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578992U - 显示屏接地结构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显示屏接地结构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578992U
CN211578992U CN201922291961.3U CN201922291961U CN211578992U CN 211578992 U CN211578992 U CN 211578992U CN 201922291961 U CN201922291961 U CN 201922291961U CN 211578992 U CN211578992 U CN 2115789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screen
upper cover
flexible conductive
conductive member
metal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29196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程志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29196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5789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5789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5789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屏接地结构和电子设备。在使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接地结构时,由于显示屏模组与主板上盖金属部件之间存在第一间隙,并且显示屏模组包括金属框和显示屏本体,因此,金属框和主板上盖之间存在第一间隙。另外,当装配显示屏模组接地结构时,金属框与主板上盖金属部件之间的距离可能会发生变化,若该距离变小,由于柔性导电件的厚度小于金属框与主板上盖金属部件之间的距离,柔性导电件可能不会被压缩,使得柔性导电件的电阻不变,若该距离变大,柔性导电件被拉伸,柔性导电件的电阻也可能不变,即该距离发生变化,都不会影响柔性导电件在金属框与主板上盖金属部件之间的导电性,进而可以提高显示屏的接地效果。

Description

显示屏接地结构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显示屏接地结构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子设备已经成为人们日常使用的工具。在使用电子设备的过程中,通常需要将电子设备的显示屏接地,以避免显示屏中产生的静电对显示屏产生影响。
相关技术中,显示屏接地结构包括显示屏模组、导电泡棉和主板上盖金属部件。显示屏模组与主板上盖金属部件位置相对,且显示屏模组与主板上盖金属部件之间存在空间。显示屏模组包括显示屏和金属框,金属框设置在显示屏上,且金属框朝向主板上盖金属部件。金属框与主板上盖金属部件之间存在空间,导电泡棉设置在金属框与主板上盖金属部件之间。
在导电泡棉设置在金属框与主板上盖金属部件之间时,导电泡棉有一定的压缩量,将金属框与主板上盖金属部件之间连通,使得显示屏模组接地。但在装配显示屏模组接地结构时,可能导致金属框与主板上盖金属部件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从而使得导电泡棉的压缩量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到显示屏的接地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屏接地结构和电子设备,可以提高电子设备中的显示屏的接地效果。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屏接地结构,所述显示屏接地结构包括显示屏模组、主板上盖金属部件和柔性导电件;
所述显示屏模组与所述主板上盖金属部件位置相对,且所述显示屏模组与所述主板上盖金属部件之间存在第一间隙;
所述显示屏模组包括金属框和显示屏本体,所述金属框设置于所述显示屏本体朝向所述主板上盖金属部件的一侧;
所述柔性导电件的厚度小于所述金属框与所述主板上盖金属部件之间的距离,所述柔性导电件的第一端与所述金属框电连接,所述柔性导电件的第二端与所述主板上盖金属部件电连接。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屏接地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中,由于显示屏模组与主板上盖金属部件之间存在空间,并且显示屏模组包括金属框和显示屏本体,因此,金属框和主板上盖之间存在第一间隙。另外,当装配显示屏模组接地结构时,金属框与主板上盖金属部件之间的距离可能会发生变化,若该距离变小,由于柔性导电件的厚度小于金属框与主板上盖金属部件之间的距离,柔性导电件可能不会被压缩,柔性导电件的电阻不变,若该距离变大,柔性导电件被拉伸,柔性导电件的电阻也可能不变,即该距离发生变化,都不会影响柔性导电件在金属框与主板上盖金属部件之间的导电性,进而可以提高显示屏的接地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表示相关技术中一种显示屏接地结构的示意图;
图2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屏接地结构的示意图;
图3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屏接地结构的示意图;
图4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屏接地结构的示意图;
图5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屏接地结构的示意图;
图6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屏接地结构的示意图;
图7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屏接地结构的示意图;
图8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屏接地结构的示意图;
图9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屏接地结构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显示屏模组;20:主板上盖金属部件;30:主板上盖绝缘部件;40:主板下盖;50:主板;60:导电泡棉;
10:显示屏模组;20:主板上盖金属部件;11:柔性导电件;12:金属框;13:显示屏本体;14:离型膜;15:第一导电胶;16:第二导电胶;17:第三导电胶;18:定位孔;19:隔离件;21:定位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接地结构解释说明之前,先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应用场景做具体说明:如图1所示,显示屏接地系统包括显示屏模组10、主板上盖金属部件20、主板50上盖绝缘部件30、主板50下盖40、主板50和导电泡棉60。显示屏模组10包括金属框12和显示屏本体13,显示屏模组10与主板上盖金属部件20位置相对,且显示屏模组10与主板上盖金属部件20之间存在空间。导电泡棉60设置在主板上盖金属部件20与显示屏模组10之间,且导电泡棉60将显示屏模组10的金属框12与主板上盖金属部件20之间导电连通。主板50上盖绝缘部件30与显示屏模组10的显示屏通过触屏粘接胶水连接,且主板50上盖绝缘部件30与主板50上盖的金属部件连接。主板50设置在主板上盖金属部件20与主板50下盖40之间,且主板50与主板上盖金属部件20的第一表面连接,主板上盖金属部件20的第一表面为背离显示屏模组10的面。主板50下盖40与主板50上盖的绝缘部件连接。在装配显示屏接地结构时,通常设定显示屏模组10与主板上盖金属部件20之间的存在一定距离,这个距离可以为0.2mm。之后将导电泡棉60设置在显示屏模组10的金属框12与主板上盖金属部件20之间,导电泡棉60在显示屏模组10的金属框12与主板上盖金属部件20之被压缩,以此实现显示屏模组10的接地,并且导电泡棉60在0.2mm这个距离中导电性能是最佳的。
由于在装配的显示屏模组10的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一定的误差,使得显示屏模组10的金属框12与主板上盖金属部件20之间的距离大于或者小于0.2mm。当显示屏模组10的金属框12与主板上盖金属部件20之间的距离小于0.2mm时,导电泡棉60的压缩量较大,此时导电泡棉60给显示屏模组10的金属框12的反弹力较大,使得显示屏与主板50上盖绝缘部件30之间的粘接胶水容易发生松动,使得显示屏容易从主板50上盖绝缘部件30上脱落。并且,在导电泡棉60给显示屏模组10的金属框12的反弹力较大时,金属框12会给显示屏施加压力,影响显示屏的显示效果。当显示屏模组10的金属框12与主板上盖金属部件20之间的距离大于0.2mm时,导电泡棉60的压缩量较小,由于导电泡棉60的压缩量与导电泡棉60的连通电阻成反比,即导电泡棉60的压缩量越小,导电泡棉60的连通电阻越大,当导电泡棉60的压缩量较小时,导电泡棉60的连通电阻较大,从而影响显示屏模组10与主板上盖金属部件20之间的导电,进而影响显示屏模组10的接地效果。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接地结构就是应用在这种场景中。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屏接地结构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显示屏接地结构包括显示屏模组10、主板上盖金属部件20和柔性导电件11。
显示屏模组10与主板上盖金属部件20位置相对,且显示屏模组10与主板上盖金属部件20之间存在第一间隙。显示屏模组10包括金属框12和显示屏本体13,金属框12设置于显示屏本体13朝向主板上盖金属部件20的一侧。柔性导电件11的厚度小于金属框12与主板上盖金属部件20之间的距离,柔性导电件11的第一端与金属框12电连接,柔性导电件11的第二端与主板上盖金属部件20电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由于显示屏模组10与主板上盖金属部件20之间存在第一间隙,并且显示屏模组10包括金属框12和显示屏本体13,因此,金属框12和主板上盖金属部件20之间存在第一间隙。另外,当装配显示屏模组接地结构时,金属框12与主板上盖金属部件20之间的距离可能会发生变化,若该距离变小,由于柔性导电件11的厚度小于金属框12与主板上盖金属部件20之间的距离,柔性导电件11可能不会被压缩,使得柔性导电件11的电阻不变,若该距离变大,柔性导电件11被拉伸,柔性导电件11的电阻也可能不变,即该距离发生变化,都不会影响柔性导电件11在金属框12与主板上盖金属部件20之间的导电性,进而可以提高显示屏的接地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金属框12与主板上盖金属部件20之间的距离通常为0.2毫米,在安装显示屏模组10时,通常会有±0.1毫米的误差,即金属框12与主板上盖金属部件20之间的距离最小可以为0.1毫米,金属框12与主板50之间的距离最大可以为0.3毫米。
当金属框12与主板50之间的距离为最小值时,为了使得柔性导电件11不会被压缩,在一些实施例中,柔性导电件11的厚度可以为0.05毫米。当然,柔性导电件11的厚度还可以为其它数值,比如0.06毫米、0.04毫米等。对于柔性导电件11的厚度,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定。
另外,对于柔性导电件11第一端的与金属框12电连接,柔性导电件11的第二端与主板上盖金属部件20电连接,可以有以下两种不同的连接方式:
(1)如图2所示,柔性导电件11的第一端与金属框12电连接,主板上盖金属部件20上开有通孔,柔性导电件11穿过通孔,且柔性导电件11的第二端与主板上盖金属部件20的第一表面电连接,其中,主板上盖金属部件20的第一表面为背离金属框12的面。
也即是,将柔性导电件11的第一端与金属框12电连接之后,将柔性导电件11穿过主板上盖金属部件20上的通孔,之后将柔性导电件11的第二端与主板上盖金属部件20的第一表面电连接。使得柔性导电件11将金属框12与主板上盖金属部件20之间连接,可以使得屏幕显示模组中产生的静电等便可以通过柔性导电件11传输至主板上盖金属部件20,进而通过主板上盖金属部件20传输出去,使得屏幕显示模组接地。
另外,如果柔性导电件11的不同的表面分别与金属框12和主板上盖金属部件20电连接,当柔性导电件11穿过主板上盖金属部件20上的通孔时,需要将柔性导电件11弯折并翻转,才能使得柔性导电件11的不同的表面分别与金属框12和主板上盖金属部件20电连接。由于需要将柔性导电件11弯折并翻转,这可能会影响柔性导电件11的导电性。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出现,在一些实施例中,金属框12和主板上盖金属部件20均可以与柔性导电件的第二表面电连接。也即是,柔性导电件11的同一个表面分别与金属框12和主板上盖金属部件20电连接。此时,由于金属框12和主板上盖金属部件20均与柔性导电件11的同一表面电连接,在柔性导电件11穿过主板上盖金属部件20上的通孔时,无需弯折并翻转柔性导电件11,因此,柔性导电件11的导电性不会受到影响。
另外,为了便于柔性导电件11的第一端与金属框12电连接,柔性导电件11的第二端与主板上盖金属部件20电连接时,此时,如图2所示,显示屏接地结构还可以包括第一导电胶15和第二导电胶16。柔性导电件11的第一端通过第一导电胶15与金属框12电连接,柔性导电件11的第二端通过第二导电胶16与主板上盖金属部件20电连接。
由于第一导电胶15和第二导电胶16均可以导电,因此,金属框12上的静电便可以通过第一导电胶15传递到柔性导电件11上,之后通过第二导电胶16传输到主板上盖金属部件20上。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粘接柔性导电件11,第一导电胶15和第二导电胶16均可以为导电双面胶。当然,第一导电胶15和第二导电胶16还可以为导电胶水。对于第一导电胶15和第二导电胶16的类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此不作限定。
另外,由于金属框12与主板上盖金属部件20之间的距离较小,因此,为了避免柔性导电件11通过第一导电胶15与金属框12电连接之后的厚度较大,或者柔性导电件11通过第二导电胶16与主板上盖金属部件20电连接之后的厚度较大,因此,第一导电胶的厚度和第二导电胶的厚度均可以为0.03毫米。当然,第一导电胶的厚度和第二导电胶的厚度还可以为其它数值,比如0.04毫米等。对于第一导电胶的厚度和第二导电胶的厚度,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此不作限定。
值得注意的是,在显示屏接地结构包括第一导电胶15和第二导电胶16,且柔性导电件11的第一端与金属框12电连接,主板上盖金属部件20上开有通孔,柔性导电件11穿过通孔,且柔性导电件11的第二端与主板上盖金属部件20的第一表面电连接的情况下,如图2所示,第一导电胶15和第二导电胶16可以位于柔性导电件11的同一个表面上,即第一导电胶15和第二导电胶16将柔性导电件11的同一个表面分别粘接在金属框12上和主板上盖金属部件20上。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柔性导电件11的一个表面上设置第三导电胶17,柔性导电件11的第一端通过第三导电胶17与金属框电连接,柔性导电件11的第二端通过第三导电胶17与主板上盖金属部件20电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当柔性导电件11的一个表面上设置第三导电胶17时,此时,柔性导电布11和第三导电胶17为一体结构,此时设置第三导电胶17的柔性导电件11可以称为单面背胶柔性导电件。
在柔性导电件11的一个表面上设置第三导电胶17之后,此时,柔性导电件11在穿过主板上盖金属部件20上的通孔时,如图3所示,第三导电胶17可能会与该通孔的孔壁粘接,此时,柔性导电件11的第一端通过第三导电胶17与金属框12电连接,柔性导电件11的第二端通过第三导电件17与主板上盖金属部件20电连接,并且,柔性导电件11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的部位通过第三导电胶17与主板上盖金属部件20上的通孔孔壁粘接。在这种情况下,会影响柔性导电件11的导电性能。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显示屏接地结构还可以包括隔离件19。隔离件19通过第三导电胶17粘接在柔性导电件11的一个表面,且隔离件19位于柔性导电件11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
此时,当柔性导电件11穿过主板上盖金属部件20上的通孔时,由于隔离件19通过第三导电胶17粘接在柔性导电件11的一个表面上,因此,在柔性导电件11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均通过第三导电胶17分别粘接在金属框12和主板上盖金属部件20上时,如图5所示,隔离件19朝向主板上盖金属部件20上的通孔的孔壁,即使柔性导电件11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部位接触到该通孔的孔壁上。此时,由于隔离件19的存在,使得第三导电件17不会将柔性导电件11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部位粘接在该通孔的孔壁,从而可以提高柔性导电件11的导电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隔离件19的材质可以为与柔性导电件11的材质相同。第三导电胶17的厚度可以与第一导电胶15的厚度相同,即第三导电件的厚度可以为0.03毫米。
另外,由于柔性导电件11比较柔软,为了便于柔性导电件11的第二端穿过主板上盖金属部件20上的通孔,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图7和图8所示,显示屏接地结构还可以包括离型膜14。离型膜14与柔性导电件11的第二端相连接,离型膜14用于引导柔性导电件11的第二端穿过通孔,以使柔性导电件11的第二端与主板上盖金属部件20的第一表面电连接。
当显示屏接地结构包括离型膜14之后,在需要将柔性导电件11的第二端穿过主板上盖金属部件20上的通孔时,如图6和图7所示,将离型膜14与柔性导电件11的第二端的第一表面机械连接,或者如图8所示,将离型膜14与柔性导电件11的第二端的第二表面机械连接。由于离型膜14具有一定的硬度,因此,柔性导电件11的第二端与离型膜14连接之后,柔性导电件11在离型膜14的引导下,容易穿过主板上盖金属部件20上的通孔,从而使得柔性导电件11的第二端与主板上盖金属部件20的第一表面电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当柔性导电件11的一个表面设置第三导电胶17时,如图6所示,可以通过第三导电胶17将离型膜14粘接在柔性导电件11的第二端的第一表面。当显示屏接地结构包括第一导电胶15和第二导电胶16时,如7所示,可以通过第二导电胶16将离型膜14粘接在柔性导电件11的第二端的第一表面。另外,如图8所示,可以通过胶水将离型膜14粘接在柔性导电件11的第二端的第二表面。
另外,在将柔性导电件11穿过主板上盖金属部件20上的通孔时,为了便于柔性导电件11穿过该通孔,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柔性导电件11穿过通孔时,该通孔的孔壁与柔性导电件11不接触。也即是,柔性导电件11的第二端的宽度小于该通孔的孔径。柔性导电件11的宽度是指与柔性导电件11的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柔性导电件11的两个侧边之间距离。
通过这样的设置,可以确保该通孔的孔径大于柔性导电件11的第二端的宽度,使得柔性导电件11的第二端更容易穿过该通孔。另外,通孔的形状可以与柔性导电件11的截面的形状相同,其中,柔性导电件11的截面是垂直于柔性导电件11的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方向的截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该通孔的孔径比柔性导电件11的第二端的宽度略小时,可以将柔性导电件11的第二端折叠之后,再将柔性导电件11的第二端穿过该通孔。
另外,在柔性导电件11穿过主板上盖金属部件20上的通孔之后,由于不能确定柔性导电件11在主板上盖金属部件20上的固定位置,因此,在柔性导电件11的第二端与主板上盖金属部件20电连接的过程中,柔性导电件11可能会被绷紧,影响到柔性导电件11的导电性能。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6所示,柔性导电件11的第二端上开有至少一个定位孔18,主板上盖金属部件20上设置至少一个定位柱21,定位孔18与定位柱21一一对应。
此时,在柔性导电件11穿过主板上盖金属部件20上的通孔之后,在将柔性导电件11的第二端与主板上盖金属部件20电连接的过程中,柔性导电件11的第二端上的定位孔18可以与主板上盖金属部件20上的定位柱21配合,即将柔性导电件11的第二端的位置调整,使得主板上盖金属部件20上的每个定位柱21都穿过对应的定位孔18,即通过至少一个定位柱21便可以确定柔性导电件11在主板上盖金属部件20上的固定位置,从而在将柔性导电件11的第二端与主板上盖金属部件20电连接时,不会出现柔性导电件11绷紧的情况,从而提高了柔性导电件11的导电性能。
(2)如图9所示,柔性导电件11的第一端与金属框12电连接,柔性导电件11的第二端与主板上盖金属部件20朝向金属框12的第二表面电连接。
也即是,在这种连接方式中,无需在主板上盖金属部件20中开孔,可以在不减小主板上盖金属部件20的强度的情况下,直接将柔性导电件11的第一端与金属框12电连接,将等柔性导电件11的第二端与主板上盖金属部件20电连接。另外,在这种连接方式中,金属框12和主板上盖金属部件20可以分别与柔性导电件11的不同的表面电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9所示,柔性导电件11的第一端可以通过第一导电胶15与金属框电连接,柔性导电件11的第二端可以通过第二导电胶16与主板上盖金属部件20朝向金属框12的第二表面电连接。此时,第一导电胶15可以与第二导电胶16分别位于柔性导电件11的两个表面上,即第一导电胶15将柔性导电件11的一个表面粘接在金属框12上,第二导电胶16将柔性导电件11的另一个表面粘接在主板上盖金属部件20朝向金属框12的第二表面上。
在上述连接方式(1)中,在主板上盖金属部件20上开孔,使得柔性导电件11的第二端穿过主板上盖金属部件20上的通孔,之后柔性导电件11的第二端与主板上盖金属部件20电连接。这种连接方式是常用的一种连接方式,便于工作人员操作。在上述连接方式(2)中,无需在主板上盖金属部件20上开孔,进而可以确保主板上盖金属部件20的完整性,不减小主板上盖金属部件20的强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接地结构中,柔性导电件可以为导电布、柔性FPC和薄铜片中的一者。
下面结合图2或图3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接地结构的原理做具体说明:
通常在显示屏接地结构中,显示屏模组中的金属框12与主板50上盖金属部件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这个距离通常为0.2毫米。之后由于安装时可能会缠上误差,使得这个距离有±0.1毫米的浮动。当金属框12与主板50上盖金属部件之间的距离为0.1毫米时,由于柔性导电件11的厚度可以为0.05毫米,第一导电胶15的厚度可以为0.03毫米,此时,金属框12与主板50上盖金属部件之间的距离依然大于柔性导电件11和第一导电胶15的厚度之和,金属框12与主板50上盖金属部件不会挤压柔性导电件11,柔性导电件11也不会对金属框12插上反弹力,进而不会影响显示屏的显示。当金属框12与主板50上盖之间的距离为0.3毫米时,此时,柔性导电件11是柔性的,柔性导电件11可以有一定的伸缩程度,但柔性导电件11伸缩之后,柔性导电件11的电阻不会变化,因此,金属框12与主板50上盖金属部件之间的连通电阻,即柔性导电件11的电阻不会发生变化,进而不会影响显示屏的接地。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由于显示屏模组与主板上盖金属部件之间存在空间,并且显示屏模组包括金属框和显示屏本体,因此,金属框和主板上盖之间存在第一间隙。另外,当装配显示屏模组接地结构时,金属框与主板上盖金属部件之间的距离可能会发生变化,若该距离变小,由于柔性导电件的厚度小于金属框与主板上盖金属部件之间的距离,柔性导电件可能不会被压缩,柔性导电件的电阻不变,若该距离变大,柔性导电件被拉伸,柔性导电件的电阻也可能不变,即该距离发生变化,都不会影响柔性导电件在金属框与主板上盖金属部件之间的导电性,进而可以提高显示屏的接地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上述实施例中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接地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该电子设备包括但不局限于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智能手表等。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尽管已描述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显示屏接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接地结构包括显示屏模组、主板上盖金属部件和柔性导电件;
所述显示屏模组与所述主板上盖金属部件位置相对,且所述显示屏模组与所述主板上盖金属部件之间存在第一间隙;
所述显示屏模组包括金属框和显示屏本体,所述金属框设置于所述显示屏本体朝向所述主板上盖金属部件的一侧;
所述柔性导电件的厚度小于所述金属框与所述主板上盖金属部件之间的距离,所述柔性导电件的第一端与所述金属框电连接,所述柔性导电件的第二端与所述主板上盖金属部件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屏接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上盖金属部件上开有通孔,所述柔性导电件穿过所述通孔,且所述柔性导电件的第二端与所述主板上盖金属部件的第一表面电连接,其中,所述主板上盖金属部件的第一表面为背离所述金属框的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屏接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框和所述主板上盖金属部件均与所述柔性导电件的第二表面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屏接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接地结构还包括离型膜;
所述离型膜与所述柔性导电件的第二端相连接,所述离型膜用于引导所述柔性导电件的第二端穿过所述通孔,以使所述柔性导电件的第二端与所述主板上盖金属部件的第一表面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屏接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导电件的第二端与所述主板上盖金属部件朝向所述金属框的第二表面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屏接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接地结构还包括第一导电胶和第二导电胶;
所述柔性导电件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一导电胶与所述金属框电连接,所述柔性导电件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二导电胶与所述主板上盖金属部件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屏接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导电件的一个表面上设置第三导电胶,所述柔性导电件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三导电胶与所述金属框电连接,所述柔性导电件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三导电胶与所述主板上盖金属部件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屏接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接地结构还包括隔离件;
所述隔离件通过所述第三导电胶粘接在所述柔性导电件的一个表面,且所述隔离件位于所述柔性导电件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屏接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导电件的第二端上开有至少一个定位孔,所述主板上盖金属部件上设置至少一个定位柱,所述定位孔与所述定位柱一一对应。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屏接地结构。
CN201922291961.3U 2019-12-17 2019-12-17 显示屏接地结构和电子设备 Active CN2115789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91961.3U CN211578992U (zh) 2019-12-17 2019-12-17 显示屏接地结构和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91961.3U CN211578992U (zh) 2019-12-17 2019-12-17 显示屏接地结构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578992U true CN211578992U (zh) 2020-09-25

Family

ID=725487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291961.3U Active CN211578992U (zh) 2019-12-17 2019-12-17 显示屏接地结构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57899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39127A (zh) * 2020-12-28 2021-04-3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39127A (zh) * 2020-12-28 2021-04-3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10527A (zh) 折叠屏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EP3255963B1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JP2000002882A (ja)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8615460B (zh) 一种显示模组及移动终端
WO2020187030A1 (zh) 壳体、中框及电子设备
CN211578992U (zh) 显示屏接地结构和电子设备
CN211128697U (zh) 电子设备
CN100464228C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206004994U (zh) 侧键柔性电路板及电子设备
CN205754444U (zh) 用于连接触摸屏与主板的柔性电路板及手机
CN216795367U (zh) 一种带聚酯薄膜式防护层的柔性电路板
JP2913151B2 (ja) 電子部品の端子部接続構造
CN215494938U (zh) 传感器模组、触控模组和电子设备
CN214481695U (zh) 电子设备
CN210840214U (zh) 电路板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12783872U (zh) 一种连接器与主板的安装结构及电子设备
US7888607B2 (en) Thin film circuit board device
CN108922407B (zh) 显示屏及显示装置
CN211015439U (zh) 触控显示模组
JPH1083873A (ja) 接続構造および携帯機器
JP3486530B2 (ja) 液晶装置
US20190187830A1 (en) Touch panel and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touch display screen and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CN114270631A (zh) 电路板连接结构
CN215010856U (zh) 一种拼接玻璃电路板
CN218041905U (zh) 可穿戴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