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490384U - 一种轴承安装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轴承安装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490384U
CN211490384U CN201922494751.4U CN201922494751U CN211490384U CN 211490384 U CN211490384 U CN 211490384U CN 201922494751 U CN201922494751 U CN 201922494751U CN 211490384 U CN211490384 U CN 2114903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ring
bearing mounting
mounting seat
lower bearing
upper bea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49475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一波
姚华平
张学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Yuebao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Yueding Precision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Yuebao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Yueding Precisio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Yuebao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Yueding Precision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Yuebao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49475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4903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4903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4903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轴承安装装置,其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用于定位轴承的下轴承安装座和上轴承安装座,以及驱动机构;所述上轴承安装座位于所述下轴承安装座的上方并与所述下轴承安装座相对布置;所述上轴承安装座与所述下轴承安装座之间具有容纳待加工件的间隙;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上轴承安装座连接,并驱动所述上轴承安装座上下运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所述下轴承安装座与所述上轴承安装座对上下两个轴承分别进行定位,通过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上轴承安装座下压,实现待加工件轴向两端轴承的同步安装;既提升了轴承与待加工件之间对位的准确性,又可以实现两个轴承的同步安装,提升了工作效率和产品良率。

Description

一种轴承安装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轴承安装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轴承安装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对滚轮的两端安装轴承时,通常先人工将滚轮轴向的一端安装上轴承后,再将滚轮翻过来,向滚轮的另一端安装轴承;滚轮轴向的两端的轴承安装需要人工按压两次;且人工安装轴承时不易对轴承进行定位,导致安装速度缓慢,生产效率低下。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轴承安装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人工对滚轮两端安装轴承造成效率低下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轴承安装装置,其包括机架,其中,所述机架上设置有下轴承安装座以及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上设置有上轴承安装座,所述上轴承安装座与所述下轴承安装座相对布置,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上轴承安装座朝向靠近或远离所述下轴承安装座的方向往复运动。
所述轴承安装装置,其中,所述下轴承安装座与所述上轴承安装座之间的最大距离大于待加工件的高度。
所述轴承安装装置,其中,所述上轴承安装座包括推板和上轴承固定柱;所述推板的上侧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下侧与所述上轴承固定柱连接;所述上轴承固定柱与轴承的内环相配合。
所述轴承安装装置,其中,所述推板的下侧向下延伸设置有导向柱,所述下轴承安装座上设置有与所述导向柱相配合的安装孔。
所述轴承安装装置,其中,所述下轴承安装座包括基板以及下轴承固定柱;所述基板上设置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容纳孔,下轴承固定柱位于所述容纳孔内;所述下轴承固定柱与轴承的内环相配合。
所述轴承安装装置,其中,所述容纳孔内设置有弹性顶持件,所述弹性顶持件套设在所述下轴承固定柱上,并可沿竖直方向伸缩;所述弹性顶持件与所述下轴承固定柱之间具有容纳轴承的间隙;所述弹性顶持件的内径小于待加工件的外径。
所述轴承安装装置,其中,自然状态下,所述弹性顶持件的上表面与所述基板的上表面平齐。
所述轴承安装装置,其中,所述弹性顶持件包括弹性件以及设置在所述弹性件上端的弹顶块。
所述轴承安装装置,其中,所述基板上向上延伸设置有行程限位柱,行程限位柱位于所述推板在所述基板上的投影范围内;当所述行程限位柱与所述基板接触时,所述弹顶块与所述基板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容纳孔的深度。
所述轴承安装装置,其中,所述行程限位柱相对于所述基板的上表面突出的高度小于所述导向柱相对于所述推板的下表面突出的高度。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所述下轴承安装座与所述上轴承安装座对上下两个轴承分别进行定位,通过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上轴承安装座下压,实现待加工件轴向两端轴承的同步安装;既提升了轴承与待加工件之间对位的准确性,又可以实现两个轴承的同步安装,提升了工作效率和产品良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轴承安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弹性顶持件与下轴承固定柱的装配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上轴承固定柱与卡簧的装配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上轴承固定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卡簧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轴承安装装置,所述轴承安装装置主要用于向待加工件的两端分别安装轴承;具体的,所述待加工件为滚轮,本实用新型所述轴承安装装置用于向滚轮的轴向的两端同步安装轴承。如图1所示,所述轴承安装装置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下轴承安装座2以及驱动机构4;所述驱动机构4上设置有上轴承安装座3;所述下轴承安装座2和所述上轴承安装座3均用于定位轴承;所述上轴承安装座3位于所述下轴承安装座2的上方,并与所述下轴承安装座2相对布置;所述驱动机构4与所述上轴承安装座3连接,并驱动所述上轴承安装座3上下运动,使得所述上轴承安装座3朝向靠近或远离所述下轴承安装座2的方向往复运动,从而改变所述下轴承安装座2与所述上轴承安装座3之间的距离,以改变上下两个轴承之间的距离。
具体操作中,将所述下轴承安装座2和所述上轴承安装座3上分别安装轴承,从而将两个轴承沿上下方向相对定位;初始时,所述下轴承安装座2与所述上轴承安装座3之间的距离大于待加工件轴向的长度;将待加工件放置于所述下轴承安装座2和所述上轴承安装座3之间,并将待加工件的内孔对准所述下轴承安装座2上轴承的外环,此时所述上轴承安装座3上的轴承自然与待加工件的内孔的上端相对应;启动所述驱动机构4,所述驱动机构4驱动所述上轴承安装座3下移,位于待加工件下方的轴承插入待加工件的内孔中,同时位于待加工件上方的轴承插入待加工件的内孔中,使得待加工件轴向的两端同步完成轴承安装。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所述下轴承安装座2与所述上轴承安装座对上下两个轴承分别进行定位,通过所述驱动机构4驱动所述上轴承安装座3下压,实现待加工件轴向两端轴承的同步安装;既提升了轴承与待加工件之间对位的准确性,又可以实现两个轴承的同步安装,提升了工作效率和产品良率。
所述下轴承安装座2与所述上轴承安装座3之间的最大距离大于待加工件的高度,保证待加工件可以放置于所述下轴承安装座2与所述上轴承安装座3之间,使上下两个轴承可以同时分布于待加工件轴向的两端,以完成两个轴承的同步安装。
所述上轴承安装座3包括推板31和上轴承固定柱32;所述推板31的上侧与所述驱动机构4连接,所述推板31的下侧与所述上轴承固定柱32连接;所述上轴承固定柱32与轴承的内环相配合。将轴承套设在所述上轴承固定柱32上,即可完成轴承在所述上轴承安装座3上的定位。
所述推板31用于安装固定所述上轴承固定柱32,并用于将所述上轴承固定柱32与所述驱动机构4连接。所述驱动机构4包括气缸;所述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推板31的上侧连接,并通过驱动所述推板31上下移动,带动所述上轴承固定柱32上下移动,从而带动套设在所述上轴承固定柱32上的轴承上下移动。
所述推板31的下侧向下延伸设置有导向柱5,所述下轴承安装座2上设置有与所述导向柱5相配合的安装孔6。所述驱动机构4驱动所述上轴承安装座3下移过程中,所述导向柱5可插入所述安装孔6内,并沿所述安装孔6向下移动。所述安装孔6对所述导向柱5的下移进行导向,从而对位于待加工件上方的轴承的移动进行限位,保证对位于待加工件上方的轴承可以沿直线下移;避免所述上轴承安装座3移动过程中与所述下轴承安装座2产生相对错位,而对待加工件产生损伤。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下轴承安装座2包括基板21和下轴承固定柱22;所述安装孔6位于所述基板21上;所述基板21上设置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容纳孔7;下轴承固定柱22设置在所述容纳孔7内;所述下轴承固定柱22与轴承的内环相配合。所述容纳孔7用于容纳所述下轴承固定柱22以及轴承;轴承套设在所述下轴承固定柱22上,并位于所述容纳孔7内。位于所述容纳孔7内的轴承的上表面与所述基板21的上表面平齐;所述容纳孔7的内径大于待加工件的外径,使得通过所述下轴承固定柱22和所述容纳孔7对轴承定位后,待加工件可以插入所述容纳孔7内,并套设至轴承的外环上。
进一步的,所述容纳孔7内设置有弹性顶持件8,如图3所示,所述弹性顶持件8套设在所述下轴承固定柱22上,并可沿竖直方向伸缩;所述弹性顶持件8与所述下轴承固定柱22之间具有容纳轴承的间隙;所述弹性顶持件8的内径小于待加工件的外径,使得待加工件套设至轴承上时,待加工件的下表面可以与所述弹性顶持件8接触,从而被所述弹性顶持件8顶持。
自然状态下,所述弹性顶持件8的上表面与所述基板21的上表面平齐。一具体实施例,轴承套设至所述下轴承固定柱22上后,轴承的上表面与所述基板21的上表面平齐。具体操作时,将待加工件置于所述下轴承安装座2的上方,并将待加工件的内孔与所述容纳孔7内的轴承对准,此时待加工件的上端自然与所述上轴承安装座3上的轴承对准;启动所述驱动机构4,所述驱动机构4驱动所述上轴承安装座3下移,当所述上轴承安装座3上的轴承接触待加工件后,随着所述上轴承安装座3的继续下移,待加工件接触所述弹性顶持件8,并将所述弹性顶持件8向下挤压,使所述下轴承安装座2上的轴承能够全部进入待加工件的内孔中。当待加工件上下两侧的轴承均装配完毕后,所述驱动机构4复位,驱动所述上轴承安装座3上移,所述弹性顶持件8恢复弹性形变,将安装有轴承的待加工件向上顶出,使待加工件下端的轴承脱离所述下轴承固定柱22,便于工作人员下料。
如图3所示,所述弹性顶持件8包括弹性件82以及设置在所述弹性件82上端的弹顶块81。所述弹性件82为弹簧;所述弹顶块81上设置有通孔811,所述通孔811与所述弹簧的中心孔连通;所述弹顶块81设置在所述弹簧的上端,所述弹顶块81和所述弹簧均套设在所述下轴承固定柱22上;所述弹顶块81受外力下移时,挤压所述弹簧产生弹性形变。如图1所示,所述弹簧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弹顶块81的上表面与所述基板21的上表面平齐。
如图1所示,所述基板21上向上延伸设置有行程限位柱9,行程限位柱9位于所述推板31在所述基板21上的投影范围内,使得当所述推板31下移时,可以移动至与所述行程限位柱9接触,从而限制所述推板31继续下移,对所述推板31下移的行程进行限位。
进一步的,当所述行程限位柱9与所述基板21接触时,所述弹顶块81与所述基板21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容纳孔7的深度,以避免所述弹性件82被挤压至超出弹性限度无法恢复弹性形变,而无法将组装完毕的待加工件从所述容纳孔7内顶出完成下料。
所述行程限位柱9相对于所述基板21的上表面突出的高度小于所述导向柱5相对于所述推板31的下表面突出的高度,使得所述行程限位柱9对所述推板31限位时,所述导向柱5已插入所述安装孔6内,并沿所述安装孔6下移了一定距离,所述导向柱5与所述安装孔6配合对所述上轴承安装座3的下移起到良好的直线导向作用。
如图1所示,所述基板21上还设置有定位块10,所述定位块10上设置有凹槽101,所述凹槽101用于容纳待加工件;所述凹槽101与所述弹性顶持件8相对应,使得将待加工件与所述下轴承固定柱22上的轴承对应放置时,所述定位块10可以从待加工件的外围对待加工件进行定位;所述驱动机构4驱动所述上轴承安装座3下移过程中,通过所述定位块10对待加工件的定位作用,使得无需工作人员扶持待加工件,待加工件与上下两个轴承的对接更加准确。
如图4、图5和图6所示,所述上轴承固定柱32的下端设置有开槽321,所述开槽321的开口向下;所述开槽321内设置有卡簧322,所述卡簧322与所述上轴承固定柱32连接;所述卡簧322呈U型,且开口向上;所述卡簧322的相互平行的两个侧壁均延伸至所述开槽321外;当轴承套设至所述上轴承固定柱32上时,轴承挤压所述卡簧322,使所述卡簧322产生弹性形变并压缩入所述开槽321内。在所述卡簧322的弹力作用下,所述卡簧322的两个侧壁向所述开槽321外顶持轴承,从而增强轴承在所述上轴承固定柱32上安装的稳定性;避免轴承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脱离所述上轴承固定柱32。
进一步的,所述推板31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一垫板11,所述第一垫板11分别与所述导向柱5和所述上轴承固定柱32连接;当所述驱动机构4驱动所述上轴承固定柱32下移时,所述第一垫板11可与所述行程限位柱9接触,起到减震缓冲作用。
所述基板21与所述机架1之间设置有第二垫板12;所述容纳孔7沿竖直方向贯穿所述基板21;所述下轴承固定柱22与所述第二垫板12连接;所述弹性件82远离所述弹顶块8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垫板12连接;当所述上轴承安装座3下移并挤压待加工件时,所述第二垫板12对所述下轴承固定柱22承受的压力、以及所述弹性件82承受的压力均起缓冲作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轴承安装装置,其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用于定位轴承的下轴承安装座和上轴承安装座,以及驱动机构;所述上轴承安装座位于所述下轴承安装座的上方并与所述下轴承安装座相对布置;所述上轴承安装座与所述下轴承安装座之间具有容纳待加工件的间隙;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上轴承安装座连接,并驱动所述上轴承安装座上下运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所述下轴承安装座与所述上轴承安装座对上下两个轴承分别进行定位,通过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上轴承安装座下压,实现待加工件轴向两端轴承的同步安装;既提升了轴承与待加工件之间对位的准确性,又可以实现两个轴承的同步安装,提升了工作效率和产品良率。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轴承安装装置,其包括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上设置有下轴承安装座以及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上设置有上轴承安装座,所述上轴承安装座与所述下轴承安装座相对布置,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上轴承安装座朝向靠近或远离所述下轴承安装座的方向往复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轴承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轴承安装座与所述上轴承安装座之间的最大距离大于待加工件的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轴承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轴承安装座包括推板和上轴承固定柱;所述推板的上侧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下侧与所述上轴承固定柱连接;所述上轴承固定柱与轴承的内环相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轴承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板的下侧向下延伸设置有导向柱,所述下轴承安装座上设置有与所述导向柱相配合的安装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轴承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轴承安装座包括基板以及下轴承固定柱;所述基板上设置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容纳孔,下轴承固定柱位于所述容纳孔内;所述下轴承固定柱与轴承的内环相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轴承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孔内设置有弹性顶持件,所述弹性顶持件套设在所述下轴承固定柱上,并可沿竖直方向伸缩;所述弹性顶持件与所述下轴承固定柱之间具有容纳轴承的间隙;所述弹性顶持件的内径小于待加工件的外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轴承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自然状态下,所述弹性顶持件的上表面与所述基板的上表面平齐。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轴承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顶持件包括弹性件以及设置在所述弹性件上端的弹顶块。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轴承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上向上延伸设置有行程限位柱,行程限位柱位于所述推板在所述基板上的投影范围内;当所述行程限位柱与所述基板接触时,所述弹顶块与所述基板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容纳孔的深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轴承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程限位柱相对于所述基板的上表面突出的高度小于所述导向柱相对于所述推板的下表面突出的高度。
CN201922494751.4U 2019-12-30 2019-12-30 一种轴承安装装置 Active CN2114903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94751.4U CN211490384U (zh) 2019-12-30 2019-12-30 一种轴承安装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94751.4U CN211490384U (zh) 2019-12-30 2019-12-30 一种轴承安装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490384U true CN211490384U (zh) 2020-09-15

Family

ID=723972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494751.4U Active CN211490384U (zh) 2019-12-30 2019-12-30 一种轴承安装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49038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788213B (zh) 一种电机转子冲片制造加工模具
CN110434270B (zh) 全自动空心铆钉铆压机的铆钉上料推送结构
CN210587997U (zh) 一种法兰与外壳组装设备
CN211490384U (zh) 一种轴承安装装置
CN113059486B (zh) 能够实现柔性送料的两级传送模块
CN110281003B (zh) 适用于c型扣环的组装装置
CN106429407B (zh) 一种膨胀轴抓取装置
CN107932025A (zh) 一种应用在卡环压入机上的压入机构
CN210060343U (zh) 一种定子浮动压装装置
CN109014831B (zh) 一种刹车卡钳活塞装防尘罩装置安装方法
CN210677686U (zh) 适用于c型扣环的组装装置
CN209754467U (zh) 一种滑轨组件自动装配机的穿上轨机构
CN113305307A (zh) 一种薄壁深筒拉伸零件车削柔性夹持装置及方法
CN102357594A (zh) 补偿零件壁厚的拉伸模具
CN214133546U (zh) 一种冲孔机减压装置
CN218533419U (zh) 新型进料承台
CN210635483U (zh) 一种pp膜自动纠偏装置
CN218946833U (zh) 一种卡环压装装置
CN219520226U (zh) 一种连续自动冲模
CN215032791U (zh) 一种自动模具侧冲机构
CN216461126U (zh) 一种具有弹性托料架的开卷落料模
CN217070371U (zh) 一种轮毂冲孔模具
CN217966821U (zh) 一种压弹簧和弹性销压装工装
CN214324230U (zh) 浮动式泡棉贴合装置
CN209363455U (zh) 一种铆压上模装置以及汽车继电器弹片全自动铆压组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