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592710U - 车辆侧围总成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辆侧围总成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592710U
CN211592710U CN202020231330.2U CN202020231330U CN211592710U CN 211592710 U CN211592710 U CN 211592710U CN 202020231330 U CN202020231330 U CN 202020231330U CN 211592710 U CN211592710 U CN 2115927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wall
plate
vehicle
gusset
ed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23133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华伟
王聪
杨昌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Xingbida Netlink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Xingbida Netlin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Xingbida Netlin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Xingbida Netlin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23133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5927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5927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5927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侧围总成和车辆,涉及车辆结构技术领域,改车辆侧围总成包括侧围外板、侧围内板、侧围外加长板和侧围内加长板;侧围外加长板配置成其一端的边部能够拼接于侧围外板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的边部,侧围内加长板配置成其一端的边部能够拼接于侧围内板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的边部;该车辆包括前述车辆侧围总成。本实用新型至少缓解了现有技术中车辆侧围总成为固定规格,需要开发多款长度的侧围内、外板实现车身长度的变化存在的车身设计周期长、车身模具开发成本大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车辆侧围总成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辆侧围总成和车辆。
背景技术
不同用户对商用车空间、舒适性和成本具有不同要求,目前,通过设计不同长度的车辆侧围总成,之后对应制造车辆,以获得具有不同长度车身的多款车型,驾驶室具有长款、短款不同版本,以供不同用户选择驾驶。
由于上述车辆侧围总成为固定规格,需要开发多款长度的侧围内、外板实现车身长度的变化,因而存在车身设计周期长、车身模具开发成本大等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侧围总成和车辆,以缓解现有技术中车辆侧围总成为固定规格,需要开发多款长度的侧围内、外板实现车身长度的变化存在的车身设计周期长、车身模具开发成本大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侧围总成,包括侧围外板、侧围内板,还包括侧围外加长板和侧围内加长板;所述侧围外加长板配置成其一端的边部能够拼接于所述侧围外板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的边部,所述侧围内加长板配置成其一端的边部能够拼接于所述侧围内板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的边部。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侧围外加长板的朝向所述侧围外板的一端的边部搭接于所述侧围外板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的边部。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侧围外加长板的搭接于所述侧围外板的部位通过点焊的方式焊接于所述侧围外板。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侧围外加长板的朝向所述侧围外板的一端的端面焊接于所述侧围外板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的端面。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侧围外加长板的朝向所述侧围外板的一端的端面通过点焊的方式焊接于所述侧围外板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的端面。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侧围内板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的边部弯折形成第一弯折边,所述侧围内加长板的朝向所述侧围内板的一端的边部弯折形成第二弯折边,所述第一弯折边贴合并连接于所述第二弯折边。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弯折边通过点焊的方式焊接于所述第一弯折边。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侧围内加长板的朝向所述侧围内板的一侧设置有支撑弯板,所述支撑弯板用于支撑所述侧围外板。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侧围外加长板的一端的边部与所述侧围外板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的边部相互拼接的部位、以及所述侧围内加长板的一端的边部与所述侧围内板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的边部相互拼接的部位,均涂设有密封胶。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安装有前述实施方式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侧围总成。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能够实现如下有益效果: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侧围总成,包括侧围外板、侧围内板,还包括侧围外加长板和侧围内加长板;侧围外加长板配置成其一端的边部能够拼接于侧围外板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的边部,侧围内加长板配置成其一端的边部能够拼接于侧围内板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的边部。
通过在侧围外板上拼接侧围外加长板,并在侧围内板上拼接侧围内加长板,从而,可实现对侧围外板和侧围内板进行加长的功能,设计时,只需要设置不同长短的侧围外加长板和侧围内加长板,然后再与批量生产的侧围外板和侧围内板进行拼接即可,无需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制定多种车身模具,明显地,通过对原有侧围总成进行拼接更改,相较于整体定制车身而言,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辆侧围总成大大缩短了车身开发周期,同时降低了车身生产成本,缓解了现有技术中车辆侧围总成为固定规格,需要开发多款长度的侧围内、外板实现车身长度的变化存在的车身设计周期长、车身模具开发成本大的技术问题;此外,还可以通过对侧围外加长板和侧围内加长板进行不同的造型,以实现对车身后部造型的更改,以满足用户对车身的造型需求。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安装有前述第一方面提供的车辆侧围总成;由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安装有第一方面提供的车辆侧围总成,因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辆能够达到第一方面提供的车辆侧围总成能够达到的所有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辆侧围总成中侧围外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辆侧围总成中侧围外板的整体结构爆炸图;
图3为图1中A-A向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辆侧围总成中侧围内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辆侧围总成中侧围内板的整体结构爆炸图;
图6为图4中B-B向剖视图;
图7为图4中C-C向剖视图。
图标:1-侧围外板;2-侧围内板;21-第一弯折边;3-侧围外加长板;4-侧围内加长板;41-第二弯折边;42-支撑弯板;5-密封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侧围总成,参照图1至图7,该车辆侧围总成包括侧围外板1和侧围内板2,还包括侧围外加长板3和侧围内加长板4;侧围外加长板3配置成其一端的边部能够拼接于侧围外板1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的边部,侧围内加长板4配置成其一端的边部能够拼接于侧围内板2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的边部。
通过在侧围外板1上拼接侧围外加长板3,并在侧围内板2上拼接侧围内加长板4,从而,可实现对侧围外板1和侧围内板2进行加长的功能,设计时,只需要设置不同长短的侧围外加长板3和侧围内加长板4,然后再与批量生产的侧围外板1和侧围内板2进行拼接即可,无需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制定多种车身模具,明显地,通过对原有侧围总成进行拼接更改,相较于整体定制车身而言,本实施例提供的车辆侧围总成大大缩短了车身开发周期,同时降低了车身生产成本,缓解了现有技术中车辆侧围总成为固定规格,需要开发多款长度的侧围内、外板实现车身长度的变化存在的车身设计周期长、车身模具开发成本大的技术问题;此外,还可以通过对侧围外加长板3和侧围内加长板4进行不同的造型,以实现对车身后部造型的更改,以满足用户对车身的造型需求。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述的侧围外板1的长度方向和侧围内板2的长度方向均指的是车辆的前后方向;继续参照图1和图2,在本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中,较为优选地,侧围外加长板3的朝向侧围外板1的一端的边部搭接于侧围外板1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的边部。具体地,可使侧围外板1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的边部形成为阶梯状,侧围外加长板3的朝向侧围外板1的一端的边部搭接于侧围外板1的上述阶梯状的边部的台阶面上;进一步地,还可以使侧围外板1的上方边部和下方边部也形成为阶梯状,侧围外加长板3的朝向侧围外板1的一端的上方边部搭接于侧围外板1的上方边部的台阶面上,侧围外加长板3的朝向侧围外板1的一端的下方边部搭接于侧围外板1的下方边部的台阶面上。
上述侧围外加长板3的朝向侧围外板1的一端的边部搭接于侧围外板1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的边部的具体连接方式具有多种,例如,使侧围外加长板3的朝向侧围外板1的一端的边部搭接并卡接于侧围外板1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的边部,或者,使侧围外加长板3的朝向侧围外板1的一端的边部搭接并粘接于侧围外板1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的边部,或者,使侧围外加长板3的朝向侧围外板1的一端的边部搭接并通过螺丝连接于侧围外板1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的边部等;为保证侧围外加长板3与侧围外板1之间连接的稳固性,在本实施例的多个可选实施方式中,较为优选地,侧围外加长板3的搭接于侧围外板1的部位通过点焊的方式焊接于侧围外板1,具体地,可在上下方向上,使搭接部位相邻的两个点焊部位之间的间隔为但不限于为45mm或48mm或50mm等;在前后方向上,使搭接部位相邻的两个点焊部位之间的间隔为但不限于为18mm或19mm或20mm等。
在以上任一可选或优选的实施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可选地,侧围外加长板3的朝向侧围外板1的一端的端面焊接于侧围外板1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的端面,从而,可通过两者相互面对的端面之间的接触和相互焊接结构,减小侧围外加长板3与侧围外板1之间连接形成的连接缝隙,从而,进一步提高侧围外加长板3与侧围外板1的连接稳定性;较佳地,侧围外加长板3的朝向侧围外板1的一端的端面通过点焊的方式焊接于侧围外板1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的端面,相邻的两个点焊部位之间的间隔为但不限于为45mm或48mm或50mm等。
另外,参照图4、图5和图7,在本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中,侧围内板2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的边部弯折形成第一弯折边21,侧围内加长板4的朝向侧围内板2的一端的边部弯折形成第二弯折边41,第一弯折边21贴合并连接于第二弯折边41。
上述第一弯折边21贴合并连接于第二弯折边41的具体连接方式具有多种,例如,使第一弯折边21贴合并卡接于第二弯折边41,或者,使第一弯折边21贴合并粘接于第二弯折边41,或者,使第一弯折边21贴合并通过螺丝连接于第二弯折边41等;为保证第一弯折边21与第二弯折边41之间连接的稳固性,在本实施例的多个可选实施方式中,较为优选地,第二弯折边41通过点焊的方式焊接于第一弯折边21,相邻的两个点焊部位之间的间隔为但不限于为45mm或48mm或50mm等。
另外,参照图4、图5和图6,在本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中,较为优选地,在侧围内加长板4的朝向侧围内板2的一侧设置有支撑弯板42,支撑弯板42用于支撑侧围外板1,该支撑弯板42优选为L形支撑板件。
另外,参照图1至图7,在本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中,较为优选地,在侧围外加长板3的一端的边部与侧围外板1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的边部相互拼接的部位、以及侧围内加长板4的一端的边部与侧围内板2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的边部相互拼接的部位均涂设有密封胶5,从而,可通过密封胶5对拼接产生的缝隙进行遮挡覆盖,以密封缝隙。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安装有实施例一中任一可选实施方式提供的车辆侧围总成。
由于本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安装有实施例一中描述的车辆侧围总成,因而,本实施例提供的车辆能够达到实施例一中车辆侧围总成能够达到的所有有益效果。
具体地,参照图1至图7,该车辆侧围总成包括侧围外板1和侧围内板2,还包括侧围外加长板3和侧围内加长板4;侧围外加长板3配置成其一端的边部能够拼接于侧围外板1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的边部,侧围内加长板4配置成其一端的边部能够拼接于侧围内板2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的边部。通过在侧围外板1上拼接侧围外加长板3,并在侧围内板2上拼接侧围内加长板4,从而,可实现对侧围外板1和侧围内板2进行加长的功能,设计时,只需要设置不同长短的侧围外加长板3和侧围内加长板4,然后再与批量生产的侧围外板1和侧围内板2进行拼接即可,无需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制定多种车身模具,明显地,通过对原有侧围总成进行拼接更改,相较于整体定制车身而言,本实施例提供的车辆上安装的车辆侧围总成大大缩短了车身开发周期,同时降低了车身生产成本,缓解了现有技术中车辆侧围总成为固定规格,需要开发多款长度的侧围内、外板实现车身长度的变化存在的车身设计周期长、车身模具开发成本大的技术问题;此外,还可以通过对侧围外加长板3和侧围内加长板4进行不同的造型,以实现对车身后部造型的更改,以满足用户对车身的造型需求。
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一相同的其他结构能够达到的效果可参考实施例一中各可选或优选的实施方式获得。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车辆侧围总成,包括侧围外板(1)和侧围内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侧围总成还包括侧围外加长板(3)和侧围内加长板(4);所述侧围外加长板(3)配置成其一端的边部能够拼接于所述侧围外板(1)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的边部,所述侧围内加长板(4)配置成其一端的边部能够拼接于所述侧围内板(2)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的边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侧围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围外加长板(3)的朝向所述侧围外板(1)的一端的边部搭接于所述侧围外板(1)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的边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侧围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围外加长板(3)的搭接于所述侧围外板(1)的部位通过点焊的方式焊接于所述侧围外板(1)。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侧围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围外加长板(3)的朝向所述侧围外板(1)的一端的端面焊接于所述侧围外板(1)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的端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侧围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围外加长板(3)的朝向所述侧围外板(1)的一端的端面通过点焊的方式焊接于所述侧围外板(1)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的端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侧围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围内板(2)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的边部弯折形成第一弯折边(21),所述侧围内加长板(4)的朝向所述侧围内板(2)的一端的边部弯折形成第二弯折边(41),所述第一弯折边(21)贴合并连接于所述第二弯折边(4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侧围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弯折边(41)通过点焊的方式焊接于所述第一弯折边(21)。
8.根据权利要求1、6或7所述的车辆侧围总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侧围内加长板(4)的朝向所述侧围内板(2)的一侧设置有支撑弯板(42),所述支撑弯板(42)用于支撑所述侧围外板(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侧围总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侧围外加长板(3)的一端的边部与所述侧围外板(1)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的边部相互拼接的部位、以及所述侧围内加长板(4)的一端的边部与所述侧围内板(2)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的边部相互拼接的部位均涂设有密封胶(5)。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安装有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侧围总成。
CN202020231330.2U 2020-02-28 2020-02-28 车辆侧围总成和车辆 Active CN2115927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31330.2U CN211592710U (zh) 2020-02-28 2020-02-28 车辆侧围总成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31330.2U CN211592710U (zh) 2020-02-28 2020-02-28 车辆侧围总成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592710U true CN211592710U (zh) 2020-09-29

Family

ID=725818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231330.2U Active CN211592710U (zh) 2020-02-28 2020-02-28 车辆侧围总成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59271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427098B2 (en) Rear vehicle body structure
JP2001233254A (ja) 車体構造
KR20040083357A (ko) 리어 서스펜션 주위의 차체 구조
KR102107967B1 (ko) 차대 프레임 결합용 연결부재 및 이를 이용한 차량의 가변형 차대 모듈
KR20210074860A (ko) 차체 조립 구조
CN211592710U (zh) 车辆侧围总成和车辆
CN209757272U (zh) 车身及具有其的车辆
CN111975276B (zh) 基于侧围外板的拼接夹具
JP2006205901A (ja) 車体骨格構造
CN210882332U (zh) 汽车后地板与侧围总成
CN114620143A (zh) 一种车体侧围总成、车身总成和车辆
CN210101802U (zh) 一种后部导流板及车辆
CN209852426U (zh) 一种框式副车架
JP4290144B2 (ja) 車体構造
JP2002154326A (ja) ドアの補強構造
CN213534860U (zh) 翼子板装饰件安装件、翼子板总成和车辆
JPH08197926A (ja) 車輪懸架装置
CN216580722U (zh) 车辆的顶盖后横梁结构、车身以及车辆
CN216580732U (zh) 一种汽车底板总成
CN216833159U (zh) 一种轻型客车新型背门内板总成结构
KR102200087B1 (ko) 프레임 조인트부
CN217022667U (zh) 一种汽车前副车架总成
US11104385B2 (en) Connection structure of vehicle body
CN216102405U (zh) 一种前围板结构以及车身
CN215513867U (zh) 钢板弹簧安装结构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