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451858U - 电石炉 - Google Patents

电石炉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451858U
CN211451858U CN201922115681.7U CN201922115681U CN211451858U CN 211451858 U CN211451858 U CN 211451858U CN 201922115681 U CN201922115681 U CN 201922115681U CN 211451858 U CN211451858 U CN 2114518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urnace
calcium carbide
brick layer
stove
carbon bri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11568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媛媛
郝海兵
刘江飞
吴新顺
李乃军
韩金奎
周鑫
唐万里
郝继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ner Mongolia Wuhai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ner Mongolia Wuhai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ner Mongolia Wuhai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Inner Mongolia Wuhai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11568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4518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4518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4518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rtical, Hearth, Or Arc Furna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石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石炉,电石炉包括炉底、炉壁和炉门,炉壁砌筑于炉底上,炉门设置于炉壁上,且炉门通过氮化硅浇筑整体成型。本实用新型炉门采用整体氮化硅浇筑,相较于传统电石炉的炉门采用氮化硅结合碳化硅砖的逐层砌筑,本实用新型的炉门轻易不会发生炉眼烧穿的情况,即便因操作问题导致出炉口有料脱落,但因采用了整体浇筑,小块脱落其它部分仍为整体,能够极大的减少因电石炉烘炉、焙烧过程出现纰漏,或者生产过程出现异常,而导致的炉眼烧穿、炉墙逐步塌落等异常情况,进而导致电石炉存在较大安全隐患不能继续使用的问题产生。

Description

电石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石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石炉。
背景技术
传统的电石炉的炉门筑造方法为逐层砌筑,炉口采用氮化硅结合碳化硅砖,砌筑整体厚度为1米。但在此种砌筑方式下,若烘炉、焙烧过程出现纰漏,或者生产过程出现异常,容易导致炉眼烧穿炉墙逐步塌落等异常情况,进而导致电石炉不能继续使用的问题产生。而且传统的电石炉的因砌筑整体较厚,占用空间较大,导致炉膛变小,生料相对易进入熔池造成出炉相对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电石炉由于砌筑成型,在烘炉或焙烧过程出现纰漏,或者生产过程出现异常时,容易导致炉眼烧穿炉墙逐步塌落等异常情况,进而导致电石炉不能继续使用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石炉,包括炉底、炉壁和炉门,所述炉壁砌筑于所述炉底上,所述炉门设置于所述炉壁上,且所述炉门通过氮化硅浇筑整体成型。
其中,所述炉门的厚度为700毫米,所述炉壁的厚度为500毫米。
其中,所述炉底包括自上而下层叠设置的耐火砖层,所述耐火砖层的层数为9层。
其中,每层所述耐火砖层由耐火砖排布形成,相邻两层所述耐火砖层之间的耐火砖的排布角度相差120°。
其中,所述炉底还包括第一碳砖层,所述第一碳砖层的层数为3层,所述第一碳砖层位于所述耐火砖层的上表面。
其中,每层所述第一碳砖层由碳砖排布形成,相邻两层所述第一碳砖层之间的碳砖的排布角度相差120°。
其中,所述第一碳砖层的上表面还设有第二碳砖层,所述第二碳砖层为环形,所述第二碳砖层的外侧壁与所述炉壁的内壁相贴合。
其中,所述第二碳砖层的厚度为600毫米。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石炉,炉门采用整体氮化硅浇筑,相较于传统电石炉的炉门采用氮化硅结合碳化硅砖的逐层砌筑,本实用新型的炉门轻易不会发生炉眼烧穿的情况,即便因操作问题导致出炉口有料脱落,但因采用了整体浇筑,小块脱落其它部分仍为整体,能够极大的减少因电石炉烘炉、焙烧过程出现纰漏,或者生产过程出现异常,而导致的炉眼烧穿、炉墙逐步塌落等异常情况,进而导致电石炉的炉体存在较大安全隐患不能继续使用的问题产生。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的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有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优点之外,本实用新型的其他技术特征及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优点,将结合附图作出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电石炉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炉底;2:炉壁;3:炉门;4:第二碳砖层;11:耐火砖层;12:第一碳砖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多根”、“多组”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若干个”、“若干根”、“若干组”的含义是一个或一个以上。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石炉,主要为电石炉的炉体,包括炉底1、炉壁2和炉门3,炉壁2砌筑于炉底1上,炉门3设置于炉壁2上,且炉门3通过氮化硅浇筑整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石炉,炉门采用整体氮化硅浇筑,相较于传统电石炉的炉门采用氮化硅结合碳化硅砖的逐层砌筑,本实用新型的炉门轻易不会发生炉眼烧穿的情况,即便因操作问题导致出炉口有料脱落,但因采用了整体浇筑,小块脱落其它部分仍为整体,能够极大的减少因电石炉烘炉、焙烧过程出现纰漏,或者生产过程出现异常,而导致的炉眼烧穿、炉墙逐步塌落等异常情况,进而导致电石炉的炉体存在较大安全隐患不能继续使用的问题产生。
其中,炉门3的厚度为700毫米,炉壁2的厚度为500毫米。本实施例中,炉壁厚度由传统电石炉的炉壁厚度1000毫米变为500毫米,炉门厚度由传统电石炉的炉门厚度1000毫米变为700毫米,在相同的占地面积下,相较于传统的电石炉砌筑整体较厚,本实用新型的炉门及炉壁厚度减小,有效增大了炉膛空间,同时节省了筑炉材料,生料容易进入熔池,而且出炉相对容易,由此通过特有的筑炉结构设计,对电石产量、质量和出炉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其中,炉底1包括自上而下层叠设置的耐火砖层11,耐火砖层11的层数为9层。传统的电石炉炉底为11层耐火砖层构成,本实用新型的炉底设置的耐火砖层减少到9层,9层耐火砖层能够满足电石炉焙烧要求,保证焙烧效果的同时确保炉底不被烧穿,还能进一步节省筑炉材料,增大炉膛空间。
其中,每层耐火砖层11由耐火砖排布形成,相邻两层耐火砖层11之间的耐火砖的排布角度相差120°。每层耐火砖层均由耐火砖依次紧密平铺排布构成,耐火砖层层叠设置,相邻的两层耐火砖层耐火砖的排布角度发生变化,如上层耐火砖水平0°平铺,下层耐火砖则在上层耐火砖的基础上水平旋转120°平铺,以此类推直至平铺9层耐火砖层。可最大程度的减小耐火砖之间的缝隙影响。
其中,炉底1还包括第一碳砖层12,第一碳砖层12的层数为3层,第一碳砖层12位于耐火砖层11的上表面。其中,每层第一碳砖层12由碳砖排布形成,相邻两层第一碳砖层12之间的碳砖的排布角度相差120°。第一碳砖层设置在耐火砖层的上方,与耐火砖层共同组成炉底。每层第一碳砖层均由碳砖依次紧密平铺排布构成,第一碳砖层层叠设置,相邻的两层第一碳砖层的碳砖的排布角度发生变化,如上层碳砖水平0°平铺,下层碳砖则在上层碳砖的基础上水平旋转120°平铺,以此类推直至平铺3层第一碳砖层。可最大程度的减小碳砖之间的缝隙影响。
其中,第一碳砖层12的上表面还设有第二碳砖层4,第二碳砖层4为环形,第二碳砖层4的外侧壁与炉壁2的内壁相贴合。本实用新型在炉底的上表面新增一层第二碳砖层,第二碳砖层为环形,紧贴炉壁内壁设置,且在对应炉眼的位置处设置缺口,便于物料流出,第二碳砖层的设置对炉底及炉壁结合处形成进一步的保护。
其中,第二碳砖层4的厚度为600毫米。本实施例中第二碳砖层为一层厚度为600毫米的碳砖平铺构成。
第一碳砖层上表面为平面,在第一碳砖层的上表面通过碳素胶泥和冷捣糊的混合材料构筑斜面,该斜面向炉门所在位置逐渐向下倾斜,方便物料流出。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如上所述的电石炉的焙烧方法,包括:
S1,电石炉在焙烧完成后以满负荷运行1-2周;
S2,电石炉在1-2周满负荷运行后降至最低负荷运行2天。
电石炉筑造完成后,先在焙烧温度高于预设焙烧温度下运行1-2周,再将焙烧温度降低至预设焙烧温度继续运行,以此可在炉壁与炉腔空间的交界处形成一种类似保护膜,将筑炉过程中炉壁上个别细小裂纹或缝隙糊住,使之与炉壁形成一个整体,能进一步增强炉壁的耐受程度。
电石炉运行满负荷指的是电石炉在其设计产能下工作,电石炉正常运行的最低负荷指的是电石炉在角接情况下的最低生产负荷,电石炉运行分星接和角接主要区别在电压上,星接电压低,角接电压高。
其中,步骤S1前还包括所述电石炉的烘炉方法,所述烘炉方法采用间歇性升温方法。
电石炉在筑造完成后要先进行干燥,即电石炉的烘炉,传统的电石炉的烘炉一般为缓慢升温式的烘炉,直至电石正常生产,这样操作可将炉内水分基本清除,但仍会存在残留无法完全除净。本实用新型的电石炉烘炉方法采用缓慢间歇性升温方式,即先稳步升温一段时间后,停止升温保持一段时间,再继续稳步升温,以此类推,能使炉内水分更大程度的烘干逸散。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8)

1.一种电石炉,其特征在于:包括炉底、炉壁和炉门,所述炉壁砌筑于所述炉底上,所述炉门设置于所述炉壁上,且所述炉门通过氮化硅浇筑整体成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石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门的厚度为700毫米,所述炉壁的厚度为500毫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石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底包括自上而下层叠设置的耐火砖层,所述耐火砖层的层数为9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石炉,其特征在于:每层所述耐火砖层由耐火砖排布形成,相邻两层所述耐火砖层之间的耐火砖的排布角度相差12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石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底还包括第一碳砖层,所述第一碳砖层的层数为3层,所述第一碳砖层位于所述耐火砖层的上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石炉,其特征在于:每层所述第一碳砖层由碳砖排布形成,相邻两层所述第一碳砖层之间的碳砖的排布角度相差12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石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碳砖层的上表面还设有第二碳砖层,所述第二碳砖层为环形,所述第二碳砖层的外侧壁与所述炉壁的内壁相贴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石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碳砖层的厚度为600毫米。
CN201922115681.7U 2019-11-29 2019-11-29 电石炉 Active CN2114518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15681.7U CN211451858U (zh) 2019-11-29 2019-11-29 电石炉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15681.7U CN211451858U (zh) 2019-11-29 2019-11-29 电石炉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451858U true CN211451858U (zh) 2020-09-08

Family

ID=723005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115681.7U Active CN211451858U (zh) 2019-11-29 2019-11-29 电石炉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45185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451858U (zh) 电石炉
CN107795976A (zh) 一种干熄焦余热锅炉入口烟道内衬砌筑结构及砌筑方法
CN102183146A (zh) 一种立式石灰窑工作衬的整体浇注技术
CN201621941U (zh) 一种用于海绵钛生产的加热炉
CN106830949B (zh) 一种陶瓷烧制方法
CN101509724B (zh) 冶炼球团竖炉
CN110849153A (zh) 电石炉及电石炉的焙烧方法
CN207231233U (zh) 一种提升卡尔多炉炉龄的耐火内衬砌筑结构
CN212894473U (zh) 一种双膛窑悬挂缸支撑
CN109762579A (zh) 一种预制浇筑块砌筑的干熄焦料位计安装座
CN203336965U (zh) 一种电弧炉用新型炉坡砖
CN101907399A (zh) 一种炭素焙烧炉料箱耐火预制火道墙
CN111560486A (zh) 一种引导炉底呈锅底形状的高炉炉底砌筑方法
CN211226882U (zh) 电熔玻璃窑炉池底结构
CN207347602U (zh) 一种rh炉环流管衬砖及整体组合结构
CN217438087U (zh) 一种环保型焦炉炉门内衬结构
CN207031244U (zh) 一种可以有效防止玻璃熔窑内倾的胸墙结构
CN101398259A (zh) 带盖电极焙烧炉炉底烟气通道结构
CN206550342U (zh) 一种结构改进的包壁砖砌筑结构
CN101498552B (zh) 一种用耐火预制块砌筑的熔铝炉熔池工作层
CN100557311C (zh) 坡梯状的周向环道上有向上喷口的陶瓷燃烧器
CN217838719U (zh) 一种玻璃熔窑池壁间隙密封结构
CN218764564U (zh) 双膛窑炉衬支柱耐火材料结构
CN209623364U (zh) 一种高温窑多槽组合砖
CN212390832U (zh) 一种新型高温窑车平台耐火衬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