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504635U - 一种减震器侧向力加载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减震器侧向力加载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504635U
CN211504635U CN202020020621.7U CN202020020621U CN211504635U CN 211504635 U CN211504635 U CN 211504635U CN 202020020621 U CN202020020621 U CN 202020020621U CN 211504635 U CN211504635 U CN 2115046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ock absorber
cylinder
pulley
lateral force
load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02062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戴盛林
任洁雨
沈金波
陈佳伟
程军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Wanxiang Marelli Shock Absorber Co ltd
Wanxiang Grou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Wanxiang Marelli Shock Absorber Co ltd
Wanxiang Grou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Wanxiang Marelli Shock Absorber Co ltd, Wanxiang Group Corp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Wanxiang Marelli Shock Absorb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02062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5046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5046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5046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sting Of Devices, Machine Parts, Or Other Structur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减震器侧向力加载装置,包括用于夹紧减震器的夹头固定装置和提供拉力的气缸,气缸通过气管管道连接有气阀,尼龙绳上设有拉力传感器,尼龙绳下连接着气缸,气缸螺钉连接有固定组件,固定组件上固接有滑轮,气管管道为柔性材料制成。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可以在有限空间内安装收纳;(2)气缸的原理及结构简单,易于安装维护,对于使用者的要求不高;(3)结构强度大,不易损坏。

Description

一种减震器侧向力加载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减震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减震器侧向力加载装置。
背景技术
减震器是汽车悬架系统中的一个关键部件,汽车行驶过程中,车身和车轮会产生振动,这时减震器需要同时承受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力。减震器在长时间使用后,安装在其内筒上的油封因磨损而产生漏油现象,导致减震功能削弱或丧失。为保证减震器质量,必须在出厂前对减震器做轴向和径向加载的耐久试验。不同形式的减震器,规定可承受侧向力大小不同,试验时需要加载的侧向力值也不相同。现有技术使用手拉弹簧测力计进行摩擦力的检测。有的使用杠杆原理进行摩擦力检测,通过添加法码施加侧向力,手拉弹簧测力计检测不方便,拉力值不能直接读取。使用杠杠原理检测,通过法码施加侧向拉力,法码增加时不够安全。操作繁琐,加载拉力误差大。只能针对单一规格产品进行检测,工装局限性。
例如,一种在中国专利文献上公开的“一种减震器耐久试验的侧向力加载装置”,其公告号CN208206501U,包括减震器夹具Ⅰ、拉压力传感器、连接件、位移传感器、伺服油缸、减震器夹具Ⅱ,拉压力传感器一端与减震器夹具Ⅰ相连,其另一端通过连接件与设置在伺服油缸的活塞杆端部相连,伺服油缸的缸筒与减震器夹具Ⅱ相连,位移传感器设置在伺服油缸的缸筒上,其工作端与伺服油缸的活塞杆端部相连。
以上专利结构复杂,使用刚性连接件连接,整个加载装置体积巨大,安装麻烦,不够方便和灵活,且油缸运动至行程终点时具有较大动能,如未作减速处理,油缸活塞与缸盖将发生机械碰撞,产生冲击、噪声,有破坏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侧向力加载装置体积巨大,安装麻烦,不够方便和灵活,且油缸运动至行程终点时具有较大动能,如未作减速处理,油缸活塞与缸盖将发生机械碰撞,产生冲击、噪声,有破坏性的问题,提供一种减震器侧向力加载装置,整体使用滑轮和气管,可以在有限空间内安装收纳;且气缸的原理及结构简单,易于安装维护,对于使用者的要求不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减震器侧向力加载装置,包括用于夹紧减震器的夹头固定装置和提供拉力的气缸,气缸通过气管管道连接有气阀,尼龙绳上设有拉力传感器,尼龙绳下连接着气缸,气缸螺钉连接有固定组件,固定组件上固接有滑轮,气管管道为柔性材料制成。夹头固定装置利用夹头固定块和螺钉夹紧减震器的一端。气缸上端固接固接着尼龙绳,气缸下端连接气阀,用于通入气体控制气缸运动。拉力传感器可以测出尼龙绳上的拉力。固定组件通过螺钉结构固定气缸和滑轮。气管管道由柔性材料制成,可以弯曲,易于存放。气阀通过进气管连接有总阀,总阀用于安全控制气体。
作为优选,滑轮内设有通过尼龙绳的连通孔,连通孔连通外界和滑轮内部的盘绕腔,滑轮内延连通孔的轴向设有滑槽,滑槽上转动连接有可滑动的盘绕杆,盘绕杆上设有用于卡住尼龙绳的凸起。连通孔沟通滑轮内部和外部,用于通过尼龙绳。盘绕腔用于存放通过连通孔进来的尼龙绳,盘绕杆可在滑槽上滑动,滑动的方向为径向。盘绕杆在滑槽内还可以转动,利用凸起卡住尼龙绳,带动尼龙绳一起缠绕,形成圆盘状,这样可以收纳尼龙绳,达到节省空间的目的。
作为优选,滑槽延伸出滑轮外,滑轮外壳对应滑槽位置设有用于通过盘绕杆的长条孔。滑槽延伸出滑轮外的部分用于放置正常工作状态下的盘绕杆,正常工作时尼龙绳延滑轮运动丝毫不被影响。盘绕杆的远离滑槽的一端穿过长条孔,方便工作人员移动盘绕杆。
作为优选,盘绕杆卡接于滑槽。盘绕杆卡接有利于盘绕杆定位,使盘绕杆不易于脱出滑槽。
作为优选,固定组件包括通过第一螺钉连接的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固定组件上设有用于固定的第二螺钉。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位于一左一右,通过螺钉旋紧,以便夹紧固定固定组件。
作为优选,夹头固定装置包括通过第三螺钉连接的两块夹头固定块,夹头固定装置一端为夹紧减震器的夹槽。夹头固定装置用于夹紧减震器的一端,减震器另一端连接于拉力传感器。
作为优选,滑轮为一体成型结构。一体成型的滑轮大大提高了结构强度。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可以在有限空间内安装收纳;(2)气缸的原理及结构简单,易于安装维护,对于使用者的要求不高;(3)结构强度大,不易损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固定组件的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夹头固定装置的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滑轮的剖面图。
1-夹头固定装置、2-减震器、3-拉力传感器、4-尼龙绳、5-滑轮、6-固定组件、7-气缸、8-气管管道、9-气阀、10-进气管、11-总阀、12-固定孔、13-第一固定块、14-第二固定块、15-第一螺钉、16-第二螺钉、17-夹头固定块、18-第三螺钉、19-连通孔、20-盘绕腔、21-滑槽、22-盘绕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
如图1至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一种减震器2侧向力加载装置,包括用于夹紧减震器2的夹头固定装置1和提供拉力的气缸7,气缸7通过气管管道8连接有气阀9,气管管道8为柔性材料制成。夹头固定装置1利用夹头固定块17和螺钉夹紧减震器2的一端。气缸7上端固接固接着尼龙绳4,气缸7下端连接气阀9,用于通入气体控制气缸7运动。拉力传感器3可以测出尼龙绳4上的拉力。固定组件6通过螺钉结构固定气缸7和滑轮5。滑轮5为一体成型结构。一体成型的滑轮5大大提高了结构强度。气管管道8由柔性材料制成,可以弯曲,易于存放。气阀9通过进气管10连接有总阀11,总阀11用于安全控制气体。
尼龙绳4上设有拉力传感器3,尼龙绳4下连接着气缸7,气缸7螺钉连接有固定组件6,固定组件6包括通过第一螺钉15连接的第一固定块13和第二固定块14,固定组件6上设有用于固定的第二螺钉16。固定组件6上设有固定孔12用于将固定组件6夹紧在外部柱子上。第一固定块13和第二固定块14位于一左一右,通过螺钉旋紧,以便夹紧固定固定组件6。固定组件6上固接有滑轮5,滑轮5内设有通过尼龙绳4的连通孔19,连通孔19连通外界和滑轮5内部的盘绕腔20,滑轮5内延连通孔19的轴向设有滑槽21,滑槽21上转动连接有可滑动的盘绕杆22,盘绕杆22卡接于滑槽21。盘绕杆22卡接有利于盘绕杆22定位,使盘绕杆22不易于脱出滑槽21。
盘绕杆22上设有用于卡住尼龙绳4的凸起。连通孔19沟通滑轮5内部和外部,用于通过尼龙绳4。盘绕腔20用于存放通过连通孔19进来的尼龙绳4,盘绕杆22可在滑槽21上滑动,滑动的方向为径向。盘绕杆22在滑槽21内还可以转动,利用凸起卡住尼龙绳4,带动尼龙绳4一起缠绕,形成圆盘状,这样可以收纳尼龙绳4,达到节省空间的目的。
滑槽21延伸出滑轮5外,滑轮5外壳对应滑槽21位置设有用于通过盘绕杆22的长条孔。滑槽21延伸出滑轮5外的部分用于放置正常工作状态下的盘绕杆22,正常工作时尼龙绳4延滑轮5运动丝毫不被影响。盘绕杆22的远离滑槽21的一端穿过长条孔,方便工作人员移动盘绕杆22。
夹头固定装置1包括通过第三螺钉18连接的两块夹头固定块17,夹头固定装置1一端为夹紧减震器2的夹槽。夹头固定装置1用于夹紧减震器2的一端,减震器2另一端连接于拉力传感器3。
工作原理如下:
正常工作时,由气缸7驱动,拉紧尼龙绳4,尼龙绳4将力传至被夹头固定装置1夹紧的减震器2,并且拉力传感器3在尼龙绳4上准确的测力,完成减震器2的侧向力加载与测试。需要拆卸收纳时,将盘绕杆22从滑轮5外移入滑轮5中心,然后旋转滑轮5,将尼龙绳4缠绕存放至盘绕腔20内,再将气管管道8和进气管10等组件收纳,完成加载装置的收纳。

Claims (7)

1.一种减震器侧向力加载装置,包括用于夹紧减震器的夹头固定装置(1)和提供拉力的气缸(7),气缸(7)通过气管管道(8)连接有气阀(9),其特征是,尼龙绳(4)上设有拉力传感器(3),尼龙绳(4)下连接着气缸(7),气缸(7)螺钉连接有固定组件(6),固定组件(6)上固接有滑轮(5),气管管道(8)为柔性材料制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器侧向力加载装置,其特征是,滑轮(5)内设有通过尼龙绳(4)的连通孔(19),连通孔(19)连通外界和滑轮(5)内部的盘绕腔(20),滑轮(5)内延连通孔(19)的轴向设有滑槽(21),滑槽(21)上转动连接有可滑动的盘绕杆(22), 盘绕杆(22)上设有用于卡住尼龙绳(4)的凸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减震器侧向力加载装置,其特征是,滑槽(21)延伸出滑轮(5)外,滑轮外壳对应滑槽(21)位置设有用于通过盘绕杆(22)的长条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减震器侧向力加载装置,其特征是,盘绕杆(22)卡接于滑槽(2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器侧向力加载装置,其特征是,固定组件(6)包括通过第一螺钉(15)连接的第一固定块(13)和第二固定块(14),固定组件(6)上设有用于固定的第二螺钉(16)。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减震器侧向力加载装置,其特征是,夹头固定装置(1)包括通过第三螺钉(18)连接的两块夹头固定块(17),夹头固定装置(1)一端为夹紧减震器的夹槽。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减震器侧向力加载装置,其特征是,滑轮(5)为一体成型结构。
CN202020020621.7U 2020-01-06 2020-01-06 一种减震器侧向力加载装置 Active CN2115046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20621.7U CN211504635U (zh) 2020-01-06 2020-01-06 一种减震器侧向力加载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20621.7U CN211504635U (zh) 2020-01-06 2020-01-06 一种减震器侧向力加载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504635U true CN211504635U (zh) 2020-09-15

Family

ID=723987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020621.7U Active CN211504635U (zh) 2020-01-06 2020-01-06 一种减震器侧向力加载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5046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51218B (zh) 一种用于机器人末端的恒力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15585960B (zh) 一种液压缸密封性测试装置
CN101556204B (zh) 摩托车前悬架复原特性冲击试验方法
CN102720795A (zh) 一种用于两栖车的油气弹簧及其液压调节装置
CN106475762B (zh) Abs电磁阀过渡套收口组件与阀套的装配方法
CN211504635U (zh) 一种减震器侧向力加载装置
CN208331092U (zh) 新型油气弹簧
CN109681569B (zh) 一种降噪型汽车减震器
CN106736400A (zh) 用于abs电磁阀过渡套收口组件与阀套装配的设备
CN109516201A (zh) 侧架可移的光线盘夹紧提升装置
CN104976178B (zh) 一种调节气缸
CN208498476U (zh) 制动泵检测装置
CN213176623U (zh) 一种气囊外置可调阻尼减震器
CN110867546B (zh) 一种电动汽车用的电池防撞装置
CN210739241U (zh) 一种双筒式减震器
CN220396369U (zh) 一种压缩机缸盖焊接气密性检测装置
CN219932607U (zh) 一种气压式双向受力装置
CN206738290U (zh) 一种防转升降气缸
CN215217972U (zh) 一种减震器空气试漏工装
CN216012670U (zh) 发射冲击模拟实验总成
CN213145212U (zh) 一种智能缓冲器
CN219776576U (zh) 一种交叉孔贯通质量检验装置
CN116517910A (zh) 一种气压式双向受力装置及使用方法
CN219954053U (zh) 一种气压阻尼减震装置
CN212272896U (zh) 气囊式双缸减振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