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521292U - 一种无机房电梯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机房电梯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521292U
CN211521292U CN201922379375.4U CN201922379375U CN211521292U CN 211521292 U CN211521292 U CN 211521292U CN 201922379375 U CN201922379375 U CN 201922379375U CN 211521292 U CN211521292 U CN 2115212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ction
counterweight
wire rope
car
mach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37937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晓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Fengke Home Eleva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Zhouxiaofeng Elevator Technical Service Center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Zhouxiaofeng Elevator Technical Service Center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Zhouxiaofeng Elevator Technical Service Center
Priority to CN20192237937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5212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5212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5212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ft-Guide Devices, And Elevator Ropes And Cab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机房电梯结构,包括轿厢、对重、曳引机、曳引轮、导向轮组和钢丝绳,所述轿厢、对重、曳引机、导向轮组和钢丝绳都设置于电梯井道内,所述曳引机置于对重下方,所述导向轮组设置于轿厢上方,用于控制钢丝绳的走线方向;所述钢丝绳绕过曳引轮和导向轮组,连接轿厢和对重,所述曳引机带动曳引轮转动,驱动钢丝绳,拖动轿厢和对重作相对运动。本申请提供的无机房电梯结构能最大限度的提高井道面积,提高了在电梯产品市场的竞争力。

Description

一种无机房电梯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结构,特别涉及一种无机房电梯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无机房电梯一般是将曳引机布置在顶层承重梁上方,限制了轿厢和对重的布局,导致不能因地制宜的确定曳引机与轿厢、对重的最佳布局位置,无法有效的利用井道面积,同时也会导致曳引机的吊装、维保相对困难。
CN201850026U公开了一种曳引机位于井道底部的无对重曳引式乘客电梯,将曳引轮和曳引机安装与电梯外框的底部,不设置对重,以提高井道的面积利用率。该申请所提供的电梯没有设置对重,同时将曳引机置于井道底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井道面积利用率。但是因为没有设置对重来平衡轿厢重量,导致曳引机的能耗非常大,运行费用昂贵。因此这种电梯只适用于电梯载重较小的情况。
此外,无机房电梯多采用曳引比为2:1的布置方式,曳引机转速较快,钢丝绳易磨损、电梯运行不够平稳。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或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电梯载重较大的情况下,提高井道面积的利用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机房电梯结构,包括轿厢、对重、曳引机、曳引轮、导向轮组和钢丝绳,其特征在于,所述轿厢、对重、曳引机、导向轮组和钢丝绳都设置于电梯井道内,所述曳引机置于对重下方,所述导向轮组设置于轿厢上方,用于控制钢丝绳的走线方向;所述钢丝绳绕过曳引轮和导向轮组,连接轿厢和对重,所述曳引机带动曳引轮转动,驱动钢丝绳,拖动轿厢和对重作相对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轮组包括第一导向轮、第二导向轮和第三导向轮,其中,第一导向轮和第二导向轮设置在相同高度,第一导向轮放置于轿厢正上方,第二导向轮放置于曳引机上方,第三导向轮设置于第二导向轮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钢丝绳连接轿厢,依次向上绕过第一导向轮、第二导向轮,延伸向下绕过曳引轮,继续向上绕过第三导向轮连接对重。
进一步地,所述钢丝绳连接轿厢,依次向上绕过第一导向轮、第二导向轮,延伸向下绕过曳引轮,以复绕的方式再次延伸绕过第二导向轮和曳引轮,最后向上绕过第三导向轮连接对重。
进一步地,所述无机房电梯结构采用曳引比为1:1的布置方式。
进一步地,所述对重放置在轿厢侧面。
进一步地,所述对重放置在轿厢后方。
进一步地,所述曳引机设置于电梯底坑平面上方、顶层平面下方的井道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提供的的无机房电梯结构中,曳引机位于对重下方,可以在已有的井道中规划出最大的轿厢,最大限度的利用井道面积。
本申请中提供的无机房电梯结构中,采用了曳引比为1:1的布置方式,相比常规的2:1的布置方式,能有效降低曳引机运行的噪音,缓解钢丝绳磨损的问题,提高轿厢运行舒适度。
此外,本申请提供的无机房电梯结构中,钢丝绳在曳引轮上可以采用单绕或者复绕的方式,满足电梯项目的不同运行需求。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本申请第一种实施方式中无机房电梯结构的立面示意图;
图2:本申请第一种实施方式中无机房电梯结构的平面示意图;
图3:曳引比为1:1的单绕示意图;
图4:基于图3的包角示意图;
图5:本申请第二种实施方式中无机房电梯结构的立面示意图;
图6:本申请第二种实施方式中无机房电梯结构的平面示意图;
图7:本申请第三种实施方式中无机房电梯结构的立面示意图;
图8:本申请第三种实施方式中无机房电梯结构的平面示意图;
图9:曳引比为1:1的复绕示意图;
图10:基于图7的包角示意图;
图11:本申请第四种实施方式中无机房电梯结构的立面示意图;
图12:本申请第四种实施方式中无机房电梯结构的平面示意图;
标号说明:轿厢1,对重2,曳引机3,曳引轮4,导向轮组5,第一导向轮51,第二导向轮52,第三导向轮53,钢丝绳6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无机房电梯结构采用曳引比为1:1单绕、对重侧置的布置方式。所述无机房电梯结构包括轿厢1、对重2、曳引机3、曳引轮4、导向轮组5和钢丝绳6,其中,曳引机3、钢丝绳6和导向轮组5作为电梯结构的曳引系统,曳引机3为电梯系统提供动力,曳引轮4设置在曳引机3上,通过曳引机3带动曳引轮4转动,驱动钢丝绳6,输出和传递动力,使电梯运行;轿厢1用于运送乘客或货物;对重2用于平衡轿厢1重量。所述轿厢1、对重2、曳引机3、导向轮组5和钢丝绳6都设置于电梯井道内,所述曳引机3置于对重2下方,所述导向轮组5设置于轿厢1上方的承重梁上,用于拉开曳引轮4两侧钢丝绳6之间的距离,控制钢丝绳6的走线方向,使钢丝绳6垂直作用于轿厢1和对重2。所述钢丝绳6绕过曳引轮4和导向轮组5,一端连接轿厢1,另一端连接对重2,依靠钢丝绳6和曳引轮4绳槽之间的摩擦力驱动轿厢1和对重2作相对运动。
所述曳引机3安装于电梯井道地坑平面以上,顶层平面以下,既不影响底坑深度,也不影响顶层高度,能提高电梯产品在电梯市场的竞争力。
所述导向轮组5包括第一导向轮51、第二导向轮52和第三导向轮53,其中,第一导向轮51和第二导向轮52设置在相同高度,第一导向轮51放置于轿厢1正上方,第二导向轮52放置于曳引机3上方,第三导向轮53设置于第二导向轮52下方。
曳引比(绕绳比)是指曳引轮的圆周速度(钢丝绳的运动速度)与轿厢的运行速度之比。在本实施例中,无机房电梯结构采用曳引比为1:1的布置方式。当前无机房电梯多采用2:1的布置方式,布置相对局限,存在噪音大、钢丝绳6磨损快、轿厢1运行容易震动的特点。曳引比为1:1的布置方式中,其曳引轮4的转速是曳引比为2:1的布置方式中曳引轮4转速的1/2,能有效的降低曳引机3运行时产生的噪音,缓解钢丝绳6易磨损的问题,提高轿厢1运行的舒适度。
根据主机位置和绳轮布置的不同,对重相对于轿厢的位置也不一样。在本实施例中,采用的是对重2侧置的布置方式,将对重2放置在轿厢1侧面。当然,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无机房电梯结构可以根据项目的需求,将对重2设置在轿厢1的左侧或右侧。
钢丝绳6在曳引轮4上的绕绳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为单绕,一种为复绕,可以根据实际项目电梯总质量进行选择。在本实施例中,钢丝绳6采用曳引比为1:1单绕的布置方式,如图3所示。钢丝绳6的一端连接轿厢1,钢丝绳6的另一端依次向上绕过第一导向轮51、第二导向轮52,延伸向下绕过曳引轮4,继续向上绕过第三导向轮53连接对重2。在单绕的布置方式中,曳引轮4转动多少,轿厢1就移动多少。图4所示为钢丝绳6采用曳引比为1:1单绕布置时的包角示意图,其包角α为180度。单绕的布置方式,能降低曳引机3的能耗,适用于载重需求一般的情况,较为经济。
实施例二
如图5-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无机房电梯结构采用曳引比为1:1单绕、对重后置的布置方式。所述无机房电梯结构包括轿厢1、对重2、曳引机3、曳引轮4、导向轮组5和钢丝绳6,其中,曳引机3、钢丝绳6和导向轮组5作为电梯结构的曳引系统,曳引机3为电梯系统提供动力,曳引轮4设置在曳引机3上,通过曳引机3带动曳引轮4转动,驱动钢丝绳6,输出和传递动力,使电梯运行;轿厢1用于运送乘客或货物;对重2用于平衡轿厢1重量。所述轿厢1、对重2、曳引机3、导向轮组5和钢丝绳6都设置于电梯井道内,所述曳引机3置于对重2下方,所述导向轮组5设置于轿厢1上方的承重梁上,用于拉开曳引轮4两侧钢丝绳6之间的距离,控制钢丝绳6的走线方向,使钢丝绳6垂直作用于轿厢1和对重2。所述钢丝绳6绕过曳引轮4和导向轮组5,一端连接轿厢1,另一端连接对重2,依靠钢丝绳6和曳引轮4绳槽之间的摩擦力驱动轿厢1和对重2作相对运动。
所述曳引机3安装于电梯井道地坑平面以上,顶层平面以下,既不影响底坑深度,也不影响顶层高度,能提高电梯产品在电梯市场的竞争力。
所述导向轮组5包括第一导向轮51、第二导向轮52和第三导向轮53,其中,第一导向轮51和第二导向轮52设置在相同高度,第一导向轮51放置于轿厢1正上方,第二导向轮52放置于曳引机3上方,第三导向轮53设置于第二导向轮52下方。
曳引比(绕绳比)是指曳引轮的圆周速度(钢丝绳的运动速度)与轿厢的运行速度之比。在本实施例中,无机房电梯结构采用曳引比为1:1的布置方式。当前无机房电梯多采用2:1的布置方式,布置相对局限,存在噪音大、钢丝绳6磨损快、轿厢1运行容易震动的特点。曳引比为1:1的布置方式中,其曳引轮4的转速是曳引比为2:1的布置方式中曳引轮4转速的1/2,能有效的降低曳引机3运行时产生的噪音,缓解钢丝绳6易磨损的问题,提高轿厢1运行的舒适度。
根据主机位置和绳轮布置的不同,对重相对于轿厢的位置也不一样。在本实施例中,采用的是对重2后置的布置方式,将对重2放置在轿厢1后面。
钢丝绳6在曳引轮4上的绕绳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为单绕,一种为复绕,可以根据实际项目电梯总质量进行选择。在本实施例中,钢丝绳6采用曳引比为1:1单绕的布置方式,如图3所示。钢丝绳6的一端连接轿厢1,钢丝绳6的另一端依次向上绕过第一导向轮51、第二导向轮52,延伸向下绕过曳引轮4,继续向上绕过第三导向轮53连接对重2。在单绕的布置方式中,曳引轮4转动距离与轿厢1移动距离相同。图4所示为钢丝绳6采用曳引比为1:1单绕布置时的包角示意图,其包角α为180度。单绕的布置方式,能降低曳引机3的能耗,适用于载重需求一般的情况,较为经济。
实施例三
如图7-图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无机房电梯结构采用曳引比为1:1复绕、对重侧置的布置方式。所述无机房电梯结构包括轿厢1、对重2、曳引机3、曳引轮4、导向轮组5和钢丝绳6,其中,曳引机3、钢丝绳6和导向轮组5作为电梯结构的曳引系统,曳引机3为电梯系统提供动力,曳引轮4设置在曳引机3上,通过曳引机3带动曳引轮4转动,驱动钢丝绳6,输出和传递动力,使电梯运行;轿厢1用于运送乘客或货物;对重2用于平衡轿厢1重量。所述轿厢1、对重2、曳引机3、导向轮组5和钢丝绳6都设置于电梯井道内,所述曳引机3置于对重2下方,所述导向轮组5设置于轿厢1上方的承重梁上,用于拉开曳引轮4两侧钢丝绳6之间的距离,控制钢丝绳6的走线方向,使钢丝绳6垂直作用于轿厢1和对重2。所述钢丝绳6绕过曳引轮4和导向轮组5,一端连接轿厢1,另一端连接对重2,依靠钢丝绳6和曳引轮4绳槽之间的摩擦力驱动轿厢1和对重2作相对运动。
所述曳引机3安装于电梯井道地坑平面以上,顶层平面以下,既不影响底坑深度,也不影响顶层高度,能提高电梯产品在电梯市场的竞争力。
所述导向轮组5包括第一导向轮51、第二导向轮52和第三导向轮53,其中,第一导向轮51和第二导向轮52设置在相同高度,第一导向轮51放置于轿厢1正上方,第二导向轮52放置于曳引机3上方,第三导向轮53设置于第二导向轮52下方。
曳引比(绕绳比)是指曳引轮的圆周速度(钢丝绳运动速度)与轿厢的运行速度之比。在本实施例中,无机房电梯结构采用曳引比为1:1的布置方式。当前无机房电梯多采用2:1的布置方式,布置相对局限,存在噪音大、钢丝绳6磨损快、轿厢1运行容易震动的特点。曳引比为1:1的布置方式中,其曳引轮4的转速是曳引比为2:1的布置方式中曳引轮4转速的1/2,能有效的降低曳引机3运行时产生的噪音,缓解钢丝绳6易磨损的问题,提高轿厢1运行的舒适度。
根据主机位置和绳轮布置的不同,对重相对于轿厢的位置也不一样。在本实施例中,采用的是对重2侧置的布置方式,将对重2放置在轿厢1侧面。当然,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无机房电梯结构可以根据项目的需求,将对重2设置在轿厢1的左侧或右侧。
钢丝绳6在曳引轮4上的绕绳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为单绕,一种为复绕,可以根据实际项目电梯总质量进行选择。在本实施例中,钢丝绳6采用曳引比为1:1复绕的布置方式,如图9所示。钢丝绳6的一端连接轿厢1,另一端依次向上绕过第一导向轮51、第二导向轮52,延伸向下绕过曳引轮4,以复绕的方式再次延伸绕过第二导向轮52和曳引轮4,最后向上绕过第三导向轮53连接对重2。在复绕的布置方式中,曳引轮4转动距离为S,轿厢1移动距离为1/2S。
图10所示为钢丝绳6采用曳引比为1:1复绕布置时的包角示意图,其包角α为α1和α2之和,大于180°,图4中曳引比为1:1单绕布置时的包角为180°,则采用曳引比为1:1复绕布置方式的包角大于曳引比为1:1复绕布置方式的包角,而包角越大摩擦力越大,即曳引力也随之增大。所以,采用复绕的布置方式能提高曳引能力,适用于载重需求较大的情况。
实施例四
如图11-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无机房电梯结构采用曳引比为1:1复绕、对重后置的布置方式。所述无机房电梯结构包括轿厢1、对重2、曳引机3、曳引轮4、导向轮组5和钢丝绳6,其中,曳引机3、钢丝绳6和导向轮组5作为电梯结构的曳引系统,曳引机3为电梯系统提供动力,曳引轮4设置在曳引机3上,通过曳引机3带动曳引轮4转动,驱动钢丝绳6,输出和传递动力,使电梯运行;轿厢1用于运送乘客或货物;对重2用于平衡轿厢1重量。所述轿厢1、对重2、曳引机3、导向轮组5和钢丝绳6都设置于电梯井道内,所述曳引机3置于对重2下方,所述导向轮组5设置于轿厢1上方的承重梁上,用于拉开曳引轮4两侧钢丝绳6之间的距离,控制钢丝绳6的走线方向,使钢丝绳6垂直作用于轿厢1和对重2。所述钢丝绳6绕过曳引轮4和导向轮组5,一端连接轿厢1,另一端连接对重2,依靠钢丝绳6和曳引轮4绳槽之间的摩擦力驱动轿厢1和对重2作相对运动。
所述曳引机3安装于电梯井道地坑平面以上,顶层平面以下,既不影响底坑深度,也不影响顶层高度,能提高电梯产品在电梯市场的竞争力。
所述导向轮组5包括第一导向轮51、第二导向轮52和第三导向轮53,其中,第一导向轮51和第二导向轮52设置在相同高度,第一导向轮51放置于轿厢1正上方,第二导向轮52放置于曳引机3上方,第三导向轮53设置于第二导向轮52下方。
曳引比(绕绳比)是指曳引轮的圆周速度(钢丝绳的运动速度)与轿厢的运行速度之比。在本实施例中,无机房电梯结构采用曳引比为1:1的布置方式。当前无机房电梯多采用2:1的布置方式,布置相对局限,存在噪音大、钢丝绳6磨损快、轿厢1运行容易震动的特点。曳引比为1:1的布置方式中,其曳引轮4的转速是曳引比为2:1的布置方式中曳引轮4转速的1/2,能有效的降低曳引机3运行时产生的噪音,缓解钢丝绳6易磨损的问题,提高轿厢1运行的舒适度。
根据主机位置和绳轮布置的不同,对重相对于轿厢的位置也不一样。在本实施例中,采用的是对重2后置的布置方式,将对重2放置在轿厢1后面。
钢丝绳6在曳引轮4上的绕绳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为单绕,一种为复绕,可以根据实际项目电梯总质量进行选择。在本实施例中,钢丝绳6采用曳引比为1:1复绕的布置方式,如图9所示。钢丝绳6的一端连接轿厢1,另一端依次向上绕过第一导向轮51、第二导向轮52,延伸向下绕过曳引轮4,以复绕的方式再次延伸绕过第二导向轮52和曳引轮4,最后向上绕过第三导向轮53连接对重2。在复绕的布置方式中,曳引轮4转动距离为S,轿厢1移动距离为1/2S。
图10所示为钢丝绳6采用曳引比为1:1复绕布置时的包角示意图,其包角α为α1和α2之和,大于180°,图4中曳引比为1:1单绕布置时的包角为180°,则采用曳引比为1:1复绕布置方式的包角大于曳引比为1:1复绕布置方式的包角,而包角越大摩擦力越大,即曳引力也随之增大。所以,采用复绕的布置方式能提高曳引能力,适用于载重需求较大的情况。
综上,本申请所提供的无机房电梯结构可以根据不同的项目需求,选择曳引比为1:1的单绕对重侧置、曳引比为1:1的单绕对重后置、曳引比为1:1的单绕对重后置或曳引比为1:1的复绕对重后置的布置方式。本申请提供的无机房电梯结构能最大限度的提高井道面积,提高了在电梯产品市场的竞争力。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定,仅仅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

Claims (8)

1.一种无机房电梯结构,包括轿厢、对重、曳引机、曳引轮、导向轮组和钢丝绳,其特征在于,所述轿厢、对重、曳引机、导向轮组和钢丝绳都设置于电梯井道内,所述曳引机置于对重下方,所述导向轮组设置于轿厢上方,用于控制钢丝绳的走线方向;所述钢丝绳绕过曳引轮和导向轮组,连接轿厢和对重,所述曳引机带动曳引轮转动,驱动钢丝绳,拖动轿厢和对重作相对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机房电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轮组包括第一导向轮、第二导向轮和第三导向轮,其中,第一导向轮和第二导向轮设置在相同高度,第一导向轮放置于轿厢正上方,第二导向轮放置于曳引机上方,第三导向轮设置于第二导向轮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机房电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丝绳连接轿厢,依次向上绕过第一导向轮、第二导向轮,延伸向下绕过曳引轮,继续向上绕过第三导向轮连接对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机房电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丝绳连接轿厢,依次向上绕过第一导向轮、第二导向轮,延伸向下绕过曳引轮,以复绕的方式再次延伸绕过第二导向轮和曳引轮,最后向上绕过第三导向轮连接对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机房电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房电梯结构采用曳引比为1:1的布置方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机房电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对重放置在轿厢侧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机房电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对重放置在轿厢后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机房电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曳引机设置于电梯底坑平面上方、顶层平面下方的井道内。
CN201922379375.4U 2019-12-24 2019-12-24 一种无机房电梯结构 Active CN2115212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79375.4U CN211521292U (zh) 2019-12-24 2019-12-24 一种无机房电梯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79375.4U CN211521292U (zh) 2019-12-24 2019-12-24 一种无机房电梯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521292U true CN211521292U (zh) 2020-09-18

Family

ID=724472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379375.4U Active CN211521292U (zh) 2019-12-24 2019-12-24 一种无机房电梯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52129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32235C (zh) 电梯系统
CN102745578B (zh) 一种电梯装置
CN104760870A (zh) 双主机驱动电梯
CN102627205A (zh) 采用副对重的电梯轿厢与对重自动平衡节能装置与控制系统
CN109626176B (zh) 12比1载货电梯的曳引结构
CN201002908Y (zh) 一种无机房曳引绳轮式电梯
CN100358795C (zh) 集装箱起重机起升和小车复合运动钢丝绳缠绕系统
CN105668383A (zh) 一种轿厢高度可调的双层大吨位电梯轿厢与调节方法
CN103523638A (zh) 一种无机房电梯的井道布置结构
WO2011006286A1 (zh) 一种改进的用于电梯的提升结构
CN211521292U (zh) 一种无机房电梯结构
CN203173653U (zh) 4∶1无机房载货电梯曳引机的下置式结构装置
CN208906979U (zh) 一种强制驱动电梯的绕绳装置
CN102491153B (zh) 6:1无机房载货电梯的曳引系统设计方法
CN110921467A (zh) 一种汽车电梯
CN202529666U (zh) 采用副对重的电梯轿厢与对重自动平衡节能装置
CN212245836U (zh) 一种用于重载货梯的12比1曳引结构
CN205527232U (zh) 一种无机房电梯
CN201494986U (zh) 智能平衡节能电梯系统
CN210162979U (zh) 无机房货梯
CN205204567U (zh) 无配重电梯及其升降驱动电机、驱动单元和驱动系统
CN211444755U (zh) 一种用于穿越式岸桥的平衡重节能系统
CN211812946U (zh) 一种汽车电梯
CN113911882A (zh) 一种6比1吊挂的电梯装置
CN211198277U (zh) 底托式8比1无机房电梯的8字型绕绳曳引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424

Address after: C207, Building 1, No. 120 Rongjiang Road, Industrial Zone, Songjiang District, Shanghai, 201600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Fengke Home Elevator Co.,Ltd.

Address before: 201700 room 298, Zone E, floor 2, building 2, Jianxin No. 221, shenzhuan Road, Qingpu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zhouxiaofeng Elevator Technical Service Center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