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545943U - 一种新型皮具生产线循环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皮具生产线循环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545943U
CN211545943U CN201922439817.XU CN201922439817U CN211545943U CN 211545943 U CN211545943 U CN 211545943U CN 201922439817 U CN201922439817 U CN 201922439817U CN 211545943 U CN211545943 U CN 2115459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duction line
transportation
production
station
produc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43981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丽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Deyi Technology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Deyi Technology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Deyi Technology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Deyi Technology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43981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5459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5459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5459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eatment And Processing Of Natural Fur Or Leath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皮具生产线循环系统,其包括第一生产线、第二生产线、第三生产线、升降台和生产工位,第一生产线用于沿生产方向输送待生产皮具,第二生产线位于第一生产线的下方,第二生产线用于沿回流方向输送待生产皮具,生产方向与回流方向相反,第三生产线位于第一生产线上方,且第三生产线上设有喷胶模组,喷胶模组用于朝向待生产皮具上喷胶,升降台为两个,两个升降台分别位于第一生产线的上料端和下料端,升降台用于升降待生产皮具使其在第一生产线和第二生产线之间切换,生产工位为多个,多个生产工位位于第一生产线和第二生产线的两侧。该新型皮具生产线循环系统的占地面积较小、建造成本较低。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皮具生产线循环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皮革制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皮具生产线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加工完成的皮包可能需要上百道工序才能完成制造,现有的皮具生产线采用一字铺开的结构,这样的生产线的占地面积非常巨大,极大地提升了生产线的建造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新型皮具生产线循环系统,该新型皮具生产线循环系统的占地面积较小,建造成本较低。
一种新型皮具生产线循环系统,包括:第一生产线,所述第一生产线用于沿生产方向输送待生产皮具;第二生产线,所述第二生产线位于所述第一生产线的下方,所述第二生产线用于沿回流方向输送所述待生产皮具,所述生产方向与所述回流方向相反;第三生产线,所述第三生产线位于所述第一生产线上方,且所述第三生产线上设有喷胶模组,所述喷胶模组用于朝向所述待生产皮具上喷胶;升降台,所述升降台为两个,两个所述升降台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生产线的上料端和下料端,所述升降台用于升降所述待生产皮具使其在所述第一生产线和所述第二生产线之间切换;生产工位,所述生产工位为多个,多个所述生产工位位于所述第一生产线和所述第二生产线的两侧,多个所述生产工位沿所述生产方向间隔分布,多个所述生产工位用于对所述待生产皮具进行多道工序的加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生产线、所述第二生产线及所述第三生产线均为传送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升降台包括:机架,导轨,所述导轨为多个,多个所述导轨间隔分布在所述机架上;运输组件,所述运输组件沿上下方向可滑动地设在所述导轨,所述运输组件具有与所述第一生产线对应的第一位置和与所述第二生产线对应的第二位置,所述运输组件能够接受以及运输所述待生产皮具。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运输组件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为两个,两个所述安装板间隔设置,每个所述安装板上设有与所述导轨配合的滑块;运输驱动件,所述运输驱动件设在所述安装板上;运输辊,所述运输辊的两端分别可转动地连接在两个所述安装板上,所述运输驱动件能够驱动所述运输辊转动以运输所述待生产皮具。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导轨的上端和下端均设有限位感应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生产工位包括:操作工位;缓存工位,所述缓存工位与所述操作工位并排设置,所述缓存工位上设有转运模组,所述转运模组用于将所述第一生产线上的所述待生产皮具转运到所述缓存工位上;运输工位,所述运输工位与所述缓存工位并列设置,且在所述待生产皮具的运输方向上,所述运输工位位于所述缓存工位的下游,所述运输工位用于将加工完毕的所述待生产皮具运输至所述第一生产线或者第二生产线;检测器,所述检测器设在所述缓存工位上,当所述检测器检测到所述待生产皮具时,所述转运模组将所述第一运输线上的所述待生产皮具转运到所述缓存工位上。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转运模组包括:转运驱动件,所述转运驱动件设在所述缓存工位上;转运摆杆,所述转运摆杆与所述转运驱动件相连,所述转运驱动件能够驱动所述转运摆杆摆动以将所述待生产皮具推动至所述缓存工位上。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运输工位包括:支架;第一运输模组,所述第一运输模组设在所述支架上且与与所述第一生产线对应设置,所述第一运输模组包括第一驱动件和第一输送辊组,所述第一驱动件能够驱动所述第一输送辊组转动以输送所述待生产皮具;第二运输模组,所述第二运输模组设在所述支架上且与所述第二生产线对应设置,所述第二运输模组包括第二驱动件和第二输送辊组,所述第二驱动件能够驱动所述第二输送辊组转动以输送所述待生产皮具。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新型皮具生产线循环系统还包括:零部件货架,所述零部件货架设在所述第一生产线的上料端;成品货架,所述成品货架设在所述第一生产线的下料端。
本实施例的新型皮具生产线循环系统,由于采用了采用第一生产线和第二生产线层叠放置的结构,并且在第一生产线和第二生产线的两侧均具有进行不同工序加工的加工工位,实现了待生产皮具在多个加工工序之间的传输以及回流,缩小了整个皮具生产系统的占地空间,缩小了整个新型皮具生产线循环系统的建造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新型皮具生产线循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新型皮具生产线循环系统的升降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新型皮具生产线循环系统的生产工位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第一生产线;2、第二生产线;3、第三生产线;
4、升降台;41、机架;42、导轨;43、运输组件;
5、生产工位;51、操作工位;52、缓存工位;53、运输工位;531、支架;532、第一运输模组;533、第二运输模组;54、转运模组;
6、零部件货架;7、成品货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用于区别描述特征,无顺序之分,无轻重之分。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3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新型皮具生产线循环系统的具体结构。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皮具生产线循环系统包括第一生产线1、第二生产线2、第三生产线3、升降台4和生产工位5,第一生产线1用于沿生产方向输送待生产皮具,第二生产线2位于第一生产线1的下方,第二生产线2用于沿回流方向输送待生产皮具,生产方向与回流方向相反,第三生产线3位于第一生产线1上方,且第三生产线3上设有喷胶模组,喷胶模组用于朝向待生产皮具上喷胶,升降台4为两个,两个升降台4分别位于第一生产线1的上料端和下料端,升降台4用于升降待生产皮具使其在第一生产线1和第二生产线2之间切换,生产工位5为多个,多个生产工位5位于第一生产线1和第二生产线2的两侧,多个生产工位5沿生产方向间隔分布,多个生产工位5用于对待生产皮具进行多道工序的加工。
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第一生产线1沿生产方向运输待生产皮具,当待生产皮具被运输至与某个生产工位5对应时,操作人员能够将待生产皮具移动至生产工位5进行加工,待加工完毕后,如果下一道工序位于该生产工位5的下游,则将待生产皮具放回至第一生产线1,待生产皮具即可在第一生产线1的运输下被运输至下一个工序对应的生产工位5。而如果下一道工序位于该生产工位5的上游,则会可以将则将待生产皮具放置至第二生产线2,第二生产线2将生产皮具运回至第一生产线1的上料端的升降台4上,升降台4可将位于第二生产线2的待生产皮具转运至第一生产线1,这样待生产皮具即可在第一生产线1的运输下到达指定加工工位。带全部加工完成后可以将带生产皮具放在第三生产线3上,进行最后的喷胶工序。采用第一生产线1和第二生产线2层叠放置的结构能够缩小整个新型皮具生产线循环系统的占地空间,从而缩小整个新型皮具生产线循环系统的建造成本。
本实施例的新型皮具生产线循环系统,由于采用了采用第一生产线1和第二生产线2层叠放置的结构,并且在第一生产线1和第二生产线2的两侧均具有进行不同工序加工的加工工位,实现了待生产皮具在多个加工工序之间的传输以及回流,缩小了整个皮具生产系统的占地空间,缩小了整个新型皮具生产线循环系统的建造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生产线1、第二生产线2及第三生产线3均为传送带。可以理解的是,采用传送带运输待生产皮具能够较为稳定地输送待生产皮具,避免生产线划伤待生产皮具的现象发生。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生产线1、第二生产线2以及第三生产线3可以采用链板传输机构、直线导轨42传输机构等其他直线传输机构,并不限于本实施例的传送带机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升降台4包括机架41、导轨42和运输组件43,导轨42为多个,多个导轨42间隔分布在机架41上,运输组件43沿上下方向可滑动地设在导轨42,运输组件43具有与第一生产线1对应的第一位置和与第二生产线2对应的第二位置,运输组件43能够接受以及运输待生产皮具。由此,当运输组件43能够较为平稳地接收来自第一生产线1或者第二生产线2的待生产皮具,也可以将待生产皮具较为稳定地输送至第一生产线1或者第二生产线2上,避免了待生产皮具在转移过程中造成的碰撞、划伤等现象,从而降低了废品率。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驱动运输组件43的升降结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气缸、电动推杆、滚珠丝杠等结构,在此并不对驱动运输组件43升降的结构进行具体限定。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运输组件43包括安装板、运输驱动件和运输辊,安装板为两个,两个安装板间隔设置,每个安装板上设有与导轨42配合的滑块,运输驱动件设在安装板上,运输辊的两端分别可转动地连接在两个安装板上,运输驱动件能够驱动运输辊转动以运输待生产皮具。可以理解的是,采用运输辊运输待生产皮具,一方面能够较好保证待生产皮具的运输,避免运输组件43打滑,待生产皮具在运输组件43上堆积的现象发生,另一方面运输辊的表面较为光滑能够避免运输组件43划伤待生产皮具的现象发生。当然,在本实用新型中,运输驱动件可以是电机也可以实现旋转气缸,并且多个运输辊可以通过齿轮结构实现联动,也可以通过链轮带、带轮等结构实现联动。此外,运输组件43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可以形成为夹持气缸等其他夹持运输机构。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导轨42的上端和下端均设有限位感应器。可以理解的是,限位感应器能够准确地检测运输组件43所处的位置,从而保证运输组件43在升降的过程中能够稳定地停在与第一生产线1对应的第一位置以及与第二呈现对应的第二位置,从而保证了待生产皮具在升降台4和第一生产线1以及第二生产线2之间转运。这里需要补充说明的是,限位感应器可以是光电感应器也可以是接近开关还可以是其他传感器,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
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升降台4可以直接形成为机械臂,机械臂同样能够实现待生产皮具在第一生产线1和第二生产线2之间的转运。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生产工位5包括操作工位51、缓存工位52、运输工位53和检测器,缓存工位52与操作工位51并排设置,缓存工位52上设有转运模组54,转运模组54用于将第一生产线1上的待生产皮具转运到缓存工位52上,运输工位53与缓存工位52并列设置,且在待生产皮具的运输方向上,运输工位53位于缓存工位52的下游,运输工位53用于将加工完毕的待生产皮具运输至第一生产线1或者第二生产线2,检测器设在缓存工位52上,当检测器检测到待生产皮具时,转运模组54将第一生产线1上的待生产皮具转运到缓存工位52上。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在实际操作时,第一生产线1与操作工位51高度平齐,当检测器检测到待生产皮具经过时即可将待生产皮具拦截下来并且转运至缓存工位52,操作人员坐在操作工位51上还可拿到待生产皮具。这样与操作人员走到第一生产线1旁边取出待加工产品相比,减少了操作人员的操作,从而提升了皮具的加工生产效率。而在加工完毕后,操作人员可以将待生产皮具放置在运输工位53上,运输工位53即可将待生产皮具送回第一生产线1或者第二生产线2,同样无需生产人员靠近第一生产线1或者第二生产线2,从而进一步提升了生产效率。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转运模组54包括转运驱动件和转运摆杆,转运驱动件设在缓存工位52上,转运摆杆与转运驱动件相连,转运驱动件能够驱动转运摆杆摆动以将待生产皮具推动至缓存工位52上。由此,当检测器检测到产品时,转运驱动件驱动转运摆杆运动,从而使得产品被推动至缓存工位52上。这样保证了产品能够及时地进入缓存工位52内,避免了产品“错过”某个操作工位51的工序的现象。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转运模组54可以形成为机械臂等其他结构,并不限于本实施例的摆杆结构。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运输工位53包括支架531、第一运输模组532和第二运输模组533,第一运输模组532连接在支架531上且与第一生产线1对应设置,第一运输模组532包括第一驱动件和第一输送辊组,第一驱动件能够驱动第一输送辊组转动以输送待生产皮具,第二运输模组533连接在支架531上且与第二生产线2对应设置,第二运输模组533包括第二驱动件和第二输送辊组,第二驱动件能够驱动第二输送辊组转动以输送待生产皮具。由此,一方面较好地保证了待生产皮具能够稳定地回到第一生产线1或者第二生产线2,另一方面降低了待生产皮具划伤的可能性,从而降低了生产废品率。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驱动第一运输辊组运动的可以是电机也可以是旋转气缸,第一运输模组532中的多个输送辊以及第二运输模组533中的多个输送辊可以通过齿轮结构实现联动,也可以通过链轮带带轮等结构实现联动。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运输模组532和第二运输模组533还可以是机械臂、气缸夹爪等其他直线运输转运结构,并不限于本实施例的运输辊组的结构。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新型皮具生产线循环系统还包括零部件货架6和成品货架7,零部件货架6设在第一生产线1的上料端,成品货架7设在第一生产线1的下料端。
实施例:
下面参考图1-图3描述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皮具生产系统。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皮具生产线包括第一生产线1、第二生产线2、第三生产线3、升降台4、生产工位5、零部件货架6和成品货架7,第一生产线1用于沿生产方向输送待生产皮具,第二生产线2位于第一生产线1的下方,第二生产线2用于沿回流方向输送待生产皮具,生产方向与回流方向相反,第三生产线3位于第一生产线1上方,且第三生产线3上设有喷胶模组,喷胶模组用于朝向待生产皮具上喷胶,升降台4为两个,两个升降台4分别位于第一生产线1的上料端和下料端,升降台4用于升降待生产皮具使其在第一生产线1和第二生产线2之间切换,生产工位5为多个,多个生产工位5位于第一生产线1和第二生产线2的两侧,多个生产工位5沿生产方向间隔分布,多个生产工位5用于对待生产皮具进行多道工序的加工。
如图2所示,升降台4包括机架41、导轨42和运输组件43,导轨42为两个,多个导轨42间隔分布在机架41上,运输组件43沿上下方向可滑动地设在导轨42,运输组件43具有与第一生产线1对应的第一位置和与第二生产线2对应的第二位置,运输组件43能够接受以及运输待生产皮具。运输组件43包括安装板、运输驱动件和运输辊,安装板为两个,两个安装板间隔设置,每个安装板上设有与导轨42配合的滑块,运输驱动件设在安装板上,运输辊的两端分别可转动地连接在两个安装板上,运输驱动件能够驱动运输辊转动以运输待生产皮具。
如图3所示,生产工位5包括操作工位51、缓存工位52、运输工位53和检测器,缓存工位52与操作工位51并排设置,缓存工位52上设有转运模组54,转运模组54用于将第一生产线1上的待生产皮具转运到缓存工位52上,运输工位53与缓存工位52并列设置,且在待生产皮具的运输方向上,运输工位53位于缓存工位52的下游,运输工位53用于将加工完毕的待生产皮具运输至第一生产线1或者第二生产线2,检测器设在缓存工位52上,当检测器检测到待生产皮具时,转运模组54将第一生产线1上的待生产皮具转运到缓存工位52上。转运模组54包括转运驱动件和转运摆杆,转运驱动件设在缓存工位52上,转运摆杆与转运驱动件相连,转运驱动件能够驱动转运摆杆摆动以将待生产皮具推动至缓存工位52上。运输工位53包括支架531、第一运输模组532和第二运输模组533,第一运输模组532连接在支架531上且与第一生产线1对应设置,第一运输模组532包括第一驱动件和第一输送辊组,第一驱动件能够驱动第一输送辊组转动以输送待生产皮具,第二运输模组533连接在支架531上且与第二生产线2对应设置,第二运输模组533包括第二驱动件和第二输送辊组,第二驱动件能够驱动第二输送辊组转动以输送待生产皮具。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有些实施例”、“其他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9)

1.一种新型皮具生产线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生产线(1),所述第一生产线(1)用于沿生产方向输送待生产皮具;
第二生产线(2),所述第二生产线(2)位于所述第一生产线(1)的下方,所述第二生产线(2)用于沿回流方向输送所述待生产皮具,所述生产方向与所述回流方向相反;
第三生产线(3),所述第三生产线(3)位于所述第一生产线(1)上方,且所述第三生产线(3)上设有喷胶模组,所述喷胶模组用于朝向所述待生产皮具上喷胶;
升降台(4),所述升降台(4)为两个,两个所述升降台(4)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生产线(1)的上料端和下料端,所述升降台(4)用于升降所述待生产皮具使其在所述第一生产线(1)和所述第二生产线(2)之间切换;
生产工位(5),所述生产工位(5)为多个,多个所述生产工位(5)位于所述第一生产线(1)和所述第二生产线(2)的两侧,多个所述生产工位(5)沿所述生产方向间隔分布,多个所述生产工位(5)用于对所述待生产皮具进行多道工序的加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皮具生产线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生产线(1)、所述第二生产线(2)及所述第三生产线(3)均为传送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皮具生产线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台(4)包括:
机架(41),
导轨(42),所述导轨(42)为多个,多个所述导轨(42)间隔分布在所述机架(41)上;
运输组件(43),所述运输组件(43)沿上下方向可滑动地设在所述导轨(42) 上,所述运输组件(43)具有与所述第一生产线(1)对应的第一位置和与所述第二生产线(2)对应的第二位置,所述运输组件(43)能够接受以及运输所述待生产皮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皮具生产线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组件(43)包括:
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为两个,两个所述安装板间隔设置,每个所述安装板上设有与所述导轨(42)配合的滑块;
运输驱动件,所述运输驱动件设在所述安装板上;
运输辊,所述运输辊的两端分别可转动地连接在两个所述安装板上,所述运输驱动件能够驱动所述运输辊转动以运输所述待生产皮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皮具生产线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42)的上端和下端均设有限位感应器。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新型皮具生产线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产工位(5)包括:
操作工位(51);
缓存工位(52),所述缓存工位(52)与所述操作工位(51)并排设置,所述缓存工位(52)上设有转运模组(54),所述转运模组(54)用于将所述第一生产线(1)上的所述待生产皮具转运到所述缓存工位(52)上;
运输工位(53),所述运输工位(53)与所述缓存工位(52)并列设置,且在所述待生产皮具的运输方向上,所述运输工位(53)位于所述缓存工位(52)的下游,所述运输工位(53)用于将加工完毕的所述待生产皮具运输至所述第一生产线(1)或者第二生产线(2);
检测器,所述检测器设在所述缓存工位(52)上,当所述检测器检测到所述待生产皮具时,所述转运模组(54)将所述第一生产线(1)上的所述待生产皮具转运到所述缓存工位(52)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皮具生产线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运模组(54)包括:
转运驱动件,所述转运驱动件设在所述缓存工位(52)上;
转运摆杆,所述转运摆杆与所述转运驱动件相连,所述转运驱动件能够驱动所述转运摆杆摆动以将所述待生产皮具推动至所述缓存工位(52)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皮具生产线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工位(53)包括:
支架(531);
第一运输模组(532),所述第一运输模组(532)设在所述支架(531)上且与所述第一生产线(1)对应设置,所述第一运输模组(532)包括第一驱动件和第一输送辊组,所述第一驱动件能够驱动所述第一输送辊组转动以输送所述待生产皮具;
第二运输模组(533),所述第二运输模组(533)设在所述支架(531)上且与所述第二生产线(2)对应设置,所述第二运输模组(533)包括第二驱动件和第二输送辊组,所述第二驱动件能够驱动所述第二输送辊组转动以输送所述待生产皮具。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皮具生产线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皮具生产线循环系统还包括:
零部件货架(6),所述零部件货架(6)设在所述第一生产线(1)的上料端;
成品货架(7),所述成品货架(7)设在所述第一生产线(1)的下料端。
CN201922439817.XU 2019-12-30 2019-12-30 一种新型皮具生产线循环系统 Active CN2115459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39817.XU CN211545943U (zh) 2019-12-30 2019-12-30 一种新型皮具生产线循环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39817.XU CN211545943U (zh) 2019-12-30 2019-12-30 一种新型皮具生产线循环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545943U true CN211545943U (zh) 2020-09-22

Family

ID=725116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439817.XU Active CN211545943U (zh) 2019-12-30 2019-12-30 一种新型皮具生产线循环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54594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668639B1 (ko) 타이어 반제품 자동적재장치
JP3546217B2 (ja) 物品移載装置
JPH04226202A (ja) 自立カセットに収納された材料のための保管棚
JP2013508242A (ja) 容器に荷積みする製品バッチを形成する装置
CN211545943U (zh) 一种新型皮具生产线循环系统
KR20190066990A (ko) 원지 공급을 위한 파렛트 자동 반·출입 장치
JP2644137B2 (ja) パネルの自動積込み装置
JP7431593B2 (ja) 搬送装置および自動倉庫システム
CN211894866U (zh) 一种书籍装卡板机组
JP3485153B2 (ja) 物品移載装置
KR101064485B1 (ko) 프레스 가공 라인 및 이에 적용되는 리프트 및 트레이 셔틀 어셈블리
KR102006835B1 (ko) 자탄 이송용 트레이 순환 공급 장치
JPH0462967B2 (zh)
CN219253154U (zh) 一种烘干设备
CN113998362B (zh) 一种根据大小归类的仓储物流多层分拣系统
CN217376269U (zh) 一种板材上料设备
JPS62136401A (ja) アセンブリラインにおける部品の供給装置
JPH0739853Y2 (ja) 円筒状物の搬送装置
JP3731519B2 (ja) 自動倉庫
JPH0644908Y2 (ja) 垂直搬送装置
JPH081218Y2 (ja) 物品の取扱装置
JPH02142631A (ja) プレス成形部品の積込み装置
JPH02225210A (ja) 搬送設備
JP6705350B2 (ja) 荷積込装置
CN113001090A (zh) 一种输送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