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444775U - 一种用于穿越式岸桥的托绳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穿越式岸桥的托绳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444775U
CN211444775U CN201921674705.6U CN201921674705U CN211444775U CN 211444775 U CN211444775 U CN 211444775U CN 201921674705 U CN201921674705 U CN 201921674705U CN 211444775 U CN211444775 U CN 2114447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ller
girder
shore bridge
rope
external trolle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67470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迎九
肖强
郭树旺
郑雪峰
王悦民
童民慧
高翔
白建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dian Lank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dian Heavy Industr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dian Heavy Industr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dian Heavy Industr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67470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4447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4447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4447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港口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穿越式岸桥的托绳架。托绳架(4)能在外置小车大梁轨道(5)上往复移动。托绳架(4)包括托辊(41)、托辊架(42)和托辊车轮(44),其中托辊(41)水平设于托辊架(42)上,托辊(41)用于承载移动的外置小车起升钢丝绳(8)和移动的外置小车行走钢丝绳(9),托辊架(42)靠近外置小车大梁轨道(5)的一侧至少安装有两个可转动的托辊车轮(44),且两个可转动的托辊车轮(44)均设于外置小车大梁轨道(5)上。本说明书采用可移动的托绳架结构,在结构上不会与岸桥大梁发生干涉,保证外置小车钢丝绳的移动,保证穿越式岸桥的稳定运行。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穿越式岸桥的托绳架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涉及港口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穿越式岸桥的托绳架。
背景技术
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带动了航运物流的快速发展,全球集装箱吞吐量不断增长,要求港口具有更高的装卸效率。集装箱岸桥作为码头的关键装卸设备,直接对船作业,对码头整体装卸效率起着重要作用。相关技术中,为了提高岸桥的装卸效率,将岸桥由一个上小车的布置形式改成了上小车、外置小车共存的布置形式,即形成了“上小车与外置小车同时运输集装箱”的穿越式岸桥,具体的,两根岸桥大梁内侧的轨道供上小车往复运动,两根岸桥大梁外侧的轨道供倒挂的外置小车往复运动,该种穿越式岸桥结构极大地提高了运输效率。其中,上小车需要在上小车起升钢丝绳和上小车行走钢丝绳的牵引下升降和移动,外置小车需要在外置小车起升钢丝绳和外置小车行走钢丝绳的牵引下升降和移动,上述各种钢丝绳均需要托绳架支撑。
目前,牵引上小车的钢丝绳采用的托绳架是在两根岸桥大梁的内侧轨道上均布置有一根横梁,横梁上固定设置有多个托辊,托辊用于支撑钢丝绳。但是,发明人发现相关技术还至少存在以下问题:针对牵引外置小车的钢丝绳,由于外置小车倒挂在两根岸桥大梁的外侧轨道上,此时支撑外置小车钢丝绳的托绳架若是采用和上小车一样的固定托绳架结构,则会与岸桥大梁发生干涉,影响牵引外置小车的钢丝绳移动;另外,现有技术中上小车采用的固定托绳架结构耗材较多;同时,现有固定托绳架结构中采用的托辊结构简单,易发生钢丝绳弹跳现象,影响岸桥的稳定运行。
因此,在岸桥高速化发展趋势下,针对穿越式岸桥,急需研究一种用于穿越式岸桥的托绳架来支撑牵引外置小车的钢丝绳。
实用新型内容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穿越式岸桥的托绳架,以部分的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
本说明书实施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本说明书提供的一种用于穿越式岸桥的托绳架,岸桥大梁的外侧设有外置小车大梁轨道、水平布置的外置小车大梁顶板、竖直布置的外置小车大梁竖杆,所述竖直布置的外置小车大梁竖杆的底端与岸桥大梁固定连接,所述竖直布置的外置小车大梁竖杆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水平布置的外置小车大梁顶板,且所述水平布置的外置小车大梁顶板的一侧与岸桥大梁固定连接,所述水平布置的外置小车大梁顶板上铺设有外置小车大梁轨道,外置小车能在外置小车大梁轨道上移动;所述托绳架也能在外置小车大梁轨道上往复移动。
所述托绳架包括托辊、托辊架和托辊车轮,其中所述托辊水平设于所述托辊架上,所述托辊用于承载移动的外置小车起升钢丝绳和移动的外置小车行走钢丝绳,所述托辊架靠近外置小车大梁轨道的一侧至少安装有两个可转动的托辊车轮,且所述两个可转动的托辊车轮均设于外置小车大梁轨道上。
可选的,所述托辊的外周还设有保护罩,所述保护罩也设于所述托辊架上,且不会干扰外置小车起升钢丝绳和外置小车行走钢丝绳的移动。
可选的,所述托辊架的下方还设有水平布置的反滚轮,所述反滚轮还设于外置小车大梁顶板的下方,且所述反滚轮能够沿着外置小车大梁顶板的下表面移动。
可选的,所述托绳架还包括位于外置小车大梁轨道上方的侧梁、侧滚轮、竖直布置的侧滚轮连接杆、若干个侧梁支架,其中若干个侧梁支架等间距均布置于所述岸桥大梁的外侧,所述侧梁固定设于所述侧梁支架的下方,且所述侧梁的长度延伸到岸桥大梁两端的侧梁支架上。所述竖直布置的侧滚轮连接杆与所述托辊并列设于所述托辊架上;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竖直布置的侧滚轮连接杆与岸桥大梁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托辊与岸桥大梁之间的距离。所述竖直布置的侧滚轮连接杆的顶部设有竖直布置的侧滚轮,所述侧滚轮还设于侧梁靠近岸桥大梁的侧面,且所述侧滚轮能够沿着所述侧梁靠近岸桥大梁的侧面移动。
可选的,若干个侧梁支架等间距均布置于所述岸桥大梁的外侧。
可选的,所述侧梁支架包括水平布置的侧梁横向支架和竖直布置的侧梁纵向支架,所述侧梁横向支架的一端与所述岸桥大梁固定连接,所述侧梁横向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侧梁纵向支架的端部连接,所述侧梁纵向支架远离所述侧梁横向支架的端部与所述侧梁固定连接。
可选的,所述托绳架还包括牵引滑轮,所述牵引滑轮竖直设于所述竖直布置的侧滚轮连接杆与所述托辊之间的所述托辊架上。
可选的,当所述反滚轮沿着所述外置小车大梁顶板的下表面移动时,所述反滚轮与所述外置小车大梁顶板下表面的接触面积为所述反滚轮长度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
可选的,当所述侧滚轮沿着所述侧梁靠近岸桥大梁的侧面移动时,所述侧滚轮与所述侧梁的接触面积为所述侧滚轮长度的五分之一至三分之一。
本说明书实施例采用的上述至少一个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本说明书采用了可移动的托绳架结构来支撑牵引外置小车的钢丝绳,专门为穿越式岸桥的外置小车设计,在结构上不会与岸桥大梁发生干涉,保证外置小车钢丝绳的移动,保证穿越式岸桥的稳定运行,且投入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说明书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本说明书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说明书,并不构成对本说明书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穿越式岸桥的托绳架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2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穿越式岸桥的托绳架与外置小车大梁轨道的布置简图;
图3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穿越式岸桥的托绳架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穿越式岸桥的托绳架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的含义:1-岸桥大梁,2-上小车,3-外置小车,4-托绳架,41-托辊,42-托辊架,43-保护罩,44-托辊车轮,45-侧滚轮,46-反滚轮,47-牵引滑轮,5-外置小车大梁轨道,6-外置小车大梁顶板,7-外置小车大梁竖杆,8-外置小车起升钢丝绳,9-外置小车行走钢丝绳,10-侧梁支架,11-侧梁。
具体实施方式
此处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说明书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说明书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说明书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说明书。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说明书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说明书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说明书的用于穿越式岸桥的托绳架进行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请参阅图1至图4,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穿越式岸桥的托绳架,岸桥大梁1的外侧设有外置小车大梁轨道5、水平布置的外置小车大梁顶板6、竖直布置的外置小车大梁竖杆7,所述竖直布置的外置小车大梁竖杆7的底端与岸桥大梁1固定连接,所述竖直布置的外置小车大梁竖杆7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水平布置的外置小车大梁顶板6,且所述水平布置的外置小车大梁顶板6的一侧与岸桥大梁1固定连接,所述水平布置的外置小车大梁顶板6上铺设有外置小车大梁轨道5,外置小车3能在外置小车大梁轨道5上移动;所述托绳架4也能在外置小车大梁轨道5上往复移动。所述托绳架4包括托辊41、托辊架42和托辊车轮44,其中所述托辊41水平设于所述托辊架42上,所述托辊41用于承载移动的外置小车起升钢丝绳8和移动的外置小车行走钢丝绳9,所述托辊架42靠近外置小车大梁轨道5的一侧至少安装有两个可转动的托辊车轮44,且所述两个可转动的托辊车轮44均设于外置小车大梁轨道5上。
需要说明的是,图1为上小车2、外置小车3、岸桥大梁及托绳架4的位置示意图。本说明书对现有技术中固定设置的简易托辊结构进行了改进,设计了一种可移动的托绳架结构来支撑牵引外置小车的钢丝绳,相比于固定托辊结构,本结构耗材更少、结构轻盈、成本更低。而且,本托绳架专门为穿越式岸桥的外置小车设计,在结构上不会与岸桥大梁发生干涉,保证外置小车钢丝绳的移动,保证穿越式岸桥的稳定运行,且投入成本较低。
进一步的,所述托辊41的外周还设有保护罩43,所述保护罩43也设于所述托辊架42上,且不会干扰外置小车起升钢丝绳8和外置小车行走钢丝绳9的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保护罩43在不影响外置小车起升钢丝绳8和外置小车行走钢丝绳9移动的同时,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钢丝绳弹跳后脱离托绳架的现象,保证穿越式岸桥的稳定运行。
可选的,所述托辊架42的下方还设有水平布置的反滚轮46,所述反滚轮46还设于外置小车大梁顶板6的下方,且所述反滚轮46能够沿着外置小车大梁顶板6的下表面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反滚轮46的数量至少为两个,能够保证托绳架4更稳定地沿着外置小车大梁轨道5移动,提高了运行的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托绳架4还包括位于外置小车大梁轨道5上方的侧梁11、侧滚轮45、竖直布置的侧滚轮连接杆48、若干个侧梁支架10,其中若干个侧梁支架10等间距均布置于所述岸桥大梁1的外侧,所述侧梁11固定设于所述侧梁支架10的下方,且所述侧梁11的长度延伸到岸桥大梁1两端的侧梁支架10上。即,所述侧梁支架10用于更好地承载侧梁11。所述竖直布置的侧滚轮连接杆48与所述托辊41并列设于所述托辊架42上;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竖直布置的侧滚轮连接杆48与岸桥大梁1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托辊41与岸桥大梁1之间的距离。即,所述侧滚轮连接杆48与所述托辊41相比,更靠近岸桥大梁1。所述竖直布置的侧滚轮连接杆48的顶部设有竖直布置的侧滚轮45,所述侧滚轮45还设于侧梁11靠近岸桥大梁1的侧面,且所述侧滚轮45能够沿着所述侧梁11靠近岸桥大梁1的侧面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侧滚轮45的布置能够进一步保证托绳架4在外置小车大梁轨道5上移动时的稳定性,且能保证外置小车起升钢丝绳8和外置小车行走钢丝绳9始终保持被托起状态。
可选的,若干个侧梁支架10等间距均布置于所述岸桥大梁1的外侧。具体的,所述侧梁支架10数量可以为六个、八个、十个,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数量,本说明书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当所述侧梁11受力时,所述侧梁支架10等间距布置的结构形式,能够使得侧梁11均匀受力,延长托绳架4的使用寿命。
可选的,所述侧梁支架10包括水平布置的侧梁横向支架101和竖直布置的侧梁纵向支架102,所述侧梁横向支架101的一端与所述岸桥大梁1固定连接,所述侧梁横向支架101的另一端与所述侧梁纵向支架102的端部连接,所述侧梁纵向支架102远离所述侧梁横向支架101的端部与所述侧梁11固定连接。
可选的,所述托绳架4还包括牵引滑轮47,所述牵引滑轮47竖直设于所述竖直布置的侧滚轮连接杆48与所述托辊41之间的所述托辊架42上。所述牵引滑轮47用于绕设牵引钢丝绳,牵引钢丝绳用于连接两个托绳架4,使得两个托绳架4能够沿着外置小车大梁轨道5稳定运行。
可选的,当所述反滚轮46沿着所述外置小车大梁顶板6的下表面移动时,所述反滚轮46与所述外置小车大梁顶板6下表面的接触面积为所述反滚轮46长度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提高了穿越式岸桥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可选的,当所述侧滚轮45沿着所述侧梁11靠近岸桥大梁1的侧面移动时,所述侧滚轮45与所述侧梁11的接触面积为所述侧滚轮45长度的五分之一至三分之一,进一步提高了穿越式岸桥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工作时,所述托绳架4的两个托辊车轮44正压在岸桥大梁1外侧的外置小车大梁轨道5上,托辊架42焊接固定在岸桥大梁1外侧,多个侧梁支架10均匀布置在岸桥大梁1外侧。其中托辊架42、侧梁支架10均由钢结构件焊接而成。托绳架4的反滚轮46反向卡在外置小车大梁顶板6下,侧滚轮45侧向卡在侧梁11上,其中侧梁11沿着岸桥大梁1通长焊接在所述侧梁支架10上。上述结构保证托绳架4能够沿着外置小车大梁轨道5稳定移动,用于承载外置小车的钢丝绳,保证穿越式岸桥的稳定运行。
以上所述仅是本说明书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说明书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说明书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说明书,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说明书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说明书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说明书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说明书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用于穿越式岸桥的托绳架,岸桥大梁(1)的外侧设有外置小车大梁轨道(5)、水平布置的外置小车大梁顶板(6)、竖直布置的外置小车大梁竖杆(7),所述竖直布置的外置小车大梁竖杆(7)的底端与岸桥大梁(1)固定连接,所述竖直布置的外置小车大梁竖杆(7)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水平布置的外置小车大梁顶板(6),且所述水平布置的外置小车大梁顶板(6)的一侧与岸桥大梁(1)固定连接,所述水平布置的外置小车大梁顶板(6)上铺设有外置小车大梁轨道(5),外置小车(3)能在外置小车大梁轨道(5)上移动;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绳架(4)也能在外置小车大梁轨道(5)上往复移动;
所述托绳架(4)包括托辊(41)、托辊架(42)和托辊车轮(44),其中所述托辊(41)水平设于所述托辊架(42)上,所述托辊(41)用于承载移动的外置小车起升钢丝绳(8)和移动的外置小车行走钢丝绳(9),所述托辊架(42)靠近外置小车大梁轨道(5)的一侧至少安装有两个可转动的托辊车轮(44),且所述两个可转动的托辊车轮(44)均设于外置小车大梁轨道(5)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穿越式岸桥的托绳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托辊(41)的外周还设有保护罩(43),所述保护罩(43)也设于所述托辊架(42)上,且不会干扰外置小车起升钢丝绳(8)和外置小车行走钢丝绳(9)的移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穿越式岸桥的托绳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托辊架(42)的下方还设有水平布置的反滚轮(46),所述反滚轮(46)还设于外置小车大梁顶板(6)的下方,且所述反滚轮(46)能够沿着外置小车大梁顶板(6)的下表面移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穿越式岸桥的托绳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外置小车大梁轨道(5)上方的侧梁(11)、侧滚轮(45)、竖直布置的侧滚轮连接杆(48)、若干个侧梁支架(10),
其中若干个侧梁支架(10)等间距均布置于所述岸桥大梁(1)的外侧,所述侧梁(11)固定设于所述侧梁支架(10)的下方,且所述侧梁(11)的长度延伸到岸桥大梁(1)两端的侧梁支架(10)上;
所述竖直布置的侧滚轮连接杆(48)与所述托辊(41)并列设于所述托辊架(42)上;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竖直布置的侧滚轮连接杆(48)与岸桥大梁(1)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托辊(41)与岸桥大梁(1)之间的距离;
所述竖直布置的侧滚轮连接杆(48)的顶部设有竖直布置的侧滚轮(45),所述侧滚轮(45)还设于侧梁(11)靠近岸桥大梁(1)的侧面,且所述侧滚轮(45)能够沿着所述侧梁(11)靠近岸桥大梁(1)的侧面移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穿越式岸桥的托绳架,其特征在于,若干个侧梁支架(10)等间距均布置于所述岸桥大梁(1)的外侧。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穿越式岸桥的托绳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梁支架(10)包括水平布置的侧梁横向支架(101)和竖直布置的侧梁纵向支架(102),所述侧梁横向支架(101)的一端与所述岸桥大梁(1)固定连接,所述侧梁横向支架(101)的另一端与所述侧梁纵向支架(102)的端部连接,所述侧梁纵向支架(102)远离所述侧梁横向支架(101)的端部与所述侧梁(11)固定连接。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穿越式岸桥的托绳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牵引滑轮(47),所述牵引滑轮(47)竖直设于所述竖直布置的侧滚轮连接杆(48)与所述托辊(41)之间的所述托辊架(42)上。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穿越式岸桥的托绳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反滚轮(46)沿着所述外置小车大梁顶板(6)的下表面移动时,所述反滚轮(46)与所述外置小车大梁顶板(6)下表面的接触面积为所述反滚轮(46)长度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穿越式岸桥的托绳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侧滚轮(45)沿着所述侧梁(11)靠近岸桥大梁(1)的侧面移动时,所述侧滚轮(45)与所述侧梁(11)的接触面积为所述侧滚轮(45)长度的五分之一至三分之一。
CN201921674705.6U 2019-09-30 2019-09-30 一种用于穿越式岸桥的托绳架 Active CN2114447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74705.6U CN211444775U (zh) 2019-09-30 2019-09-30 一种用于穿越式岸桥的托绳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74705.6U CN211444775U (zh) 2019-09-30 2019-09-30 一种用于穿越式岸桥的托绳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444775U true CN211444775U (zh) 2020-09-08

Family

ID=722971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674705.6U Active CN211444775U (zh) 2019-09-30 2019-09-30 一种用于穿越式岸桥的托绳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44477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215323B2 (ja) 高架クレーン及び少なくとも2つの高架クレーンの組立体
CN100436300C (zh) 货物集装箱装卸门式起重机的钢索缠绕支撑系统和方法
CN207890448U (zh) 具有用于将仓储货物储存及出仓或转仓而设置的储存及出仓单元的高架储存设备
CN106029547A (zh) 一种设有集装箱中间存放区的堆垛起重机
CN211444775U (zh) 一种用于穿越式岸桥的托绳架
KR101160273B1 (ko) 교량공사용 스트래들 캐리어
CN202704870U (zh) 框架梁移动龙门架
CN211444756U (zh) 一种用于穿越式岸桥的托绳系统
CN112573384A (zh) 一种用于穿越式岸桥的托绳架
CN112744706A (zh) 一种用于穿越式岸桥的托绳系统
CN214828509U (zh) 一种单箱梁岸桥用运行小车
CN203018487U (zh) 套筒及废尾卷从卷筒轴上卸出的装置
CN212712406U (zh) 一种稳定性好的电动葫芦门式起重机
CN105800472A (zh) 物流转运装置
CN209853595U (zh) 一种新型的下小车系统
WO2020224047A1 (zh) 传统岸桥外置下小车的行走钢丝绳缠绕系统及行走机构
WO2013066163A1 (en) Ship to shore crane with dual trolleys
CN203612860U (zh) 大型门式起重机钢丝绳绕绳装置
CN202022668U (zh) 矿井用桥式起重机
CN102229408A (zh) 一种矿井用桥式起重机
CN211444761U (zh) 一种用于穿越式岸桥的拖链系统
CN209890095U (zh) 电葫芦小车及吊机
CN219708916U (zh) 一种托绳结构和输送装置
JP7290799B2 (ja) アップグレードして改良された岸壁クレーンシステム及び運用プロセス
CN209853579U (zh) 一种应用于上小车中的横向位移导向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013

Address after: 100160 8th floor, building 1, yard 6, East Road, Automobile Museum, Fengtai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Huadian Lank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71 11 / F, block B, building 1, yard 6, Automobile Museum East Road, Fengtai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HUADIAN HEAVY INDUSTRIES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