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471274U - 一种电磁流变抛光用复合粒子的制备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磁流变抛光用复合粒子的制备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471274U
CN211471274U CN201922501145.0U CN201922501145U CN211471274U CN 211471274 U CN211471274 U CN 211471274U CN 201922501145 U CN201922501145 U CN 201922501145U CN 211471274 U CN211471274 U CN 2114712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creening
assembly
particles
plate
part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50114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锐
张棋翔
潘继生
阎秋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92250114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4712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4712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4712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nish Polishing, Edge Sharpening, And Grinding By Specific Grind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精密加工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电磁流变抛光用复合粒子的制备装置,包括静电纺丝组件、粉碎组件及用于筛选得到带电粒子、复合粒子和不带电粒子的筛选组件,所述静电纺丝组件包括磁性粒子供应组件、聚合物供应组件以及纺丝组件,所述聚合物内含有磨料粒子、且所述聚合物包裹于磁性粒子外周,所述纺丝组件与磁性粒子供应组件、聚合物供应组件连通,所述粉碎组件包括电磁铁压块、第一驱动电机及设于电磁铁压块正下方的磨盘,所述电磁铁压块与第一驱动电机连接。本实用新型磨料粒子由游离状态变为固着状态,保证磨料粒子对工件的有效作用,同时减少颗粒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可提高磨料粒子利用率,保证抛光效果的均匀性。

Description

一种电磁流变抛光用复合粒子的制备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精密加工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电磁流变抛光用复合粒子的制备装置。
背景技术
电流变液和磁流变液属于智能材料,在外场作用下产生流变效应,其黏度和屈服应力会急剧增大,表现为类似固体的力学性质,材料流变过程具有可逆性和可控性。利用电流变液、磁流变液和电磁流变液的流变特性对硬脆材料进行抛光加工已成为先进加工技术研究的热点之一,利用电磁流变液的协同效应来进行抛光加工时,电磁流变液中的一种或几种具有电磁流变液效应的固相颗粒在外场作用下会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然后混入其中的磨料颗粒被俘获、约束在呈链状分布的固相颗粒之间,形成“柔性微磨头”,“柔性微磨头”对接触的工件表面进行微切削,从而完成对工件表面的抛光。
电磁流变液作为抛光媒介,其性能优劣将直接影响电流变抛光效果,制备电磁流变液固相粒子一般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使用两种分散粒子分别产生电流变效应和磁流变效应,如使用羰基铁粉加氧化铁作为固相颗粒,变压器油作为分散相;(2)使用复合技术制备复合粒子,如在磁性颗粒外面包覆一层或多层高介电常数的物质;(3)使用一种既能产生电流变效应和磁流变效应的分散粒子,如Fe3O4颗粒。然而,这种电磁流变液存在诸多问题:(1)在使用两种分散粒子分别产生电流变效应和磁流变效应的情况下,会因为不同性能的粒子在不同的场作用下分离,容受电场作用的粒子和容受磁场作用的粒子所受到的力会有所不同,这导致两种颗粒无法均匀夹持磨料粒子,无法有效俘获、约束磨粒,对磨料的利用率低,无法保证加工均匀性;(2)磨料粒子是另外加入的,由于磨料是靠复合粒子的夹持作用,磨料质量上的差异或者由于团聚现象导致的大颗粒则会沉在下方,真正对工件起作用的是上方较细的磨料和复合粒子,破坏上方的复合粒子的结构,从而影响工件的材料去除效果;(3)在使用既能产生电流变效应和磁流变效应的分散粒子的情况下,会加速该种粒子的磨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电磁流变抛光用复合粒子的制备装置,提高磨料的利用率、减少磁场和电场的匹配困难,提高工件的表面质量和材料去除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电磁流变抛光用复合粒子的制备装置,包括静电纺丝组件、粉碎组件及用于筛选得到带电粒子、复合粒子和不带电粒子的筛选组件,静电纺丝组件包括磁性粒子供应组件、聚合物供应组件以及纺丝得到带磁性的复合纳米纤维的纺丝组件,聚合物内含有磨料粒子、且所述聚合物包裹于磁性粒子外周,所述纺丝组件与磁性粒子供应组件、聚合物供应组件连通,所述粉碎组件包括电磁铁压块、第一驱动电机及设于电磁铁压块正下方的磨盘,所述电磁铁压块与第一驱动电机连接,带磁性的复合纳米纤维可牵引至电磁铁压块与磨盘之间研磨粉碎。
本实用新型的电磁流变抛光用复合粒子的制备装置,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将聚合物和磨料粒子的混合物作为外壳,磁性粒子作为内核,将磨料粒子由游离态变为固着态,保证复合粒子的有效包裹:减少颗粒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提高磨料粒子利用率,保证抛光效果的均匀性;磁性粒子不与工件表面作用,降低磁性粒子磨损的可能,延长使用寿命;复合粒子同时具备电流变效应和磁流变效应,可降低抛光过程中对电场和磁场匹配调节的困难。
进一步地,所述纺丝组件包括内筒、外筒及密封连接于内筒和外筒顶部的密封盖,所述内筒设有第一腔,所述外筒同轴设置于内筒外周且所述内筒与外筒之间设有第二腔,所述磁性粒子供应组件与第一腔连通,所述聚合物供应组件与第二腔连通,所述第一腔、第二腔均与混合腔连通,所述混合腔连通有喷嘴,所述喷嘴下方设有电极组件。第二腔通过开设于外筒底部的通孔与混合腔连通,分液管穿过通孔与混合腔连通,以保证聚合物和磨料粒子的混合物作为外壳、磁性粒子作为内核得到复合粒子,且可保证复合粒子的有效包裹。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腔与混合腔之间连接有多组分液管,所述第二腔还连通有气体供应组件。在制备复合粒子之前,先采用气体供应组件通气,防止喷嘴堵塞,保证混合液的顺利流动和纺丝的顺利进行。
进一步地,所述混合腔设于固定盘,所述固定盘固定于外筒底部,所述外筒与固定盘之间连接有第一接地线;所述电极组件包括电连接的第一电压供应单元及第一电极板,所述第一电极板设于喷嘴的正下方。混合腔内的混合液在第一电极板产生的高压静电场的作用下克服表面张力由多个喷嘴喷射出来,并在空中迅速凝固成丝状得到带磁性的复合纳米纤维。
进一步地,所述粉碎组件还包括底座,所述第一驱动电机与底座之间安装有升降件,所述磨盘与底座之间连接有支撑座,所述磨盘开设有多组磨盘孔,所述磨盘下方设有研磨组件。带磁性的复合纳米纤维被电磁铁压块产生的磁场吸引到电磁铁压块的下方,启动升降件将电磁铁压块下压至磨盘,启动第一驱动电机,带磁性的复合纳米纤维在磨盘与电磁铁压块之间被切碎成纳米纤维片段。
进一步地,所述研磨组件包括第二驱动电机以及转盘,所述第二驱动电机通过旋转臂安装于支撑座,所述转盘与第二驱动电机连接,所述转盘内盛装有研磨球。纳米纤维片段在转盘中经球磨进一步细化得到纳米纤维颗粒。
进一步地,所述筛选组件包括筛选盘、漏斗及筛选箱,所述筛选盘底部开设有筛选孔,所述漏斗连接于筛选盘下方,所述漏斗与筛选箱连通,所述筛选箱内设有区分带电粒子与不带电粒子的第一筛选组件及用于筛选带电粒子中带磁粒子和不带磁粒子的第二筛选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筛选组件包括第一筛选板、杂质收集箱、第二电压供应单元及第二电极板,所述第一筛选板向杂质收集箱倾斜且第一筛选板的末端设于杂质收集箱上方,所述第二电压供应单元与电极板电连接且电极板设于第一筛选板的始端旁侧、电极板设于筛选箱外。纳米纤维颗粒首先经过第一筛选板,在第二电极板产生的静电场作用下筛选出带电粒子和不带电粒子,不带电粒子落入至杂质收集箱,带电粒子落入至第二筛选板。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筛选组件包括第二筛选板、第一收集箱、第二收集箱以及磁铁,所述第一收集箱设于靠近电极板一侧,所述第二筛选板设于第一筛选板的一侧且第二筛选板向第一筛选板方向倾斜,所述第二筛选板的末端设于第二收集箱的上方,所述磁铁嵌设于第一筛选板内部。在磁铁的作用下筛选出带磁粒子和不带磁粒子,带磁粒子落入至第二收集箱,不带磁粒子落入至第一收集箱。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采用同轴静电纺丝技术,以聚合物和磨料粒子的混合物作为外壳,磁性粒子作为内核,保证复合粒子的有效包覆;磨料粒子由游离状态变为固着状态,保证磨料粒子对工件的有效作用,同时减少颗粒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提高磨料粒子利用率,保证抛光效果的均匀性;磁性颗粒作为内核被包裹,不与工件表面作用,降低磁性颗粒磨损的可能,延长使用寿命;复合粒子同时具备电流变效应和磁流变效应,减少抛光过程中对电场和磁场匹配调节的困难。
附图说明
图1为静电纺丝组件和粉碎组件的结构示意图I;
图2为静电纺丝组件和粉碎组件的结构示意图II;
图3为电磁流变抛光用复合粒子的制备装置的粉碎组件的结构示意图I;
图4为电磁流变抛光用复合粒子的制备装置的粉碎组件的结构示意图II;
图5为电磁流变抛光用复合粒子的制备装置的筛选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具有核壳结构的复合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磁性粒子供应组件;11-磁性粒子供应器;12-第一软管;13-第一流量控制阀;2-聚合物供应组件;21-聚合物供应器;22-第二软管;23-第二流量控制阀;3-纺丝组件;31-内筒;32-外筒;33-密封盖;34-第一腔;35-第二腔;36-喷嘴;37-分液管;38-固定盘;4-粉碎组件;41-电磁铁压块;42-第一驱动电机;43-磨盘;44-底座;45-升降件;46-支撑座;47-磨盘孔;5-筛选组件;51-筛选盘;52-漏斗;53-筛选箱;54-第一筛选板;55-杂质收集箱;56-第二电压供应单元;57-第二电极板;58-第二筛选板;59-第一收集箱;510-第二收集箱;511-磁铁;6-电极组件;61-第一接地线;62-第一电压供应单元;63-第一电极板;7-气体供应组件;71-气体供应器;72-第三软管;73-第三流量控制阀;8-研磨组件;81-第二驱动电机;82-转盘;83-旋转臂;84-研磨球;85-研磨内筒;9-复合粒子;91-磁性粒子;92-聚合物;93-磨料粒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电磁流变抛光用复合粒子9的制备装置的实施例,包括静电纺丝组件、粉碎组件4及用于筛选得到带电粒子、复合粒子9和不带电粒子的筛选组件5,静电纺丝组件包括磁性粒子91供应组件1、聚合物92供应组件2以及纺丝得到带磁性的复合纳米纤维的纺丝组件3,聚合物92内含有磨料粒子93、且聚合物92包裹于磁性粒子91外周,纺丝组件3与磁性粒子91供应组件1、聚合物92供应组件2连通,粉碎组件4包括电磁铁压块41、第一驱动电机42及设于电磁铁压块41正下方的磨盘43,电磁铁压块41与第一驱动电机42连接,带磁性的复合纳米纤维可牵引至电磁铁压块41与磨盘43之间研磨粉碎。
本实施例在实施时,由磁性粒子91供应组件1供应磁性粒子91,由聚合物92供应组件2供应含有磨料粒子93的聚合物92,聚合物92包裹于磁性粒子91外周纺丝得到带磁性的复合纳米纤维;带磁性的复合纳米纤维在电磁铁压块41产生的磁场的作用下吸附至电磁铁压块41的下方,电磁铁压块41与磨盘43相对转动将带磁性的复合纳米纤维研磨粉碎,后倒入至筛选组件5中进行筛选得到带电粒子、复合粒子9和不带电粒子,其中复合粒子9为带电粒子中带磁粒子,同时具备电流变效应和磁流变效应。
本实施例中,磁性粒子91供应组件1用于供应磁性粒子91,为保证磁性粒子91供应的顺畅性,本实施例并不是直接供应磁性粒子91,而是将磁性粒子91与分散剂、基础液混合后得到第一混合液用以供应。具体地,磁性粒子91为羰基铁粉、纯铁粉、还原铁粉、钴、镍磁性颗粒及合金磁性颗粒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基础液为导电性较弱、介电性能很好的硅油、矿物油、合成油、乙二醇、水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分散剂为介电性能良好的淀粉、硅石、沸石和弱导电性的聚合材料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聚合物92供应组件2用于供应含有磨料粒子93的聚合物92,记为第二混合液,本实施例中的磨料粒子93为金刚石、碳化硅、氧化铝、二氧化硅、二氧化铈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聚合物92为聚酯、聚酰胺、聚乙烯醇、聚丙烯腈、聚氨酯、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如图1、图2所示,纺丝组件3包括内筒31、外筒32及密封连接于内筒31和外筒32顶部的密封盖33,内筒31设有第一腔34,外筒32同轴设置于内筒31外周且内筒31与外筒32之间设有第二腔35,磁性粒子91供应组件1与第一腔34连通,聚合物92供应组件2与第二腔35连通,第一腔34、第二腔35均与混合腔连通,混合腔连通有喷嘴36,混合腔也可设于喷嘴36内部,喷嘴36下方设有电极组件6。其中,第一腔34与混合腔之间连接有多组分液管37,第二腔35还连通有气体供应组件7;混合腔设于固定盘38,固定盘38固定于外筒32底部,外筒32与固定盘38之间连接有第一接地线61,且第一接地线61接触混合液;电极组件6包括电连接的第一电压供应单元62及第一电极板63,第一电极板63设于喷嘴36的正下方。
具体地,磁性粒子91供应组件1包括磁性粒子91供应器11、第一软管12及第一流量控制阀13,磁性粒子91供应器11与第一软管12连接,第一流量控制阀13安装于第一软管12,第一软管12穿过密封盖33伸入至第一腔34中,第一流量控制阀13可调节磁性粒子91的流量;聚合物92供应组件2包括聚合物92供应器21、第二软管22及第二流量控制阀23,聚合物92供应器21与第二软管22连接,第二软管22穿过密封盖33伸入至第二腔35中;气体供应组件7包括气体供应器71、第三软管72及第三流量控制阀73,气体供应器71与第三软管72连接,第三软管72穿过密封盖33伸入至第二腔35中;内筒31的底部开设有多个第一开孔,外筒32的底部开设有多个第二开孔,第一开孔的直径大于第二开孔的直径,分液管37同轴安装于第一开孔且分液管37的底部伸入到第二开孔内,第一混合液由分液管37进入混合腔、第二混合液由第二开孔进入混合腔且第一混合液和第二混合液在混合腔内混合得到混合液,混合液在第一电极板63产生的高压静电场的作用下克服表面张力由多个喷嘴36喷射出来,并在空中迅速凝固成丝状得到带磁性的复合纳米纤维。在静电纺丝开始前,先采用气体供应组件7通气,可根据应用需求通入空气或惰性气体,防止喷嘴36堵塞,保证混合液的顺利流动和纺丝的顺利进行。
本实施例获得的带磁性的复合纳米纤维具有核壳结构,由于采用的是同轴静电纺丝技术,芯质溶液为磁性粒子91、分散剂及基础液的混合物,壳质溶液为聚合物92与磨料粒子93的混合物,芯质溶液与壳质溶液在喷嘴36上方汇合,然后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固化为复合纳米纤维。
如图3至图4所示,粉碎组件4还包括底座44,第一驱动电机42与底座44之间安装有升降件45,磨盘43与底座44之间连接有支撑座46,磨盘43开设有多组磨盘孔47,磨盘43下方设有研磨组件8。本实施例中,研磨组件8包括第二驱动电机81以及转盘82,第二驱动电机81通过旋转臂83安装于支撑座46,转盘82与第二驱动电机81连接,转盘82内盛装有研磨球84。实施时,带磁性的复合纳米纤维被电磁铁压块41产生的磁场吸引到电磁铁压块41的下方,启动升降件45将电磁铁压块41下压至磨盘43,启动第一驱动电机42,带磁性的复合纳米纤维在磨盘43与电磁铁压块41之间被切碎成纳米纤维片段;纳米纤维片段在转盘82中经球磨进一步细化得到纳米纤维颗粒。
具体地,底座44呈“]”形,上部安装升降件45,升降件45可采用升降气缸等市售升降装置,第一驱动电机42安装于升降件45,电磁铁压块41安装于第一驱动电机42;磨盘43安装于支撑座46,支撑座46安装于底座44的底部,支撑座46呈“H”型;本实施例的支撑座46可设置卡块,磨盘43可设置与卡块卡合的卡口,防止在研磨时磨盘43与支撑座46发生相对移动;支撑座46下方转动连接有旋转臂83,第二驱动电机81为球磨电机且安装于旋转臂83,球磨电机与转盘82固定连接;为了便于简便地拿取纳米纤维颗粒和研磨球84,本实施例在转盘82内同轴放置有研磨内筒85,研磨球84盛装于研磨内筒85内,各研磨球84的尺寸大小各不相同。
本实施例在进行粉碎操作时,先给电磁铁压块41通电,使电磁铁压块41上带有磁性,由静电纺丝装置产生的复合纳米纤维被吸引到电磁铁压块41下方,待静电纺丝装置工作完成,然后采用升降件45将电磁铁压块41下方的复合纳米纤维压缩到磨盘43上,可重复压缩几次,使纳米复合纤维完全压紧实为止;然后关闭电磁铁压块41的电源,启动第一驱动电机42,在一定压力下,由于电磁铁压块41和下方磨盘43的相对运动,压紧实的纳米复合纤维将会被切碎成小片段,切碎的纳米纤维将通过磨盘43下方的孔进入到研磨内筒85中。待切碎完成以后,关闭第一驱动电机42,启动升降件45将第一驱动电机42抬起一定高度,然后启动第二驱动电机81,第二驱动电机81带动转盘82转动,转盘82带动同轴放置的研磨内筒85转动,研磨内筒85内部大小不一的研磨球84跟随运动,切碎的纳米纤维在研磨球84的碰撞挤压作用下被进一步细化,待细化完成,关闭第二驱动电机81,取出研磨内筒85,然后将研磨内筒85内的纳米纤维颗粒和研磨球84一起倒入筛选组件5。
如图5所示,筛选组件5包括筛选盘51、漏斗52及筛选箱53,筛选盘51底部开设有筛选孔,漏斗52连接于筛选盘51下方,漏斗52与筛选箱53连通,筛选箱53内设有区分带电粒子与不带电粒子的第一筛选组件5及用于筛选带电粒子中带磁粒子和不带磁粒子的第二筛选组件5,筛选箱53通过第二接地线接地。其中,第一筛选组件5包括第一筛选板54、杂质收集箱55、第二电压供应单元56及第二电极板57,第一筛选板54向杂质收集箱55倾斜且第一筛选板54的末端设于杂质收集箱55上方,第二电压供应单元56与电极板电连接且电极板设于第一筛选板54的始端旁侧、电极板设于筛选箱53外;第二筛选组件5包括第二筛选板58、第一收集箱59、第二收集箱510以及磁铁511,第一收集箱59设于靠近电极板一侧,第二筛选板58设于第一筛选板54的一侧且第二筛选板58设于第一筛选板54的下方,第二筛选板58向第一筛选板54方向倾斜,第二筛选板58的末端设于第二收集箱510的上方,磁铁511嵌设于第一筛选板54内部。
为准确地说明本实施例中第一筛选组件5和第二筛选组件5的位置关系,本实施例以具体方位进行说明,但不作为限制性的规定。在筛选箱53外侧左边放置有第二电极板57,筛选箱53内侧分为三个空间分别用于放置第一收集箱59、第二收集箱510以及杂质收集箱55,第一筛选板54左侧高,右侧底,形成一定坡度;第二筛选板58位于第一筛选板54的左下方,第一筛选板54与第二筛选板58之间有一定间隔。为便于纳米纤维颗粒的筛选,本实施例的第一筛选板54的左端向上设有凸部。
细化完成后的纳米纤维颗粒和研磨球84被倒入筛选盘51内,晃动片刻,小颗粒的粒子沿着研磨球84筛选盘51底部的筛选孔通过下方漏斗52,研磨球84留在筛选盘51里,下方的漏斗52用于承接上方的纳米纤维颗粒进入筛选箱53,进入筛选箱53的纳米纤维颗粒首先经过第一筛选板54,在左侧电场作用下,带电粒子会向靠近第二电极板57的方向移动,不带电粒子会沿着第一筛选板54滚入杂质收集箱55,然后靠近电极板的粒子会落入第二筛选板58上,在第二筛选板58右侧放置强力磁铁511,带磁粒子会向着磁铁511方向移动,不带磁粒子会落入第一收集箱59,带磁粒子落入第二收集箱510,最终得到的复合粒子9带磁粒子即为满足要求的复合粒子9。
如图6所示,复合粒子9具有核壳结构,内部核心为磁性粒子91,聚合物92和磨料粒子93包裹在磁性粒子91的表面;在电流变液抛光加工过程中,复合粒子9由内部磁性粒子91产生磁场力,聚合物92产生电场力,磨料粒子93对工件表面进行微切削,在微切削过程中,磨损的聚合物92脱落暴露新的磨料粒子93,从而实现磨料的更新自锐;可见,本实施例的复合粒子9在电磁场作用下,可完成三种不同性能及功能粒子的复合,大大降低了电场和磁场匹配的困难。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磁流变抛光用复合粒子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静电纺丝组件、粉碎组件(4)及用于筛选得到带电粒子、复合粒子(9)和不带电粒子的筛选组件(5),所述静电纺丝组件包括磁性粒子供应组件(1)、聚合物供应组件(2)以及纺丝得到带磁性的复合纳米纤维的纺丝组件(3),所述聚合物内含有磨料粒子、且所述聚合物包裹于磁性粒子外周,所述纺丝组件(3)与磁性粒子供应组件(1)、聚合物供应组件(2)连通,所述粉碎组件(4)包括电磁铁压块(41)、第一驱动电机(42)及设于电磁铁压块(41)正下方的磨盘(43),所述电磁铁压块(41)与第一驱动电机(42)连接,带磁性的复合纳米纤维可牵引至电磁铁压块(41)与磨盘(43)之间研磨粉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流变抛光用复合粒子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纺丝组件(3)包括内筒(31)、外筒(32)及密封连接于内筒(31)和外筒(32)顶部的密封盖(33),所述内筒(31)设有第一腔(34),所述外筒(32)同轴设置于内筒(31)外周且所述内筒(31)与外筒(32)之间设有第二腔(35),所述磁性粒子供应组件(1)与第一腔(34)连通,所述聚合物供应组件(2)与第二腔(35)连通,所述第一腔(34)、第二腔(35)均与混合腔连通,所述混合腔连通有喷嘴(36),所述喷嘴(36)下方设有电极组件(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流变抛光用复合粒子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34)与混合腔之间连接有多组分液管(37),所述第二腔(35)还连通有气体供应组件(7)。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流变抛光用复合粒子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腔设于固定盘(38),所述固定盘(38)固定于外筒(32)底部,所述外筒(32)与固定盘(38)之间连接有第一接地线(61);所述电极组件(6)包括电连接的第一电压供应单元(62)及第一电极板(63),所述第一电极板(63)设于喷嘴(36)的正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电磁流变抛光用复合粒子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粉碎组件(4)还包括底座(44),所述第一驱动电机(42)与底座(44)之间安装有升降件(45),所述磨盘(43)与底座(44)之间连接有支撑座(46),所述磨盘(43)开设有多组磨盘孔(47),所述磨盘(43)下方设有研磨组件(8)。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磁流变抛光用复合粒子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研磨组件(8)包括第二驱动电机(81)以及转盘(82),所述第二驱动电机(81)通过旋转臂(83)安装于支撑座(46),所述转盘(82)与第二驱动电机(81)连接,所述转盘(82)内盛装有研磨球(8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磁流变抛光用复合粒子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82)内同轴放置有研磨内筒(85),所述研磨球(84)盛装于研磨内筒(85)内。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磁流变抛光用复合粒子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筛选组件(5)包括筛选盘(51)、漏斗(52)及筛选箱(53),所述筛选盘(51)底部开设有筛选孔,所述漏斗(52)连接于筛选盘(51)下方,所述漏斗(52)与筛选箱(53)连通,所述筛选箱(53)内设有区分带电粒子与不带电粒子的第一筛选组件(5)及用于筛选带电粒子中带磁粒子和不带磁粒子的第二筛选组件(5)。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磁流变抛光用复合粒子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筛选组件(5)包括第一筛选板(54)、杂质收集箱(55)、第二电压供应单元(56)及第二电极板(57),所述第一筛选板(54)向杂质收集箱(55)倾斜且第一筛选板(54)的末端设于杂质收集箱(55)上方,所述第二电压供应单元(56)与电极板电连接且电极板设于第一筛选板(54)的始端旁侧、电极板设于筛选箱(53)外。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磁流变抛光用复合粒子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筛选组件(5)包括第二筛选板(58)、第一收集箱(59)、第二收集箱(510)以及磁铁(511),所述第一收集箱(59)设于靠近电极板一侧,所述第二筛选板(58)设于第一筛选板(54)的一侧且第二筛选板(58)向第一筛选板(54)方向倾斜,所述第二筛选板(58)的末端设于第二收集箱(510)的上方,所述磁铁(511)嵌设于第一筛选板(54)内部。
CN201922501145.0U 2019-12-31 2019-12-31 一种电磁流变抛光用复合粒子的制备装置 Active CN2114712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501145.0U CN211471274U (zh) 2019-12-31 2019-12-31 一种电磁流变抛光用复合粒子的制备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501145.0U CN211471274U (zh) 2019-12-31 2019-12-31 一种电磁流变抛光用复合粒子的制备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471274U true CN211471274U (zh) 2020-09-11

Family

ID=723781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501145.0U Active CN211471274U (zh) 2019-12-31 2019-12-31 一种电磁流变抛光用复合粒子的制备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47127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87931A (zh) * 2019-12-31 2020-05-01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电磁流变抛光用复合粒子的制备装置及制备方法
CN113560586A (zh) * 2021-07-27 2021-10-29 上海爱仑倍思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不规则片状零价铁基纳米材料的制备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87931A (zh) * 2019-12-31 2020-05-01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电磁流变抛光用复合粒子的制备装置及制备方法
CN111087931B (zh) * 2019-12-31 2024-04-26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电磁流变抛光用复合粒子的制备装置及制备方法
CN113560586A (zh) * 2021-07-27 2021-10-29 上海爱仑倍思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不规则片状零价铁基纳米材料的制备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471274U (zh) 一种电磁流变抛光用复合粒子的制备装置
CN111087931B (zh) 一种电磁流变抛光用复合粒子的制备装置及制备方法
CN102744129B (zh) 可直接送粉的高效微纳复合粉体湿法球磨制备方法
JP4796807B2 (ja) 半導体ウェハの研磨方法
KR20130092151A (ko) 원료의 미립자 가공을 위한 분쇄 및 분산장치
CN210207059U (zh) 制备纳米颗粒的磨料装置
JP3688261B2 (ja) 微粒子研磨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09971421A (zh) 一种研磨抛光用复合粒子的制作装置及制作方法
CN208098242U (zh) 一种用于铁硅铝粉末研磨的环辊磨机
CN109248729A (zh) 电缆线原料粉碎装置
CN211488114U (zh) 一种碳化硅微粉除铁装置
JP2007077512A5 (zh)
CN110000718B (zh) 一种抛光用复合颗粒的制备装置及制备方法
CN209076765U (zh) 一种新型金刚石磨料装置
CN101591163B (zh) 纳米黄土浆料的制备方法
CN116689101A (zh) 一种矿渣颗粒研磨装置
CN108787131B (zh) 一种高温气冷堆核燃料元件用人造石墨粉的制粉方法
CN211937312U (zh) 一种超细研磨机
JP2916611B2 (ja) 粉末粒子の粉砕方法と粒子修飾方法
CN206935471U (zh) 提高研磨效率的研磨装置
CN210788131U (zh) 一种新型白刚玉微米级粉体精分设备
CN215743962U (zh) 一种高粘度超细全能珠磨机
CN213854875U (zh) 一种精制氧化铝粉的球磨机
CN1443606A (zh) 一种气流磨
CN213222601U (zh) 一种涂料研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