮面炉10内的通道。优选地,在送面位置,进口门板114的铰接端的水平高度、衔接板311的自由端的水平高度以及衔接板311的铰接端的水平高度依次升高,从而使面条可以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滑动以进入到煮面炉10内。
优选地,在衔接板311的自由端设置有向外突出的连接鸭舌316,在处于打开状态时,如图7所示,进口门板114的自由端可以抵压在该连接鸭舌316上,从而可以使进口门板114与衔接板311衔接。
在止挡位置,如图6所示,衔接板311的自由端高于衔接板311的铰接端,从而可以防止面条移动到该衔接板311的自由端并掉落到地面上而造成浪费。
继续参照图6,衔接板311的下方可设置有弹性支撑件,弹性支撑件的一端固定于机架313上,另一端支撑于衔接板311的底面上。
在进口门板114打开过程中,该进口门板114的自由端可以搭接在连接鸭舌316上,且该进口门板114可以提供向下压衔接板311自由端的作用力,该作用力可以克服弹性支撑件的弹力而使衔接板311自由端向下摆动,直至衔接板311处于送面位置,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弹性支撑件可以为弹簧,也可以为具有弹性的橡胶件。
输送带312上方设置有可上下升降的挡板315,由此形成两条输送通道。另外,衔接板311的表面上可设置有划分两条输送通道的挡板。
压面机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压面机40的结构图,送面机30上方可以设置有压面机40,优选地,该压面机40的出口可以位于输送带312的上方,以使从压面机40出口出来的成型面条可以落到该输送带312上。
压面机40可以具有压面缸411和压面活塞412,且该压面缸411出口可以设置有用于形成面条的篦子416,压面活塞412能够朝向压面缸411的出口挤压面团。具体地,压面缸411大致可以纵向设置,压面活塞412可以由第四气缸415驱动。
压面机40还包括储料箱414,该储料箱414可以用于储存面团,且该储料箱414可以与压面缸411连通,例如压面缸411的侧壁上可以设置有与储料箱414连通的面团进口,在压面活塞412位于该面团进口之上的情况下,储料箱414内的面团可以进入到压面缸411内。具体地,该储料箱414包括无杆气缸417,在该无杆气缸417的驱动下,储料箱414内的面团可以被挤压到压面缸411内。无杆气缸417每次移动的距离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以满足面团的进料量。本实施例提供的压面机40可以包括两个压面缸411,且每个压面缸411上可以分别连通有储料箱414,两个储料箱414的推料板418可以由同一个推料杆419驱动,推料杆419由无杆气缸417推动。根据需要压面缸411还可以具有更多个。本实施例中推料板418的移动方向大致与压面活塞412的移动方向垂直。
压面机40还可包括加热装置,加热装置可以包裹于压面缸411的外围且具有用于容纳加热介质的加热腔。加热腔内的加热介质可以为经过过滤后的煮面水,以实现节能减排,每个压面缸411上都可以设置有加热装置,以对压面缸411内的面团进行加热,使其易于被挤压成面条,提高面条的成型效率。
储面机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储面机50的结构图。参照图9,全自动煮面机还包括位于送面机30上方的储面机50,该储面机50可以用于储存成品面条517,如挂面、方便面或者速冻面条等。储面机50具有能够朝向送面机30开放的出料口,储面机50包括具有容纳腔的箱体和用于封闭该出料口的旋转门板518,该旋转门板518能够选择性打开,具体地,该旋转门板518处于常闭状态,当需要向煮面炉10内添加面条时,该旋转门板518才打开,待预定量的面条离开该储面机50后,旋转门板518再次复位,使储面机50的出料口处于关闭状态。
储面机50可以具有上盖515,以便向箱体内加入成品面条517,且该上盖515可以位于储面机50的顶部,例如该上盖515可以通过枢转轴516铰接于箱体上,储面机50还可以具有出料口,该出料口可以位于底部。
具体地,旋转门板518可以铰接于箱体的侧壁上,可以由驱动装置驱动并绕枢轴旋转。旋转门板518可以为两个,分别铰接于出料口的相对的两侧壁上,且在出料口处于关闭状态,两个旋转门板518的自由端可以搭接,以将箱体封闭。
两个旋转门板518大致形成为V型结构,其中,两个旋转门板518通过一个双杆气缸513驱动,以同时打开或者同时关闭。具体地,旋转门板518的枢轴可以分别固定有气缸连杆512,两个气缸连杆512的端部可以分别铰接于双杆气缸513的两端。
旋转门板518每次打开,都能有部分成品面条517流出,当然,箱体内还可以设置有内隔板514,以将箱体内的容纳腔分隔为两个,每个旋转门板518可以分别控制一个容纳腔的出料口的打开,以与送面机30的挡板315搭配使用。
储面机50还可以包括用于支撑箱体的支架511,其中,支架511上可以设置有用于安装紧固件的安装孔519。
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方式中。在上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充分理解。

Claims (10)

1.一种全自动煮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全自动煮面机包括煮面炉(10),所述煮面炉(10)具有进面口(10A)和出面口(10B),所述煮面炉(10)内设置有在竖直面内呈封闭环形的第一传送链(112),多个煮面筐(110)固定于所述第一传送链(112)上并随所述第一传送链(112)一起移动,所述煮面筐(110)的中心轴线平行于所述第一传送链(112)的切线方向,所述煮面筐(110)具有开口,当所述煮面筐(110)移动到所述进面口(10A)时,所述开口朝上,以向所述煮面筐(110)内添加面条,当所述煮面筐(110)移动到所述出面口(10B)时,所述开口朝下以将煮熟的面条从所述煮面筐(100)内倒出,在所述开口设有选择性打开的筐盖(111),所述进面口(10A)和所述出面口(10B)分别设有用于打开所述筐盖(111)的开盖机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煮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面口(10A)设置有进口门板(114),所述进口门板(114)能够向所述煮面炉(10)外部旋转而打开,所述进口门板(114)在打开状态下其表面的延长线与所述煮面筐(110)的开口相交,所述出面口(10B)设置有出口门板(115),所述出口门板(115)能够向所述煮面炉(10)内部旋转而打开,所述出口门板(115)在打开状态下位于所述煮面筐(110)的下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自动煮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煮面筐(110)还包括突出于所述筐盖(111)侧边缘的推板(121),所述推板(121)与所述筐盖(111)构成预定夹角,所述进面口(10A)的所述开盖机构为由气缸推动的第一推杆,该第一推杆用于推动所述推板(121)使其旋转;所述出面口(10B)的所述开盖机构为由气缸推动的第二推杆,该第二推杆用于推动所述推板(121)使其旋转,或者出口门板(115)兼作为所述出面口(10B)的所述开盖机构,所述出口门板(115)推动所述推板(121)使其旋转。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自动煮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煮面炉还包括吹气元件(102),所述吹气元件(102)位于所述出面口(10B)的一侧和/或所述进面口(10A)的一侧,所述吹气元件(102)吹出的气体大致平行于所述进面口(10A)或所述出面口(10B),
所述煮面炉(10)的中部和/或下部设置有进气口(125),所述进气口(125)通过管路连通有泵气装置,用于向所述煮面炉内供应气体。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自动煮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全自动煮面机还包括清洗机(20),所述清洗机(20)具有洗面进口和洗面出口,所述洗面进口与所述出面口(10B)通过第一滑道(116)连通,所述清洗机(20)包括在竖直面内呈封闭输送轨迹的第二传送链(213)、随所述第二传送链(213)一起移动的多个清洗筐(201)以及用于驱动所述第二传送链(213)的主动链轮(211)和从动链轮(212),所述清洗机(20)腔体内还包括清洗池(217)和沥干池(218),所述清洗筐(201)能够进入所述清洗池(217)和所述沥干池(218)。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全自动煮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池(217)和/或所述沥干池(218)的内部或底板下方设置有可旋转的第一磁性元件,所述清洗筐(201)底部设有第二磁性元件,通过所述第一磁性元件和所述第二磁性元件之间的磁性吸力,所述第一磁性元件能够带动所述第二磁性元件旋转,进而带动所述清洗筐(201)旋转。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全自动煮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筐(201)包括筐体(215)、套设在所述筐体(215)外围的套环(227)、固定连接于所述套环(227)并向上伸出的两个提手(228)、设置于所述提手(228)末端的圆环(229),所述套环(227)上还设置有挂接凸起(234),所述第二传送链(213)的链板上固定连接有连接构件(230),所述连接构件(230)穿过所述提手(228)末端的所述圆环(229),所述连接构件(230)具有跨度稍大于所述筐体(215)的直径的拱形部,以使得所述筐体(215)能够翻转,所述套环(227)能够相对所述筐体(215)上下移动,
所述洗面出口设置有由所述清洗机(20)内腔向外且向下延伸的第二滑道(214),所述第二滑道(214)的顶端能够触碰并阻挡所述挂接凸起(234),以使所述清洗筐(201)倾斜并将面条从所述清洗筐(201)内倒出。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自动煮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全自动煮面机还包括位于所述煮面炉(10)的所述进面口(10A)外侧的送面机(30),所述送面机(30)包括机架(313)、设置于所述机架(313)上用于输送面条的输送带(312)以及位于所述输送带(312)的靠近所述煮面炉(10)一侧的衔接板(311),所述衔接板(311)的靠近所述输送带(312)的一端铰接于所述机架(313)上,且所述衔接板(311)的下方设置有弹性支撑件,所述弹性支撑件使得所述衔接板(311)受到使其具有仰角的作用力,所述进口门板(114)打开时下压所述衔接板(311)形成面条的下滑通道。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全自动煮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全自动煮面机还包括位于所述送面机(30)上方的压面机(40),所述压面机(40)具有压面缸(411)和压面活塞(412),所述压面缸(411)的出口设置有用于形成面条的篦子(416),所述压面活塞(412)能够朝向所述压面缸(411)的出口挤压面团,
所述压面机(40)还包括与所述压面缸(411)连通的储料箱(414),所述储料箱(414)内的面团能够被推入所述压面缸(411)。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全自动煮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全自动煮面机还包括位于所述送面机(30)上方的储面机(50),所述储面机(50)具有能够朝向所述送面机(30)开放的出料口,所述储面机(50)包括具有容纳腔的箱体和用于封闭该出料口的旋转门板(518),该旋转门板(518)能够选择性打开。
CN201922017365.6U 2019-11-20 2019-11-20 全自动煮面机 Active CN2115939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17365.6U CN211593909U (zh) 2019-11-20 2019-11-20 全自动煮面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17365.6U CN211593909U (zh) 2019-11-20 2019-11-20 全自动煮面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593909U true CN211593909U (zh) 2020-09-29

Family

ID=725885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017365.6U Active CN211593909U (zh) 2019-11-20 2019-11-20 全自动煮面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59390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22295A (zh) 一种智能无人厨房
CN1426285A (zh) 用于食品制备的多功能组合装置
CN211322906U (zh) 一种竹笋的蒸煮烘干一体装置
CN216776678U (zh) 自动肠粉机器
CN211593909U (zh) 全自动煮面机
CN111493644A (zh) 自动化炒菜机设备
CN210158465U (zh) 一种立式回转自动煮面机
CN210582123U (zh) 旋转式烹饪机
CN109431267A (zh) 一种具有剥蛋功能的煮蛋器
CN210446658U (zh) 一种全自动沥米饭制备系统
CN212213590U (zh) 智能烹饪设备
CN115024267A (zh) 一种分隔式水产养殖桶
CN109619974A (zh) 一种煮蛋器
US3872783A (en) Frying apparatus
CN211298227U (zh) 环形传输油炸装置
CN110250897B (zh) 一种速食烹煮装置及使用方法
CN208491751U (zh) 一种面食烹饪机构
CN111012218A (zh) 智能烹饪设备
CN209789562U (zh) 饺子机的蒸煮装置
CN109730530A (zh) 一种便于取蛋的煮蛋器
CN110432783A (zh) 一种饺子贩卖机
CN220044866U (zh) 一种用于带汁卤蛋加工的卤制装置
CN209789553U (zh) 饺子机的蒸煮锅
CN112400926B (zh) 一种高效油炸机
CN209965170U (zh) 粉皮翻叠机构及肠粉制作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