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590631U - 一种空心板梁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心板梁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590631U
CN211590631U CN202020129027.1U CN202020129027U CN211590631U CN 211590631 U CN211590631 U CN 211590631U CN 202020129027 U CN202020129027 U CN 202020129027U CN 211590631 U CN211590631 U CN 2115906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late
template group
templates
face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12902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金国
杨云
陈开成
何钦岭
刘志
王正军
刘春伟
郭春雨
周艳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Yongyang Highway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Yongyang Highway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Yongyang Highway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Yongyang Highway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12902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5906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5906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5906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rms Removed On Construction Sites Or Auxiliary Member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心板梁模具,包括:第一模板组,包括多个依次设置的第一模板;第二模板组,由多个第二模板依次可拆卸连接而成;以及,牵引组件,与至少一个第一模板连接,用于使第一模板组中的一个或多个第一模板与其相接触的第二模板组相分离;第一模板组的两端面可分别与第二模板组的两端面相抵靠,沿着由第一模板组到第二模板组的方向,第一模板组的两端面与空心板梁模具的外表面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加。浇筑过程中,第一模板组和第二模板组固定连接,在浇筑完成后,可以通过牵引组件拖动第一模板组使第一模板组和第二模板组沿着接触的端面分离,从而与制作完成的空心板梁分离,有利于提高制作的空心板梁的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空心板梁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道桥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心板梁模具。
背景技术
预制板梁是建筑物或道桥施工过程中所需使用的重要预制件,现有预制板梁主要由钢筋混凝土制成,预制板梁通常包括一空腔,制作过程中,通常利用空气胶囊芯膜填充空腔的位置,然后进行混凝土的浇筑。然而空气胶囊芯膜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胶囊上浮、偏离等问题,可能对预制板梁的质量造成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空心板梁模具,以解决现有制作方法可能影响预制板梁质量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心板梁模具,包括:
第一模板组,所述第一模板组包括多个依次设置的第一模板;
第二模板组,所述第二模板组由多个第二模板依次可拆卸连接而成;以及,
牵引组件,所述牵引组件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模板连接,用于使第一模板组中的一个或多个第一模板与其相接触的所述第二模板组相分离;
所述第一模板组的两端面可分别与所述第二模板组的两端面相抵靠,且可拆卸连接并形成筒状的所述空心板梁模具,沿着由所述第一模板组到所述第二模板组的方向,所述第一模板组的两端面与所述空心板梁模具的外表面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加。
可选地,所述第一模板组和所述第二模板组之间接触的端面为倾斜的平面。
可选地,所述第一模板组包括两个第一模板,每一所述第一模板具有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
每一所述第一模板的第一端面与另一个第一模板的第一端面以垂直于所述筒状的空心板梁模具的上下端面的轴为轴铰接,所述轴设置于所述第一端面的远离所述第一模板组的外表面的位置;
每一所述第一模板的第二端面形成所述第一模板组的端面,且所述第二端面与所述第二模板组可拆卸地连接;
所述第一模板具有外表面,所述第一模板的与所述第二端面邻接的外表面和所述第二端面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可选地,所述第一模板组包括两个第一模板,每一所述第一模板具有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
每一所述第一模板的第一端面与另一个第一模板的第一端面是抵接;
每一所述第一模板的第二端面形成所述第一模板组的端面,且所述第二端面与所述第二模板组可拆卸地连接;
所述第一模板具有外表面,所述第一模板的与所述第二端面邻接的外表面和所述第二端面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可选地,所述第二模板组包括两个第二模板,每一所述第二模板具有外表面、第三端面和第四端面,所述第二模板第三端面和所述第一模板的第二端面相抵接,所述第二模板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三端面邻接的部分和所述第三端面之间形成的夹角为锐角,且所述锐角与所述钝角互补。
可选地,所述第一模板还包括沿所述第二端面的方向,且向远离所述第一模板的外表面方向延伸的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模板还包括沿所述第三端面的方向,且向远离所述第二模板的外表面方向延伸的第二延伸部;
在处于浇筑状态时,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在处于内芯拆除状态时,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活动抵接。
可选地,所述牵引组件包括一个主牵引件和多个副牵引件,所述副牵引件的一端与所述主牵引件转动连接,且能够绕与所述主牵引件的连接处转动,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模板转动连接,且能够绕与所述第一模板的连接处转动,每一所述第一模板至少与一个所述副牵引件相连,所述主牵引件和所述多个副牵引件被构造为:所述主牵引件可经由所述多个副牵引件带动所述第一模板组,使所述第一模板组与第二模板组分离。
可选地,所述牵引组件包括一个主牵引件和多个副牵引件,所述副牵引件的一端与所述主牵引件转动连接,且能够绕与所述主牵引件的连接处转动,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模板转动连接,且能够绕与所述第一模板的连接处转动,每一所述第一模板至少与一个所述副牵引件相连,所述主牵引件和所述多个副牵引件被构造为:所述主牵引件可经由所述多个副牵引件带动所述第一模板组中的相互铰接的两个第一模板绕所述轴转动,使所述第一模板组与第二模板组分离。
可选地,所述牵引组件包括一个主牵引件和多个副牵引件,所述副牵引件的一端与所述主牵引件转动连接,且能够绕与所述主牵引件的连接处转动,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模板转动连接,且能够绕与所述第一模板的连接处转动,每一所述第一模板至少与一个所述副牵引件相连,所述主牵引件和所述多个副牵引件被构造为:所述主牵引件可经由所述多个副牵引件带动所述第一模板组中的相互抵接的两个第一模板转动,使所述第一模板组与第二模板组分离。
可选地,所述主牵引件为牵引杆,所述副牵引件为牵引板,所述牵引杆沿所述筒状的所述空心板梁模具的轴向设置,所述牵引板能够在绕与所述牵引杆的连接处转动,所述牵引板还能绕与所述第一模板的连接处转动。
可选地,还包括辅助牵引件,所述辅助牵引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模板组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模板组相连。
这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一模板组和第二模板组,且第一模板组与牵引组件相连,在浇筑过程中,第一模板组和第二模板组固定连接,能够作为浇筑空心板梁的模具,且不会出现空气胶囊上浮、偏离的现象,在浇筑完成后,可以通过牵引组件拖动第一模板组使第一模板组和第二模板组沿着接触的端面分离,从而与制作完成的空心板梁分离,完成空心板梁的制作,有利于提高制作的空心板梁的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心板梁模具的剖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心板梁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模板组在拆除过程中的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心板梁模具。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该空心板梁模具包括第一模板组110、第二模板组120和牵引组件130。
第一模板组110包括多个依次设置的第一模板111,各第一模板111之间拆卸连接,第二模板组120由多个第二模板121依次可拆卸连接而成。
第一模板组110的两端面可以分别与第二模板组120的两端面相抵靠,且可拆卸连接并形成筒状的空心板梁模具。
空心板梁模具至少具有浇筑状态和内芯拆除状态,在处于浇筑状态时,各第一模板111之间固定连接,各第二模板121之间固定连接,此外,第一模板组110的两端面分别与第二模板组120的两端面相抵靠,且固定连接。
在一个可选的具体实施方式中,例如可以设置耳板作为连接板,在处于浇筑状态时,相邻两个第一模板111通过连接板相固定,相邻两个第二模板121通过连接板相固定。
这样,第一模板组110和第二模板组120形成筒状的空心板梁模具,其外部轮廓与待制作的空心板梁的空心结构的内部轮廓相同,可以通过该空心板梁模具进行空心板梁的制作。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各第一模板111和第二模板121均采用钢材制作,其采用具有足够厚度的钢材制作,确保其结构强度足够大,进一步的,还可以设置注入加强肋、加强筋等加强结构,本实施例中,设置了多条横向加强肋143以及多条纵向加强肋144,能够有效提高结构的强度。
在空心板梁制作过程中,先绑扎底板和腹板钢筋,然后通过吊车、龙门吊等起重设备将空心板梁模具吊放置带支撑的底板钢筋上,然后,完成空心板梁其余部分的制作,例如,可以包括顶板钢筋绑扎、整体混凝土浇筑等工序,具体可参考相关技术,此处不做进一步限定和描述。
这一过程中,空心板梁模具作为空心板梁的成型模具使用。
一般来说,一般夏季4~5小时,春秋季在5~6小时后混凝土基本凝固,其表面不会发生裂缝,实际的等待时间可以根据情况确定,只要确保混凝土不会开裂即可。在空心板梁基本凝固之后,拆除空心板梁模具。
此时,将空心板梁模具的状态调整为内芯拆除状态,此时,解除各第一模板111之间、各第二模板121之间以及第一模板组110和第二模板组120之间的固定连接,也就是说,此时,相邻的第一模板111和第二模板121之间均是活动连接的。
如图1和图2所示,进一步的,空心板梁模具还包括牵引组件130,牵引组件130与至少一个第一模板111连接,牵引组件130用于使第一模板组110中的一个或多个第一模板111与其相接触的第二模板121组相分离。
具体的,当处于内芯拆除状态时,通过牵引该牵引组件130,能够使得第一模板111与第二模板121分离,实现对于空心板梁模具的拆除。
沿着由第一模板组110到第二模板组120的方向,第一模板组110的两端面与空心板梁模具的外表面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加。
本实施例中,空心板梁模具的外表面指的是空心板梁模具与空心板梁接触的表面,其由各第一模板111的外表面111B和各第二模板121的外表面121B共同组成。
请同时参阅图1和图3,当牵引组件130受到拉力时,会牵引与之连接的第一模板111向靠近牵引组件130的方向移动,在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是以两个第一模板111之间的转动连接点为圆心向相互靠近的方向转动。
转动过程中,由于第一模板组110的两端面与空心板梁模具的外表面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加,所以,第二模板组120能够避免成为各第一模板111旋转的阻碍,从而确保第一模板组110能够成功与第二模板组120和混凝土分离,实现空心板梁模具的拆除。
这样,当牵引该牵引组件130时,牵引组件130能够带动与之连接的第一模板111移动,此时,第一模板111向牵引组件130的方向靠拢并与第二模板121和混凝土分离,从而能够将第一模板组110取出。
具体的,可以通过卷扬机拖动牵引组件130,牵引组件130带动第一模板111沿着第一模板111和第二模板121相接触的端面与第二模板121分离,也就是使第一模板111与空心板梁的内壁分离。
进一步的,取出各第一模板111和第二模板121即可。
这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一模板组110和第二模板组120,且第一模板组110与牵引组件130相连,在浇筑过程中,第一模板组110和第二模板组120固定连接,能够作为浇筑空心板梁的模具,且不会出现空气胶囊上浮、偏离的现象,在浇筑完成后,可以通过牵引组件130拖动第一模板组110使第一模板组110和第二模板组120沿着接触的端面分离,从而与制作完成的空心板梁分离,完成空心板梁的制作,有利于提高制作的空心板梁的质量。
应当理解的是,为了使第一模板组110和第二模板组120在处于内芯拆除状态时能够有效分离,第二模板组120的端面不能阻碍第一模板组110的移动,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模板组110和第二模板组120之间接触的端面为倾斜的平面,在另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模板组110和第二模板组120之间接触的端面还可以为弧面,只要保证沿着由第一模板组110到第二模板组120的方向,第一模板组110的两端面与空心板梁模具的外表面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加即可。
进一步的,在一个可选地具体实施方式中,相邻两个第一模板111之间转动连接。
具体的,如图1所示,相邻两个第一模板111以垂直于筒状的空心板梁模具的上下端面的轴112为轴铰接,也可以理解为,该轴112的长度方向是沿着空心板梁模具空心的轴向,或者沿着相邻两个第一模板111之间的接触的第一端面111C的长度方向。
该轴设置于第一端面111C远离第一模板组110的外表面111B的位置,也可以理解为是空心板梁模具的内侧,这样,当拆除第一模板111时,通过牵引与第一模板111相连的牵引组件130,能够使得第一模板111受力并相互靠近,同时绕着该轴112转动,进而实现与第二模板121及空心板梁的内壁相分离。
在另一个可选地具体实施方式中,相邻两个第一模板111之间则是活动抵接的。
具体的,在需要拆除第一模板组110时,通过牵引与第一模板111相连的牵引组件130,能够使得第一模板111受力并相互靠近,实现与第二模板121及空心板梁的内壁相分离,由于第一模板111之间是活动抵接的,所以各第一模板111之间也能相互分离。
具体的,第一模板组110包括两个第一模板111,每一第一模板111具有第一端面111C和第二端面111A,每一第一模板111的第一端面111C与另一个第一模板111相连,每一第一模板111的第二端面111A形成第一模板组110的端面。
第一模板111的第二端面111A与第二模板组120相连,第一模板111具有外表面111B,第一模板111的与第二端面111A邻接的外表面111B和第二端面111A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第二模板组120包括两个第二模板121,每一第二模板121具有外表面121B、第三端面121A和第四端面121C,第二模板121第三端面121A和第一模板111的第一端面111C相抵接,第二模板121的外表面121B与第三端面121A邻接的部分和第三端面121A之间形成的夹角为锐角,且锐角与钝角互补。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上述钝角为135度,上述锐角为45度,显然,实际实施时,其具体角度是可以做出适应性调整的,该钝角的角度越大,第一模板111和第二模板121分离的就越容易,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该钝角不小于135度,但是该钝角也不适合过大,如果该钝角的角度过大,会导致第二端面111A的延伸长度过长,可能导致其强度降低。
也就是说,在处于浇筑状态时,第一模板111的外表面111B和第二模板121的外表面121B形成一个连续的面,而且第一模板111的外表面111B到第二端面111A之间过渡的角度为一个钝角,相应的,第二模板121的外表面121B到其第三端面121A之间的过渡部位为一个锐角,该锐角和该钝角之和等于180度。
这样,当利用牵引组件130牵引第一模板111时,两个第一模板111以与另一个第一模板111抵接的位置为转轴向彼此靠近的方向转动,在第一模板111的外表面111B和第二端面111A之间的形状如上所述的情况下,第二模板121不会成为第一模板111旋转的阻碍,这样,第一模板111能够与第二模板121分离,也就是与空心板梁的内壁分离,实现了第一模板111的拆除。
可选地,第一模板111还包括沿第二端面111A的方向,且向远离第一模板111的外表面111B方向延伸的第一延伸部111D,第一模板111还包括沿第三端面121A的方向,且向远离第二模板121的外表面121B方向延伸的第二延伸部121D。
设置该第一延伸部111D和第二延伸部121D的目的在于便于第一模板111和第二模板121之间的拆装,具体的,可以在第一延伸部111D和第二延伸部121D上设置对应的螺孔或固定孔,然后在浇筑状态时,利用螺栓等紧固件将其固定,在处于内芯拆除状态时,则将紧固件拆除,这样,第一模板111和第二模板121之间实际上是活动抵接的。
这样,通过设置第一延伸部111D和第二延伸部121D,能够提高其拆装的便利程度,可以方便快捷的实现其固定和分离。
进一步的,第一模板111与第一端面111C邻接的外表面111B和第一端面111C相垂直、第二模板121与第四端面121C邻接的外表面121B和第四端面121C相垂直,通过控制相连两个第一模板111之间的接触面垂直,相邻两个第二模板121之间的接触面相互垂直,有助于提高其连接强度和结构的强度。
可选地,牵引组件130包括一个主牵引件131和多个副牵引件132,副牵引件132的一端与主牵引件131转动连接,另一端分别与第一模板111转动连接,且每一第一模板111至少与一个副牵引件132相连。
在主牵引件131受到拉力时,能够带动副牵引件132,并进一步通过副牵引件132带动与之相连的第一模板111移动,使该第一模板111与第二模板121分离,同时,也与空心板梁的空心的内壁分离。
进一步的,在第一模板111之间通过轴112铰接的情况下,随着主牵引件131的牵引,各副牵引件132一方面相对于主牵引件131绕着与主牵引件131的连接端转动,另一方面还相对于与之相连的第一模板111绕着与该第一模板111的连接点转动。进一步的,随着副牵引件132的转动,带动与之相连的第一模板111向靠近主牵引件131的方向移动,这样,相铰接的第一模板111绕着其铰接的轴112转动并相互靠拢,实现与第二模板121的分离。
在另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在第一模板111之间活动抵接,随着主牵引件131的牵引,各副牵引件132一方面相对于主牵引件131绕着与主牵引件131的连接端转动,另一方面还相对于与之相连的第一模板111绕着与该第一模板111的连接点转动。进一步的,随着副牵引件132的转动,带动与之相连的第一模板111向靠近主牵引件131的方向移动,这样,第一模板111相互靠拢并互相分离,同时也与第二模板121的分离。
本实施例中,以主牵引件131为牵引杆,副牵引件132为牵引板为例说明。牵引杆沿模板组件的轴向设置,牵引板能够在绕与牵引杆的连接处转动,牵引板还能绕与第一模板111的连接处转动。
为了便于连接牵引杆和牵引板,在牵引杆上设置了加强板134,牵引板通过加强板134与牵引杆转动连接,牵引板与第一模板之间通过转轴135转动连接。
这样,当牵引杆受到沿其轴向的力时,沿着其轴线方向移动,由于各牵引板的一端与牵引杆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模板111转动链接,所以各牵引板有绕着与牵引杆的连接端向靠近牵引杆的方向转动的趋势,从而带动牵引板与第一模板111的连接端向靠近牵引杆的方向移动,从而与空心板梁的内壁分离。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通过两次牵引完成对空心板梁模具的回收,其中,第一次牵引过程中,利用牵引组件130将第一模板组110牵引出来,第二次牵引过程中,将第二模板组120牵引出来,其中,对第二模板组120进行牵引时,可以将钢丝绳或铁链等结构与第二模板121上的螺孔等结构相固定,然后利用卷扬机等牵引设备将其牵引出来。
可选地,还包括辅助牵引件,辅助牵引件的一端与第一模板组110相连,另一端与第二模板组120相连。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主牵引件131上设置有一个牵引环133,并通过该牵引环133与卷扬机等牵引设备相连,辅助牵引件的一端与第一模板111远离牵引环133的一端相连,另一端与第二模板121靠近牵引环133的一端相连,这样,牵引过程中,首先利用牵引设备将第一模板组110牵引出来,然后第一模板组110通过辅助牵引件将第二模板组120牵引出来,能够通过一次牵引完成空心板梁模具的回收。
应当理解的是,每一空心板梁模具的长度可以是固定的,如果所需制作的空心板梁长度过长,则可以将多个第一模板111连接使用,具体的,在每一空心板梁模具的端部设置法兰141,法兰141上设置有螺孔142,然后将相邻两个空心板梁模具利用紧固件穿过螺孔142相连即可。
位于后续位置的空心板梁模具的牵引组件130可以与前一空心板梁模具的第二模板121相连,也可以单独牵引,此处不做进一步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空心板梁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模板组,所述第一模板组包括多个依次设置的第一模板;
第二模板组,所述第二模板组由多个第二模板依次可拆卸连接而成;以及,
牵引组件,所述牵引组件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模板连接,用于使第一模板组中的一个或多个第一模板与其相接触的所述第二模板组相分离;
所述第一模板组的两端面可分别与所述第二模板组的两端面相抵靠,且可拆卸连接并形成筒状的所述空心板梁模具,沿着由所述第一模板组到所述第二模板组的方向,所述第一模板组的两端面与所述空心板梁模具的外表面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加。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心板梁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板组和所述第二模板组之间接触的端面为倾斜的平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心板梁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板组包括两个第一模板,每一所述第一模板具有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
每一所述第一模板的第一端面与另一个第一模板的第一端面以垂直于所述筒状的空心板梁模具的上下端面的轴为轴铰接,所述轴设置于所述第一端面的远离所述第一模板组的外表面的位置;
每一所述第一模板的第二端面形成所述第一模板组的端面,且所述第二端面与所述第二模板组可拆卸地连接;
所述第一模板具有外表面,所述第一模板的与所述第二端面邻接的外表面和所述第二端面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心板梁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板组包括两个第一模板,每一所述第一模板具有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
每一所述第一模板的第一端面与另一个第一模板的第一端面是抵接;
每一所述第一模板的第二端面形成所述第一模板组的端面,且所述第二端面与所述第二模板组可拆卸地连接;
所述第一模板具有外表面,所述第一模板的与所述第二端面邻接的外表面和所述第二端面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空心板梁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模板组包括两个第二模板,每一所述第二模板具有外表面、第三端面和第四端面,所述第二模板第三端面和所述第一模板的第二端面相抵接,所述第二模板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三端面邻接的部分和所述第三端面之间形成的夹角为锐角,且所述锐角与所述钝角互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心板梁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板还包括沿所述第二端面的方向,且向远离所述第一模板的外表面方向延伸的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模板还包括沿所述第三端面的方向,且向远离所述第二模板的外表面方向延伸的第二延伸部;
在处于浇筑状态时,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在处于内芯拆除状态时,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活动抵接。
7.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心板梁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组件包括一个主牵引件和多个副牵引件,所述副牵引件的一端与所述主牵引件转动连接,且能够绕与所述主牵引件的连接处转动,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模板转动连接,且能够绕与所述第一模板的连接处转动,每一所述第一模板至少与一个所述副牵引件相连,所述主牵引件和所述多个副牵引件被构造为:所述主牵引件可经由所述多个副牵引件带动所述第一模板组,使所述第一模板组与第二模板组分离。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心板梁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组件包括一个主牵引件和多个副牵引件,所述副牵引件的一端与所述主牵引件转动连接,且能够绕与所述主牵引件的连接处转动,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模板转动连接,且能够绕与所述第一模板的连接处转动,每一所述第一模板至少与一个所述副牵引件相连,所述主牵引件和所述多个副牵引件被构造为:所述主牵引件可经由所述多个副牵引件带动所述第一模板组中的相互铰接的两个第一模板绕所述轴转动,使所述第一模板组与第二模板组分离。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心板梁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组件包括一个主牵引件和多个副牵引件,所述副牵引件的一端与所述主牵引件转动连接,且能够绕与所述主牵引件的连接处转动,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模板转动连接,且能够绕与所述第一模板的连接处转动,每一所述第一模板至少与一个所述副牵引件相连,所述主牵引件和所述多个副牵引件被构造为:所述主牵引件可经由所述多个副牵引件带动所述第一模板组中的相互抵接的两个第一模板转动,使所述第一模板组与第二模板组分离。
10.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心板梁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辅助牵引件,所述辅助牵引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模板组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模板组相连。
CN202020129027.1U 2020-01-20 2020-01-20 一种空心板梁模具 Active CN2115906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29027.1U CN211590631U (zh) 2020-01-20 2020-01-20 一种空心板梁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29027.1U CN211590631U (zh) 2020-01-20 2020-01-20 一种空心板梁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590631U true CN211590631U (zh) 2020-09-29

Family

ID=725800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129027.1U Active CN211590631U (zh) 2020-01-20 2020-01-20 一种空心板梁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59063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46658B (zh) 局部不组合的悬索桥钢-混凝土组合桥面系及其施工方法
CN101864729A (zh) 一种斜拉桥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桥面系及其施工方法
CN108589535B (zh) 一种钢筋混凝土箱型拱桥施工方法
CN109869164B (zh) 组合式液压模板台车浇筑多孔分离式隧道的施工方法
CN106113230B (zh) 用于梯段预制的非定型、可周转模板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CN108374352B (zh) 一种宽板式桥墩的墩底转体施工方法及系统
CN110512785B (zh) 一种端部企口不出筋单向叠合板及支模结构及施工方法
CN211590631U (zh) 一种空心板梁模具
CN207044364U (zh) 一种等截面空心板预制用钢芯模
CN108442234A (zh) 用于预制箱梁的翼缘隔离垫及其施工方法
CN107214826A (zh) 一种空心板梁预制施工的钢模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CN106965302A (zh) 一种预制梁式楼梯及其专用模具和施工方法
CN209686711U (zh) 预制多层叠合柱、钢筋混凝土柱及装配式建筑体
CN214939235U (zh) 一种定制可开合桥梁伸缩缝模板
CN209954935U (zh) 一种混凝土箱梁内模脱模装置
CN212803252U (zh) 一种全自动液压仰拱中心水沟模板
CN211113137U (zh) 一种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桥墩
CN112659334A (zh) 混凝土楼梯制作模具、混凝土楼梯制作方法、混凝土楼梯
CN211842469U (zh) 一种便于脱模吊运的箱梁模板
CN217834034U (zh) 一种预应力实心方桩的生产模具及预应力实心方桩
CN218748419U (zh) 一种实心方桩的模具及预应力实心方桩
CN220241827U (zh) 一种预制箱梁用内模
CN112012365B (zh) 一种大型污水池扶臂肋梁型墙身浇筑成型施工工艺
CN211492079U (zh) 一种用于t型梁电缆槽的快速拆装模板
CN109555310A (zh) 一种墙柱的整体式模板及其施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