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530973U - 一种振动电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振动电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530973U
CN211530973U CN201922456327.0U CN201922456327U CN211530973U CN 211530973 U CN211530973 U CN 211530973U CN 201922456327 U CN201922456327 U CN 201922456327U CN 211530973 U CN211530973 U CN 2115309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ibrator
vibrator assembly
restoring
shell
vibration m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45632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凌芳华
浦晓峰
华子旭
王舒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AC Technologies Pte Ltd
Original Assignee
AAC Technologies Pt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AC Technologies Pte Ltd filed Critical AAC Technologies Pte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45632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5309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5309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5309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pparatuses For Generation Of Mechanical Vibr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振动电机,所述振动电机包括壳体、振子组件和回复件,所述壳体设有收容空间,所述振子组件和回复件安装在所述收容空间;所述振子组件用于在通电后在所述收容空间内做往复运动以撞击所述壳体;所述回复件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回复件安装在所述振子组件的外侧,所述回复件的两端部分别设置在所述振子组件的两侧且与所述振子组件相接触、以用于在振子组件断电后使所述回复件与振子组件之间形成回复力,所述回复力用于将所述振子组件复位。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振动电机,通过一个弹簧替代了现有弹簧数量一般为偶数的方案,减少弹簧数量同时,也减少保护片数量,从而简化装配工序。

Description

一种振动电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振动电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振动电机。
【背景技术】
X轴线性马达是振动电机的一种,现有的X轴线性马达的弹簧数量一般为偶数,2只或者4只,弹簧与外壳焊接时还需焊接保护挡片。
现有的X轴线性马达的零件较多,装配较为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振动电机,以解决现有的X轴线性马达的零件较多,装配较为复杂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振动电机,所述振动电机包括壳体、振子组件和回复件,所述壳体设有收容空间,所述振子组件和回复件安装在所述收容空间;
所述振子组件用于在通电后在所述收容空间内做往复运动以撞击所述壳体;
所述回复件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回复件安装在所述振子组件的外侧,所述回复件的两端部分别设置在所述振子组件的两侧且与所述振子组件相接触、以用于在振子组件断电后使所述回复件与振子组件之间形成回复力,所述回复力用于将所述振子组件复位。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振子组件包括若干个撞击壁,所述振子组件通电后在所述收容空间内做往复运动、并通过若干个撞击壁撞击壳体。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回复件包括一固定主体、和若干从所述固定主体的周部延伸出的弹性臂;所述固定主体与所述振子组件间隔设置,所述固定主体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以用于固定若干弹性臂;每一所述若干弹性臂远离所述固定主体的第一端部均与对应的撞击壁相接触且若干弹性臂分别设置在所述振子组件的两侧、以用于在振子组件断电后使若干弹性臂与所述振子组件之间形成回复力。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振子组件包括与若干撞击壁连接且间隔设置的若干侧壁,所述固定主体朝向其中一侧壁;
所述回复件包括两个从所述固定主体的周部延伸的弹性臂,所述两个弹性臂相对于所述振子组件对称,每一所述弹性臂靠近所述固定主体的第二端部与所述振子组件不接触。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两个弹性臂分别朝向对应的撞击壁,且任一所述弹性臂的第一端部与所述撞击壁远离所述固定主体的一端相接触、任一所述弹性臂的第二端部与所述撞击壁靠近所述固定主体的一端间隔设置。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振子组件远离所述固定主体的底面设有凸台,任一弹性臂均环绕过对应的撞击壁后弯折并向靠近所述凸台的方向延伸、直至任一弹性臂的第一端部均与所述凸台相接触。
作为一种改进,任一所述弹性臂的第一端部在远离所述振子组件的一侧均安装有挡片。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振子组件包括质量块、安装于所述质量块内部且间隔设置的若干磁钢、安装在所述壳体上且与所述质量块间隔设置的音圈;
所述质量块包括若干个撞击壁;
所述音圈通电后与所述若干磁钢之间形成磁作用力,所述磁作用力用于使所述振子组件在所述壳体内做往复运动、并通过若干个撞击壁撞击壳体。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壳体包括形成收容空间底部开口的框体、与所述框体配合的安装板,所述音圈与所述安装板连接,所述回复件与所述框体连接。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振子组件包括盖板,所述质量块上还设有容纳所述盖板的凹槽,所述盖板与所述凹槽配合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所述回复件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回复件安装在所述振子组件的外侧,所述回复件的两端部对称设置在所述振子组件的两侧且与所述振子组件相接触、以用于在振子组件断电后使所述回复件与振子组件之间形成回复力,所述回复力用于将所述振子组件复位;通过一个弹簧替代了现有弹簧数量一般为偶数的方案,减少弹簧数量同时,也减少保护片数量,从而简化装配工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振动电机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振动电机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振动电机的回复件与振子组件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振动电机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回复件与振子组件的俯视图。
图中:10、壳体;11、框体;12、安装板;13、收容空间;20、振子组件;21、质量块;211、凸台;212、撞击壁;213、侧壁;22、磁钢;23、音圈;24、挡片;25、盖板;26、凹槽;30、回复件;31、固定主体;32、第一弹性臂;321、第一端部;322、第二端部;33、第二弹性臂;331、第三端部;332、第四端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请参看图1和2,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振动电机,所述振动电机包括壳体10、振子组件20和回复件30。所述壳体10设有收容空间13,所述振子组件20和回复件30安装在所述收容空间13内。所述振子组件20用于在通电后在所述收容空间13内做往复运动以撞击所述壳体10。
所述回复件30与所述壳体10连接,所述回复件30安装在所述振子组件20的外侧;所述回复件30的两端部分别设置在所述振子组件20的两侧且与所述振子组件20相接触、以用于在振子组件20断电后使所述回复件30与振子组件20之间形成回复力,所述回复力用于将所述振子组件20复位;优选地,所述回复件30为一弹簧,所述回复件30的两端部相对于所述振子组件20对称,通过一个弹簧替代了现有弹簧数量一般为偶数的方案,减少弹簧数量同时,也减少保护片数量,从而简化装配工序。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振子组件20包括若干个撞击壁212;应当指出的是,此处的撞击壁212是振子组件20的往复方向的侧面,是振子组件20的一部分,为了便于描述,才取名为撞击壁212;所述振子组件20通电后在所述收容空间13内做往复运动、并通过若干个撞击壁212撞击壳体10。
所述回复件30包括一固定主体31、和若干从所述固定主体31的周部延伸出的第一弹性臂32;优选地,若干第一弹性臂32与所述固定主体31的连接处呈弧形;所述固定主体31与所述振子组件20间隔设置;所述固定主体31与所述壳体10固定连接、以用于固定若干第一弹性臂32;每一所述若干第一弹性臂32远离所述固定主体31的第一端部321均与对应的撞击壁212相接触且若干第一弹性臂32对称设置在所述振子组件20的两侧、以用于在振子组件20断电后使若干第一弹性臂32与所述回复件30之间形成回复力。
请参看图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振子组件20包括与若干撞击壁212连接且间隔设置的若干侧壁213,所述固定主体31朝向其中一侧壁213;所述回复件30包括两个从所述固定主体31的周部延伸的第一弹性臂32,每一所述第一弹性臂32靠近所述固定主体31的第二端部322与所述振子组件20不接触;优选地,所述固定主体31和两个第一弹性臂32均呈带状,所述固定主体31与两个第一弹性臂32一体成型;这样仅使每一所述若干第一弹性臂32远离所述固定主体31的第一端部321均与对应的撞击壁212相接触且若干第一弹性臂32之间关于所述振子组件20对称设置,保证振子组件20受到对称、均衡的回复力,便于在振子组件20断电后使若干第一弹性臂32与所述回复件30之间形成对称的回复力,从而便于振子组件20回归到通电前的位置。
具体地,所述振子组件20远离所述固定主体31的底面设有凸台211,任一第一弹性臂32均环绕过对应的撞击壁212后弯折并向靠近所述凸台211的方向延伸、直至任一第一弹性臂32的第一端部321均与所述凸台211相接触,更为具体地,任一第一弹性臂32的第二端部322距离所述振子组件20的距离分别大于任一第一弹性臂32弯折处距离所述振子组件20的距离;回复件30固定主体31朝向振子组件20的一侧壁213,两个第一弹性臂32环绕对应的撞击壁212后与远离振子组件20的另一侧壁213相接触,这样能够在振子组件20的外侧形成包围结构,提高了回复件30的长度,从而提高两个第一弹性臂32与振子组件20之间的回复力,缩短断电后振子组件20的回复时间。
具体地,所述振子组件20包括质量块21、安装于所述质量块21内部且间隔设置的若干磁钢22、安装在所述壳体10上且与所述质量块21间隔设置的音圈23;所述质量块21包括若干个撞击壁212;所述音圈23通电后与所述若干磁钢22之间形成磁作用力,所述磁作用力用于使所述振子组件20在所述壳体10内做往复运动、并通过若干个撞击壁212撞击壳体10;所述壳体10包括形成收容空间13底部开口的框体11、与所述框体11配合的安装板12,所述音圈23与所述安装板12连接,所述回复件30与所述框体11连接;所述振子组件20包括盖板25,所述质量块21上还设有容纳所述盖板25的凹槽26,所述盖板25与所述凹槽26配合连接。
应当指出的是,不仅仅在振子组件20断电后,振子组件20与回复件30之间形成回复力;在振子组件20通电时,振子组件20与回复件30之间也会形成回复力,这是因为回复件30整体具有弹性;只不过当振子组件20通电后产生的洛伦兹力大于回复件30的弹性力。
应当指出的是:振动电机的X向(也就是本方案中振子组件20的往复运动反向)振动或者Z向(也就是垂直于音圈23所在平面的方向)振动和两个因素相关:一是驱动信号频率,二是驱动力方向;振子组件20通电后产生的洛伦兹力的方式为:采用第一阶频率驱动带动振子组件20在收容空间13内的X向运动。
具体地,任一第一弹性臂32的第一端部321在远离所述振子组件20的一侧均安装有挡片24,从而在振子组件20做往复运动时,使挡片24与壳体10之间摩擦,从而保护了回复件30。
实施例2
该实施例中,除回复件、振子组件20的形状及回复件与振子组件20的连接关系与实施例1中不同外,其他均相同。
请参看图4和5,所述两个第二弹性臂33分别朝向对应的撞击壁212,且任一第二弹性臂33的第三端部331与所述撞击壁212远离所述固定主体31的一端相接触、任一第二弹性臂33的第四端部332与所述撞击壁212靠近所述固定主体31的一端间隔设置;使回复件30的长度大于撞击壁212的长度,便于使振子组件20复位、且减小了回复件30在振子组件20做往复运动时产生的阻力。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内、外、顶部、底部……)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还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上时,该元件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在此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改进,但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振动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电机包括壳体、振子组件和回复件,所述壳体设有收容空间,所述振子组件和回复件安装在所述收容空间;
所述振子组件用于在通电后在所述收容空间内做往复运动以撞击所述壳体;
所述回复件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回复件安装在所述振子组件的外侧,所述回复件的两端部分别设置在所述振子组件的两侧且与所述振子组件相接触、以用于在振子组件断电后使所述回复件与振子组件之间形成回复力,所述回复力用于将所述振子组件复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子组件包括若干个撞击壁,所述振子组件通电后在所述收容空间内做往复运动、并通过若干个撞击壁撞击壳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振动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回复件包括一固定主体、和若干从所述固定主体的周部延伸出的弹性臂;所述固定主体与所述振子组件间隔设置,所述固定主体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以用于固定若干弹性臂;每一所述若干弹性臂远离所述固定主体的第一端部均与对应的撞击壁相接触且若干弹性臂分别设置在所述振子组件的两侧、以用于在振子组件断电后使若干弹性臂与所述振子组件之间形成回复力。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振动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子组件包括与若干撞击壁连接且间隔设置的若干侧壁,所述固定主体朝向其中一侧壁;
所述回复件包括两个从所述固定主体的周部延伸的弹性臂,所述两个弹性臂相对于所述振子组件对称,每一所述弹性臂靠近所述固定主体的第二端部与所述振子组件不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振动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弹性臂分别朝向对应的撞击壁,且任一所述弹性臂的第一端部与所述撞击壁远离所述固定主体的一端相接触、任一所述弹性臂的第二端部与所述撞击壁靠近所述固定主体的一端间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振动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子组件远离所述固定主体的底面设有凸台,任一弹性臂均环绕过对应的撞击壁后弯折并向靠近所述凸台的方向延伸、直至任一弹性臂的第一端部均与所述凸台相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振动电机,其特征在于:任一所述弹性臂的第一端部在远离所述振子组件的一侧均安装有挡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振动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子组件包括质量块、安装于所述质量块内部且间隔设置的若干磁钢、安装在所述壳体上且与所述质量块间隔设置的音圈;
所述质量块包括若干个撞击壁;
所述音圈通电后与所述若干磁钢之间形成磁作用力,所述磁作用力用于使所述振子组件在所述壳体内做往复运动、并通过若干个撞击壁撞击壳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振动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形成收容空间底部开口的框体、与所述框体配合的安装板,所述音圈与所述安装板连接,所述回复件与所述框体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振动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子组件包括盖板,所述质量块上还设有容纳所述盖板的凹槽,所述盖板与所述凹槽配合连接。
CN201922456327.0U 2019-12-30 2019-12-30 一种振动电机 Active CN2115309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56327.0U CN211530973U (zh) 2019-12-30 2019-12-30 一种振动电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56327.0U CN211530973U (zh) 2019-12-30 2019-12-30 一种振动电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530973U true CN211530973U (zh) 2020-09-18

Family

ID=724678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456327.0U Active CN211530973U (zh) 2019-12-30 2019-12-30 一种振动电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53097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941272B2 (en) Linear vibrato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KR101944654B1 (ko) 선형 진동모터
CN212323964U (zh) 水平线性振动电机
KR20110125867A (ko) 진동 모터
CN213461491U (zh) 振动马达
CN211830531U (zh) 线性振动马达和电子设备
CN211530973U (zh) 一种振动电机
CN107968541B (zh) 一种线性振动马达
CN214380585U (zh) 一种线性振动马达
CN212210810U (zh) 线性马达
CN214069778U (zh) 单轴方向水平线性震动马达
JP2005537898A (ja) 振動運動を生成するための駆動機構を備えた小型電気器具
CN218733801U (zh) 线性马达
CN204810104U (zh) 线性电机
CN213461506U (zh) 线性马达
CN213461505U (zh) 线性马达
CN215580852U (zh) 一种线性马达
WO2021134320A1 (zh) 一种振动电机
CN216649500U (zh) 线性马达
CN214281180U (zh) 振动马达
CN209982302U (zh) 振动马达
JP2001352740A (ja) 振動型リニアアクチュエータ
CN109861486B (zh) 线性马达
CN208285185U (zh) 一种线性振动电机
CN219477822U (zh) 振动马达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